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学习热情;运动品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5-01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还要立足学生本身,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性和独特性,力求体育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那么,体育课该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呢?
一、教学形式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式简单、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课程《立定跳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和练习时都表现得很积极,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练习不认真的情况。于是,教师将学生集合到一起,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立定跳远的接力比赛,即每组每位学生跳一次,不断接力向一个方向立定跳远,最后比较哪一组学生跳的总距离最远。在学生比赛期间,由于教师一直在一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所以学生表现得很认真,一次比一次跳得远,动作也越来越规范,逐渐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入校园,很多体育教师都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忽略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常用的、简单而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立定跳远接力比赛的教学情境。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种比赛情境都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对立定跳远的运动技巧也掌握得愈加娴熟。
二、教学内容简单化,观照学生的体质差异
体育课不是体育精英训练营,而是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魄的课堂。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低难度、低负荷,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教学三年级课程《投掷轻物》这一章节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手投掷轻物的技巧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单手投掷技巧中蕴含的运动技巧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教学时应将投掷训练抛、撇、掷等多个动作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逐项掌握,降低学生运动负荷和学习难度。
小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各年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呈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如上述课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降低教学难度,将投掷训练分解成多个分解动作让学生练习,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投掷动作的技巧。在讲解每个动作时,教师还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投掷绝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风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设计精细化,提升学生的运动品质
教学场地的户外性和开放性是体育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也为体育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教学“高抬腿跑”的项目时,一些协调性较差或者体能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在练习中出现摔倒的情r。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设计“绕物往返跑”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往返跑,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和交流每位学生跑步时姿势是否正确,有什么值得学习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这样可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阅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14
江苏省教科院于2011年全面启动了“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五年过去了,此类评比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对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不容小视的。其中,教学设计是此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面结合《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两课”评比教学设计阅审评级表》(以下简称《评级表》),对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相对应评价的内涵及标准解读,结合耐久跑教学,着重对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资源整合这三个方面如何做实做新做强,谈点个人的思考:
1 关于目标的确立
1.1 所确立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有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乃至具体的学习环境加以生成和细化成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而相当多的老师将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为领域目标(如表1),显然是不规范的。
课堂教学目标要考虑“人”的因素,不能人为割裂,应互相交织,互相补充,融为一体。教学目标在于强调通过教与学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的改变,明确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什么;要考虑达成度,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 “高、大、全”,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正如《评级表》中所强调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可操作、可评价”,试举一例(见表2)。
1.2 所确立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数不少的老师叙写的类似于“通过耐久跑途中跑练习,发展学生跑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使8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与跑步节奏”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体育教学不是选拔体育精英,在设计时应考虑到行为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如果在后面再续上:“20%左右的学生知道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与跑步节奏,课后通过互帮互学、分层指导、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练任务,让他们也能逐步完成上述目标”为好。
2 关于教学策略的设计
2.1 情境的创设
《评级表》规定“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情境进行整体设计”。如表3,课堂情境的设置与整个单元的情境设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用一根“单元”情境的“丝线”――“人在旅途”串起“每一节课”情境的“珍珠”,整个设计就显得饱满了,把学生带到这样的活动环境中,才能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不仅创设情境而且尽可能地用音乐来渲染情境,以此来活跃气氛,转移学生的注意,丰富跑的形式和内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改变了单调气氛和传统程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斗志,有利于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
2.2 教、学法的确定和有效运用
体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这些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除了常用的教学法之外,还要善于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评级表》中:“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切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表4是《耐久跑》单元第一课《“图形”跑》所采用的教学法。
2.3 关于评价方式的选择
根据《评级表》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功能的指向明确”的要求。见表5,本人从三个方面:即主体评价、主导评价和反思教学来设计相对完整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体现:多样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有效性,要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力争科学、有激励效能。
3 关于资源的整合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评价点,从“教学任务考虑,在掌握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要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体育教学所用的资源非常丰富,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1 利用社会化资源
体育常规教学,要着重体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规范化教育,如学生请假、着装、整队,上课礼仪等,这种传统的德育形式给予充分的保留,不能弱化,但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适当的注入现代元素。在此阶段要关注社会热点:如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以及学校开展的 “修身教育”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加以渗透。北京赢得2022年第二十四枚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发现有位老师能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以“奥运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图形跑,比传统的计时、计圈跑的设计要新颖,自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性。在一堂课结束阶段,有位老师能引进企业“5S”管理做好器材回收和场地的整理工作,这种设计,对“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3.2 开发和利用与课程相关的具有地域特点资源
如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本县一个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改编成“折返跑”引进课堂;以本县洋口港的开发为背景、从学生居住地至洋口港路段设计绿化路线并进行校园定向运动等等。开发和利用好此类资源,对培育学生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学练的兴趣有现实意义。
3.3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设计自然地形跑等;利用学校的软件,如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体育教学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好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耐久跑教学中指导学生对 “咕咚”、Runtastic PRO等跑步软件的使用; QQ学习群、二维码、微信朋友圈的创建与资源共享等。“独木难成林, 百川聚江海”,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事实证明,针对耐久跑“怕学,难教”这一难题,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借他人的智慧;通过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智慧是攻坚克难的有效方法。
当然,教学设计还包括教学的程序如教学环节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等;还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否有梯度等。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在“高新精”上做文章,必定会在“美好优”上出成效,我们将会有更多灵动生成的智慧,将会期待更多预约和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4(8).
体育教学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健康是三维的。所谓三维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给体育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如何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的束缚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导致了在教学设计和操作上过分追求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只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何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的束缚,用三维健康观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它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新的课题。我们要在传授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身、心、社”的健康,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因此,应当以“运动”和“运动技能”为载体,突出“身、心、社”健康的教学设计新思路,强调课程目标在三维健康上的达成,用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用教学评价把握教学方向,进行教学设计。
二、突出三维健康观的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应当围绕增进学生“身、心、社”健康进行设计,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作用方向。在设计时,它主要把握以下教学设计环节:确立作业目标、设计教学等。通过对作业目标进行合适的技术性的界定,可使目标得以最好的实现。通过设计教学为实现作业目标提供支撑和途径。
三、如何确立作业目标
确立作业目标时,首先根据各“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筛选教学内容;其次,应把“活动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下位作业目标;然后,应把这些下位作业目标进行整合。现举例说明确立作业目标的方法,以“水平四”“活动目标”为例。
第一步:将学段课程目标进行合理整合,形成三维健康的多目标体系。《课程标准》在“水平四”的“活动目标”里有: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比赛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等。这些“活动目标”容易融合成作业目标体系,实现多目标的整合。因此,可以选择篮球教学内容。
第二步:将篮球教学内容分解,筛选出运球、行进间传接球、投篮、运球上篮、教学比赛等。上述教学内容都可以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如分解成运球练习、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等;而上述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如分解成自己统计成功率的投篮练习和运球上篮练习等;而通过教学比赛,借助运动角色的分配、转换,能与同伴配合,如谁打中锋、谁打前锋等。
第三步:复习运球、行进间传接球,实现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的目标;复习投篮、学习运球上篮,实现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目标;进行教学比赛,实现在体育比赛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的目标。
四、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有可能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已有教育功能,挖掘其增进“身、心、社”健康的功能,注意多目标的整合和实现。下面举例说明。
例1“耐力跑”的教学设计。
(1)自定慢跑速度的2分钟节奏跑。要求:自己跑,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一,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2)2人商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要交谈体会。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二,培养同学间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3)用动作代替语言描述,传递信息接力跑。要求:4人一队,每人跑400米,排头在弧形起跑线后起跑。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三,发展耐力。
例2“障碍跑”的教学设计。
(1)每个学生挑选一种自己最有把握通过障碍物的方法做尝试性练习。(2)每个学生挑选两种自己最有把
一、创新教学思想和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由此,教学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封闭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而是强调在知识技能基础上开发学生智能,把整个世界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学到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认知过程。应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变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性。现代教育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也没有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程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取得进步和发展。
三、创新合作型师生关系
创新教学设计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教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四、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将转变为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的整体发展。
笔者认为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五、创新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微格教学
通过调查我国师范院校体育毕业生的结果可看出,在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较好的同时,他们的教学能力却普遍较差。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外,对人才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为此,笔者通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实验,来分析这种改革是否适用于教学,并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时间
2013年3月~2014年1月,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12级全体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2.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法与实验对比法。
实验方法:分别把12级学生分为两个班,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微格教学实验,剩下一个班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法,一年后,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两个班的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所得结论评分检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微格教学的概念及原理
微格教学是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以技能培训为目标,通过“微型”的教学实践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特定的教学行为。通过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结合21世纪的现代教育理论,采取微格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法为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主要将学生课堂简化,从而建构新的训练环境。其主要原理有如下特征:
2.目标控制原理
微格教学法是在教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因此,在教学前要有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技能的培训或简短的教学内容,都要依照教学目标去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熟悉了解教学目标来灵活运用教学课程中所教的教学技能,从而高效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3.要素分析原理
为优化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对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实际实施时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做整体分析。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
4.优化决策原理
在设计、制定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结构时往往会有多种教学方案,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境优选出最适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5.反馈评价原理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学信息能否有效传递,取决于学生能否给予反馈评价。它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育者了解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以求改进,双向交流,更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因此,在微格教学中不能忽略反馈信息这一过程。
三、微格教学的实施
1.教学设计
针对实验班,要求实验班学生教学实验期熟练掌握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以下5个内容(见图1)。
2.教学内容
将实验班每5~8名学生分为一个组,指导老师提前安排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准备教案(包含确定要培养的技能)-指导老师审核-微格教学实践-分析评价-反馈信息-修改方案的环节进行。
3.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每次在进行教学培训时,都要从微格教学的的五大技能出发,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课程里加入短促口令、连续口令、复合口令等通过队形练习、调队、领操的训练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口令语言技能培训;在试验期间,要求每名学生都有实际培训的经历,通过角色扮演更好的适应教育实习,从容面对以后就业;要求学生通过采用讲解动作和讲解练习方法,来提高讲解能力;通过技术动作分解和完整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演示技能,如在讲解到某项运动项目的规范动作时需自己演示以便更好理解和学习。
4.教学反馈
每次微格教学课程结束后,首先执教者应进行自评,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指导老师采用定性分析对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下次的执教中有所改进,使微格教学的操作性更强。
三、结论
通过微格教学实验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p
参考文献:
[1]李新辉,杨琴,王晓闻.微格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08):583-586.
[2]袁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06):792-794.
[3]蒋远松,张鸿.体育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审视与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9):50-53.
[4]李亮,张建业.微格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S2).
[5]曾令山,江永中,欧阳天龙.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诊治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1).
[6]曹建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改革[J].九江师专学报,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