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协作方案

家校协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校协作方案

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话协作 产教融合 经编产业

经编产业作为海宁的支柱产业,规模凸显,产业链完善,技术装备国际领先,但是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产品缺乏创新,产业发展遇到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要转型升级,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专业人才,特别是一大批稳定、高水平的技术型工人和技术骨干。而培养稳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依赖当地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更有赖于产教深度融合。

一、当前中职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编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怪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不够深入,缺乏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单一。因此导致企业非常缺乏技术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企业用不上。

1.校企合作不深入

目前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加强,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行业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敷衍了事;职业学校自身的实力亟待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

2.专业教师实践少

以往的教师下企业实践时间短,往往是走形式,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师傅也通常是应付一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专业教师对企业文化、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紧跟企业的发展,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专业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融入到企业的岗位上,不能成为企业产品开发或设备改造等攻关小组的一员,很难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严重制约教学水平的提高。

3.毕业学生难扎根

经编产业虽然依靠高科技的装备进行生产,但社会上总是认为纺织就是“传统产业”,没有科技含量,再加上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时间较长,学生毕业后往往很难长期坚持,而90后学生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生产一线奋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实际脱轨,缺乏竞争力,没有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这就造成了毕业学生很难在经编企业长期扎根,从而影响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对话协作”的内涵和架构

1.“对话协作”的内涵

“对话协作”指的是政、企、行/校以经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其中经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经编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依托市场机制,四者共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对话协作”机制,让政府“出政策,出投入”,让行业“树标准,强产业”,让企业“愿参与,乐合作”,让学校“育人才,优服务”。从而达到经编产业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2.“对话协作”的架构

“对话协作”以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作为对话主体,以经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以市场机制作保障,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如图所示。

图 经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三、“对话协作”的实践策略与成效

1.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明确“对话协作”思路

依托校企合作联盟,对15家经编企业的多次走访调研,明确经编产业融合中职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四位一体的“对话协作”长效机制,以经编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企业和学校,行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岗位和培训,并提供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学校师生做讲座和指导。学校配合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者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产教的深入融合。

2.展开“对话协作”,凸显产教融合成效

通过“对话协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走访调研15家经编企业,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座谈、印发调查表,企业将所需人才的业务能力、思想素质等信息向学校反馈,并撰写调研报告,交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以此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结合学校千所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制订完成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再聘请高校专家进行指导,多次修改和完善。同时,完善与经编产业园区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助学、联合考核、联合就业的“五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率100%。通过这两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部分学生在企业当中已经成为技术骨干。

通过“对话协作”,创新改革教学模式。行业和企业配合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和实习的场地和指导人员。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操作,通过高一企业见习,高二实训工场全真实习,高三下企业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学习贴近企业的实战,真正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创设实训工厂“全真”教学环境,完善以真实生产过程为主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生产任务为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工作单。

通过“对话协作”,开发优秀校本教材。经编专业是特色专业,中职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很少开设,必须开发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编写人员充分吸纳企业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精简复杂的理论,重实践操作,接轨企业的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前往江南大学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取经,听取中心主任蒋高明教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懈的努力,首期编写完成《经编生产技术》 《经编产品设计》和《经编生产工艺》。

通过“对话协作”,建设一流实训基地。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学校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新建面积2627的现代化经编实训工厂,建立基础课实验实训室4个,专业课实训室4个,经纬工作室1个。新增一系列先进设备,按照8S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多家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师生下企业锻炼和实践实习需要。

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以经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对话协作”对于经编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经编专业的大力发展,还促进了经编人才培养和经编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一种互惠互利的多赢合作局面。我们将进一步深度探讨“对话协作”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作用,完善“对话协作”机制,让“对话协作”成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导式协作 计算机辅助 ThinkLets 协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93-03

引言

在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的发展越发依赖于高效的协作,无论是组织单位团队、信息团队、服务团队,还是培训、教育领域都不断追求更加先进、快速、高效的协作模式与方法,而对建导式协作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运用建导式协作的核心理论ThinkLets方法,设计提出了由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六个部分组成的建导式协作流程,并用案例研究方法加以验证评价。我们相信,随着案例研究的继续进行和不断深入,建导式协作流程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学习能力与协作效率的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完善电子商务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一、理论与背景

(一)建导式协作

建导(Facilitation)是一种先进的参与式领导技术,意指建导师按照步骤化和架构性的程序和技术,对协作团队中的互动过程进行建设性的引导和服务。基于建导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着重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达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效率的培养目标。

建导式协作(Facilitated Collaboration),即以建导理论为思想基础,利用协作工程学中的ThinkLets等建导方法来优化现代化团队协作,以便快速、高效的实现协作目标。一个优化的建导式协作流程设计,即使在没有专业的建导师给予引导和指正的情况下,仍应该能够顺利进行与完成。[1]建导式协作及其流程设计对于促进团队高效协作意义重大。

(二)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

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ion Learning,CSCL),是一门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支持的学科。CSCL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着更复杂的确定标准与原则的关系体系,它的侧重点不再仅仅在于怎样学习、怎样使用等基本技能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高端思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

在如今的高校本科教育中,很多教学手段、方法和目标开始转向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通信工具的使用上,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的优势,而且能确保电子信息交换和及时通信的灵活性,有力改善协作团队信任程度缺失、工作效率不高等状况。故而如何以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作为平台支撑,辅之先进的建导理论,设计并运用恰当的协作流程,对于增强协作团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导式协作核心理论——ThinkLets

从协作工程学的研究趋势来看,它在形成新的管理方法思想并优化协作流程上都有重大发展,如利用协作流程中的建模技术来创建所需的协作模式的ThinkLets方法,作为建导式协作的核心理论基础及协作工程学的重要概念,它的使用与研究探索必将日益深化。ThinkLets是由Briggs和Vreede提出的团队协作管理理念,他们将协作模式划分为分散、聚焦、组织、评估、达成共识五个部分,任何ThinkLets方法都会根据这些模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3]

ThinkLets作为一种模式语言,常被建导师用来描述和设计复杂的协作流程,并提供可预测、可移植、可复用的协作模块来实现团队目标。通过ThinkLets这个载体,我们可以把协作交互过程中有共性的活动模块进行抽象和总结,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再分的、可重复使用的设计单元,以实现重复性协作流程设计的过程化。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设计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前期,以建导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建导式协作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国内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为研究样本,设计提出了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小组协作学习流程模型。在后期流程验证阶段,选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应用该流程的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团队进行跟踪式调查,对所提出的协作流程进行验证与评价。

1.设计研究法。设计研究法会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流程方案,并运用案例等进行验证评估,该方法的运用会促进很多其他领域设计研究过程的学习和探索。[4]由于设计研究方法的三个主要阶段——确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评估与本研究模式相符,故而采用它具有客观合理性。

2.案例研究法。关于案例研究法,Yin提出过一个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以当前环境为背景进行的,针对暂时现象的经验主义性探究,在这种研究背景中,现象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研究者通常只能运用案例来进行研究。[5]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不仅能对原有理论或新兴理论进行验证,而且该方法对形成案例的事件有规范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通过对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它能更好地解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成为找到现存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手段。[6]

作为案例研究方法的辅助研究手段,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数据采集手段的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由于现象与环境界限不清所造成的部分细节信息被掩盖的不足。

(二)建导式协作流程设计

为使协作团队更好地完成团队目标,学生团队需要建导师的建议和引导来完成协作流程,同时,相关协作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及时、便利、高效地完成团队交流。以Briggs和Vreede提出的70多种ThinkLets方法为根据,我们所设计的协作流程主要由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六部分组成。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ThinkLets流程图

针对以上建导式协作流程图进行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建导师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依据班额及每个团队成员数量随机分配协作团队成员,同时设计并安排每个团队的课题任务。协作团队成员明确课题任务,利用建导师要求使用的协作技术,自行完成每个部分。

1.头脑风暴:针对每个团队的课题任务,成员自由发表意见,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和想法,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本步骤的输出结果。

2.快速聚焦:是对上一个分散步骤做一次聚集,删除明显和课题任务目标不相符的想法,明确课题的大致研究方向。

3.米花拾掇:本步骤旨在对协作团队产生的不同想法进行分类。这将有利于成员整理思路进行后续筛选、投票等步骤。

4.水桶漫步:从每个分类中筛选出该类别中与课题目标最相近、最有实际意义、最切实可行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成员明确问题并做出简单的方案。

5.麦秆投票:成员对已经筛选出的方案进行投票,可以使用投票表决、支持程度分值选择等方法进行,本步骤目的在于选出协作团队所要完成的最终方案。

6.铁撬选择:成员选出票数最高或者分值最高的方案作为协作团队的最终方案。如成员未达成共识,建导师可以引导团队重新回到上一步骤,以得到成员相对认可的一致选择。

协作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后,可以依据ThinkLets流程结果,对课题任务的方案进行后续的研究与探讨。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协作团队可以针对具体课题任务对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ThinkLets方法可预测性、可移植性、可复用性的具体体现。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验证

为验证本研究所设计的基于建导理论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机辅协作学习流程,我们选取某高校两个班级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为案例研究样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课堂案例研究。两个案例班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人和18人,由教师充当建导师,将学生随机分成4-5人的十个协作团队,引导并监督各个团队按照预先设定的ThinkLets协作流程实施计划(见图2)进行课程学习。每个协作团队主要采用的协作技术为PowerMeeting软件,线上讨论及面对面交流为辅。建导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汇报对协作团队的课题任务进行掌握和控制。

图2 电子商务课程ThinkLets协作流程实施计划

该学期的课程目标旨在研究电子商务在物流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图2可见,建导师要在学期初完成协作团队的分配及各个团队课题任务的分配,协作团队明确所要完成的课题任务,根据课程目标运用ThinkLets流程,找到课题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我们通过期末的访谈,作为对案例的跟踪和数据的搜集,以便分析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协作流程在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二)案例评价

本文利用访谈作为数据的收集手段,对所提出的建导式协作流程进行验证和评价。访谈内容围绕建导式协作流程的过程本身,旨在从个人访谈中发现建导式协作流程对团队的影响作用。访谈内容参考自Azadegan在2013年初的“协作需求获取案例研究”中的设计[7],所设计并提出的问题见表1。

表1 访谈设计

序号 访谈问题

1 你认为设计的流程是否可以对你有预测和预见性的帮助?

2 把该协作流程设计运用到你们现实中的团队协作中是不是有支持和帮助,和以前你们所用的方法来设计的各类流程相比,这种流程是否对你更有支持?

3 这种流程你认为容易不容易使用?好不好用?

4 这种流程你做起来,会不会有认知负荷?就是超过你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你再花时间来学才会用?

5 和以前你们用到的类似的技术相比,此流程是不是更能提高生产力?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6 你认为在该流程中产生的结果的质量怎么样?

7 和其他方法相比,此流程是否能更有效的帮助你做出决策?

8 此流程是否能帮助你们在所讨论问题上产生共识并达成一致?能和你们以前所用的其他方法做一下比较吗?

在期末,我们对两个班级共46名同学进行了访谈,每人约15分钟。对于得到的46份访谈数据,我们采用标号来表示各个团队成员,如C1G3S2表示该课程第一个班级的第三组协作团队的第二个成员,Q1表示第一个访谈问题。然后,我们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关键字的提取。最终,通过对关键字的编码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部分访谈数据编码和分析举例如表2所示。

根据Larsen等人的研究,我们采用了感知地图方法(cognitive mapping process)对已编码数据进行了分析[8]。在每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受访者能够反映出一些前因会导致或促进一些后果,根据关键字编码,我们定性归纳出各关键字相互影响关系图。如图3所示,图中每一个圆圈标示了关键字,箭头表示了两个关键字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加号即代表了相互之间的加强作用。当然,这个关系图应该被解释为暂定表示出所得到的关系,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充分地确定这些关系的性质。

根据对访谈数据的分析和关系图所示,我们得到基于建导理论的机辅协作流程设计对协作团队的作用如下:

1.实用性强。建导式协作流程对各个环节的任务、时间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流程在使用上简单易操作,加之协作技术的辅助支持,该流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方便的应用到其他协作项目中。同时,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任务的难易,建导式可以引导团队灵活处理各环节所用时间,也可不严格按照协作流程中提到的ThinkLets六个部分进行,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灵活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协作性强。以协作目标为最终导向,该流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建导师的指导下,以ThinkLets流程为主线,团队成员可以有据可循的进行协作,使得团队更高效的做出决策,完成协作目标。由于团队成员在流程的使用上知识局限性小,参与性强,使团队协作密切程度、信任程度、协作热情有所增加,这也是发挥学生协作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方法。

3.质量型强。流程中的头脑风暴可以充分激发团队成员兴趣,调动大家参与热情,产生了很多更具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是团队成果高质量的有效保障。从期末教学反馈来看,每个团队都能提出一个较高水平的成果,可见,建导式协作流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4.效率性强。流程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流程性,这对于有效引导团队协作有很大帮助。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探究式教学,建导式协作流程在使用上更能保证时间性,头脑风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麦秆投票、铁橇选择等步骤的使用可以充分完成想法的分散、聚集、汇总,从而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充分提高协作团队工作效率。

5.共识性强。建导式协作流程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团队成员的参与性,从投票、筛选等步骤中,与团队协同想法,跟进认知。从反馈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该流程的使用,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学习质量更是大幅提升,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团队成员的信任和默契程度都有增强,在协作问题的认知上相对一致,都能较好达成共识,更好地完成协作任务。

四、结语

(一)研究贡献

本文设计提出的基于高校教学的建导式协作流程,突破了该领域的研究多指向企业等社会团队的限制,而应用于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团队。本文所选定的电子商务类课程为案例考察点,本身就属于新兴发展领域的前沿学科,这也有利于迎合国际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团队协作需求。

本研究内容在国内的建导式协作研究中案例较少,在访谈数据分析中,本文使用了认知地图方法,这在国内的研究中也是较为少有的。本文也意在吸引更多的学术人才对该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局限

本文所设计提出的协作流程仍有一些限制之处,如限制于该校教学时间的客观安排,流程执行时间只能以其为主线;在协作技术的使用上也有较高要求,流畅的网络更有助于提高协作效率;在流程的设计上仍有待改进,如水桶漫步、麦秆投票两个步骤可以简化设计,有所整合,以增强决策的连贯性。

(三)结束语

本研究设计提出了基于建导理论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机辅小组协作流程,旨在增强学生学生质量和团队意识的同时,较大程度的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笔者相信,随着案例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多,及建导式协作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中外混合教育中的综合研究及不断推进,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流程一定可以在高校范围内得到更加充分的完善及应用。与此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更多的学者将建导式协作的相关研究应用到电子商务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L.Kolfschoten,G.J.de.Vreede,A Design Approach for Collaboration Processes:A Multimethod Design Science Study in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25-256.

[2]F.Kirschner,F.Paas,P.A.Kirschner,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learning from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Effects on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2):306-314.

[3]R.O.Briggs,G.J.De Vreede,J.F.Nunamaker,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with ThinkLets to Pursue Sustained Success with Group Support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9(4):32-62.

[4]N.Cross,Editorial: Forty Years of Design Research[J].Design Studies, 2007,28(1):1-4.

[5]R.K.Yin,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4nd ed.),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shing,2009.

[6]W.Tellis,Application of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7:1-3.

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协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01-02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微课平台,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将简析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论述当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并从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丰富课堂文化活力、完善教学软件、加强教师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途径。

一、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合协作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平台以及情境教学模式等多重混合式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四大特征。所谓的协作性是对协作学习的概括,协作学习也称作“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协作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作性学习最早是由美国的约翰逊兄弟提出,他们认为协作性学习具有协作性、广泛性和适用性等优点,可以在任何学科门类以及任何年级进行。后来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将小组协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的学习模式,同时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我国的研究学者表明开展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即用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学习形式。灵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课堂更为灵动、活泼,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灵动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细碎化”是指微课教学形式较为自由,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通过手机、电脑、PC等工具为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活动;点状化则是指微课教学内容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说,不会讲解更多的知识点。

二、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指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模式,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式,或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模式,都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生活。而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与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四大局限性,即难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需求,难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充分照顾每位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与个性。在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需求,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最完善的教学方案与课件内容,难以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途径

(一)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

提升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借助先进教学技术和一切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组织有趣的协作活动,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让大学课堂能够体现出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特征。而且,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多种教学方法、多方面的知识、在线学习、离线学习以及单项知识讲解的承接关系。例如在开展《土壤学》中黑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发挥学生的协作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提前合作完成课件,在课堂上做5分钟的讲解;然后,教师可以实施翻转性教学活动,通过介绍黑土在我国商品粮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引入黑土土壤类型的教学内容。然后,为学生展示自行录制的黑土教学微视频,让学生欣赏黑土地理分布、黑土形成条件、黑土成土过程、黑土剖面形态、黑土基本理化性状、亚类划分、黑土利用与培肥,从微视频中学习到黑土的全部知识点,领悟自己在制作课件和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点状化与细碎化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黑土的地理分布与粮食生产现状,让学生全面学习《土壤学》课程。

(二)丰富课堂文化活力

设计灵动、高效的大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知识积累运用能力,教师理应从多种角度来丰富课堂文化活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情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发展个性特长。例如在《生态学》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升文化活力来完善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态学,增强实践应用技能。在讲解生态位原理时,教师可以融入“学思结合”理念,广泛引入经典案例,如格乌司原理又称生态位现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作整理知识点(生态位、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等),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阅读感想,充分理解“一山不容二虎”,以此提高W生的阅读思辨能力。比如在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古人重视生态环境的诗句,让学生在熟悉诗句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在师生间协作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列举以下诗句: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诗句提出问题,如:“这些诗句展现哪些生态现象?”“这些绿色经典提示我们要怎样去做呢?”“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学生能够在合作讨论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蓝天碧水,让水更秀、山更青、天更蓝;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利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些诗句,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生态学实践技能,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指导学生灵活应用生态学理论知识,要求按照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来撰写实验报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具备表演天赋的学生在生态学课堂上合作表演歌舞、话剧、自编小品等,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课堂文化活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三)完善教学软件

顺利开展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协同学校共同建设数字化校园软件,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有不少学校尚未组建MOOC 体系(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即微课在线课程),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MOOC 体系的建立,构建交融性微课平台,集合MOOCs,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MOOC,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我校由教务处牵头,由信息技术学院承接网站制作,各精品课程团队提供教学素材,多数由教学名师讲授,录制微课,制作网站“吉农在线学堂”。经过建设和调试,2016年4月16日起试运行,因绝大多数课程正处于建设过程中,有些资源将会陆续进行丰富。已完成上线的有李玉院士等《走进多彩的菌类世界》、钱爱东教授等《动物的微生物学》、宋慧等《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由课程介绍、教师团队、课程推送、知识拓展、课程评价、教学资源、课程章节等部分组成。

(四)加强教师自我教育

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秩序是可控的,而翻转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可预测的,教学秩序是不可预期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教育能力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师德建设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设计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传递内容,所以教师的角色不仅限于知识内容的传递,在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指导如何思考并掌握探索的方法比直接说出标准答案更有意义,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教会学生多维度地探索问题而非重复标准答案,并鼓励学生多样化地创造和分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合协作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平台以及情境教学模式等多重混合式教学方案,具备协作性、灵动性、细碎化和点状化等四大特征。使用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指导学生在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中获取和分享知识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在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时应注意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缺陷,科学构建基于协作学习的翻转课堂,丰富课堂文化活力,不断完善教学软件。最后,加强教师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奇霞.设趣激凝熟练读精思,构建大学微课教学平台[J].华章,2014(16).

[2]王成,王俊丰.试论高校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

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高[2006]16号文件的颁布,高职类院校逐渐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方向,找到了既不同于本科教学,又不同于专科教学的一种纲领性文件,各个学校也相继掀起了学习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猛烈浪潮,很多院校在学有所得的前提下,开始摒弃之前沿用本科痕迹的“教学计划”,而选择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做法。然而,高职类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时,尤其在课程设置这一部分,既不能把它做成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重理论而轻实践;又不能盲目照搬中职院校和技术院校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坚持理论够用为准,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比重,摆脱过去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古董式”教育,更多的考虑把课堂搬到实验实训中心,搬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把高职类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是哪一个人的事,然而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有的老师非常忙,也有老师非常闲,教研室要求某位老师负责某项目,这个项目就变成了他一个人的工作,这样做其实有很多弊端。第一,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从质量上来讲,一个人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有很多问题的,某一个教师受其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第二,扼杀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二、课程设置要科学

一般而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都涉及几个模块,其中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定位要清晰,这两者确定了,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的学时和学分等设置。另外课程门数不宜过多,有些学校不考虑专业特点,盲目借鉴本科课程设置,只是简单将课时数减少,将本科的64或56课时减少为48或32课时,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本科的压缩饼干”。这样做,既让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理论枯燥无味,动手能力不强,又无法彰显高职学生的特点。也有的学校认为既然16号文件强调实践,就把中职或一些技校的做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车间或流水线工人,这样机械的做法都是没有深刻领会16号文件的精髓,对“高素质,技能型”的要求置之不理。在这里提供一下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1.公共基础课

除国家规定的思政课必须开展以外,高职高专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语文等适量开展,除特别专业外,目前我校已把应用文写作取代了大学语文,作为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对于一些文科类专业可以把大学数序安排1~2个学期。课时数也相对减少,如果把军训和学前教育也算入公共基础课的话,公共基础课总门数加起来,应该不超过10门。

2.职业基础课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基础与实践等均可作为其职业基础课,职业基础课总门数应控制在9~11门。职业基础课要能为职业技能课打下基础,为后续课程更好的开展起到铺垫作用。

3.职业技能课

职业技能课不宜开展过多,7~8门为宜。同样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网页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均可作为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课。

4.素质拓展课

可将军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鉴定作为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要能体现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拓展,让学生在大环境里能进一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三、关于奖励和激励机制

教师大都兼有教学任务,甚至有的老师不止带一门新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任务是很重的,而且也花费了他们大量的隐性时间,如果再让他们无偿的做人才培养方案,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想法,即使做了,也不会用心地去设计主要以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所以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比如系部和教务处要事先沟通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比如将工作量折算成课时,或者在评定年终奖的时候作为考核依据等等,这样会大大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一项小工程,需要多人协作,集思广益,从科学的角度去设计和定位,另外学校有关部门也要做好周密的部署和保障工作,确保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体现教育工作者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家校协作方案范文第5篇

思维拓展,利用网络资源,激发思维能力

计算机操作中,许多功能的执行,有多种方法。利用这一点来训练小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如教学打开某一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窗口操作时,打开程序、窗口的关闭方法有多种操作,教学中我并不是倾囊相授,而是介绍一种方法,其余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辅以教师引导来解决。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往往能很快找到答案,并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而且很容易迁移到窗口菜单等的操作学习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异想天开,可以唤醒儿童的潜意识思维,挖掘其思维潜能。在电脑作画教学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为自己小组设计一个徽标,各个小组都根据自己小组的喜好、特点进行了设计,图案新颖别致,非常有意。其中一位同学为他们的篮球小组设计了这样一幅图案:一只小奶牛在跳舞,鼻子上顶着一只篮球,结构安排及色彩运用相当和谐。我问他创作这幅图案的初衷是什么?他说他们小组成员都属牛,又特别喜爱篮球运动。看到小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我又安排了学生设计“纪念”、“庆祝党的生日”、“欢庆六一”等的图案设计,同学们兴趣浓厚,内部的创作潜质获得极大的调动,思维方式极为丰富。

在进行网络信息教学时,全球化的资源信息,交互式的媒体界面,使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变革。小学信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查找使用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特点,对某一问题进行资料查询。比如查找有关“”的资料,学生键入查找命令后,可以检索到数百条与此相关的内容网页,有的与主题较近,有的离主题较远,学生需要进行恰当地判断,选出几条较为接近的目录进行查询,这种方法往往能获得许多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资料,扩大的视野,丰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许多不太相关的因素中选择较贴近的内容查看,能较好地锻炼小学生抓住关键因素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如今的信息教育界,很多学者都认为,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使所谓的主题教学更具成效,也才能使探究式学习更深入地进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是以网络作为教学交流和资源的平台,以探究性学习理念为主要思想的学习方式,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手段,才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更具活力,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探究性。

自主、协作,优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