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第1篇

“六大风情”各具特色

说起张家口旅游,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在这里,既有着北方粗犷豪迈的独特品质,又展现了南方灵韵秀美的另类风姿;既承载着千年战场的烽火硝烟,又演绎着繁华似锦的商贾传奇……对张家口风光,旅游局长李正朴如数家珍,详细介绍了张家口旅游的“六大风情”。

滑雪风情:从高山上呼啸而下的极速体验,这就是滑雪的无穷魅力。张家口的崇礼、赤城等县地处坝上与坝下过渡地带,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冬季降雪量达1米以上,存雪期长达150多天,地形坡度多在5℃35℃,风速仅为二级,平均气温零下12℃,经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专家认定,可供旅游滑雪和竞技滑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具优势的滑雪地域”。

草原风情:广袤草原美如画,牛羊成群珍珠撒。张家口坝上草原区域有草场面积2000万亩,水面7.88万公顷,平均海拔1400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3000-6000个,夏季平均气温18℃,是消夏避暑、草原观光的理想之地。

温泉风情:在张家口怀来、赤城一带,分布着十分丰富的温泉资源。特别是被誉为“关外第一泉”的赤城汤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泉水出露处最高水温68℃,属高温弱碱性,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病、皮肤病、气管炎等疾病疗效明显,曾有北魏孝文帝、清康熙皇帝亲临洗浴过,是华北地区洗浴、疗养的理想之地。

葡萄风情:位于张家口桑洋河畔的怀涿葡萄基地,无论是纬度、光照,还是气温、土壤都与法国葡萄酒之乡――波尔多极其相似,现葡萄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并建有长城、容辰、龙徽等20多家葡萄庄园,其中长城葡萄酒以其优良的品质国际驰名。

民俗风情:火树银花不夜天,阴刻阳辅点窗棂。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张家口蔚县民俗的两大代表――打树花和剪纸。中国民协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看过打树花表演后,曾这样评价:“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却独一无二。”蔚县剪纸更是以独特的刻刀技法在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树花”的起源地――暖泉镇,因古村堡、古民居、古寺庙保存完整,民俗风情独特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风情:张家口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阳原泥河湾遗址印证了早在200万年前,东方人类从张家口的泥河湾走来;涿鹿始祖文化讲述了上下五千年,沧桑巨变,唯不变的是“千古文明开涿鹿”;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同属长城雄关,不仅具有关喉要塞的雄宏气势,而且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商道”起点,见证了蒙汉两族“茶马互市”的繁荣。始建于元代的鸡鸣驿,是现今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同时,张家口有元中都遗址、有北方“黄鹤楼”――宣化清远楼、有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等古城古迹100余处。

“五个大区”产业集聚

谈到张家口旅游的未来发展,李正朴描绘了“五个大区”建设的美好蓝图:一是葡萄(酒)品游大区。以怀来、涿鹿、宣化等区域为重点,以葡萄采摘观光、葡萄酒文化体验和温泉养生为主题,打造以旅游为导向、以葡萄(酒)休闲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在葡萄园里感受采摘葡萄的丰收喜悦,也可以享受“红酒+温泉”的奇妙体验。特别是总投资8亿元的怀来容辰葡萄酒文化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将为该区域葡萄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滑雪温泉大区。以崇礼、赤城、沽源等区域为重点,以滑雪健身和温泉养生为主题,打造以滑雪体验为主的旅游产业聚集区。目前,该区域已建成崇礼万龙、多乐美地、长城岭等滑雪场,其中万龙滑雪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以滑雪为特色的4A级旅游景区,拥有初、中、高级雪道22条,是中国开发最早、雪期最长、雪质最佳的滑雪场。离雪场40公里,就是著名的赤城汤泉,现建成星级酒店13家,是集疗养、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随着总投资50亿元的崇礼密苑、塞外仙都温泉度假村等项目的开工建设,该区域旅游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三是草原风情大区。以张北、沽源、康保、尚义等坝上区域为重点,以生态休闲和民族风情为主题,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为一体的草原旅游产业聚集区。目前,该区域已有花田草海、五花草甸等风景区,建成中都、塞外庄园等草原度假村。随着张北塞那都等草原综合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一流的旅游服务;四是民俗精品大区。以蔚县为重点,以民俗文化和古镇古堡为主题,打造体现北方传统民俗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每逢春节,在这里将举行灯会、焰火、龙灯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欣赏到打树花、蔚县剪纸等独一无二的壮美奇观;五是历史文化大区。以涿鹿、阳原等区域为重点,以人类起源和始祖寻访为主题,打造展现张垣古老文化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在这里,有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东方人类活动古迹――阳原泥河湾遗址;有展现中华三祖(黄帝、炎帝、蚩尤)文化的黄帝泉、黄帝城、蚩尤寨等23处遗址遗迹。每年的八、九月份在这里举办的祭祖大典,已成为与陕西黄陵公祭大典、河南新郑拜祖大典齐名的当今中华民族的重大祭祖活动。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第2篇

“布波族”由“bobos”翻译而来,又译作“波波族”(BoBo族)。这一名词源于美国资深编辑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根据其多年观察所得而写成的《BoBos in Paradise》(《天堂里的布波族》,中文译名为《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2002年10月),它由“布尔乔亚”(Bourgeois)和“波西米亚”(Bohemian)两词合并而成。“布波族”指的是那些拥有较高学历、收入丰厚、追求生活享受、积极进取、崇尚自由解放并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一类人。族,即某一群或某一类人。

虽然“布波族”起源于美国,但它并非美国所独有的文化风尚,而是迅速波及全球,成为世界当下的一种文化时尚。《大西洋月刊》记者在采访大卫・布鲁克斯时提了个问题:“你认为波波士是美国独有的吗,也许欧洲是更好的波波主义展示区?”这个聪明人回答说:“写的时候我认为是美国人的,但现在看来,从日本到瑞典,巴西到阿根廷,波波们似乎遍及全世界。”这说明它不仅遍及的范围广泛,而且众多领域也都受其影响,如布波文学、布波电影、布波餐厅、布波书屋等,此外还有专门为迎合“布波族”需要而设计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这些都是“布波族”这个新兴文化消费群体所催生出的产物。

这股风尚也波及到中国,并热极一时,但布波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更多地带有了一种中国本土化的色彩。中国的布波族们指的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追求时尚、生活富裕的年轻高级经理、媒体或广告界人士等所谓‘新贵’中被称为‘小资’的一部分人。与欧美的小资相比,中国的布波族无论在财富、生活方式以及所受教育方面都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看重生活品质,无论是豪华住宅区、高级轿车,还是名牌时装、精致美食,他们都是消费主体。但是中国的所谓“布波族”诞生于本土固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作为文化的舶来品,它缺失了原产地美国的那种历史渊源,缺乏历史与现实土壤。因此,除却形而上的内容,只是继承了一些表面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有些走样。就“布尔乔亚”特质而言,中西的布波族们并无多少异质;就“波希米亚”情愫而言,西方的布波族们更加匹配具有艺术气质和生活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传统,中国的布波族们则源于社会新生的有文化的中产阶级,他们谙熟中西方文化传统并深受其影响,所以反传统的勇气和方式就不如西方那般激烈。而且,中国布波族们的生活基础是大城市,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很难或根本无法体味波希米亚那种聚族而居,追求自由,不受拘束,亲近自然的“流浪”感觉。虽然他们也定期旅游,遍历名山大川,并自标“流浪”,寄情于山水,但与“波希米亚”与生俱来的那种特质相比,这种“流浪”则带有几分作秀的意味。也有人认为中国并不存在“布波族”,所谓的“布波族”只是人们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慧远就认为:“‘天堂里的布波族’原本就带有几分乌托邦的味道,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文化环境中,与其说‘知识与财富兼得,趣味与地位兼有’的布波是一种现实,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理想,是少数先富起来的人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幅人生蓝图。”实际上,对于中国人而言,“布波族”更像是一个新兴的文化概念,与雅皮、白领、金领、小资、新新人类等并无两样。这是各路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纷纷抢注的五花八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新词语,更像是文化热潮中的匆匆过客,但作为全球性的文化热潮,它的影响力足可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

二、“布波族”的美学解读

第一、多元化审美观念的整合

早在1964年,社会学家格雷纳(Cesar Grana,1919―1986)的《波希米亚对抗布尔乔亚》就对“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勾画。根据布鲁克斯的描述和他对格雷纳的引述,我们可以勾画出这两个阶层在文化上的特征。所谓的布尔乔亚就是经济学家们眼里的人类――经济的动物。对于布尔乔亚而言,积累财富是他们人生的目的,表现财富是他们的人生表达。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就是要在形式上建构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群体,也因此构成了他们的文化特征,即把自己所有内在的或外在的特质用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物质的所有属性都要归结为可以用货币表达的价值,没有货币价值的物质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波希米亚就是文学家们眼里的人类――亲密的动物。对波西米亚而言,展示精神是他们人生的目的,表现精神是他们人生的表达。对精神独立的追求也要在形式上建构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群体,也因此构成了他们的文化特征,即把自己所有内在的或外在的特质用表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他们而言,任何物质本身都没有了货币价值,其全部价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长头发、胡子、非洲工艺品等等都只不过是表达的工具而已。 也就是说,“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本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文化上有着质的区别,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布波族”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多元性、矛盾性特征,而且极难融合。事实上,“布波族”就如同一种强力粘合剂,它跨越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鸿沟,用弥补的方式铺就了一条有效、通融、完满的沟通渠道,将社会粘合成一个连续体,这也就使“布波族”顺利地获得了认同和赏识。在布波文化获得认同与赏识的同时,这个阶层的审美心理就代表了整合多元化审美观念所做的努力。

如果说“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审美文化心理,属于多元化审美观念的话,那么“布波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就是在整合这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它既不是对这两个不同阶层审美文化心理的单向取舍,又不是对这两种不同审美文化心理的简单折中。“布波族”兼顾了这两个矛盾的阶层,具有这两个阶层的双重特征,它的审美文化心理既有别于“布尔乔亚”的实用、舒适与享受,又不简单等于“波希米亚”的自由与特立独行,它的审美文化心理是整合了多元化审美文化心理形成的又一元,不会也无法取代“布尔乔亚”、“波希米亚”审美文化心理,而是与它们一起共同构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文化心理。

第二、精致化、个性化审美趣味的盛行

布波族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布波族在个人的消费享乐方面,非常重视物质的质感。二、在经济能力可负担的范围内,布波族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也就是说,对布波族而言,生存已不再是个问题,他们在赢取财富、世俗权力和物质享受的同时,又试图保持一种个性化的自由精神,随兴浪漫的生活方式,乃至波希米亚式的叛逆、拒绝约束与反物质主义,而这就是“布波族”精致化、个性化审美趣味的体现。

他们讲究生活品位,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致的极品生活,但这丝毫不掩盖他们个性化的审美趣味:他们精选细挑的质料和一丝不苟的手艺,但他们从不迷信名牌,他们毫不介意T恤破仔裤,又显现出另类的潇洒。他们追求最不落俗套的欧洲汽车、波尔多红酒,但他们从不执着拘谨的享受生活方式,吃地摊也一派轻松自若。他们不是不要古董,但与典型的资产阶级相比,他们更有一种实用主义的生活美德。古董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祖传的柜子,一对拍卖会上争到的花瓶,或是旧家具店淘来的黄铜糖罐。他们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偏好,中西古今艺术,建筑美学、环境保育、家具装潢、时装设计,这使他们比别人更有气质。他们对色彩的运用有时大胆得令人咋舌。在大多数人还在追求和谐的时候,“布波族”已经打翻了调色盘,让家的颜色变成某种生活状态的写照。火红、柠黄、靓蓝、瓷白……如此不适宜家居的大红大绿却可以在“布波族”的家中见到。他们对风格的统一表现得漫不经心。极简主义的干净与“冷酷”是他们崇拜的格调之一。泛着金属光泽的不锈钢厨房让他们有生活在太空舱中的后现代幻觉,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在卧室里铺上柔软的伊斯兰地毯,并且在临睡前点上支印度梵香。不断地变更职业,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乡村,甚至变化生活方式和节奏。穿着泛白斜纹布裤出席股东大会的比尔・盖茨,被认为展示了一种个性。总之,变化是他们不变的宗旨,这注定我们只能对此进行描绘,却无法定义。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第3篇

中超第23轮,大连实德与上海申花一役,热情的大连球迷为自己的球队呼喊。

大气北京

北京的城市符号太多,古老的有如故宫、长城,新建的要算中央电视塔、世纪坛,传统的莫若大栅栏和各色胡同,新潮的又当数什刹海和三里屯,即将完工的还有奥体中心和国家大剧院。工体本来也应该算北京的一个标志,但不知是因为北京的符号太多以致迷了人们的慧眼,还是足球已经不再能引起北京人那么深厚的兴趣,所以如今就提得少了。当然,如果遇着亚洲杯或是皇马到访之类的经典赛事,也还是能再现被狂热的球迷挤得水泄不通的盛况的。

要说北京的足球根基其实并不算深厚,北京人真正开始踢球不过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跟有着百年足球史的上海或大连比起来,实在不足为道。但大气的北京人愣是能把这足下之物玩出几分王者的霸气来,又实为其他任何一座城市所望尘莫及的。

不少北京球迷依然怀念中国职业联赛最初那几年的北京队,高峰、杨晨、周宁……光是数着这些名字就足以令外地球迷称羡不已。他们“小、快、灵”的打法,为北京足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很快,这些让北京球迷引以为傲的球星陆续离开了,逮着机会的外援接过了他们的战袍,以“北京队”的名义开始了在中国足坛的南征北战。外援的介入,改变了北京队的面貌,也改变着北京球迷的原生心态。

其实,皇城根儿下的北京和北京人,每天都在改变。

北京看球指南:北京现代队的主场是北京工人体育场。这是一座符合国际足联标准的专业足球比赛场地,也是我国目前活动项目最齐全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所之一。它坐落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工体路上,从东直门、天安门、天坛等地有117、118、120等多路公交车前往。

狂热天津

这是一座天生就与“足”结下不解缘的城市。

朱棣在公元1400年以“靖难”为名,率兵从直沽出发,偷袭沧州,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1403年,几经战争后的朱棣在南京即位。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经“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或许因着这点奇缘,天津缔造的中国足球神话长盛不衰。说天津的球市是时下全国最火爆的一点儿不为过。当全国大面积地区出现看台空空如野的惨状时,天津正在经历的惨状却是一票难求。跟天津人侃球是件痛苦的事儿。他们对中国足球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们对自己的球队爱得疯狂、恋得炽热。当“卫嘴子”打开话匣子,就不会给任何人发言的机会。这座在语言上极具天赋的城市,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快乐。虽然今天的天津在北京的阴影下,正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但只要足球哨响,天津立马就能吸引全国的目光,一如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

这座距离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城市,竟奇迹般地有着与北京完全不同的口音腔调和生活哲学。在天津生活,不需要太多理想,也无须太多责任。只要一碗够数的馄饨,或一套对味的煎饼果子,天津人就能像从相声中听到“包袱”一样心满意足地会心微笑。但这份慵懒倦怠的情愫在挥汗如雨的球场上却能瞬间幻化成搏击与激情,如此强烈的对比恐怕只有在天津的球场上方能彰显淋漓,这种略带讽刺意味的转变,用天津话说,“真哏”。

也许你可以找到一千个一万个不喜欢天津的理由,但只要一个理由就足以让你爱上天津,并且爱得深沉。那就是到天津去看球。

天津看球指南:天津康师傅队的主场是天津泰达足球场,位于距离天津市区约60公里的天津开发区内,于2004年初开始启用。这是中国继上海虹口足球场之后的第二个专业足球场,分上下三层看台,可同时容纳3万名观众到场观战。从天津市区的中山门乘坐轻轨可直达足球场。这也是目前最便捷、被球迷们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交通方式。

天津看球口号:天津队,进一个!

小资上海

喜欢上海落满法国梧桐叶的老街胜过霓虹妖冶的外滩。在张爱玲的笔下,总是反复出现梧桐,或是长满梧桐的街道。婉约的情爱,苍凉的人生,都在梧桐树下上演、谢幕。

张爱玲的小说,抑或是电影,都是精彩的。可是这种精彩却不是谁都可以拿来玩味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会潸然泪下。因为她所讲述的并不总是轰轰烈烈,但却绝对是至真至纯。看来,上海人与生俱来的小资情调在张爱玲那个时代就已经根生蒂固了。

其实上海从来就是一个不乏浪漫与情调的所在,即便是足球这样刚性的运动在上海滩的肇始竟也起源于水兵上岸后的嬉戏。阳光、海岸、清风,俊朗的面庞、洋溢的微笑、快乐地叫喊,还有脚下滴溜溜乱滚的皮球,这本身就是一幅如鸡尾酒般沁人心脾的画图。

今天的上海人踢球是随性的,可以软,也可以硬。难得的是,如此物欲且讲究情调的城市竟能踢出很钟灵毓秀的足球。外地人不解,恐怕只有上海人自己才能深解其中滋味。

于是盼望着能去上海看球,不是去球场,而是在落地窗外铺满梧桐叶的老街的酒吧,随便哪家都好。在这样一座五彩斑斓、风情万种的城市里,总能找到一个地方、一种氛围是适合你的。邀约三五好友,再要上一杯红酒。并不需要真正懂得足球,只是静静地观望,静静地享受,任时光荏苒,落叶缤纷。

上海看球指南:上海拥有3支中超球队,上海申花队的主场是上海虹口足球场,地址在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444号(虹口公园旁),有18、21、139、70路公交车前往;上海国际队的主场是上海市体育场,位于上海西南部交通要脉―――地铁1号线和内环线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上海中邦队的主场是上海源深体育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张杨路商业街东首,紧邻世纪大道及地铁二号线,是上海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三大体育中心之一。

上海看球口号:加油!进一个!

天津康师傅队与四川冠城的比赛场上,青春活力的足球宝贝总是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韧性武汉

有一本关于汉口旧事的书,名为《汉口竹枝词》,其中写道:“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九省通衢的武汉自古就是商贾重镇,交通要塞,南来北往的过客与早期的本地土著混杂而居,如今他们的后裔成了武汉市民的主体。所以有人说,武汉的市井文化有着极强的溶解力,轻易就能将外来的东西消化掉,并将外来者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角色。

或许正是借着这份海纳百川的襟怀,武汉黄鹤楼队得以将来自各地的球员锤炼成他们想要的球员,也使整支球队从去年的升斑马迅速成长为今年中超最黑的一匹黑马。他们凶猛犀利的打法虽然还略带几分粗鲁莽撞,但他们积极进取、敢打敢拼的作风绝对是其他任何一支中超球队不可望其项背的。他们势如破竹的劲头,有如一抹耀眼的光芒,张扬地划过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超上空。

黄鹤楼队的风格正是典型的武汉性格的外化―――坚韧、倔强,又不失机敏、灵巧。武汉人说,地处华中腹地的武汉,夏比南方高温湿热,冬比北方天寒地冻。大热大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兼具北方人的豪爽和南方人的聪慧。这种模糊不清的性格特征正如武汉阴霾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与武汉人相处时间短的外地人,多半会对武汉人持贬意评价;但相处时间长了,就一定能感受到武汉人性格中的可爱之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于武汉黄鹤楼队以及整个武汉足球,我们都应该抱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尽管他们的队伍中还没有所谓的大牌球星,尽管他们的技战术打法还有些青涩,但只要假以时日,这匹黑马没准儿就真能长出翅膀幻化成黄鹤腾空而起了。

武汉看球指南:武汉黄鹤楼队的主场是武汉新华路体育场,位于汉口新华路闹市区,与中山公园相邻。

厚望山东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如此非凡气势者,恐惟泰山独一。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它的脚下,并非蛮荒僻野,却是文韬武略声名显赫的齐鲁故地,自古天恩润泽、传奇演绎。孔孟的儒家经典与孙武的传奇兵书,秦始皇的访仙问道与英雄孟良崮的慷慨悲歌,一百单八将的水泊梁山与夏雨荷的大明湖,掘地千尺的石油与冲入凌霄的风筝……太多太多看似不搭边界甚至完全相左的事物竟奇迹般地相生相荣在同一片土地上,恰似蒲松龄的《聊斋》,让人费解,令人着迷。

在今日的山东版图上,两座举足轻重的城市依然在延续着这种既矛盾又和谐的传奇。济南和青岛,有着完全不同的城市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却和谐共生在同一个经济大省中,共同演绎着一出韵味颇浓的现代双城故事。

历经战乱、饱经沧桑的济南含蓄而谦逊,它深谙中庸之道,从而过于注重传统以致难以引领时尚。紧靠黄海、以移民后裔为市民主体的青岛则高傲而张扬,青岛人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极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敢为天下先是他们的座右铭。遗憾的是,济南的内敛和青岛的盲目带来了相同的后果―――心理空间收缩、视线浅近,它们都还没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

这样的遗憾同样出现在山东省内的两支中超球队身上。山东鲁能阵容豪华,实力应属强劲,却总如绣花枕头般中看不中用,关键时刻依然顾我地中庸着而难以充分展露豪情。青岛中能虽实力略逊一筹,拼抢进取之心依然不够彰显。这不是我们期待中的山东足球。

该是山东足球再创奇迹的时候了。

山东看球指南:山东鲁能队的主场是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地址在济南市南郊马鞍山下,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体育场馆,可容纳5.5万人同时到场观看比赛。青岛中能队的主场是青岛天泰体育场。

快乐辽沈

沈阳是中国足球的福地,4年前的五里河体育场带给国人的扬眉吐气至今无人敢忘。

远去了努尔哈赤,也早已不见了张少帅,如今最被辽沈人民记起的是赵大叔,和他那一口贴切的铁岭方言。这座粗犷而寒冷的北方城市就是需要这么简单而爽快的艺术。于是,“二人转”火了,“刘老根”火了,足球更是火得一塌糊涂,由不得你不叹服这里的足球氛围之深厚。

据说从空中鸟瞰沈阳城,整个城市布局就像一锅东北“乱炖”,这与中国足球福地的印象相差太远。然而“乱炖”虽乱,却乱得有滋有味,这就是生活,也是辽沈足球打法上的特色。这么多年来,沈阳市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沈阳球迷也早已接受了这样的足球。快乐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之于生活,还是之于足球。

钢城鞍山也在享受这样的快乐。作为辽沈足球的后花园,虽然是辽宁中誉队在留守沈阳无望的情况下而作出的无奈选择,但善良豪爽的鞍山人还是给予了子弟兵们最饱含热情的礼遇。鞍山人在乎的只是这种运动能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信仰,再没有别的。他们从来不曾也不敢奢望哪一支球队能永远留在这里,但只要有足球的一天,就是叫鞍山人兴奋的一天。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辽沈看球指南:沈阳金德队的主场是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70号,有214、222、502、504、800等多路公交车途经此地。辽宁中誉队的主场是鞍山体育场,地址在鞍山市中心园林路与新华街的交汇处。

辽宁看球口号:踢!踢!贼啦毕(即“太棒了!”,多在进球后可听到)

微笑大连

原计划是把大连足球跟辽沈足球放在一块儿写的,思来想去觉得不妥。一是大连与沈阳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定位,二是大连足球在中国足坛的显要地位与赫赫威望也不是同省的另外两支兄弟球队可以比拟的。于是单列出来。这样写也好,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窥见大连和大连足球的独特表情。

微咸的海风吹拂着大连的面庞。阳光、海浪、沙滩、绿地、骑警、有轨电车,大连展现给世人的总是最明媚最动人的表情。安琦说“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刘欢也在歌里唱道“千里万里走不出爱的时空,我是大连灿烂的笑容”。属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符号每一点印迹都是凝聚大连人的精神纽带,当然也包括足球。

大连人踢球的历史有一百多年了,大连人爱足球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大连人对足球的爱,是单纯的,也是固执的,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他们看球,聊球,品球,甚至在公园里树起一座红白相间的巨大足球雕塑。对外,足球是大连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对内,足球则是大连人生活的一部分。

足球给大连带来过无尽的悲泣和伤痛。1997年国足在大连惨遭滑铁卢,2003年大连实德失落末代甲A桂冠。那两个夜晚,有多少球迷哭了醉了,不堪回望。

足球也给大连带来过太多的骄傲和满足,光说大连实德队今年已是第8次夺得全国联赛冠军就足以令人艳羡瞠目。虽然这不是一支称得上打法漂亮的球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频频地夺冠。他们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也快乐地享受着足球。

金州不相信眼泪。大连始终笑颜如花。

大连看球指南:大连实德队的主场是大连金州体育场,位于大连市金州经济开发区内,沈大高速公路从此经过。

激情重庆

1998年全国足球甲B联赛第4轮,重庆红岩队主场对阵江苏加佳队。上半场临近结束,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一些球迷顶不住了准备退场。时任重庆红岩队主教练的陈亦明走出了教练席,站在雨中指挥作战,球迷们看到了,也主动留下来,“雄起”的呐喊声追风逐雨,一浪高过一浪。当重庆红岩队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后,陈亦明疯狂地绕场一周,向大雨中观战的重庆球迷致谢。什么叫“风雨无阻”、什么叫“心连着心”,重庆的球迷给出了最好的回答。赛后,陈亦明曾动情地说:“我不是一个爱冲动的人,但那一天我懂得了激情的真正含义。”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两件大喜事最值得重庆人称耀,一是直辖,另一件就是甲A的到来,它们让重庆人郁积良久的某种情绪得到了彻底的宣泄。但如果仅是以此来解释重庆人高涨的热情恐怕还远远不具说服力。

三千年前的巴人始祖来到这片两江环抱、高山环峙的地方时,必定带来了某种与大山大河和谐共存又分庭抗争的特质,历经千百年,终于练就了激情、硬朗、坚韧、狂放、耿直的重庆性格。外地人通常难以理解在层层山坡上砌院筑墙、在重重雾霭中爬坡上坎、在滚滚油锅里翻江倒海的生活。或许只有当你真正置身于这座山之城,看到倔强的重庆人在这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重庆的阳刚之魅。

这是一座雄性的城市―――作为抗战陪都,它没有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中倒下;作为新兴的直辖市,它正奋力谋求自己在中国大都市版图中的应有之位。

重庆看球指南:重庆力帆队的主场是新建的重庆奥体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2004年亚洲杯重庆赛区比赛和2005年火爆全国的超女巡回演唱会重庆站都在这里举行。从朝天门、菜园坝火车站、沙坪坝等市内重要节点均有多趟公交车直达,新开通的轻轨较新线也经过此地,交通非常方便。

重庆看球口号:雄起

襟怀深圳

好像就在去年,当深圳提出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全国人民都笑了。宽容的深圳人并不介怀,却也不敢迟疑,忙不迭地砸出“大鹏城”这块牌子,以证明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历史文化积淀的。也许深圳并非真的想要炫耀什么,对于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功后,开始寻求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深圳急需的东西。面对全国各地蜂涌到此淘金圆梦的各色人等,深圳都敞开怀抱热情地接纳,但这些人大都是来深圳赚钱的,混得下去就混,混不下去就回家。在他们看来,深圳只是他们漂泊旅途中的随意一站,很少有人会真正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经济的诱惑并不能从心底里唤起人们的归属感,但是文化可以。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并不单指历史文化,它还包括了民间文化、社区文化,甚至体育文化,当然也就包括足球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圳足球在凝聚市民、增强市民的归属感方面起到了在其他城市起不到的特殊作用。这也正是深圳球市十多年来得以始终保持平稳状态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过去的甲A、甲B,还是现在的中超,几乎每一场比赛,都会有一两万人到现场看球,这与广州球市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深圳人―――无论是土著还是移民―――都在尽情享受着足球运动带来的劲与美,也在看球的过程中觅得知音知己。他们寻觅的并非是某一个特定的人,他们是在寻找一种共通的东西,一种认同,一种慰藉,心灵上的,情感上的,文化上的。在看球的时候,他们从心底里真正接受了自己是深圳人这个称谓,他们为深圳队呐喊,为深圳队助威。虽然走出球场,有些人依然会离开,而有些人最终留了下来。走了的带走了他应该带走的,留下的则早已融入了深圳并为了这座城市继续坚守、奋斗。

深圳看球指南:深圳健力宝队的主场是深圳体育场,为一座全飘棚式的专业足球场馆,坐落于福田区笔架山下,东邻上步北路,北接泥岗西路,南靠笋岗路。场地面积24892平方米,设12个看台区,可容纳观众3.25万人。

闲散成都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成都;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成都。天堂建在地狱之上,成都建在天堂之上。

繁华热闹的一座大都会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闲散和安逸。上天如此眷顾成都和成都人,却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春熙路上熙来攘往的人流,没有匆匆,只有心不在焉。琴台路上灯红酒绿、光影迷离,晃乱了路人的双眼,却让人心愈加清醒。暧昧的成都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暧昧着。

而成都人,虽然把人生兑成了啤酒的泡沫,把理想泡成了香醇的清茶,却始终不改率真的人性和脉脉的真情。无论外边的世界被演绎得如何精彩,街边巷口,手起牌落,成都人最乐意做的还是在麻将桌上“下叫”“开胡”。难怪有人说,成都人每天只干两件事,玩,以及想着下一步怎么玩。

成都的稀罕玩法很多,其中尤以川剧变脸最为神妙莫测,而成都人的生活却远不如这般多变。缺少变化的成都,平静,安详。或许这就是成都人喜欢的“巴适”生活。他们在连锅子的浓汤和玉林串串的麻辣中涮着日子,但成都的诱惑,真的永远无法抵抗,无法遗忘。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 河流治理 思考

1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1.1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滋润和催生了上海,使之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关系。塞纳河从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它像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起了整个巴黎。塞纳河聚集了巴黎的许多人文景观,也聚集了法国古往今来的许多精华所在。巴黎倘若离开了美丽的塞纳河,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恐怕谁都难以想象。上海离开了黄浦江、苏州河,也就不能成为今天的上海。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一般,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由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的珠江三角洲。据预测,在本世纪初,全国各类规模的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它们的诞生和发展都和河流水系息息相关。

1.2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做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繁衍的。河流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河流两岸崛起大批的繁华城市群。凡是河网水系发达的地区,都是城市文明最发育的地区。

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1.3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远古时代,城市河流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发展到后来,城市河流除提供水源以外,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成为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网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可以说,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1.4 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离不开大自然中与城市关系最密切的河流和水面。当代国际大都市环境建设的价值观念趋向表明,都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由疏离、隔绝变为亲近和融合。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体所形成的自然风貌,无疑能给城市增添许多魁力。从19世纪英国人欧文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设想,无不反映了城市人对城市优美景观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它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1.5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

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河网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生命线,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城市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目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已经和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转贴于 2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2.1 建设生态河堤是现代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城市中保持自然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城市治理准则,河道的治理也不例外。自90年代以来,采用混凝土施工、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环境的城市水系治理方法,已被各国普遍否定,建设生态河堤已成为国际大趋势。

生态河堤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一体的水利工程。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瑞士、德国等于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所谓“自然型护岸”技术,就是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护岸或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据有关资料介绍,欧洲的MELK流域经过近自然治理后,每百米河段的鱼类个体数量、生物量从治理前的150个、19公斤提高到治理后的410个、55公斤。

德国的莱菌河,1993年和1995年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市,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几十亿欧元。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由于莱菌河流生态遭到破坏,菌菌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渗透所致。因此,德国现正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

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仅在1991年,全国就有600多处试验工程。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将对5700公里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其中2300公里为植物堤岸,1400公里为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2000公里不得已使用的混凝土,都将按“多自然型护堤法”进行改造,覆盖土壤,并种植植被。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

美国的南佛罗里达州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已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著名的洛杉矶河也正在拆除衬砌。

总之,很多国家都在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进行反思,都在逐渐将河流进行回归自然的改造。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纷纷大规模拆除了以前人工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其实,拆衬砌的资金投入要比铺衬砌昂贵得多,但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保持河道的自然环境对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已成为河堤建设在国际上发展的总趋势。

2.2 还河流以空间,是现代防洪规划的新理念

作为城市防洪的对策措施,在国际上非常重视“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给河流以空间,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给洪水以出路。

在欧洲,1993年、1995年莱茵河和默兹河发生洪水,对荷兰的防洪策略与河流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洪水使莱茵河沿岸低洼地(圩垸)疏散25万人,虽然没有垮堤,但是影响深远。荷兰对已沿用几十年的河流堤防加固计划作了审查和修订,河堤均按抵御12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进行加固。但是荷兰人知道,无论如何加高河流堤防,安全保障总是有限度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安全水准的提高,土地利用也发生很快的变化,总体风险(发生洪灾的概率)也在增加。洪水概率的降低很快被可能出现的更大的洪灾损失所抵消。土地利用和提高防洪水平的相互作用,已使荷兰主要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观受到很大负面影响,进一步加高加固堤防,已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此,近年来荷兰人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这可能要求放弃几百年前筑围堤形成的滩地。目前荷兰人正在研究的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挖低漫滩(与自然开发相结合),甚至退堤、扩大漫滩。在莱茵河的一条支流上,正考虑拆除现有挡水堰,这并非完全出于航运方面的考虑。

日本1965年以后针对因城市化急剧发展围绕河流引起的问题开展了新的河流治理。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遭受三次大的水灾,于1977年6月开始推行“城市综合治水对策”。为解决城市化增加的雨水径流,既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也实施了许多现地贮留、渗透、多目的治水绿地、地下大型贮留池、地下河等新型治水措施。恢复流域在开发过程中丧失了的保水、游水机能,并减少发生泛滥时的受害损失。

2.3 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革命后,沿泰晤士河两岸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伦敦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19世纪开始,泰晤士河逐渐变成河水浑浊、污染严重的臭河。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污染更是严重,它的含氧量等于零,除了少数鳝鱼幸存外,其他鱼类几乎绝迹;污黑的河水臭气熏天,令人不堪忍受,尤其夏季,泰晤士河的气味腐臭难闻;面临河畔的英国议会大厦的窗户,不得不悬挂由消毒水浸泡的窗帘。河水污染还引起疾病流行,1849年到1954年,滨河区共有2.5万人因霍乱而死亡。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从1964年开始,对泰晤士河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立法,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3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9.44亿加仑污水,使排入河流废水由污水变成清水。

30年来,泰晤士河的污染已减少90%,河水逐渐变清。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数量不断增加,1979年已有104种鱼类在河中畅游,有人还捕到对河水污染极其敏感的大马哈鱼,还见到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道逆流而上。甚至,成群水鸟在河面上飞翔觅食。现在,泰晤士河河面河水清澈,鱼儿穿梭,运动健儿浪击飞舟;河岸老人垂钓,儿童嬉戏。泰晤士河重新成为伦敦一道风景线。

2.4 建设城市滨水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一个城市能见水、近水、亲水的特色景观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热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形象。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其原有的码头、工业区等逐渐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开敞区。

60年代欧美广泛开展以充实改善水空间功能为目的滨水区建设,拉开大规模城市水空间规划建设的序幕。以日本东京、横滨滨水区建设和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建设为代表的遍及世界的滨水区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空间的形象,重新恢复了它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华盛顿波多马克河绿带规划及日本各地的亲水公园建设,使城市河流再次展现了河水清清、绿树成荫的良好自然风貌。

日本80年代响起“亲水”的呼声,90年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河流治理方略。其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健康富裕的生活条件与美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富有活力的社会。提出要改进并确立有关管理体制,确保一般河流的水量,恢复洁净水流,保护水质,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开阔的空间,为各种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将城镇改造成与滨水环境成为一体的居住区。

遍及世界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活动,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恢复城市水空间,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转贴于 3 当前我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广州市已经提出了要把珠江广州河段建设得象法国塞纳河巴黎河段一样美丽的整治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改善两岸的交通、绿化环境,特别是美化河流两岸,让游客及市民有一个观光、娱乐的好去处。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2000年10月召开的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成都国际大会,对成都市府南河的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获得了世界人居奖等三项国际大奖。府南河治理工程的成功,包含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住房与安居等多方面的内涵,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苏州曾说“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关键在于水,建筑物还是其次的”。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1 盲目填没河流,减少水面,导致生态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导致城市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加重了内涝发生的机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多争一块土地,许多城市盲目填河,将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将软排水改为硬排水,城市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协调。防汛排水时,市区内河水满为患,泵站被迫停机的事时而发生,致使城市排水的矛盾十分突出。

当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难忍时,人们往往迁怒于河,干脆“活埋”了事,或以此作为与河争地的借口。人与河道争地,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留情,城市调节雨洪的能力越来越低,一遇降雨,到处积水,损失越来越大。人类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挤占河道,堵塞洪水通道,自然也给人类以报复,水位一年比一年高,灾情一年比一年大。

3.2 河流被硬化、渠化,导致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破坏

目前国内城市河流治理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略感美中不足的是,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以为这便是将水系“治服”,以图一劳永逸。河流的硬化、渠化,使人类自动放弃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断绝人与水的关系,造成地面与水面相隔离,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其实,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讲,硬化河床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水污染净化的问题。河道是有自净能力的,自然的河道有大量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降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植物还可以向水里补充氧气,有利于防止污染。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有些生态功能就会随之消失。失去了自净能力的河道只会加剧水污染的程度。另外,如果河岸做硬化处理,能够阻挡垃圾的植被被破坏,更容易造成河道水质的污染。

人类砍掉河流两岸的植物,种上钢筋水泥“植物”,本身就是破坏河流,破坏生态,破坏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破坏会日益显现出来。

3.3 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沿海城市河道一般都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功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经济迅猛发展,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河道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大江大河的城市段已达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统计,在138个城市河段中,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仅占23%,超过Ⅴ类水质的占到38%,能饮用的地面水已所剩无几。其原因就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河道。河流污染使鱼虾生物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

4 加强城市河流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4.1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城市河流治理主要就是减轻或避免水灾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而当今城市河流治理所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河流景观与其人类、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河道的堤岸整治,由于土地原因,大都采用单调的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水泥堤岸,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有考虑生态功能。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出发,在河道治理方面,生态河堤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

与人工混凝土河堤相比,生态河堤有如下优点:

(1)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生态河堤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带、多鱼类巢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两岸的绿树草丛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也提供了空间。

而混凝土河堤把水、河道与河畔植被分隔,隔断了护堤土体与水体的交换和循环,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难场所。

(2)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有机污染物受氧化作用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排入河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又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又产生氧供其它水生生物利用,过量的藻类又被浮游动物、鱼、虾、蝎、牛、鸭等所食,即按食物链的方式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

生态河堤采用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

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的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利于氧从空气传入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改善河流水质。

(3)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份的作用,同时,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而混凝土河堤是一个封闭系统,阻止了水体与土壤的渗透交换,丧失了自然河堤固有的调节水量的作用。

4.2 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

我国的城市防洪比较注意防外水,即防洪,比较忽视防内水,即由于城市汇流区内遭遇暴雨所产生的内涝灾害。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10年一遇,一遇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必要时应开挖人工湖和运河,这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在城市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上,既要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尽可能采用。复式断面,这样可以加大洪水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不淤积,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的美感。

4.3 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4.4 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不应是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

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理河流污染,一是要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城市治理,上游城市我行我素,则白费工夫。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河流。如果保护不了,宁愿不开发。三是以城护河,以河美城,和谐共处,把城市建成山、水、洲、城风景地。四是对河流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治理河流污染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华中建筑》,1998,No.3

[2]于哲新,浅谈滨水开发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8,No.2

[3]徐欣、张虎,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人江》,2001,No.1

[4]韩振中,莱菌河流域的防洪措施与管理,《中国水利》,1999,No.5

[5]郝朝德,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水利》,2001,No.3

[6]卫明,横滨市水环境整治——安全、舒适、情趣,《中国水利》2001,No.3

[7]朱联锡、朱晓帆,在府南河下游修建生态河堤,《四川环境》,1999,Vol.18.No.3

[8]杨芸,论多自然型河流整治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四川环境》,1999,Vol.18.No.1

[9]周文波、程杭平、尤爱菊,浙江沿海地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河口与海岸工程》,2000,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