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第1篇

1.培养自控力,发展稳定的情绪

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期待与失望所带来的紧张和不安的程度。

在校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失衡。这类学生往往不承认患有心理疾病,不愿接受任何心理治疗。此时体育教师对这些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活动进行调节和治疗,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清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对维持心理平衡有独特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照顾个别,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不愉快情绪得到宣泄,沉重的心理负担得到减轻。同时对个别心理脆弱、失调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多给一份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消除心理负担,重拾愉悦的情感体验。

2.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我在平时教学中常会发现,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会出现如下情况: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总有表现的机会,课上练习时很活跃,很大胆,精神状态较好。而那些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低的学生,总认为自己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总怕同学取笑,难以完成动作。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鼓励。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知道自己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丢掉自卑感,主动提高自己。对个别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区别对待,降低难度,多带领他们一起活动,也试着让他们轮流带领小组练习,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体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

3.协调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建立互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提高社会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其中存在着多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师生之间因处在教学中的不同位置上,必然有教与被教的关系。如在队列练习、教师讲解、队列调动时,学生应无条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但师生之间始终还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协作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学生在自由练习、游戏时,要让学生摆脱羁绊,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自主学练的能力。

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为主要特点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异常活跃,特别是在游戏和竞赛中,他们各自的思想、品德、意志、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教师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长跑课程,对学生既是耐力的较量也是毅力的考验。一个激烈的教学比赛、游戏等体育教学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对待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5.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激发自我提高动机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竞争的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合作则是一种集体协作的活動,这种合作是为了使这个集体更好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教师通过比赛和游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不断进取,以便得到他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合作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使小组成员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由于合作小组之间水平基本相当,比赛竞争自然有胜有负。这样一来,让每一名学生主动地学习,自觉地锻炼,同时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心理健康 自信心 压力 思考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同时需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每个中学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科学、灵活的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此,笔者通常设计一些培养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教学案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教学案例深受学生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以《广告设计》一课的教学案例作详细分析及思考。

一、教学案例的组织与实施

目前,笔者所带班级的少数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胆子小,平时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等。为了扭转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广告设计》这一美术课时,设计了《我来做广告》的教学情节,具体方法如下:

1.向学生展示一品牌牛奶的外盒包装,通过多媒体手段讲解包装的设计知识,还与学生一起回忆它的广告语是“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并观看其视频广告,学习如何为产品做广告宣传。这样一来学生从平时熟悉的产品广告中入手,了解如何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语与产品的推销方式。

2.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要求以组为单位设计一种产品,如学习文具、方便面、饭盒、洗衣粉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拟定自己产品的名称,设计好产品包装、相应的广告语与产品宣传的内容方式,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以便向全班同学进行“产品推介会”的模拟展示。

3.每人手绘5张不同面额的购物券(尺寸规格统一,设计形式可以多样,由学生按设计内容的难易来制定购物券面额的多寡),用于“购买”其他小组的产品。

4.小组轮流上台展示,演绎本组的产品包装,说明产品的特点优点,并推销拍卖自己的产品。表演方式不限,可采用相声、小品、歌舞、戏剧等形式。每个小组得到的购物券多少,是由小组的产品广告设计及运作、展示能力及形式来决定的,最终按小组购物券数量来设定名次。

通过上述的组织与活动,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绘出构思新颖、图文并茂的包装图案,广告语、产品推销方式的设计也是花样众多、别出心裁。例如,王旭同学平时学习惰性较大,美术基础薄弱,但对这样的美术课却非常感兴趣,为了本小组能够获得胜利,他克服了心理上不愿与人交流的困难,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去。他设计的方便面包装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有了出彩的定稿:一个粗笨的大碗,碗里面不仅有广告需要宣传的食品方便面,还有鱼、肉、虾、蔬菜琳琅满目,并配以文字“这就是妈妈的手擀面味道!”画面色彩搭配爽目,再加上配有亲情感人的文字,简直就是一位像模像样的的小设计家!再如,李俞同学是一名单亲家庭的男生,从小被母亲过度溺爱,现在是班级中有名的“胆小鬼”,平时课堂上不敢发言,但这次在其小组的产品推销表演中,他的声音洪亮,绘声绘色,而且还模仿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的语调神情,很是幽默逗人,这让我十分惊喜,更让我认识到这一堂美术课对他心理变化的营造,全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最后他所属的小组获得了第一名。

二、教学过程中引发的一些思考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美术教学中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很强的矫正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表扬和鼓励的语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态。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会造成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记忆力下降,思维力呆滞[1]。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从而走向成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学习绘画时,因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信心不足,时常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从下手,这类学生往往胆小、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做任何事情都比较被动,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针对这类学生,笔者需通过美术课及时去发现和引导,因材施教,调节好他们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

上述案例中提到的王旭同学美术成绩原来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在上《我来做广告》一课时,我发现他在座位上对着画纸发呆,纸面上只画了一个圆圈,里面随意点了几个点,我没有打击他,因为临近午餐时间,我笑问:“是不是心里想着大碗面啊?”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继续说“嗯,画风简洁大胆,不错!如果画得再具象些,加些色彩就会更好!”,他半信半疑地开始了画图,在我持续关注鼓励下,最终他的画面不仅形象趋向具体,色彩也很漂亮。通过这堂美术课的发挥,他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还很有艺术潜力,于是学习信心倍增,美术成绩也逐步在提高。

因此,老师对这类缺乏自信学生的美术作品应尽量予以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非常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用尊重和肯定的姿态,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2]。每个学生的心理都不尽相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善与恶、利己与利他、理性与非理性、自信与不自信等等。这种个性的发展不是一个随着身体成熟而成熟的过程,而是与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而美术教育正是能够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之一,因此,当学生的个性在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时,这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他们会排除心理上的外部压力,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兴趣活动中去,使潜能和兴趣特长得到最佳的发挥。在《我来做广告》一课中,第1小组的产品包装设计很简单,就是一个彩色的圆,广告语仅一句话“李氏饭盒,容量大”;相比之下,第2小组的画面很精美,人物众多,色彩丰富,并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原型,设计出了学习文具类的一台产品推销舞台剧。以上两组设计内容有简洁的、也有丰富的,形式虽不同,但都不错,不能简单的否认哪一种,因为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学不能以单一的美的欣赏去否认其它美的存在。

所以说,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创作,力求每节课都留给学生一些想象、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1]

3.用轻松和愉悦的气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但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在校的中学生同样也要承受来自学习及生活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美术课程具有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以笔者班里学生为例,当一些学生在学习、同学之间的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有的甚至出现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但到了美术课堂,他们的这种表现都有所改善。因为,在上美术课时,老师经常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巧妙地让学生学习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美术课的魅力,也让压抑的心情得以充分释放。在《我来做广告》的教学情节中,每个组的产品包装各不一样,广告语及推销方式也是各有特色,精彩倍出。每个组的产品推销表演都很出效果,甚至令人捧腹。如第4组的洗衣粉产品广告词很逗人:“想知道你最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不理想吗?那是因为你的衣服太脏了!请使用超速牌洗衣粉吧,你会立刻干干净净、面目一新,成绩也会超速提高!快来买吧!”,还有第5组的广告词,把某整形医院的广告语做了一番修改:“上帝欠您的,韩式还给您;韩式欠您的,张氏还给您!”等,再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台下的同学们忍俊不禁,放声大笑。这种上课方式让同学们耳目一新,趣味性很强,课堂上笑声不断,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美术知识。[2]

4.用适时和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许多的科学家画家都是遭受了种种挫折和打击才取得了成功。作为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

由于美术作业过程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在绘画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时,经常需要学生自己找出办法去解决,如在绘画时有的学生经常画不好,色彩运用不当,有时一幅画要画好多遍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面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验挫折,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力求难度要适中,控制在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完成、但不至于使学生丧失自信心的程度。《我来做广告》教学情节虽然在设计包装方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通过努力仍然可以做好。如在第2组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按学生最初的想法,要把本组7位同学都画到纸面上,还要画得很像,这样难度较大,学生一度曾想放弃这个题材。我做了适当地引导,说同学们的形象不一定要画得很像,人物数量不一定要画全,只要抓住几位主要人物特点刻画,再用彩笔装饰一下就可以了。事实证明,第2组同学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做了修改,画面效果非常好。经过这样的引导,他们知道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能经受住失败的打击,培养正确面对挫折的健康心态。通过这样的美术课堂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遇到困难的承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5.用明确和默契的合作,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工作压力大,忙于应酬许多日常事务,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却相对较少,加上许多家庭住上了高层楼房,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虽然他们在学校也可以结识一些伙伴,但是交往的人数却很少。而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这样的形式具有灵活性、临时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结识更多的伙伴[3]。《我来做广告》教学案例中,班内选出2位主持人,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内有一位导演,把组内同学分工,有负责产品包装设计的,有负责设计推销内容的,有负责找道具的,分工明确,忙碌有序。各个部分完成以后,还要组合在一起进行推销表演排练,这需要很强的合作性。而2位主持人要负责开(闭)幕词及各个组之间的串联,将8个组的表演串成一整的产品推销会。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互助协作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从而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4]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又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使之趋向美与纯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国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青少年教育问题面临挑战,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如焦虑、紧张、嫉妒、沮丧、愤怒、恐惧等,就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应局限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训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更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进去”[4],所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当前,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及评价。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情节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疗治和矫正,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永华.小议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5):34~35.

[2]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4.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175-02

技工学校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应正确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同时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体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对体育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障碍解决会促进教学进程的加快,最终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心理健康与体育

心里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而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1、认知与体育的关系

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在技工学校,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从而不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不知道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情感与体育的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作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然而只有当学生有良好的情操,开阔心胸,有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在参加各种运动项目中,才能感受到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3、意志与体育的关系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觉性实质行动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时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悖。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培养学生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契而不舍、勇于拼搏的精神,则是体育健康教育的充分体现。而学生的意志健康了,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所帮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表现为身体是健康心理的载体,良好体制是健康心理的表现。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个体,才能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力和坚定的信心及勇敢果断、坚定刚毅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成为推动他们进行各种体育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发他们自觉进行体育运动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在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确保体育运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1、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用

学生体育教学已被认为是调节情绪、塑造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心里问题的学生对体育课会表现出过分的冷淡或发疯的锻炼,心里健康教育会帮助学生正确参与体育教学,从而正确进行专业课的学习。(2)体育教学是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可以调治某些心理问题,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有很大的帮助。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改变体育教育的方法。而体育课教学是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身体活动中,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心理活动、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程,还会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重点已从单纯调查趋向干预。心里健康专家认为当前针对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方式主要有:(1)心理辅导可分为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2)加强素质教育;(3)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净化社会风气。一个人的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也不可忽视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变学校的“孤军作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合作战”,发挥“1+1>3”的综合教育效应,,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有效的维持心理健康。研究认为,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干预措施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或减少不良心理的发生。通过对学生心理机能的调节,使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差一些,他们一方面不好好学习,另一方面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在上课时情绪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视身体锻炼,那不仅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心理教育也会因此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

结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不能互相取代;又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教学实际,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程,还会提高教学效率,对之后的体育教学消除心理障碍打好铺垫,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后,会使他有一个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学起动作技术就更快,课程进度加快,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作者单位:西安市工业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车宏生,丁钢等主编.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贾齐.健康与体育关系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01.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主席说过:“体者,载智之车,寓德之舍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体育锻炼无疑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更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身心健康。然而,由于应试教的束缚,高中生更是认为分数重要,而忽视了体育课本身的影响力。另外,高中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仍然仅限于跑圈、准备活动等形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现状让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失去了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也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2)情绪稳定乐观。(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有适应能力。(5)能保持人格完整。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体育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达观精神和自信心,更能够调节高中生的情绪。高中阶段的学生作业繁多、考试频繁以及对未来的未知而产生焦躁不良情绪,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高中生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意志品质,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体育教学中有800米、1500米等活动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高中阶段学生仅仅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交往,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尤其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与其他同学结识的机会,使他们之间产生信任,达成默契,以此来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另外,在与他人交往和冲突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强。这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学生从学习压力、心情抑郁等方面解脱出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比赛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配合精神,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在教育理论课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感情,学会在运动中寻找最佳心境,在各项运动中去感受运动的快乐。

关心学生,坚持教书育人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要组织、指导学生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发展,要拥有饱满的热情,温暖的情怀来感染学生,用优美的示范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或恐惧心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及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仅是在室外的广阔空间,而且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往中进行的。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往,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调整了学生的个性,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以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如何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关系到高校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自身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课程,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全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确保高中生的健康成长。2.要明确教育目的。高中阶段学生要面对沉重的课业,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有序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宣泄不良情绪,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3.加强体育锻炼,创新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面临沉重的学业,而且生理意识的增强,他们喜欢关注异性,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早恋现象普遍。所以,我要经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心理疲劳,增强心理素质的效果。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互动,关心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多交流,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进而打开学生心结,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学业以及各种生活问题,直面挑战。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李东荣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创新能力

近年来,“创新”成为一个热点词汇,我国正朝着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深入研究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纵观教育史,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交相辉映。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在学校中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内容就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古希腊,教育被称为缪斯教育,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缪斯教育也就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通称。在中世纪的欧洲,文、法、神、医是大学中普遍开设的四科。所以,从教育活动的起始和萌芽来看,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不分彼此、血肉相连的。

艺术对科学的渗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艺术具有启发、发展人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世界上许多科学创造,可以说常常得益于艺术的启发。从文艺史上来看,艺术想象常常是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开端,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常常是在艺术的鼓动、启发下产生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95年就提出:“科学家应该学点艺术,艺术家也应该学点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杰出的发明和创造,相当程度上是与其所具备的高度的艺术素养分不开的。达·芬奇不但是杰出的画家,而且还是雕刻家、建筑家、工程师,在解剖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建树颇多。歌德既是大文豪,又是著有14卷科学著作的植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现代物理学领域创造出诸多契机,同时又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者。

科学可以说是人的自然的展示,艺术则是自然的人的探索。离开了人,既谈不上科学也谈不上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艺术本质上是统一的整体。

一、概念

1.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指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一是狭义的“艺术教育”,也可称为“专业艺术教育”,它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各种艺术院系就是如此;二是广义的“艺术教育”,也可称为“公共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指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和内容,对人进行培养和熏陶,使人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素质的审美活动。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非功利性。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文化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专门艺术院校、师范院校中的艺术系科以及综合大学中的艺术院校。而理工科大学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系,即使有,也是以设计为主的艺术学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全体学生,在每所高校它都是不可缺少的。近几年来,大部分理工科大学成立了艺术教育研究室或中心,但还是附属在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或者校团委,没有形成独立的管理部门。

2.创新能力

什么是创新能力?由于“创新”一词概念的复杂性,目前理论界对创新能力还没有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刘丹对创新能力下的定义是:“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更通俗地讲,创新能力就是实现新设想的能力。”

不少人常把人的创新能力大小简单地归结为人的创新思维方法,甚至认为,只要学会了创新技法就可以进入创新状态,并取得客观的创新成果。但是,创新教育的实践表明,许多人学会了创造技法之后,仍然不能完全进入创造状态,甚至不知道创造活动从何做起。其实,创新能力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提出创新能力由8个要素构成,这8个要素是: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毅力。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创新能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其中智力因素包含有观察力、想象力、辩证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含由创造欲、挑战欲、进取性、意志力等。创新活动是否成功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有关,单一的因素是不能使创新活动成功的。

综合许多学者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由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构成的。内部要素主要针对大学生个体而言,由创新人格、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技巧组成。

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有利于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八个半的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脑子里的这些智能的基础上,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表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尽管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掌握这两种思维,才是全面发展的人。《零点项目》研究认为,艺术思维也要靠逻辑,科学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人的大脑的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右半球主要有非言语的、综合的、直观的、音乐的、几何图形识别的形象思维的功能。尽管它们分工不同,但由于脑胼胝体的结合功能,左右两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而且,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和协调才能进行。而艺术教育对全脑功能的开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艺术是适合空间加工的灵活、开放的创造性活动,是情感的接纳和表现,它主要由右半球控制;另一方面,任何一种艺术活动,又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艺术加工的高级过程受右半球控制,但是新近的研究发现,在音乐方面,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在右半球,而对音乐性质以及乐曲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方面左半球起了重要作用。

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