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指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9-01

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2例,女婴14例,体重在1800-2500g,平均2120g,身长在35-47cm,平均身长41.2cm,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4.4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6例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早产儿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原因分析给予正确的喂养方式及护理,两组患儿在身长、体重、胎龄、性别、消化道功能以及喂养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

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感染会引起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1.2.2 喂养方式 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4]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

1.2.3 喂养指导 指导护士在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指导护士在喂养时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患儿发生疲劳。每次喂养后使患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3 效果评定 两组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比较留置胃管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以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

3 小结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喂养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喂养不耐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喂养方式,加快早产儿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

参考文献

[1]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A):50.

[2] 育萍,苏绍玉.8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早产儿成活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5-01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大约收874人,治愈率达95%,好转率4%。本组20例早产儿,男14例,女6例,其中13例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5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早产儿窒息,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与治疗,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监护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其中1例;①早产儿窒息。②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患儿王小男,男,30分钟,以皮肤苍白,10分钟之代诉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20次每分钟,呼吸45次每分钟,体重2.4千克,反应差,,皮肤稍苍白,有少许胎脂,额头及颜面青紫,前囟约1×1厘米,耳廓稍薄软,鼻翼扇动,口顶泡沫,颈软,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吸湿鸣音,心腹无异常,足底纹理少,足趾甲未达末端,原始反射未引出,肌张力差。

抢救措施;入院后给于情理呼吸道,吸尽呼吸道粘液,低流量吸氧,保暖,维生素K1防出血,纳洛酮平稳呼吸,纠正酸中毒,头孢噻肟钠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

抢救结果;入院后一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母乳喂养等全面的早产儿护理措施,患儿颜面红润,食乳可,反应可,住院21天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保暖。

2.1.1刚刚娩出的早产儿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全身,用温暖的棉被包裹,头部带帽。一般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百分之50%~60%若有条件,最好放入保暖箱内,根据小儿的体重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体重越轻,箱温越高,若无暖箱也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保持体温,但须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烫伤。

2.1.2每小时测试体温,呼吸,心率一次。

2.1.3随体温变化改变保暖措施,若体温不升可随时调节暖箱温度,湿度,密切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由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陈代谢低,产热不足,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早产儿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特殊性,对早产儿有效地保暖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反之,升温也不能操之过急,升温过高,使血流循环不均,内脏及头部缺血缺氧,产生惊厥,脑出血,肺出血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继发病症。

2.1.4每日治疗操作要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以增加散热机会。

2.1.5每日护理操作,沐浴,更衣,换尿布等时间越短越好,动作幅度小而快。

2.2。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喂养

3.1早产儿多主张早喂,可防止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并减轻黄疸,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酮尿征等。

3.2早产儿吸吮力及吞咽反射差,可用鼻饲母乳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每次2-4毫升,逐步增加量和次数。

3.3每次鼻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鼻饲后更换,以改善肺循环。

3.4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地早产儿可采用接管法喂养,慢慢将母乳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滴入。

4给氧

一般采用间歇给氧,浓度不能过高,以百分之30%~40%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粘液和分泌物。

5抗感染和预防出血,这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

5.1早产儿免疫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低,因此应正确处理好脐带及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5.2早产儿产有出血倾向,再生后当天给维生素K1,1mg-5mg肌注,连用三天。

5.3合理使用抗菌素,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

6结论

为了确保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我们应采取全天监护,制定完整合理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风险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救 护理措施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活产新生儿。胎龄越体重越轻、身长越短,死亡率越高。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临床工作中总结的急救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注意保暖

保暖是抢救早产儿的关键,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新陈代谢低,肌肉活动少,所以体温低;另外汗腺发育不良,散热困难容易产生高热,体温过高或过低,对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直接关系。早产儿室内温度要求保持24℃,晨间护理时可增加到27-28℃,相对湿度维持在35-65%之间,体重<2000g的患儿,放在暖箱内保暖,箱温根据患儿的体重多少、胎龄、出生天数调节,使用暖箱时2小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记录,以便早产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尽量在暖箱中操作,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2 吸氧要适宜

给氧浓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因高氧或低氧对患儿危害都很大,高氧可使红细胞破坏而致生理性黄疸加重,低氧可造成心动过速,颅内出血。有青紫时可于喂奶前后吸氧0.5-1小时。

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皮肤薄嫩,任何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再加上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因此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尤为重要,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1周更换1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严格限制参加人员的数量,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预防为主,接触早产儿前后均应卷袖过肘用洗手液洗手,任何操作都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患有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先天性传染病等应分别放置于隔离间,专人护理,用物分别放置,及时做好用物消毒管理工作。在护理时要经常观察静脉留置针部位有无红肿,一般静脉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早产儿更容易发生鹅口疮、皮肤感染,基础护理一定要到位,发现感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及支持疗法。

4 急救

侧卧位,头部不垫枕头并经常更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有利于粘液及分泌物流出,如有粘液梗塞呼吸道时,要先用纱布擦口鼻粘液,用胃管吸出口鼻及咽部分泌物,再行人工呼吸,以防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同时遵医嘱及时应用复苏药物。

5 合理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要求提早喂养,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时保证热量的供给时十分重要的,出生后4小时可试喂糖水,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鼻饲可以鲜母乳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求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病情稳定时,可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6 加强病情观察

工作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掌握滴速,以免引起肺水肿而加重病情,除外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大便情况。一旦发现呼吸表浅、不规律、面色苍白、窒息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进行抢救。

7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的皮肤护理很重要,婴儿出生后如体温正常4小时后,可用温水清洗皮肤,衣服要选择柔软的棉布,因早产儿皮肤薄嫩,很容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每次换尿布时用温水冲洗后,涂擦油膏保护皮肤。

8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消毒隔离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禁止家属及其他非工作人员探视,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9 呼吸道管理

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咳嗽反射弱,粘液不容易咳出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根据以上特点,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更换在喂奶间隙病情稳定的早产儿采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每天湿化气道,翻身叩背,使其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出。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4篇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HUANG Yin-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074-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146 prema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72) and the control group(n=7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plan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27%)(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remature infant;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o.1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20

院?雀腥臼侵富颊咴谧浩诩湓耗诨竦玫母腥荆?以及在医院获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出现症状的感染[1]。早产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环境器具或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2-3]。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干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产生伤害的风险[4]。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护护理风险所在、掌握其规律、提高防范意识以及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5-6]。故本院实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56例,排除患有先天重大疾病及病危患儿,按照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胎龄(34.58±1.36)周,平均体重(2078.01±36.47)g;对照组共74例,其中男31例,女43例,平均胎龄(35.31±0.63)周,平均体重(2053.58±41.98)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生产方式、Apgar评分、喂养及入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对新生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2)早产儿保暖:早产儿室内温度保证在25 ℃左右,相对温度为55%~65%,体温较低的早产儿给以恒温箱保暖,每2个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3)喂养:尽早喂养,尽量母乳喂养,不能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差的早产儿可收集母乳,再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而定;(4)呼吸管理:密切检测早产儿呼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根据实际数据确定用氧浓度和用氧方式;(5)其他,如并发症观察等[7-9]。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1.2.2.1 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新生儿科中成立早产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在对以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和早产儿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时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做法,根据相关条例,以及分析得到的结果[10],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频率,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自我思考能力[11]。

1.2.2.2 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 结合新生儿科平时的护理工作需要,定期组织新生儿护士进行学习,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做法,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对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途径发表建议,深度地自我剖析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强化护理自我思考能力,已经增强护士在护理早产儿的责任心[12-1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如进入早产儿室前进行个人清洁、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护具、身体如有不适申请调换岗位等。

1.2.2.3 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 在早产儿的治疗和早期护理时,由护士填写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其中包括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护士写上自己的观察以及建议,交予医生进行讨论补充修正,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注意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中的注意项,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每3天更新一次,由值班护士填写[14]。

1.2.2.4 积极与早产儿家属沟通 家属探视也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5]。家属大多心急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尽早地接触,但这也加大了早产儿感染细菌的风险。护士应积极尽早地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早产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的原因,感染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增加治疗的风险,既要体谅家属焦虑的心情,也要尽量做到减少探视。家属探视时,应让家属进行清洁消毒,并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

1.2.2.5 应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风险管理 每周开展一次护理质量检测评估,并遵循PDCA循环对早产儿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纠正问题并列入到护理实际执行中[16]。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17],对早产儿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1.3.2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产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用呛奶、误吸、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等。

1.3.3 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 设计相关满意度调查问卷,每卷共设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50~6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8,P

2.2 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4,P

2.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为84.72%,高于对照组的6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3,P

3 讨论

早产儿是一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病原菌有易感性,主要原因有:皮肤pH高从而利于细菌繁殖、角质层发育不良导致病原体易入侵机体、且黏膜通透性高?е虏?体易侵入血液循环、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功能、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淋巴结发育不全等免疫特点,使早产儿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由于喂养不耐受、侵入性操作增多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故在较长的住院时间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9]。

而早产儿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有:(1)早产儿育婴房或温箱没有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2)早产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没有使用高温消毒,并做到一用一消毒;(3)医护人员带菌,即医护人员在进入早产儿育婴室前没有进行全面仔细的自身清洁,或没有穿上灭菌后的防护服和口罩,尤其是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导致将病原菌带入育婴室;(4)早产儿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等[20]。

而为了预防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可以对早产儿可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评价和预防潜在的和现有的护理风险,高效系统地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行探讨,提前制定相关计划。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1)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早产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2)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就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对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其熟悉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及重要性,增强早产儿护理的责任感;(3)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类型具体化;(4)加强与早产儿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属焦虑心情,减少医院矛盾风险,有利于医院工作;(5)PDCA循环改进护理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机制。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5篇

早产儿是指孕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2例早产儿,除合并先天畸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以及综合治疗无效患儿。92例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较弱、吮吸能力不强、进食少、低体温、喂养不耐受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胎龄30~38周,平均胎龄34.2±2.5周,体重1.00~1.98Kg,平均体重1.42±0.35Kg;观察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胎龄30~39周,平均胎龄34.5±2.6周,体重1.08~1.95Kg,平均体重1.43±0.38Kg。本次调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下进行,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46例患儿在监护室期间行常规护理[3],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观察其不良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对其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的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负性心理,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监护期间可允许家长探望,每天4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探视期间,护理人员要趁机告知家长及亲属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同时详细向其讲解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的不良反应,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要注重患儿的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必要时要对产妇进行床边示范指导,如正确的抚摸方式、喂养的方法、臀部及皮肤护理、如何回应婴儿等。可将早产儿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方法通过播放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以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和护理技巧,另外,还需要向产妇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必要性,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4]。

1.2.2 阶段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46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方案,分为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2周、2~4周以及随后每月1次,制定不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出院前护理干预

出院前,责任护士要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告知家长,并根据早产儿各自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指导家长在家庭护理中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预防感染。另外,告知家长早产儿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5],并预约家访,鼓励其定期复诊,共同完成家庭个性化护理。

1.2.2.2 出院1~2周的护理

早产儿出院1~2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会导致早产儿感染的因素,注意卫生、通风、减少强光和噪声对其刺激,在此期间,责任护士要对早产儿进行家访,至少1次,主要检查其脐部是否愈合、黄疸是否消退,同时观察期皮肤和大小便情况,指导家长要不定时按摩早产儿的腹部,提高其消化和吸收能力。另外,观察产妇泌乳情况,指导其如何促进泌乳,提醒家长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照顾患儿。

1.2.2.3 出院2~4周护理干预

出院后2~4周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家访形式了解早产儿的神志、肤色、饮食、大小便情况,同时了解产妇泌乳情况,再次指导产妇抚摸、按摩、视觉刺激、被动运动等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早产儿各项生理机能正常发育。

1.2.2.4 随访

患儿出院之后,前2周至少家访1次,2~4周家访或者电话随访至少1次,以后每月1次,常规测量早产儿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变化,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了解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护理要点,及时解答其心中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体重、摄奶量、腹泻和感染以及再住院率,评估阶段性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早产儿在出生1月内面临着外界环境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体温、疾病、喂养耐受性等多方面问题,出院之后的家庭护理也直接影响着早产儿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育,由此,早产儿护理已经成为新生儿护理重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的疾病、皮肤、进食以及大小便的综合护理和家长护理,其中家长护理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7]。

早产儿早期护理主要指的是在院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之后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护理人员不会直接参与护理。患儿出院之后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护理技巧不够专业,存在不能将孩子健康养大的忧虑,对于患病婴儿更是手足无措,进而产生紧张、害怕、忧虑等负面情绪,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措施不当诱发各种早产儿疾病,甚至危及其生命,由此,重视阶段性护理的重要性,对降低早产儿患病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8]。阶段性护理在关注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增加了出院后较长时间的随访,更有利于从专业角度更深入了解早产儿的疾病和发育情况,及时指导患儿家长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