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 集中管理 风险防范

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其基本含义是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 由总部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可以实现整个集团内的资金资源整合与宏观调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金融风险。企业集团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统一筹集和合理分配资金,能够减少对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作用

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增强财务控制

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力,随时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盘活存量资金

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发挥企业集团资金资源配置优势,盘活集团资金存量,能够避免集团内部有的子公司富余资金闲置,有的子公司资金紧缺现象,在资金短缺企业和结余企业之间进行资金调配,消除存贷双高现象,同时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提升投资能力

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集团公司的信用额度及融资能力,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资金动作效果、筹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为集团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投资等提供依据。

二、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的风险

企业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一)信用风险

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包括母公司信用风险、子公司信用风险。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涉及到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母公司决策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其他的一些经济原因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将会影响银行对集团公司的信用评价,影响到授信额度,减少贷款数额或增加贷款成本。同样,若子公司自身出现经营危机,也将最终使集团公司信用受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投资风险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将所有的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增大了其投资能力,但也增大了投资风险,重大投资决策的失误,将会使集团公司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决定着集团公司的生存发展。

(三)税务风险

企业集团从银行贷款后,又将资金贷给子公司,收取的利息是否要缴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借款合同是否计提印花税,存在涉税风险。

(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资金集中管理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动态信息快速传递,及多个银行的银企联网系统。内控中的不相容职能分离和职责分工及操作人员权限划分不清,将会对人为造成资金安全埋下隐患。软件技术和系统故障风险,软件系统的安全风险及网络隐患,都会对资金集团管理的信息系统数据及资金安全性造成重大的安全事件。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循环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受到损失,甚至破产。因此,集团公司资金风险防范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健康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盈利能力的关键要素。

(一)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信用风险,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而信用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是引发信用风险的根源,是信用风险的前身。因此,首先应建立健全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树立防范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使企业内部自觉形成全员参与,规避经营风险,良性经营的风险防控理念。同时要建立信用风险控制监督机制,一个良好的、有效的信用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监督机构来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企业风险控制的运行状况,将风险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单位的绩效考评有效地结合起来,纳入企业的绩效考评中,对单位内部各级管理效果和管理能力进行评判,以促进企业内部单位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并在执行中创新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让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安全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

另外,还应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利用财务类指标及非财务性指标,构建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发展蓝图界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衔接、风险应急预案建立等等。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危机预警及时发现出现财务风险的预兆,通过内部财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财务危机,避免出现自身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投资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包括选择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投资成本的控制等等。投资项目的评估是采用一定评估指标来判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准确的识别和预测风险,判断投资风险是否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是投资决策者不可缺失的决策信息。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是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投资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加强投资前、投资中及投资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提高对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掌握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权,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的管理活动对风险进行处理。将风险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另外,为控制集团整体财务风险,集团总部及子公司应根据集团所属的行业特征、集团成长速度及经营风险、集团盈利水平、资产负债间的结构匹配程度等各方面,制定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控制线及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控制线,以使企业集团投资后的资本结构符合要求。一般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60%以下。

(三)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准予扣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7号的规定,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按资金占用费性质全额征收营业税。企业集团可以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统借统还业务,企业集团从金融机构取得统借统还贷款后,由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企业签订统借统还贷款合同并分拨借款,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向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企业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再转付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一归还金融机构的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的规定,借款合同是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条“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征税”规定,印花税的征税对象采取的是正列举的方式,只对列举出来的凭证征税,未列举的一律不征税。因此,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不属于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不能视同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

(四)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流程。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中心,企业集团应设计及优化资金管理及运作流程。企业集团通过对实际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使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建立完善的资金内部集中管理及控制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人员的授权权限,计算机操作管理等等,并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数据存储控制和网络安全控制,定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检查、测试。加强数据存储控制和网络安全控制。使得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企业集团全面集中管理尤其是资金的全面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相关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从而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实现提高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信用扩张能力,盘活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

[2]周红敏.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2年2月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第2篇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深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必须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企业金融会计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重要,故此,企业必须有暖气高度重视。本文就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引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工作至关重要,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金融会计风险,从而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金融会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连,在现代社会里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效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会计工作中,企业就必须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从而发挥企业金融会计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1-2]。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内部原因

(1)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能力、水平、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金融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就目前来看,企业会计人员是引起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发展,企业金融会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现阶段的会计人员水平、能力不符合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里,企业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趋势,做出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如携款潜逃、挪用公款、篡改会计信息等,使得企业金融会计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2)相关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

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企业追求的是效率性,而许多工作人员在这种效率性的要求下,往往会投机取巧,为了完成任务,不注重金融会计工作中的细节,从而使得金融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展。另外,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金融会计工作主要有会计部分负责,缺少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使得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2.企业外部风险原因

(1)市场恶性竞争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就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一些恶性竞争行为依然存在,尤其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为了打压对方,各种手段层次不穷,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恶性竞争的存在使得企业金融会计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金融会计人员不能结合市场来进行工作,就会增加金融会计的风险。

(2)网络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托下,企业金融会计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给企业金融会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金融会计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一旦黑客入侵成功,就会窃取企业金融会计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

1.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认识

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不足、不到位。为了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提高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要将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重点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认识,要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层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领导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3]。

2.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管理

作为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应当重视金融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文化、制度的学习,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要加强金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强化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再者,企业要加强金融让会计人员风险应对能力的训练,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处理能力,要将金融会计中常见、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告知金融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能力。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应当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要积极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绩效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强化会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服务企业金融会计工作[4]。

3.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脱离的制度的工作是难以顺利开展,实际过程中会漏洞百出。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要想降低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完善相关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当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强化制度管理;其次,要加强企业金融会计的监督,要对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全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透明性,避免的行为发展。另外,企业还必须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将责任追求下去,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意识[5]。

4.做好市场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保证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环境健康、稳定至关重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要想降低风险,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也应当结合市场环境来进行金融会计工作。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要全面的了解企业经营活动,要深入地了解市场,综合分析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同时,针对风险问题,要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紧急预备方案,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最小[6]。

5.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

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效率。为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另外,在财务工作中,要依法办事,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性。

6.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提供了保障。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金融会计工作的同时,善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金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将一些威胁到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潜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另外,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因信息不同而引起的风险问题出现[7]。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故此,企业应当重视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企业金融会计防范及控制是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及控制策略,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怡.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2016,05:129.

[2]朱周雨.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08:185-186.

[3]丰冠华.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255-256.

[4]胡馨升.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13:208-209.

[5]崔扬.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12:228.

[6]史辰琢.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4,21:74-75.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会计风险 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农村经济和促进农业发展重要力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迅速展开,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

一、农信社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记账串户,账薄涂改,科目使用不正确,利息计算错误,尤其不少基层信用社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会采取隐瞒经营,私设账外账,伪造会计凭证,乱用会计科目,编造虚假报表,擅自违规调整帐表数字等形式,将会计工作变为其掩盖违规经营和虚报指标完成情况的工具;二是会计制约措施不到位。近年来,农信社频发众多经济案件,原因往往与会计核算某个环节缺乏制约有关,由于单人操作多项情况存在,工作分管不严格,重要会计事项未经会计主管审批就执行。

(二)会计结算风险

一是违章违规操作。如会计人员签发、受理了会计要素不健全的无效票据,就会造成会计支付风险;二是法规风险。新业务的法律确认有待解决,规章制度滞后于信用社业务发展,信用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具体,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三是目前技术高科技化的犯罪分子越来越多,而信用社防诈骗技术等科技手段发展落后,使信用社会计所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三)经营计划风险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后,会计人员的信贷计划会影响到农信社资金的来源保障,信用社现行的应收、应付利息的计提方法弊端造成财务成果缺乏真实性,如果会计人员不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信贷计划及信贷操作必将会影响到农信社经营计划的执行效果,严重的则会产生金融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社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业人员素质低

会计风险归根究底是相关会计人员的风险,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底线低、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很容易使其受到外界的干扰,利用职务之便做出违法行为。

(二)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完善

新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沿用了很多旧的规章制度才逐步确立,在新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能不明确,出现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内部监督往往只做表面形式,无法深入到业务的每个环节,尤其忽略会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检查,工作人员内部监督过程中,产生包庇行为,就算发现违规问题,碍于各种关系,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这些行为导致会计风险产生。

三、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发生,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以人为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农村信用社要把好选人关、用人关,制定严格的人员录用标准,树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使经营业务和风险的防范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来降低会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农村信用社实行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要实行连带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要同时追究上一级领导的责任,从而降低管理决策者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发生率。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要从以防止农村信用社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为出发点,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联结,使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控做到有章可循;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制定考核指标,及时指标进行分析反馈,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完善各种财务检查制度,对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检查。

(三)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由传统的会计任命制改变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保证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财务主管要制定会计岗位标准的指导书,明确基本会计操作流程并绘制成图,并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分析解释,对典型的操作失误案例进行集中分析讨论,来减少会计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强化监督检查职能,加大系统风险监管力度

每月或每周各业务部门部分人员对农信社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各种指标相互对应关系,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反馈风险信息,并帮助他们采取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会计人员发现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会计风险隐患时,可直接向会计主管人员及农信社负责人反映风险情况。会计主管人员及农信社负责人应完善财务制度,对农信社经营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部门控制风险责任的完成进度情况监督检查,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

建立并健全适应农业、农村、农民的全方位信息技术系统和高质量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来抵御电子银行带来的事件是降低信息系统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重要内容,由于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我们要多角度堵塞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漏洞,促进农村信用社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财务 内部控制 风险 对策

网络财务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借助优化的Internet环境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高效配置,使企业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各种活动远程协调、动态管理、以及移动办公等功能一体化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具有规范化、透明化和实时化等特点,给财务远程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如软件的脆弱性、信息安全隐患、专业人员的道德风险,等等。本文就网络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1 网络财务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

1.1网络财务软件的脆弱性

在网络经济时代,很多企业与供应商、下游客户、银行及证券交易所,都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联系。网络财务软件广泛应用,给企业营销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财务软件借助互联网(普遍采用TCP/IP协议)实现业务操作一体化,也存在安全漏洞:①、TCP/IP协议数据流采用明文传输,数据信息容易被在线窃听、篡改和伪造;②、TCP/IP用IP地址作为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节点IP地址易被修改、冒充;③、TCP/IP协议只能以IP地址进行鉴别,服务器很难鉴别登录用户身份有效性。因此,网络财务软件的脆弱性给内部控制带来潜在的风险,例如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修改程序控制以及系统权限控制,等等。

1.2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

传统财会系统强调对业务活动的使用授权批准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但是在网络财务环境中,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封闭”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集中于网络系统,财会业务交叉在一起,使传统会计系统中某些权责分工、相互牵制的控制失效。电子符号代替财务数据,网页数据代替了纸页数据,各种数据转变成磁性介质,在线管理可以随时修改数据……这将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1.3专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活动的地域界限相对淡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不断扩大,企业的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绝大多数会计信息都是借助于开放的网络环境来进行传递的,这给一些高尖计算机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舞弊;二是关联方(如软件供应商或开发商)的泄密;三是商业竞争对方的窃取;四是黑客及病毒入侵……这些无疑增大内部控制的难度,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2 网络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策略

2.1不断完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

建立教好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的财务网络环境。①合理配置网络系统,对采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测试,在总体设计时应考虑网络的质量要求,如网络标准化、兼容性、连接性以及数据库功能等。②是建立防火墙(Firewall)及采用反病毒(Anti—Virus)技术,关注财务软件安全口令及安全级别高的数据系统,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进行多层加密。⑧建立周边监控和风险评估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日记和网络数据包,实时检测分析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限制。④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日志制度,及时做好(硬件、系统、数据)备份工作。

2.2规范多元化的内部控制措施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财务管理风险的趋于复杂化。为防范及降低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将趋向多元化。①静态预防。一些安全威胁是已知的,并且这些已知的威胁它不会发生变化,针对这些静态的安全威胁,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工具和产品来保护好网络系统、网络用户以及网络数据,防止恶意攻击。②动态保护。基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信息系统,也许今天是安全的,但不能保证明天是否也同样安全。实时监控网络上发生的各项事情,它能快速找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最终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③数据恢复。企业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整体运作。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必须要具备一套能够在网络财务系统受到恶意入侵时,可以及时让系统恢复正常的机制,以保证系统能快速恢复正常,最大程度上减小由此带来的损失。

2.3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企业要顺应市场的竞争,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①要树立人本化的理财观念。企业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发展与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为适应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改善财务管NA,员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培养熟悉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使企业适应竞争需要。③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修养和道德建设,培养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秉公办事的意识,增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防止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的行为。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第5篇

一、3G时代,电算化风险解析

3G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进化到纯网络时代,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全部储存在网络服务器中,业务主管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进入企业的数据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这也意味着黑客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入侵电算化系统,修改或盗取企业的会计核心数据。如此一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等质量要求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网络安全风险

3G时代,各企业网络均实时接入Internet(互联网,下同),这就意味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承受来自互联网的外部攻击以及内部网络风险,据国内知名信息网络安全厂商金山公司2009年《互联网安全报告》数据表明,2009年,仅金山“云安全”中心就监测发现新病毒2 068万余个,导致7 640万台电脑感染病毒。通过木马或后门侵入公司会计电算化系统窃取财务资料绝非只是电影里艺术化的场景。如果对网络风险的防范措施不当,会计电算化数据被恶意更改,内容失真,资料遗失,或严重泄密,必然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造成恶劣影响。

(二)操作系统漏洞

电算化产品往往基于一定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微软windows系列之外,还有unix/linux、苹果OS等其他操作系统。建立于同一操作系统的会计软件方能达到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不同操作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互相无法兼容,会计数据的可比性难以实现。

同时,由于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三)应用安全风险

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中,纸质凭证需由操作员手工录入,在这一过程和会计信息日常管理中,其风险为:

1.误操作风险,即合法操作人员在正常操作中所发生的风险,如数据录入不及时,数据录入金额错误,合法数据被误删除等,其发生的机率不大,危害性却不小。数据一但进入电算化系统,出于对电脑的盲目信任,很少还有人根据原始凭证去审核其一致性,所以不少企业到年终决算或几年后才发现某一数据的差错。

2.不能操作的风险。如系统故障,电脑或网络硬件损坏、网络服务器受损等。一旦出现不能操作的相关状况,轻则一两天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重则造成资金款项不能正常结算等重大事故。

3.被恶意操作的风险。常见的有:非授权用户的访问、通过口令猜测或盗用正常操作者的口令和加密硬件的方式,强行划转企业银行资金;获得系统管理员权限、通过数据库服务器本身漏洞进行数据篡改等。和误操作不同的是,通过恶意修改会计数据,可以让非法的会计数据显得合法,如重复记账、数据篡改、非本周期会计数据强行入账等。由于电算化系统的特点,数据一旦被非法更改,很难发现,要查找作案者也非常困难。

4.信息泄露的危险。除黑客、病毒的攻击外,因为办公网络应用通常是共享网络资源,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偷取或被内部其他员工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或者将数据保存到U盘中却不慎遗失,也有备份数据被非法调阅甚至盗窃等。这些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四)管理体系隐患

1.忽视复核岗位。内部控制原则要求不相容职务要进行分离,按此原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录入和复核应当不少于2人,但是不少企业实行电算化后,却并不设置这一传统岗位,数据信息由操作员自录自审,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2.操作权限混乱。计算机管理原则要求,不同的操作人员应该有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权限,如是否能复制数据,更改系统,查看核心服务器状态等,但多数企业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授予了部分操作者不应有的高级别系统管理权限,可以轻易获取并更改计算机和网络的关键设置,这也使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无法保证。

3.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电算化软件管理原则要求,应设置健全的密码体系,如开机密码、系统密码、电算化操作员角色密码等,同时对密码的长度和复杂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少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或员工图方便省事,不设置用户口令,或者设置的口令过短和过于简单,导致很容易被破解;或者责任不清,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口令,导致权限管理混乱等,造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难以实现。

二、电算化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通过会计电算化风险解析所谈到的大量风险点,我们应该深深体会到3G时代的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3G已经向4G发展的高速无线网络时代,具有纲领性质的电算化风险管理基本原则的建立正当其时,笔者总结如下: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又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全体性原则,指整个企业全员列入电算化安全防范体系,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特权人员或非受控人员的存在。即便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仍然只能给予应有的操作权限,只能查阅的绝不授予修改权限,只能操作的绝不给予系统管理权限;再如计算机管理人员,已经有较高的计算机管理权限,就绝不能再有电算化系统操作权限。二是全面性原则,指电算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整个企业信息保密、数据传递、业务运营、电算化系统运行等多方面的要求,在综合会计管理原则、计算机系统管理要求、各部门软件运行及数据传递规范等多方面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建立一套整体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各部门各行其是,或偏重一点而不注重整体规划,是不可取的。

(二)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指整个企业全员应给予同等必要的电算化安全知识培训,不留空白。一些管理者认为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取决于企业计算机安全保障力量的强弱,却不明白普通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同等重要。对不同权限的操作人员,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

(三)标准性原则

所谓标准性原则,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要能适应多个操作系统,数据的保存和采集要能通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应用平台。

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最初的各单位自主开发,到有统一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出现;从系统的单一会计应用,到企业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从内部单机的不可联网,到互联网共通共享,都充分说明了标准性原则的重要性。

而且标准性原则必须贯穿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对内对外的各种应用中去,只有标准化,才能高效的助推企业的发展。

(四)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指整个企业的电算化风险管理体系一定要由专业部门或公司来规划。如果企业自身有较强的风险管理力量,可以由这一部门或人员来制定相关防范机制;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这一能力,则务必订购专业产品和方案。企业如果具有相当经营规模,业务的发展进入了上升通道,邀请专业风险管理(又称安全保障)公司或人员为公司量身定做电算化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五)延伸性原则

延伸性原则即电算化风险管理系统要跳出企业内网,延伸到公共网络及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如很多管理者由于工作需要,长期随身携带笔记本进行办公操作,喜欢在家庭、机场、宾馆等公共网络环境下接入办公网或电算化系统。这些地方网络安全条件显然远低于企业内部网络,同时由于大部分人不喜欢设置开机密码、系统密码,也不习惯对重要资料加密,口令一旦被破解或笔记本电脑遗失,后果十分严重。

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使用电脑,只要员工需要接入电算化系统或办公系统,就需要按照企业电算化风险管理体系自觉进行相关规范化操作。如需要在家中上网操作,按企业要求对网络和电脑进行相关安全设置;如需要用U盘携带重要资料,按企业规定进行加密处理等等。同时,对于长期需要从外部网络登陆企业电算化系统的人员,企业应记录在案,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警示(或规范)。

三、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对策

(一)利用软硬件防护

通过硬件设备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抵御形形病毒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攻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论内网还是外网,均需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各台计算机或接入Internet。网络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就在于硬件设备的网络设置,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时采用充分或有效的安全配置,及时填补安全漏洞,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等,这样可以减少或杜绝来自内外部网络的攻击和探察。同时,必须进行各网络节点的防火墙设置,阻拦入侵者,同时使其即便侵入内部网,要找到所需数据也非常困难。

(二)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与Internet间必须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企业必须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为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严禁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网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内网物理隔离。只有会计电算化内网和外网分离,才能保护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易遭到来自外网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的攻击。

(三)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内部控制方式轻而易举地替代,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二者的核对工作,但同时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企业应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实行除在计算机系统内签字确认外还要求在打印的会计凭证上盖章确认,增强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另外,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管理规定,保存上机操作记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管理等制度。

(五)做好会计信息资料备份及数据系统恢复工作

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的发作,造成大量用户电脑资料毁灭,花费大量资金仍然难以恢复。最新的电算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在Internet网络服务器和本地计算机双重备份,安全性提高了很多。但数据备份和保存的重要性仍然没有降低,企业应坚持每周甚至每天备份会计数据,做好数据信息存储介质保管工作,在关键时间点上的备份甚至应该采取双备份策略。另一方面应建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应对机制,操作系统上要有快速的系统恢复功能。

(六)严格实行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及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在分工时,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应进行明确分工,不得兼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使会计人员和各级管理者在权限内开展工作;在权限等级管理中,应制定各环节密码设置和重要资料加密规范,保管好相关口令和加密硬件,口令密码必须不定期地更换,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资金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山公司.2009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及互联网安全报告.

[2]赵复元.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问题综述.

[3]福建省国家保密局官方网站.近年来发生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案例.

[4]高红静.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安全性研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