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教学论文

设计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教学论文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招贴作为瞬息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要求能吸引目光来“暂缓”行人脚步,这就要打破人们的视觉惯例,要求视觉传达的异质点来传递信息,但这种创造性思维需要创意者具有丰富的信息累积以及大脑瞬间闪现的符号信息来共同促成。创造性思维的启发需要一定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也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搜集准备工作。现代高校教育体制政策相互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思路与模式以及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专业类艺术院校如美术学院,大多不同于普通综合大学中的艺术专业“灌入式”教学,能在教学中相对给学生创造灵活自主的学习条件,学生在进行创意阶段对时间安排上有足够的自主灵活性,后期不论在信息搜集、草图、电脑制作创意方案等过程,均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风。通过实际教学收效可见,看似“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模式,优于教条式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实际作品观察可知,当下设计作品质量不高、文不对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原因首要的是从事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缺乏时间上的自由,从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半天专业半天文化课,甚至文化课理论课大于专业技能动手课,对于专业课程的阶段作业完成造成间接影响,拖交作业成为普遍现象;其次把艺术设计类学生等同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管理,缺乏专业特殊性对待,大量的专业理论以及文化课考试均要与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专业成为鸡肋,学生普遍追求专业及格就好的心理,导致专业热情缺乏。著名画家学者陈丹青先生曾在《退步集》中也切身谈及这种情况,提出艺术创作过程应是一鼓作气的循序渐进过程。招贴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这个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思维演进,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进度,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

二、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及文学修养功底

设计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需要审美观照和体验等方式为人们所接纳,其主要以符号化的媒介构成,通过视觉形式来传达某种信息诉求。招贴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主要以表象符号为主,以语言文字符号色彩元素为辅的设计领域,贡布里希在《视觉图像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中曾指出,图形的正确解读需受代码、文字说明和语境三个变量的支配,可见视觉符号的运用是与一定的概念规定性和具体的时间、场所等相关联的。然而语境是与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相关联的,如果一旦缺乏这种相互的联系,那么便会造成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断码。罗兰•巴特在《显义与晦义》中也曾说,一个能指与一个所指构成了一个符号整体,它还可以借助隐喻的修辞手法形成一个新的能指与所指,从而构成第二重符号关系,还有可能会形成多层次的关系。

招贴设计用视觉形式传达信息的过程是符号系统的构建过程,在能指与所指之间转换中需要外延信息和内涵信息间的逻辑准确性把握。日常中招贴广告一般在通过图形符号说明信息的同时,往往需要一定文字信息或标题的限制,可以起到二级所指作用,言语越能接近图像描述性,则越不能增加图像的内涵性,文字一般则需要扩展图形符号的内涵性。比如在环保招贴设计中比较常见的用满是伤口流血的人的躯干、手等元素,间接的关联表现乱砍乱伐的信息诉求。德国平面设计家岗特•兰堡曾被赞誉为“跨越时空的视觉诗人”,其作品多简约而单纯,但其中却蕴含深刻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结语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色彩构成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一定要根据各院校特点,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突出实验性与前瞻性。学生真正要适应社会,真正培养的实际上是他的心理要适应社会,而不是技术要适应社会,技术要高于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几门基础课——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层功能。三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除去这两点外,还应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什么才是高于单一课程,贯穿艺术设计教育的本源问题?毋庸置疑,是艺术审美。艺术审美引领着艺术设计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识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课程除却造型、技法以及单一的色彩配比以外,还能通过“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艺术审美训练的平台。而恰恰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现时代设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门基础造型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体现为两大倾向:一种是强调“设计性”、理性化的教学,其弊病是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位,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二是脱离设计特殊性,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造成学生思维禁锢,审美僵化,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两种倾向都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方法盲目。“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略掉,恰恰这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这也理应是这些基础课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并非要到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设计教学体系中,没有哪门课能如此直接地把学生领入与“艺术表现语言”对话的语境,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艺术思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

传统基础课是目标式教学方式,有碍学生感性认知的发生、发展。另外,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其训练的单一性很难完成学生对色彩的真实感受和更高级透彻的理解。而“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看重教学中的过程,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性课题实现的。异是萌发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原动力,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创造力。超级秘书网

显然,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社会责任感,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司1999.6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12

[3]视觉同盟网.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2006.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园林设计案例教学应以一定的专业理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案例教学在园林设计课堂的实践应用

以甘肃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与学生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除了各类道路绿地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使同学明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城市文化品质的追求,道路不仅仅是起到城市的脉络和骨架、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的作用,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扩宽。除了基本的通行功能,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界面。

2.介绍正宁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场地概况。首先使学生明白案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该案例实际场地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庆阳市东南部,属于非常典型的黄土地貌,温带季风性气候,物产丰富,黄土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方面,该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黄土文化发源地、民歌摇篮和手工艺制作之乡的美称外,还是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所要规划建设的北环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2公顷(合63亩),包括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用地为崖壁陡峭的沟壑环境,地势高低不平,形状变化多样,中间大量分布有已经废弃的窑洞,零星分布有榆树、槐树、核桃等大树,还有少量民房等建筑物;道路南侧为中学校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3.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如前所述,道路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通行功能,还能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因此,该设计针对用地现状条件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正宁原有地形地貌、地方物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法则,借鉴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师法自然,营造和谐融洽、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景观丰富的城市道路休闲娱乐景观环境。自然化、生态化、景观多样化、人文化及人性化是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4.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场地分析和了解建设方要求的基础上,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案例教学。因此学生提前应熟练掌握设计原则内容,以便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意见。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化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为:因地制宜,就势成景;保护开发,持续发展;生态和谐,人文特色;科学布局,保障安全;地方风貌,时代形象;合理利用,降低投资。学生可以依据北环路设计背景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反复思考、揣摩,对该案例设计原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5.景观建设规划布局: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景观和文化功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正宁北环路将整个绿化区域规划为“一条景观轴线、一条生态绿廊、六个景观节点”的布局框架。学生可以依据道路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复核该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选取“黄土人家”和“民俗文化广场”两个景观节点讨论“因地制宜”和“地方风貌塑造”在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指的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环境特征,利用原有景观要素,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较少的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址最西端的崖壁下的窑洞院落,对窑洞内部及院落环境进行重点的改造和装饰处理,完善窑洞内部的水、电、暖、通讯等生活设施,洞口加强装饰处理,体现典型窑洞形象;将院落处理为两级台地,做硬质铺装,靠近路边台地上布置一处辘轳井的装饰小品,突出体现乡村景象;下级台地结合原有核桃、国槐营造凸显北方黄土高原农家窑洞院落的景象。经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通过对原有环境合理的规划,既避免了大量回填土壤的工程内容,节省建设投资,又保留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窑洞景观。具有地方风貌、塑造时代形象是每一座现代园林必备的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景观形式表现当地历史、习俗等地域特色。正宁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突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刺绣香包、陇东民歌等等,场地基址东部最大的用地较为平整,正好将其规划为以反映正宁乃至陇东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结合原场地形状特点,从正宁刺绣香包代表性图形中提取双鱼纹样做整个广场布局构架,广场入口区景观借鉴当地代表性建筑牌坊门的造型,结合建筑斗拱形式的四根装饰立柱分列两侧,轴线起点处的长方形种植池内布置十二生肖的造型小品,这些共同构成文化性广场入口区特有的景观环境形象。中心部位设置一尊较大型雕塑,对称布置的花架组合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轴线尽端为以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浮雕景墙,道路布置既完成图案纹样要求,又形成广场的环状交通需要。以上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地方风貌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得以体现,雕塑、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是体现文化内涵的最佳形式。

6.植物景观规划: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植物的配置选择应严格遵循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要根据基址所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和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把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落到实处。北环路景观设计绿化选用银杏为行道树,基址北部崖边“桃林探塬”景区密植碧桃和红叶碧桃为主的花木,基址东部山地“秋染翠岗”景区大量种植三角枫、五角枫、樱花,“黄土人家”景区利用原有核桃、国槐、榆树,“生态绿廊”景区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群落化景观,这都符合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讨论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意向素描的形式美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结构之间,通过不同点、线、面的穿插营造出不同的形式美感。“绘画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的关系,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①形式美可以激起观者的审美感情,意向素描的形式美可以带给观者在朴素的黑、白、灰色调间不同的意味感受。当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不同的形象表达时,便可以在形式之下窥见隐藏于其后的本质表达。形式美以一定的绘画因素呈现,节奏、韵律、线条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艺术原则进行的特定呈现,这里的形式美是与素描的内容相契合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内部由点、线、面、色等基本元素构成的纯粹的结构关系。内容,则是指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及所传达的意义。”②意向素描表达的内容,是与形式相契合的,它既是客观世界的具象内容,又是意向观念下的意向、抽象内容,形式与素描内容的契合可以做出对于素描艺术的全面推进与表达。意向不同于意象,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意象”,不是意境与意蕴的过分表达,而更多地诉诸于形式因素,是在形式因素的不断推进与演绎下的艺术呈现。在对形式美的探讨中,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意向素描的形式却是在构成一定的画面美感之后,由审美主体所感受到的意向阐释。正是因为意向素描是对于形式诸因素的研究,故而在对于形式意向的探讨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做到在形式意向下的自由表达。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重构,找到最适宜于画面表达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并与内容进行契合,这样才可以为表达某一特定事物打上深刻的烙印。

二、多元性表达与形象思维的开拓

多元性意向素描的表达是教学展开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这里需在教学之初,对素描的工具材料进行完善,只有材料媒介先行条件的完备才可以为后期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材料与观念的契合给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先决条件,不同的材料媒介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探索材料媒介的无限表达可以使意向素描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因此对材料的不断发现、探索有利于多元性的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分追求材料,为技术而技术,又会忽视了艺术的呈现。因为多元性表达是意向素描教学的需要,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所体现出的面貌,只有这种表达的多元性,才可以促使意向素描的创作具有不同的形式意味与表现主题的多种可能。传统素描工具的单一性限制了意向素描表现力的发挥,限制了表达的自由。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教师开发出新的媒介材料,为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此时综合的材料媒介特质能够给意向素描带来全新的面貌,产生不同的画面美感,甚至可以在摄影、PS等其他媒体手段的借鉴里找到新的视觉介质,通过这种教学的延展,使多元意向素描得以展开。阿恩海姆曾经说过“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设计教学中的多元探索,是为了在旧有的内容之上,给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为意向素描的探索在形而上的框架内给出一个合理的支撑,为形象思维的展开给出一个坚实的理由。只有意向素描多元性的展开才能给学生以启发,进而在对多媒体的运用、掌握、借鉴之后,不断拓展学习者的视觉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形象思维是对旧有内容的不断挖掘之中所产生的新的思维形态,是区别于旧有思维形态的展示。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对物质媒介不断尝试运用的结果,是在多元艺术面貌启迪下的生发。

三、物象本质追求与创造力的发挥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综合各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全面认识。综合课程设计就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和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完成同一课题的设计,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课题中对室内设计风格的确定,从色彩、灯光、家具布置一直到整体环境要有一个全盘的考量。即从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就要将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考虑进去,以家居设计为对象,统一题旨,分阶段实施。综合课程设计是结合室内设计原理和家居设计课程的讲授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设计的整体思想贯穿于两个学期。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室内家居的空间层次,风格的确定、色彩运用及灯光、家具的布置;在家居课程设计阶段,完成空间的整体框架,结合原理课程基础上的内容进行完善及后期处理。这样的综合课程设计既可以作为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来做,也当作实际应用的锻炼。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5完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计分,成绩可以划分为四部分。一是课程设计前对课题的准备,市场调研等情况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课题的时候是有备而来,在进行设计时是胸有成竹;二是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主要就是对课程设计的规则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是否遵守,进行考核;三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准确,数据是否详实,分析是否准确等;四是课程设计答辩成绩,学生在结束设计后,进行PPT的制作、演讲,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其表述内容进行提问,给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