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49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只有正确、流利、熟练的朗读才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还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那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指导应该从何入手呢?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变化、读出画面三方面入手。
一、读出停顿
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学生对句子的正确把握。在低年级朗读指导方面,为了有效避免学生语速过快或者过慢现象的产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句子之间的停顿,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合理停顿的基础上把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的头顶就像镶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这个句子较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想把它读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时,怎样指导学生读通顺呢?笔者主要从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入手。在读“它的头顶像镶嵌着一块红宝石”这句话时,虽然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但笔者还是让学生仔细揣摩在读到哪些地方时可以稍微换气,停顿一下。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在“它的头顶”“像镶嵌着”后面稍作停顿,然后又继续往下读。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而且也为学生熟练朗读整个句子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关于文中长句子的朗读中,教师主要从学生的朗读基础出发,对学生进行停顿的指导。如此一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有了具体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朗读效果。
二、读出变化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特点读出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这样,本来平凡普通的句子在学生的朗读中也会变得丰富起来、精彩起来。
如苏教版语文《小动物过冬》一课,文本主要通过对话告诉了学生小动物们都是怎样过冬的。文中写了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几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在说话时的语气自然会不一样。在朗读时,如果学生采取一样的语气来读,不仅无法区别出是哪一种小动物在说话,还会使朗读丧失应有的味道。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从让学生读出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变化入手。在朗读小燕子的话时可以温和一点,轻轻的;在朗读青蛙的话时可以粗一点,响亮一点;在朗读小蜜蜂的话时可以是细细的、尖尖的,等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朗读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够读出变化就好。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朗读既有趣又好玩,从而为提升朗读学习效果提供了条件。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针对低年级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变化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变化的朗读中把课文读得更有味道。
三、读出画面
在学生读出停顿,读出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读出画面。当学生通过朗读使眼前浮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的时候,所学的课文在学生的想象中也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更浓郁、更深刻,进而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苏教版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一课,课文主要描写了蝴蝶谷的美丽景色。怎样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在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的教学方法。在朗读“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穿过……越过……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句话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在聚会时是怎样一种热闹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文中对蝴蝶的语言描述,想象一下蝴蝶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的情境。如此一来,就把热闹的画面与学生的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想象中,学生读出了画面,读出了美感,为阅读教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把想象引入了朗读中。学生边想象边读课文,眼前自然浮现出一幅立体鲜活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很容易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深刻感受,从而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要切实把“读”落到实处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破句、不错字。要达到正确、流利和“四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在认识字的基础上经过初读、范读、精读、指名单个读、表演读、加上动作读、同桌互读互督等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切实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因为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的战略重点。课标上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字,2500个字要达到“四会”,而低年级阶段就要完成它的二分之一,且不留课外作业。课堂上不认不写,就没有时间认写了。建议每节课拿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红、仿写、临帖,在写正确、写整齐、写规范的基础上,力求写得漂亮。
三、要切实把理解词句、课文落到实处
理解词句、课文应定在适当的程度。关于课文,课标上说是要了解词语的意思,仅仅是了解,有些低年级老师往往急于求成。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点关注三类词句:一是新词和新句式;二是关于课文中心的词句;三是有引申义的词句。关于课文,课标上说要能读懂寓言、童话、故事、浅易的古诗,教学方法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想办法勾起学生曾经有过或类似的心理感受,避免枯燥无味地讲解,让学生的口、耳、手、眼、脑、脚都动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读、去说、去演,去感受文字中的角色。
四、要切实把背诵和积累落到实处
背诵50首(篇)古诗文,还应积累精彩的句子和词语及典型的句段和篇章,如能把全部课文背熟更好。课外阅读总量达5万字以上。只有积累大量的字、词、句、篇,大脑才有可能灵活起来,将来写作时才有话可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平时多布云,说不定什么时候哪块云会下雨!”一语道破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平时积累不多,到时不能用“我手写我思”,对学生来说是最苦恼的事,也是最大的悲哀,更是语文学习的失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并没有任何帮助,数学语言过于枯燥无味,忽略了数学阅读教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了解相关文化,数学教学课本成为学生的习题册,教师对学生看书作业布置也并不是非常关注,学生失去了在数学语言解读中掌握数学思想的机会,忽视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对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标影响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课程教学实践中由教师念、学生听,由教师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解,依据教师要求完成习题练习。在这种状态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过于沉闷,缺乏正确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
1.数学阅读教学重视程度较差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重视程度较差,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更多是一种“口号”,并没有实践。教师提倡学生更多的阅读课本,但是在从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就完成了作业布置,给予学生时间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阅读成为一种形式与敷衍。这段时间内学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教学与实践相互脱离,学生思想上也没有意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认为只要完成了作业也就完成了所有的数学学习任务。
2.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以一种较为冷淡的态度对待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二、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1.课前预习
课堂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会产生众多疑问,从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在对除法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语感
数学语言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分别为简洁、严谨。教师死板的通过口头讲述不能取得良好阅读教学成效的。在北师大版1~3年级数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数学知识相关的概念,教材结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语感,使得学生逐渐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例如,教师在讲述分数有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读思考分数是如何读的。课本中并没有对分数读法做出明示。教师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将分数线比作划分的刀子,要求学生想象二分之一就是用一个刀子将蛋糕分成两份中的一份。二是分成的份数,一是你所拥有的数量。然后要求学生试着去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加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实际用法。
3.应用动静结合数学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词】阅读;识字;语文教学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级。其实,低年级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为了切实在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从克服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彻底改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是刻不容缓了。纵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来对照,有哪些主要问题呢?
1、重识字,轻阅读。好多教师误认为:低年级把好识字关就可以了。阅读是三年级以上的事,所以总拿出好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教生字写生字,阅读似乎可有可无了。
2、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挂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说字型,最后讲字义,给字找朋友(组词),课文几乎没有用了。这么一折腾就是一节课,生字多时一节课还教不完,最后学生还得带上拼音写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极!明摆着可以加强识字教学的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弃之而不用。看了这种现象,怎么不让人心焦又心疼!
3、识字阅读两张皮,互不联系,不是通过课文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4、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说话训练。如:看课文插图;指名回答问题;复述故事;对话等。
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四个问题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势在必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并着重指出“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作文教学特别指出“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更着重指出“这两种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大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看,还是从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结论只有一个:彻底改变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从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走出一条新的科学的路子。
从上面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总结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来考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
(1) 以读为主线,将识字、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改变常见的先识字后阅读,识字阅读两层皮的现象。我们要大力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坚持走“阅读-识字-阅读”的路子。
(2) 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凭借,以课后问题为线索,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主要形式。
(3) 将识字教学的“读准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义”结合学习课文分开进行,不搞一锅煮。拼音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直呼音节,分析字形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搞死套套。理解字义一定在句子中去体会揣摩,从小就注意培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生字的音、形的掌握及对词语、句子及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良好的语感、阅读习惯就是在这时候慢慢形成的。古代教育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为:千里的行程,都从一步步开始;无边的江河,都是一条条小溪小河汇聚而成。同理,朗读教学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低年级抓起,“从娃娃抓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还是经常不受重视。学生仍旧是教师的“忠实听众”,朗读时间也常常在问答时间中流逝。或者朗读经常流于形式,只是为了教学设计或教学环节的需要而添加,有时候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用心悟读;没有考虑朗读在不同语境中的方式有所不同,缺乏对朗读的指导与评价,朗读更多地因为背诵而读,等等。
以上的教学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考试是笔试又不考朗读,不用重视。实际上,学生的朗读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渐渐深入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将课文声情并茂地读出来,也就意味着对课文情感与思想正确把握。有时对课文的分析看似到位,却冲淡对课文的情感把握,削弱课文带给我们的美感。反之,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读”的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便是最生动的写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一、提出目标,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读的方式、目的,让学生有目标地读。例如《葡萄沟》一课中,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提出朗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再读课文,把你认为的好词好句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看作者介绍了葡萄的哪些方面?你喜欢葡萄吗?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朗读三部曲,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抓住特点,精讲范读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约为10分钟~15分钟,短时间内既要启发问答,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教师就得精讲多读。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只要教师抓住课文重点,适时点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就要及时进行朗读指导,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情感表达。例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学生初读课文后,已经了解司马光救人的经过,教师重点引导:小朋友掉进大水缸会怎么样?别的小朋友怎么做?(慌了、吓哭了等)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没有慌,砸缸)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后,及时进行对比朗读:读到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时声音颤抖、紧张、着急;读到司马光砸缸时,声音镇定、不慌不忙。教师先范读,生跟读,再让学生自读,截然不同的语境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险情,突出司马光的镇定聪慧。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低年级朗读,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解朗读技巧,会让学生如同“雾里看花”,教师更多地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揣摩、模仿。
三、激发兴趣,赛读乐读
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或暗示。在教学一定时长后,孩子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经常口到心没到,朗读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唱读。这时候,一朵小花、一面小红旗就能激起他们朗读的动力,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反复,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学生因为得到小小的奖品激动不已时,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四、渲染气氛,情境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往往依赖于具体事物形象,情绪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渲染气氛,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出示小鱼的画面时,低沉、哀伤的音乐缓缓响起……
师(着急、悲伤的语气):你们看,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要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活活地!如果你是它们,你会说什么话?
生:救救我,我要回家!我想回到大海里!
师(低落、绝望的语气):是啊,可它们也许永远也回不了大海了,假如你们是那些小鱼,让我们一起喊出来“救救我,我不想死”!
生顿时大喊:救救我,我不想死!
话音一落,和着哀伤的音乐,所有的孩子都非常难过。
这时,再让他们读读有关自然段,每个孩子都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运用评价,互读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