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重症患儿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临床资料
46例危重儿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 个月~13 岁,平均年龄2 岁1 个月,其中42 例病情好转,停止输液后拔管。3例患儿自行拔出,1例因死亡终止输液。置管时间1 天~62 天,平均置管16 天。发生阻管9 例,穿刺部位皮肤红肿11例。
2物品准备
ARROW 4F ×13 cm 小儿双腔静脉导管1 套,内有深静脉穿刺针, 注射器, 导引钢丝, 扩张器, 深静脉导管等。消毒包1个, 内有小纱布5 张, 无菌洞巾1 张, 持针器和针、线、手术剪刀, 另准备20 ml 一次性注射器1付, 2%普鲁卡因1支, 无菌手套2双以及消毒用的2%碘酊、75%酒精,备10u/ ml肝素液1瓶。
3穿刺置管的操作
3.1与消毒:患儿去枕平卧, 臂部垫一薄枕, 腿外侧伸直,局部常规消毒铺巾,用肝素液冲洗中心静脉导管。
3.2穿刺点选择:穿刺点定位在腹股沟动脉搏动内0.5cm处,用5 ml 注射器抽取2 %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和皮下浸润麻醉, 穿刺方向为针尖对准脐部方向, 针轴与皮肤呈15~30 度角, 在进针过程中, 观察有无回血以便及时判断针尖是否己进入静脉,静脉通畅后置入“丁”形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吸见回血并将管内空气抽尽,再注入2~3ml肝素液,最后缝针固定,贴上3M敷料。
4置管后护理
4.1常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局部消毒并更换敷料, 每周2 次, 肝素帽接头应防止滑脱,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用10u/ml 肝素液2ml 冲洗2 次,并正压封管,防止管道凝血。(1) 为长期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注酸碱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刺激性药物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从导管抽血标本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阻管的处理: 一旦发生阻管, 及时用尿激酶0. 5ml(4000u/ml) 推入导管内, 保留4 小时后将管内尿激酶全部抽出。(2) 局部感染占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感染的19 %, 穿刺部位红肿者用2 %碘酊、75 %酒精消毒局部后涂擦百多帮。
4. 2注意事项: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烦躁不安者予以约束带,防止自行拔出留置针,确保输液通畅及置管安全,对婴幼儿,注意大小便污染穿刺部位,如疑为污染, 应及时消毒穿刺部位和更换3M 敷料, 还应观察穿刺有无红肿,患儿体温是否正常,导管是否通畅等。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低血糖;营养支持护理
新生儿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组织修复都离不开营养。研究表明,危重症新生儿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原发疾病影响肠胃道功能,导致营养摄入受到不良影响,使得患儿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都明显下降[1]。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对新生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为了确保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日龄均为出生5min-10d之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体重为1.75kg±0.5kg(1.15kg-2.6kg);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体重为1.78kg±0.6kg(1.18kg-2.6kg),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对患儿原发疾病的对症处理,并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尽早开奶,合理评估患儿的病情,依据血糖水平给予口喂、鼻饲10%葡萄糖注射液或与母乳的混合溶液。护士需要做好这一阶段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并注意保暖工作。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主要包括:①肠内营养护理;②肠外营养护理;③血糖指标、病情的动态监测;④预防感染。
1.3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分析2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效果,将护理效果依据患儿的病情跟临床症状分为痊愈(患儿的血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控制治愈出院)、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有所改善,病情得到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2组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19/30),2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时常常会存在肠胃道功能障碍,这会对患儿摄入营养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如果这部分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过激反应,严重者将会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的脑损伤,危及患儿的生命,可见,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患儿的健康。
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一般采用口喂、鼻饲等方式将葡萄糖溶液与母乳混合溶液进行喂食,由于患儿原发疾病的影响,正常摄入营养功能较弱,导致患儿从这种方式获得的营养无法完全供应身体所需,导致护理效果不佳[2]。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其关键包括:①肠内营养护理,目的在于提高新生儿的喂养耐受力和抵抗力,并降低吸入性肺炎、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需要依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胎龄、体质量、吸允能力等)进行,一般采用5ml/kg-10 ml/kg ,10%葡萄糖溶液进行口喂或者鼻饲,并严密观察患儿的反应,确保无不良反应时方可持续进行,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胀等),需要采用混合喂养或者母乳喂养方式;②肠外营养护理,通过静脉营养补充等方式保证患儿酸碱平衡、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控制为6(kg・min)- 8 mg/(kg・min)静脉滴注,24 h维持匀速输注(10%葡萄糖溶液),促进患儿康复,在进行静脉营养补充时,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血糖指标,频次为1次/h,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患儿的低血糖症状;③血糖指标、病情的动态监测,研究表情,新生儿低血糖症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护士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动态监测患儿的血糖指标,同时严格观察患儿的病情变换,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合理处理;④预防感染,危重症新生儿由于病情严重,患儿自身的抵抗力较差,院方需要做好预防感染护理,可以通过尽量的降低探视的次数,并做好保护和隔离工作,对患儿日用品进行彻底消毒等方式,避免患儿受到感染危害。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对比护理,根据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以确保患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敏.新生儿低血糖3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
20(6):97-99.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40-01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6例,年龄在2个月-4岁,男27例,女19例。死亡4例,在1岁左右。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
1.1患儿,男,11个月,因发热,皮疹,伴呕吐,易惊2天,发绀半天以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收住。入院时T36.8℃,HR165次/分,R42/分,BP128/70mmHg,SPO282%(吸氧下),一般情况差,神清,精神极差,手足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咽充血,口唇及四肢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立即给米力农改善循环,甘露醇脱水,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危重,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立即给面罩加压给氧,缺氧中毒征无改善,面色青紫,鼻扇、。BP92/47mmHg,立即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导管口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青紫,SPO260-70%,抽气样呼吸10-20次/分,给抗休克处理,给多巴胺改善循环,呋塞米利尿,激素等治疗无好转,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肺出血。
1.2 患儿,男,4岁,咳嗽发热7天,发现手足、臀部皮疹3天就诊。入院时T38℃,HR130次/分,R38次/分,BP105/66mmHg,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烦躁,激惹、惊厥2次,对周围人群反感及恐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呕吐,咽拭子培养EV71阳性 6.15×104拷贝,大便EV71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重症),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1周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消退病情痊愈出院。
2 救治
2.1 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指标:体温、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情况。
2.2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根据循环、血压的变化可用山莨菪碱,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酌情用利尿剂。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3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内压给予甘露醇0.5-1g/kg/次,4-8小时1次,静脉给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及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1-2次。2.4出现心率、呼吸衰竭时,认真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可使用机械通气。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防止肺水肿及肺出血。
3 护理
3.1体温持续高热主要与病毒有关,及时给物理降温,镇静止惊,水合氯醛,安定,苯巴比妥钠,退热药等处理。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2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受凉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3.3加强护理 当休克出现时头肩部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保持中立位。严密观察神经系统情况。当有脑疝前期症状时给平卧,避免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3.4注意呼吸、循环情况,有急性肺水肿,如咔粉红色泡沫痰时应将氧气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间歇吸入。
3.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机管道、胃管、尿管是否脱落、通畅。观察病情进展速度,定时监测血糖。继发严重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6心理护理 督促家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3.7做好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配合,并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4 结果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防止进展成危重症。危重症及时生命支持,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呼吸浅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者,收入PICU救治以便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5 讨论
在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时,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
参考文献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WANG Li
(The Pediatric Center of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1 436 patients, pneumonia was found in 458(31.89%)cases, night visit in 434 (30.22%)cases and onset in autum in 457(31.82%)cases. Twenty-six cases died. Conclusion: It is only to tak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cases, and intensify medical safety so a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early.
KEY WORDS pediatrics; emergency;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为探讨本院急诊患儿临床特点,以寻找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急诊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儿1 436例,其中男性934例,女性502例,男女比为1.86:1,年龄0~14岁,平均年龄(6.8±2.1)岁。患儿住院2~8 d,平均住院(4.1±0.7)d。
方法
调查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库收集该期间急诊患儿的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住院时间及发病季节等。最后诊断由具备儿童急重症诊治丰富经验、中级以上的两位医师确诊,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病种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
结果
患儿发病资料分析
急诊患儿中以肺炎为最多见,占总人数的31.89%,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种(P
急诊患儿死亡情况及就诊时间、发病季节特点
1 436例患儿中死亡26例,夜间就诊434例,占30.22%,其中急、重症患儿319例,占夜间就诊患儿的73.50%(319/434)。从发病季节分析,秋季发病患儿相对较多,占总数的31.82%(457/1436)。秋季发病患儿中腹泻286例,占秋季患儿总数的62.58%(286/457)。
讨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肺炎患儿占急诊总人数的31.89%,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重症患儿102例,占7.1%(102/1436),占肺炎患儿的22.27%(102/458),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急诊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患儿肺部体征、呼吸状况、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肝脏动态变化等。重症肺炎患儿往往有低氧血症表现,患儿发生低氧血症易引起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中应加强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应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重度缺氧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惊厥等,应给予高流量头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以维持患儿呼吸功能[1]。
加强对危重患儿识别
急诊中危重患儿较多,本次调查中,危重症患儿569例,占39.62%(569/1436)。现代医学认为,护士提供紧急救助的决策对危重症患儿的存活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识别,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询问了解患儿病史等,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决策正确性。同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救助,降低死亡率[2]。
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关键词】 危重型甲流;儿童;气胸;护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的特点,不但影响成人,而且对儿童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出现重症病例时可危及生命[1]。尤其合并气胸,对护理及呼吸道管理要求更高。我科于2013年7月7日收治1例危重症甲型H1N1伴右侧气胸患儿,经过两周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儿,男,2岁,体重11kg,因热发热3天,咳嗽2天,气喘1天,经外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所好转。于2013年7月7日出现精神差,嗜睡,无头晕、头痛,无呕吐、腹泻,仍发绀,急转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79次/分,呼吸59次/分,血氧饱和度79%,神志清楚,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口腔黏膜光滑,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充血、未见脓点、疱疹,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低,对称,可闻及密集细小水泡音及哮鸣音,心率179次/分。血气分析:PH7.28,PCO257mmHg,PO258mmHg,HCO3-26.8mmol/L,BE-0.9mmol/L,SPO286%。末梢血糖:11.6mmol/L。入院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甲强龙”抗炎平喘、“奥司他韦”抗病毒、雾化吸入等治疗。急查胸片提示右侧气胸,右上肺团块状影,双肺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为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术,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血常规(六分类):白细胞总数21.23*109/L,嗜中性粒细胞总数18.10*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85.34%。降钙素原0.09ng/ml,血氨72.0umol/L。甲型H1N1流感DNA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2 结 果
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化痰,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及护理,两周后康复出院。
3 护 理
3.1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3.1.1 患儿置单间负压隔离病房,保持负压病房的正常运转,禁止堵塞回风口。调节室温22-25℃,湿度55%-65%。
3.1.2 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N95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3.1.3 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用75%的洒精擦拭消毒。防护眼镜无可见污染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班更换。有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使用后的防护眼镜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不断强化随时消毒的意识。所有使用的物品尽量采取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置专门隔离医疗垃圾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所有使用后布类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并注明传染病人使用标识,送洗衣房集中消毒、清洗处理。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清洁完毕后对清洁用具(抹布、拖把等)进行清洁消毒。消毒剂的溶度为含有效氯500mg/L,浸泡时间为30分钟。
3.2 机械通气护理
3.2.1 取舒适的,床头抬高30-40°,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胸腔内压力活动,如咳嗽、屏气等。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雾化吸入 吸痰前先听诊并做好充分的气道湿化,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并提高吸入氧浓度10%-15%,以防缺氧;吸痰时注意约束患儿肢体;加强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尽量由两名护士协作,一名护士负责吸痰,另一名护士则湿化气道、固定好气管插管、并进行面罩加压给氧;吸痰完毕,用75%酒精消毒呼吸机末端及气管插管端,然后连接上,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避免吸痰管污染,若可疑污染者应立即更换吸痰管;必要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3.2.3 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护理 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妥善固定管路,避免管道滑脱、扭曲、反折。每班交接气管插管的深度,固定导管的胶布有潮湿者应立即更换。及时处理管道及集水杯内的冷凝水,并使集水杯处于最低位置,冷凝水不可随意丢弃,应倒在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消毒桶中。呼吸机湿化罐每天更换一次,注意湿化温度及湿度,温度保持在37°C左右,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及时添加湿化水,避免过度湿化及呼吸道烫伤。
3.2.4 做好口腔护理 每四小时用1.5%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注意头偏向一侧,一边冲洗一边吸引,防止冲洗液误吸,以达到清洁口腔防止感染的目的。
3.2.5 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的节律、频率、深度、神志、瞳孔、末梢循环情况、皮肤颜色、体温、血压、血气分析及相关检查等状况,每小时记录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并记录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3.3 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及时倾倒引流液及更换引流瓶。引流瓶应低于切口60cm,防止引流液逆流,保持管道通畅,定时挤压导管;妥善固定导管,尤其翻身时应防止脱落。如有脱落,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堵住伤口,立即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拔管前应先夹闭48-72小时,并严密观察患儿有无胸痛、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处理。
3.4 高热的护理 严密监测体温,发热患者38.5℃以上:给予予布洛芬口服或酒精擦浴、冰袋等方法进行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不退或超高热时,该患儿也有嗜睡,可给予电子冰帽降温,注意防止冻疮,以降低脑组织代谢,保护脑细胞,减少脑实质损害。若出汗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注意液体、电解质的补充,以防受凉、虚脱、电解质紊乱。
3.5 用药的护理 合理地安排输液顺序;有计划地保护血管;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选择粗大血管,防止外渗,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6 并发症的护理 置胃管,保持通畅,防止腹胀及胃内物返流;观察胃内容物颜色及量,如有出血现象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注意患儿排尿情况,如出现尿潴留,予持续留置导尿,并注意导尿护理,防止感染。
3.7 饮食护理 如病情允许,机械通气时,遵医嘱予鼻饲流质饮食;拔除气管插管前后6小时禁食,防止误吸及加重喉头水肿。撤除呼吸机6小时后,应先给予流质饮食,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给予半流质、清淡饮食。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防止呕吐及腹胀。
3.8 心理护理 甲型HINI流感是一种传染病。患儿在ICU住院期间,在陌生的环境又离开父母,均会产生恐惧、分离性焦虑等心理。护士是他经常接触的朋友。在护理过程中,应关心患儿,多与患儿交谈,以促进患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互相理解和接受,并注意语言和举止,给患儿留下良好的形象,以利于沟通。允许患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不满。当患儿哭闹时给予玩具、色彩鲜艳的图画、或患儿心爱的玩具、物品及家人讲的故事、唱歌的录音带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患儿孤独感,减少恐惧和病痛。病情允许时可多抱患儿,为患儿创造娱乐、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尽量减少住院对患儿的负性影响。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家属对此病的害怕,担心患儿的预后,应对家属做好此病相关知识的解释宣教工作,并安抚家属。
4 小 结
小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早期为流感症状,与一般甲型H1N1流感患儿症状相似,但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需及时地诊断处理,做好病情的严密观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对症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是治愈儿童危重症甲型HINI流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