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纳税人有权要求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等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进社会福利,环境审计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WEGA),先后开展了能源、水、固体废弃物、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审计实践。就具体内容而言,INTOSAI在1995年的《开罗宣言》及其2001年的报告《Guidance on Conducting Audits of Activ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中都指出:环境审计应该关注环境、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的其他审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根据国际经验,环境审计的角色正面临从“差错防弊”向“绩效评价”的转型,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对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绩效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绩效即结果的观点”,二是“绩效即行为的观点”,因此在绩效审计中,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目前绩效审计的内容被公认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对应的3个英文单词都以字母E开头,因此又称“3E”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对“3E”分别定义如下:经济性(Economy)用于描述一定资源的成本耗费程度,指在确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取得适当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效率性(Efficiency)用于描述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指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以一定数量的资源取得最大产出或者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用于描述产出和成果之间的关系,指产出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我国,资金流跟踪监测、边际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都曾应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情况下,因没有成熟的经验、普遍接受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难以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约了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结合环境审计的特点,需要以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发挥环境审计作为制度安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问卷调查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问卷调查是以问卷形式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和客观真实等优点。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对于效果性的审计主要是分析与实际水平相比,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环境保护是公共财政投资的“公共产品”,为了考察各类政府环保项目的绩效,可以从环境公共产品的用户——社会公众的角度考察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审计证据或审计线索,通过合理的设计问卷,客观选择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性进行评价。

1 问卷调查的设计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设计一般应考虑编制时间、调查形式、主要内容、题型选择等因素。问卷调查的编制时间一般应在审前调查结束后进行。通过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能够摸清环境保护资金投向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发现可能影响环境保护项目绩效的主要问题,因此,审前调查结束后设计问卷能够抓住重点,提高问卷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的调查形式一般应采取匿名调查形式。考虑到署名调查形式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审计人员应采取匿名的方式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和心理压力。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项目效果的主要问题、可能的原因、改进的建议等。在确定主要内容时,应坚持客观精简、重点突出的原则,避免可有可无的选项。

问卷调查的题型选择应根据审计调查的目标和对象合理确定。问卷的题型一般分为三类,即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半封闭式。开放式题型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到许多原来没有设想到的答案,缺点是容易因被调查者的理解歧异产生偏差,也不易汇总分析;封闭式题型的优点是易于被调查者理解和接受、调查结论比较集中、便于汇总分析等,缺点是不具有弹性。半开放半封闭式题型是在封闭式选项之后加上一个“其他”选项,让被调查者在找不到贴切的答案时能自由填写答案。

2 问卷调查的优化

第一步是审计组内部讨论。审计组的讨论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如,其他参与审前调查的审计人员可能会提出更加符合项目实际的问卷题目,资深的审计人员能够对问卷的可行性和可能结果作出初步判断。

第二步是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可邀请参与具体审计项目的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充分听取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使问卷表述更加精确、专业。

第三步是小规模试用。试用的样本规模建议在30份左右,通过试用中的信息反馈,可以发现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逻辑、用语等各方面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也能对问卷结果和可信度作出初步估计,为下一步大规模使用问卷提供决策参考。

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般可采用邮寄、现场、在线三种方式发放问卷。

邮寄(电子邮件)方式简便易行,但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力较低,因此建议在信封(电子邮件)里附上一封感谢信或者附上“本问卷仅限于审计使用”的承诺和说明,并且要给被调查者附上寄回问卷用的空白信封和邮票。

现场方式是审计实务中十分有效的问卷发送方式。当面发放、当场填写,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当场问答,同时由于情感交流,易于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在线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式在线帮助、在线回答、回收答卷、数据统计分析等系列功能。在线调查方式的调查成本比较低,可以利用政府信息平台等环境保护项目的网络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当回收率达到70%以上时,方可作为效果性评价的依据。如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需要扩大范围进行补充调查。

4 调查问卷的处理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简单的调查问卷可以采用Excel进行分析,相对复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可为环境保护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提供第三方审计证据。

三、案例应用

1 项目背景

2008年初,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公交车冒黑烟问题,A市政府计划拿出1500余万元,重拳整治公交“黑尾巴”2009年10月,A市审计局对该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将其列为A市审计局年度重点项目。选择该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市领导关心。市政府制定的《A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指出:2008年要完成公交8件实事。其中一件即“年内完成905辆尾气排放未达标公交车辆的环保化改造,消除冒黑烟现象”。这是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的郑重承诺,项目是否如期完成、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是市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2)人民群众关注。公交车冒黑烟曾经是A市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承担受托公共责任的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健康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3)符合时效性的原则。该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至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6月通过了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因此审计机关选择在2009年末及时跟进,正是项目效果逐步显现并趋于稳定、便于检验的最佳时期。(4)符合项目绩效易于评价的原则。该项目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内容相对单一,成本可以计量,项目效果可以通过技术论证、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衡量。

2 问卷调查在审计中的应用

评价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效果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资料,涉及尾气综合治理的公交车共有905辆,但显然不可能对它们全部作一遍尾气检测,不仅审计时间、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本受到限制,而且会对这些车辆的正常运营造成于扰和影响,因而必须找到合理的替代审计程序来收集证据,反映该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审计组灵活运用了问卷调查来搜集环保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问卷调查:一是在市中心广场和某中学现场发放问卷;二是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审计局网站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25份,调查对象包含在职职工、离退休老人、公务员、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意见。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此次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关于“公交车尾气综合整治”项目是否成功的选项,有88.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有11.5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成功”,没有人选择“失败”;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基本实现”。

关于改善了空气质量的选项,有98.6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1.3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于提升了城市形象的选项,有95.56%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4.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056-03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受托责任角度看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人民银行承担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能,同时掌握着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资源。人民银行每一项调控政策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的是资源、利益和财富,全社会利益相关者都会高度关注人民银行的一举一动。所以,人民银行必须讲究政策的科学性,讲究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履职水平。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监督,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从人民银行职责角度看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人民银行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行使的是管理职能,其行使管理职能的有效性取决于其管理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传统合规性审计仅停留在是否合法、合规的层面上,无法全面反映其履职情况,这就要求人民银行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不仅要对财务、资金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检查,还要对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业务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从绩效的角度对其管理过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以督促人民银行高效履职,确保各项业务实现科学发展。

(三)从内部审计发展角度看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人民银行自身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客观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向绩效审计延伸的要求。从人民银行已开展的会计财务审计、业务专项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及离任审计等看,其内容或多或少涉及评价业务、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已出现了绩效审计的雏形。随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已具备了向绩效审计这一更高领域发展的基础。通过实施绩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服务中的效率、效果作出科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

由于我国的绩效审计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上、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人民银行更是如此,不管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开展绩效审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对象特征的不可量化性

人民银行属于非营利机构,业务包括会计国库、支付结算、货币发行等等。开展绩效审计,无论是指标还是评价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涉及资金方面的业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很难从数量上进行计算和比较,更难在价值上加以描述。

(二)绩效审计环境的不成熟性

一是对开展绩效审计的认识不足。绩效审计对于人民银行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的事物,没有经历过,即使是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也不一定完全了解,更不用说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二是开展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缺乏。如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等。

(三)审计人员素质的不适应

绩效审计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判断能力,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狭窄,不能很好地适应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建立符合人民银行业务特点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指导和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至关重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能,笔者认为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二是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三是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绩效审计评价的内容是最终做出绩效审计评价的基础。基于人民银行机构属性和工作性质,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审查资源利用的经济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1,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人民银行的资源利用包括人、财、物等。审计是否以最低的资金运用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达到预期目标,也可以解释为项目在当前的质量前提下,用最少的资源和成本。

2,内部管理的效率性。人民银行内部管理的效率性审计,主要看被审计单位是否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用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业绩。

3,业务活动的效果性。主要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开展审计,即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预算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职责及管理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和落实;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良好成效等。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成

1,选择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基本思路。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多数绩效审计指标并不是在法律、法规中事先确定,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与被审计单位不断协商加以选择、制定。因此,我们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充分借鉴现行的人民银行绩效考核内容及国际上通行的“平衡计分卡”――国际企业业绩考核系统的原理,推动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完善。

(1)平衡计分卡原理。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晋兰和大卫・诺顿于1992年发明的一种业绩考核和管理的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出发,将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由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在内的多项指标组成的多元业绩考核系统。

(2)平衡计分卡原理对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指导性。我们按照人民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的内在属性对平衡计分卡的结构和指标进行修正和整合,分为绩效审计全面工作评价指标和绩效审计专项工作评价指标。

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绩效审计全面工作评价指标下分为总体评价类指标、人力资源类指标、经费投入类指标、物力资源类指标、内部控制类指标;效审计专项工作评价指标分为党建工作类指标、业务及内部管理工作类指标。

(1)绩效审计全面工作评价指标。绩效审计全面工作评价指标重在突出全面、完整。

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国家法律或法规的规定,国家的方针政策,履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的实际工作效率性、效果

性。通过对这一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各项职责是否落实,管理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在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拓宽业务活动的范围,扩大业务工作成果,据以判断审计对象基本绩效状况。

人力资源类指标,包括职工数量、有效工时、定岗定责、人力资源结构、人均完成工作量(工作成果)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机构设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程序,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

经费投入类指标,包括经费总额、经费增长率、人均经费、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各部门使用公用经费总额以及人均使用公用经费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被审计对象经费投入的经济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以评价审计对象经费投入的绩效。

物力资源类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人均资产(固定资产)、计算机(设备)配备数量以及人均计算机(设备)配备率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资产状况,特别是技术装备状况,据以评价其资产的绩效。

内部控制类指标,包括业务差错率、安全事故次数(率)、违规违纪次数(率)和案件发生率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计和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人员使用是否恰当,个人工作能力与其承担的业务工作量的配比是否合理。

将上述所有的评价指标分为若干档次赋予固定分值,科学分配权重,根据评价事实情况与设定的评估标准对应关系,得出指标分数,进而计算出大类和总体得分,以评价总体绩效水平。

(2)绩效审计专项工作评价指标。业务及内部管理工作类指标包括人民银行主要职能如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服务、金融稳定及支持性部门如办公室、会计财务、科技等;党建工作类指标包括党委宣传部党费管理、精神文明单位建设等。对专项工作指标的审计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项目实施取得的直接效果评价,就是将结果与目标设计进行对比,检验其目标是完全实现、基本实现还是差距较大;二是项目实施取得间接效果评价,评价项目开展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推广价值和远期影响等:三是成本投入评价。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审计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证据即分析性证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绩效信息收集方法。一是沿用传统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二是通过实地观察、面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搜集证据。

2,绩效信息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对取得的绩效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证据即分析性证据,并从中得出结论。主要有:(1)目标评价法。对分支机构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以分析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2)因素分析法。在目标评价法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3)比较评价法。包括因素比较和结果比较,反映的是分支机构活动的效果和效率。(4)工作标准评价法。以工作为中心,以分支机构的工作活动为评估点,分析评价分支机构活动与工作标准之间的差异。

3,论证评价方法。根据人民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或业务要求,对实施的业务行为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选择效果较好、效率较高的合理方案。主要有:(1)方案论证法。分支机构在开展人民银行业务时,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对比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指标后,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评价分析方法。(2)风险分析法。对分支机构各项工作和政策决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汇总,研究风险对各项业务开展的影响的方法。

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实施

现阶段,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要有明确思路和基本原则,应按照“坚持探索、重在结合、不断总结、逐步推进”的思路逐步推进绩效审计。并在遵循独立、客观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原则下开展。

(一)审慎立项

根据当前人民银行重点工作和开展绩效审计的环境基础。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选择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如货币政策传导、征信系统建设、现金供应、支付结算等具有绩效属性的项目和工作进行绩效审计,也可以对一个行、一个部门进行综合性绩效评估。

(二)审计中应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核心内容是履行职能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内部管理的效率性和业务活动的效果性,开展中应当立足“履职全面性、合规性”。注重“履职过程”,强化“履职效果”。

(三)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

现阶段,首先应使用绩效信息收集方法。通过沿用传统审计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基础工作检查,也就是履职及合规性检查,收集建立业务工作基础数据库。其次综合运用绩效信息分析评价方法。对已经取得的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证据即分析性证据,并从中得出结论,作为绩效评价判定依据。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第3篇

目前对于绩效审计的改善主要由以下各方面,主要是发现绩效审计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解决,对绩效审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善,还有就是对审计的方法进一步的改善,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在对绩效审计进行改善的时候还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个人主义对绩效审计的影响,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善加强对绩效审计的控制,从而提高收益。在满足投资项目的要求和规定的同时还要实施投资节约和高效投资,使投资项目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还要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和及时控制。国内目前对于绩效审计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并且适用的领域还在进一步的扩大,目前对于绩效审计大多是对资金的运转和对项目的管理进行绩效的审计,对于绩效审计这一部分国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绩效审计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个对于绩效审计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分别就是对项目投资时需要进行绩效审计,还有就是对于项目的管理也必须进行审计,以及项目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的运转等等都需要绩效审计,所以对于制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还能够提高效率。其次,对于绩效审计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来实施,通过计分卡可以有效地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价,并且平衡计分卡对于项目的审计更加有效,对于审计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真实性。对于不同的项目设计需要制定不同的平衡计分卡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使审计结果更加有效,因为平衡计分卡对绩效审计非常有作用,所以国内有许多对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也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平衡计分卡还可以找准评价的核心,并对审计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国内的投资绩效审计有很多是围绕5E进行构建的,经研究发现对于投资绩效审计评价管理与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有一定联系,同时还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的许多影响,除此之外对投资资金的运转也要进行审计和评价,并确定投资后的结果和效益。本文对于绩效的审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是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审计,评价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高的利润和实施起来是否高效,同时对于投资的项目还要满足成本较低的条件。最后,目前国内对于绩效审计还没有一定体系,对于绩效审计没有具体的标准,同时对于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没进行具体的量化和管理,在对项目的绩效审计还依然是对项目的进行定性分析和通过传统的非货币的形式进行评价。

二、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择

绩效评价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若想进行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那么就需要构建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个指标,可以对投资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但是目前的绩效审计评价还不是很完善,还只是停留在对项目的资金的投入和利润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还有就是对项目的管理阶层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并且单个指标的构建不能对整个项目进行说明,为了能够更好地反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建立一个好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于一般的绩效审计都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分别是前期和中期以及后期的绩效审计。在这三个阶段对于审计的要求也不一样。前期的绩效审计就是对项目的资金的投入进行预算的审计,以及对招投标的项目进行详细的绩效审计。对于中期主要就是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完成的质量进行审计,以及对资金的运转情况进行审计。后期的绩效审计侧重于对项目对于未来的影响。

三、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时候,如果想要达标那么就需要按照评价体系来完成,并且审计人员要了解这些评价的标准,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本身也要有较高的审计能力,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对环境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进行评价。对于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三点:首先该体系结构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其特征是内容完整、形式比较特殊以及定义更加的详细和具体,还有具有协调性和比例行以及完整性,其次对项目的前期和中期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的投资进行很好的控制,控制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好坏。最后,对项目的后期的绩效审计评价,主要就是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的质量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模式;风险因素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十分有限,因此研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是有必要的。

一、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概念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国家相关审计单位受社会公众及纳税人的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对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履职过程中管理和使用资金及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独立审计监督。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审计,促进政府及其部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政府执政能力,维护人民利益。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及优缺点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我国虽然目前国内专家对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是纵观我国近几年来开展的绩效审计实践,不难发现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时所使用的主要模式。

2.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缺点

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公共管理和公共项目实施的结果。在这一模式下,审计人员最先关注的不是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过程,而是直接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结果。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分析其是否遵循特定的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而提出审计建议。

(1)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优点。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从结果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审计证据方便获取,能够直接锁定审计目标,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审计过程中可以直接切入问题的核心;这种模式下的绩效审计工作容易搜集证据,有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同时,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看中审计结果,不讲人情,可以有效的提高审计效率。在目前的审计环境和条件下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缺点。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是一种“秋后算账”的审计方式,只能在事后发现和解决问题,缺乏必要的预见性;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但是并没有有效地落实责任,缺乏追究当事人责任和挽救资产损失等方面的能力;在审计实践过程中,结果导向模式下得出的绩效审计结论看起来都是“证据确凿”的数据,但事实上很多信息都是“无用”的。

三、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优化探究

1.引入风险因素,以风险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和准则

我国原有的审计理论和准则并未涉及绩效审计的风险因素。因此,应加快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准则制定的进程,将风险因素纳入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和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理论体系之中,从而有效的指导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工作并促进其发展。

2.将审计风险的监测、识别和防范融入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试点工作和主要流程中

审计部门在今后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应将引入风险因素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在大型公共项目、重要的公共部门以及主要公共资源的绩效审计工作中进行试点和推广,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的监测和应对贯穿于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流程的实施以及审计工作的后续跟踪和反馈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促进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3.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划定重点项目,保证引入风险因素的审计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审计实践中,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风险领域,先从整体上了解宏观审计环境,明确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先后顺序,将重点项目进行合理划分,保证绩效审计工作能蚍纸锥斡行蚩展。

4.制定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目标

现阶段,我们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公共项目的执行和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评价。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审计项目和审计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绩效审计中要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合理的评估风险,进而确定有效的绩效审计目标。

5.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专业高效的绩效审计人才队伍

强化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的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吸收掌握综合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的优秀审计人员加入政府绩效审计队伍,优化审计人才结构;规范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行为,提升审计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6.优化创新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重视绩效审计软件开发和相关网络技术研究,根据需要创新各种审计数据收集和风险测评软件,研究适用于各类审计项目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软件;将绩效审计与信息化充分结合,打造功能全面的绩效审计网络技术平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7.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保证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开展有法可依

根据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现实情况,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立法优点,将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相关流程和规定纳入《审计法》《政府审计准则》等重要法律法规体系当中,在基本的法律条款中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责和权利做出明确规定,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保障政府绩效审计模式能得到合法、公正的实施。

8.重视审计独立性,加快审计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充分重视和维护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明确审计经费的法律保障,增强审计机关的作用和职能,权责分明、风险分级,最大限度的保证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围绕“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制定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保证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刘蓉.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的研究[J].经济社会与发展,2013(5).

[2]李四能.构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模式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范文第5篇

(辽宁师范大学计财处,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实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对于完善管理控制、约束经济行为、强化责任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审计评价角度出发,结合审计实践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运用,对绩效审计模式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绩效审计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06—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靳海燕(1970— ),女,辽宁法库人。辽宁师范大学计财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审计实务。

随着党的十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目标的提出,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构建全面、规范、有效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已成为审计工作的研究重点和突破内容。

一、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时,除考虑经济行为的合规性外,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可作如下表述:(1)经济性。考虑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2)效率性。考虑在取得同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3)效果性。考虑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进行到什么程度,反映期望值与实际值之间的不同。[1]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1.全面性原则。审计部门评价领导干部承担的经济责任,要以单位或部门的全部经济活动为主线,沿着高校经济活动(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的全过程,在评价经济活动的真实合规性的同时,注重经济活动的绩效性,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符合实际。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高校经济活动包含管理效益、科研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等多重目标,这些目标有的可以用量化指标评价,有的难以或者不能用量化指标评价,需要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结果的直观性、科学性。

3.差异性原则。高校经济活动涵盖广泛,每项工作都有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资金运行规律以及不同的绩效表现形式,在实践中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必须兼顾各类经费之间的差异性。

4.代表性原则。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绩效指标类别广泛,在选取时不能单纯堆砌数据,要选择能够突出反映经费使用绩效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提高审计评价效果。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步骤及方法运用

1.设置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经费的特征和评价要求确定评价目标,并从合规性、绩效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出发,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2]

2.科学划分指标类别。从高校普遍关注的资金运行情况来看,绩效审计指标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指标,需将其归集到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类中,并对定性和定量指标赋予一定权重。

3.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1)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和预算限额等数据作为评价标准。(2)以行业或法规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评价标准。(3)由专家学者根据高校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评价标准。

4.计算并评分。运用审计抽样、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各定量指标分值,并参照标准分值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运用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汇总各类指标的评价分值,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高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校绩效审计的目标,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区分为经费指标、管理指标、效果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等具体指标。[3]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特点和规律,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下区分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不同层次,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4]指标体系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总目标层,是对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总体评价;第二层为一级目标层,分为合规性评价、绩效性评价两个一级指标,是审计对象在经济决策的真实合法程度、经济管理的绩效水平的分项评价;第三层为二级目标层,是对一级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依据审计目标不同,划分为集体理财、财力调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十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第四层为初级指标层,设计经费预算完成率、行政消耗性费用超限额率等41项指标,其中定性指标13个、定量指标28个。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与分析

现以某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表1所示为经济责任审计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指标得分为90分,反映了某高校领导干部的合规性评价等级为好。其中,重点项目投入率指标为7分,主要原因是在个别科研课题和校园环境改建上投入不足。资产购置合规率指标为7分,主要原因是部分纳入采购目录的物资未实行集中采购。此外,有偿服务报批率指标为8分,主要原因是部分校企合作项目超出本级权限未向上级报批。由此分析,该高校领导干部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资产购置和自筹经费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四、结论

从高校普遍关注的资金运行情况看,通过绩效审计指标(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可以对高校资金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帮助其找出管理漏洞,防止资源浪费,挖掘工作潜力,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但由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从单一角度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在绩效审计模式下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将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并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方法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变化、项目本身的性质、管理活动的特点等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如此才能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学龙,郭江波,汪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0(7).

[2]吴明芳,吴华萍.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月刊,2011(1).

[3]冯勋荣.关于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