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电工技能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使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符合职业活动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成为企业“留得住、用得上、有贡献”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零”距离对接。实际上,“一堂好课是设计出来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老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做得好,教学效果自然就好,教学目标自然就容易实现。实践教学设计的重心,关键在“实践实施”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的选取和设计,应该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环境下,应该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入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围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我院《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就实践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科学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行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关键作用。鉴于高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我们在其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强化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实践教学,把实际工作过程引入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训练与工作任务实施相结合,探索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减小了学生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即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指导示范过程。做法是对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讲解、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实践操作边讲解边示范及个别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获取了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要领,有效促进学生完成了相关学习任务。
学:即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做法是让学生在课前先根据引导问题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或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实践操作工作计划,为完成实践操作做好准备,使学生从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做:即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按照“工作过程导向”,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各学习小组按照拟定的实践操作工作计划自主实施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适时引导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中,形成职业能力。
2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从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归纳出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日光灯电路的安装、故障分析及排除),将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如识读电路图、交流电路分析、连接与检测、电工仪表及设备使用等)归属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并使教学内容对应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形成了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尽早地接触职业岗位工作实践,形成职业能力。
3根据实践教学特点,结合实践条件,进行教学方法设计
科学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在《电工电子基础》的实践教学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与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将所有学习项目都按照实际岗位工作流程进行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将教学过程与真实的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根据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4结合职业标准,以能力考核为中心,进行考评模式设计
为更好发挥课程考核的评学促教功能,确保课程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有效性和职业性,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考核中,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职业标准,在明确相关岗位任职标准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来确定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的整体掌握、职业素质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等;并遵循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符合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考核模式。
对于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方位、多层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打破原来以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考核主体的多元性。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评价,教师可时刻进行质量控制,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并对学生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给出指导性意见或解决的方法。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教学过程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大有好处。
【关键词】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措施
引言
电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工种,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工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给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高技能电工人才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但在实际培训中,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理念培训内容与实践培训内容比例失调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电工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技能,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因此,培训机构必须要认识到电工科目的实践性,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实践培训为主,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提供支撑。
1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1理论教学比重过大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电工在长期积累经验,电工技术过于娴熟,才能够称之为电工人才。电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电工科目中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培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理论教学,使得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过大,压缩了实践教学空间。电工科目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如果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凭借想象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电工学科产生反感心理。
1.2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电工科目教学通常都配有专门的教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培训教师依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不仅理论知识比例过大,同时教学资源利用的也不充分,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机械式的完成教学。对于多媒体设备来说,如果利用的教师即是教学“神器”,如果利用不好就是第二个黑板。电工科目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通常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拓展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2.1强化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想要提高电工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切实认识到学生知识接收情况。每一门科目都有其专业术语,电工科目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加强师生沟通,教师在采用专业术语的同时,也要用通俗的语言翻译一遍。对于刚刚接触电工学生而言,对电工科目还比较陌生,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利用电工专业术语,避免学生理解不深。为了能够构建师生沟通教学环境,培训教师必须要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认知学生心理活动,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积极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电工知识有一个更深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阶梯型原则,即知识难度要由浅入深。
2.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电工科目教学内容,实现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平台,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光纤等,并定期开展升级与维护。网络教育平台不仅能够帮助电工科目教学,同时也能够实现远程教学(线上教学),教师将相关的电工知识以视频的形式放到网络平台中,供学生随时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再者,为了能够提高培训效率、提高学生理解深度,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登录网络平台实施预习工作,通过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实践、自我测试,将所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从而带着问题走进培训课堂,实现针对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有侧重去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2.3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电工作为技术型科目,需要有大量的实践培训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必须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日常教学中,当每个理论知识点讲述完毕之后,即需要进行实践论证,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当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比例,不仅局限于教室,教育培训机构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定期开展企业实训或参观,让学生亲眼观测到电工实际工作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与教学辅助工具,保障每个理论知识点都有实践内容配置,待到一系列知识点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立即开展实践验证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互衬托。构建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理解,提高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4加强与企业合作
在企业合作模式下,教学培训机构必须要与电工相关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并签订相应的实训合同,保障学生每年都有到参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于企业沟通过程中,校内人员与企业人员需要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构建完善的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培训情况,与企业协商调整实习时间。为了保障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校可以针对优秀学员组建“火箭培训班”,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可以聘请专业教授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传授电工工作经验,在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础上,要定期将电工学生送到企业开展实习。对于企业实习来说,为了保障企业实习质量,学校应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企业实习,在实习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做好与学生沟通、交流工作,做好学生实习的“中间人”。教师需要将学生实习状况进行记录,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最后的实习考核依据。此外,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努力,要求教师与企业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实习工作展开监督,对学生实习工作作出中肯评价,保障最终考核的全面性,为培养电工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工科目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因此,培训教师首先要转变培训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对电工科目的兴趣,以电工科目特点、学生特点为基准,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企业平台,让学生在企业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而保障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胜升.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81.
[2]杨八妹.电工专业双高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5(08):12~13.
[3]赵亚平,张琴,翁芸娴.高职机电类专业维修电工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探索———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2(32):255~256.
[关键词]职工 技能 培训 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44-01
1.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模式不符合现场技能要求。主要表现在课堂理论讲授多、技能实训操练少,缺少现场实践,缺少实地实物教学,学员听课时明白,工作中糊涂。二是培训内容脱离现场实际。由于没有配套的技能培训教材,容易造成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培训重点与生产“关键点”不一致,培训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培训。三是师资水平不高。学校教师脱离生产岗位多年,对现场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掌握不及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参与培训的现场技术人员实作技能强,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实训设备滞后现场实际。学校虽建有实训基地,但因投入有限,造成实训设备种类不全、数量有限、技术滞后。五是实训教学中,过于强调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忽视了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
2.对策措施
2.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
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职工培训,把培训工作看作是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将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规划,通过培训达到精一门、通多门、胜任本岗、熟悉多岗的目的。引导职工积极主动学习,让职工经常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感到不满,使得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成为一种迫切渴望。建立正确的培训导向,将好的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手段,让能力强,贡献大、工作在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2.2改进教学方式
(1)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安排教师下到站段(车间)开展现场教学、实地实物教学,利用现场设备优势把技术技能送到职工手中。(2)把技能知识、操作要领编成“顺口溜”,使职工便于理解和掌握。(3)采取模块化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方式,把培训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里列出几个专题,根据专题,逐一培训,逐一练习,把所有的专题练习完毕后即完成了系统的技能培训。(4)“结对子”帮教。专业素质不高的职工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可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对这部分人进行重点培训,教会“马前三招”,首先解决会干的问题。(5)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一方面是对参赛者实作技能水平的检验,另一方面又是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6)增加实地实物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优势,把一些设备拆装、分解,使职工看清其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
2.3优化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干啥学啥,缺啥学啥”,少些高深理论,多些实用内容,使职工学完就能用得上,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方式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作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深入现场、按需施教。培训可采用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
2.4提高师资水平
(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集中进行岗位实作技能培训。(2)把培训质量纳入到教师考核管理。使教职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3)组织学校专业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实践,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实作技能。(4)路局、站段应搭建教师赴现场观摩学习的平台,让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2.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基地是进行实作技能培训的最好场所,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实作技能培训质梁的物质保证。(2)基地建设可采用两家投资的方法,即学校一站段两家投资,也可利用现有设施对外开展有偿培训。(3)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在联合办学中的作用。基地既为联合办学提供场地,又弥补了各单位演练基地功能不全的弊端,应全天候为相关单位提供培训服务。
2.6健全机制
提高员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是开展好实作技能培训的重要保障。站段应建立强化技能培训相关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真正实行优者奖、劣者罚,调动职工学技术练硬功的积极性,使职工学有劲头、练有奔头。
2.7突出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作业办法培训
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办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还应当用模拟考核的办法进行非正常作业的演练,并对其进行实作跟踪考核。如:提速道岔或移频设备发生故障,现场信号工接到车站值班员通知后应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现场跟踪实际作业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际考核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又要增强他们实作技能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对于电工这样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而言,开展实践课程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而将全部的教学重点都集中在理论知识上。例如,在课堂上,许多教师仅仅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并且每节课所讲解的内容完全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这样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同时还可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电工产生厌学心理。
2.教学方式陈旧,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许多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电工技术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学设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授课方式和手段,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在电工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沿用着过去老套的教学模式,机械地完成授课过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私底下的反应教师一概不知。就算是运用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很难激发起学生对电工学习的兴趣。另外,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借助于黑板和课本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的讲解,许多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提高“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
1.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这对于以后课程的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再明确教材内容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然后再对学生的实H学习能力和基础进行调查和了解,了解班级整体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重点和难点,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点。另外,在教学之前,教师还应该调查并且了解电工行业的实际需求,并且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后,对于基础差别比较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安排合适的教学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
2.教师应该适时设问答疑
在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设问答疑是激发学生潜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地位。
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在讲解照明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选择出答案最合理的小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或者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间时间段留下10分钟时间作为学生的提问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教师也可以进行实验,演示照明电路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出现了电路两端灯泡亮而中间灯泡不亮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三、小结
职业能力电工教学改革实践电工是一门传统的高职理工类院校的基础课程,教材理论较深,概念多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能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院领导积极组织一支素质优良、从业经验丰富、研究资质深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研究团队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工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几来,大多数技校都在追求数量扩张,继续走规模发展之路,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竞争激烈,秩序混乱。从招生情况看,生源主要是那些在高考中落败的群体。他(她)们或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学习漫不经心,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更何况这些学生大多数理两科成绩更差,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数理为基础的《电工》。要扭转这批学生的精神面貌,教会他(她)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学到起码的专业知识,培养他(她)们的职业能力,需要我们放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工》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实践,教改后的《电工》课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独立的按工艺要求安装、维护家用电路,并能根据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
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对《电工》课程教学改革也做了相应的尝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沿用理工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理论的推导,分析及技术,实验性课程大多采用上机仿真来进行。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枯燥的理论推导需要扎实的数理基本功作为基础,这点我们的学生可能较难达到;另外,上机仿真的验证性试验和实际的生产过程操作结果有时有出入,我们培养的是要能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学生,所以这样的实验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不适用的。第二,种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深度改革,为了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大量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大幅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而教材的编排又未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陈旧,仍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等老一套方法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
针对这两种典型现象的利弊,我院的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理论水平状况,着力对《电工》课程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选取合适的项目载体,运用能力分担法,将学习领域的内容转换为学习情景,充分体现学习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结束语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一是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课的内容进行改革,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比如,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二是要求学校同各相关任课教师之间协调好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复数运算”可作为电类专业班的教学重点,并务必将其教学安排在《电工》教学进度之前。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物理条件和结论轻数学推导过程。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三相交流电相电流与线电流、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等的数学推导,过程繁琐复杂,经教学检验,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叶发锦.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电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教论坛,2012,(06):123.
\[2\]宋烨.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151).
\[3\]李佳佳.职校电工技术难教难学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68).
\[4\]焦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2,(151).
\[5\]李海亭.电工基础教学心得\[J\].科技信息,20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