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技工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54-01
我国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素质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克险攻坚阶段的当前,就业人员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国家在调整发展教育的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抓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党的十报告大篇幅论述我国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在各地方的实际工作中,广东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经验值得借鉴,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感到可以被我们吉林省和吉林市推动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所借鉴的经验可集中为以下几点:
其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部队”,以他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实现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精神的实践中,他们提出了技能兴则广东兴,技能强则广东强的思路。,抓住良好机遇,解决发展难题,努力不懈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服务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保障。所以,近些年来,在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方面,他们以“排头兵”的面貌领先于国内的其他省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是他们在这方面工作能够走在全国其他省市前面的一个突出经验。国家、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做好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技工教育经费达2.4亿元以上;并从2005年至2007年投入1400万元用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增加3亿元用于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实训能力,为促进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其二、评估坚定、实训平台、培训体系合力作用
广东省强化鉴定中心的公益定位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全省各级鉴定中心向依公管理或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不断充实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积极吸纳新兴职业专家和行业企业拔尖人才加入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开展各级鉴定管理人员专业化轮训,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省组织2期市、县级鉴定机构以及鉴定所(站)鉴定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抓好基层新聘鉴定管理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组织鉴定考评人员培训班,着力抓好新职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职业(工种)的考评人员培养,建立考评人员工作评估机制,提升鉴定考评人员工作质量。积极培养考评人员和鉴定质量督导人员。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初就业训练中心、公办职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等各类培训平台数量众多,巩固发展,每年都会实现培训人次上千万。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在培训普通劳动者和培训技能型劳动者方面双向着力,在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方面双向,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提高城镇居民职业技能素质方面双向推进,有效的改善了技能人才结构,高技能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仅2007年全省培养高技能人才23.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8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3.2%、31%。全省高技能人才14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21.9万人,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63.24%和43.61%。
其三、扩大招生,提升教学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规模实现大跨越。教学质量实现大突破。广东省技工学校师资质量稳步提升,既从文化水平上不断提升,也从换页技术和教育理论水平上不断提升。全省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覆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要行业,其中数控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科技含量高、复合型强的专业约占50%。
其四、培训工程系列化,竞赛活动多样化
广东省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劳教人员创业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通过这些培训工程将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包含进来,开展起来,实现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齐头并进的局面,实现了以职业资格从业的局面。职业资格证书是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总量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2-01
职业技能是一种包含专业素质在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的有形生产力。具体来说,职业技能指与操作生产设备直接联系的技能,如数控设备操作、钳工操作;或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的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急需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员。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训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除了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之外,在教学方法上尚有诸多欠缺。
一、车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按部就班。如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例如车完台阶工件后就开始刃磨断屑槽,钻孔车孔练习应安排在车圆锥和车成形面之后等);理论课和实习课脱节;专业术语标准没有更新。如此教学,不仅浪费资源,收效也不高。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与在校所学内容不大相同,从而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无视学生差异存在。实训教学企望按照统一程序和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忽视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实际情况,限制或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在车工技能方面的真正提高,虽然拿到车工的中级证书,但是与工厂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
3.对车工实习重视不够。作业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是实训的基础,学生扎实的技能应该靠车工实训进行培养,通过实训,使学生会磨刀、会合理选择砂轮机,会使用各类刀具、量具及夹具,会选择各类材料的切削用量。目前,车工的实训教材大多是对车刀的角度进行讲解,对刃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没有详细说明;对量、夹具的使用没有详细内容,只能靠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受到影响。
二、车工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应对策略
1.目标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训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工艺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的选择,测量方法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加工中的测量方法和加工精度较高的练习件车削方法。对中差生让他们多到磨刀间刃磨车刀练习和上车床单项练习,提高速度。而优生主要以培养加工技术含量高工件的车削方法、检测方法及精加工车刀的刃磨方法。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一帮一辅导,会收到收到较好的效果。
3.校企合作,真刀实干。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与就业取向,与企业挂钩,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厂企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来校,及时组织学生进厂见习,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让一些理论成绩好、操作技术强的同学参加校企的生产,这样既确保学生正常实训,又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产品,了解企业生产的特点。另外有些产品的加工可作为实训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实训经费,使实训教学更合理地与教材相结合,更加实用,活化教材,特别适合于对重要章节与环节的教学,使专业的学习更直观、更实用。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区,系典型的“老、边、山、穷”地区。全县有各类残疾人54504人,其中农村残疾人4644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6%。如何做好这一庞大特殊群体的职业培训工作,成为摆在残疾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通江县的实际出发,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就教于方家和同仁。
通江县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基本情况
通江县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自1994年成立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后,方开始着手对残疾人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则开展得更晚,直到2002年,随着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步入正轨,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工作才全面铺开。几年来,共培训各类农村残疾人近万人次,以种植业、养殖业培训为主,加工业培训和其他培训为辅。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培训模式单一。
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一般由基层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残联配合,将各类残疾人组织到乡镇集中培训;县残联则根据各乡镇的培训计划将相应的培训经费下拨到乡镇,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
其次,培训时间短暂。
农村残疾人居住分散,山高路远,加之残疾人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集中到乡镇殊为不易,这就直接导致培训过程仓促,一般就是几个小时,这样实难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
第三,培训内容单调。
培训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内容重复单调,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这些产业的劳动强度较大,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反观农村残疾人的构成,以肢体残疾、视力残疾人居多,难以胜任如此强度的工作,显而易见,培训内容和受众不能收效对接。
第四,残疾人自身认识不足。
农村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残疾人对接受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人能够拖着残疾之躯跋山涉水到乡镇街道来,就是冲着几十元的误工补助,如果国家能够给他们定期生活补助,他们对于就不就业无所谓。
第五,授课方式教条。
为残疾人进行授课的一般是专业的农技人员和畜牧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生理、心理、文化水平的特殊性,授课语言显得死板、教条,所编写的教材专业术语过多,残疾人无法看懂,更谈不上消化理解。
第六,跟踪服务不够。
对接受培训后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关爱不够,没有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个人信贷、产品销售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优惠。
最后,缺少培训阵地。
整个县没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的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职业培训没有重要依托,缺少专业设备、人员,培训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造成问题的原因
地处山区,发展水平滞后。通江县地处米仓山南麓,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一般海拔为500米至1000米,最低为305米,最高为2089米,高低相差1784米。加上历史积淀的原因,造成全县无高等级公路、无铁路,年财政收入不到5000万元。区位劣势明显,交通闭塞落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在整个大环境的制约下,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必然问题多多,难如人意。
缺乏经验,应对能力不足。通江县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起步太晚,兼之卑处一隅,少有机会出外学习取经,因此此项工作的开展全凭“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具体工作中就显得应对乏术,反映迟钝,暴露出了能力不足的问题。
疲于应付,工作作风不实。身处一个如此贫穷落后的环境,却要对几万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确实是艰难之极。因此,难免有怕困难、怕吃苦、怕受罪的念头,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的现象时有出现。“只要我没挪用残保金,钱下拨到乡镇你怎么用不关我事”的惰性心理、偷安心理较为浓厚,导致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动脑、不用心,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
解决问题的对策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多方面入手,既要逐步创造条件改善客观环境,更要狠挖思想深处的缺点,加以克服和改进。
首先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完善职业培训机制。
除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进行基层培训外,还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山区、农业县特点的多种培训模式并举的长效运行机制。
1.灵活培训。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残疾人的残疾特点、居住环境、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培训,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不搞“一刀切”。
2.分区培训。可考虑以村为单位,分片划区培训。具体做法是,选拔残疾人代表集中到县里或是到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然后再让这些残疾人代表回到家乡将所学技术传授给其他残疾人,这样既可以解决集中残疾人到乡上的困难,还可以延长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3.就近培训。组织残疾人到附近的致富大户家学习实用技术,再由残联给予传授技术的致富大户适当的经费补贴。由同是农民的致富大户传经送宝,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可以拉近距离,增强现实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联合培训。与农业、科技、教育、劳动部门联手,依托农业部门的农技推广站、科技部门开展的“科技下乡”和“星火计划”、教育部门的职业中学和成人学校、劳动保障部门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对农村残疾人开展适用、通俗、简便、灵活的多种技能培训。
第二,因地制宜,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授课方式。
针对农村残疾人居住分散,上街不方便的现状,可以以电器下乡活动为契机,为贫困农村残疾人补贴部分经费,提高农村残疾人户的电视普及率,在县电视台开办残疾人职业培训专题节目,定期播出。所讲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与现场、事例结合,增强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便于残疾人接受。同理,给残疾人下发培训资料时,书上的语言务求通俗、浅显、活泼,多用方言土语,乡谣民谚。
第三,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拓展职业培训内容。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适当保留传统农林牧渔生产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大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同时下大力气抓好计算机、按摩、缝纫、美容美发、电器修理、电焊、刷鞋等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从事非农产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残疾人进城镇谋生,引导农村残疾人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第四,加强监督,过硬检查,严把培训质量关口。
残联应会同财政、劳动、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基层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检查、监督力度,杜绝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确保培训经费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部门联动,各司其职,提高训后服务能力。
残联要与基层政府加大纵向联系力度,与银行、扶贫、劳动、工商、税务、民政、人事部门加强横向沟通和协调,对在农村就业的残疾人要加大帮扶力度,对进城从事服务业的残疾人要落实好国家优惠政策,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残疾人要予以支持和帮助。县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特点,提请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残疾人优惠政策,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六,多方筹资,群策群力,兴建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
多渠道争取资金,建立通江县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以便使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使零散的职业培训集中化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实施,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培训,适当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还可引入国家、省的专项资金,改善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的软硬件环境,使初等职业技术培训向着中等、高等发展,带动并提高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努力达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
2019年,xx职业培训学校继续发扬xx集团“创新、高校、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诚信为本,效率当先,全方位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努力使xx职业培训学校成为xx最受欢迎、最受尊重、最具有价值的教育企业,为xx集团成为全国教育企业的领导者做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xx集团在创业实训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把创业实训作为xx职业培训的主打产品,在全省大力开展创业实训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5000人的创业实训培训任务,实现创业实训收入400万元工作目标。
二、2018年xx职业培训学校已经被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2019年要在创业培训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开展创业培训人数达到2000人,实现创业培训收入240万的工作目标。
三、学校完全具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的所有条件,2019年要在技能培训方面有所创新,计划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2000人,实现技能收入300万的工作目标。
四、为了xx职业培训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最受欢迎、最受尊重、最具有价值办学目标,2019年计划分三批增加九个技能培训工种。
1、挖掘机操作员
2、家务操持
3、黎锦制作
4、中式面点师
5、中式烹调师
6、西式面点师
7、西式烹调师
8、建筑砌墙
9、割胶工
为扎实推进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规范安全使用,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决定对全县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检查对象是经我局认定的县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主要是县教育局下属的17家职成教中心以及9家民办职业学校。
二、检查内容
(一)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上年度及今年上半年开展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见附表)。
(二)规范管理情况
1、培训方案规范。包括培训的目标、工种、等级、地点、时间、课时安排、实操实训、师资、教材、考核鉴定等,是否符合绍县劳社文件规定的要求。
2、实操实训培训场地、设施、课时符合培训要求。
3、规范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申报鉴定、学员签到表、学员理论、实践成绩名册、身份证复印件(照片)、职业资格证书(含单项职业能力,下同)等材料真实完整。
4、考勤登记完整真实。建立日常考勤登记制度,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和请假等情况。
5、对经费结报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建立经费结报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情况。
(三)实施效果情况
1、上年度培训学员人数,包括在岗培训人数和岗前培训人数;
2、上年度培训学员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单项能力证书人数;
3、上年度岗前培训学员中未实现就业人数;
4、上年度培训学员目前仍在原单位就业人数。
三、检查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开展自查(7月6日—7月13)
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按照省厅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并将工作总结和自查书面材料于2010年7月13日前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二)组织检查(抽查)(7月14日—7月23日)
我局将在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自查的基础上,组成检查组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检查采取听取培训机构汇报,查阅培训机构台账及有关制度,实地查看培训情况和向培训学员或用人单位了解核实情况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实地检查。
(三)落实整改(7月24—7月30日)
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对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建立完善制度,健全规范管理,及时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