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资源的利用

农业资源的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资源的利用

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资源利用;评价;对策;绥化市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针对绥化市农业资源状况,合理建立绥化市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等方面为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对绥化市农业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正确了解绥化市农行资源系统的状态,使绥化市农业资源可利用及可衡量性更高,为促进绥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供更可靠的实际意义。

1 绥化市农业资源利用的评价

1.1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1.1 构建指标体系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独立性与全面性、便利性与可得性、可比性和针对性、可行性和易操作性相结合,使指标的科学、合理、全面、简洁、易操作的特性得到充分体现。结合绥化市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1.2 构建指标体系

依据绥化市农业资源的禀赋特征,结合绥化市农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等因素,并参考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相关的多个指标体系,按照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步骤,合理构建绥化市农业资源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绥化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功能层:社会要素;生态要素;经济要素。其中,各功能层的指标层可分为:

社会要素:社会资源: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用电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生态要素:

土地资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有效灌溉面积、地下水总量;

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粮食总产量;

经济要素:经济资源: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使用量

数据来源,由查阅绥化市统计年鉴可得知数据:

1.1.3 评价方法

1.1.3.3评价标准

1.1.4 评价结果分析

利用以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绥化市农业资源的相关资料进行运算,得出评价结果如表1。

根据评价标准可知,绥化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P在2007~2010年是可持续的。

2 绥化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1 耕地利用与保护相协调

目前,绥化市最重要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长久利益,不以牺牲耕地数量及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正确协调好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2.2 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

2.2.1要根据绥化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农业资源利用的总体战略思路,其中包括开发的重点、开发的原则与开发的模式;

2.2.2要将宣传力度加大,将公众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资源的理念逐步培养至深入人心。

2.3 加强发展生态农业力度

生态农业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要根据生态农业的生产要求,将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生产格局达到总量平衡并且拥有品种多样的农产品;要加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工作,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的能力和资源综合生产的能力;要将实现农业生态生产的相关技术积极推广。

2.4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将支持建设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工作摆在首位,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科技的现代化和高新化,通过人才团队的建设和学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普及。

2.5 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体系

由低效高耗的粗放型方式转向高效低耗的集约型利用方式,以提高农业资源承载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极力拓宽农业资源利用的新领域为目的,建立一个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

2.6 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

农业资源利用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与农业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关系密切,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农业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的动力,教育和培训室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61-02

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发展领域借用其他领域的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大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与危害最小化,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想状态。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进行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对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仅仅为35%,秸秆、粪便等再循环为40%,每年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因被丢弃而浪费掉[1]。而通过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进而减少大量相关农用物资、劳动力的投入,达到缓解资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途径

2.1 能源化利用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数量、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更加重视。其主要是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和热解产生能源,例如建立沼气池。

2.2 肥料化利用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将废弃物处理后制成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形成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证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矿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用量,减少了开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使其发展为有机绿色食品。

2.3 饲料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纤维类物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便可作为饲料用[2]。其中,主要是将秸秆、玉米秆等农产品废料通过微生物处理转变成适宜饲料,以满足家禽等饲养需求。

2.4 材料化利用

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蛋白资源和纤维性材料生产多种物质材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又一个拓展领域。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其表面安度小、韧性大、抗冲击能力强,是很好的工业材料。

3 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利用形式

3.1 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产沼气,将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微生物发酵和农村环境建设等合理结合起来,解决了现代农业及农村环境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经济利益,达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的。

3.2 以绿色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通过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3 以有机农业为抓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进行发酵,将其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不但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因此,有机农业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成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4 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休闲农业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和景观资源,吸引游客来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进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使农业资源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内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使农民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从事以种、养、加工为主的商品经营活动获得收益,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废弃物总量不清

据文献资料[3]指出,目前我国没有全面和详细地统计农业废弃物年生产量,农业废弃物经过何种方式进行利用处理缺乏明确数据。即使有一些大数据可以粗略估算,但与相关农业部门登记在案的信息不符。

4.2 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意识较差,相应的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及社会价值,绝大多数农业废弃物未被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导致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4.3 技术转化落后

我国一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经较为成熟,但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知识产权方面、创新性方面等比较落后,同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宣传不够,相关技术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导致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程度不足,发展缓慢。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政府必须建立长期的工作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使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应制定能适应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调动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确保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高效化、洁净化方向发展[4]。

5.2 制订农业循环经济长远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应从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思路、途径、目标、模式及相关工作措施等方面制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粮食和农产品加工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畜牧和水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及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发展建立长远目标。

5.3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不足,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推广和研究方面,加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解决我国在相关方面研究的薄弱点;要注意引导市场,鼓励企业自发介入,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技术的消化吸收,最终建立以相关龙头企业为发展主体,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6 结语

在农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研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农业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状况仍然不能忽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还有待开发。因此,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意识,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制订有利于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的相应政策,明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根本。积极鼓励创新技术的发展,增加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7 参考文献

[1] 张宝悦,王新钢,王激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5):5-6.

[2] 陶思源.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农业经济,2013,4(4):22-23.

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资源的含量虽然并不少,但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再加之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并不平衡,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不均衡,并且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就需要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长久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外交安全。

1 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虽然我国历史上是农业大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灌溉方式却显得十分落后,这使得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而这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看出:

1.1投入产出不合理

水资源也是一样重要的资源,但是现在我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还不深刻。很多人认为水资源是无穷无限的,因此在灌溉使用的时候,不加节制,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状况。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少,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很多灌区不顾自身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仍然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这就造成了高耗能、高耗水、低产出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不但制约了其农业的发展规模,还使得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1.2农业灌溉管理不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逐渐纳入到市场经济中来。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水资源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树立资源意识,水价保持在很低的价格,这样就导致了农民肆意地用水,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这还对灌溉工程的建立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1.3灌溉工程体系不完整

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兴建的,很多灌溉工程已经开始老化,很多工程的配套工程都十分缺乏。我国虽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农业灌溉工程,但是其正常功能大多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也制约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有效利用的措施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只有提高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更好地巩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这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2.1充分调动主体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就需要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只有农民能够投入到节水的事业中来,才能够提高农业灌溉节水的效率。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2.1.1要将农业用水融入市场

建立用水合作组织,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成本意识,使其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2.1.2就是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

使得农民能够根据实际的用水量来缴入水费,通过经济的刺激才能使农民能有自觉主动地进行节水。

2.2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以往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并不深刻,也正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原因,使得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在逐渐加大。随着污染的逐渐加重,我国的可利用水资源的量越来越少,而农业的发展需要的水资源却并未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只有将这种用水抢水意识转变为节水省水意识,在思想认识上对农民进行深刻的引导,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普及农业灌溉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灌溉发面也是如此。虽然我国科技农业的发展相比于很多发达国家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其中包括滴灌技术、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等。只有政府不断加大对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普及力度,才能使人们更加主动自觉地进行节水。除了加强在新技术科研、实施方面的投资外,政府还需要对农民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在相关的乡镇设置必要的观察点,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4种植高产节水农作物

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是要高效率的用水,另一个方面就是降低用水的基础量。在进行农业种植的时候,应该自习分析作物的特性,寻找那些需水量少产量高的品种。这样才能客观上降低对水资源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更好更省地开展农业灌溉的目的。

3 总结

虽然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战略上农业支援工业的布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农业发展显露出很大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科技含量比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我们从发挥主体作用、转变传统观念、普及新技术、培植高产积水作物等方面进行努力,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农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 赵飞,梁迟.我国节水灌溉现状及面临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

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正确运用教材资源

思想品德教科书是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核心。教材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贴近生活的话题、情境化的活动和丰富的资源链接都是课程专家和教材编写人员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的比较优秀的教学资源。教材的编写通过故事、史实或事例分析以及照片、图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版式新颖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教材资源,对教材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同时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许多宝贵的素材和资源补充到教材资源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

二、善于挖掘教师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当教师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繁荣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也才可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 例如:我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时,我让大家谈谈自己遇到的不公平的一件事,以及当时是怎样处理的。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你有没有遇到不公平的事呀,你能讲讲你自己的经历吗?”这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的环节。这时,我意识到教师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把我的“不公平”故事说与学生分享。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程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另外,教师自身还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从教学目的出发,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从开发资源的有效性出发,把关注学生的现状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的能力。二是从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开发课程资源。三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去开发、挖掘学生资源,充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创造者。例如:上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畅想青春》时,我要求学生根据26个字母的形状,描绘自己眼中的青春。学生5人一组,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学生们踊跃地在黑板上用图画表示自己的创意并进行讲解,有学生说青春是一个大写的M,是一座又一座的山,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去跨越它;有学生说青春是一个大写的Y,是一个人生岔路口,我们要用理智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学生说青春是一个大写的J,是一把萨克斯乐器,能奏出悦耳、动听、浪漫的音乐……我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吸引着。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视学生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爱好、知识等构成教学课程资源的有机部分,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广泛开发和利用自然(乡土)资源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要学会“用教材教”,还要学会“自己开发教材教”。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地方特色的资源是我们教科书上没有的“地宝”,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作为南宁后花园的上林县,有极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如素有“小桂林”之美称的三里洋度风景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驻足54天,留下一万多字的手记,是“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如有“水上桂林”、“中国的下龙湾”之美誉的大龙湖风景区,是“世界十大溶岩水库之一”;而不孤村的人文景观以其“岭南状元村”和“全国文明村”而著称;此外还有上林白圩千亩葵花园、西燕油菜花大观园等风景区。我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如画的风光,以此引出环境的涵义,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设计有关“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课时,就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革命英雄纪念碑,悼念这些本土英雄,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五、及时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紧密联系时事热点

社会教育资源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是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实际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评析新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激发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郭明义2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甘于吃苦、永不放弃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药家鑫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 “2008北京奥运”、“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及时、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农业资源的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外资规模偏低;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现状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尽管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农业外资利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技术含量低,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农业总产值和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都偏低,相对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很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所能利用的外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由国际组织发起的无偿援助、金融贷款和外来投资等。我国主要的外资便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分析统计资料,例如,在2007年,外资投资农业的项目主要为309个,项目合同资金为10.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7亿美元,在同一年外资投资我国资金共达到617.33亿美元,农业利用率仅为2.75%。农业占据外资资金的利用效率普遍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同时,现阶段的农业项目而言,普遍在50万美元以下,导致整体规模较小,无法利用良好的外资环境发展农业本身。在此种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情况下,直接体现的便是农业应用规模较小,该项数据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也不能满足我国发展农业的迫切需求。

二、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其内部自身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在农业竞争中缺乏绝对优势

针对农业自身的特性,其需要遵从市场基本规律,进而当外来投资者投资农业时,很难形成垄断优势,同样投资者无法获得垄断收益。投资者无法获得丰富的利润回报,因此,农业往往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减少了具体的投资份额,长此以往,少者更少。同时现阶段外来投资者主要投资方式为两种:技术投资和资金投资。对于我国农业而言,资金的投资需求并不大,更多需要的便是农业先进技术,不过农业技术存在一定地域性,进而因为所处具体经纬不同和气候不同,外国的一些农业技术并不适宜我国生产,所谓据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此农业的先天局限性便已经决定技术引进的困难。即使引入先进技术,由于室外工作,保密工作程度较低,很容易被他人模仿,并不能形成技术优势。种种困难导致农业投资力度较小,导致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程度较低。另外,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数量较少,基础较差且农业技术落后,在同期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多方面的问题共同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状,同时导致我国的农业外资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2.外资配套的资金不足

现阶段,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外部官方资本,其单一的形式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而且很多属于签订合同项目,资金需要逐年发过来,造成我国的农业利用外资情况比较紧张。落实到本土资金,很多农业银行贷款指标实现不了,使得资金供给匮乏。配套的资金不足恶化了农业整体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同时导致后期发展速度较慢。

3.外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就现阶段的外资布局而言,一些省份占据的外资比重较大,例如我国的沿海城市等,此类城市对外交流频繁,获得外资的可能性同样较大。我国的基本农业布局而言,一些农业基地分布在内陆,该地区所占据外资份额相对而言较少。此种外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倾斜力度不同,同样带来具体生产效果不同,很多农业省份无法获得外资,进而无法提升整体利用效率。并且外资合作的多数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小,在大形势不足的情况下,很多省份“回天乏术”,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利用效率。

4.产业政策缺失

农业投资中,一些例如荒地等的投资往往风险较大,此类投资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回收期比较慢,进而比较难以吸引到外资投资,未能形成产业布局。而且我国在针对此类投资时,产业政策并未形成有利局面,帮助外来资金有效利用,而且一部分外商对农业研发项目并不存在投资兴趣,使得我国的农业利用外资进步的心思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此类产业政策的缺少导致现阶段投资项目普遍为小项目,比较局限,无法推动农业进步,并且提升了交易成本,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势必带来农业的新瓶颈。

5.农业投资环境不利

我国仍然采用家庭作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相对的便是缺少高机械化作业。当外来投资者想要投资农业时,其首先接触的农业生产为国外先进的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一旦产生农业对接,需要我国农业内部存在良好的环境带来有利的农业生产,当该“载体”缺失,使得外资投资很难管理投资资金的运作,进而使得很多外来资金选择其他行业投资,放弃农业投资。

三、促进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伴随着我国加大对农业的重视,值此大好之际,创造对外引资的良好环境。我国重点引入外资的行业为服务业和工业,农业与其相比所占份额十分稀少。虽然现阶段仍然存在困难,但是前景大好,通过我国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不断的增加农业引资支持力度,使得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成为新的局面。

1.通过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提升农业投资竞争力

我国应该将外资投资体系完善,使其多元化和多渠道,当外商前来投资时,拥有较好的客观条件,不断的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实际工作中,我国可通过政策调整实现宏观调控,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商三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作为利益驱动者的农民群体同样会拥有高度热情,使得农业领域中的外资应用与投入形式更加多样,在现有的农业项目中不断引入新项目,建立基础农业设施,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当我国的农业基础环境比较优良,自然会有资金前来投入。通过投资环境的改善,提升农业竞争力,吸引外资投资。

2.拓宽资金引入方法,扩大资金规模

我国现阶段的外资主要类型为一些国际项目的无偿援助等,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利用好该部分资金,同时应该有效的拓展外来资金渠道,适当情况下,可以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现阶段的很大部分外来投资方向为东南亚方向,巩固该部分资金,同时增加针对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吸纳,吸引大量优秀资金进入中国。除去资金的吸引外,针对一应的农业开发项目,可以采取跨国采购和项目融资等方式来吸纳,尤其是针对一些高科技量和高附加值的具体项目,积极的引入此类项目。而例如一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一旦项目存在经济效益,以BOT方式吸引外来资金投入。笔者认为可建立项目库,定期公布对外招商项目名单,尤其针对一些重点招商项目,扩大整体规模。多方拓宽资金引入方法,扩大资金规模以更有效吸收和利用外资。

3.加强产业引导,改善投资结构

通过产业引导,一方面帮助外来资金做好项目选择,另外一方面实现农业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特点,首先应该鼓励外来资金投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例如开辟荒地等,尤其是一些盐碱地等自身环境比较恶劣的土地,该地区的农业投资更加应该多元化,将养殖业等和农业结合起来,进而实现配套创收;地方政府介入项目引导,适当的包装地方农业项目,一旦外来投资农业,做好资金利用规划工作,并且不断的通过媒体等增加资金引入渠道。产业引导并不是一种概念,其需要地方政府不断的努力。

4.建立保障机制保护产业

建立保障机制保护产业,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效果。农业很多项目的投入成效并不会短时间见效,因此,项目竣工后,不断的增加力量投入,做好后续的推广工作和治理范围,保证项目的具体成果,通过单项目影响其他项目开展。此种做法便属于保障机制的一种,将项目的整体影响扩大,进而形成辐射反应,并且可以促进地区区域内的良性竞争。保障机制的引入,可以给外资投资者以有力的信息保证,同时可保障制度优良,有利于后续的外资投入不断进入中国。

5.建立外资投资配套政策

建立外资投资配套政策,优化投资基础环境。农业发展至今日,其自身的发展诉求同样发生了现代变化,我国的农业政策调整等应该适宜此种投向与布局。将农业生产落后的原因总结,可以得出农业结构不合理属于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保证农业外资利用效率提升,应优化外资投向,改变我国整体农业布局,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发挥农业自身的优势,尤其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的农业采取“区别对待”,将农业布局整体提升至合理状态。实际工作中,首先优化全面布局,采取比较完整的规划案,然后分布实施各步骤,例如首先将资源集中建设农业产业品牌地区,通过品牌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最后达成的目的便是整体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在近些年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便是基于此目的,通过组织闲散农民联合,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工作环境。

6.改善我国农业基本产业结构,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

广泛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基础环境,提升农业生产基础部门与外商对接的能力,一方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方面提升农业基本生产单位对外资引入的认识。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当项目建设至后期,仍然需要大量资金巩固效果,因此,做好合作关系,有利于项目后期和整体的提升效果。通过良好的合作,势必会带来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四、结束语

外资引入对于农业发展比较重要,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明确引入外资对发展农业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自己,突破困境,形成农业引资新局面。通过中外企业界的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定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且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文中的分析为农业外资管理人员带来启发,创造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常晓兰.宁夏农业利用外资投入的路径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5(2):39-41.

[2]丁玉,孔祥智.外资进入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 2014(03):12-14.

[3]涂成悦,滕玉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利用FDI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03-2009年省际数据的相关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2(02):6-10.

[4]Yusaf H. Akbar,J.Brad McBrid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strateg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Hungarian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