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的民族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艺术会像经济发展一样在互相吸收、接纳的基础上趋于统一,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相同特色的世界艺术潮流;一种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包含着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吸收外来的文化基础上,才能不断的发展民族艺术。
笔者认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艺术的世界性的发展也离不开民族性,它同样具有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日本的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令世界瞩目,20世纪50年代初结束朝鲜战争后才发展现代设计的日本,仅仅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就打入国际市场。80年代日本就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取得了惊人成就。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居民空间的狭窄是日本生活的一个特点,在这个背景下,日本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得到鲜明的体现。
日本学习欧美国家的设计经验,引进发达国家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想,既注意发挥欧洲国家的长处而且避免短处,并且请世界著名设计师来传授知识,20世纪最著名的的设计师罗维就曾在日本传授现代工业设计经验,使日本的设计突飞猛进,给日本设计界带来了新鲜空气。日本民族的文明发展就是在大量的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日本本身的民族特色决定其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善于借鉴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他们一直认为世界是辩证的,因此在设计上并不追求永恒的单一标准,更加表现在设计观念和风格上都有很强的弹性。
日本将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贯通,共同发展。总体上,日本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并行的,针对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种不同的设计体制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受到现代设计的破坏,与现代设计形成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互不干扰,共同发展,也互相借鉴。
日本设计取得的惊人成就,对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以及我国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保持现代设计辉煌成就的同时,如何发展本民族文化,成为当今世界设计发展的新课题。
设计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设计风格的同一化或民族化的失落。纵观世界文明史几千年来的变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沉淀了不同的文化。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埋葬了现代主义,迎来了一个多元化的新设计思潮。设计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建立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世界性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避开民族性去谈世界性,是没有理论根源的,是无源之水,然而关起门来搞民族主义,也会被时代所遗弃。
没有设计的民族性就没有设计的世界性,没有设计世界性的这个大舞台,民族性就没有发展空间。
关键词:动画 美术 剪纸 民族 世界
要了解我国动画的民族性,首先要关注其他国家的动画的特点。美国动画:为了恢复动画艺术的本质,作品力求发挥作者的个性;UPA作品风格力求保持动画本身的趣味,单纯的任务线条随着声音活动,作品内容源于个人的自传回忆,有些是对食宿标准价值观的批判,有些从人性观点出发体现出他们民族的历史和政治文化。而法国动画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手法,利用变换的色调使物体活动起来再现了他们传统细腻的艺术。前苏联动画艺术家则以童话样式的动画片来反应现实生活。日本动画在创作理念、制作风格、叙事结构、动画语言的探索上显出特殊的气质和想象力。面对同一事物我们不难发现,对待它的方法却是各异的。这是因为他们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底蕴、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结果(动画片)。他们的动画片具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打上了本民族的深刻烙印。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那体现我国动画的民族性的东西又在哪呢?
中国动画曾在世界动画历史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充分说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全面了解中国动画的过去,对于今天的动画创作大有效益。既可从中借鉴优良传统,学到它的精华,还可找出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更具民族性的发展道路。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美术电影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赏。至1986年有29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7次,31部影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国外舆论界赞扬中国美术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认为它的艺术风格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中国动画史上)。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年)是中国动画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
1957—1968年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加成熟和完美,同时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并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创了发展剪纸片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如《牧笛》,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据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片。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上做了新一次尝试。1984年的《金猴降妖》将“民族英雄”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现代音乐相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
中国动画在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这种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来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力求表现温情世界。内容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得到了儿童家庭观众的喜爱。
在我国动画众多的表现手法中,剪纸片发挥了他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色彩明快,造型独特。在造型上巧妙的运用了剪纸的粗犷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特性,把猪八戒的贪吃笨拙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中国水墨画,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五代的时候就开始有画水墨人物画,到明、清时期,又有更大的发展,经诸家各派的不断演变,而独具一格。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墨动画片,继承了这种优异的传统艺术,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如《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片问世之后,受到国内外一致赞美。
从题材上,我国动画片也在不断挖掘动画的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古典故事、民间传说、寓言都是丰富的题材。1964年的《大闹天宫》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这部动画影片,可谓经典中经典,即使现在看来也依然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超级大片。以及《鹬蚌相争》加之水墨表现更加深入人心。还如《镜花缘》根于中国古典白话而改编。《女娲补天》则是一部选自中国成语典故的动画片,以独特的艺术观点将女娲补天这段故事制成的生动的动画片。
在表现形式上同样也能看到我国动画的民族性,如:在一些动画中采用传统的皮影为表现形式,在音乐上运用了京剧的语言,力求生动表现动画的主题。再如前面所提到民间剪纸的形式、水墨形式、工笔画的形式等。动画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集工艺性、审美性、技术性、功能性、时尚性等于一身。挖掘动画的民族性因而要从不同方面去寻找。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看成是莫大的骄傲,以此来证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就应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新作品。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强劲走势,我们的认为就是给民族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丰富、弘扬和创新,在积极汲取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个性,不断地丰富民族文化的蕴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不断地赋予民族文化新的姿容与新的涵义,使民族文化在不断实现创新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状;民族性;世界性;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22-02
一、背景与现状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伴随社会交流的开放性,艺术也出现了国际大融合的趋势。美术设计人才易受各种民族艺术的影响,造成盲目崇拜、随波逐流。在物质和金钱冲刺下,使许多人开始怀疑美术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怀疑艺术的民族性。在设计作品时重量不重质,只讲实用性或物质上的回报,对设计作品的艺术性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品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设计人才,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教育才有出路。当代中国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要有中国的特色,设计是新兴艺术,古代没有设计专业,但有许多设计元素。发展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走向世界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专业人士的责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几年时间虽然无法培养出高级设计人才,但要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成为高端人才打好根基。所谓更加专业就是高校教育不同于社会快速培训班的地方。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目前尽管在艺术设计领域已经有对中国画及书法相关属性的借鉴,缺乏实践研究。部分院校进行一些中国画绘画知识的学习,但对绘画材料、绘画风格、书法等关注较少,整体上缺乏重视与深入实践。目前许多艺术设计作品中采用了中国画及书法的元素,如:鲁迅美术学院2011届研究生毕业创作中,被学院评为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属于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运用了中国画材料的“绢”;其他美院也有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作品中运用了宣纸的纹理、传统绘画的色彩与造型方式、墨色的变化及书法艺术等。当然在许多设计作品中也有一些学生由于认识不够,作品尽管吸收了中国画及书法的相关元素却也免不了平庸。
二、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共性
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艺术的世界性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世界艺术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事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如古罗马竞技场、俘罗伦莎大教堂等已成世界艺术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通过分析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我们明白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同样要协调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优点,坚持民族特性,并且要敢于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扬弃”。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开设中国画相关课程有助于设计艺术的发展
中国画及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华,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中国各高校肩负培养中国乃至世界优秀设计人才的重任,学习中国画及书法艺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在东西方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无疑有利于增强作品的创新性、艺术性、民族性,进而使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艺术设计作品都是因为它具有的艺术性而不是其表面的商品价值或价格。开设中国画及书法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国画及书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画及书法技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将中国画及书法的材料、构图形式、语言特色等元素运用到专业设计中。中国画的相关因素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创意,增强创新性。例如:中国画的传统色彩,传统人物造型特点,中国画的颜料、纸张、毛笔等材料,与中国画关系密切的书法、篆刻艺术形式等等。通过对各高校设计作专业的了解,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而且一些已经运用到中国画及书法的相关元素,在高校设计专业开设中国画及书法课程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画及书法艺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使用起来更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作品面貌更加多样化,作品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性,进而可以在国内或国际领域独出新意。
总之,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长补短。学校特别是高校是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时应该加强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未来中国的设计艺术更有民族特色,并加快走向世界艺术的步伐。
参考文献:
一、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分析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西方,正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期,人们在思想上的变革在艺术创作领域也体现出来了,音乐艺术的创作上开始转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较,它既承袭了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要素,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创新上首先体现在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进行结合,提倡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其次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创作者自我的生活经历或思想。再次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作品富于幻想,其中描述大自然的音乐作品很多,因为自然是平静的、和谐的,是艺术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浪漫主义音乐重视戏剧,在民间研究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浪漫主义音乐在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在,首先它先突破了古典音乐追求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体现出更大的自由性。其次单独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目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器乐小品,如夜曲、叙事曲、即兴曲、幻想曲、前奏曲、练习曲等以及各种舞曲,如玛祖卡、波尔卡、圆舞曲等。并且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数量较多。浪漫主义音乐既继承了古典音乐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二、浪漫时期的艺术歌曲分析
艺术歌曲一般来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歌词多采用诗歌,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手法和作曲手段比较复杂,曲调表现力强,伴奏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文学上抒情诗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是体现在诗歌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它里面引用了许多民间创作的诗歌和故事,体现了明显的民族性特征。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推动下艺术歌曲达到了一个创作的期。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带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比如舒伯特创作的音乐中,《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作品就带有显明的民族特色。另外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李斯特,他出生于匈牙利,在李斯特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三、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在艺术歌曲上的成就分析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的创作生涯很短暂,给后人留下600多首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剑之歌》、《战士之歌》等。另还有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形式。舒伯特的音乐早年无人赏识,导致生活贫困,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充满了纯朴、真挚的气质,通俗上口,富有民歌气息。像《摇篮曲》、《菩提树》就是从民歌中取材而来。《菩提树》是舒伯特有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冬之旅》所描述的故事是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漂泊者离开了家乡,在冷漠的世界中绝望地流浪,最后在一位可怜的孤独的手摇八音盒的老艺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菩提树》是歌曲主人公通过对家乡菩提树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漂泊流浪所带给他的寂寞和忧伤。这首歌结构严谨,思想深刻,他根据不同的情绪相应的写出旋律,在风格上体现出了民歌的特点,具有质朴、真挚的特征。
另一位在音乐上体现处民族性特征的著名音乐家是李斯特,他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匈牙利,同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十二《超技练习曲》、《华丽足尖舞》、《但丁》交响曲、19首《匈牙利狂想曲》等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体现了鲜明的匈牙利民族歌曲艺术特色。狂想曲是李斯特创造的音乐体裁,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匈牙利狂想曲》全组19首曲目都是以当时匈牙利民歌音调为主题,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作品,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组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体裁。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其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体裁。该作品采用的是自由曲式,不受普通乐曲形式的限制,风格独特,别树一帜,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另外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也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歌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像雄壮的进行曲,崇高而堂皇。第二部分是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第三部分类似散板,宣叙调的风格,有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第四部分又是狂欢般的民间舞蹈,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将匈牙利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这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的代表之作,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具有十分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也是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作品具有鲜明民族性特点的大师是约翰奈斯·勃拉姆斯,这位大师出生于德国。他的代表作品《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意志安魂曲》、《匈牙利舞曲集》、《学院节日序曲》等。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十分重视。他有句名言曾说:“民歌——是我的理想”。他的《匈牙利舞曲集》以及近百首改编曲,都是充分利用 民间音乐素材或模仿民间音乐风格而创作的。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的出生地德国北部城镇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他的作品创作地维也纳的妩媚动人。是浪漫主义时期体现艺术歌曲民族性的代表作。这些大师在浪漫主义时期,将艺术歌曲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他们的作品以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艺术歌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并在舒伯特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推崇。从舒伯特、李斯特、勃拉姆斯这三位大师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艺术歌曲民族性的特征。这些大师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创作的作品与民间艺术息息相关。这也表示着艺术开始更贴近生活,意味着艺术家开始解放天性,作品更富有个人特征和民族艺术性。
参考文献:
丁玎玫.从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探究其创作风格的变化.大众文艺,2011(18).
冯子祥.简析舒伯特的浪漫主义情怀.乐府新声,2011(02).
在当前后现代语境下,对绘画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再认识是现当代许多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有意无意回避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够“前卫”、不够“后现代”的研究使得它看起来在热闹非凡的艺术界“落落寡欢”。但从“民族性”、“古典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寻根索源,却能发现艺术的本来面目,给某些所谓的“后现代”以警醒。从这一点出发,研究探索的意义不言自明。
艺术的源泉中寻找艺术的本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各式各样的情态生活场景。然而,对于一颗真诚的心灵来说,并非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令人有所感悟的存在,才能闪现出鲜活的美的特质。
在我看来,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在于它特有的一些形式、技艺和方法,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精神,这种源于生命感动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希腊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艺术的精髓之所在。
古典精神中的西方艺术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具体而言,就是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非常不同的。古典时期的艺术,其第一个特征是人与神的共存和互拟。无论是古代希腊的艺术,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我们看到人神都是合一的,一个美的精神便寄寓在一个美的肉体之中。古典艺术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客观性,不过,古典主义的客观性有别于以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理想化。也即是说,这一客观性是理想化了的客观性。从审美角度而言,这种理想性究竟显现为什么呢?按照经典作家黑格尔、丹纳等的普遍看法,它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特征:静穆、平静或恬静,庄严、庄重或崇高,还有平衡、和谐。古典精神在西方的展现又有着不同的时期性,那些辉煌时代中由音乐、诗歌、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所展现的天地人神和谐如一的至高境界让我们感动,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贯穿始终的对民族性,对时代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之情,对崇高善良、美好人格的推崇。这个理念是作为一个现当代艺术家,从古典主义传统精神中体悟到的最具生命力的境界与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
就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塑造的人类生存的文明形态各不相同。就艺术而言,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中国书画和古典诗词一样是中国古典哲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艺术之果。
中国艺术主张开放心灵,容纳万物,在凝神观照中直观天地之“大美”,体悟生命之意义,感应宇宙间流贯的磅礴之气。同时,中国艺术十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四家文征明语)。中国画的美学范畴如“神气”、“雅健”、“清逸”、“气韵生动”、“平淡自然”等等都来源于人格美。而涵养人格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净化内心不合理的欲求。所以中国画强调功夫在画外,读书、交游、审思,用各种办法来涤荡心灵,开拓胸怀,涵养美德,造就优美人格。艺术家们追寻的真正的艺术传统,所谓的光、形、结构、色彩、图式,乃至秩序、平衡、虚实、厚薄等等,这些构成绘画艺术形态的基本语言,其实最终都源于古典精神,中国人将其称之为造化之功,而古典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正如范增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追求古典精神的回归”。他指出:古典精神的复归并不意味着复古,或者因循,而是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历史资源里寻找最优秀的东西。他更明确地主张:“要使中国艺术摆脱当前的困境、浮躁等,能够前进,一定要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比如老子、庄子那种感悟的哲学体系,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这段深刻的论述是基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之后的结论,当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体悟的结果。
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提出在当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