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体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获得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论文分布情况 运动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论文数量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总数的46.34%(表1),这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科点开设较早、而其他学科点开设较晚有关,同时与80年代某些院校只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论文数量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物力学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运动解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总数也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3年中运动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养结构所致,该学科属基础理论学科,且与运动训练相关性不大所致。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劳与恢复、机能评定和心血管等范围内,其数量占运动生理方向研究总数的55.98%,这与目前国内体育期刊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员机能评定及心血管等方向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后,内分泌功能的调解、训练效果等与大众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将受到了重视,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如表3所示,营养是运动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1/3。在运动训练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的新观点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着眼于营养学的相关研究,如何应用合理的营养手段来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后恢复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运动营养及合理的恢复段在运动员当中推广使用,还须更多的人体实验作为更直接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近年来针对各种健身锻炼项目的训练效果的研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呈现了与运动生理方向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2.2.3运动解剖学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及体育运动在人体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运动解剖学方向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论文数量分别占该研究方向论文总数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选题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现象说明运动解剖学知识领域广泛,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解剖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一个学科发展基本成型的表现。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2.2.6 各专业方向选题特点的分析 从表2~6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方向的选题方向一方面呈现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存在一些共同点。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化方向对运动员营养补充问题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一新观点提出之后,营养及其他恢复手段成为竞技体育中的热门问题。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运动生物力学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选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动作技术分析(42.86%),其次是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体组织力学、动力学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论文选题也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数据显示,运动生理、生化、解剖和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中,运动生化指标的测定占相当大的数量和比例。尤其与运动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论文多采用生化指标对受试者进行评定,观察受试者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学训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另外,血常规、血尿素指标以及以血清酶的变化都是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机制性的研究中,如运动性低血睾,运动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问题,都需要对激素及激素受体辅助生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进,实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渐应用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来,例如对骨骼肌a―actin基因表达的研究,对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现代基因手段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 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关键词] 工科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R32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0-0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而上海地处国际大都市,对外交流则更为广泛。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每年都接受大量留学生,因此全英语教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校留学生教育相较其他院校而言开始的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00多所接受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大学。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持续拓展,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接受海外大学的交流与进修生。其中,来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进修的大多是从事医疗器械与食品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肯尼亚、卢旺达、叙利亚、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他们来到中国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汉语培训,因此,进入学校后主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学习[1]。关于对工科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笔者已经有所阐述[1]。对留学生的解剖学教学计划基本上参照我院研究生要求执行,但在教学、考试方面的要求稍低。本文将人体解剖学在工科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1 目前教学现状及遇到的困难
1.1 语言交流障碍
我院留学生多来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应用能力比我院一些教师甚至还强。比如有一名印度留学生,在英国有3年的研究生经历,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英文文章。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遇到困难。第一个问题是留学生的口音很重,把国际音标的清辅音 t、k、p 读成浊辅音 d、g、h。而教师大多接受的是标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教育,从没有听过带有口音的英语。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留学生用带有浓厚的当地口音的英语与教师的“中国式口音”混杂起来,造成“你讲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也不明白”的情况,使得彼此交流经常会产生误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个问题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多而生僻。全身骨头就有206块,肌肉就更多了,有600多块,再加上身体九大系统各个部分的器官,需要记忆的单词以千计数。这其中很多单词非常生僻,如头侧部耳上方叫“颞部”,胳膊又分“臂部”和“前臂部”等。即使是专业教师也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这些专业术语的写法和发音,这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1.2 文化和素质方面障碍
我院留学生在教育体系、教学理念、课堂组织上和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学习上有一些困难。目前,我院留学生中人数不多,因此,常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放在一起上。这样的小班课程能明显感觉到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非常认真主动,布置的作业不仅能完成还能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老师常常会因为利用很多时间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使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而一些留学生则不愿学习,上课时间概念不强,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这些问题和他们自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
1.3 教材缺乏,课时限制
工科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还有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并无明确的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材[1],而我院使用的教材多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教材。当然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全英文教材就少之又少了。目前我院对留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国内人编写的双语教材。这个教材与国内中文教材相对应,教师使用起来较方便,但对于那些英语接近于母语的留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另外,这些教材多是为医学专业学生而编写,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医学的留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除了教材方面的困难,课时方面也有所限制。人体解剖学课程在医学院的课时相对较多,内容丰富,总学时约30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为尸体解剖和观摩,以动手操作为主[2]。而工科专业留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总共36学时,且没有安排尸体解剖和实验课[3]。与医学院比较[4],教材相同的情况下,课时却压缩了将近1/4,在学习的时候常感觉重点不突出。而我院的研究生虽然课时相同,但大多已在本科上过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工科专业留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医学基础课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与那些已有基础的学生相同的学习内容,是相当困难的。
1.4 教师工作量和回报的矛盾。
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大:要找英文教材、重新编写教材、备全英文课件和练习口语。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比平行中文课程多好几倍的工作量。有人曾做过统计:中文课程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5∶1,而全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20∶1。既然全英语教学备课时间要多出4倍,那么回报是否也同样加倍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全英文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与一般课程教学工作量是等同的,甚至在申报一些教学奖项上也有偏颇。大学的教学奖项大多偏重于本科教学,而针对研究生则很少。这种政策上的偏重极易导致教师不重视全英语课程,甚至出现申报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寥寥无几。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科研为主,例如我校对教师的考核情况,其中科研比重甚至占到一半以上。年底考核,晋升职称更是直接与科研挂钩。教师使用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却在教学效果、课筹、工作量计算上都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显得回报比率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全心全意的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探索和改革,甚至抵触全英语教学。
1.5 教学手段缺乏
与医学院校不同,针对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辅。我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理论课时为48学时,辅以实验课时16学时[1,5]。而留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就更简单了,只有36学时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欠丰富。一门本应以动手操作和观摩为主的课程,变为以教师讲解为主,这让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教师顾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内容,因此难以讲的很深很透,更谈不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了。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总结,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医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对本教研室而言,全英语教学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与同行专家的交流,经过对存在问题的仔细分析,笔者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2 解决方法
2.1 勤练内功,加强师资选拔与培养
从同国际接轨的方面来说,应加强全英语教学的培训和锻炼。匮乏的师资是长久以来困扰全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师资的培养需要长久的计划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加强师资的选拔。鉴于医学课程与英语专业跨度较大,所以最好的师资莫过于经过专业英语培训的医学专业师资。本教研室教师均为医学专业院校毕业,且有多一半的教师还曾到国外访问交流,在教师资源上还是有优势的。这些教师如果加以专业英语培训将会是非常好的全英语教学师资。其次,重视师资培养。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英语口语与听力的熟练应用,所以对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应放在这两方面技能上。当然,最好的培训方法莫过于采取出国培训的方式。最后,还要增加双方沟通。关于语言障碍方面,我院留学生与医学院留学生的语言习惯很相似[6],如英语水平较高、知识面广、口语带有浓厚的口音和大多是清辅音和浊辅音分不清。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加强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经常与留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发音特点及表达方式,这一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另外授课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留学生的本国文化和习俗。在备课方面不仅仅简单的背诵英文教材,更应该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得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准确熟练地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近几年,我校在全英语教学师资培养和英语培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设有全英语教学课程项目和国际师资课程培训项目等。每年会选送一批人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英语,这些措施使得教师的全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本教研室毕竟开始全英语教学时间短,加上受汉语母语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方面还在摸索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强记解剖英文词汇,用英文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通过这样的教与学,全英语教学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2.2 改编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材
面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及辅助材料不足等缺点,应适当地进行教材的补充和编写。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最新的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以此来扩充并更新日常的教学内容[7-9]。因我院留学生大多为研究生且英语水平较好,对这几批留学生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英文原版教材往往价格较贵,将给这些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因此,可从学校图书馆借用外文原版教材,也可根据情况采用电子版英文教材。目前给留学生使用过《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Sylvia S主编的原版教材,电子版使用的是《Gray's Anatomy》等教材。当然除了改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技巧,可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等。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C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适当减少专业术语量和难度。注意内容的选择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做到既完整、连贯、全面,又能够突出重点,同时还要形象生动。突出与留学生相关专业的联系。
2.3 制定优惠政策,解决付出与回报不匹配
全英语教学要付出成倍的工作和付出,如果长期的辛苦努力得不到回报,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于教师的工作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国内部分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中山医学院采取的是提高留学生班上课的基点和课筹,大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侧面上激励教师参与留学生班的教学。为了解决根本问题,他们还提出,在各个高校是否能够把参与本校全英语教学作为晋升或者考评的必要条件[10]。我校目前对全英语教学的支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提高全英语教学基点。我校计算教学工作量以教学基点为基础,根据理论课时和所选学生数浮动。计算公式为理论教学工作量=总学时×[教学基点+(选课人数-40)/选课人数]。一般课程教学基点为1,而全英语课程教学基点为1.5。②设立专门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目前本校已开设有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校级全英语示范课程以及市级全英语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均有相应的基金支持。③对全英语课程予以科研项目支持。本校设有校级全英语核心项目,上海市设有市级全英语示范项目等,均有大量经费投入。这些政策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毕竟是小范围,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委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还需要设立以下长期政策:①增加全英语课程基点。②设立全英语精品课程。③把全英语教学也加入职称考核评定。④加设全英语课程的科研项目。
2.4 进一步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最适合工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调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校教学课件均已采用多媒体课件,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医学基础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安排观察临床手术、解剖动物等实践性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如德国海德堡生物塑化机构制作的视频《anatomy for beginners》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很适合作为留学生的课堂辅助材料。②采取以CBI为主导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CBI教学法[11],即基于内容教学法,是国际公认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一[12]。CBI教学法的使用是把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最优手段之一,可以大力推进该教学法的使用与研究[13]。本教研室采取的措施是每次设一讨论主题,课堂上以“圆桌型”座位方式,有小组讨论和整组讨论等形式[14]。如讲运动系统章节部分,安排讨论的议题是“腰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先安排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内部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否则会影响讨论效果。
CBI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技巧:①用最直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组织学的兴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首先要介绍医学术语,在介绍人体结构时要在特定的姿势和状态下,如介绍解剖学的3个面:水平面(将结构分成上下)、垂直面(将结构分成左右)和冠状面(将结构分成前后)。教师拿一面包,指导学生用小刀从3个面将其切开,帮助其理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牵扯到大量专有名词,很多词汇生僻,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比如胳膊叫上肢,大腿叫下肢,屁股叫臀部,上臂屈侧肌肉叫肱二头肌。笔者采取让同学们点读的方式,当学到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点读出消化道的起止点;当学到运动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摸到骨头,并念出该骨名称。②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解结构功能。如理解肺的通气,把肺泡比喻成气球,肺通气的动力则为吹起的力量,阻力则为气球回弹力。经过这番比喻,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便迎刃而解。③用极大的耐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留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我国学生不同,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不习惯填鸭式的中式教育,喜欢在课堂上随时发问。在全英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可以要求学生们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课后集中讨论。下课后,他们会问很多问题,内容甚至超出医学基础范围。教师都予以耐心的解释,即使遇到一些难题当时解决不了,教师也会搜索相关资料,下次课堂继续解答。这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克服语言障碍,耐心和爱心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重要。④科学记忆法帮助记忆。医学基础专业词汇繁多,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一些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在给留学生教学中则采取了总结记忆法。每章节最后,都把功能相关联的专业名词串连在一起,方便记忆。
3 小结
笔者在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待加强,以便扫清交流障碍;教学方案、教材要改革和改编,对工科类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制订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计划[5],更好地开展工科专业留学生全英语解剖教学。本教研室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了加强教师自身培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对全英语教学有所帮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改善,相信全英语教学会越来越专业。但对工科类留学生全英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有一些经验,还要继续摸索提高全英语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15]。虽然大多数本科也设有英语教学,但目前大多为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留学生,但留学生人数毕竟有限,全英语教学要有所发展,还要面向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展开,我们期待同仁们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共同进步,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也期望高校、教育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对全英语教学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全英语教学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王艳,陈昌乐.如何给非临床医学生上好人体解剖课[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0-91.
[2] 宋敏,曹更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3,17(15):242-241.
[3] 刘建斌,童小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尝试[J].华章,2013,8(8):183.
[4] 王军,刘健华,原林,等.解剖学“大爱无疆、无语体师”医学人文教育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解剖学研究,2013,35(1):65-67.
[5] 王艳,随力,蔡文杰,等.工程专业人体解剖学发展思路探讨[J].心理医生, 2011,5(9):821-822.
[6] 倪世容,倪似愚.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全英文教学的体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 2282.
[7] 张洁,靳二虎.留学生影像诊断学见习课全英语教学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94-395.
[8] 王玉,黄光英,张明敏,等.我校全英语留学生班中医教学的问题及思考[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53-54.
[9] 王璇,吴蕴棠,黄国伟.留学生营养学全英语教学实践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7):168-169.
[10] 何文智,杨军辉,陈安,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7,13(7):131-132.
[11] 马璟,杨世艳,唐莹.CBI教学模式在航管专业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3):45-46.
[12] 何广惠,江卫华.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CBI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0(1):74-77.
[13] 张丽华.CBI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9(4):262-263.
[14] 崔颖.CBI下6T教学法在商务交流技能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96-10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思考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即未来15年将以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主要任务,使中药工业总产值在医药领域占比达到30%以上。可见,该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产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1]。因此,完善中药学专业建设体系,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执业技能熟练,能满足中药规范化种植、产地初加工、品种与质量鉴定、中药材炮制、中药提取、中药制剂、中药经营与管理、中药药学服务等各个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2]。中医药高等院校应锁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探索中药学专业发展路径,如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从而建立健全客观、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将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建设过程中现行实施方案及一些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药学专业是甘肃省省级特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的中药学教育经验,并结合国家和我省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省情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秉承以提升学生就业岗位胜任能力为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念,打破思维定式及学科界限,推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合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升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场竞争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3]。
1.1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在专业主干基础课、专业课开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将部分章节设置成辩题,学生分成正反两组,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理解分析的能力;采用多元评价及多主体评价综合评分模式,以激励学习为原则,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改进中药学技能评价和评估体系,加强实训教学客观化、标准化评估,不断提高中药学课程的实训和实践教学水平;研究开发具有视频、音频及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智能化中药学实践教学系统。通过以上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改革手段,巩固学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1.2建立院校教育与本科生导师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院校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制度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中医药高等院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教学制度,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而且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该制度可更好地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进一步明确导师制在本科生中药思维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强化导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作用,强化学生参与导师的文献整理和科研活动[5]。同时充分调动本科生导师与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既保留院校教育的管理规范、体系完整的优点,也汲取师承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等精髓,进一步树牢中药学专业思想,建立良好的职业规范,进而提高中药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3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和服务体验渠道,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
中药学本科生在校的实践操作模式单一,学生不能完全了解并掌握实践操作技术,并缺乏对所学专业、所处行业的了解。针对此类问题,校方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社会服务,提高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首先,在原有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理论课程教学后期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中医药高等院校及学院充分利用省内优质药企、科研院所的资源,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开辟新的教学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校外实践机会。这既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课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教师能够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生产”的关系,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生产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的意识,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其次,持续推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中药学相关技术培训、推广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6]。通过依托学校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服务团,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农户、药企、田间、药材集散地、医院制剂室、药房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服务和调查、中药学技术培训等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社会反响良好。
1.4建设交叉与新兴学科课程,培养创新复合型中药学人才
加强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类课程的建设,如中药工程、中药品质生态学、中药化学生物学等课程。通过聘请校内外名师开设学科动态、交叉学科、人文类等讲座,提供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交融。通过德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人文类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1.5建立科研思维训练平台,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逐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和自主探索性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块,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选派学科教师担任学生科研团队指导教师,积极申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科研课题,推动本科生介入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学生学术节活动及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有效开展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与外部质量监控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规范教师执教行为相结合,完善备课、教学设计、批改作业、考试命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制度;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药学院二级督导听课与评教评学相结合;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公示与专项评估相结合;毕业生质量追踪和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教学保障体系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全员参与质量监控,教学秩序得到保证。重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质量意识潜移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领导听课、专家督导、评教评学和评管、学生信息员反馈、专项评估等监控方式,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中的基本状况[7],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全方位反馈,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3加强中医药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
中药学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基础学科,因此培养外语基础扎实,具有熟练外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中药学专业教学的特色,也是重要的任务。中医药高等院校着重推进中药学双语教学和实践,尤其是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专业课双语教学。另外,除了开设中药学英语实践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英语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讲座与交流场所,提高学生医学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组织学生积极承担校内与中医药课程相关的翻译和校对工作,承担校博物馆外语讲解员和翻译等工作。积极加强中药学中英文网络课程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水平[8]。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科人才建设
4.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与宣传
制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强化和落实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及奖惩制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主题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老-中-青”传、帮、带为主要形式,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的同时,在相关精品课程网站开设“教学研讨”板块,作为学院教研活动的辅助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专业成长。合理有效的师德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引导的功能,须做到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主要内容。宣传工作可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如以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平台,着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
4.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旦形成,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中药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及学校可通过激励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卓越教师,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9];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岗位技能竞赛和教学比赛等,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树立教学为尚、教学为先的观念,鼓励教师更加关注和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3加强学科人才建设
推进以课程建设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参照科研评价要求对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开展分阶段考核,每年组织各类教学成果奖励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加大中药学科的人才建设力度,明确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同时对中药学科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中医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包括柔性引进方式在内的多种人才建设机制,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10]。
5小结
中医药事业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为社会输送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重任,高等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医药结合、继承创新、实践为重、能力优先”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和人文相融,提高学生中药思维能力,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等[11]。不断完善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构建内部保证与外部监控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通过组织保障、建立标准、信息收集、评价分析、信息反馈和调控等内部质量管控,并多途径实现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
参考文献
[1]范佳乐.封亮:守正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J].科学中国人,2020(19):68-69.
[2]张丽,吴启南.中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5-9.
[3]刘凤杰,孔招娣,张荣华,等.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构建创新型中药学科学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5):2659-2662.
[4]石铖,郝蕾,刘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32-133.
[5]张毅,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模式、育人特色及积极作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45-148.
职 务:教师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19年6月
研究目的:
1、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3、使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引导学生:1、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2、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3、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4、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光盘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光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熟悉光盘资源内容,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工作安排
二 月份:
1、 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2、 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3、 做好光盘的下载和教学研究工作。
三月份:
1、 丰富博客内容,利用向课题组教师学习。
2、 上好课题研究课。
3、 讨论课题组教师上课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认真学习和钻研《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2、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3、阅读教师的教案和说课稿,做好听课记录。
五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 上传课题组教师评课内容到自己博客上。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六月份
1、 听课题组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