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中一向提倡读写结合。读指阅读,写指写作,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有懂得将这本来就具有密切联系的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另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做到“活”实际是提示教师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注重提高仿写技能,以读悟写
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是必要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写作技巧与能力学习的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其仿写的能力继而悟到更多写作技巧这样的方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是必须的。模仿,是创造的前奏。四年级这样的中年级,意味着学生们处于书面写作的起步阶段。作为老师,除了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通过认真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素材外,还应该训练他们去掌握一些叙述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阅读的素材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模板,直观的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并表达内心感受。我们可以说,仿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架起了一座由“读”到“写”的桥梁。例如在对四年级上册课文《珍珠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对这种小动物进行描写的?我们能够观察作者用的哪些写作手法?我们能不能通过阅读也对一种小动物进行仿写?由此注重仿写技能的训练,是进行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二、在阅读教学中向课文巧妙借鉴
1.巧向课文借选题
我们都知道,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就难在如何给自己的题目拟定合适的题目。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会接触到如诸如上册的《老师,您好!》,《雾凇》,《诚实与信任》,下册的《第一朵杏花》,《第一次抱母亲》,《沙漠的绿洲》等等文章,他们中间有的以写作对象为题,有的以中心思想为题,有的以主要内容为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其分类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引导他们灵活借鉴课文,学会命题。
2.巧向课文借选材
学生的生活按说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一到写作时,就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素材,四年级的课文当中有很多有意思的选题值得借鉴学习。例如《九色鹿》,这篇课文以童话为形式,生动的展现了写作目的即教导读者不能做像调达那样忘恩负义的人。又如《雾凇》选择的题材是那样的不寻常,对这种北方地区的特有景观展开描写,使人眼前为之一亮。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教师对此多加引导,就能够使学生也能够具有一双善于捕捉素材的眼睛。
3.巧向课文借语言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另一难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对素材展开描写。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难题在阅读教学中将文中规范,经典,生动的语句进行引导使其内化,使学生从借用到创造,变成自己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准确,生动地对事物进行描写。如课文《秋天》中,黄澄澄的稻子,红玛瑙似的高粱,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都可以引导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去。
三、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创新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不仅意味着以读悟写,还意味着我们得讲究策略,以写促读。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读写如何能够恰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得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只有把握好切入点,我们才能建立起读写结合的良好基础。切入点的把握不仅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熟悉教材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习作训练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范文本身和学生实际出发,探寻出读、写两者更为广泛的隐形结合。如果我们不能够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致力于对教学方的创新对找准切入点,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关键。
四、结束语
语文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却是一个长青的话题。作为一名任教于中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技巧与能力学习的学生,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读写结合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对教学策略加以完善,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能力;素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广泛的阅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荡平语文学习路上的荆棘,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着一个很好的激发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来增长自身的阅历和见识,开阔自身的眼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进行阅读学习,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是持久的,也是十分高效的;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将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培养起来;再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精髓,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很好地作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
一、培养阅读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难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于高段的阅读教育也同样如此。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宝贵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果教师还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体的话,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起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发表出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渐渐地,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久而久之,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被全面地激发出来了。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学生遨游文学海洋
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基本上不存在字和词方面的困扰,可以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自由地畅游,此时此刻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会让自己的遨游更加畅通无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阅读笔记,将自己喜欢的和认为有意义的词句记录下来,慢慢地加以品味。另外,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短篇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将阅读的收获有所应用,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阅读作品中的词句而不加以应用的话,则不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打击,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大幅度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逐步地建立起来。
三、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挖掘作品内涵,提升自身内在品质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作品的表面,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挖掘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让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深处的真情实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自主地将文学作品的内涵挖掘出来,真正地读懂作品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有着优美的文学意境,同时也有着极好的教育作用,例如,歌颂一些英雄人物和爱国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阅读不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是一种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内在品质也有一种良好的教育作用。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性格和人格初步成型的阶段,这个时候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教师要抓住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一独有特点,对学生的内在品格也进行一次教育,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品质的双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内在阅读素养的培养,这些阅读素养包含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法等方面。只有这些因素都得以实现,学生的阅读成绩才会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深度挖掘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高段的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赐余.兴趣引路方法入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 快乐阅读 教学策略
引言
通过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的因英语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英语教师的专业储备较为薄弱,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英语学习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采用“快乐阅读”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学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环境落后、管理机制落后和教师培训落后、骨干教师缺乏。农村地区往往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地理位置的偏僻在一定程度上导师了农村地区往往处于一种闭塞的局面,这样,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农村小学采取“快乐阅读”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对专业素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更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采用“快乐阅读”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产生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运用快乐教学可以产生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话,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2.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成为了在农村小学推行“快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发展。就目前来看,一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具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相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二要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要根据农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农村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探索更符合学生客观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在“快乐阅读”的应用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保障,在进行“快乐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可以说,在“快乐阅读”的教学模式下,进行阅读教学,不是以一种填鸭一般的教学方式把课文中的对话和小故事灌输给学生,也不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新单词,新语法和课文翻译进行全盘讲解。它应该是一个把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歌谣或歌曲作为课堂导入,已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针对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不充足的问题,教师在运用“快乐阅读”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图片、实物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里面举个例子,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讲解《Signs》一课时采取了以用农村地区常见的交通指示标志图片作为辅助教具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收获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交通辅助标志的英文含义。可以说,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了“快乐阅读”的理念,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们对英文课文的畏难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上面的例子当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推行“快乐阅读”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三、在“快乐阅读”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
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小学英语教学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采用“快乐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模仿录音朗读、男女生分组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环节是学生了解英语课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的过程,可以对课文大意有简单的了解。比如在对小学英语教材中《Theking’snewcloth》的故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了解故事大意。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针对一些长篇幅的课文,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略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对于一些篇幅较短但是重难点较多的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标注。
结论: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快乐阅读”的方式,有利于缓解农村小学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为难情绪,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可以推动教学思维的转变。因此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快乐阅读”的方式可以起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
[2]关玲.小学英语快乐教学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时,学生必然会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画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会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教师可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应注意课标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