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90-1
留守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早早承担了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很容易产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偏差和心理发展的异常,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小学应该把握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教育团队的建设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基础学习问题。
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和基础,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关键时期。但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大多数是由年纪较大且文化素质低的祖辈充当教育者,缺乏对他们的学习监督和辅导,有些留守儿童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和劳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无法安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农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在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严重不足,学校无力顾及对留守儿童的特别指导和帮助,加之沉重的家庭负担,造成留守儿童逃学、辍学现象频发。
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情感交流和互动,祖辈们由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原因,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也无法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求,有些留守儿童在学校受到歧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感受到友情的美好。长此以往,造成了他们心理和沟通上的障碍,从而形成了自卑、孤僻的心理,甚至出现过敏感、暴躁、冲动的性格缺陷。
3.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智尚不成熟,缺乏对道德的正确判断,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引导和修正。但是留守儿童的祖辈对他们过分溺爱、放任自流,父母表达关爱的方式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缺乏严格管教,学校只重视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忽略了对他们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的监管,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和情感方面教育缺失,他们对不良行为的危害以及法律和社会公德认识不足,无法正确判断违法犯罪行为的标准,很容易走上违规违法道路。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团队建设的策略
1.农村小学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爱护。
农村小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不仅要对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监督,还要对他们多加关心和爱护。首先,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班级要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家庭温暖;其次,农村小学要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小组,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每个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态进行实地调查,积极与监护人进行交流沟通,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娱乐活动,帮助他们加强同学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自信;最后,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引,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对他们的爱护和生活上的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2.农村小学要完善留守儿童教师团队的建设。
首先,农村学校要为留守儿童设置专门的生活辅导老师,加强对他们日常的监管和帮助,生活辅导老师可以由班主任兼任。生活辅导老师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面谈的形式找出他们在学习上和心理上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进行指导和疏导。同时积极获取留守儿童的反馈,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再次,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加强与生活辅导老师或班主任的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主动对有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或者极度自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学生遇到人际交往问题和其他心理方面的问题,向心理辅导老师请教。此外,学校也要重视心理辅导课程、思想道德课程和文化体育艺术课程,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作用。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一方面,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学资金的投入,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尝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寄宿管理,让他们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爱护。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鼓励志愿者到偏远地区和农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素质教育。农村小学可以联合当地的村委会,吸纳专职教育人员、青年志愿者和离退休教师组建教育团队,建立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体系。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相互辅助,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团队建设的发展。
三、总结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小学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和关心爱护,加强留守儿童教师团队和社会组织建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在这些孩子身上,留守儿童特性同样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烦恼,同样需要社会的重视。城市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缺乏父母关爱,与父母交流匮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德国一家婴幼儿品牌2012年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中国0~3岁子女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孩子。这段被父母忽视的时光,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此时得到充足的心理疗养,就能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否则,就有可能终生走在寻找的路上。在一个大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如钟摆一样随波逐流,并不都能过上想要的人生,有时很是无奈无力。但父母无论如何不能逃避自身责任,不能“用金钱补偿亲情”,以至于给孩子留下伤痕,给自己留下伤痛。
(二)缺少玩伴,不利形成良好人格。由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特性,很多城里孩子缺少熟识的玩伴。放学后,别的孩子在享受家庭温暖的时候,他们经常独自在家中、独自游走在大街小巷、在幼儿园、托儿所、甚至是网吧……作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处于孤独状态或与父母难以沟通,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大多自尊心强,不太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大多个性内向孤僻。
(三)学校、老人监管有隔代教育弊端。许多老人在学习教育上,不能指导孩子学习,并且极度溺爱,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失去父母的关爱,有些孩子懂事早,有些孩子任性、骄横,有些很优秀,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四)压力促成教育偏差问题。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孤独,缺乏关注,沉积在心理,到了初中或高中,很多心理问题就显露出来。有些与社会人员混在一起,不上学,上网吧,流浪,叛逆,有些纠结成小团伙,欺负其他同学,向同学索要钱财等的报道,很多出在城市留守儿童身上。
关爱帮助城市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整个社会在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上,说得多做得少,特别是用真情、出真招、见真效,能够制度性推广的举措尤其为少。应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健全制度,努力构建长效可持续的帮扶救助机制。
(一)政府主导,建立城市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从县政府、到乡镇、到社区、到单位、到学校,级级都有人负责和开展这项工作,并将工作列入政府年初工作安排和布置。
(二)摸清底子,建档立册。以城区和乡镇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都建立留守儿童档册,摸清底子,不让一个留守儿童受到忽视和冷落。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长联系卡。2012 年,武宁县妇联联合县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长联系卡工作,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等个人情况以及父母、老师、监护人的情况、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案,使学校、家长、监护人能够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及时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受到了广大留守儿童家长的欢迎。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系列活动。一是“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营造家庭环境。发动女党员、女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担当“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实施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帮助。二是“巾帼文明岗”与“留守儿童”结对,营造关爱环境。三是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营造学习上互助环境。让每个学校的品学兼优生结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相互帮助,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营造学习环境。依托现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与师资力量,选取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引导,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并且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定期的家教知识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教育。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缺乏情感宣泄、倾诉对象,逐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思想、讲心事,性格逐渐变得内向、自卑,甚而悲观、孤僻、偏激。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在县城各中小学、部分乡镇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让那些有经验、有爱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老师担当“知心老师”,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测试、趣味游戏、真诚交流,一点一点地消除孩子们对外界的心理隔膜。同时,每年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心理咨询学习培训,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提供教师资源。
学校和教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结合实际,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呵护,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小家庭亲情的温暖,学校应该给他们一个大家庭的温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首先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处于青少年的儿童来讲,缺少父母正常的沟通和呵护,他们往往比较内向,性情孤僻、感情脆弱、缺乏安全感。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所以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疏导,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给予他们关爱。另外还要发动班上其他同学与他们处好关系,在学习生活上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焦虑、抑郁的心理让他们乐观开朗起来。让他们觉得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却也天天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另外学校还应该优化第二课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留守儿童,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的内容相当广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各种社会生活类、心理卫生类、阅读类等讲座;开展各种书画展、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增进友谊、发现生活中的美,竟而使他们生活在校园中有幸福和满足感。
二、引导正确认定自我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甚至被寄放在亲戚家里。教育的责任便落在这些老人与“外人”的身上,老人们无论是教育思想或教育方式上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他们过分溺爱偏护留守儿童或者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导致他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因为缺少父母监管成绩比较差,便认为自己比其他学生笨,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讲话、交往;还有些学生认为上学没用,父母也没文化,他们现在一样可以当老板赚到钱,所以便产生了早点出去打工,早点挣钱的想法。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学校纪律,厌学心理很严重;有的在校外和社会的小混混搅合在一起,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有些自卑,对学习生活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要多留意他们的问题,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习指导,做好课外辅导和查漏补缺,让他们在学习上找回自信;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多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对思想不端正的学生,班主任要多教育引导,让他们回归正道上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趋势,对于他们的改变,要善于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三、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在农村地区,学校是家长和孩子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场所,学校自身的特点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学人员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设施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健康成长;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61-01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西部农村由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随着农村留守孩子的数量日益增多,关爱留守儿童就成了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根据我多年的从教经验,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应从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感受关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让他们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关爱留守儿童就成了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怎样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呢?怎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根据我多年的从教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感受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与其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为加强留守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规范管理制度。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班主任老师就要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档案。档案资料要做到详实准确、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学校可将留守学生责任到人,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结队帮扶,经常挤出时间家访,电话联系其家长,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链,使留守儿童时时感受到关爱。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父、祖母照顾,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怪癖、爱惹事生非、学习不够积极、成绩下降,甚至还影响别的学生。针对留守儿童以上问题,班主任老师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班主任要与家长和留守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班主任要建立与其父母的联系,经常与他的父母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老师要成为孩子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从心理上感受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这样,老师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千姿百态、复杂多变的,面对留守儿童,我们如果简单地从表面去看,一味地去批评,完全不考察或忽略其内心世界,往往很难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老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怀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培养他们具有健康向上的心态。
三、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重要,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来说,鉴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尤为重要。因为班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必须营造好班集体的教育氛围。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多开展让留守儿童参与的集体活动,要多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温暖的班级活动,要给留守儿童多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班级对他们的关爱,使留守儿童走出孤僻,融入班集体里。当他们有思想疙瘩的时候,老师要帮他们化解矛盾、解开心结,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加强心理辅导,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