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第1篇

1.代表性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对其科学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从美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而是重视教给学前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不仅包括认知体系,还包括探索过程和科学活动所持的价值观。因而美国科学教育实验计划“hands-on”也得到其他国家的效仿和推行。

随着日本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重视幼儿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二是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独立地发展。三是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是通过游戏综合进行的。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儿童的兴趣,他们认为在进行有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时,应将孩子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摆在第一位。日本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是与游戏相结合的,十分重视游戏的作用。

在法国,3岁的幼儿就开始接触科学教育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法国科学教育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他们力图通过培养孩子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能力,发展对事物进行缜密而有逻辑的思考,增进科学推理的能力。

2.各主要发达国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同点

(1)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体验为主线。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引起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要求教师积极引导,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孩子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指导。

(2)遵循“做中学”的体验原则。从美国开始实验,我国和其余国家也相继推行。这种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判断是否有价值―猜想和假设―做实验―得出结果―记录实验表格―分享交流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让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法和态度。这种基本原则强调科学实践,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让孩子更关注生活,更善于从生活在发现各种问题和有趣的现象。

(3)注重体验环境的创设。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都比较注重体验环境的创设。他们都为孩子提供了实验用的各种材料,使得孩子能全面的进行探究和实验。同时又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和接触大自然的充分机会和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如儿童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儿童科学发现中心、水族馆、牧场、电视、广播、图书馆等,也为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提供了条件。因而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儿童科学教育网络。

(4)科学教育内容分领域教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各个方面。发达国家在进行教学时也注意到为了全面发展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了解。能关注到不同方面的问题,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的探求,他们基本将其划分为六个领域,虽然有些出入,但基本涵盖在其中了。

3.对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启示

(1)完善环境创设。在我国,幼儿园的一些科学实验器材还是挺多的,但我觉得在高科技材料的引进还是挺欠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孩子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对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多加了解。在国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虽然我国也提供了一些社会教育机构,也开放了一些博物馆、海底世界,但还不够齐全,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在很多小城市还没有普及,对儿童应该尽量采取免费开放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五年制 学前专业 数学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52 

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主要承担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任务。学期教学中,教师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数学素养,所以幼儿师范学院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培养,提高数学课堂学习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幼儿数学教师。 

1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数学课程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文化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我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在成绩检测中不及格率高达25%,70分以下成绩的学生比例比较大,几乎占一半以上,还有些班级学生的不及格率高达50%。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教学对象来看:生源质量差,学习力不足。五年制学前专业生源一般是没有希望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调查中,有将近68%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有76%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数学,自信心严重不足。另外,当涉及专业课学习后,学生更关心专业课的学习,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不重视数学学习,他们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习效果越差,学生就越不愿意学习,越不愿意学习,学习成绩就越差,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中,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2)从教学内容拉看:教学内容枯燥、专业特色不突出。在教材选择上,我校先后用了人教版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内容陈旧繁多且难度大,有的内容完全不适合当今基础较差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没有体现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另外,大多数数学教师毕业于数学专业,这些教师不了解学前教学实际情况,所以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脱节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3)教学方式单一。我校的学生一般是由中专学生组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中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教学模式方面,很多教师仍然比较重视“教”,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将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没有注意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更没有注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情绪和感受。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 我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正确定位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目的一般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思想情操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上述数学教学目的包含了三方面结构,即“双基”结构、数学能力结构和数学品质结构。同时,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需要,在数学教学目标上应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幼儿培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凸显专业特色。因此,在目标定位上,必须考虑人才培养的适用面,使数学学科突出幼儿师范特色,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合理优化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必须把握好适度原则,适当降低数学系统理论学习,充分体现基础性、学前性的特点。因此,我院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数学双基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幼儿数学教育部分,数学实践与应用部分。在数学双基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如集合、直线、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列、立体几何、排列组合、统计等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数学教育部分,是指筛选出与专业实际结合紧密的数学知识、能真正服务于未来职业(幼儿园工作)的数学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学前儿童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和兴趣。具体来说表现为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等,它们与幼儿园当前盛行的逻辑狗系列、蒙氏数学,魔力猴系列等有重要关系。 

数学实践和应用方面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嘱咐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观察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同时多为学生提供实习训练的机会,比如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机会,并要求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实习写出心得体会,并改正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不足。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3 切实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转变其实是基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作用,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作支撑。(1)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具的运用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圆柱拓印就能很直观感受到其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工具都可以用来作教具,比如挂历、闹钟、包装盒、易拉罐、扑克牌和骰子等。(3)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来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也可以利用游戏、表演方式活跃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对于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来说,问题的提出和导入显得更为关键,比如问题必须与生活经验直接挂钩,问题必须生动有趣,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问题导向式教学模能够很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课堂交流由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多种交流方式并存,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教学思维,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取向。 

2.4 完善优化评价方式 

数学成绩的评价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行的检测,这种检测往往是利用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料、数据和事实的一种检测,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合理判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成绩的评价。 

从评价主体来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开展教师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活动,加强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指导,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从评价方式来看,要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期末试卷考核只占50%,平日过程性考核,包括数学学习态度、参与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考核学生数学素养,打破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鼓励多用档案袋评价法。从评价内容上看,除了数学知识运用、问题解决水平的实体性考核,更要注重学科情意与学科精神的考核。从评价手段上,可以利用数学手工作业、书面作业、竞赛作业以及表演类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基于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特点,数学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既要满足一般意义上数学素养培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以适用为主,实用为度”的原则,充分体现本学科基础性、学前性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问题导向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当前数学教学困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题名称:基于实践性知识的幼儿教师培养对策研究。课题编号:qtky20111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国;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内容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47-05

进入新世纪以来,制定并推广早期学习标准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随着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呼声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入到制定早期学习标准的行列中来。〔1〕本文拟通过对美国各州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概括其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与实施有所启示。

一、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简介

截至2010年5月,美国的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均推出了各自的3~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其中有21个州还推出了0~3岁婴幼儿早期学习指南。笔者搜集了美国各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布的早期学习标准,运用内容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文件进行分析。

所谓早期学习标准,是指美国各州政府通过文件的形式对学前儿童应该知道什么以及会做什么进行界定,其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达成对学前儿童学习期望的共识,帮助教师更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效果。〔2〕美国各州均较重视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强调早期学习标准应当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综合考虑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通常含有四个层次的内容,即领域、子领域、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以及每条标准条款下的行为指标。〔3〕部分州将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和每条标准条款下的行为指标合二为一。

二、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

对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归纳整理发现,各州的早期学习标准主要参考2000年美国开端计划项目署推出的《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儿童的早期学习内容分为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数学、社会与情感、艺术、科学、社会学习以及学习品质等八个领域①,并界定了每一个领域儿童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表现。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州,对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标准加以分析。

1.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

有49个州的早期学习标准明确规定了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的标准。通常,该领域是出现在各州标准文件中的第一个领域。该领域大致包括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身体健康以及安全四个子领域。其中,49个州都要求儿童通过提高运动技能发展大、小肌肉的协调性;43个州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儿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34个州要求儿童有安全意识,能够自我保护。〔4〕

对于大肌肉运动子领域,各州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照身体素质类型,分为协调性、平衡、力量、控制;另一种是按身体动作类型,分为位移运动、非位移运动以及操作性技能①。各州对发展儿童的协调性以及位移运动最为重视。37个州期望儿童能够借助走、跑、跳等位移运动来提高协调性。如佐治亚州要求儿童能够单脚站立并保持平衡,根据简单的曲调和节奏行走,边拍球边走路等。

各州关于小肌肉运动子领域的划分标准较为一致,主要分为手眼协调、力量与控制、运用工具、积极参与小肌肉活动等四个方面。在各州的标准中,手眼协调最受关注。42个州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行为指标,如阿拉巴马州要求儿童能够拧开容器的盖子,拼拆一些操作材料等。

身体健康是指儿童通过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与生理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该子领域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营养、日常生活习惯、锻炼和休息、认识身体等四个方面。在该子领域的标准条款中,各州强调较多的是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安全是指儿童开始有安全意识,积累一定的安全常识,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安全规则。在该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可分为应急常识、个人安全、环境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四方面。各州对这四方面的关注较为均衡,没有太大差异。

2.语言领域

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了规定。各州关于语言领域子领域的划分较为多样,如阿拉巴马州将语言领域分为听、说、读、写四个子领域,亚利桑那州将语言领域分为口语、前阅读、前书写三个子领域。本文对较为普遍的前一类分法加以分析。结果显示,46个州要求儿童具备倾听技能,要求儿童不仅要听清楚,更要能理解所听到的故事、指令等;48个州要求儿童能自如运用母语(主要是英语)与他人交流;47个州要求儿童喜欢并能正确阅读;43个州要求儿童能够通过书写字母、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听这一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语音意识,如哥伦比亚特区要求儿童能够区分歌曲、儿歌中押韵的词或相近的音节;二是要求儿童能通过倾听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如蒙大拿州的标准期望儿童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谈话或指令。

在说这一子领域,各州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儿童的母语表达清晰明了,易被他人理解;二是要求儿童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兴趣、感受等,如密苏里州要求儿童能有礼貌地寻求帮助;三是要求儿童使用的词汇日趋丰富,语法结构也日益复杂,如宾夕法尼亚州要求儿童能运用多个词汇表达自己的心情;四是要求儿童能够真正发起并维持一段对话,如犹他州要求儿童能和同伴就某一事件进行讨论。

在读这一子领域,各州主要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一是要理解与印刷品相关的概念,如俄克拉荷马州要求儿童养成从左往右阅读的习惯;二是要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即能够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情节,推测故事发展等;三是要认识或理解一些文字,如阿拉巴马州要求儿童认识出口、入口、男厕、女厕等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标识;四是要乐于阅读书籍。

关于写这一子领域,各州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要求儿童理解书写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二是要求儿童正确使用书写工具,如佛蒙特州期望儿童能够用各种各样的笔,画出一些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数学领域

所有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均对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水平作了规定。在37个州的标准中,数学领域是单独列出的。这些州主要基于数学的学科结构,将数学领域划分为数与运算、空间、测量、模式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子领域。其余的州则将数学与科学、社会学习归为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子领域分为交流、选择、探索、实验与质疑、问题解决等。本文对较为普遍的前一种分法加以分析。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标准都对儿童应掌握的基本数概念、集合、运算提出了明确要求;49个州要求儿童掌握一定的空间概念;46个州要求儿童积累有关尺寸、容积、重量、温度等方面的测量知识;41个州要求儿童具备分类、排序能力,能够识别各种模式;32个州要求儿童能够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

数与运算是指理解数与数的表征方式、关系,能够进行较熟练的运算和合理估算。该子领域主要从数的基本概念、计数、量、集合、运算、应用等几个方面制定标准条款。在数的基本概念方面,各州主要要求儿童能够形成数与量的概念,建立两者间的对应联系,能够表征和理解书面数学符号。在计数方面,各州较为强调儿童数感的养成,要求儿童能够正确唱数、倒数或是跳数。在量方面,绝大多数州要求儿童能够进行量的比较,说出事物的总量。在集合方面,各州强调儿童能够区分整体和部分这两个概念。在运算方面,部分州要求儿童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此外,各州均非常注重数的应用,尤其是在认识钱币方面,如俄亥俄州要求儿童能识别1美元以内不同面值的硬币。

空间子领域主要包括几何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在几何方面,各州主要要求儿童能够对一些二维和三维形体进行命名、比较、分类、拼搭、建构,如南达科他州要求儿童能够对几何形体进行拆分与组合。在空间关系方面,各州均要求儿童能够描述、解释和运用空间的相对位置,其中主要强调了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辨认,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儿童能够用语言描述所处环境中物体的位置。

测量是指用一定单位将客观事物的有关属性加以数量化,以便进行事物间的比较。各州将测量子领域主要分为测量形式、内容、语言以及应用四个方面。其中测量形式从测量意识、标准测量工具以及非标准测量工具三个维度来划分,测量内容从时间、空间、温度和重量四个维度来划分,测量应用主要包括测量活动的参与和对测量物体进行排序和比较。各州对测量子领域的关注点集中在儿童测量意识的萌发以及测量应用能力的发展,如南卡罗来纳州要求儿童有使用标准测量工具的意识,能够辨认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而爱达荷州则要求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使用测量工具,如量尺、量杯等。

在模式子领域,各州主要从识别模式、描述模式、复制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划分。其中,复制和创造模式是重点,各州的标准均要求儿童在识别出一些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之后,能够预测之后物体的排列或者创造性地对一些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如夏威夷州要求儿童能预测或创造诗歌、歌曲的节奏模式。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这一子领域,各州均希望儿童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

4.艺术领域

共有45个州对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作了具体规定。各州艺术领域的子领域划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分类,主要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这四个方面;二是从儿童的艺术表达与欣赏来分类,分为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两类。由于这两种分法在子领域和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层面相互交替,因此,笔者将结合两种分类方式作具体分析。

有关儿童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各州侧重儿童借助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这四大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夏威夷州要求儿童通过使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路易斯安那州期望儿童通过身体律动进行交流,德拉华州要求儿童创作反映自我的绘画、模型以及其他美术作品。

有关儿童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各州均要求儿童能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解释或评价,体验不同文化中艺术表现的差异。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各州也对儿童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南达科他州要求儿童能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或提出问题等。

5.学习品质领域

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学习倾向、性情、态度、习惯、风格等的品质特点。目前共有27个州对学习品质领域作了规定。鉴于学习品质是个比较新颖的领域,笔者从这27个州的标准中归纳出与学习品质相关的38个关键词,在此重点介绍出现频率最高的4个关键词。

共有24个州提到“坚持性”。坚持性是指儿童能够持续参与任务,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特点,如亚利桑那州要求儿童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时间能达到5~10分钟,完成开放性任务的时间为20~30分钟。

共有23个州提到“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的意愿,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儿童能就自己的疑问大胆向别人咨询。

共16个州强调“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儿童展现出独立的精神,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德拉华州要求儿童在没有成年人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任务。

共有14个州提到“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儿童能用独特的方式来描述世界,应对新情境和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等,如威斯康辛州要求儿童能在角色游戏中演绎现实生活情景。

三、启示

1.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点

美国各州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不是大一统的,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州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点。各州的早期学习标准是在被美国民众普遍认同的教育观、发展观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的。标准制定者大多遵循儿童发展适宜性原则,顺应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既不低估儿童的能力,也不拔苗助长。同时,标准制定者还参考了如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规定、K-12课程标准中对各领域具体内容的规定等,以便使该标准与国家对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期待相一致。然而,美国各州在历史、经济、文化、语言、风俗习惯上毕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充分尊重各州的不同特点,在充分考虑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州对早期学习标准中的领域、子领域及子领域下的标准条款的侧重各有不同,对每条标准下的行为指标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以期使标准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州儿童的发展需要,避免盲目教条地照搬国家标准。例如,移民较多的印第安那州就在语言领域强调了对英语的学习,旨在帮助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提高英语水平;鉴于儿童肥胖症发病率较高的现实,密西西比州特意在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加强了身体锻炼方面的内容。

2.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美国各州的5岁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反映了各州民众对学前儿童学业发展水平的期望。这一早期学习标准的主要读者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儿童的家长以及其他早期教育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由于对象的多元化及特殊性,所以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体现可操作性。从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文本内容来看,确实通俗易懂,标准内容层层分级,读者既能理解标准的主旨,又能了解达标的具体方法。此外,各州尤其注重提供帮助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性策略,这些策略大多操作性强,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手段,建立在儿童的已有经验之上,为教师和家长指导儿童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

3.早期学习标准应充分考虑幼小衔接

美国各州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出台的初衷之一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帮助学前儿童为入学做好准备,因此各州标准的制定者充分考虑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需要。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大多参考了本州K-12的课程标准,有些州甚至制定了从3岁到18岁的学习标准,从而保证了各年龄段、各领域之间能顺畅衔接。在早期学习标准出台初期,语言、数学和科学等与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领域成为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核心。但是近年来,各州在制定和执行早期学习标准时尽量避免小学化倾向,以使早期教育真正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力平,武玮,孙慧妍.早期学习标准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49-50.

〔2〕SCOTT-LITTLE C,KAGAN S L,FRELOW V S.Conceptualization of readiness and the content of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The intersection of policy and research〔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6,21(3):153-173.

〔3〕NEUMAN S B,ROSKOS K.The state of state prekindergarten standard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5, 20(2):125-145.

〔4〕张晶,郭力平.美国早期学习标准中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的内容分析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75(5):49-52.

Content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s of American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for 5-year-olds

Zhang Jing, Guo Lipi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纳教育;数学学习;困难

一、全纳教育

(一)全纳教育的概念界定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又称为融合教育、和谐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将其定义为“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做出反应的过程。”由此可见,全纳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为所有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学校内外环境之间的合作,减少对学习者任何形式的“排斥”。为了实现全纳教育,现有教育体制需要从教育战略、目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变革。

对于全纳教育的理念,1994年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提出的《萨拉曼卡宣言》强调了全纳教育的五项原则:(1)受教育权是每个儿童的基本权利;(2)每个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具有差异性和特性;(3)教育要照顾到每个儿童的差异性和特性;(4)应该为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机会;(5)全纳学校是反对歧视,拒绝排斥,创建欢迎每个人的社区,实现全民教育,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以上原则,既批判了现有教育系统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分开教育,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分别设置且相互隔离的现象;也批判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抹杀儿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育的做法,以及歧视和排斥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儿童进行“贴标签”等行为,并对儿童造成精神伤害的做法。

“全纳教育”理念一提出,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其中,英国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于“全纳教育”的核心问题,英国学者提出,是探讨“全纳”(inclusion)与“排斥”(exclusion)的问题。全纳教育研究和实践关注的是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减少以至消除学生的被排斥性。这一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儿童无论是否存在身体残疾、学习困难、行为问题,无论家庭政治经济地位如何,都不应该遭到歧视和排斥,教育要欢迎每一位儿童。

(二)全纳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虽然“全纳教育”源于特殊教育领域,然而全纳教育研究已远远超出了特殊教育领域,全纳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和课题。在我国,全纳教育研究关注的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的“融合问题”,即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的互通性,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的开放性,对于学前期的全纳教育关注较为匮乏。然而,学前全纳教育是构成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部分和基础部分。学前全纳教育的缺失甚至空白,将直接影响日后中小学阶段全纳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期儿童的学习状况与其日后对学校的适应性密切相关。现实存在于幼儿园的“排斥”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儿童因身体缺陷、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低等原因遭受教师和同伴另眼相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夸大了儿童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儿童对群体生活和学习的适应性和积极性。从全纳教育的核心理论出发,接纳所有儿童,拒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排斥,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教育的人性化和公平化必须之举。

从研究方法上看,目前我国关于全纳教育的研究多为思辨型、静态的调查和访谈型的。虽然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推广和强化全纳教育理念和人权观是有益的。然而,进一步证实全纳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则更需要纵向的实验研究,这是全纳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英国政府提出的《沃诺克报告》批判了传统的对特殊儿童的分类方法。该报告认为,传统的对特殊儿童的分类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医学诊断,因而将学生分为身体残疾、语言缺陷、智力“低常”等类型。在批判这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该报告提出了“学习困难”的概念,从而将所有由于某些原因需要额外教育支持的学生纳入特殊教育的范畴,极大地丰富了特殊教育本身的范畴。

二、学前数学学习困难

(一)学前数学学习困难的概念界定

数学学习困难(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y,简称MD或MLD)儿童是指智力正常,但是数学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同年级水平的儿童。由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论上的支持,数学技能对于儿童的日后学习和校内外生活、工作影响深远,儿童的数学发展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数学学习困难研究在国内外学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学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诊断并不是为了给他们贴上“学习困难”的负面标签,而是极早明确其数学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起因,并适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从而有效地提升其数学发展水平,减少以至消除其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的差距,降低发展相对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学前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发展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更接近。

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定职业能力应用型的人才,仍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可见,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因此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经过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服务。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适合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更接近,促进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课;又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还有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素描、水粉、速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技巧课。

课程设置梳理后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结构脱离实际、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零散不系统;教学资源匮乏,机制不合理,忽视了隐性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合理性分析

在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学前卫生学、乐理、素描、教育统计与测量、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声乐、水粉、钢琴、幼儿园课程概论、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儿童简笔画。明显可以看出,在各类课程层次安排以及安排的时间与顺序不十分理想。这一阶段专业类课程安排较多,而减少了实践类和艺术技能类课程的时间,这无法满足学生对幼儿园进行了解的需求,更没有安排了解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艺术类课程过于专业化,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难以理解的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课程结构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一旦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忽略了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

(二)课程内容合理性分析

一是课程内容的出现重复现象、学习内容不系统。在实际教学中任科教师之间应经常沟通,就可以系统的整合重复的课程内容,不致资源浪费。二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幼儿园老师是在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反馈出来后,然后去学习理论,这自然就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很密切。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占主体,学生所学的理论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增加见习时间,丰富见习内容。

(三)教学资源合理性分析

首先,见习、实习基地匮乏,层次单一,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见习、实习活动没有明确详细的目标,缺少反思,成效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目标不明确,幼儿园老师不会解决实习生提出的问题,而带队老师只是负责领队,学生缺乏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影响了实习效果,也导致实习资源浪费。其次,学校对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资源的欠缺制约了学生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技能类课程非常重要,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练琴都是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去的,但还是没有琴点安排,琴房非常紧张。

(四)课程目标合理性分析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突出显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忽视隐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显性课程就是我们通常在幼儿园中看到的课程表中所列出的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除显性课程之外,对学前儿童发展所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针对“课程表”开课,忽略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方式、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评价等这些隐性课程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较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对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各种隐性课程因素必须有目标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师资。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标准,它决定了所要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基于学前教育学科内部的发展考虑,建议确立“能力本位”主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的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广博、厚实、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可开设有关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经常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或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课程开发经验。另外,学前专业还要将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中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 转贴于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解释和分析所渗透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来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还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以应用为根本,加大实践课比重

在设置课程时,应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

首先,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一入学就接触未来的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在寒暑假期,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到了大四再集中长时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教育能力。

其次,保证学生的实习基地。每次见习和实习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评价,细化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到城市的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习,还要安排学生到农村实践,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

再次,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间的渗透。实践课与专业课、艺术课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对各门课的实践环节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为专业课建立专门实验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

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艺术素养

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视起来,改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增加设备,为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调整技能类课程比例,学时的多少、学年时间的安排要适宜,整个大学四年应贯穿艺术技能课的学习。再次,艺术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艺术课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长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彭海蕾,王潞.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乔丽.市场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技文汇,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