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临床兽医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论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诊断动物疾病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科学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理解并能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福利,对动物的健康及食品安全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这就要求动物医学的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学生们能否在未来兽医临床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取决于在兽医临床 诊断教学中获取的技能。

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往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补充修订原有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参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中,增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结合病例教学,增强授课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外,重点突出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各个兽医学课程中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应用,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内容为核心,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本校学生来源多为少数民族,由于语言和地区差异,在课堂上单纯采用引进病例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等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以提出问题或引进病例让学生自主回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验上学生都不适应。因此,针对本校学生来源及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课时较少等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方式,教师主动收集包括书本网络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媒体,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此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书原有的图片,以及采集的图片、影像、声音制作课件,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手段展现出来,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影像更加直观的讲解临床基本检查方法,而且还能展现许多典型的病例症状,如破伤风、狂犬病、新城疫等给学生们建立直观印象,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互助式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把教学大纲、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作业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助式教学,同时应用交流平台进行答疑,并将收集到的典型病例图片上传,让学生自由讨论,打破教学时间和地点,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相沟通,了解学习效果,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坦诚面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将实践所需用品等准备齐全,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所用的设备、实践过程、结果、以及与理论对比情况等整理出实践报告;而不是帮助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疾病,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又因学校资金不足、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实践教学越来越难。

1.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

要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改变课堂讲授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状况,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实践经费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兽医临床上看,实践教学更为突出,这就把学生培养成了学科全、单科弱,一般人才多、特殊人才少等等。这就需要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设校外基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

3.建立典型病例症状库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1.1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大多数采取的是素质教育,过多的文化课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同时,由于学科体系的限制,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只能在高年级开展,而高年级学生又面临升学、就业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另外,我国兽医专业的本科学制大多为四年,与国外五年制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教学模式上,国外主要采取单类疾病集中教育的方法,针对性较强,通过这样短时间的系统学习,效果显著,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印象的加深。而国内教学,课程拖沓,实用性和连贯性不强。在课程考核方面,国外课程考核是在课程结束后考试,在毕业之前又有覆盖五年所学知识的一个考试,这就使学生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学习状态。

1.2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课程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占据课程课时的2/3,且实验课总是开设在理论课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愿深入地思考和动手学习,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新奇性。此外,这种“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例临床诊断的操作流程,但这与实际临床病例判定相差较大。实际临床诊断是从未知到已知,而实验课的结果已知,只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结果,这将给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中造成很大的障碍。此外,现在的实验课程多为验证已知性实验,学生只会机械地照搬课堂上的实验操作流程,而不会去深入地思考其内在的发病、致病机理,这也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和应用能力的拓展。同时,传统教学方式老化,以“填鸭式”、“灌注式”教学为主,课程抽象难懂,实际运用价值不高,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照抄实验报告现象常有发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大大降低。

1.3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设计相对滞后

传统实验教材内容陈旧,结构单一。常规的视、触、扣、听检查现已不能满足现代兽医临床诊断的需要。血球、泌尿、心电图及X射线等新型实用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畜主的欢迎。同时,随着伴侣动物及宠物诊疗的快速发展,多数毕业生更愿到宠物医院工作。若实验动物还是停留在大家畜(马、牛、羊)疾病诊疗教学模式上,显然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这些由于实验经费问题学生都极少能实现操作,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2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课程改革的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我国动物疾病防治战线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2.1课程安排上的整合

从学科发展规划设计做起,突出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浓缩理论课,增加实验课程所占比例。在基础理论授课完成后,提前进行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上保持着对实验内容的新奇性和未知性。同时,理论课的学习将会加深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双重印象。突出理论课侧重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概括,实验课侧重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传授。

2.2实践操作平台及条件的整合

针对现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趋势,依靠本校动物医院创造先进仪器操作平台,引入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B超、心电图检查等先进临床检查设备为学生创造高水平的仪器操作条件。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建立多渠道、涉猎范围广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并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意向组织学生开展中、短期实践小组,扩大与社会的接触。举办实践总结交流会,让学生交换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分享实习经验和教训。

2.3课程资源及实验动物条件的整合

根据课程实验经费实际情况,采取与其他专业实验课共同采购部分实验动物的方法,力争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实验动物。例如,与外科实验课程合买实验所需山羊,先由诊断实验课程进行听诊、保定及采血等基础诊断技能训练;再开展外科实验,瘤胃、胆囊等手术的操作;之后再由诊断实验课程跟进动物恢复性治疗与监测。这样一方面既保证了实验动物的数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也形成了完整的临床疾病诊疗过程。结果证明,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兽医临床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2.4以解决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的引入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针对现今实验课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减少已知验证性实验,增添以小组分工为形式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利用“人工造病”和动物医院及养殖户送检病例开展以PBL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求学生针对送检病例组成分析小组,制订诊疗方案,并提交指导教师审核,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具体的诊疗操作实施,并详实记录诊疗过程与结果。要求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在诊疗结束后针对病例进行小组内总结交流,撰写诊疗记录,着重书写各项分工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维。

2.5创新实验课程考核形式

摒弃传统上交实验报告的形式,倡导口试和实践动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课堂考核和最终考核。课堂考核,例如在基本操作牛羊采血实验中,告知学生下次课要考核采血基本操作,要求每个学生在两针以内采出至少不少于3mL的血液,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考核时针对实验课所学知识,由任课教师随机设定诊疗场景及病例特征,由学生口述诊疗过程及操作方法,并结合学生分析小组所撰写的诊疗记录随机考核学生任一分工应注意的事项及操作,根据学生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3小结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1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现状与分析

1.1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照教师的实践操作完成实践过程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间缺乏互动、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象。另外,由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不预习,导致教师在讲解具体操作过程时,学生的感觉类似学习新知识,从而对实践操作产生厌学、不愿动手,课后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不扎实、不到位。

1.2实践教学动物数量有限、种类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论-实践-理论,达到更好的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目前,大多学校购买实践动物种类单一和数量有限,与当前畜牧业发展主流相关性较低。目前,大多数学校仍以牛示教、以羊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与其他动物接触较少,教师只能以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完成,导致学生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后遇到猪、禽、犬等动物时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

1.3缺乏有效的实习考核方式

就本校而言,动物医学专业每年招收80~100人,采用班级-小组的方式进行考核,无法做到一对一针对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效果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和平时考勤的形式体现。实习报告大同小异,考勤主要以教师点名完成,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能力高低,进而无法给出学生实习操作真实成绩,教学效果难以判断。

2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教师由主导作用变为指导作用,学生成为实践的主导者:按照4~5人小组为单位,实践教学前分配教学任务,小组内每个成员承担某一部分内容的讲解、示教,让其他同学对该组实习任务提出意见,之后教师指出不足与改进地方。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鼓励、互动与交流,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准备的辛苦、示教的紧张及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2.2扩大实践操作的范围

采用类比法对多种动物的诊断进行讲解、实践操作,依托学校周围动物医院、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临床教师轮流在动物医院坐诊、指导学生实习;同时教师、学生积极地去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发到QQ、微信群,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与企业合作,每年举办兽医技能大赛检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与企业技术服务人员面对面进行专业技术切磋,明确社会需求。使学生更愿意走出教室,走进动物医院、养殖厂进行实习,有效的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融会贯通。

2.3将实习报告考查方式改革为实习课程考试

考试分为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评两部分。平时考评主要包括考勤、个人测评、小组考核;期末考评主要以实习报告和抽签考试的形式。考勤主要以班长和教师监督,确保学生到课率;个人测评采取随机抽取法,对每天实习内容进行提问、总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保证学生规范操作;小组考核采用一人操作,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的外科手术学等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实习报告采用对每天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并写出自己实习过程的心得体会,重点在心得体会,有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学生改进,教师在批改实习报告时发现自己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今后实践教学的改进;抽签考试是采取全程录像方式,让学生随机抽取一道操作题目,采取“边做边说”的形式,既要操作又要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操作完成后,还要回答教师的随机提问。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及临场应变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深入研究,其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都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改革是一个渐进、变化、不断探索的过程。针对于兽医临床诊断学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解决临床问题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紧跟当地畜牧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娅,左之才,邓俊良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2):34-35.

[2]朱洪云,刘忠艳,旦巴次仁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2):94-96.

[3]王希春,李玉,冯士彬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生态学杂志,2016,33(4):114-117.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二要有利于教师采取便捷但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不断掌握操作技能。重视小动物疾病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例如将学校动物医院的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材料,给学生直接演示诊断治疗过程,并安排学生跟踪观察病例的治疗全过程。制作临床病例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与教师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目前国内外小动物疾病方面最先进的理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融入多媒体课件。教学生如何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先进仪器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将教师在临床上接诊的新病例拍摄大量照片,尤其是涵盖某病例的完整的诊疗过程(诊断时、检查过程中、确诊依据、治疗中、手术照片、痊愈后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联系到临床实践,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展了一些新的实验课,比如课前教师制作犬的某几种疾病的病例模型,让学生自己诊断,并写出诊断过程及诊断结果。再由教师示范诊断检查过程,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在下次课上统一分析。这样使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掌握各种知识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开展该门课程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加深学生对疾病诊疗过程的感性认识与理性理解。学生自主地参与该课程的学习和对该学科的建设有迫切愿望,能够在客观上解决当前教学中出现学时不足的矛盾。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兽医临床知识竞赛、兽医手术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小动物外科手术室的开放试验项目例如一些创新的手术,临床前沿的手术方法,研究热点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申报学校主办的挑战杯项目,例如:犬的脊髓造影技术、犬的皮肤移植术、犬的角膜移植术、犬的肾移植术等项目。此外,在课余通过组织开展学校动物医院外科病例讨论、创新手术等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该学科的建设,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作者:张洪友 曲永利 李祥辉 那璐 王春仁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务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条件

“双师型”教师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前提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要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教师资格,又要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也就是既有理论讲解能力,又有实践动手能力。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学生想有一碗水,教师则至少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因此,拥有一批“双师型”畜牧兽医专业的任课教师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前提。基于这个条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配备的授课教师均是专业理论扎实,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这为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本保障由于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是将动物生产与疾病诊治多门课程的相关实验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训练,实验教学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此,从2006年该校招收应用本科生以来,就聘请动物科技学院资深的专业教师成立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根据应用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课程设置合理,前后顺序衔接流畅,知识体系完整,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够满足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这为该校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完善的实验条件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础良好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的实验场地是顺利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础,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技能训练犹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给综合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该校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动物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动物医学基础实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学生的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顺利进行。另外,校内实习基地———动物疾病诊疗中心已成为该校动物医学专业的综合实践场所,每年可接收60~80名学生在此实习。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动物疾病诊断设备,实验室条件完善,并拥有各种动物正常及病理标本,便于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马上就可以在动物疾病诊疗中心进行实践。配套的优质实训教材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理论指南良好的技能训练需要配套的优质实训教材进行指导,为此,该校应用技术学院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教授和教授们编写了《畜牧兽医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教材》,2006年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实训教材具有内容针对性强、实验步骤清晰、目的明确、方法准确、操作合理等优点。2006年以来已在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使用,成为了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理论指南。

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取得的成效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虽然在选择给应用本科生任课的教学均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是因为这些教师均为动物科技学院教师,一直给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比较注重理论研究。现在给应用本科生上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本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牧场、动物医院、药厂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教师本身也经常到基层,去接触新的养殖技术和疾病诊断方法,这样,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真正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学生通过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因为该校对应用本科生采取的是“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理论学习,1年的生产实践。学生们在最后的1年实习中,基本上掌握了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能在农场或兽医院兽医的指导下开出处方,并独立进行动物治疗。这些学生成为了养殖场和动物医院的重要人选,而且企业或动物医院非常愿意选择这些学生留下工作,这样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后熟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该校动物医学专业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在4个应用本科专业中名列前茅,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也非常满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省实验经费以前学生实验是以课程来安排的,每门课程均独立进行,需要单独的实验动物,这样就造成了实验动物的极大浪费。现在采取综合性技能训练,将多门课程的多个实验组合在一起,提高了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省了实验经费。例如,动物医学课程中的《普通畜牧学》(包括养牛、养猪、养羊、养鸡等)《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等课程均需要实验动物,《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卫生检验学》均需要采集病料,这些课程均单独进行,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造成实验动物的严重浪费。现在的综合性技能训练,首先进行的是普通畜牧学内容,进行外貌评定、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屠宰指标测定、猪肉品质测定,然后采集血液、尿液、粪便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学、寄生虫学实验,依次对动物进行临床诊断、内科检查、外科手术、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观察、传染病检验、内脏寄生虫检查,最后取肌肉或器官进行兽医卫生检验。这样,对一个动物就可以进行多项实验,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又节约了实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