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环境文化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园环境 艺术设计 总体规划
如今的校园环境不仅仅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他们寻求自我、展现自我的一个大舞台。而不同的校园有着自己发展方向以及文化背景,因而所呈现出来的校园环境特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以及质量。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存在着校园环境与艺术设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于校园环境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校园环境建设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校园环境”有两层重要的含义;其一,是指校园的外在存在的自然环境的构建;其二;是指对校园内在存在的校园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多个内涵的展现,因此可见,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外在的自然环境将校园内在的人文精神展现出来,以此来彰显出校园的各种种文化特征。
(一)艺术设计是校园环境构建的一个重要基础
通过专业的艺术设计,可以对整个校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学校历史、校园环境、校风、管理机制以及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而这样的一个整体式构建也是为了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学习,为他们个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优越的环境。同时,这样一个专业性的规划设计可以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运用于校园的环境建设中,从而构建出“校园之美”,为学生以及老师们都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二)校园环境建设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实践基础
艺术设计是一个专业型的设计手段,通过很多不同的相关理论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共同打造出事物的外在美感。但是,针对校园环境的艺术设计就应该具有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从而从各种艺术设计当中脱颖而出。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实践基础,只有将专业型的艺术设计自己相关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校园文化、校园特点当中才能够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透过艺术设计的创造打造出不同的校园魅力,通过不同的校园文化造就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
二、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人们对环境构建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如今,特别是各大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已经是校园文化在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学生和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带来很多影响。但是从目前各校园环境的构建上来看,却不理想,艺术设计与校园环境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从而使得整个校园环境没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一)盲目目跟风,缺乏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风气也在不断恶化之中,而这种不良风气也逐渐渗入到我过校园之中。在经济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到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整改中。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学校之所以决定整改现有的校园环境并不是从师生角度出发,而是为了个人的“面子工程”。而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使得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做大、做好”。做大,即为校园环境尽可能的大;做好,即为校园环境看上去尽可能的豪华。
(二)思考不足,缺乏全局思想
对于校园环境建设而言,不仅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要结合校园教育及工作,协调个部门与校园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形式上营造出一个优雅、整洁、自由与活泼的校园氛围,在深层次上还要便于师生员工在思想、道德、纪律以及修养等方式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激发师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然而,目前的艺术设计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只是解决了学校环境的外观,而没有从一个制高点上进行全局思考,不能够有效协调学校各个不同的工作机构,进而造成设计上的很多不足。
三、校园艺术设计改善的措施
艺术设计种类中,校园艺术设计针对性很强,同时对于校园自身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方式。现在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上还存在着问题,对于学校发展以及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为今后校园艺术设计的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显得十分必要。
(一)以师生发展为前提,合理规划学校建设
学校任何改变都应该建立在有利师生成长这一思想之上,而不能一个人为中心。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校园环境的整改以及改善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并没有任何促进作用,那么这样的校园环境设计是失败的,是不可行的。
(二)认真斟酌设计方案
校园环境一旦进行建设就很难在很大程度上变动,因而在建设之前须反复斟酌。从校园建设角度出发,站在全局的视觉思考,协调学校自身发展中各部门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也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对于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就应该着重考虑校园环境与校园哪些事物存在必然联系,同时这些联系对校园环境又有哪些影响,用这样的方式分析,可有效降低设计中的不足,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四、小结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工作部门,而这些部门也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校园环境建设。因此,在对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着两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从而将校园环境与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环境 参与式设计
“环境景观”是环境系统与景观学科的结合,其中的环境是指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全部环境概念,景观可以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环境景观从广义上讲包括自然环境景观、人工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狭义上讲是指建筑物外部的空间。
每一所小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1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从不同的方向上,又一次聚焦于教育环境。21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学生的正面环境知觉越好。负面的环境知觉越少,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如学生兴趣、参与行为)越多,消极行为(如学习压力、人际争执)越少。我们从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等股市可知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的诱发思想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育、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
小学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学校环境景观对于学童的熏陶润泽无可替代。因此,在学校的环境设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是很重要的需求,具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意义。在此背景下,希望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机制、模型与方法体系。
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本研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思路展开研究,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研究背景入手,通过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建立有效可行的研究框架体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与全息研究结合”的方法:由宏观到微观、逐层逐次地剖析对象,贯穿研究从始至终,有助于整体全面地认识小学校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
3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景观现状分析
夹江第二小学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夹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上苍造化,鬼斧神工,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二小位于县城文庙街15号,始建于1937年,原名夹江文庙街小学,后又名向阳小学。学校现有本部和城东分校两个校区,两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4亩。教职工91人,教学班34个,学生20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小,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在夹江政府以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校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该校的发展带动周围城区的文化氛围,亦是拉动附近经济的发展。该校的成功改建必将成为周围城区的焦点。
4 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尺度大,知识面广,设计的因素多的学科。所以在一般的设计当中,设计师的想法作为项目的主导,有时候,投资者的决策同样也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使用者在其中同样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为设计出谋画策。而这一次的夹江第二小学规划设计就是让熟悉校园的孩子们参与到设计中,不仅让设计者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同时通过互动交流与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让参与者与设计者互动的方法称为参与式设计。其中参与式设计指的是让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由设计、研究、参与者三者协同参与研发,使用者与设计者一起分享心得的设计方法。
小学校园环境景观一直是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殚精竭虑的设计对象,但是现在,设计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校园空间的社会化转型。功能的变迁必然引起校园空间的研究视角的变化。项目研究以转型期校园空间的维度拓展为依据建立了小学环境景观的多个视角的认知:第一个角度是传统的视角,即将校园空间作为一个“面”,研究内部组成与特性;第二是宏观视角,即将校园空间视为一个“点”,研究其与城市中其他的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第三是研究校园空间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空间维度的拓展——虚拟小学环境景观,进而研究它与实体校园空间的互动机制。
5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方法
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因此根据夹江第二小学校园现状,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由每个年级选出小学生代表填写调查问卷并绘制校园意向图。
第二个阶段就是参与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和相关设计人员一起绘制夹江第二小学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总图。
第三阶段就是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第四阶段是对校园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拍照以及记录工作。
第五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现场调研进行详细的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
下一阶段就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夹江第二小学校做出规划设计方案。
最后就是通过三维建模以及图片处理的方法制作成虚拟空间。
6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发现小学校园的建设需要有地域文化作为景观文化的支撑,才能创有特色,发展地域文化,两者之间互为依托;校园景观要表现文化性,形成校园文化如同城市文化一样,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它是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景观的共性特征。总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不能舍本求末,片面的看待,要有一个整体正确的设计思路,把环境景观设计落到实处,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以人文本的“学子园”。
参考文献
书籍:
1.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0
2. 吴家驿. 景观形态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C·亚历山大. 俄勒冈试验[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关键词:校园;规划;理念
0 引言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寻找人文与整体规划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校园规划案和单体建筑设计奠定理念基础。
1 项目现状条件
本案位于旗山分景区东麓、福州地区大学城南部,占地168亩(112000 )。基地位于海拔44m的国屿山西麓,北部屿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相邻,南部与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河西区)接壤,西部隔武警总队培训基地与316-324国道连接线和京福高速公路相望。纵贯大学城的溪源江、学园南路、科技路在基地的东北部交汇。基地地势东高西低,场地地表现状标高东部地块在7.1-8.9m,西部地块在7.0-7.3m。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浦自东向西经基地中部流向西南,水体面积约30亩(20000)。基地现为村民农田,以地瓜、甘蔗、茉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表层多为耕植土、粘土河粉质粘土。基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 功能发展定位
新校区是将来学院办学的主体,是学校事实教育结构调整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主要阵地,主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应用学科、边缘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及其专业。新校区各专业在校生人数达2500人。
3 规划原则
1.个性化原则:规划中传承女院文化,地域特色,创造个性化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2.环保原则:规划中应结合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3.整体性原则:规划中各建筑、景观元素相互协调,有机关联,形成空间环境上和谐的整体连续性。
4.可持续性原则: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4 规划理念
作为校园规划的设计者,我们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力求在规划原则的基础上,背景条件的限制下,创造出一个最佳方案。
1938年,地处北京的辅仁大学购得恭王府东边一部分为女院和女生校舍。其间园中有景,景中有画,极是读书陶冶心性的佳处。曾有毕业生写诗回忆当年在恭王府里读书的情景:“记否天香雨,翠竹染苍碧。槛外海棠白,瓣缀青草地。飞檐琐窗前,掩卷听鸟语。”辅仁女生在此读书生活,环境优美之至为人称羡,外人便说这里的女学生都是“格格”,进入昔日王府读书的女生们也引以为荣。
引辅仁大学女生部为例,在于表达设计初衷——建造一座让新时代女生引以为荣得女院——这也是女院理事会成员无私奉献精神对设计者潜意识的感召。方案一改再改,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优化,节约,最终定案,理念存在于各个设计要点中:
4.1 文化历史之传承
女院前身是1908年创办的私立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84年,旅居海内外的校友筹资复办了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校,女院一直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路子,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高职教育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本案的设计基于女院悠久的历史沿革,呼应女院踏实的办学方针,突出新女性知性独立又感性优雅的性格特点,继承老校区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尽量保留原有水域和植被,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加入建筑和景观元素,是立足于传统之上的创新,是发展性办学方针的再现。在各元素的细部(圆柱、墙群、连廊、挑檐等)依然明显流露出老女院的历史痕迹,令人流连那曾经存在的学府书香。
4.2 情感空间的塑造
所谓“情感空间”,是与物质空间相对立的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之后才真正有了灵魂,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改造人的高等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共同组成校园的全部。正是这种空间组合,决定了我们对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总体印象。
女院有其特有的情感空间。华南女学员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感知,可爱中有智慧、细腻中有洒脱、沉静中有进取、温柔中有坚韧。本案在规划中关注真正属于女性特质的内涵,融规划于情感之中。开放的国屿山景观、含蓄的引导性绿化、端庄的建筑群体、温婉的河浦水域、幽雅的庭院小品……无不再现女性特质,我们期待这里成为孕育莘莘女子的温床,女学员带着梦想和希冀走进来,也必将带着热爱和憧憬走向新的人生。
4.3 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内部的凝聚:
规划轴线和中心、标志性节点,强化了校园空间上的认知性,中心感和标志感有利于整体感的形成。
本案在延续校园规划整体性布局的基础上,强调现代校园人性化的空间。摈弃严谨的中轴线关系,冷漠压抑的主建筑楼,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供大型集会和平时休闲读书的校园中心,此外单体建筑沿承老学院“一主二从”的建筑布局,使其统一和谐。
内外的和谐: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这其中包括建筑和周边城市的协调,内部景观和周边环境的呼应,内部私密空间和外部开放空间的自然过渡等。从使用者的感受上说,在区内感受区外,在校外感受校内,都是一种和谐的整体性。
统一的文化格调:
不同于其他学院的女性校园性质,华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者对项目的个性化理解,都使校园布局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格调。而这种格调辅助有形的空间环境,强化了校园的整体感。
4.4 具体规划布局
4.4.1总体布局
在基地东部,临学园南路设校园的主入口,由礼仪大道引导进入中心广场,两侧分别为行政办公楼与实验楼。中心广场正前端是标志性的图书馆和学生礼堂,南部生活区和教学区分居两侧,两区中部是大面积的湖景,外教楼临湖而建,南北端各设一个次入口分别与师大校区和科技路相连。
4.4.2功能分区
本案功能分区以动静分区,内外分隔位分区原则。由东北向顺时针分布着:行政区、实验区、中心建筑区(图书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综合体)、生活区、教学区;中央是景观共享区;由于地形和学园规模的限制,运动区主要设在场地西部,其他分散于各区中,既高效利用场地,又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生活区与教学区设在基地静区,是基于功能上的考量;大气的中央建筑体和极富韵律的实验楼群结合形成科技路沿街立面,是基于造型上的考量。功能区的分布遵循整体性原则,合理紧凑,逻辑清晰。
4.4.3交通系统
车行:保证车行道能方便到达每一栋楼的门厅,保证中心绿化区及庭院绿地不受车行干扰,结合车行道,经济地设置一些机动停车位,结合半地下室设计非机动车停车位。
步行空间是校园交通的重点,本案细分为功能步行和景观步行两个部分:
功能步行——高效便捷:广场、步行道、建筑间的连廊系统保证了各功能区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计算,从生活区食堂到各个最远点所需时间在5分钟内。大大方便了师生。
景观步道——营造诗画意境:该设置是女学园的又一亮点。沿湖绿化道、健身路径与通往国屿山的小径相呼应,女生款款漫步其间,鸟语花香、书声琅琅,那是多么优美如画的情景啊。
4.4.4景观绿化
本案力求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相互交融。
主入口前区的引导性绿化、主广场景观、湖心区景观三者与国屿山景观在平面上和空间上互相渗透,运动区景观、主广场景观与湖心区景观相互关联,体现了生态环境上严谨的逻辑性。同时,国屿山自然景观开门见山,直面校内外,湖心区景观是中心广场的延续,也是静区的中心,还通过保留古榕与师大大面积湖景遥相呼应,再一次验证了本案景观环境的理性设计。
4.4.5空间竖向
本案把运动区与停车处设在低标高处,这样处理,既把可能破坏性和干扰降到最低,又丰富了校园的空间界面;
在校区北面,是连续大气的建筑立面,摈弃压抑的围墙,利用明渠作为护校河,有机联系校区与周边道路;
临近国屿山是开放的广场空间和对景观环境要求较高的低矮的教学楼群,再到正南部的多层公寓楼群,形成开放的景观界面,在空间上相互渗透自然大气;
校园区建筑多为3、4、6层,低矮内敛,由连廊相互连接,辅佐校方强调的“一主二从”建筑布局,校园空间显得庄重而不失开放,紧凑而不失灵动;
从北次入口到中心广场,到湖心景观区,再到保留古榕,再到师大的开敞湖面,从北到南形成一条开放的视觉通廊,保证了景观空间的延续性;
从国屿山到主题建筑是一条主要的空间轴线,在中心广场处,发散出三条次轴,分别连接东主入口、北次入口和湖心区。四轴中贯穿山、水、建筑、广场,空间肌理丰富变化。
4.5.水系处理
龙王大水时,人走在该基地,水没到大腿以上,所以防洪是本案的规划前提,泄洪没处理好,就没有好规划。本案设计者通过研究调查,权衡利弊,初步决定采取明渠疏导的策略,在本地块进出市政泄洪管道之间开辟明渠,过水断面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形成新概念“护城河”,一方面节约了管道造价和对自然地貌的破坏,一方面丰富景观界面,一举多得。
湖心区尽量利用原有河浦,增设绿化小品等人造景观,丰富环境。在河浦两端设闸,独立管理水流,使校园有属于自己的活水特色景观。
4.6 节约与环保
本案委托方是校方理事会,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无私奉献女生教育,故节能与环保是防洪后又一重要要求。
用地方面,尽可能减少填挖土方量,低标高处建筑运动场和停车点,尽量保留原有树木,选择性价比高的景观小品,利用河浦造湖,营造校园小气候;
建筑方面主要采用当地建筑材料,经济的结构设计方案,合理的节能措施:如对日照通风要求高的建筑全控制在南北向,利用挑檐和格栅遮阳节能。配电房水泵房设置在场地中部,节省管线造价等。
最终达到节约项目总投资的目的。
4.7 经济技术指标
5 结语
学校的本源“一座学校就是这样一种场景,一棵大树下,有一个长着在侃侃而谈,在他周围团团围坐一群孩子在聆听他的教诲,育人之根本在教会每个孩子如何正确写一个人字”,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华南女子学院的校区规划合理结合了地理、历史、人文和教书育人的环境,产生并深渊影响着学子。
参考文献:
【1】汤朔宁,从“生活基本单元”到“功能基本单元”———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8(3)
【2】张开妍,山.水.医.人———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及表达【J】,科技信息,2010(17)
【3】张华、魏春秀,现代化学校的总体规划设计【J】,黑龙江冶金,2010(6)
【4】曹滨,园林式校园规划设计实践【J】,山西建筑,2009(9)
【5】李双跃、黄军轩、胡妍妍,天津“三校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设计;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景观设计
前言
我所在的中学地处老城区的中心,是省级示范性中学。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翻新了足球场、篮球场,目前还在新修室内运动场,学习生活环境大幅提高,但因老城区校园面积有限,各项教学设施的布置不尽如人意。借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在此设计一个普通学子心目中的理想校园。
1.理想中学校园的设计理念
一个理想的中学校园,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学校园,是青年学子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是课后挥洒汗水的乐园,是同学们毕业多年后仍怀念的地方。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的主要使用者, 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才能使中学校园充满活力。在建设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放到更重要、更根本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要将人的需要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考虑,将人的真实感受作为衡量建设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中学校园的整个规划、建筑、环境、室内设计之中。
人性化的校园规划设计是新校园建设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新校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因此在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我们对师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新校区的师生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和人性化的学习生活方式。
1.1人性化新校区建筑设计
新校区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主要建筑是校园建筑设计的主体,每一栋单体建筑物的设计应创造合理、健康、舒适、安全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建筑设计与审美是人类文化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建筑设计与审美上的差异和融合,与文化上的差异和融合,存在必然的联系。任何建筑设计上的变革,建筑审美的差异与冲突,都可以在引起建筑设计及其审美变化的文化中找到答案。不同的建筑物需要根据不同用途及人员容量进行不同的外形与内部设计,这是校园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不仅是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年学子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人性化空间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各种精美实用的空间设计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和享用。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等是大家直接感受最强烈的部位。除室内部分外,公共部位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一楼大厅、楼梯间、电梯间及公共走道、甚至于所有公共空间都要精心设计。同时人性化的设计也要求在无障碍的设计上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
1.2人性化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
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设计的灵魂。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归纳起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三个方面。自然环境强调生态性,社会环境突出文化性,物质环境提倡功效性。中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学习运动功能。从绿化、园艺、环保和节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注重环境的生态化与个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师生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需要相结合;满足大家的学习、运动、生活等不同需要。同时,人性化的设计,如校园大道、绿化景观、残障坡道、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设施的设计与布置,还应传达一种年轻人的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体现出一种年轻人的校园文化,创造具有年轻人活力的环境空间。
2.人性化设计内容及特色
2.1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
规划中的新校区位于长沙市近郊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北侧,新校区由一条城市次干道与在建的新城区相连。新校区规划用地300亩,地块接近菱形;地块东侧为天然湖泊,湖面开阔;北侧为山坡,山上植被茂密;西侧与南侧均为丘陵和平地,这两个方向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城市次干道从新校区的西侧呈南北走向经过。具体规划如下(见图1):
图1 某中学新校区校园规划平面图
中学新校区总体布局突出一个中心、一条轴线。我们将校门设置在新校区的正南侧,修一条道路将校门与新校区西侧的城市次干道相连;校内主轴线为校内步行主干道,主轴线上依次布置喷水池、一教学楼和中心广场;为突出学校特色、营造开放式校园气氛,设计方案摈弃牌楼式大门,改用绿化处理大门区域,此举将新校区最具特色的一教学楼完整地展现在师生和来宾面前。
以一教学楼后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将新校区分为南侧教学区、东侧运动区、西侧生活区共三大块功能区域,使新校区整体具有向心性。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新校区周围的自然景观,在校区的东侧与湖泊接壤的部分不设围栏,仅用绿化带将校园与湖岸线隔开并沿湖设计步行道;校园北侧的山坡旁,利用平整土地砌成的山坡石质挡土墙作为校园的北侧围墙;校园西侧也仅用通透式围栏将校区与周围的建筑和市政道路隔离。
2.2新校区内的建筑设计
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各功能区内的建筑设计要求有所不同:
教学区内的建筑要求功能性、合理性、美观性和经济性。我们需重点考虑每一间教室和教学用房的实用合理及阳光、通风、朝向等重要因素的相互平衡和取舍。楼内布局在学习、活动、社交等功能上要有空间分隔。为保持我校主建筑形象的连续性,参照我校在老校区新建的主教学楼,我们设计了新校区的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见图2)。
图2 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
在运动区的布置中,为保证教学楼四周的良好视界,我们将足球场等大面积的开阔场地靠近中心广场,而将体育馆等高大建筑放置在了校园的东北角。体育馆的建筑设计是运动区的亮点(见图3)。
图3 体育馆外观视觉效果图
生活区由食堂、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单车棚等组成,生活用房需体现舒适性、功能性、私密性和经济性。我们扩大宿舍楼的间距,并在楼间设置绿化花园,既解决了室内采光的问题,又增添了生活情趣。外窗采用彩色铝合金窗框、白玻璃。窗户采用外飘窗,并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食堂因为开间大、进深长,选择了大面积的景观落地窗。以上设计都是为生活在校内的师生着想,体现了生活区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
2.3新校区的校内交通组织
结合新校区地形,校园内交通实行人车分流,在生活区下方设计机动车地下车库。南向学校大门及教学区、运动区全部为人行区,在学校北侧生活区旁开设机动车专用侧门和车库出入口,一切车辆和生活物资均从北侧机动车侧门进出。各栋建筑及地下车库均设计消防设施,校园内地面交通平时为步行,同时考虑紧急情况下各条步行主干道可作为消防通道。为防火及防灾安全,教学楼、实验楼、礼堂和宿舍楼等大流量人员密集区单独组织交通流线。
在校园内的人行道布置上,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伸入各栋建筑,再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步行主干道连接各功能区域;为增大师生活动空间及布置防灾避险场所,在绿化区域间还可设置大块的平整场地。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设计时应结合建筑物的入口、 廊道和绿化带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校园空间。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更加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4新校区内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保持一轴一中心的思想,在设计中以中心花园为核心,以主步行道分割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块功能区域,在步行道的设计中,通过地面材料的铺设变化和周边绿化景观的配合,形成景随步移的效果。步行道可选用透水砖等地面铺设材料,配合绿化蓄水,达到节能型规划设计。
图4 中心广场景观效果图
从中心广场设计图(图4)可看出,新校区的景观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花草树木,而是以一种与人的行为紧密相连的情趣化的表现手法来迎合人性的需要。我们不再追求孤立的绿化景观,而是把建筑巧妙地融入景观,让建筑本身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我们还在校园教学区内的各个地方布置功能各异的景观区,利用步行道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与学校周围的湖泊山峦融为一体。漫步在整个校园,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或水雾缭绕,无论怀着怎样的心情,你都可以在新校区细致的景观中找到心灵的共鸣。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0页)
3.结束语
本次设计结合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真题假做”,因为是自己学校的项目,感觉意义重大,所以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我们尽量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对我们学校建筑与规划的看法用在了这一次新校区的规划上,但因为我们在建筑专业知识上的极度欠缺,设计中很多地方都有一种浅尝即止的感觉,特别是建筑物室内设计部分无法下笔,这种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在本次新校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对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完善,利用现学现卖的建筑设计规划知识将自己的不少想法变成了文字和图形。本次设计是难得的课外学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非浅。虽然新校区建好时我们早已毕业,但还是真心希望我们的一些规划设计想法在今后新校区的建设中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孝鸥.浅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C].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天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3260-3264
[2]盛忠谊.论建筑设计与审美中的文化机制[J].装饰.2010.(4):141-142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重点;设计前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校园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及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加大我国教育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就要不断改进中学校园的建设,使之与其相对应。目前的许多中学校园都面临着扩建校区的问题,为使中学校园的建设符合现代校园要求,在未进行中学校园改进时,要先行做好校园的规划设计,以确保中学校园的设计能够符合新时代的中学教育。
1现阶段中学校园的规划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都有所改变,但是,现阶段许多的中学校园建设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其一,盲目扩大规模,过分攀比,没有注重校园土地的利用;其二,校园的规划设计过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其三,对于校园内的区域环境、人文因素考虑不周全;其四,建筑的标准普遍过高,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合理利用等等情况。这些情形都对中学校园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建设中学校园的规划重点
2.1重视指导思想的确立
第一,校园是育人的载体,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场所。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带有积极的、知识性强的风格,让校园成为一个有趣的室外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第二,重视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在新阶段的校园建设中,要打破传统建设校园的思维,不能过分的追求规模化,而要追求寓教于景的校园建设。学校是固定的育人场所,在建设中需要有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元素不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是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意味,并且让人看了能够感觉到朝气,起到带给人们启迪的作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设计目标,在立意上要新颖,要切合校内实际,使学生行走在校园中能够从环境中得到启示,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简洁明了。在中学校园的建设中,要凸显出时代的气息,校园环境要以清新、自然、优雅、怡人为佳,与此同时加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语言,以新颖的构思展现出时代的新风格。第四,凸出特色性设计。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校园内的地形,进行树木、花朵的种植,让校园看起来有活力,不似以往那么单调、枯燥。第五,景观设计。校园的建设要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以期减少学生及教师的压力,让人们能够在校园中得到放松;除此之外,绿色植被以及花朵的点缀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空间,在表现上要更加注重自然美及意境美,让校园中充满活力。
2.2制定规划的原则
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使人的身心得到休养,利用校内原本的地形或植被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打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空间。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学区、宿舍区、教师休息区等等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地形来确定,在不影响学校绿化建设的同时,要以学校的整体绿化方案为依据,进行学校的建设。最后,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文化艺术的融合。自古以来,水源是形成环境和文化的重要因素,环境依托水源而得到发展,水源为环境提供了养料。因此,在中学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意境的建设,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符合校内的环境。
2.3正确处理校园规划与人文历史间的关系
中学校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面貌,同时也是学校治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体现。中学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片面性问题的存在,要重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保护历史遗产,给人们带来完整的视觉享受。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对学校的教学宗旨进行深刻理解,在建设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发掘中学校园内的文化元素,让学校的独特的语言同学校的土地空间有机的结合,在尊重原始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中学校园。
2.4把握校园户外空间尺寸
合适的尺度能够完美的展现出建设造型。中学校园的空间尺度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感应相通;人为的空间设计是为更好的服务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师生的日常生活,要结合其所需的精神文化来进行建设。合理的利用围合空间、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来建设出有层次、轴线分明的校园,让校园的文化和校园的建设更加人性化。
3中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案
3.1校内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校内设计要将功能区和教学区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整体的建设布局中,可以采取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形成庭院式的校内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设计是整个学校设计的重心。学校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地势平整,因此,校内得到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即校园入口广场、教学楼的底部、中心广场等形成层次分明的开放式空间排序。
3.2交通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建筑多采用围合式的建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运动需求。主要的设计方案如下:第一,在校园建筑的各设计一个主次出口,并且与之配套的需设一个6米宽的环形消防车道路,中间的部分为步行广场;第二,可以加宽校园的主干道,即在主入口处加10米左右的道路直通主建筑,减少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交互影响;第三,在建设中可以将功能区与环路相接,并且环路内部则以步行交通为主,进而达到方便车辆和师生出行的目的。
3.3教学楼的设计规划
对于教学楼来说,可以根据教学楼的主体结构,分层次进行设计,例如:教学楼的主体为5层,其中包括局部2层、一共设置30间教室,二层可以设为多功能报告厅,直接与室外相连,办公区域则设在一、二层的架空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配;教室间可以通过走廊相连,让整个教学区都能够连接起来;实验室则尽量设计在教学楼的两端,方便处理试验中产生的废物垃圾;这种局部庭院的建筑方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
4中学校园建筑的主要趋势
4.1立体化校园
立体化的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用地立体化,即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的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另外是绿化立体化,即校园内的植被种植要符合地势的走势,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避免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
4.2信息化校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也导入信息技术,例如:远程教育、对媒体教学等方式。
4.3绿色化校园
我国的校园建设都使用的是传统能源,例如:煤、油等等,不仅污染过大还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耗量过大。因此,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要注重新能源的使用,既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又能够减轻生态压力。
4.4智能化校园
智能化的校园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为了响应节约型原则,在校园建设中实现信息与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这对于提高工作运行十分有利。
5结束语
中学校区规划建设大致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校建设的规模上,学校建设的类别上。学校建设的区域布局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学校区的整体规划上要始终遵守合理布局校区的规律,与此同时,要对中学校区的建设适当加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相互统一的目的,建设立体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中学校园。
作者:黎雪茵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谭魏.浅谈新时代体现绿色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设计———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谈校园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