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财富的体现。企业是社会最基本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信用建设是建立建全社会信用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的。

一、企业信用现状分析

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总的说来可经从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一是市场竞争的影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加大市场份额往往采用价格策略,造成很多企业管理被动。二是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眼前利润,而缺乏全面的管理,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三是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产值和利润挂钩,忽视了帐款回收的重要性,促使有些人员重生产而轻收账。四是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承诺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二是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缺乏系统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三是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单纯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对应收帐款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构成

通过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企业信用建设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组织也把信用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这就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企业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角色定位、部门设置、制度落实,就能够成就一套完整的并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与信用管理有关的各部门必须正确地在这一管理系统中进行角色定位,这样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信用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包括企管部门、财务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每个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在信用管理系统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信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一个资信水平高的企业。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抓:首先,要做好思想认识落实。因为企业信用管理并非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业的众多部门甚至是全企业职工的共同问题,要在整个企业内部强化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使人人都意识到信用如同企业的生命,每个员工都应该引起重视。一方面企业自身要讲究信用,积极创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其次,要做好组织人员落实。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首先要有人员的保障,以信用管理部门为主导,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用管理角色分工,从体制上防止个别人或个别部门盲目决策或投机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同时还要注意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素质。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信用教育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本文对大学生信用教育存在的误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教育要加速个人信用立法建设、转变观念和提高全员信用意识、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引进专门信用管理教师,开设信用管理课程等措施。 

 

当今社会,“怀疑一切”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去市场买肉买菜,我们会怀疑肉有没有注水,菜有没有抹过药催熟,干菜如蘑菇、木耳等有没有被化学药水泡过等等。生活中,大家之间互相扮演着害人者和被害人之间的双重角色,因为缺少信用,人们都戴着面具生活,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生活可谓很累。 

一、大学生信用教育的误区 

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经济生活中的不信任也会传到校园,大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如助学贷款到期不还,信用卡透支却不按时补齐,考试作弊,就业违约现象等等举不胜举。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信用约束机制,而学生中也缺乏信用教育。在学生的信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误区: 

(一)在学校教育中,完全没有信用管理方面的教育 

自2000年以来,由于每年召开的“两会”都有许多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提案或提议,因而关心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开设信用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士,2002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同意在中国的大学开始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首先得到教育部的批准,成为中国开办信用管理专业的第一所大学。由于我国信用管理教育的滞后,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在高校培养信用管理人才是大势所趋。所以高校要提早着手,逐步建设,使学生接受信用管理方面的教育并且要逐步走向正规化,不能因为没有得到批准而不去建设。 

(二)信用教育只停留在道德层面 

提及大学生的信用问题,我们自然与人的道德素质水平联系在一起,靠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促进信用机制的建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只是停留在信用的道德层面,经济层面的信用观念同样也不能忽视,法律层面也不能不重视。我们既要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也要重视信用的法律观、经济观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信用观。 

(三)信用教育只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 

信用教育是学校的大事,学校上下要一盘棋,而不要形成教务部门只负责组织教师上课,只注重教学的质量和与教学有关的事情,而学生的教育管理则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与我无关。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出现两层皮的现象,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觉,对学校的不同部门的教育职责出现不同的理解。我们要形成全员信用教育的观念,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为培养人才这一目标共同服务。 

二、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解决措施 

(一)加速个人信用立法建设 

我们常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当一国市场上的信用交易方式占主流时,其市场规模就会成倍的扩大。扩大成熟的市场信用交易体系是建立在先进的个人信用体系之上的,而个人信用体系的支柱之一就是完善的信用立法。通常人们将个人信用体系运转良好和市场信用交易健康增长的国家称为“征信国家”。在征信国家必然有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可循,通过国家在公平信用报告、平等信用机会、信用卡发行、电子资金转账等方面的立法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从而实现稳定经济,保护消费者隐私权,解决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个人信用危机,这不但抑制了信用交易的开展,甚至危及到了即时交易的有效运行,要使个人信用体系规范运行,就要建立个人的信用体系,大学生信用属于个人信用范畴,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无疑对大学生也是一种规范和约束。 

(二)转变观念和提高全员信用意识,把信用管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信用经济即将到来,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对信用观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要贯彻始终,普遍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信用和信用管理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所以应尽快加强信用管理教育,从中小学直至大学开设信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在大学生中加强信用研究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大学生分析、评价信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能够辩证地、系统地分析事物的方方面面,形成并且发展科学的信用观。 

(三)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制度是信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没有制度,再好的控制方法也得不到实施,为了确保大学生信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最好能够形成信用管理制度的小册子,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信用管理流程、职责和权利、基本规章制度等。 

要建立、健全信用社会管理体系,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使信用记录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较好通行的主要依据,真正让诚实守信的机构和个人能够得到奖励和实惠,让不讲信用的机构和个人受到应有的约束、惩罚和制裁,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风气,以此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 

(四)引进专门信用管理教师,开设信用管理课程 

师资力量雄厚是教育事业兴盛的关键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群体,高校要引进信用管理方面的教师,紧紧把握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积极开展信用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自觉了解信用管理教育的最新成果,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信用管理实际,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懂得信用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更能够做一个守信之人。 

 

参考文献: 

[1]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朱荣恩,丁豪樑.企业信用管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问题;处理措施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应收账款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现在社会经济运行的形式主要有信用关系、信用经济、信用方式等。然而,近年来普遍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过高的现象,而且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使得国有资产流失速度加快,很多企业感到资金匮乏,甚至陷入经济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健全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诚信程度,努力构建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伴随商业信用的发展而自然产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只有向外部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才能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吸引更多的中间商和客户。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企业之间会形成一种直接的信用行为,企业的应收账款也随着商品和货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产生。

2.增加企业经营收入的途径

如果购买方经过企业审查达到了信用资格要求,即使不支付任何账款,企业也可以向购买方提供劳务或销售货物,这不仅能够扩大企业的经营收入手段,还给购买方提供了一种用低成本资产换取短期高回报的有效渠道,所以作为一种对双方都极有好处的互利手段,赊销在企业之间极为常见。

二、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

1.应收账款难以悉数收回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伴随着商业信用产生的,商业信用不但会受到历史的影响,还会受到未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商业信用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没有足够的商业信用,回收应收账款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商业信用制度和标准,但仍有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造成坏账、错账的现象。

2.应收账款数额太大,资金周转存在风险

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比重较大的就是应收账款,所以企业对营运资产的管理好坏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即使企业拥有非常充裕的营运资金,还是会由于没有充裕的可供支持利用的货币资金,给企业本身带来资金周转或者资金偿还方面的困难。所以说购买方的风险是信用风险,而企业自身的风险则是资金周转风险。

总体来说,应收账款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从销售方来看,赊销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更会增加坏账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认真权衡赊销带来的利益和可能发生的损失,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收账款的数额。

三、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赊销,不能集中注意力

企业一般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与客户开展商业活动,以便扩大自身的销量,拓宽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等诸多问题,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都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与客户进行商业往来的有效途径。但企业在确定客户时,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多数企业的商业信用体系都不完善,法律意识薄弱,赊销时就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地扩大销售,给予对方折扣,进行赊销,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甚至会导致企业坏账的发生,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2.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心不强

在大多数企业内,界定营销部门工作重点的标准,除了要研究怎样去调查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外,还要对营销部门的销售指标进行考核,一般都是用销售额来决定销售业绩的好坏,这种方法导致销售部门只是一味地提高销售量,忽略了销售回款的多少,而大量的销售更会使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反馈客户的欠款信息,导致具体的部门无法真正的落实销售指标,造成各部门得不到明确的分工,无法各尽其责。

3.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灵魂都是财务信用管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整,不是缺乏健全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就是因为管理不当不会建立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缺乏具体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缺少专业的财务信用管理人员,很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合约不能得到及时的履行,甚至出现违约现象,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形象。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在签约之前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细致的调查,避免企业上当受骗,带来经济纠纷和交易损失。

4.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存在缺陷,企业的信用体系得不到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虽然有些市场运作机构和信用产品愿意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但这种服务规模非常小,而且经营比较分散,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完整和有效的信用信息,市场竞争杂乱无章,无法科学有效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调查评价体系,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很难得到技术支持和发展。同时,由于信用中介机构不完整,企业的财务信用状况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评估,市场也无法起到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监督奖惩作用。另外,企业的财务信用评估体系、资信调查体系、财务信用担保体系等信用支撑体系均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四、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1.成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完善信用评估制度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比较有效的一个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并且培养一批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财务信用管理工作,确保信用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其管理职能。大中型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2.建立客户诚信管理档案,对客户进行正确的评价

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是客户,但其最大的风险来源也是客户,所以做好客户的诚信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可以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工作。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客户档案,通过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欠款额度、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以往信用记录等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分析,并且要根据调查结果对客户进行正确的评价,给出准确地信用等级,这对企业降低资金运转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成功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3.严格实施对客户制定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判断是否与客户合作的依据,企业要在签约之前,跟客户说明付款时间和其他的支付赊销款项要求,主要包括现金折扣、折扣期限和信用期限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会允许客户赊欠一定的时间,对此企业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标准,利用“差量分析法”计算客户赊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利润损失,以此来确定最优信用期。

综上所述,管理好应收账款不但可以节约企业的周转资金,还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和成本利润率,给企业带来最大程度的利益收获。另外企业要注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力度,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把坏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方法,积极清理旧债,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控制住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海.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总会计师,2009

[2]韩建国.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8

[3]刘杉,徐秀珍.应收账款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会计之友,2005(6)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范文第5篇

当前,随着信用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信用交易方式及其相关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信用管理是一个关系到股东利益保障、企业经营目标调控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领域,需要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尽快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内部制度缺陷是应收账款居高不F的根源之一

2011年7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聚焦钱流”节目突出报到了我国线缆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界和经济学界普遍对当前的债务链恶化和现金流危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担忧。事实上,从二十年前国有企业间普遍存在的“三角债”,到当前各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危机,我国企业始终没有摆脱信用风险的困扰。人们在纷纷抱怨社会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欠缺的时候,似乎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企业自身普遍缺少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地使用信用工具和掌控信用风险的一项根本制度,是指导和约束赊销业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方法。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普遍被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部管理规则和规范。尤其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无一不被当做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最近几年来,我国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竞争环境日益明显,远期信用结算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交易形式。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远期信用结算方式(赊销)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药保健品、建筑、纺织、机械等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企业间全部交易额的60%~80%。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信用方式正在逐步变成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缺少信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风险控制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极有可能出现盲目赊销和过度授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不高,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约束和防范机制极其脆弱,一旦发生信用交易就极有可能被拖欠,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坏账大量发生。

信用管理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信用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运行成败首先取决于信用管理机制,即信用业务的授权关系及风险管控方式。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基础上,使企业在财务、融资、营销、采购、客户管理等各个领域更加有效地发挥信用资源的作用。

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调控

信用管理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应收账款这三个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专业分工和业务分权过程中,如何保持这三个经营指标的均衡、合理,是一个根本性的管理难题。例如,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企业如果为了销售业绩的增长而采取过度授信的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通常会导致应收账款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下降。 大量经验教训证明,销售部门如果盲目地使用信用工具(赊销),最终将会偏离企业的最终目标。相反,如果过度地限制信用方式的使用,又将明显地导致销售收入指标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努力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本质上,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把握,将起到对企业长远的、根本性利益的保障作用。因为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经营性风险控制上,股东、经营者以及具体的业务部门和岗位将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例如,对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来说,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短期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其结果将导致有些管理者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正像有的职工抱怨说, “领导在任很风光,离任应收账款问题一大筐。”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同样可能会由于不同的管理职责分工,导致在信用业务上自身的管理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异。此时,一项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信用业务的合理授权

在具体的信用销售(赊销)业务中,授信权力的合理安排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人真正对于借贷资本(应收款)向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为此大型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它能够兼顾信用营销和风险控制的双重管理目标,使企业信用资源的使用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管理。

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采取了一些不尽科学的信用授权和风险承担机制,包括销售提成制、服务承包制、低价清算制、风险抵押金制等形形的方法。 然而这些经营管理方式在追求对当事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往往弱化了责任承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的信用交易中(如赊销或担保),经营者或承包方的授信权力往往大干责任。其结果导致过大的信用风险暴露,造成企业的大量呆坏账损失。因此我们认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授信制度是企业成功开展赊销业务的基本条件,它应当成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于经营性风险的有效掌控

信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性风险”。企业的经营性风险不是“纯粹性风险”,而是一种“选择性风险”,即企业在选择盈利机会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管理不是简单地回避和控制风险,而是将信用风险管理当成一项企业盈利的工具,使得企业能够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