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敷膏;新生儿;脐炎;疗效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多由于脐带脱落后,残端受到感染所致,如果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炎症扩散,可导致腹膜炎、败血症等,患儿会出现发热、精神不好,食欲不佳等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因此,新生儿患有脐炎时应积极治疗,防止感染加重。我院新生儿科自2013年9月开始应用青敷膏治疗新生儿脐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112例脐炎患儿,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体重大于2500g(2)出生时Apgar评分高于8分(3)无脐部先天畸形及其他合并症(4)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2013年2月至8月住院患儿56例为对照组,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儿5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实验组男31例,女25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入院时日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按《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标准进行[2]。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脐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抗生素抗感染,两组患儿在治疗与日常护理上没有差别,只是在病灶处理方面有所不同。

1.2.1 对照组脐部处理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脐部护理,75%的酒精脐部消毒每天3 次,每次消毒待干后将立思丁(夫西地酸钠软膏)涂于病灶表面,并以旋转手法轻揉按摩患处,使药物充分渗透吸收,及时清理脐部分泌物。

1.2.2 实验组脐部处理

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加用青敷膏(江苏省中医院自制膏药,苏药制字Z04000387)外敷,在脐部消毒后,即以膏剂涂于棉纸上,隔一层棉纸敷贴于脐部,范围大于炎症红肿范围,外部以纱布2~3层覆盖,胶带纸固定,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住院治疗3日后比较两组脐炎治疗效果与治愈出院时间 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脐部清洁干燥,无红肿及分泌物(2)有效:脐部干燥无分泌物,红肿减轻(3)无效:脐部少量分泌物,仍有红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出院标准:脐部症状炎症消失,达治愈标准,血常规检查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治愈出院时间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治愈出院时间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表1、表2)

3 讨论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局部炎症。临床表现为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扩散,形成局部脓肿,病情为重症者可形成败血症,并有全身中毒症状[2]。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脐部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去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3]。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青敷膏具有抗炎、抑制白细胞浸润、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多重作用,对于体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鼠模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4]。青敷膏具有传统特色的清热解毒类外敷药物,临床使用数十年,效果良好,其赋形剂饴糖能够保持敷药的黏性和湿润,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药物组成为大黄、姜黄、黄柏各240g,白及180g,白芷、赤芍、天花粉、青黛、甘草各120g,诸药合用,达到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之功[5]。通过本次临床实践观察,使用青敷膏治疗新生儿脐炎效果明显,缩短了治愈时间,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4 护理

在应用青敷膏外敷治疗脐炎时,要控制敷料的厚度与换药时间,摊制膏药不可太厚或太薄,外敷范围要大于炎症范围2cm,每4~6小时更换,保证疗效。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每日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平时要注意不要将尿不湿覆盖脐部,避免大小便的污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是引起新生儿脐炎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出生后要正确断脐,严格消毒,做好家属宣教工作[6]。新生儿的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可分泌少量的胶原物质,促使厌氧菌繁殖生长,进而可增加脐部感染的几率,因此,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应注意保持其干燥、卫生,将脐部的分泌物清除干净。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1.

[2]崔焱.儿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3]沈安英,金彩琪,张建华.新生儿脐炎脐部分泌物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J].上海预防医学,2014,24(4).

[4]朱宏,孙海舰,朱永康.青敷膏治疗大鼠体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8).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科 院内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再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综上所述,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的特点,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人员在防止院内感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和原因

(1) 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NI粘膜薄,易于破损,加之室内空气不通风,易出汗,在颈后、腹股沟等处易破损,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大小便次数多,且皮肤薄嫩,易发生 尿布疹、臀红。患儿家属知识缺乏是主要的原因。

(2) 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布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感染。

(3) 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它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它主要来自产妇阴道以及未严格消毒的奶瓶、奶嘴,如果口腔护理不当,极易引起鹅口疮。

(4) 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力低下,尤其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如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呛咳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2、 新生儿病房完善的制度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1) 医务人员是防止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肝脏、皮肤粘膜、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都不可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 坚持陪人、探视者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要穿备好的隔离衣,换鞋,戴医用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进行手卫生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 坚持手消毒制度,医务人员要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应将双手致肘部清洗干净,并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一遍,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做好常规手消毒。

(4) 坚持新生儿房分区制度,将感染与非感染的患儿分开,病情重与一般患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5) 新生儿病房要坚持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通风时间15~20分,每日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床头柜、输液泵、婴儿床以及其他台面,每日定时用紫外线消毒病房1小时,临时有需要再次消毒。

(6) 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新生儿的免疫力与其营养状况、喂养种类有关,家长可以据此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患儿的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患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病菌感染,经常对新生儿进行按摩,促进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身体成长,提高免疫力。

(7)新生儿暖箱做好清洁消毒;氧气湿化水使用灭菌水,并每天更换;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新生儿使用的其他物品和器具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固定使用。

3 、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1)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例如给于新生儿抚触,喂奶后给于排背,头偏向一侧。

(2) 强化无菌观念,任何操作都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完成,并做好标识。

(3) 加强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培训,如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光照疗法以及股静脉穿刺法等。

(4)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缺乏分泌型IgA,不能阻止病原体在黏膜上黏附、聚集,故易发生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因此应做好患儿基础护理,增强抗病能力。做好口腔、脐部、皮肤及眼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每天评估观察皮肤情况,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并根据情况给予护臀霜预防臀红;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每次输液前后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液体外渗。

4、小结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前瞻性地、客观地观察每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及时筛查出高危患儿,及早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要按照国家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应优先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严禁交叉使用。;采取全面正确的医疗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 肺炎 黄疸 窒息

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一年中,对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病例进行统计,数据如下表1。

从表1可知,肺炎、黄疸、窒息是新生儿多发病。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新生儿常见病例的症状、护理措施做一介绍,希望患儿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并掌握初步护理知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2 常见病临床表现及护理

2.1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诊断和处理。新生儿肺炎可分吸入性和感染性两大类,这二者可独立存在,也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并存。

临床表现:①宫内感染或产时吸入的肺炎起病多在生后3天之内,表现为出生时不哭,复苏后气促,吸气三凹,,持续或间歇性青紫,口吐泡沫,咳嗽少见,可见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两肺听诊常无明显异常。病情轻重不一,羊水吸入症状较轻,胎粪吸入症状较重,常伴全身皮肤、指甲黄色,两肺呼吸音减低或有中、细湿音,胸廓呈桶状,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此时,病儿表现为青紫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加剧,心脏听诊心音移位,对一般氧疗无反应。若不及时解决,病儿可死亡或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心力衰竭和缺氧血性脑病。②产后感染肺炎多于出生3天后起病,早产和日龄越小者,症状越显非特异性;如不哭、少动或哭声低微,拒食,体温不升,较大日龄病儿初起常鼻塞,1~2天后气促,呼吸次数60~80次,呈点头状呼吸,吸气三凹,口周、眼周青紫,鼻扇,口吐泡沫,呛咳,屏气或双吸气,极度呼吸困难时出现矛盾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胸廓下陷),体温不恒定,可高可低,肺部体征不典型,多在吸气末闻及水泡音。

护理措施:①置病儿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病室,病重者人吸箱或辐射床保温,维持体温在36.5左右。②选择合适的氧疗(导管法、头罩法)和适宜的,改善呼吸,提高血氧分压至正常范围。③定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胎粪吸人肺炎在入院最初数小时内应每隔30~60分钟内进行一次胸部理疗和口咽部吸引,呼吸窘迫减轻后,2~4小时进行一次,分泌物粘稠时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普通肺炎视病情而定。④依病情轻重,耐心喂养或由静脉补充水分和热量,补液时要控制滴速5ml/kg.h。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肝大小,有无呕吐,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2.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它有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之分。病理性黄疸原因比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生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肉眼可见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约于第7~14天开始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第二周末,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它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

2、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发展过快;每天增加85tμmol/L;③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量>205μmol/L;④黄疸持久不退;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始;⑤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1μmol/L:

护理措施:①观察和记录黄疸范围和程度,估计胆红素量,判断发展速度,及早预防并发症。耐心喂养,少量多次,保证奶量摄入以促进肠蠕动和胎便的排泄。②吸吮力差者应从静脉供给水分和热量以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做好光照疗法时的护理和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积极处理感染或破损病灶。④仔细护理,避免低温、低血糖和感染等诱发核黄疸发生的情况出现。⑤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心率、肝脏大小的变化,神经系统变化,观察大、小便量和性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⑥若为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应向家长作好健康宣教。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无有效呼吸运动。新生儿窒息往往发生在产前(宫内窘迫)或产时,是一种紧急状态需立即处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高压氧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患儿在围生期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临床新生儿病死率变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儿在出现窒息症状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致使患儿的发育商相对低下,对患儿正常生长造成研究的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选取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日龄1至9天,平均3.2天;治疗组患者男22例,女16例;日龄1至8天,平均3.6天。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的制度执行要保证严格,预防出现交叉感染;使室内保持清洁,每天要对病房进行2次通风处理,每日用浓度为1:200的84液对地面进行3次擦拭,使室温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每日用浓度1:200的84液对暖箱进行擦拭,工作人员在与患儿进行进出前后应该注意洗手。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及时对尿布、被褥进行更换,每2小时帮助患儿翻身1次。鼻饲喂养者每日应对其口腔进行2次护理,加强对患儿脐部和臀部护理。②保暖和喂养:体温升高幅度不明显的患儿,应该立即置保暖箱中进行复温,复温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速度过快而导致患儿出现肺出血症状。通常情况下每小时提高1℃,复温后腹部皮肤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6-37℃。对吸允反射明显减弱患儿,可以采用小滴管进行喂奶。要保证少量多次,每次1m1左右。病情程度严重且吸允及吞咽反射基本消失的患儿,不仅仅要对其进行静脉营养外,还应采用胃管喂奶方式。喂奶后要对患儿肤色的变化、呼吸、心率、肌张力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③给氧护理:及时吸氧可以使血氧含量明显提高,使脑水肿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使继发性脑损伤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是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给氧前应对呼吸道黏液和分泌物进行低负压吸取,使其气道通畅保持,吸氧时要有专人对患儿进行监护,对口周、皮肤颜色及呼吸频率、深浅度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吸氧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待患儿的病情稳定后接受进行高压氧疗,治疗前对要对氧舱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入舱前对患儿病情,禁忌情况进行了解。入舱前的一个小时要喂好奶,更换纯棉衣服及尿布,对进行固定,保证有专人对其进行监护。④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对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视觉刺激,床头可以悬挂颜色鲜艳的物体,并坚持每天对该物体进行多次移动,对患儿的视觉进行刺进。听觉刺激的方法为反复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每天3次左右,每次持续30分钟[1]。对两组患儿的脑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发育商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有所改善,发育商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表现和发育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2]。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脑病改善效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高压氧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改善效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6.3%;治疗组患儿经过高压氧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改善效果: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7%。两组患儿高压氧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儿在进行高压氧疗过程中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治疗组患儿在进行高压氧疗过程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体 会

新生儿脑部缺血缺氧在临床上可以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变化,即坏死型和凋亡型,缺氧缺血状态出现后由于能量发生急性衰竭而导致细胞发生坏死,数小时后会出现迟发性的神经元死亡现象,细胞凋亡是导致该类患儿神经细胞死亡的一个主要形式。减少该病发生重在预防,症状发生后应该进行早期治疗,并且给予适当的护理,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监测,使患儿的伤残程度降低,使新生儿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3、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儿科检查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