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教学视频 课堂教学 年允收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ourth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urvey work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relevant reports and videos continue to emerge. In this contex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actively thinking and practice the use of the above video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ime will b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tail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video projection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video. In order to study the assistant effect of this kind of teaching video to the cours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eaching video; classroom teaching; annual acceptance
“中资源学”是本科生中药学及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较为宏观,涵盖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其中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初学者对其无法理解,更加难以背记,较难在考试时准确复现,诸如:年允收量,人工与野生混合饲养,国际标准化、民族药等等。
随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顺利展开,众多与中药资源相关的视频在各大电视台公开播出,并上传网络公开展出。在此大背景下,本教研室教师集中备课并讨论了利用上述公开资源的集中播放对本科生“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视频的集中播放存在三个优点:第一,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第三,提供讨论素材,拉近师生距离。
本文结合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秀视频案例和心得体会,分析教学视频对加深课程主要概念理解的辅助作用。
1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介绍了中药沉香的概念和市场现状,描述了人工获取沉香的流程,并记录了科学鉴定沉香化学成分的过程。白木香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与此同时,白木香中次生代谢物“油脂”的自然积累过程耗时极长,坊间甚至有“百年树千年香”的说法。所以高档正品沉香的市场价格可达每克数万元,号称植物中的钻石。从现有白木香种植面积来看,其年允收量是极低的值,不难理解一克沉香价格高达千元甚至万元的现状。与之相反的是,在另一个视频“通灵药谷”中出现的芭蕉,被称为“砍不死的芭蕉”,其生长速度极快,有效成分积累迅速。用沉香(年允收量极低)和芭蕉(年允收量高)两个例子的对比来事例化“年允收量”的概念较为理想。此外,视频中还提到通过打火钻的方式获得人工沉香的方式,这套方法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林励教授团队的认可,说明此类创新值得肯定和推广。
2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借助常见菜品“木瓜炖雪蛤”背后的故事阐述了正宗“蛤蟆油”的基原动物――长白山林蛙的人工养殖状况。首先,视频介绍了人工养殖林蛙的半野生、半饲养策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科学家们的解决方式。随后,通过长春工业大学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辨真假蛤蟆油(长白山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林蛙混品伪品的状态,警醒大家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当前部分中药资源混乱的市场,希望引起课堂对于中药资源鉴定和动物中药资源养殖两个问题的思考。
3 科技苑―揭秘麝香
《科技苑―揭秘麝香》记述了野生保护动物林麝总量从60万头陡然下降至2万头左右的历史,并着重记述了人工饲养林麝提高麝香产量的过程。不仅分析了产麝香关键期(有效成分积累达90%)中林麝可能出现的奇怪行为及应对方略,还分析了第二个产香期对麝香有效成分中含水量的控制方略。整套应对策略不仅表明人工饲养、繁殖林麝并高效获得麝香资源的可行性和成功经验,而且也突显了通过开发林麝资源可能带来“放归自然”方式改善野生林麝资源的良好预期。这是人工养殖重要动物中药资源的典型案例。
4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的主要内容包括2014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人参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获得通过,以及2016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三七国际标准成功立项等多个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事件的过程都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波折重重,其间遭到了韩国、日本等中药材出口大国的重重阻挠。特别是作为世界上三七制品出口第一大国的日本,竟委派专家公开演讲反对我国标准制定的主导权。然而,我国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副院长领导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将主导权拱手相让,相反是正面迎战,拿出多年来积累的成果,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步步惊心地夺回了中药三七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该视频客观反映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中药大国向中药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客观问题,包括大部分中药资源产品标准匮乏的现状,也体现了我国对重要大宗药材的重视。希望学生能辨证地看待我国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新变革、新问题。
5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通过一位壮族药农的视角了解“通灵药谷”这特殊生境下的多种民族药:绞股蓝、荨麻科植物“咬人树”、芭蕉、鸡血藤等等。壮药体系也是较完备的一类民族药体系。伴随鸡血藤名气的上升,其价格已经从一公斤几毛钱上升到几十元。这个过程正是民族药资源被重视和开发后,其经济价值逐步展现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够在直观了解壮药的同时,思考民族药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系。
6 野外调查及3S技术
《商南调查队-野外调查集锦》是由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执行单位“商南调查队”的自拍实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相关指导性意见和规定,为了维持本次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每个调查队都要求进行自拍实录,特别是需要对负责地区关键中药资源的野外生境、人工栽培/养殖状况等关键因素建立影视资料和照片资料。通过记录员的翔实记录,不仅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野外调查需要进行的各种资料采集、实验记录等项目。而且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黄精、贯众、等资源的野外生存状况。此外,该视频还涉及到“3S”技术等相关知识,信息量较大。
7 中药材交易市场―药都樟树
《药都樟树-白芍炮制技巧》记述了我国最大的17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的药都樟树的历史传承和现在的状态。并展示了“白芍飞上天”的樟树特色炮制工艺及其传承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药材交易市场”这个重要概念,还使其学习到了《雷公炮灸论》这部名著。从细节来讲,明确了中药材集散地的概念,也再次明晰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是对于重要概念“道地药材”的课上复习。
8 沙漠人参―肉苁蓉
《沙漠人参―人工栽培肉苁蓉》记述了新疆牧民(阿拉善左旗)协同科技工作者,通过潜心研究、辛勤劳动终于研究出了一套培育梭梭林恢复沙漠生境获得生态利益,利用梭梭草的根系种植肉苁蓉创造财富获取经济价值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优秀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优秀成果,不仅用市场经济的杠杆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得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地广人稀的沙漠区域定居,参与到肉苁蓉的大规模种植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了该策略的成功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9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视频所包含的主要热萦幸韵录傅悖嚎蒲泄ぷ髡叨杂谌斯ぱ殖冬虫夏草的尝试;牧民对野生冬虫夏草的追逐;高原草甸地区冬虫夏草的野外生存条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视频理解中药资源野外生境和人工干预的现状,了解这种重要资源的背景。特别是利用视频片段理解GPS技术在寻找蝙蝠蛾幼虫时的应用。
10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视频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吴征镒院士的生平,吴院士主编的中国植物志对我国植物区系地理状况的整体描述等。 结合视频了解我国中药资源跨区域分布的特点,为中药区划的概念打基础。培养学生为科学研究献身的情怀,理解中药资源第四次全国普查的 “承前启后”意义。
11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借助采访对象张挺工程师,以凤仙花科水角属植物水角种子萌发失败,随后继续出发赴其野生区域采样为主线,揭示了建立种质资源库的科学意义,讲述了如何保护现有植物的种质资源。不仅分步记述了种质资源的采集、分类、储存的各个步骤,还以五针松植物作为例子讲述了野外保护种质资源的手段。希望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与种质资源库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12 羌活的人工抚育―发芽技术
《羌活人工抚育―发芽技术》记述了利用人工诱导的方式使羌活发芽的经过。不仅体现了人工干预可以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开辟了中药资源开发的新方法和思略。希望通过本视频让学生理解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的策略,并能以羌活的例子作为启发思考其它相关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本课程视频作为教学实习的前导课,承接下次课的教学实习,为学生自己讲述中药资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视频所包含诸多鲜活的事例、有趣的故事、严谨的逻辑,也包含“中药资源学”课程的重要概念及其延伸。对这些视频的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切实地将抽象的概念跟具体的事例紧密联系起来,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一个学年(2015-2016学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视频的课堂集中播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已初见成效。
然而,下述问题依旧需要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第一,如何编排视频的最佳播放顺序,如何使得每一个视频节次体现出鲜明的主题;第二,教师如何精确把握视频中众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结合视频讲授时如何把握(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0页)主干,减少枝蔓;第三,视频播放时老师应该如何掌握节奏,如何拿捏在播放视频时提出的问题和时机。
参考文献
[1]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2] 王文全,沈连生.中药资源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 杨世海.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周秀佳,徐宏发,顺庆生.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 万德光,王文全.中药资源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何本鸿,朱敏英.中药资源学.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55-03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然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多样,本文仅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明确高职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将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资源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一般说来,课程资源是指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可以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培养目标以及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场地、设备和环境等等。课程资源包含的范畴较为宽广,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
高职课程资源,则是指在高职课程活动中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高职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的过程。有别于普通课程资源,高职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的特点,体现课程资源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将相关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综合技术能力。
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包括教师、学校、行业专家和学者等,不同的主体在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仅从高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角度,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可采用的策略。
(一)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承担的角色
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者。第二,教师作为课程源开发的主体,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第三,课程资源最终需要运用到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使用,所以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第四,教师完成授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程资源的体验、学生学习的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做出评价,因此教师又是教学资源的评价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活动贯穿课程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学习者、开发者、使用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策略
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本身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一方面,高职教师可考虑对教材本身进行开发,即重新编写教材;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应根据所在区域产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已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取舍和加工。(1)将教材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近年来,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清晰化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开发课程资源,应重视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第一线的高职教师应积极参与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运用高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新知识引入教材,开发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2)对教材内容适度取舍和加工。高职教育应避讳照本宣科。再好的教材,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支持的,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地域差异考虑教材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加工和再开发。
基于学生的开发策略 高职课程资源是为实现高职教育目的而开发和利用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否在高职课程活动中发挥积极影响,需要通过其作用对象即学生的使用效果来检验。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脱离了学生实际,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应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难易适度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学习热情相对较低的情况,寻找并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课程资源;要关注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资源,使课程资源具有学生的属性。
基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发策略 (1)开发课堂教学中预设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课程资源开发除了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项目等资源的开发外,也应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开发,教师采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开发,以及实现这一过程所需教具的开发等等。(2)开发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况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捕捉和搜集学生的反应和诉求,针对这些动态产生的资源加以分析和利用,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丰富和整合。
基于社会需求的开发策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真正培育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将来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教师应积极寻求机会与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沟通,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和分析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了解社会对相应高职课程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及深度的期望。综合这些源于企业的信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整合和拓展现有课程资源,或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网络平台的开发策略 (1)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网络环境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优点,是高职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新技术论坛、学习论坛,还是资源素材网站或是教育网站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来源,教师应对这些资源加以筛选、加工并利用到课程资源开发上。(2)开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另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它能使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课程教学资源;有益于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有益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共享资源;为教师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有效管理课程资源提供平台支持。
除了以上策略,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还应充分利用院校优势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师同行结成学习共同体,在交流学习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分析教师自身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等等。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各种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课程资源开发模型
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围绕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断地进行。高职教师在开发使用课程资源时可采用具有循环维护特点的瀑布模型。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如下:首先要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素质需求,根据需求指导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进入教学和使用,通过师生及外界评价获得效果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使用效果和评价进行反思,课程资源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和扩充。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维护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
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高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高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过程。
第一,促进高职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专业知识。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职教师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的开发还是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掌握前沿技术,使课程资源与时俱进。
关键词:发挥;图书馆;课程资源;开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如何建设好、利用好图书馆这一课程资源,使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乃至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资源开发上有所作为,是我们应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这一时期学校图书馆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课程资源与学校图书馆的关系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本文的主旨,仅对学校图书馆这个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与开发方面的问题进行浅谈。
二、认识学校图书馆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从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到音像资料、图片、甚至电脑软件;图书馆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以及文化氛围等。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资源开发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图书管理者队伍。要使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基地,当务之急是应尽快造就一支自身具有较高素质,又懂得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如何进行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者队伍。必须高度重视在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馆教研的活动内容,全方位动员图书馆工作者参加业务培训,内容应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参与的意识,不能让图书馆工作停留在那种传统的、封闭的对图书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保管、流通使用的模式上。而应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面去。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将越来越丰富。因此,图书馆应感受时代脉搏,迅速捕捉新情况,新信息,着眼于人的发展和馆藏图书结构的合理完整。另一方面,图书馆应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及时补充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文献资料。使图书馆成为课程改革中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从而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推进教育创新起关键性的作用。
(三)图书馆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管理者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服务工作。如许多馆内收藏了不少学科性的趣味知识小读本。由于收藏时间较长,版本又小,外观上自然显得比较陈旧,平常都不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把《数学万华筒》、《趣味数学》、《数学游戏》、《化学趣话》、《身过的化学》等一批小读本,推荐给学生借阅。由于与教材内容相适应,学生读起来也很感兴趣。从而使闲置的资源得以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课程资源、探究、认知、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实验室的条件都是有限的,造成教与学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的悖逆。实践证明,多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以其固有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是一条化解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激发探究意识。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这就要求在课堂有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而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或现象,打破了教师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放映录像带,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神秘的画面:浩渺的宇宙、运行的星球、腾空的火箭、雷电交织的夜空、透过森林的阳光、闹市拥挤的人群……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将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认识到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有利于提供感性材料,加速认知进程。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
三、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多媒体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笼统模糊的印象向确切清晰的感知过渡。在这种过渡中,学生要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去粗到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具体形象中把握事物本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述滑轮时,要探究的问题之一是:外力提起绳端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不仅后排的同学看不见,就连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演示实验中这一重要关系。如果用投影仪将实验装置投影出来,增大可见度,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就能分析、概括出这一规律,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三角板 探究操作 初中数学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42-04
一、利用三角板开发初中数学探究操作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孕育
近几年杭州市中考中出现了一批用三角板搭图形为背景的试题,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它既熟悉又有兴趣,试题具有运算量较少且思维量相对较大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联想归纳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这种问题背景熟悉但设问新颖,既注重基础又考查了能力,是命题中常用常新的好题材。
(一)初中数学探究操作型课程的开发符合命题需要
笔者在上学期偶遇一道探究操作三角板类型的题目,正好和笔者所思相同,所以比较关注。题目是这样的:
例1: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四边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板与这个四边形叠合,使三角板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板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四边形ABCD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所示),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2)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四边形ABCD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所示),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点评:出卷者独具匠心,选取了学生经常摆弄的三角板为道具,创设了利用旋转三角板得到“三角形全等”探究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结论,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天地。
(二)初中数学探究操作型课程的开发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因此,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贯彻标准的思想,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学习提出了“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感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探究、类比、归纳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创造性……”为适应新课程理念,结合上面抽考试卷中的题目,于是萌发了我要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将近几年数学考试中出现的三角板的题型为例,进行归类整理,编拟了初中阶段探究操作三角板型数学课程的资源,供大家参考。
二、初中数学探究操作型课程的概念界定
探究性课程是总结我国中小学自80年代以来的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新型校本课程,是构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探究型课程,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形式,体验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统筹各种知识和能力,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崭新的综合课程。
探究操作型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通过设计一系列以探究实践操作为载体,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学习方式转变的数学学习资源。
三角板类的探究操作型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以三角板为操作工具,与特殊的四边形、圆按某种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施以图形的变换策略――旋转、平移或轴对称,使其中的一个三角板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图形的变化,结合“全等、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点而组成的课程资源。
三、巧用三角板开发数学操作探究课程的实践研究
探究操作型数学课程资源是以实践操作为背景,用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的一种新题型,它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此种题型涉及面广,而与学生最贴近的莫过于对三角板的操作,下面是以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而编拟的四种探究操作型数学课程资源,供同行们商榷。
(一)“画角求角”中的三角板数学课程资源
1.画角
例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
A. 15 B. 75 C. 145 D. 165
分析:两个三角板组合相减,先用三角板画60度角,再用等三角板在60度角上画出45度角,余下的角度就是15度。两个三角板组合相加,等腰三角板的45度与另一三角板的90度靠齐,可画出135度。用三角板直接盖上完全重合,此类角有:30度、45度、60度、90度。两个三角板组合相加,此类角有: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两个三角板组合相减,此类角有:如15度、55度等。利用三角板的一条边,与另一块三角板的某个角互补:如150度、135度等。故答案应选C.
2.求角
例3:一副三角扳按如图3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若设∠1=x°,∠2=y°,则可得到方程组为 ( )
A. x=y-50 B. x=y+50
x+y=180 x+y=180
C. x=y-50 D. x=y+50
x+y=90 x+y=90
分析:由于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是90°,所以∠1+∠2=90°,结合其他条件,本题选D.
例4: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4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α=____度。
分析:易知α是GEB的一个外角,而∠B=30°,只要求出∠GE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就能够求出∠α的度数了。
解 ∠GEB是CDE的一个外角,
∠GEB=∠C+∠D=90+45=135°
又∠α是GEB的一个外角,
∠α=∠GEB+∠B=135+30=165°.
点评:此类探究操作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但需要学生掌握余角和平角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图形的有关计算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转化能力,除了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外,还要能从生活中的常见图形捕捉求解信息,学生需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方能解决。
(二)“运动距离”中的三角板数学课程资源
点评:此类问题多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变换方式,学生要理解图形在平移过程中移动的距离是哪段,在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是弧长而不是线段长,还需要学生掌握弧长公式,这样一来,就把直角三角形、圆、三角函数等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显得比较复杂。
(三)“线段关系”中的三角板数学课程资源
1.一副三角板导演图形全等的课程资源
例6:如图6操作,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固定不动,把另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三角板斜边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点D、E两点。图6中①②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2种情况。
(1)三角板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观察线段PD、PE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选择其中一副图加以证明。
(2)若AB=CB=4cm,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PDCE的面积是否不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变,找出它的取值范围。
解析:(1)连接PC
AC=BC,∠C=∠DPE=Rt∠,P是AB的中点,
CP=BP=AP=AB,∠PCD=∠B=45°,CPAB
∠CPE+∠BPE=∠CPB=90°,
∠CPE+∠CPD=∠CPB=90°
∠BPE=∠CPDPCD≌BPEPD=PE
(2)由(1)中已得PCD≌BPE,故SPCD=SBPE,
点评:三角板每位同学都有,本题以学生经常摆弄的三角板为道具,以旋转为载体,创设了一个借助“三角形全等”探究“线段相等”的数学命题,通过三副图让学生经历探究整个旋转的过程,虽然三副图不一样,但是证明的思路却是异曲同工,都需要借助“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证明PCD≌BPE来完成。
例7:已知:将一副三角板(RtABC和RtDEF)如图7摆放,点E、A、D、B在一条直线上,且D是AB的中点。将RtDEF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0
(1)当α=30°时(如图8),求证:AG=DH;
(2)当α=60°时(如图9),(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1)证明: 如图7,∠A=∠ADM=30°,
MA=MD.又MGAD于点G,AG=AD.
∠BDC=180°-∠ADE-∠EDF=
180°-30°-90°=60°=∠B,CB=CD.
C与N重叠.又NHDB于点H,DH=DB.
AD=DB, AG=DH.
(2)解:当α=60°时,(1)中的结论成立.
如图8,∠ADM=60°,
∠NDB=90°-60°=30°.
∠MAD=∠NDB.
又AD=DB,∠ADM=∠B=60°,
MAD≌NDB. MA=ND.
MG,NH分别是MAD,NDB的对应高,
RtMAG≌RtNDH. AG=DH.
点评:本题首先给出旋转角为30°时,让学生证明给出的结论(线段AG=DH)。然后变化旋转角为特殊角60°,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猜想,并进行说明,事实上结论(1)就是为猜想(2)的结论设置的航标,必须注意两个结论虽然相同,但证明的思路却截然不同,(1)问利用的三角板的特殊角30°,60°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借助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获证;(2)问是利用了两次三角形全等。本题45°的三角板只是利用其中的90°的条件,而30°的三角板的3个角均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2.一副三角板导演图形相似的课程资源
例8:将一副三角板,按下列要求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