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 工程质量 控制措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差距的表现

1、变:表现为长官意志,项目随意变更;考虑不周不得不变。投资变(主要是资金不确定所致),工期任意变。

2、差:主要是质量意识差,施工方法、工艺差,机械设备差,检测手段差,路面平整度差,外部环境差等。

3、粗:表现为立项粗,设计粗,图纸粗,准备粗,管理粗,程序粗,检测粗,验收粗等。

4、漏:设计漏项,施工漏做,工序漏检,监理、施工管理疏漏等。

5、裂:因工期紧,管网沟槽回填较深又无时效期而造成下沉断裂。路基压实、养护不够造成开裂,沥青抗老化差,造成路面网裂等。

二、质量问题的成因

1、开工急

由于急于开工,造成匆忙设计,匆忙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匆匆忙忙进场,有些工程甚至边设计边施工,使得施工工序、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工期紧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工期都很紧,这是城市道路施工的最大特点和市民出行的需要。城市道路工程的另一特点是绝大部分工程都要经历雨季施工,而这个时期又正是各种管道铺设或路基施工的阶段,管道沟槽回填后难以压实,路基含水量大,其密实度和强度很难保证。由于工期太紧,又不能不施工,存在质量问题是可以想见的。

3、作业面狭窄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地都很难封闭交通,人流难以控制,加之电力、通信、热力、广电、煤气、自来水、排污管道等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同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为零散,多点,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同时,施工段细小,扯皮多。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情况复杂,关系到各个方面。为平衡关系,把工程化整为零,造成工程衔接处质量难以控制。

4、建设、监理、施工部门责任不到位

一些建设单位协调工作不到位,未能为施工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造成工程的先松后紧。措施不得力,势必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二是监理部门“监、帮、促”处理的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监理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三是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为了取得工程,故意压低竞标价格。当获得项目进行施工时,又因利润太低,加之资金到位率较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小代大、以粗代细。

三、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1、保证工程质量体系

为搞好质量管理,必须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全段的管理和质量工作,并兼任督导;设质量检测工程师、负责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量检查三个班组,具体负责各工区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各处都设立了独立的测试检班组,测试检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比例达到1:3或 1:4。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责任制,还从质量制度上给予保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制度》、《路基路面施工细则》、《提高路面工程质量的若干措施》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2、加强质量检测手段

建立完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主要做法是:(1)开工前,制定了工序间的交接验收办法和奖惩措施。如水泥稳定碎石完成后15天内,对其段落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认真清扫、冲洗,做沥青封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2)依据《招标文件》和相关施工规范制订了水泥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路面操作细则,明确各施工工序、各项技标指标的允许误差、检测频率的方法。(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与检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按照规范要求,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设专人负责沥青混合料质量。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士路面碾压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及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和原始记录。尤其是现场对基层和面层平整度的检测。(4)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工程施工材料由质检工程师亲自抓,所有原材料进场前一律经过试验室取样检验,必须由质检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场。进料过程中随时抽检。拌和场所进砂石料严格分类堆放,并备有彩条薄膜布覆盖。

3、坚持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要求各级技术干部现场盯岗。在施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提出工程技术人员不盯施工现场就等于脱岗。关键工序开工前,必须有项目经理部总工、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在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总工,坚持深入现场指挥、指导、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与职工同甘共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度重视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在底基层施工中,为克服以往放样不精角的弊病,提高标高、横坡度的合格率,标高控制必须设立严格的控制桩。利用线绳加密高程控制点,提高精度。第一次放样后粗平;第二次放样后精平;第三次放样后再精平;第四次平整是精细找个别仍不合格点。通过“三放四整”,保证了底基层的标高和平整度。

4、把工序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

主要是做法是:(1)开工前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总工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做到深入领会清楚。(2)加强现场工序管理。技术人员对水泥稳定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碎石搅拌站等重要工序设立盯岗。各工序均设置岗位职责牌。牌子写着负责施工的工序、工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工长的姓名,各级领导到现场后一看就知道是谁在这里干的活。通过设置岗位职责牌,增强了每位职工的责任心。(3)合理安排工序顺序,文明施工,减少污染。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每道工序施工完,不给下道工序留有尾巴,施工现场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把市政道路路面工程当形象工程来干,把文明施工当作一项精神文明建设来抓,设立现场监督员,坚持每天进行现场检查。在洒布封层乳化沥青时对构造物及建筑物进行覆盖保护。在道路上使用碎石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硬化,设专人看管,禁止有污染的车辆上路。各路段设一专人清扫路面浮料。设置专职警卫人员,负责指挥路上行驶车辆,摆放交通标志,不准穿行分隔带,对造成污染的车辆进行处罚。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路面接头、整边、切边的沥青废料由专人清理并运走,杜绝了边坡及路肩上被沥青料污染。

参考文献:

[1] 陆雪双.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3(11)

[2]陈万桂.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3] 金建明,任悦萍. 市政道路施工中关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城市建设;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运用,加快了汽车总量的上升,在现阶段社会中汽车不断普及的现状下,对于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城市改造和扩建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了能够满足现阶段城市道路对于行车的强烈需求,我国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以及使用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学习、掌握以及使用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总体效率,逐步的较轻市政道路建设对周边居住、出行等的影响,同时还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道路的总体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和承载力,不断地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出行的需求。

2.现代化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需求介绍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随之未来的是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已经不得不面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甚至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摇号购车的现状,为的就是缓解现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改善现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国内城市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加快城市道路的改建以及重建工作,为的是通过城市市政道路的改建以及重建来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良好的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现代城市的交通能力,目前来说必须加快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通过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地满足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需求。通过一些相关的调研资料等可以明确地看出,城市道路施工技术需要满足的条件主要是相对较短的施工工期、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比较小、道路的承载力相对较高以及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等。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城市道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3.现代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目前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为很多城市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做法就是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而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又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周边的环境、或者是道路的使用寿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带来了新的难题,那么在现代化城市飞速发展需求的今天,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够尽快的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而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正是一个很好地方向。

首先现代化的施工新技术主要包括了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预制雨水井检查井以及彩色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提高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的发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下面就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3.1满足城市道路建设工期的需求

对于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工程来说,主要的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工程部分,一方面是改建;另一方面是新建。改建就是将原有的旧的不能维持正常发展需求的市政公路进行重建和翻新处理;新建就是根据城市自身发展规划进行新道路的建设。那么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再加上一些老旧城区的周围居民的自身出行以及周边交通状况的整体影响、新建的城区施工对于城市道路的需求因素等的综合影响,所以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必须加快整个工期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的缩短城市道路建设的工期,较少对于周边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影响。通过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缩短整体的工期,进一步的满足缩短工期的需求。对于城市中新建的城区来说,道路施工的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以及前沿环节,为了能够进一步使新建的城区在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人员运输得到有效的保障,新建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更是需要在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较少整体的工期,这样就能够给新建城区建设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对于这种需求来说,现代化的城市市镇道路建设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3.2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对于现代化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来说,由于现代城市居住人口以及用地等状况的紧张,再加上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不同城市不同的道路扩建需求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而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地强化,而现代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减少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对于周边的建筑群的影响。首先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能够有效的保障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3.3满足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包括了棚户区的改造以及老旧楼房等的改建工作等,这些作业都必须使用承载量比较大的测含量进行,而且还需要不断地穿梭,这就会对道路的承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现代城市改造以及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市政道路的承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针对这一方面,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的是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应高有新的设计标准以及新的施工技术的使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3.4提高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有一项重要的后期维护工作,这其中包括了对于市政道路的维修、养护以及维护等,而这些后期的工作都将会影响到周边的交通,之后又会加重城市交通的压力。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较少这些维护工作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主要的是为了能够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延长市政道路的维护周期,提高市政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而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3.5市政道路施工对于环保的需求

城市的道路施工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很多,其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会引起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能会破坏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而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所以为了满足市政道路施工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现阶段必须尽快的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路基的填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新技术做好前提的基础开挖工程,避免水土流失的出现。

4.加快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保证新技术的应用

上面我们主要阐述的就是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作用非常的显著,所以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目前的强烈需求,相关的施工企业应该尽快的推动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已经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以及城市道路发展的需求,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以及使用新技术,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J].道路交通工程,2012,4.

[2]马星宇.现代市政道路设计、施工需求探讨[J].市政工程,2011,7.

[3]吴永功.济南市政道路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市政道路工程,台背回填,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在不断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市政道路工程是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经济工程,市政道路的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市政道路的施工同其他建设工程又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市政道路的施工难度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高,同时工期的要求比较紧,而台背回填又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如果对其施工不当,就会造成市政道路的路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使得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出现跳跃或者是冲击的现象,这就大大降低的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应该努力解决好市政道路工程台背回填施工技术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施工道路工程施工方面的研究,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台背回填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希望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某市二环市政道路全长45 km,宽80 m,全线有全互通立交10座、分离式立交桥8座、跨铁路立交桥3座、跨江大桥4座。由于各个标段工期紧,台背回填自然沉降时间短,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台背处路基的稳定,防止出现跳车现象,采用了台背回填的施工新工艺。同时,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杜绝桥头跳车的隐患。

二.产生桥头跳车的起因

1.软弱土质路基填筑完成后沉降

桥通常位于沟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在软土上填筑路基,极易产生沉降。同时桥头路基填土高度较其他路段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更易引起路基沉降,特别是完工后沉降较大。

2. 桥头台背排水系统不完善

台背一般无排水设计,防护工程仅仅防护了路基以外的水侵人,但路基内的水却无法排出。台背长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会大大降低台背路基的承载能力。

3.设计方案不当

设计中对中、小桥台背一般不作专门的设计,等同于其他路基填筑,所以无专项费用。大桥台背设计一般采用桥头搭板、土工格室、水泥稳定土等方案。如果设计不当,就会造成桥头跳车。

三.施工工艺及质最标准

1.施工工艺

(一)台背填土按照水平分层填筑,两侧对称进行,每层松铺厚度严格控制在20 cm以内,严禁采用堆积法施工。压实度不小于95%。

(二)台背离台身2m宽回填透水性较好砂砾作为填料,严格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粒径。

(三)台背回填与普通路基填土同步分层进行,采用压路机横向静压和结合小型夯实机夯实。

(四)台背回填要做到层层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坚决进行返工。

2.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

每层采用灌砂法或核子密度仪进行压实度检测,每50时检测1点,不足50扩至少检测1点且尽量找薄弱处进行检测,每一个检测点都要求合格,否则必须重新碾压或浇水后碾压。压实度标准基坑原地表为90%,台背回填土为95 %。

四.台背回填工艺控制

本工程中桥台的形式有重力式U台、薄壁式台、柱式台、肋式台等4种。在台背回填中,根据不同的桥台形式采用不同工艺控制。回填最顶层20 cm厚全部采用5%水泥稳定层填筑,填筑范围见图1、图2。桩、柱式台、肋式台的回填最顶层也采用5%水泥稳定层填筑范围与薄壁式台一致。水泥稳定层必须采用混凝土搅拌设备拌和,验收标准与路面底基层相同。

1.重力式U台

重力式U台特点是自身有较大的重量和较大的截面尺寸,以建筑材料的抗压性能来承受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荷载的墩台。一般采用抗压性能较好,抗拉性能较差的石料或混凝土烤工建造。它外型粗大笨重,但具有坚固耐久、节省钢材、施工简易、维修工作量小、所需砂石可就地取材等优点。采用台身施工完成后预留台帽不施工、待台身填筑完毕后再施工台帽的方式。U型桥台内填土部分采用天然砂砾填筑,要求控制天然砂砾的最佳含水量。如U台内基底存在涌水,可先回填50 cm厚的2一4 cm卵石,并设置反隔水层,侧墙后部分采用普通路基土填筑,顺路线方向预留巧m段落,边坡采用1: 1.5,采用普通路基土填筑,填筑范围见图1。

图1 U型桥台回填图

2.薄壁式台

薄壁式桥台具有截面积小、截面模量大、自重轻、结构刚度和强度较好的特点,多用于高桥。采用台身施工完成后预留台帽,耳墙暂不施工,待台背回填土填筑完毕后再施工台帽、耳墙的方式。台背填土实施时在薄壁式台两端预留一个填筑段落,长度不小于is m,边坡采用1:1. s。预留段内台背基底部分回填天然砂砾,宽度顺路线方向底部跨基础内缘2m,高度填至按坡度1: 0. 75或1: 1基坑开挖线与原地面线交界处,原地面线以上离桥身2 m部分也回填天然砂砾,除此外的预留段回填部分采用普通路基土填筑,填筑范围见图2。

图2 薄壁桥台回填图

五.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台背回填施工技术对于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其也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应该加强对于台背回填施工的工艺研究,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敏; 张卫民 市政道路台背回填施工工艺及控制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2006-05-01中国会议

[2]张汎; 王晓江; 王志平; 萧岩; 李郑; 杨玉淮; 贾渝; 杨树祺; 范励修; 李福普; 柳浩; 陈卫权; 石中柱; 谢产庭; 张爱江 道路工程篇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06-06-01中国会议

[3]蔡荣坤; 陈瑞生; 管亦天 注浆工艺在河惠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加固中的应用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2004-12-01中国会议

[4]许琦 城市快速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7-01期刊

[5]赵巧生; 方科学 市政桥梁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之浅见——加强台背回填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价值工程2010-08-28期刊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与审美水平,逐步掌握市政道路设计的精髓,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一、道路设计的质量保证

城市道路的质量和路用性能对工程设计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设计对于施工、监理以及养护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深入细致的方案、扩初以及施工图,这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之中,诸多的项目在筹备的过程之中其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比较差,业主通常没有要求设计单位做可研报告,即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包含在内,缺少路网协调性的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通常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流量、流向、车速、车辆组成以及周边路网等等系统考虑。道路等级的定位以及规模的确定这些都依赖于交通分析,一旦仅仅只是提供规划红线,对于交通分析比较忽视,那么就会导致新路修好了,随后又发生拥堵现场。缺乏正确的交通分析,较难做好周遭的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我国目前诸多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相当多的拥堵现象同路网不够协调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交通分析,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功能分析不足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严重缺少道路功能的相关分析,同时市政道路的交通流分析也很是缺乏,通常情况下只是使用简单的套用固定的模式,使得在道路建设中造成整个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和使用功能不能匹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整个道路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其在规划路网中的交通组织、功能、机动车的交通特点、各种交通的出行方式、周边的用地特性和服务对象等很多的因素,对这些方面进行很细致的分析,合理的规划。

(2)城市道路规划的随意性

道路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做好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城市道路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进行规划。然而一些道路规划设计者秉持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落后设计理念,不愿意花心思精力做好详细的城市道路规划。地方政府和房产开放商在利益驱使下,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将原本属于道路建设的土地出让、侵蚀,这些都影响了城市道路规划,使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出现了混乱性、随意性的弊病。

(3)交通安全中常见的问题

交通分析是道路工程设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车流量、流向、车速、车辆情况以及周围路网等方面,这项工作是在道路工程设计前期完成的。在进行认真调查和详细的统计后,根据道路等级来进行项目统筹,保证道路设计能够满足实际通车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4)路边停车没有合理的安排

路边的停车主要包括路边存车和路边临时停车,如果在路边临时停车但是没有划分停车泊位的路边进行,这样会严重的阻碍整个交通的正常秩序,这样的方法不可取。然而在有停车泊位的地方进行停车,这样的事情就很普遍,尤其是在中心城区的地带,因为停车场的配置不足,私家车不断的增多,使得停车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道路建设中的问题。

三、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法

1、横断面的设计

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中央/机非隔离带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将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作为考虑标准,在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下,合理制定机动车道宽度;在对于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原有的车道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优化隔离带及各种车道的分配比例;考虑环保和行人、车辆的安全问题,调整中央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布置形式;对于道路现状的改造,可以分期进行。

2、纵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纵面线形设计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插入竖曲线或小半径竖曲线,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道路设计原则上不分车辆类型,但不同车辆的爬坡能力不同,如不采用适当纵坡和在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就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纵坡坡度一般以平缓为宜,要在经济容许范围内按尽可能较少的降低车辆速度的原则来确定,最大纵坡与不同纵坡最大坡长一般不宜采用。当不得已而设置陡坡时,应对运行速度进行验算,以确保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符合要求。此外,纵断面设计要综合考虑地下管线、地面排水、两侧建筑物等因素后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确定,特别是要充分考虑防洪、排水的问题,不能因为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在老路改造中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当平纵组合条件受限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

四、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要点

1、交通性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

交通功能性设施必须以服务车行交通为主,对路灯、护栏、人行天桥和候车廊等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分突出它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时候,选位方面要留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生活性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

首先,把市政道路中的平面线形设计成锯齿或者蛇形形状,进而有效促使进入道路的车辆减速,如果外来的车辆由于路线曲折不愿意进入这种道路,那么就起到了控制车流的作用。另外,曲线形道路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景观性。

其次,在道路的中间或者边缘处交错种植一些树木,从而形成一种不易进入的氛围,减少车辆的进入。同时这种种树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道路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其三,路的交叉处可以将道路设计成凹凸形状,使路面进行部分的降低或者抬高。

其四,在保证车辆可以通过的条件下应该尽量缩小车行道的宽度,提高机动车驾驶者的警惕性。

其五,铺设生活性城市市政道路时,以驼峰、印象槽化岛、转弯等视觉效果,提醒驾驶者减速,同时增加城市生活性道路的趣味性。在交叉口设置一些斜路障,在路端上设置相应的通行路障,这样可以有效限制车辆进行转弯和前行。

最后,居住区的入口或者道路的交叉口一定要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对车辆进行限速转弯等。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设计水平就是衡量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做好道路规划设计是今后城市管理中重要的发展趋势,那么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实用性、确保车辆畅通等原则,必须要将保护生态平衡、设计科学合理作为主要设计思路,所以,本文探讨的关于市政道路设计的体会,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同仁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朱行发.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设计[J].中华建设,2013,06:122-123.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纵向裂缝裂缝防治纵向裂缝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文章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从路基施工、路面结构的施工、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等方面探讨了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要求,需要对旧路进行拓宽改造,扩大通行能力。旧路加宽改造后,由于新旧路基间存在着沉降和变形差异,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层底脱空,从而使路面结构开裂。为改变路面结构的这种不利受力状态,通常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采取可靠而有效的地基和路基处治措施,以减小新旧路基间的沉降和变形差异;二是加强路面结构层的设计,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城市既有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路基的受力变化对路面结构纵向开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

导致旧路拓宽改建工程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的原因很多,其中原路基底部地基土的沉降固结状态、拓宽处土基的水文物理力学性能、路基拓宽后土基新增的作用力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等为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间的作用也比较复杂。通过定性分析可知,原市政道路因增设补强层和铺筑新面层,增加了下部土基的压力,拓宽部分地基相应外加的压力分别使地基沿路基横断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拓宽部分的沉降量大于下部土基,当路基压力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时还会使路基坡脚附近(可能在坡脚内,也可能在坡脚外)发生沉降,若路基压力大于土基极限承载力,还会引起路基坡脚附近区外的拓宽区地基隆起,这时路堤将因沉降变形过大使市政道路发生严重的损坏。笔者通过对纵向裂缝的调查观察和定性分析,可知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是最终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产生纵向裂缝的可能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土基地质差,导致新老路基底部土基因荷载的增加发生沉降。但原路基下的地基因在改造时已基本固结沉降到位并且所增加的荷载远小于新拓宽部分,其沉降量大大小于新拓宽部分地基。

2.新路基本身所用的填筑材料、压实度等设计施工中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新路堤本身出现沉降。

3.因施工工期短,土基及新路基的固结下沉未到位,工后沉降大。

4.施工后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路基失去稳定,表现为路堤内的破裂面(顶部破裂面在老路范围内)外的土体下沉侧移,将路面拉裂造成纵向开裂。

5.新老路基结合部结合强度不足。

二、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

纵向裂缝作为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的质量通病,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及时处治”的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提高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努力减少路基的差异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裂缝产生的概率和程度,对已发生的裂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治、控制裂缝的发展、恢复路面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拓宽改造路基是关键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并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各种荷载,因此,路基的坚实和稳定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认识路基的重要作用,是市政道路建设的治本之道。旧路改建工程对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是因为旧路改建都必须进行加宽和加高及旧路原排水系统的处理。任何施工不当的措施和土方工程的弊病都难以在今后的养护中改正,因此在改建工程中,处理好旧排水沟和旧砌体、新老路路基结合部的界面的处理、路基加宽及加高是整个改建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1.旧路排水沟和旧砌体的处理。(1)旧水沟:在路基加宽的过程中,原旧路排水沟将被挖掉或覆盖,对于填方路段的水沟,首先要将旧排水沟上的砌体及杂物挖除掉,然后用与其相同的土壤或砂性土填平,再用机械夯实,其压实度不能低于老路基土壤的压实度,新填土壤的压实系数应力求达到98%以上,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在路基加宽和边沟回填的地方防止形成沉陷。(2)拆除旧砌体:改建工程中填土高度一般都不大,旧砌体应该拆除,因为旧砌体和新填筑的路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相差很大,特别是对水的浸润和吸收量不同,而土的含水量又是影响路基压实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旧路缘石,然后把旧路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同理,也必须拆除旧路肩和路堤上的挡土墙,避免引起不均匀的沉降。

2.路基加宽施工工艺。路网改建工程中,要求尽量使用合格的老路基,这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宽。路基加宽的方式有单侧加宽和双侧加宽两种形式。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情况下,选择单侧加宽,这种加宽方式的路基只需一侧加宽,便于施工,加宽较双侧的大,压实度也容易保证,且基底处理一系列施工工序都在一侧进行,施工进度也快。但这种方案也有缺点,当路面加宽较大时,路面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旧路基上,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在新建的路基上。由于新旧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新旧路基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针对这一缺点,我们对新旧路的衔接采取如下措施:(1)拓宽路堤地基的处理:拓宽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时,清除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路堤的填筑。当地基为不良的地基时,出现厚度小于3m的不良土,挖除采用换填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2~0.3m,出现淤泥或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时,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石料采用没有风化的开山片石,片石不小于30cm。出现厚度大于3m时不良土、淤泥或软弱土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排水固结法、粒料桩、粉喷桩、加筋土法处理。(2)路堑的拓宽:首先在上边坡设计排水沟的位置做好临时排水沟,然后自上而下挖土运走,最后修整边坡,按前面已述方式处理旧水沟,并对已拓宽的土基路肩进行干燥处理。(3)纵向搭接:旧路改建纵向出现搭接时,沿路线方向将旧路挖成宽度不少于1m的纵向台阶。(4)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基加宽的填土部分应当与老路基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与老路相同的土壤,当无法做到这点时,可采用石灰改良土,并严格遵守填筑规定,每层厚度为0.2~0.3m,虽然比原来设计增加了一些费用,但是将来可使路面寿命延长,并减少养路费用。(5)路基压实:路基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降低填土透水性,防止水分积聚和浸蚀,避免路基软化及因冻胀引起的不均匀变形,确保路基在全年各季内均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品质,并减薄路面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旧路加宽而言应当注意的是:结合部必须碾压到位,如大型压实机械无法压到边,就要用小型振动设备压实,确保拓宽路基任何部位压实度均符合要求。

(二)市政道路改造拓宽路面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

1.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确保使用合格的材料。

2.材料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3.优化施工组织,严格现场管理。

对路面基层而言,要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必须采用厂拌,摊铺时最好采用摊铺机摊铺,可以减少粒料离析现象,有利于控制平整度和压实度。对于路面沥青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建议采用专用机械(稀浆封层机)铺筑;如采用人工配合撒布机,必须分层铺筑,不能以单层式施工,否则不能保证封层厚度,至于选择两层还是两层以上的施工方法,要根据封层厚度特点。经过实践,还是采用热沥青石屑(中、粗砂)封层效果较好。对于沥青混合料面层,从拌和、运输、摊铺各个环节上都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尤其要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避免油温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保证摊铺和碾压的最低温度,同时控制碾压遍数及压实度。处理好碎石级配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注意摊铺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大、小粒料离析现象。只有我们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使其各种材料充分发挥效果,才能有效的控制加宽段裂缝的产生。

(三)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

通车后路面出现纵向开裂应及时进行处治,防止因路表水渗入路面而造成结构层更严重的损坏,使路面功能得到及时恢复,并延长面层的使用寿命。

1.加强观察,裂缝出现后,及时用热沥青等灌缝材料封闭裂缝,防止雨雪水下渗。

2.对缝宽大于4mm且已稳定的纵向裂缝,沥青路面则铣去原沥青面层(宽度一般在50~100cm),将基层顶面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洒黏层油后恢复面层,混凝土路面则可采用条带修补或更换混凝土板的方法,同沥青路面一样,需对基层的纵向裂缝处理后恢复混凝土面层。

3.针对缝宽大于4mm,并且裂缝还在继续发展的情况,则在裂缝处开挖至基层(开挖宽度大于50cm),将基层裂缝用热沥青灌缝处理后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刷黏合剂及改性沥青,加铺二层至三层土工布(土工布之间需涂刷如改性沥青等黏结材料,土工布宽度在缝体两侧不小于15cm),再重新铺筑面层。对基层有明显损坏的,或路基严重不稳定的,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沿裂缝纵向开挖出的原路面的基层、底基层,从而增加路面基层的抗裂性能,修复后可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孙四平,郭忠印,等.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的几点考虑[J].华东市政道路,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