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医药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产业政策;比较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49 -02
一、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该意见从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和药品生产的流通体系等方面要求加大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10年国务院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决策,指出: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制药,加快新型疫苗和试剂的研发,提高创新性药物的研发规模,提升整体的生物制药产业水平。同时在行业类的政策中出台了《2010-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详细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高效化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从十二五规划中重点突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刺激作用,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进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处于逆差。处于贸易逆差的我国在保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同时,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在本着互惠、互通有无等原则的基础上,签订长期生物医药产业贸易协议。尽可能地反倾销,使用反补贴,进口配额等保护措施和其他手段维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避免外国生物医药大量涌入,从而对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呈现着区域化的特点,对此所制定的产业政策也体现着区域化的特色。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长春,依托药物资源优势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企业群,同时政府提出的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的提出,大大提升了以长春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比如吉林修正药业、金塞药业和东北师大基因工程公司等。北京依靠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依托,政府技术扶持政策的支持,形成了北京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基地,以科技技术的创新带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上海、深证沿海等地,依托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政府对其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有着很大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出口贸易中减免相关企业的税收,对出口产品同时进行补贴等。
(二)美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美国白宫、国会均设有专门的生物技术委员会来跟踪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及财政预算。其颁布的《生物技术未来投资与扩张方案》修改了赋税制度,极大地刺激了研究与投资生物医药的积极性;《州政府生物技术议案》囊括了美国所有州政府生物技术工业发展战略,是美国比较系统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同时,美国各州政府通过鼓励和帮助组建各种生物医药行业组织,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产业网络化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研究单位、企业、政府和其他公共非赢利组织联系起来,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近年来,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美国已采取相应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来扶持,并鼓励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生物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快速增长、产品集中、贸易数量逐年增大的趋势。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地方保护性生物医药产业贸易政策盛行。主要以保护贸易政策为主,利用非关税措施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其用技术壁垒的手段限制国外医药产品的进口。凭借技术优势,制定了繁多的、严格的技术法规。
美国各州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在系统的产业扶持和管理上有着规范的措施。在资金的融合中,各州政府对其起到了补充作用。州政府认识到风险投资会阻碍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直接对各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投资,这样规避了产业资金短缺的风险,同时州政府也对这样的风险资本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美国各州在引导商业化的运行方面也有着一系列的措施,作为科研所的国家卫生研究所、美国各州专利和商标局、食品药品管理局等这些都给以技能、资本和监督管理上的支持。
二、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比较
(一)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相同点
政府的扶持是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先决因素,它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在颁布的法规上,中美两国都相应的出台了一些促进生物医药发展的政策;在资金的投资中,中美政府都会在税收和融资渠道上提供便利,减免税收和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是中美两国的共同之处。
中美两国均采取相应的贸易政策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来扶持。均依据国内国际药品的贸易形势,制定积极的出口政策和适度保护的进口政策。以扶持本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中美的生物医药产业均呈现着区域化的特点,对此所制定的政策措施也体现着区域化的特色。中美各个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规模在不断扩大。
(二)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不同点
美国政府提供的研发资金比例大大超过我国的政府提供的研发资金,美国研发资金占销售额20%的比例,而我国却不到5%。美国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鼓励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如加州就设立了30亿美元的生物医药基金,用于新医药产品的研发方向。而中国这方面的财政预算就赶不上美国。美国鼓励和帮助生物制药产业建立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如美国的生物技术网络组织,和贸易协会组织,它们主要对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基地建设、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而我国的行业及其协会的建立需得到政府的层层审批,管的过宽,限制了人才的自由交流度、生物技术的创新度等方面。
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先者,在国际药物市场中占据绝对比重,其市场竞争能力远远超出中国。因此美国在外贸政策方面态度较为强势,贸易保护主义浓厚。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水平较弱,生物医药产业进出口处于逆差,这对我国本土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与中国不同,美国主要积聚在东西两部。波士顿、华盛顿、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部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分布在西部海岸。我国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和国际交流上具有较大优势;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自发展特色。
三、美国经验启示下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优化
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成熟体系对于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一个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需在政府的支持,发挥区域化的特色、开拓市场方面,结合我国生物医药本身发展的特点,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进行优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融资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风险、高投资、长周期的产业,市场融资环境严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中所需完整的融资氛围是生物医药产业成长的导向,生物医药企业从基础设施的筹备、产品研发的制造、投入市场的宣传售卖等等方面,政府的强有力扶持显然是相当必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对于资金的投入额度很高,短期内很难融资,投资环境自然受限,其发展阻力增大。政府在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整合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投资环境,通过减免税收和奖励基金的建设,同时逐步放开民间资金的投入,这样对确保初期生物医药产业有着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发挥区域化的特色,积极开拓市场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分布呈现着严重的地域化特点,各地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理解和实施又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具有区域化的特征。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应发挥区域化的特色。例如沿海发达城市有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应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中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由于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地理优势,发挥地区特色,寻找海外市场是必然趋势。我国的中部和边远区域有着丰富的药物资源,在特色生物医药上有着资源上的优势,这些区域可以发展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在产品的工艺和服务上积极开拓市场。基于各地的差异,打破区域政策不相兼容的困境,区域间的政策互补是必然的趋势,以此促进区域间生物医药资源共享,市场互利。
参考文献:
[1]胡侠,林哗.美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97-99.
[2]刘界.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关键词】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政府导向;南通市
【中图分类号】R—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2-01
生物医药产业是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等特性,直接与人类健康、食品生产和安全、绿色资源和生产、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是指运用生物医药研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生物医药研发活动提供研发策划、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产业,包括政策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创业孵化、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服务内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现已成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开发过程的日趋复杂和国际上医药管理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得到迅速发展。
1.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南通市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形成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生物药等产业。2010年全市规模生物医药企业90家,实现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42.8%。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的产值排名从200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5位,首次超过了南京、无锡和常州。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系列、西药制剂系列、生物与海洋药物系列和医用新材料四大产品系列,已逐步形成了以南通大学为依托的江苏省神经再生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良春风湿病研究所、江苏省核酸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生物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导向支持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知识驱动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研发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生物医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药物发展、开发、制造和销售,每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专业化的环节。整个环节以占据支配地位的大型跨国“生产者”为中心,来协调各环节的经济活动,形成全球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2.2 集群优势推进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现已初具规模。其中,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分布有30多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其中,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作为亚洲地区最具现代化的农药剂型研发中心之一,为我国和亚太地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化研究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多项新药申请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查,已成功在美国上市或正在通过FDA认证的制剂药品累积达到100多种,并与全球十大著名医药公司之一——美国礼来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仿制药生产和销售。南通联科药业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纳人才进行新药研发。百奥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拥有关键技术的自主性知识产权以及10余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总公司在美国硅谷设有研发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小片断干扰核酸(siRNA)药物研发公司之一。南通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美国知名的分子技术工业公司(MTC)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干细胞技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拥有国内目前标准最高的干细胞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有产业化规模的干细胞GMP制备中心、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干细胞储存库。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直销经营许可,该公司食用菌研发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3.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
3.1 借力政策东风,加快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与医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政策性药品降价,以及普药“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价格、强制使用”等措施,都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南通市至今未正式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府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研究重大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扶持引导政策,实施战略发展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建立生物技术、医药、临床等研究领域、生产领域的技术专家、产业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战略咨询、技术论证、产业规划、市场研究等,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可靠性。
3.2 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载体
集群发展有利于缓解生物医药产业持续不断的高投入,更有利于塑造区域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市场影响力。比如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已集群了50多家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有300多家公司先后落户,并加大了国际国内合作和人才引进,与全球十大生物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联盟。为此,江苏省科技厅专项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休斯顿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医药研发交流合作平台。
3.3 强化政府主导,培育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孵化器
【关键字】产业价值链 生物医药产业 海门生物医药产业
近十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从国际现代生物及医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经验来看,产业空间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实现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是促进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全国现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园400多个,产业领域覆盖中药、发酵工业、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以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产业特色、科研队伍和公共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为带动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海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化工(医药)业是海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科技含量最高高新企业最密集的海门市临江新区,先后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首批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海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临江新区(见表1)。
近年来,海门市充分依托化工园区的资源优势,致力引进和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生物技术产业链延伸,新医药、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文章,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海门市正在集全市之力,在临江新区打造生物医药发展新引擎——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科技创业园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功能上分为公共实验平台、孵化创业区、服务外包区、GMP中试生产区、商务办公区、会展中心、公共服务配套等七个板块,集科学研发、企业孵化、服务外包、产品中试、GMP工厂为一体。该平台自搭建以来,海门市先后与美国北卡中美生物协会、新加坡奔腾国际加速器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合作平台,并且已成功吸引药明康德药物制剂、广东LED用高端有机硅灌封胶新材料等项目入驻。
2011年,新区完成工业应税销售36.9亿元。其中,医药产业占了近80%,已经成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新区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高新企业超过100家,正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以省级高新区的创建为目标,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材料、循环经济类产业。
二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如图1所示)。波特当时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两类价值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前者包括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出货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后者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活动。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是由技术链、资金链、信息链和物质链链化而成并构成一个可以发生价值传递的价值系统。
第一,技术链以研究开发作为开端,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再通过实验、试验、临床阶段和生产加工阶段等来实现上、中、下游技术链化的发展过程。知识创新是产业链的源头,而市场则是产业链的终端。生物医药产业链具有显著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双重驱动性。
第二,资金链是以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为资金供给主体,通过资本的流动与运作完成资源到资本的转化过程,从而获得增值的契机。根据美国经验,生物医药产品在其产业化过程中,上、中、下游的资金需求比例一般为1∶10∶100。
第三,信息链是信息流动和知识传播的载体。生物医药产业的显著特点是知识高度密集,而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因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
第四,物质链指除了原材料的采购和中间产品的流通外,还包括药品采购、包装、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通过营销将药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药品供应链物流系统。这是产业做强和延长产业链的关键,这个环节主要由医药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完成。
技术链、信息链及物质链互为关联且均与资金链息息相关。药品从研发到送达消费者手中主要以“四链”为纽带,在这个链化过程中,知识创新和营销渠道是产业价值链的“链核”,只有把持住“链核”,才能占长期优势地位。价值系统各要素有效整合可使产业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总之,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价值链的竞争,谁掌握了行业的关键技术,谁就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拥有了产业内的最大利润,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生物医药因为研发费用高、产业周期长、产业链复杂、受专利保护时间长、风险高等特点使其行业壁垒极高。我国近年来生产的化学药和生物药中,自主新药研发不足3%,显示出跨国制药企业在研发方面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如图2所示,大型制药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和布局呈现出生物医药产业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
三 建设基于产业链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园区规划、区域功能设计、入园企业的审核、配套服务与设施建设方面,如果忽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产业链条式集群,将不可避免使园区发展背离初始设计,对区域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提升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层次,现提出如下对策。
1.构建医药创新体系,推进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
首先,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作用。加大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加快对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打造新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详细内容如下: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立通用性的分析实验室和安全检测中心,同时争取与长三角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连结;二是中试服务平台,建立中药中试车间、化学药中试车间、生物药中试车间及制剂中试车间;三是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园区主题网页,与中科院上海聚科生物园建立网络信息连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其次,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以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为契机,逐步形成技术转移网络体系;组织多样的高层次国际生物医药交流活动,帮助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海门市转移,促进海门市企业与国际接轨。
2.完善金融服务,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
对新落户项目实行专家预审,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政府资金对新医药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产业链中下游阶段的资金配置,强化对产业链的纵向投入。引导和培育医药研发风险投资市场,适当允许投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新医药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申请上市,扩大企业影响,规范企业运行,增强融资能力。企业应加强资本市场的运作,促进形成有效的资金链,共同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
3.放大政策效应,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的软环境
对自主创新医药产品可有限列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划免疫制度过程中,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药物;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生物产品的,应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的生物医药产品,创造能够吸引、稳定和培养企业、项目及人才的配套环境。
4.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以江苏浸会大学落户新区为契机,建立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的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倪芝青等.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杭州科技,2003(3)
[2]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生物医药研究方法;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39-02
广东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生物医药产业已被国家和广东省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之一[1]。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和管理工作,因此他们应认识生物医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生物医药相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或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惊人的发现或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努力和探索,选取以学生为主体、适应行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行业实际对接的教学方法,建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又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侧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限选课程《生物医药研究方法》。从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始授课,至今已完成了四个年级的教学工作,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教学主管部门对于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获得一致好评。下面就已经开展的课程教学探索进行具体介绍。
一、充分l挥教师科研优势,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由于方法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加上课程没有实验课,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课程选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由三位左右的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分别讲授不同内容。参与授课的教师全部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主讲教师需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合教师个人科研经验,以生动具体的实例从选题、实验设计、观察、总结四个阶段为学生全面介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流程、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具体为学生介绍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从道德、能力和安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确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即严肃的治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手段和严格的工作作风,为大四的本科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集中介绍组织学、电生理学、药理毒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并具体介绍其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和最新技术手段。同时利用6个学时的授课时间为学生集中介绍各级基金项目的分类和具体申请方法,课题标书的构成和书写要点,以及申请课题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直观的印象。课程内容设计和教材使用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同时,通过课程教学,也让学生对于教师的科研方向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课题组的科学研究,完成从基础、专业知识积累到专业实践训练的过渡。
二、结合课程特点,确立以互动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提高生物医药研究方法这门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课程授课教师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授课教师们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生物医药研究方法课程的授课教师注重强调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师完成理论内容讲授后,由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个人兴趣自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相关课题,根据选题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拟订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撰写科研标书。在学生标书设计中强调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特别鼓励学生挑战传统科研思维,进行大胆新颖的课题设计。课后,授课教师根据分工,分别和不同小组选出的学生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及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选题和标书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包括题目的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研究内容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的相同性和创新性,拟采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通过标书撰写的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为其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标书撰写完成后,学生还要根据课题标书内容制作相应ppt,随后在课堂上由每组学生用ppt进行汇报。除课程授课教师外,邀请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作为评审,根据学生的标书和ppt汇报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协作精神。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要更好地完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创新性教学的能力。因此,生物医药研究方法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完成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请教,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授课形式更趋合理,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准备和与学生的交流,教师的知识储备也相应增加,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想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科研思路,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三、建立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是考核。改变传统标准化笔试试卷形式的单一考核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考试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观念[3]。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各占50分。其中平时成绩中课题标书撰写占30分,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标书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标书写作中的分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协作能力。ppt汇报占20分,由几位评审教师根据各组学生ppt的内容、制作与板书运用、Z言表达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几位老师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增加了考核的公正性。期末考试以学生解决研究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从实验分组、每组所需实验对象数量计算、统计分析等几个方面设计应用题来考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减少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考试比重。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的授课团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发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查阅文献、完成创新性科学实验设计和撰写课题标书的能力。但学生在提出问题及深层次的科研问题讨论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因此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进一步设计和完善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方式,以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生物医药特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蓓,胡炜,李海燕.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创新机制 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3,(9):48-52.
[2]于浩淼.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141-143.
[3]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Bio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Based on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WANG Hu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pharmaceutic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关键词:生物工程导论;中医药院校;教学
生物工程导论是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开设对于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的宗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专业全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生物工程与中医药的联系,如何使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1]。本文就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导论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根据中医药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体系。生物工程导论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共有36学时,主要是介绍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由于学时有限,生物工程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对应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减少具体深入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增加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应难易适宜、详略得当,从而达到普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2]。由于生物工程导论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工程导论这门课的内容必将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如基因工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有过讲述;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与先导课程细胞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内容与同学期开设的工业微生物学重复较多。为了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避免学生形成对相同课程内容的疲倦性,同时结合有限的授课学时,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如基因工程摘除与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细胞工程摘除与细胞生物学所讲授的,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干细胞工程等与医药相关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为教材。按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调整方案为: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及第2-6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五大工程各4学时,共计2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对生物工程的五大工程有所了解,讲述的过程中舍去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的内容,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介绍,把重点放在各个工程产生的由来及发展上,对具体的复杂的技术理论仅做一般了解。剩余14学时着重以实例的形式讲述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如: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红曲等发酵类中药的现代制备工艺等,让学生能接触到生物工程,了解到生物工程的广泛内涵,增加其专业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二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理论点多面广,很多内容又相对深奥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加之该学科发展更新快,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困难重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图片、影像资料,借助色彩明快、富于变化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精干的动画等,对大学生扩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在讲述PCR反应原理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美国Bio-Rad公司的PCR之歌,歌曲内容包括了PCR技术发明的背景、发明人、PCR原理及过程、PCR技术的用途等,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网络也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一条重要窗口。在生物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网站等,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大体框架,扩展视野,充实自我,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复杂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讲好每一堂课,需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4]。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强调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基础知识与生产应用相结合,还着重增加一系列背景知识,如经典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过程,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等,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整堂课进行填鸭式“枯燥”理论的学习。例如,在讲述限制性内切酶时,我列出了一个由限制性内切酶的发明人—瑞士微生物遗传学家阿尔伯的女儿西尔维娅讲述的国王与仆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发现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其限制修饰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到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时,对该技术的发明者及该领域的一些著名专家给予一定的介绍,吸引学生学习该技术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解析时,我会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及其部分研究成果,以引起学生探究神秘的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四联系生物工程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生物技术成果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这些真实的事例向学生讲解,说明生物工程技术改变我们现实生活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述单克隆抗体时,我会进一步讲述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的应用,并以贝伐珠单抗等常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介绍单抗药物的分子机理及市场趋势,让学生真实了解到生物技术为人民健康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人参、丹参毛状根的大规模发酵生产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学生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对其建立专业的认知的树立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大帮助。
五科研反哺教学,课堂融入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也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只有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效地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才能使教学与科研共同提高,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5]。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理论均与实际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一些实际科研问题联系起来,在部分相关章节的讲述中结合目前教师所在的课题组已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兴趣,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教师研究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述高通量测序在药用植物中研究的应用时,我以课题组前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例,为学习详细阐述高通量测序在河南道地药材地黄、山茱萸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所选用的文章涉及了RNA提取、RNA质量控制、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详细讲述,不仅回顾了之前章节核酸的性质的部分内容,又结合了正在讲述的高通量测序,还进一步对后续章节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启发学生如何探索科研的思路。通过上述的探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其专业的认同感,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勤,吴昊,万海同,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34-35.
[2]苏秀红,董诚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5):76-77.
[3]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55-156.
[4]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3(10):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