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核心,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美丽清洁乡村建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的总要求,以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为目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实现所有村居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保洁服务组织;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扔现象基本得到清除。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按照工作目标,完成“九大”工作任务。

(一)组建专业保洁队伍。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保洁队伍,各行政村的保洁员配备原则上一村一名,保洁员由村委会聘用,优先在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中选聘。

(二)完善设施设备。按照“车车对接、流动转运”模式,农村垃圾前端收集采取密闭垃圾车+240L垃圾桶的方式,由镇保洁队伍负责垃圾的运输。各村配置前端保洁收集设施:手推车、扫把、铁铲等工具,实现保洁人员人手一套。各村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垃圾桶。

(三)规范垃圾处理。按照“达到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原则,采用二种处理方式。一是焚烧发电处理。各村的垃圾全部运到重庆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二是简易填埋处理。修建填埋池,对道路条件差,存在运输安全隐患或散居村民的垃圾实行圈围防渗简易填埋。

(四)清理存量垃圾。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重点对居民聚居点、景区周边及田野、村头、道路沿线、村内空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五)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实施垃圾分类,推行有机垃圾还田工程,由农户对瓜皮果壳、秸杆杂草、剩菜剩饭、人畜粪便等有机垃圾,采取堆肥发酵后作为肥料再次施入庄稼地。原则上以户为单位就近建设堆肥池,从源头减少垃圾清运量。

(六)建立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点。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点,创新开办“垃圾银行”,采取积分制,由农户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后,将塑胶、玻璃、纸质、金属等可回收垃圾收集送回收点收购,兑换物品,实现资源化利用。

(七)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明确村民、保洁员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责任和义务,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

(八)开展宣传工作。按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原则,由各村编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手册和宣传画,每户一册一图,创办宣传栏,使农村垃圾治理方法、标准和要求家喻户晓。

(九)实施考核奖惩。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半年考核,

以村为单位,对达标的给予奖励,不达标的不予奖励,并纳入年终考核,给予一定处罚。

四、验收标准

2018年6月底前,按照“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的总要求,对各个村(社区)进行验收。

五有: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

十无:无陈年积存垃圾;无临时性垃圾堆放点;无水域漂浮垃圾;无随意倾倒垃圾现象;无直接焚烧现象;无垃圾倾倒于河、沟、塘现象;无生化成分堆肥;无非法的垃圾处理设施;无其他非法处理方式;无拖欠保洁员工资现象。

十三个达标:编制了实施方案;明确区政府、部门、镇乡各级职责;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各级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收运设施设备充足;有规范的处理设施并满足需要;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点;组建保洁收集作业队伍;开展垃圾治理技术培训;经常性开展宣传工作;开展“整洁庭院”评比活动;制定村民自治公约;建立各级检查考核制度。

五、经费保障

按照“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原则,以“市、区、镇、村、民”五方筹资的办法,逐步实现长效资金保障机制。鼓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1元筹集(五保户、低保户、建卡贫困户免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筹集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镇监管,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明细。财政投入按照“科学测算、以奖代补、包干使用”的原则,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所需人、财、物进行科学测算后,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初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包干使用。

六、组织保障及责任分工

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成立以镇人大主席为组长,镇各办公室及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协调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环保所,负责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环保所所长兼任。

镇:以“五有、十无、十三个达标”为目标,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明确镇、所、村三级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职责,落实治理经费,加强宣传工作。负责本辖区存量垃圾治理,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垃圾减量化工作;负责对各村检查考核,开展“整洁庭院”评比活动;负责组织本辖区农村有机垃圾还田工程、废旧物资回收站点设置工作;负责按照国家、市级验收标准和审计要求收集各村农村垃圾治理资料,每月整理组卷统计归档各村治理内容、人员、设施设备、资金凭证、工作文件、照片等证明材料。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第2篇

观念的转变是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加强和改进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而言,长期固守单一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与时俱进和“虚实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个重要因素,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突破的个关键因素。

1.2 思想政治工作需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性与科学性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工作模式的惯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自上而下地开展,即在企业党委领导下,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主体开展面的理论灌输和宣传教育。这种单向工作流程是被动地开展工作。文件照转照发,文章照读照念,缺乏深调查研究与广泛沟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也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1.3 缺乏有效地激励体制。在电力企业内部,部分员工自身有着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懒散现象。对此,电力企业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是必需的。通过激发诱导,尽量发掘人的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并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全面考核,合理安排他们的职位和岗位,辅之以必要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罚来实现新形势下的勤政、廉政、高效目标。实践证明,做好岗位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所在。

1.4 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单一。传统整齐划一性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体制,已使得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单向化。个别管理阶层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仍采用传统的单一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浅层次解决问题,未能彻底根除,日积月累,使得问题更加严重化。在企业不断创新的新时代,以往的思想和理念是非界限模糊,用现今的实践证明,只采用单向的思想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对员工根本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2、加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电力部门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电力服务网点遍布城乡,电力工作人员联系千家万户。电力工作人员的言行,影响着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折射出全社会的风貌。从这个角度上讲,电力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具体实践。

2.2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由我国电力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首先,电力企业是社会的基础产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它的公用性、服务性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尽职、尽责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电力服务。第二、由于职工作业的安全性和工程作业的不定时性,要求电力职工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负责的意识。

2.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电力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无疑是新形势下市场对电力企业严峻的挑战和强大的压力。

3、加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重视企业文化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职工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营造一种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此,首先我们要立足于内部,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地融入以上七种意识并使之根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灵深处;其次要利用新闻媒介利用各种形式介绍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

3.2 把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首先,突出政治观点用人。在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时,应细化思想政治素质的指标,把这一方面的内容尽量地作到可以量化,严格按标准进行选人。其次,要坚持群众观点选人,尊重群众的意见,重视按民意调查的结果选人用人。第三,要重视用复合型观点育人。第四,管理和制度逐步向科学化转变。

3.3 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实效。一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要加强形势教育。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四是要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4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一是要强化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落实责任,在纵向上要立足于全局性、政策性、导向性和超前性,通过制定总体规划、确定方针目标、部署重大任务、建立规章制度等形式,强化宏观指导。横向上要协调、处理好党政工团的关系,解决如何围绕本部门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岗位责任。

3.5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促进电力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水平上新台阶。一是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转变。二是在方法上要有所创新。要由过去的强制性、指令性转变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参与性、指导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职工感觉到人文关怀。三是在渠道上要有所创新。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正日益壮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和改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做人为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的前提下要促进国民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提高说服力及增强电力企业的影响力。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才能切实做好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随着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洪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及其创新[D].中北大学.2010.

[2] 李华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石油企业.2011.

作者简介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巩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全面深化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环境整治,道路畅通。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的治理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开展治“五乱、除陋习、树新风”活动。

1、是加大“五乱治理力度,各乡镇交管站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突出公路,河道沿线,公路客运站场,水运渡口码头的治理环境卫生。规范环境容貌,治理道路交通,规范车辆停放。治理公路沿线不规范的广告牌,治理施工乱象,规范道路施工工地管理。

2、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省级文明城市和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求干部职工带头做到“十不”即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摆摊位,不乱停车辆,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

3、是努力推进“四建”,即讲卫生,建健康交通,有礼貌,建礼仪交通,护环境,建洁美交通,守秩序,建法治交通。

(二)持续开展“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为载体。在进机关活动中,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除陋习、美环境、做文明公仆活动。在进企业活动中,要组织动员广大企业职工,开展“我参与,我出力,我分享,创建整治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主题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我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系统行业中,努力争创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示范车”。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城乡居民增文明意识,规范行为方式,提升文明城市,共创美好环境,营造除陋习,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基层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加大对乡村道路,入组、入户道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农村居民的出行畅通和安全。结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加快构建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综合交通的要求,加快我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辖区境内的宜叙高速公路和成贵高铁的施工建设的同时,狠抓公路,河道沿线的及风景旅游沿线和产业园区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全面落实《省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实施方案》,《省2013-2015年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省2013-2017年农村渡口渡桥建设方案》、《省2013-2015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实施方案》助推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建设新突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意识、精心组织。机关、企事业各单位,各乡镇交管站,要充分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对全面深化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创建省的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努力,健全工作制,强化组织所引导,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坚持工作开展情况月报制度。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增设流动宣传车,多开设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挖掘先进模范。即时转报信息简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让更多的司乘人员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完善长效机制,鉴定目标责任书。在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工夫。重点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管理。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第4篇

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的要求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施“八五”普法谋划为抓手,着力健全精准有效的法治宣传,着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着力加强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积极推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一谷一城”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

1、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把法治思想宣传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好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推动法治思想进企业、进农村,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认真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各项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安排。强化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建设,进一步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二、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

1、按照省、市委的安排部署,总结“七五”普法工作,制定“八五”普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突出学习法治思想和宪法,分层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知应会法律目录。

3、深化“法律进企业”,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利用各种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

三、组织开展好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1、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民法典融入日常生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2、结合建党100周年,以、准则、条例为重点,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等活动,持续法规的学习宣传,推动党内法规宣传常态、制度化。

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以深入开展“法治单位”创建为手段,加快推进依法治理进程,为卫生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六五”普法开好头、起好步。

二、工作措施

(一)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启动工作

根据全国、省、和市“六五”普法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市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召开全市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2011—2015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大力宣传“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制宣传,结合“平安”建设,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结合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公正廉洁执法的宣传教育;紧扣我市卫生普法宣传重点,宣传《禁毒法》,《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

要大力打造宣传阵地,营造法制文化氛围。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等传统宣传阵地作用,不断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协调,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采取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效果;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文化氛围。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快依法治理进程

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创建制度体系。制定卫生系统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和创建法治单位具体标准;完善“法治单位”创建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使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探索建立法治创建长效机制,形成权威的领导机制、顺畅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坚实的保障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各项机制在法治创建工作中要高效运转,分工协作,成效显著;建立健全法治创建监督检查机制,每半年对“法治单位”创建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围绕重点工作,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继续创新和强化“法律六进”活动,努力提高“法律六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创新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按照《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法制教育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内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时间50小时以上,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15天。

二是创新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利用群众工作日、普法大集,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卫生法律法规,同时搞好义诊活动,为群众搞好服务。

三是创新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利用查体、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重点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禁毒法》等内容,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四是创新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根据行业特点,加大对监督管理企业的普法宣传力度,做好对相对管理人的法制宣传教育。

五是创新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根据卫生实际,合理安排普法学习时间,建立健全普法网络,达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三、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领导有力。

(二)强化队伍培训。各单位要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层层开展普法培训,学习“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采取措施和重点要求等,深刻领会“六五”普法规划精神,为贯彻落实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