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合作的感悟

家校合作的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校合作的感悟

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政治改为初中思想品德已经七年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仍使思想品德处于窘迫、失落状态和教育效果不佳的困难处境。本人根据几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情境教学法对走出其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学科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由于农村学生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其个性心理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村初中情境教学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下面结合苏人版九年级第4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进行案例分析。

一、导入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播放歌曲的同时,屏幕显示歌词。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提高感悟;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更好地体验合作的意义,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新课

1.交流探究:为什么我们需要合作

评析: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创设交流讨论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新知;使学生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能直接体验到合作的快乐,领悟到合作的意义,提高对合作的感悟

2.活动探究:我们应该怎样与人合作

游戏:猜词秀。

评析:“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所谓有效的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功课的结果。”通过游戏,青少年可以获得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经验和体验。

在游戏“猜词秀”中,我让小组成员自己安排活动形式,这样不仅扩大了参与面,而且学生在这种不同安排中直接感受到哪种安排形式最佳,从而引导他们探究为什么这种形式最佳,最终让学生直接从活动中感悟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实现三维目标的能力目标。在这种真实的学生喜爱的游戏中,学生也能真实地体验到良好合作的成就感和不能良好合作的受挫感,从而领悟到合作的快乐,实现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

3.漫画探究:我们应该怎样与人合作

在这个活动环节,我采用了两幅漫画,一幅是四个人扛树,第一个人拉着树枝在走,第二、三个人在努力扛树,第四个人悬空吊在树上;第二幅漫画的名字叫《合作“捞月”》,画面是改版了传统的“猴子捞月”的故事,仍然是一群猴子首尾相接,但最下面的是一只猫,这次捞的也不是“月”,而是一条鱼,最下面的猫正抱着那捞上来的鱼“啊呜啊呜”地大口享用呢!

评析:因为漫画机智、幽默、形象、诙谐,学生对此非常喜爱。通过直观并具有讽刺性的漫画形式,学生感悟到良好的合作必须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如果在合作中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只想分享成果,不愿承担责任,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合作,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4.联系社会:党和政府在努力促进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这个环节,我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山区孩子读书的贫困环境,然后补充了事例:政府为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三免一补”。

评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使受教育者产生移情体验, 引发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又在情境巨大引导作用中将感知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真挚情感。山区孩子的这组图片,直接从视觉上冲击了学生,激发他们对山区孩子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从而为后面政府的努力做出铺垫。学生由于对山区孩子的移情作用,当多媒体呈现党和政府为教育做出的努力时,立刻就激发起学生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

5.感悟提高:“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合作努力

评析:思想品德教学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所在。在这里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时政,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理念。

在这堂课之初,我把学生分好组,并告知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时也说明了各环节得分和扣分的细则。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按照得分评选出了最佳合作小组,并给予了表扬和掌声。

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第2篇

一、班会目标:

使学生明白只有合理的协作才能发挥合作的巨大威力,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团结协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家人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共创美好未来!

二、设计思路

“活动、体验、感悟、运用"是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本次班会共设计了五个模块,第一模块通过“纸张拖物”这个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第二模块通过图文感悟交流、游戏体验、诗歌朗诵三个环节使学生体验感悟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第三模块通过三次拍手对比活动、情景剧两个环节使学生明白只有合理的协作才能发挥合作的巨大威力;第四模块通过查找扑克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第五模块总结提升,因为合作所以高效,所以快乐,所以《明天会更好》,在歌声中结束本堂主题班会。

三、实施流程

第一模块:纸托重物――引发思考,揭示主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客串了物理老师演示一个现象,一张展开的白纸无法托起一副扑克牌,还是这张白纸,我把它多次对折后,托起了扑克牌。为什么现在拖住了?发生了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纸张由展开到团起就是力量的汇聚,对折体现了合力协作。展开的白纸犹如现在的我们,这个重物犹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困难、挑战,只要大家能像纸张一样团结协作,就能攻克这所有的难题。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翘起困难的支点:团结协作,引出课题。

第二模块:感悟交流、游戏体验、诗歌朗诵――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刚才的开场,学生对团结协作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紧接着设计第一环节,组内讨论交流身边团结协作的事例,再与大家分享,使大家对团结协作重要性的认识形象化、具体化,明白团结协作在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本模块的第二个环节设计了呼啦圈游戏,使学生从刚才的说到活动中的亲身体验。这个游戏由5个人一组手拉手在最短时间把呼啦圈从第一个人套到最后1个人的身上(不能用手),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游戏结束后,学生将活动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配乐诗歌《合作》深化第二模块的主题。本模块的小组讨论、游戏、诗歌本身就以协作的方式完成的,就已经践行了本节课的主题。

第三模块:拍手对比、情景剧――合理协作才能发挥合作的力量

合作的正能量必须在合理协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为了让学生有所感受,设计了拍手对比和情景剧两个环节。给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打节奏,第一次一个人拍手,第二次全班一起按节奏拍手,第三次全班又快又使劲但随意拍手。第一次与第二次对比感受合作力量大,第二次与第三次对比感受不合理的协作适得其反。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对比效果明显,使合理协作的重要性自然呈现。

接着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再现合理协作是合作发挥力量的前提条件。情景剧讲述了三个自信的高中低音的歌者没有合理协作而比赛失败,从中查找原因自我反思的过程。

第四模块:查找扑克牌――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平台

本节班会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对团结协作的主动应用。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设计了查找扑克牌的活,准备六副扑克牌,每副扑克牌当中都有缺失的几张,请六个同学帮忙查找,看谁做得最快?注意这里没有限定查找的方式,就想看看同学们是否会与其他同学协作完成?或者其他同学是否愿意与之协作?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谈了反思、感受,非常深刻!强化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用团结协作的意识。

第五模块:因为协作所以《明天会更好》

团结协作是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学会了协作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越来越需要协作,小至两人之间的协作,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团结协作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对本节班会做以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愿同学们很好的运用团结协作的精神创造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明天会更好》在歌声中结束。

四、课后延伸

课后我希望每个同学回家后,将本节课的感受与父母分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家人、亲戚朋友,让所有的人、更多的人都拥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同时和父母一起制作团结协作手抄报,把你想要表达的用你的方式记录在上面。从而组成了我们八(2)班的团结协作墙报,墙报的完成不正体现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力量吗?

五、总结反思

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01-04[作者简介]周先荣,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校长。

我校地处繁华的“人间天堂”苏州,但学区内有30万左右外地务工人员,生源状况特殊。先进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师资力量,特殊的学区状况,使我们备感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的紧迫性。我校的教育创新,可归纳为“一制三论”。一是教育双分制,二是德育珠峰论,三是倡导第三种教育改革探索论,四是学习合作论。

本文围绕我校开展的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大转向,即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从作为教学形式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实质的合作学习。以下简要论述小组合作学习重大转向的意义、基本理论、基本力量。

一、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

人走向社会,需要三大能力。一是自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三是碰到问题和面对任务研究探索的能力。这三个能力简称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这三大能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个学会,是相似的表达方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能力,同样可以归纳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索三大能力。学习需要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有明显的帮助。学需要在碰到问题时研究探索。

在我们教学的传统里,在我们的学校里,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是一直强调的。而对于合作学习,常常只是作为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教学形式,在很多学校,是基本不采用的。

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实际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应当倡导从基于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从基于教学形式的合作学习走向基于教学实质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应只是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教学形式,而应当是一种必须重视的实质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目标。学校以践行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的形走向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学校在合作中开展各个环节的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个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为了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从教育质量的角度看,许多成功的典型告诉我们,践行合作学习,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合作学习可以做到素质教育和学习成绩双赢。

能力三角形的概念。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这三种能力要素构成一个人的能力三角形。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帮助学生打造自身的能力三角形。这个能力三角形,既是学生在学校高效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建功立业的需要。

教师教学的三种力量:教师的教学,一靠教师自己,二靠学生能力,三靠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力量、学生的力量、学习小组的力量组成一个教学三角形。

学校教育,一靠教与学的改革,二靠课程的改革,三靠教育评价的改革。学校教与学的改革,学校课程的改革,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组成一个整体的学校教育改革三角形。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校教师,包括学校的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大道理还不行,只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才能真心真意去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实实在在获得合作学习带来的诸多效果。

合作学习到底有没有作用?合作学习有哪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于合作学习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总结出了合作学习基本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指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主要有组织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团队的力量、竞赛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管理改革的力量、家校合作的力量、专家指导小组的力量、德育的力量、评价的力量等。

在这里,我们提出合作学习的多边形概念,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力量组成一个实际操作层面的合作学习多边形。

二、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深切地领会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就会感悟到合作学习的力量。教师只有真切地感悟到合作学习的力量,才会真正卓有成效地组织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同伴合作心理理论:寻找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动力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并不太在乎,但对同伴的评价却特别在意。有些中小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时,特别怕孤独、怕寂寞。他们最需要结成同伴群体活动,也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研究中小学生的同伴心理,使我们找到了一种学生学习的新的动力。

(二)同伴合作情境理论:寻找激发学生激情的学习情境

学生一人学习是一种情境,学生对学或群学,即学生同伴合作又是一种情境。在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许多学生原来比较胆小,后来变得比较胆大、有激情,思维变得活跃。学生好奇心、好胜心、预作准备心理、不甘落后的自尊心理等内部机制往往会得到充分激发。实践证明,同伴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改变的是学生学习的状态,随之是班风和学校的学风。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会因为学习情境和学生情感态度的改变而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师组织同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增效理论

同伴学习小组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得力助手。学习小组是教学的第三种力量,是教师实现自己教学目标的得力助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可以增加教学的能量,如交流讨论、问题理解、互帮互学、督促检查、作业批改、作业订正、评比激励等。教师的教学目标,在难以实现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有质量的同伴学习小组,有其自身的组名、组徽、组训、组规、组歌。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和小组目标,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梦想,小组的组织功能,能够像一个单位的党支部一样发挥作用。哪个地方的学习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伴合作学习的作用就指向那里。

具体地说,教师感到哪些知识重要、哪些知识学生可能掌握不牢、哪些学生可能会有问题、哪些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就在那里组织合作学习,就在那里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四)助人得益增效理论

首先要培养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让学优生明白助人得益的道理。学优生帮助其他学生,在帮助过程中有两大收获。一是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二是能在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学校要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优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帮助同学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五)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增效理论

知识点在不同思想的交汇碰撞中,能够越来越清晰。实践证明,与人常交流,知识心里留。交流讨论、提问质疑、相互评点、反复叙述表达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会增加见识,有助于形成德识才学中的“识”,而“识”的形成,特别有利于学生思想方法的形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六)同伴合作学习的人力资源理论:学校着力培养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伴合作学习在学校真正、全面而深入开展,形成制度、形成文化、形成全校师生自觉的行为。学校首先要形成强大的合作学习人力资源。如,一个班级,有8个得力的正副组长,有6个得力而有经验的学生助教,有各个方面的合作学习积极分子。这个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合作学习要有积极的学生去做,而积极的学生是可以培养的。学校着力培养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事半功倍是显而易见的。

(七)同伴合作学习的杂养成理论

学生在小组合作、生生交往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能提供学生学习、生活的平台和机会,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高效而且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实施同伴小组合作学习以后,我们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什么?我们把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一种活动,看作是一种生活。课堂同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活动和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真诚、平等、同情、关爱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

(八)家校合作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家长对学生的家庭辅导越来越重视。学校可充分与家长合作,通过家校协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操作方法:学校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目标明确、数量有限、难度不高的学习任务,告家长,由家长督促、引导学生完成。实践证明,家校协作,深入沟通,联合采取措施,向着同一目标形成合力,教育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三、基于教育目标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力量

实质性合作学习对推动学校教育有强大的力量。教师只有真切地感悟到实质性合作学习的各种力量,才会有方向地组织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组织的力量

同伴小组合作学习,学校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这个投入,关键是组织工作,如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做好了,就有了组织的正能量,就有了团队的正能量。学习小组如同一个单位的优秀党支部一样发挥重要作用,教育教学的质量必然会提高。

(二)制度的力量

同伴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形成制度。只有形成制度,变为学校文化,变为教师、学生、家长自觉的行为,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真正效果。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许多实质性工作,可由同伴学习小组去完成。

(三)文化的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是要有明确的制度。而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要达到效果,始于制度坚持,形成学校合作学习文化,学校合作学习变为教师和学生自觉的行为,就是学校合作学习文化。小组合作学习,最关键的是“一态三风”的改变。“一态”指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等。“三风”指学风、班风、校风。“一态三风”的显著改变,家长由衷地感到放心和高兴,教师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幸福。一位教师说:“以前,我要花好多精力督促学生放学时排队。现在,我还没出办公室,小组长就把学生放学排队的事都做好了,而且做得很到位,令人很放心。”教师普遍感到以前教师做的很多事情,现在学生自己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创新。在一个班级,我们刚问起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学生脱口而出:“我们现在是徒弟不会师傅教,师傅不会大家教,大家不会教师教。”在学生充满信心的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

(四)团队的力量

在一个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学校里,学生的各种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中会涌现出各种学习团队和学习兴趣小组。学生中的各种团队,有两大特点。各种兴趣小组,一是具有兴趣成分,二是具有合作成分:各种志愿者联盟或学习共同体,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使合作学习在多个方面卓有成效。

(五)榜样的力量

在一个广泛开展合作学习的学校里,学校应当树立各种合作学习的榜样。如学校十大合作学典型,十大合作学习助教典型,十大合作学习进步典型,等等。每个年级、班级都可以树立各种合作学习典型。树立典型属于教育评价,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六)管理改革的力量

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是班级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后,学校管理深入到了小组管理。优秀的学习小组,决定学校教学的质量。

学校规定每个教师都要带好一个小组。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借鉴了企业的团队建设方法。企业的团队建设分下面几个阶段:1.形成阶段;2.震荡阶段;3.规范阶段;4.发挥阶段。根据学校的小组建设,把小组从建立到成熟经历的几个时期归纳如下:1.形成期;2.凝聚期;3.升华期;4.收获期。学习小组配合默契,有强有力的一体感,各科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小组已完全成熟,工作效率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小组成员学会了彼此建立联系,能主动承担那些为了完成小组活动而必须具备的角色,并且积极主动富而有成效地工作。

(七)家校合作的力量

家校合作教育,本质上也是学校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许多教师、家长觉得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十分理想,心里很急。怎么办呢?家校合作教育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方式。

(八)竞赛活动的力量

学校合作学习的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的组织,是重要的方面。竞赛活动使合作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因而能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以数学学科为例,不断组织数学基本功竞赛。如周一布置竞赛任务,规定竞赛时间、竞赛内容。竞赛后给予各种奖励。这种竞赛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

初中生学习心理告诉我们,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自尊心、好胜心。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同伴合作活动心理,竞赛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中这种广泛存在的心理作用。

(九)专家指导小组的力量

合作学习应积极利用教师这一资源,成立各种合作学习的专家指导小组。有专家指导的合作学习,其产生的力量和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合作学习必须发动学生,合作学习也必须发动教师,学校树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合作学习典型,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学校合作学习的开展。

(十)德育的力量(德育珠峰论)

在合作学习以后,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以此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其具备开朗、活泼、友善的性格特征,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阵地。

朱小蔓教授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场所,换一个角度,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过程这个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以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可以在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怎样相互尊重,怎样具备合群、开朗、活泼、友善的性格等方面做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

(十一)培养善于合作的人,使学生具有合作的力量

学校开展合作学习,首要目标是培养善于合作的人。学校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培养善于合作的人。如:对人真诚,性格开朗,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精神,遇事有担当,善于帮助别人。在学习小组中,朝气蓬勃,落落大方,行为得体,发表意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机智幽默,善于对待不同意见,从善如流、沉着稳重等。

(十二)教学评价的力量

教育评价提供衡量教育过程或结果的标准,它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过程的展开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育评价必须同时跟上。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配合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不断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打分,及时而有效地激励、鼓舞学生。又如,把学习中小测验作为团体赛,比小组总分和小组均分,于是学生会和体育运动中的团体赛一样相互帮助和人人奋勇个个努力。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第4篇

围绕学生的基础,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合作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定位、行业特色,精心编选创业教学内容,组建由合作企业家参与指导的课程开发和教育委员会,立足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和最前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以学生的创业为教育发展主线,精心选择,科学组织,有序安排,全程指导,跟踪扶植,将创业课程教学过程细化为创业策划——申办登记——初创管理——中期发展——后期壮大五个大项,17个具体教学实践任务,编排成完整体系,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出版《创业实物》校本创业教材。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理导引、模拟操作等方式。

2落实求真务实的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实战训练

不少高职院校也尝试一定的创业教育,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培训,更需要实训锻炼,需要让学生在真实市场环境下真刀真枪锻炼,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市场环境,体验经营过程,积累经验感悟,并灵活调整经营方式、经营内容和策略。为此,需要开展求真务实的创业实训,以具体的实训项目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没有毕业就要真正进入状态,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甚至能够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毕业时创业初具规模和效益。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以后,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就可以举办一定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和赞助,由企业来做主裁判,根据学生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评价,并根据选手的成绩和综合素养选取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指导,并聘请企业的经理作为这些学生的导师。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吸引学生的项目到其创业孵化园落户,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感知市场的风雨波浪,由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战平台。

3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拓展活动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开发更多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各种讲座,组织各种性质的创业社团。学生创业课题组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协会、行业组织合作,任课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到富有创新性企业去参观感受,分享各个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把教师直接搬到企业现场,感知各个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介绍学生加入各种创业协会,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交际空间,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4结语

家校合作的感悟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境激趣。兴趣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果,创设情境激趣,不仅在当前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可持续的影响。

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一个学生不爱听故事、猜谜语,不爱做游戏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谜语、游戏等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6、7减几”时,教师创设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在田野里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可开心了。于是它掰了7个玉米,装进袋子里就急忙往家跑。一边跑一边跳,不一会就到家了。可是,它打开袋子一看,咦!怎么只剩下一个玉米了?”由这个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减法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再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猜动画人物谜语的情境:1、一身蓝衣裳,淘气的好伙伴,专爱去探险,问题多又多。(蓝猫)2、头儿圆又大,身体小又小,聪明又可爱,爸妈好宝宝。(大头儿子)3、一根棒子手中拿,七十二变本领大,护送师傅朝西去,妖魔鬼怪拦不住他。(孙悟空)4、头儿圆,嘴巴大,魔术口袋胸前挂,数他本领最神奇。(小叮当)学生边猜教师边板贴出四个动画人物,引出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中。

二、创设情境诱思。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抽象性决定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卡纸,抓住了“到底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到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有两只小熊,他们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为什么呢?就为他们手中的巧克力,都说自己的大,对方的小”,这时教师出示两块平行四边形的涂色卡纸,即两块“巧克力”。问学生:你们能帮助这两只小熊吗?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比较这两块“巧克力”的大小?只有通过计算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比较。诱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进一步渗透通过计算才能科学准确比较的教学思想。

三、创设情境悟理。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用心灵去感悟、体验,数学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教师要尽力能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进而在学习数学中,感悟一些道理,进行情感教育,达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例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七个评委给刘亚梅同学的评定分是99、93、97、96、94、96、88 请算一算鲁亚梅同学最后得分是多少?大多数同学列出(99+93+97+96+94+96+88)÷7=94.71分,也有个别学生列出(93+97+96+94+96)÷5=93.2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组织大家展开讨论,首先肯定前一种算式,求平均数要领掌握的好,再引导大家回忆演讲活动时小主持人报分的情境:“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底分,***同学的最后得分是多少”的事实,让学生感悟数学离我们很近,感悟为什么去掉最高分和最底分,感悟生活中存在的偏爱与偏见。

再如,在教学统计时,为了解决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教学重点时,笔者安排了以下教学情境:

1.放手让学生画统计图,发现问题。当学生根据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时,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格子不够,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