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档案;审计质量;档案管理;作用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规范快速发展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规范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学校内部部门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部门项目专项审计、合同审签和调查等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审计档案不仅反映和记载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另一个方面还反映了学校审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是衡量学校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领导决策未来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整体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行为、检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加强审计档案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和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高校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校领导的科学决策及学校规范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校审计档案的主要特征

高校审计档案管理是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移交审计档案的业务活动,其内容丰富、全面、详实、客观,反映了学校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学校考察审计工作、研究高校发展历史、指导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了解审计具体情况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1.公正、真实。新形势下审计监督不同于往常的财务审计监督,更不同于学校的财务监督,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对查出的情况和问题不是简单的作一个书面结论,更加注重的是被审计对象的服务职能及管理效能。从审计成果看,审计直接面对学校的职能部门及校内职工,其审计结论直接反应被审计部门的经济运行效果及职工的履职情况,从审计范围看,对部门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还要关注部门的效益及与被审计部门经济运行相关联的项目,关注部门效益的同时对社会效益也要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比如行政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成效为学校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只有这样,对被审计对象的分析和评价才会更具体、全面、详实,更具有针对性。审计监督结论更要以确凿客观事实、准确定性、处理合法为原则,依照审计相关法定程序得出审计结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审计资料。审计档案不仅是对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和效果的事实记载及反映,还是对学校项目发展过程的真实再现,只有确保了审计监督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才能确保审计档案的公平、公正。2.专业、保密审计监督形成的审计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具有其特殊性,审计档案是学校审计部门对校内部门经济运行效益、社会效益发挥作用的审查及监督,是审计监督过程和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状况的真。实记录,不仅反映对审计部门本身的审计监督活动,而且真实记录了被审部门执行上级政策法规及校内规章制度和经济运行情况,个别可能涉及到被审对象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或校内规章制度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情况;审计档案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发展过程中领导的决策水平及被审对象的政治业务素质、执行能力等情况。因此,审计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3.关联、成套。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过程中记录被审对象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资料,包括谈话、调查整理形成的所有资料。完整的审计档案形成首先是审计立项,即确定被审计的对象,拟定具体的审计方案,组成审计组;二是审计实施,对被审对象发出书面审计通知书,严格按照已拟定的审计方案执行,最后对审计进行总结并撰写审计报告;三是审计终结,在被审计部门给出的意见或建议的情况下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最后给出书面审计结论。审计档案一般是以审计项目为单位组卷,每个项目都是由一整套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材料组成,期间相互关联,与审计立项、实施、终结一一对应,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真实地对审计事项的结果和过程进行证实与评价。

二、审计档案在审计质量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高校如何有效规范财务行为,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治理结构能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建立,推进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内部审计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立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发展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把高校内部审计上升到结构治理层面,把高校审计档案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办学条件、规模、经费使用、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优化校内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资产的作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管理层渗透高校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绩效管理。1.审计档案提供大量真实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档案不仅包括纸质资料,录像、声像、图片以及其它资料也早已成为审计档案的一部分。审计档案的多样性、完整性丰富了审计档案的内容,在档案查阅上,实现了审计资料计算机检索和无线传递,在保持了较强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的前提下,保证了方便、快捷、及时性。在审计档案内容上,多角度、多形式、大容量及真实完整、专业、秘密性使得审计档案成为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从根本上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审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审计档案是评估审计工作的依据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高校领导对学校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高校的规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过程的考核、评估就十分必要。对审计监督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仅凭审计人员的记忆和口头叙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在审计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对审计项目真实、客观、公正、严肃的记录,对审计监督过程实事求是的总结形成的档案资料是考核审计工作的最有力的证据。审计档案具有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对以往的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的依据。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在开展全国优秀审计项目的评比活动中,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唯一依据就是审计档案的规范、科学。由此可见,审计档案在评价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为高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宣传素材。由于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写实性、专业性档案,包括学校投入效益、财务收支、资产利用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建设的大量详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在落实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内部治理结构过程中,对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管理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为高校的政务公开提供了详实、准确、可靠的材料,高校完全可以抽取一些材料借此向师生进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以此激发高校师生的爱校热情,提高师生参与学校内部结构治理、规范管理的热情,为高校规范发展和深化改革起到的宣传推动作用。

三、提升审计档案管理的策略

审计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档案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高校领导和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对审计档案管理质量在财务管理、资产核定、债务管理中的作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审计档案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只有扎实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和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提高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审计档案的管理不同于一般档案的整理、归档、存放,因为审计档案不仅涉及学校发展的决策信息,有的还可能涉及被审对象的个人隐私。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一是专业素养,高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掌握新形势下的现代专业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意识,法律意识,不仅使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熟练、工作细致,还要使他们精通审计业务工作的流程,以确保审计资料的归档和保存工作达到专业水平。二是职业道德水平,审计档案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保档案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前提。学校要多渠道、多角度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信心和决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培养严肃认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工作,不断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适应现代审计档案管理的要求。2.完善审计档案管理体系和流程。完善审计档案管理体系和流程是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前提。高校应根据国家内审协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本校的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审计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法、保存和传输,确保每个项目的资料纸质版和电子版一一对应、避免人为干扰和篡改或损坏文件和信息。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及审计档案的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审计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利用、销毁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办法,真正明确审计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审计档案的保密责任,另外加大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确保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和科学。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全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形成的电子化审计档案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基础。审计机构内部要高度重视电子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电子审计档案为从过去单纯的保管档案向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学习档案和现代电子技术结合的原理及基本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档案的利用价值,提高审计工作效应的同时扩大审计影响,要充分利用电子化档案资料,挖掘原有审计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将原应归档的审计资料整理收集、归类、排序、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并将纸质文档装订成册,形成一一对应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促进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将过去不可能完成的风险点进行科学整理归类、分析,编制形成电子审计档案以作提示,为实际工作中方便、快捷的查询所有审计信息提供便利;二是对上级及各类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审计问题电子档案,为以后审计工作的规范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整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建立违规问题清单,对清单中记录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督促,强化责任追究。

总之,高校审计档案是高校自身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的再现,不仅完整、真实地记录学校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考察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高度关注高校综合改革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落实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高度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审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高效、科学利用,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强化对审计档案的管理,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才会显现,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全面工作的蓬勃发展。

作者:胡昀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谭萍,毛剑.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档案的作用及其管理制度[J].文教资料,2010,(27).

[2]潘飞,侯新,孙航.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J].理财,2013,(7).

[3]李学慧.审计档案管理在审计质量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5,(13).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按照公司内部审计整改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工作,依据《XX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公司各单位要严格按照《XX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开展合同管理相关工作。

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是合同印鉴管理部门,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印鉴,须注意“单份合同文本达二页以上的须加盖骑缝章”。

三、合同签订后,经办人员上交的合同须与已经审核的文本一致,相应审核资料按规定归档;如上交合同与已审核文本不符,按公司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针对内审提出的“合同承办单位,加强从合同起草中标到终结评价的全过程、可追溯的档案管理”的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办法第十条中“对已签订的合同,合同承办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其履行;合同承办单位具体负责追踪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合同承办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合同管理体系,从合同起草至履行完毕,各环节有人负责,有完整的合同登记及管理记录,管理过程可追溯”和第十四条中“合同及合同基础资料由合同承办单位收集和保存。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使用合同及基础资料复印件,需要使用原件的,必须经合同承办单位领导审批,填写《合同借阅登记表》。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保存的合同原则上不外借”,“合同承办单位每年定期将履行完毕的合同及基础资料整理归档,提交档案管理部门保存”等要求执行。

五、各单位要按照内审提出的“合同管理台账信息不完整:合同编号、合同内容、合同金额、保证金金额、结算方式等信息不完整”要求完善合同台账,要求于2019年X月X日X时前向董事会办公室提报年度完整的合同台账。

此通知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弊端

(一)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

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相继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文件,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有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有了违规行为后,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监管。对此,财政部门应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同时,单位内部也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国家的法规真正落到实处。

(二)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自下而上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处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

(三)会计资料保管期限受到限制

按合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其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要打印输出。而且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但目前一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档案都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后,字迹就难以辨清。而且目前已处于信息时代,所有的帐陈数据资料完全可以采用电子帐簿的形式,为什么还要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因此财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原有法规进行些修改呢?

(四)财务数据共享性差

目前,有许多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偏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不能真正满足信息时代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因此,软件开发单位应多推出一些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单位在购买软件时,也应从单位整体角度出发,真正实现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五)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在有些地区,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甚至有些单位使用盗版财务软件。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事实上,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能从自动的记帐、算帐、报帐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六)现行会计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

目前部分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仍机械地套用原来的分工模式,这种传统的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应配备以下人员:

1.总会计师:负责会计业务工作。

2.会计主管:负责管理会计日常工作。

3.制证人员:负责凭证的制作和录入。

4.审核人员:负责对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核。

5.出纳人员:负责现金与银行的收支及银行对帐等工作。

6.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行。

7.系统维护员:负责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日常维护。

8.档案管理员:负责会计档案和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9.数据管理员:负责已复校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簿、报表的打印输出工作。

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请记住我站域名/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

综合性控制,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为: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系统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因此,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防止舞弊的出现。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防止舞弊的对策

(一)加强程序操作控制。

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

(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

(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

(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

(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杨;

(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人员职能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业公司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C机、POS机等,可以结合商业企业自身特点,根据ORACLE8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的特征,形成以在SUN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8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即俗称的“后台”,并采用以LINIX操作系统以及各帐台的 POS机联机操作等。在运行中,后台管理通过商品从进、销、调、存各个方面入手。进货环节则由业务部进行输入登记,然后由财务部审核入帐;销货则采用单品管理,通过收银POS机的输入,电脑月终汇总,产生各类报表供财务部入帐使用。从而体现了各部门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三)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它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

(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

(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

(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

(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例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单独专门供电系统,并且不定期检查电源、接地线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证机房环境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帐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建立会计档案管理部门。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高校合并后的这十多年来,在财务管理方面,内部会计控制不时地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弱化,形成管理上的“盲区”和监督中的“真空”状态,导致腐败和贪污等丑恶现象不断发生。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完善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确保合并高校财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定有组织、计划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会计制度,以确保合并高校各项事业有秩序地、有效地运行。所以,我们有必要以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的观点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合并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保证合并高校的财产安全、提高教育资金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体现合并优势,保证合并高校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一、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合并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并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3、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4、相互牵制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二、我国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专门针对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虽然我国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加大了对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研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较多,而研究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较少。我国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做指导,理论上对内部会计控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因此高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二)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以往一直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且高校会计制度中对学校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忽视了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基础十分薄弱。

(三)合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健全。高校一般都建立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总体来看,仍很不健全,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和执行程序不够规范,风险增大;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财政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三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

(四)合并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的审计制度建设滞后。内部会计控制具有监督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由于其强调对经济活动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因而能将某些违规、违法、不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其具有独立性。高校对内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无法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三、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部会计控制

(一)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有健全的体系建设,只有健全的体系、完备的制度,才能有效地进行合理、有效、透明、公正的财务运作。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六个方面:

1、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体制和程序、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和执行的会计政策、费用开支标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特殊事项审批制度等。

2、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办法、预决算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违章处理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等。

3、货币资金及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制度、货币资金收付管理制度、银行存款核对制度、印鉴使用保管制度、资产购买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物清查盘点制度、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账制度、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

4、重大事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大型基建及维修项目管理制度、其他重大事项管理制度。

5、票据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收费票据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的保存、移交、销毁管理办法。

6、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机构、岗位、财务人员、会计委派制度、工作成效奖惩等管理办法。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的素质决定着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也决定着会计控制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拥有一批有水准、讲诚信、讲道德、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内控制度的关键。一是要求会计人员知识素质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会计知识,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国家有关的政策、法令、法规,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是要求会计人员道德素质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和执行的好坏,与会计行为人的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会计控制。高等学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使会计工作的一些程序变得简易化,整个会计核算完全依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来支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许多高校使用网上银行处理银行结算业务,资金的划拨在瞬间即可完成。由此,资金的安全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凸显。同时,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也与手工模式不同,过去针对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电算化的要求,而应从系统控制和人工控制两方面做好内部管理,通过严格会计控制程序来保障。首先,要保证软件系统的合法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加强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加强电算化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设计合理的操作程序,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注重电算化过程的相互牵制、权限设置制衡,加强各项安全保密措施。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制度是不完善的制度,没有监督的存在,就不能有效地控制会计行为。监督不是摆设,它必须要有可行高效的机制。高校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到诸多经济内容的系统工程,有了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可以较好地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正常、有序地运行。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廖红星.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审计月刊,2007.6.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 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根据《通知》的目标和要求,各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各公司应当建立符合规定和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做到岗位职责清晰,授权明确合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财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公司对财务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有制度性安排。

(二)各公司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符合公司

自身经营特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并不断予以完善,明确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流程以及应当履行的决策程序。制度中应包含责任追究条款,对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认定的具体标准、处罚措施以及责任追究机构和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责任追究应与绩效考核挂钩。

各公司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相关负责人管理制度,对财务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职责、权限、考核等做出规定。财务会计相关负责人管理制度应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

(三)各公司应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共用财务信息系统,也不得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任何能够查询、修改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的权限;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符合会计电算化相关规定的要求,满足公司的实际需要;公司应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四)各公司应当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凭证填制符合要求,会计档案归档及时、保管安全;应当切实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水平,能独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征和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明确、恰当的会计政策,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不得以《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原则性规定代替公司的会计政策。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一),我们在自查中依托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根据各岗位业务变化,及时进行了修订更新;对集团内各公司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在 20xx 年12 月份公司组织安排了“财务部门20xx 年度教育训练计划”。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二),自查中公司根据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制定了公司内部相关制度、具体业务实施细则,如:《财务负责人制度》等。此次整改中又补充完善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三),自查中公司规模急速发展,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流程操作更新加快,在财务信息系统方面已加强建设和管理,公司ERP 系统已升级至用友8.9.0 版本,人员操作权限由信息部严格控制,职责分明。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公司已增加了费用预算模块,采用用友软件中的集团预算应用模式,包括深圳、苏州、南昌的预算与业务报销都使用了该模式进行管理,从预算管理设定、预算表的编制、预算的控制与分析,以及日常报销的业务均按照集团模式统一进行。这种模式有利于集团的集中管控,并能够独立部署预算与报销的 IT 系统,利于进行日常维护和风险的管理。合同管理模块,主要为设备、工程、维修、租赁等大型资产合同从签订到付款等全部流程都在ERP 系统中管理,固定资产请购单采用系统打印代替手工单据,极大方便了公司资产合同的管理。网上报销、委外加工、人力资源工资系统、供应商管理平台等模块,这些模块已陆续投入使用。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四),自查中公司进一步强调凭证填制规范要求,摘要简明清晰、科目使用规范、合理,会计档案及时归档、保管,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已遵照执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制定了具体明确的适合公司生产经营特点的记账基础和记量属性、外币业务核算方法、收入确认原则、存货核算方法等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针对在自查中发现问题及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1. 财务人员和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存在的问题:财务部分人员暂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整改措施:根据《会计法》、《深圳市会计条例》中对会计人员资格的相关规定,按照《深圳市会计条例》中第十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方可从事会计工作”要求,公司对集团内各公司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审查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通知未取得会计证人员在最近一个周期考取,人事部门将此作为后续财务人员招聘录用条件之一。

整改结果:未取得会计证人员将在20xx 年6 月份深圳财政局会计证资格考试报名期间内考取,12 月参加财会电算化考试,预计年底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存在的问题:对合并范围往来定期对账,每月一次明细账核对,只是核对正确,未对结果签字确认。

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规范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完善各往来对账手续,从此次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自查之日起销售会计已按月及时与苏州、南昌子公司往来对账,在次月14 号前完成对账工作,由双方签章确认,现已遵照执行。

整改结果:从20xx 年11 月起销售会计已对内部往来对账双方签章确认,后续持续监督执行。

3. 资金管理和控制情况

存在问题:

(1).出纳人员获取部分银行未实施快递派送的银行对帐单;(2).部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复核。 整改措施:

(1).明确出纳岗位工作职责,加强出纳工作管理,更换由其他会计人员从银行索取银行对帐单,做到相互牵制,明确责任;

(2).监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签批手续完整,并且指定专人复核,在每一账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完成后,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统一填制汇总表,核对银行存款明细科目,以防相关表档遗漏。

整改结果:

(1).出纳人员从银行获取银行对账单,已整改安排由财务部会计人员从银行索取银行对帐单。

(2).部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有专人复核,已整改由资金部负责人复核,并且签名确认。

4、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存在问题:公司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相关制度没有更新,存在部分已在执行的工作流程,没有形成书面制度文件。

整改措施: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已经实际执行的制度书面固化。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变化,及时修订更新相关制度。

整改结果:现已补充部分制度: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后续据实补充修订,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建设,并严格遵照执行。

5、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和控制情况

存在问题: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财务、审计专项检查,财务、审计检查资料尚未形成明确、固定的制度控制。

整改措施:公司相关审计、财务检查工作规范制度,后续对子公司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录用、晋升、调动均通过母公司集团财务中心审核,报母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子公司经营支出须经母公司进行审批。由子公司填写申请审批后转深圳财务中心进行审批,最后经董事长批准。母公司资金部负责人对子公司日常资金进行监控及管理,子公司每日发银行、现金日报表到母公司资金部负责人,负责人根据资金申请情况邮件指令补充收付款所需资金。

整改结果:公司制定 《内部审计制度》,对子公司专项检查结果出具了书面的内部审计、检查报告材料。通过整改,进一步加强巡检工作管理,规范人员招聘流程、切实履行好资金审批权限,不断提升财务、审计检查工作效率,保证公司资产安全。

二、证监局走访提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深圳证监局于20xx 年12月份对我公司现场走访检查了有关财务制度、资金管理、财务核算、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等相关方面问题,针对证监局提出的问题,我公司按照要求已全部整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1. 关于票据管理问题

存在问题:支票管理登记、领用记录不齐全、规范。只有领用记录,未有登记购买记录。

整改措施:建立票据管理登记台账,严格登记购买支票日期、数量及支票号码、签收人、单位等票据信息。

整改结果:票据管理在整改中已按要求改正。严格票据管理,完善了台账登记内容,并遵照执行。

2.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登记问题

存在问题:缺少手工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整改措施:专项活动自查开展时,即已安排出纳补录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贵局在走访过程中已补录了大部分月份日记账。

整改结果:手工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现已按要求补录完毕,后续出纳严格按照要求及时登记、日清月结。

3. 关联方、董高监日常出差报销用借款问题

存在问题:存在关联方、关联股东、关联自然人、董事、监事、高管在公司有临时借款,此借款全部为日常出差用的临时借款。

整改措施:公司已通知要求有在公司借款的关联方、关联股东、关联自然人、董事、监事、高管立即归还所借日常未报销完款项。公司了《防范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专项制度》,并且已遵照执行。

整改结果:经过整改公司在20xx年12月31 日前所有关联方、董高监在公司的日常出差部分借款已报销,未报销借款部分已全部归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