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更好的家校合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换种思路去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教育发展的领域中应该不断地寻求创新的道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将家校合作和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驿站,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有了父母给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他们开始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父母要在思想上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告诉孩子要想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人才,那么就要有承受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当然,孩子的成长还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才能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的思想观念,那么我们就要寻求有效家校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教学中利用家长资源,对课程的更新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合作有助于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使孩子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家校合作能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完善孩子性格养成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起来,然后将这种合作形成一种力量,这样才能使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3.家校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摆脱一些顾虑,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教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
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程宣传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的宣传工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要明确家校合作的目的,让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课程有所了解,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孩子学习的方法,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学习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懂得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通过有效地宣传,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队伍中来,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实践。
2.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校可以让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生的课堂中,让家长能够亲身经历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家长切身感受一下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种方法是研究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多方面起到很好的综合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弄开放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家长对孩子所学课程的理解。这样通过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学生不能只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创造一些小发明,然后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成果带到课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家庭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
学生应该把家庭的学习资源带到学校中,这种家庭资源主要是家长的生活阅历、社会经历和学习背景,还有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学生还可以把家长在生活中爱看的书籍带到学校中,这种方式是比较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促进有效家校合作的思考
1.建立健全明确的家校合作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那么就应该实行家校合作管理机制,但是现在还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样就会导致家校合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家校合作的一些经验,然后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并且明确相关的管理机制。
2.学校和家长要经常沟通
为了增强家校合作,那么就要求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沟通,因为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那么就要通过各种信息和活动增进家校合作的力度。同时,教师在学生家长会上应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这样可以有利于家长和孩子沟通。
3.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
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家庭与学校要共同解决,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把家校合作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4.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
学校和家庭在合作中应该相互支持,老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学校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在尊重、关心、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有利于完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给予他们的爱与关怀。通过家校合作,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合作,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23-24.
[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156.
一、学习先进事迹,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本学期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十几位教师的先进事迹,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在具体的事例中我不仅学到很多好的做法,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如何同学生相处;如何做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如何转化学生等。学习了这些好的方法之后,我也努力在实际中运用,确实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二、及时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本组老师合作,认真阅读课标、深入挖掘教参和教材,用心备课、上课,做到课后及时反思,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能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的课堂上我尝试使用课件来向同学们教授新知,取得两方面收获。一是同学们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活跃,思维更加灵活,同时,利用网络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不仅学会了如何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同时也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来修改课件,使它更适用于本班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四、对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能力有所增强
本学期在这方面重点学习了赏识教育方面的理论,在实践中我也重视把理论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全面转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一名教师的教育导向作用,同时,也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高效教育好孩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势必要求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校需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给出一致的准则、目标和信念。”但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重要教育者。笔者就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便捷的网络手段建立良好家校关系。
一、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
全面的教育应至少有孩子、教师、家庭的参与。教师了解孩子和孩子的家庭,教师要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互为伙伴;家长理解教师,懂得孩子,教师与孩子亦师亦友。
(一)良好家校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保障
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大至《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至校规、班规。孩子每天除了在校的6-8小时,剩余在家中的时间最多,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家长充分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才能让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故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保障。
(二)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利于为孩子创建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变得日益多元化。在学校不仅有课堂教学,主要学习书本知识,还会经常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良好的家校关系正好能整合家长与学校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孩子创建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用“微”手段构建良好家校关系
(一)“微”手段——“微信”与“微博”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亦可通过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二)“微”手段与传统家校沟通手段的比较
家访是传统建立家校关系的手段之一,其缺点是不可能长期及时地反馈情况。假设为每个学生预留半小时的家访时间,一个晚上的时间教师最多只能家访4-5位学生,以一个带两个班100个学生的英语老师为例,至少要连续不停家访一个月,才能把所有学生访完;其次是家长会,学校一般每个学期最多召开1-2次家长会,单靠短短的1-2次家长会很难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学校网站也是传统家校沟通的方式,近年来很多学校有了自己的校园网,但是校园网往往只能单方面让家长知道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家长无法做反馈和参与;另外还有电话与短信,电话与短信是与家长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了,但是无论电话与短信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而“微”手段——微信与微博都是依靠网络产生的,能直接在手机上使用,即使不开电脑,也能收发信息。只要有网络就能使用,也不存在电话费与信息费用的问题。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微”手段构建家校关系
以“微博”做“叙事体验”的公布栏面向全体家长,以“微信”作为个人双向沟通的桥梁。由教师建立班级微博,坚持140字以内的叙事短文,最好配上照片。鼓励多班上的好人好事,甚至为有进步的孩子、有突破的孩子小表扬短文,让孩子与家长对班级微博有归属感。发动家长关注班级微博,并就班级的新闻、动态发表评论,鼓励家长参与到班级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甚至可采纳家长中一些好的建议,让家长与孩子对班级建设有存在感和主人翁感。
首先要明确,社团不附属于社联部,社联部不会控制社团。社联部的主要职能应该局限于“管理”。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应该是如何管理社团的场地申请、活动经费审批等事务。在现阶段,我认为社团可以直接向OSA申请活动经费和场地使用,我们社联需要在事先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尤其现阶段面临着社团换届、新社团成立,明确告诉社长各项申请事宜的主要负责老师分别是谁,规范发送邮件的格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OSA的工作负担,减少一些由于第三方传达带来的沟通不畅而浪费的时间。
那么,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学校对社团活动经费的审批越发严格(这也是现有的一个趋势)那如何能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举办呢?我希望我们能成立一个“社长大会”,最主要是希望能让社联部和社团们提前互相了解年度计划,避免准备性质相似的活动,又能让社联部更好的了解社团活动的具体需求,及早为社团准备合适的赞助等,来满足社团活动物资上的需求。
我还建议社联部应该完善一个活动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活动预期规模和活动实际达到效果进行一个评估。这份评估还可以给OSA在今后的活动场地和经费审批提供一些借鉴,尽可能的去促进学校资源在社团间的合理分配。
我觉得,想要真正去维系社团与社联之间的关系,社联需要为社团提供一系列的福利。这就要求外联工作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利用香港学校内地生联合会以及国内中外合办大学(含港澳台)资源,进行互相的交流合作。也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坊,主要是邀请有活动经验的社团去帮助新建社团更好的运行。
关键词:全球性大学;吸引人才;国际合作;战略计划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高校领导们:
十分荣幸能为大家做本次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如何创建全球性大学——以UBC为例”。UBC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近25年间,它从一所地区性大学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大学。我将就这一期间UBC创建全球性大学的方法和举措进行简单的介绍。虽然加中两国的文化不同,但是在吸引优秀人才、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存在很多共同之处。
一、吸引人才和国际合作
是建立国际一流大学的两个要素
建立国际一流大学有两个要素:一是人才,二是国际合作。就像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一样,大学需要在招募杰出的教职员工、录取优秀的学生方面进行投资。产生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学和研究者都是那些在基础学术领域排名最高的,而吸引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好方式是打造一个学者们乐于加入的良好的研究环境。
全球的大学都在彼此竞争,想要争取到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我觉得中国的大学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们具有很好的学生基础,中国学生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奋好学的。那么,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吸引配得上教这些学生、配得上学校声誉的高水平的教授。
我想再次强调,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留住和吸引这些优秀的教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掌控自己的研究进程,减少大学中的等级制度,并且让他们和同样优秀的同事共同合作,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关于实现国际合作,我给大家提一个非常具体的建议,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起到桥梁的作用,让他们到其他国家的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等他们回到本国之后,就可以把他们在国外学到的经验带回到UBC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教授之间的交流合作。比如,我校与重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就是设在重庆儿童医院的“中加儿童发展和老年痴呆症联合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这个项目由加中双方共同出资,我的同事宋伟宏教授是这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此外,我们还要确保我们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有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大学内部的,比如让他们与本校的国际学生接触;也可以是大学外部的,比如让他们到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学习。
二、UBC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我们刚刚谈到的是建立国际一流大学的两大要素,下面我要谈的是各位作为大学的领导,如何确保大学能够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家能够切实做的事情是什么。我要重点谈的是营造一个强调计划性和挑战性的文化氛围。所谓挑战性,就是不断质疑我们的计划,这样才能打造优秀的大学。下面我想简单地谈一谈我们是怎样创建这些计划,以及如何实现这些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一)如何为大学制定计划
UBC战略计划的主题为《地点与承诺》(Place and Promise),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非常强调UBC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处于北美的西海岸,面对着亚洲,也是环太平洋地区的成员,因此我们要加强与整个地区的合作,同时我们也对本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要以国际视角来衡量我们所做出的改变。
我是2006年来到UBC的,在2007年的时候,我就意识到UBC应该制定一个计划,以使她变得更优秀,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那如何制定这个计划呢?
第一步,UBC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泛的咨询。我们采取了群众问询机制,通过大学的官方网站一些问题,在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内向整个社区开放,请大家回答。通过这个途径,我们能得知在人们眼中,对UBC最大的期待是什么,UBC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以及怎样完成这些重要的事情,从而得到非常可贵的建议。令我欣慰的是,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内,有数千名的学生、教职员工、校友、市民回答了这些问题。
第二步,我们为改革计划制定了几个方案,然后把这些方案拿到主管学术和教职员工的理事会,同时让财务部门对方案进行财政方面的审核。通过对方案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在2009年,这两个部门最终达成一致,确定了一套方案。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这个计划从开始网上问题,到最后公布,耗时两年。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计划是与财政预算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的计划想要成型,那么一定要有相应的财政支持。对此,UBC基本上是把自己的财政计划重做了一遍,以建立战略计划与财政计划之间更为清晰的联系。
(二)计划的层级递进
第一是高层次计划。一是大学的总体愿景,即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二是价值导向,即我们想向社会传达怎样的价值观;三是承诺,即我们对社会许下的是什么承诺;四是目标实现,即我们怎样采取行动来完成目标。
第二是中层计划。高层次计划当中的每一个承诺,都要得到中层计划的支持。同时,我们在大学整体计划的基础上,还制定了院系计划。我们需要把大学的整体计划推进到院系层级中,因为许多非常关键的决策都是由院系做出的。
实际上,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思考。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提出UBC愿景。我们思考的是UBC的特色是什么,我们要强调的是什么。
(三)总体愿景体现UBC三大特色
学校整体愿景体现出UBC的特色之一,就是打造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听起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们强调的绝佳学习环境并不仅仅服务于学生,而是让我们整所大学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学习,包括学生、教职员工等。也就是说,UBC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机构,还是一个学习机构。
愿景中体现出的UBC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国际化的视角。UBC的办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和教职员工成为世界公民。UBC不仅仅要为加拿大服务,也要为整个世界服务。
愿景中体现的第三个特点是,致力于推进民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大学有责任思考全人类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以及推进民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所说的不是让大家照着这个模子设置大学的愿景,而是希望大家思考自己大学的特色是什么,自己能做哪些其他大学做不到的事情。UBC的特色可能是由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和专有特长决定的。因此,大家也要思考,我们的大学要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只有考虑明白这个问题,才能制定有效的计划。
(四)国际性优质学府的三大价值导向
当我们考虑清楚UBC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UBC的特色是什么之后,就要考虑我们想在大学内部,以及想向全社会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有很多价值观,在此不一一细说。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想成为一所国际性的优质大学,其中的几个价值观是必须追求的。
第一是学术自由。如果想成为国际一流的学府,就要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不仅仅包括言论的自由,更包括进行独立的思考、追寻学术问题的自由。学术自由也意味着大学教授要承担起责任,他们的学术自由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必须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专家,那样才能追寻学术上的自由。
第二是追求卓越。如何追求卓越呢?途径之一就是,我们对资源分配和学术财政支持的决定必须以同行审查为基础,而不是看管理者的个人喜好。如果我们不以同行审查为基础来决策的话,那么我们的资源和财政所支持的可能并不是那个领域当中最优秀的人才,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只能沦为中等,不能成为卓越。
我要强调的最后一个价值观,就是为大众服务。UBC是公立大学,其资金都来源于公众,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一定要让公众受益。
(五)承诺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大学有三个承诺是最重要的,也是每一个成功的研究型大学应该遵守的,它们是教学、研究和社区服务。我们的每一个承诺都有其具体目标,比如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成为国际公民、推动民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目标与其他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类似。不过,UBC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承诺,让UBC与其他大学相区别呢?
第一,跨文化理解。什么是跨文化理解?UBC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价值观体系的人,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为什么强调跨文化理解是UBC的特色呢,不是所有大学都强调跨文化理解吗?这是由我们大学的现状决定的。UBC约有50%的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或法语。UBC的学生来自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其中很多人来自亚洲国家,有中国血统的学生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国家,加拿大想获得未来的成功的话,也要履行责任,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够找到途径,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第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不仅仅是我们价值观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承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承诺呢?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我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我们有两个校区,一个在温哥华,一个在奥肯那根,都是非常美丽的城市。学校非常重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UBC有责任通过推进可持续性发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六)问责机制严格衡量目标实现情况
我们如何来衡量是否完成了计划中的承诺呢?
第一,汇报机制。每年我都要向理事会做报告,向他们报告我们是怎样达成这些承诺的。我们高级管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也要向我做年度报告,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促进这些承诺的达成的。
第二,公众问责机制。在UBC的官网上,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对全社会公布的年报,这个年报详细说明了大学是怎样做出行动来实现承诺的。老实说,向公众公布信息,对于大学的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压力的。但是,如果我们想将我们的大学建设成为更好的大学,有更强的国际影响力的话,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要把信息公布给学生、教职员工,以及我们所在的社区,让他们理解UBC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计划进展如何。如果我们不向社会公布这些信息,就不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也要对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学习成绩负责。
综上所述,如何把我们的大学从地区性大学建设成为国际性大学,我谈了三个要点。首先是吸收并且保留住人才,这既包括教职员工,也包括学生;其次是建立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最后是建立一个既有计划性又有挑战性的文化氛围。下面我们来谈谈一些细节问题。
三、如何为教职员工和学生创造学习型环境
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关键就是改变我们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关系的理解、对教职员工和学校关系的理解。为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我们传统的观念,改变关于教育的传统观念。为了改变教授在讲台上讲、学生仅仅在底下做听众的情况,我们启动了一个“灵活学习”的项目,其中包括“慕课”学习。
UBC邀请许多世界一流专家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些专家研究学生大脑的运作模式,以及年轻人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习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局限于教室之内,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得各种学习资源。那么,在课堂上做什么呢?教师应该和学生交流、讨论,指导他们,而不是单单进行讲课。“慕课”潮流是世界性的,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所有大学都要考虑这方面的挑战和变革。与此同时,我们要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型的关系。
另外,我们还要为教职员工提供更好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大学内部找到更好的工作。举个例子,UBC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我们没有让他们从属于某单一部门,而是建了一个宏观的体系,让所有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都在该体系下进行工作,因此他们不但可以处理各个部门的工作,还能在大学内部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不需要跳槽到其他大学或企业。
这就是我要强调的: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让大学的每一位成员,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职员工,都能够进行持续性的学习。这种持续性学习的潮流,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一些大企业,比如谷歌,也在积极地创造这种持续性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设置障碍,阻碍员工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大学应当如何推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大学应如何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呢?这方面我并不是专家,大家比我懂得更多,但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点,就是中国大学要吸引留学生。现在中国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让中国学生走出去,毕业之后再回来为祖国作贡献。让我引以为豪的是,UBC约有1900名中国学生,另外还有很多学生是华裔。中国大学的当务之急就是把外国学生带到中国校园内,这样的话,中国学生即使不出国,也能在校内有国际化的交流和体验。
UBC和许多其他大学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勇气去那些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学习。UBC鼓励学生走出去,去那些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比如说中国。目前,中国的大学在推进跨文化理解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一是中国大学的一些课程可以用英语授课,让国际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和舒适;二是正如中国大学所做的那样,要积极建设国际学生宿舍,国际学生非常关心自己住在哪里;三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模式,留学生到中国学习能参与的项目要多元化。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们可以为国外教授创造机会,让他们到中国访问,即使是短期的也非常好,因为教授只有亲自到过中国的大学,才知道中国的大学发展有多么好,机遇有多么好,这样他回到本国后,才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让本科生和研究生更想来中国学习。
五、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教授的使命,
就不能成为优秀的校长
大学校长首先是一所学校学术使命的象征。我初到UBC时,非常希望大家叫我校长或者博士、教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作为大学的校长,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学者。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教授的使命、职责和作为,不能理解学生的感受,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因此,我在UBC当校长,仍然在继续我学者的角色。比如说我会邀请很多学生在我家吃早餐,和他们交流感受,同样我会邀请那些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者,跟他们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