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体育课程标准

新体育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体育课程标准

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体育课程标 中学体育教师 素质与能力

体育教师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实践者。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1.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构成

素质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与后天经验(包括环境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方面,以及整个人的客观现实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状态。就个体而言,素质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素质,即生理解剖特征与生理机能特征;二是思想、心理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情操以及认识过程中本身的感觉、知觉和人的意志、情感和个性等;三是业务素质,即个人从事的专业工作(学习)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及其具体内容:(1)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思想品行、修养操守、敬业精神、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2)身体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宽容、理解、勤奋、和善、负责、热情和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素质与特征等。(3)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和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等。

2.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更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健康教育,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具备很强的体育工作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体育教学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讲解技术动作能力:对技术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方法会讲解,尽量语言精练或编成“口诀”叙述,便于学生记忆。(2)正确示范动作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使用正面、镜面和侧面示范。(3)观察分析动作能力:要学会观察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并会对错误动作加以分析、纠正。(4)保护与帮助动作能力:要明确保护帮助的意义,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5)口令指挥队列能力:要掌握喊口令和指挥调动队伍的方法。(6)组织教法能力: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教材、教法。(7)领操动作能力:在正确学做各种徒手操、器械操等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正确领操。(8)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能力:熟练和掌握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的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9)制定体育教学文件能力:学会编制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10)自制小型体育器材: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制作简易体育器材。

2.2体育教育能力: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了解学生行为和学习情况的观察能力和敏锐迅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接触频繁,各种情感体验较多。此间学生的思想作风、意志力、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想品德,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体育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3体育运动训练能力:中学体育教师训练能力具体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能力;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指导比赛的能力。中学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还担负着发现人材、培养人材,向优秀运动队和高校输送人材的任务。选准各方面条件优越、适合于从事某项运动训练的好苗子,从小进行科学系统训练,为将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中学业余的运动训练不仅可发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材,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高学校体育水平,还能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大批骨干力量,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促使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助于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教育和体育目标。

2.4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体育的本质规律的科学认识与实践过程。为了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善于总结经验,善于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训练。其具体能力包括:掌握科学研究过程的能力,掌握和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2.5体育运动技术能力: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能力指参加比赛和训练的特殊运动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训练中,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能力占据重要的位置,运动技术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可能成为中学生心中的体育明星与偶像,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影响巨大。

2.6体育组织创新能力:中学体育教师组织能力主要包括:能正确运用队列队形的开展,“两操一课”的活动能力,组织各种大中小型比赛的能力,组织社会群体性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核心和最佳归宿,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开拓进取、有所作为的。

3. 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继续教育与学习,针对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准、教育观念、心理品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1设置继续教育专门机构与管理制度:设置专门机构来管理在职培训工作是发达国家开展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如法国规定每所有教师6年轮流脱产培训一次,许多国家都把教师培训纳入整个国家师范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教育部门应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硬性规定在参加工作几年后必须进行回归教育,视具体情况确定进修时间的长短。

3.2明确体育继续教育目标:国家教委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全国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制定培训工作总体方案,通过培训使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提高,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系统扎实地掌握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实施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科研能力,能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3建立网络化继续教育模式:包括多层次培训模式,例如,第一层次为体育教材教法培训,第二层次为获得合格学历的进修,第三个层次为研究能力的培养;多规格培训模式,例如,中学体育教师的规格可分为教材教法合格、专业证书合格和学历合格三种;多形式培训模式,例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班与长期班相结合、函授与自学相结合。从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来看,大多数体育教师希望在职进修学习,占总调查人数的91.5%,并认为函授学习更适合在职体育教师的特点;其次是短期培训;第三是自学;第四是脱产进修。

3.4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并熟练地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拓宽、加深、更新体育知识和理论,如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最新科研发展动态等。

参考文献:

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教师 自我转型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34—01

新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作为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要真正落实新体育课程的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来实现。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对自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 适应扮演不同角色身份的转换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是扮演着示范者、技术指导的角色。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一定运动技术的同时,还应是一名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学生身心塑造者等。体育教师需适应自我角色的转换。

1.实现教师转换角色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整个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即由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或执行者转向体育课程的开发者或设计者。

2.作为“执行者”,面对新课标,体育教师要向“成功体育”和“快乐体育”看齐

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体育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知识视野、敏锐的审美观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以适应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体育教师要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一是体育教师应注重自我形象,从上课开始,就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感染、影响学生。衣着装扮、精神面貌、姿态表情等都能令学生增添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向往体育活动。二是在教学中,多用描述性语言,以生动、形象、简洁、有趣、幽默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爱好,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良好状态下接受学习。三是教师要讲求民主,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多些热情,积极发展平等的、友善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爱好的培养。因此,教师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爱好,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他们表现与展示的机会。

1.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体验情境

好奇心是学生的特点之一。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创设合理、和谐、暖和、富有挑战,并且能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住学生好游戏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的重要活动内容,其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应该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指导他们初步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初中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全面理解体育活动对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只是一味从爱好出发,且习惯于玩游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玩”字上下工夫,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玩”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抓住学生的好表现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日益强烈。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出现质的转变,他们精力充沛、布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受益。因此,当学生反映出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用“你不行”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击学生的热情。尤其是男生,往往想要表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四 以学生为本,全面关心其身心健康

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观点

一、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我们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只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与示范作用。人们常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 已成为学生最接近的自然模仿对象。体育教师的言行、气质、风度等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二、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要牢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所以,上课时我们应注意不要把体育课认为是单纯地教学生一些技能。要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体育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让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些,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应多选择一些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锻炼其意志品质的教材。体育贵在“育”,应让学生体验严格、精确、向上、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体育精神,以培养其做事认真、善于吃苦的作风。不要过于死板的只是运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一点新的课程标准已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三、精心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除了常规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集体备课。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大家的智慧是备好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践也证明, 好的优质课大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要充分考虑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例如:男女生比例、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等)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器械多少、场地情况等),不备不切实际之课。 3.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特别是在学习或练习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教材时,更要考虑周到,并作相应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备课时也要备学生的突然“提问”和“发难”, 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常出现,但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更需要老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开展“游戏”教学,发现体育的乐趣

1.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内容需要做到寓教于乐, 开展“游戏”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体育课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的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游戏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紧扣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游戏,此举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多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示等手段分解动作要领体育动作的完成,往往是在瞬间,有时一个技术的动作包括连续几个动作,如果单凭教师示范,由于速度快,学生往往看不清楚,这就影响了把握其要领,从而减低了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连续的动作进行分解,以慢镜头的形式出现, 并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格,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把握的准确。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观看的同时,老师辅之以重点讲解,让同学们领悟动作、技术要领。练习时,教师稍加指点和示范, 学生就干净利落、准确无误地完成整个动作。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轻松。

3.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一、新课程标准对改善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目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表现出忧愁,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们转移各种不愉快的情绪,行为和意识,从而使人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学生常常由于名目繁多的考试,各种竞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学生中这种由于学习或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 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消除焦虑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众所周知,学生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由于各种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应激,而体育锻炼恰好能够使学生转移注意力,摆脱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失败,伤病,疲劳等情况,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上述各种不同的考验能使学生提高控制自己,保持心态平衡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活动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系列的调查表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际间的交往,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一些团体项目,学生们进行自由组合和分组,其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均由学生自己担任。在其过程中,同学间的感情更易建立和加深,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社会高级情感亦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背景,受认识倾向调节,并且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广泛的一般朋友,又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五、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提出如下建议

(1)努力扩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范围,加强心理健康领域目标的实施力度。

(2)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制,体育教师应改变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的认识。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在领域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运动兴趣,本校场地,器械等诸多因素开发校本课程,从而达到这些领域和水平目标。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

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一、激发活力,加强自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中提出那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三个层次和水平来引导我们的学生:一是学生主动接受,二是学生自主发现,三是学生自我创造。其中自主发现和自我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深刻感受领悟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运动质量、提升学生体育运动价值和促成健康的目标。

而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自主体育运动不主动,大有“坐享其成、安逸勿劳”的想法。对此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运动中去发现运动的快乐,从而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价值,也就能掌握身体健康与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运动,会对已积累的运动经验和认识进行直接的尝试。教师要能及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运动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动作。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技术和策略问题,教师就不能暗示或者提醒。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

二、发展自我,加强合作

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主要还是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其他课程活动为辅。既然是班级课堂教学,那么班级学生间肯定存在身体素质、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建立在比较科学的交往观上,要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同构建的特殊的身体认知活动,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的运动环境,使学生主体能够在同学间的合作、民主、评定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主观能力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不同学生运动水平差异、性格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运动需求,分层讲练,因材施教。教师还要根据班级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欲望,在体育学习中让学生结成小组,相互帮助,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本着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都有收获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自我发展式的教学。

三、鼓励创造,加强探索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健全,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及自主控制能力比较差,无意注意能力占主导。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讨生活中的体育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让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去寻找体育活动资料、自主进行体育运动和运动合作探讨锻炼,围绕现有的教学课程标准及学习计划,以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为参照和探讨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行动,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运动技巧、获得新的运动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