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第1篇

(一)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脱节

为美术基础教育储备高品质的优秀师资力量是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的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当下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状况而言,其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局限,科目大都偏重在某画种的技能技法上,没有以美术基础课程内容为依据,使受教者在有关教学内容上存在知识空缺,在一定程度上为受教者毕业后的实践教学工作造成了阻碍;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以美术技法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设计应用与赏析评论,二者强调重点不同,缺乏协调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美术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而逐渐加强了教育中的人文性。相对而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人文性内容依旧不足,二者在发展中的错位状况十分明显。

(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标准陈旧

我国部分美术教育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教师,对新时代的人才要求没有明晰的认识,对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行的目的及意义理解程度不够,忽视了以新《标准》为背景的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脱节,未能充分重视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属性,忽视了素质教育推行要求下的教育专业转变的必然性,过于强调美术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性质,单纯以美术文化的传授及延续为教育重点,受教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及教学能力的提升,被作为非重要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在教学方式上依旧沿袭旧有的理论知识传授和美术技能灌输,课堂内容单调,限制了受教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而教学评价标准过于重视教学成果,不可避免地为学习过程添加了一定的功利性色彩,不利于受教者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甚至不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三)人才培养观念不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美术专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美术教育专业的生源不断增多致使高校产生了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竞争意识不断消减,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不关心、不重视,无论在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存在十分明显的消极特征。美术教育专业将重点集中在美术知识及技能考查上,并不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对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要求过低,学生未能为其后所要接受的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涉及美术领域的考试内容单一不变,疏于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衡量,刻板的人才筛选模式消磨了受教者的艺术天性。

二、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一)实践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从其本质上看,美术是实践性艺术,美术教学工作究其根本来说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教学工作。因此,我国美术教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艺术性实践内容作为教学侧重点和重要评价标准。只有技巧同个人综合艺术素养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体现出个体在美术领域中的艺术魅力,美术教育本质上可以说是以实践为媒介的审美教育。因此,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实践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二)多元化与民族性的统一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现象频繁。基于此,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应坚持有本国特色的民族性发展趋势,改变旧有的侧重西方美术文化的教育模式,以中华民族美术文化为框架和基础,创建并完善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三)与美术基础课程的统一

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的受教群体是美术基础教育的后备师资力量,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应注意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及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重视专业的师范性、学术性,引导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美术专业技能与综合文化素养的积累,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综合的发展,进而顺利适应之后的美术基础教育工作。

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构建的设想

(一)明晰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方向

我国教育部门在关于艺术教育专业的规程中明确表示,师范教育的发展要以构建具有开放性和终身性的师范教育体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还是在质量、构成上都能适应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师资力量。为美术基础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其发展趋势的师资队伍是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必须担负起的重要职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大都存在办学理念模糊、人才培养目的不够明确的缺陷。因而明晰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专业的教育属性,改革传统上以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为教育目的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师范性为中心、培养学生美术知识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学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美术教育专业在新时展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优化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1.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比例

我国美术基础课程包括“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模块,内容丰富多样且涉及领域更为广泛。相对而言,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大都为西方油画或中国国画技法,课程比例畸形且多样性差,涉及范围过窄。突出体现为美术教育专业中关于设计类的教学内容过少,课程不足,与美术基础教育之间的差异性过于明显,这将导致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不能与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不利情况出现。因此,美术教育专业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比例,适当增加有关设计类的课程教育内容。

2.增强专业教育的人文性色彩

由新《课标》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美术文化素养,而非针对某画种技法的教授。因此,我国美术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美学素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这与我国现有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有很大的差异。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建及人才培养的重点依旧落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技能学习与实践上,人文色彩淡薄,不利于受教者个人人文素质的积淀,影响了教师人才的全面综合发展,难以满足美术基础课程对教师的全新需求。因此,美术教育专业要适当增加人文性内容。

3.以“课标”为学习指导思想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第2篇

一、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发幼儿学习潜能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不利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二)引导幼儿学会创新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三)培养幼儿美感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没有美感,便没有美的表现。教师要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

(四)提高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犹如一张白纸,涂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美术教育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至关重要。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较,美术教育对其他教育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培养儿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美术教育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手段。它的独特表现在:美是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美术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在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

(五)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幼儿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能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在美术创造的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兴奋,令他们向往,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往往会令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自己的未来,描绘美丽的图画。

(六)成就良好的品质

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和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这些品质,如自信、热情、顽强、富于同情心和勤奋好学、爱创造等,还是创造型个性的性格特征,幼儿美术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手段。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事项

(一)培养重点

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兴趣。教育中不要过早强迫幼儿学习素描和色彩,因为幼儿美术讲究的是原生态创作。幼儿时期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要让他放松,愉快。因为保持良好的兴趣和持续的创作,学什么都不会迟。就怕没兴趣或者不做自己的创作,那么学起来就会比前者吃力很多。

(二)观念差异

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实际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务性开发,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因此,家长和幼儿美术教师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方面要灵活变通。

(三)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1, 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3.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4,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4.2,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4.3,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5,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 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 美术教育; 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后,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另一方面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考试吧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困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二)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

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三)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

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第5篇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强调智力和才能发展,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美育作为德育、智育的从属。强调儿童对人物和自然的模仿再现,忽略儿童对生活体验的创造、表现。课堂教学多强调教师主体性,忽略儿童的主动性,将儿童置于从属地位,没有激发他们思考、创意、构图的主动性,并不能真正发现美和感受美。学校和家庭对美术课虽有重视,但美术专业的地位和教学硬件的缺失,加上缺乏良好的校外艺术环境,小学美术教育的局面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小学的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一些有必要的思考。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技能和德育放在美育之前是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特点。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大纲制定教学目来看2004年大纲更注重素质培养,重视创造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再强调对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领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他倡导美术教师不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过程,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美术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美术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这种自我表现的过程远比表现出来的结果显得重要。

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强调用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儿童的想象力,给儿童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其表现欲望,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的感受。他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美术教育要遵循儿童与生俱来的生长规律,顺应他们内在的法则,发展儿童这种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通晓并研究儿童的这些发展的规律,建立创造的氛围,给于儿童一个安全的、充满爱心的心理环境。

儿童美术教育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教育,这不仅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儿童美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它既是儿童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只是用心灵对知觉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这种功能是通过造形活动实现的。造形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美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最重要的内涵。

儿童的造形活动是与游戏分不开的,他们对随手搭合的树叶、纸片、小棍极感兴趣,对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一种材料的形也极感兴趣。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关于物质世界的真实信息以及自己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影响久远,在这种体验中培养出儿童造型艺术的基础感觉。儿童在造形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意象表现”和“机能性表现”。这两种表现在活动中都是依赖视觉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幼儿在造形中的着眼点是美术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对“形”(形状、色彩、构成要素等)以及由“形”引发的联想感兴趣。例,当孩子在涂鸦期能画出圆形时,他并非要画什么东西,而只对这种最简单的能把图与底区别开来的“形”感兴趣。在以后出现的象征性符号和各种各样的形象样式及组织形式中也是以形的变化和关系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