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育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的具体目标,把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体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不同的层次以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这五个目标要求。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思维的重新定位,必然会在根本上引起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将彻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目标,而将素质体育、终身教育、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所以,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的方式也会被重新确立,从而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二、健全体育院、部的师政管理班子与健全管理机制
1.健全体育院、系的管理班子
(1)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①理论指导薄弱,思想观念落后。②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③师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④从事师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现实需要。⑤管理技术因素。
(2)提升高校师政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师政管理任务的迫切需求。②是充分发挥师政机关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③是实现师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④师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3)提高高校师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高校行政效率的高低,①牢固树立师政效率观念要提高行政效率。②改革和创新高校师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规划。③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④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的流动方案,使师政管理的工作持续保持较高效率,并且充满活力。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实现师政和管理现代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⑥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效率提高师政效率测定。
2.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管理机制
对提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务的迫切需求。高校的行政机关是为教学以及科研直接服务的行政管理机构,是高校对内和对外进行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起着协调左右的纽带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张、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师政机构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突出,而工作任务则日渐复杂和繁琐。不断改变的新条件、新形势对高校的具体行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外,更与高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息息相关。所以,行政机关应当抓好自身的工作质量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2)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综合职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师政机关是普通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具有参谋、监督检查、沟通协调以及后勤服务等具体职能,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充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的管理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师政机关相关的工作范围也相应不断的扩大,管理对象的内容、复杂性、难度迅速增大,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积极发挥师政机关各项职能的作用。
(3)是完全实现师政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必然的结果。高速、顺畅、方便的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在信息量膨胀,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现代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办公的科学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高校中的传统的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模式,使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以诞生,同时带来了行政机关的重大变革,促使师政管理具体工作更具意义、更富挑战,因此提高其工作效率是这一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4)师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激励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师政管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予以监督和检查。高校的师政管理机构通过构建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个人或机构提出督办意见以及改进的方案和要求,从而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师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这必然能从侧面激励高校各个部门和各教职工努力投入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促使高校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尽快提高队伍素质对教师不仅要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机制,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培训。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学历低的问题不仅对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国际间的体育交流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应当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打破传统的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择体育教师这一近亲繁殖的教师选择模式,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可利用相对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的人才纳入师资队伍,与此同时严格人才引进的手续,做到仔细认真考核,择优予以选择,做到宁缺勿滥。对于相当紧缺的高端人才,要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坚决予以引进,并为引进的教师确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真正做到既留人又留人心,使高端人才有积极发挥才能的空间。此外,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加强政策的导向以便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深造,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四、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更迅速发展
摘要:高中体育创新教育业成为了大多高中体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高中体育课作为一门锻炼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素养,在听觉、想象、感受和创造等方面具有诸多其他学科所比具备的优势。本文笔者就将对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在高中体育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一、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育是一门富有强身健体、调控情愫的身体和心理教育,学生主要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学习相关的运动技能,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能启发心智,创造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体育课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注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如:学习一个新的体育项目时,教师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然后在让学生自己感受、联想项目的相关情节,往往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所以,想象是体育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面,也是最为丰富、多姿的世界。一个想象丰富的学生,也一定会是一个不拘一格,思维活跃的学生。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只顾“求同”而忽略了“存异”,以至于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了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对那些思维独特的学生要及时积极的鼓励,并给以正确的引导。最后,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索,去体会,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创新的能力。
二、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丰富教学
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让学生尝试着用所学的知识给自觉发现一些新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或者是创造其他运动项目。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上设计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乐有所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再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端正学生的创新态度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态度,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善于突破习惯定势,能够从学生的学习中寻找学生学习知识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虽然对问题有许多独到的看法,但有时切不一定准确,还有部分学生的创新通常和他们的任性和错误相伴。对此,教师要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接受,毕竟学生敢于想象,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事,我们不能过多的限制和压制,甚或是否定他们的意见。因为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让他们经常接受到错误、失败的情感体验后,会使许多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拒绝尝试。严重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正切对待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在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和正切的价值观的同时,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讲究方式,不可盲目引导学生创新
作为教师,要时刻铭记,再多关于创新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只是用于辅导教学,推进教学的。其主要是起到绿叶的作用,用以衬托体育教学的美丽。所以教师在运用创新方法时切忌不要“喧宾夺主”。如不要过多的补充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不能把创新简单的理解为天马行空和不切实际。而是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作为基点,精心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环节中获得新知的同时,能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掘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一、道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概念辨析
1.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主要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它是一定社会依据其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施加系统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个体德性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德性品质,主要体现在拼搏、诚信、团队、集体主义、自信心等方面,也可以把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概括为竞争精神、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等五个方面。
2.体育教学的概念
有关体育的概念主要是指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完善的人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特征。目前不同版本的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界定有所不同。如,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是指是以体育课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双边活动,等等。从这些关于体育教学的不同定义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具有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格等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之一。
二、学校体育教学实施道德教育的独特性
1.体育教学的动态性与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锻炼和练习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疲劳感、疼痛感等很多方面的生理反应,随之会引起一系列如怕苦、怕累等方面的心理反应。学生的各种行为、各种思想在这些反应中都可以暴露出来。如在中长跑课上,学生怕累;投掷课上,学生怕伤;跳跃课上,学生胆怯等。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2.体育教学的交往性与社会性
体育教学中的沟通模式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空间、自由度较大,这给予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面对面和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通过频繁的交往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克服胆怯、自卑与孤独等心理现象。同时,体育活动的社会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的过程,学生根据一定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从事正当的体育行为。如,在体育教学与竞赛中,学生随时充当着参与者、组织者、裁判员、服务人员等多种角色。
3.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直观性
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主要是在室外或体育场馆内进行,学生学习活动的视野和参与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同时学生容易受到天气、场地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全面的刺激。在这种较为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思维等都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得到表现。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本身具有产生运动乐趣的功能,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积极体验情绪的教学。在这种人际关系相对宽松、学习环境相对明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情感最充分、最自如,其学习的态度、情绪、意志、纪律性等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具有直观的一面。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任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真正被当作一项必要任务来完成。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目标认识不足,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只是个“软任务”。许多学校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体系,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检查指标中没有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作为指标之一,同时在教师考核指标中也没有对师德修养提出具体要求,进而直接造成了教师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认为体育课不是政治课,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可以锤炼自己的意志、塑造优良的品格。
2.学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简单
学校体育教育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更多地只重“教”而不重“育”,只重道德而不重情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主要以单纯说教方式为主,即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同样采用“我讲你听”的单一道德灌输模式,且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化、陈旧、缺乏新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体育教师没有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实际特点和特殊性,将道德教育很好地与体育教学融合起来,而成了“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是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奖惩法等一些道德教育的常见方法,缺乏新颖性,致使学生学习疲倦和麻木,进而导致了学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成效低。
3.学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较为泛化
受“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的影响,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关注。因此,以社会价值为本位的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变成一种抽象的口号。长期以来,学校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道德教育目标显得很难理解、把握和操作,这导致道德教育目标的泛化。
四、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挖掘
体育教学内容包含了教养、教育和发展等三大功能。体育教学的内容隐含着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良好人格等方面的道德因素。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以实现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统一为原则,片面强调掌握“三基”的观点,是一种片面观点。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运动项目教学目的等进行分类。这些不同分类下的教学内容中多数都含有明显的道德因素,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比如,田径具有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和坚持到底的精神等;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勇于竞争能力等。
2.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外显的行为目标,往往忽略了行为目标背后的意识活动。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目标归属于情感目标,体育情感方面主要指通过认知过程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态度和价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确定好道德教育的目标,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体育教师在制定道德教育的目标时,要把握好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化与具体化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原则以及层次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等。
3.善于挖掘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方法
体育教学中一些常规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法、榜样法、表扬与批评法、奖惩法等。但除此之外,作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体育教师还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探讨一些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竞赛评比法、失利勉励法、时机捕捉法、行为规范法、情境创设法、挫折磨炼法、榜样示范法、团队协作法等。针对这些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对象,从体育教学自身的内在特点出发,有选择、有意识地在具体方法中渗透道德教育。
4.加强完善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要理解评价功能。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评价主要由导向、诊断和激励等三个功能;其次,明确评价主体。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评价涉及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再次,指定评价内容。体育道德教育评价必须以学生道德认知的掌握、道德能力的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内容,把学生道德养成作为评价重点。最后,选定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采用“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也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还可采用“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等。
参考文献
[1]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戚万学.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生命教育逐渐成为了体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国学者叶澜就曾经针对生命教育的问题专门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这一点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来说亦是如此。
因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自我反思与变革,确保生命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本文就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入手,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和完善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生命教育的研究最初是起源于美国的。生命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生命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发展,而是在满足生命需求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简单来说,生命教育就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根本目的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在这一个概念中,生命包括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其中,自然生命,指的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也是人生存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生命是生命的系统性在精神层面的表现,其内涵非常丰富,例如:人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选择等等,其体现的人生存的意义;而社会生命指的则是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共同作用于社会的结果,其实际上也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体现,表达的是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价值。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
由上文所分析的生命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可知,生命包括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三个维度。所以,与此相对应的,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应当在通过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给予学生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自然生命的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
然而,在以上述标准来审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却可以发现,高职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从自然生命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职业岗位体能的发展。职业岗位体能,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个人在开展职业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抵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并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免疫力,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去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
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体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学生生命发展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注意从学生的专业特征和未来的工作特点出发来有针对性的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
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却可以发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材和的竞技项目以及体育游戏类的内容为主的,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体能的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在学生走上岗位之后至关重要的体育保健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内容,却鲜少涉及,从而使得高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从精神生命的角度来看,高职体育教学忽略了职业心理教育的渗透。
职业心理教育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包括了学生兴趣、气质、个性、情感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而且还包括了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知情况以及能力和技能,体育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将职业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几乎没有任何教材涉及到了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学校将职业心理教育列入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之中,这无疑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欠缺。
最后,从社会生命的角度来看,高职体育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都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放在首位,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重视体育知识的交流和体育技能的传递,而却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至于在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体验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与多边性,这对于学生社会生命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三、生命教育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完善对策
首先,要注意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理解高职体育教学,据此来制定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的生命化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并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三个层面入手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
其次,要注意组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职后生命发展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例如:有助于促进学生岗位职业体能发展的教学内容、有关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以及有助于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内容均应纳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
最后,要注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生成性的、发展性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来对基于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内容来调节和完善所开展的教学活动。
[论文摘要]文章对目前苏州市个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背景下对体育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也针对性地给出了对策。
背景
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8月28日29日,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全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嘹亮进军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全省要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苏州是省政府确定的先行制定规划纲要的3个地级市之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要求,确保苏州教育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2008年4月7日,苏州及其所辖五市七区均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专家组评估,这标志着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对于“《纲要》”中提到的到2020年完成的指标,苏州目前大多已达到并超过,苏州城市的教育作为试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其发展和地方经济是分不开的,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相对于当前现代化教育发展速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苏州素质教育快速推进的同时,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现状
体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与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我市对青少年的体质测试表明,学生组的体质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学生组各项监测指标来看,我市中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仍然不佳,体质没有明显提高,在苏州市体育基本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中,2008年,我市国民体质合格率为89%,略高于05年全国的87,2%的成绩,但却低于江苏省91,5%的平均成绩。昆山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昆山市成年人达标率为95,9%,优秀率、良好率均高于苏州平均水平,而青少年体质在某些指标方面略逊于苏州平均水平。在身体素质方面,幼儿和学生的力量、平衡素质好于苏州平均水平,但在柔韧素质方面略逊一筹。
二、问题
(一)体育观念的滞后。
近几年苏州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体育设施不断充实,体育课时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这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但由于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严重倾向,体育课被忽视的现象还是很普遍。据调查显示,有51%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比其它课程更容易取消;27.9%的人认为可能容易取消,66.2%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程的实际地位没有其它学科重要。不人少,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苏州城乡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
目前苏州市的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学目标单一化,最具体的表现是:“达标第一”、“考试第一”,过分看重《国家体育健康标准》以及“体育中考”的评价作用,高中把《达标》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单一目标,初中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体育中考”,并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结果限制教学工作的广度,使学生在绝对单一的目标下学习,得不到足够的学习空间。在对高新区三所4星学校调查发现有24.7%的学生在活动课上针对的是体育课堂的内容,有四分之一的课外活动是给体育课补课的。有11.4%的学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锻炼。有30.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太理想。 (三)适合青少年活动的设施短缺,锻炼内容形式单一。
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以成人的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场地、器材的成人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教育部体、卫、艺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我们的中小学校一直沿用成人器材,使孩子们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身心愉悦。“成人化”是少年儿童篮球的最大误区。有的学校由于场地的客观限制,导致开展活动的时候只能选择跳绳,踢毽,呼拉圈等趣味性和运动量不太强的项目,如吴江松陵一中拥有2000左右的学生,但只有250米田径场地,尽管学校尽一切努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活动,但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展,学校也很无奈。
(四)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有待提高。
目前苏州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达标100%,并且均参加过体育专业的学习或培训,但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普遍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很多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的,学科配备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由此凸显出来,一些科目的教师大大富余,比如传统科目,富余的老师便只能充当“万金油”,哪个坑缺就往哪个坑塞。同时有的学校由于体育科目的教师却无法满足,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但由于学校教师编制总量已超标,对于紧缺科目教师引进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积极性下降。
三、对策
(一)正确指导,转变观念。
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爱好和兴趣的培养,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广泛地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校圈体育文化活动等有效途径来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稳定的体育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体育活动中影成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成为体育的积极参与者和传播者。
(二)体育课程教学多元化。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必趣、能力和锻炼习惯为基本框架,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体育课程中取消强制性内容,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练习内容,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在体质健康、个性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
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的建设,合理均衡的分配体育教育资源。完善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可以利用体育彩票的经费资源,为农村中学添购体育器材,传播体育知识,让广大的中学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教育。针对学生的必趣特点,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制作多功能绳袋、环绳、哑铃、彩球、晃板、毽球、等适合学生兴趣要求的器材。
(四)制定导向性政策,鼓励教师流动。
对于有的学校教师饱和,而有的学校缺教师上课的现象,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在学校问的调动,把体育教师从比较充足的学校流动到紧缺的学校。对于就近几所学校的教师可以相互间兼课,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使体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课,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提高等。
参考文献
[1]任文亚.高师范公共体育课要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阴[1].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4(2).
[2]邓菊生.高师范学生应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网[J].齐齐哈零师范学院学报.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