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早已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也显现出了它的绝对优势。努力地全面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必定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全面地实施和运行。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是农业技术推广整体结构体系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能同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深层次地推广到农村。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完整或者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从学历来看多是中专及以下的为多数,即使是农业专业出身的人员,专业技?g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只占少数。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服务过于粗放,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沼气、节能、农产品安全等新兴的项目,从业专业人员很少,多是代管、兼管或是代办,理论知识少,技术更不过硬,造成了顾此舍彼、群众意见大的结果。

1.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这已经成为妨碍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要的因素和阻力。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新技术、新产品和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费用、宣传费用,资金不足就造成推广服务系统很难维持和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差,但工资水平都普遍较低、福利待遇也低,就造成了推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将推广工作进行下去的现状。

2 农业技术在乡镇推广工作中的策略

2.1 健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首先国家就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人才问题,来满足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工作中的切实需求,以加强上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基层的技术推广的紧密度。同时还要动态性地优化推广结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农业技术和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站和平台,快速、及时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中。这样就扩大加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体系的途径,让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实现及时性和时效性,保障农业经济的顺利、健康、持续地发展。

2.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上培训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高效经济作物和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等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在乡镇这种基层推行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视和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调入力度。尤其是各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严把监管关,以保证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作为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费,确保经费的使用都落在了实处,还要注意保证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置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水利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2011年7月

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重点县以来,紧紧围绕“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

益、工程能长远、农民得实惠”这一宗旨,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新

形势下如何进行农村水利建设。

【关键词】 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菏泽市近年来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水利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2011年7月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重点县以来,紧紧围绕“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益、工程能长远、农民得实惠”这一宗旨,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农村水利建设。本文结合菏泽市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现状

通过几十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累了雄厚的水利物质基础,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组织实施夏季和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更有效的改善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和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为菏泽市农业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菏泽市灌溉面积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共有6个大型和2个中型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625.3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5%。全市约有机井13万眼,其中引黄灌区外7.14万眼,控制灌溉面积392.7万亩。井渠合计灌溉面积达1018.0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8.5%。例如牡丹区2013 二,是建筑物配套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全市县管河道的配套建筑物共有5126座,其中桥3348座,涵洞539座,节制闸594座,扬水站28座,渡槽74座。乡管河道配套建筑物12004座。村管田间及沟渠配套建筑物38345座。例如,菏泽市牡丹区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2013年度项目,改善灌溉面积56122亩,年增产效益450万元,年节水204.27万m3,年节能效益100万元,年节地150亩,年省工效益210万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抗灾减灾的能力,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在问题

2.1 工程严重老化失修

菏泽市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建的,受当时的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特别是经过长时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有的甚至报废。

2.2 资金短缺

2002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菏泽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我市的水利投入也大多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等重点工程的配套补助,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县区特别是村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很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2.3 管理方式滞后

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加之水管体制改革缓慢,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存在着重建轻管、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改制不彻底,管护主体、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偏远的水利设施甚至没有人看管,难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3建议对策

3.1 保证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

3.2加大建设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效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出台的相关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继续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专班落实,一套工作措施推进”的工作思路,严格建设程序,强化项目管理,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民主决策、规划设计、监督管理、检查验收“五个到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认真抓好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

3.3 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水利改革

基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刚组建的基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目前运行还不正常。应该加大对基层乡镇水利站投入,从政策上给基层乡镇水利站充分的权限,促进基层乡镇水利站正常运行。

3.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水利设施管理

进一步加强水法律法规、水利产业政策和水利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水商品意识,水利建设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发展“三民水利”与农民负担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改善用水条件与依法缴纳水费的关系,充分调动其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支持、民众参与、合力兴水的浓厚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了多年的水利经验积累,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老旧水利改建工程,增加菏泽市水利浇灌区域,菏泽市立足自身条件,利用牡丹等经济产业,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真正让水利基础工程为经济发展服务,让人们受益。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

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78.69亿元。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账务管理不完善。“三资”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账务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目前我国农村对账务问题普遍存在着混乱现象,很多村对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家底不清,也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台账,对集体土地、国家强农惠农资金和集体收益等重要项目的登记不全、不细,甚至不登记,对村里一些涉及“三资”方面的情况不清楚、不明朗。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产权不清晰、资源闲置、“三资”被挪用的问题。

2、合同签订不规范。我国农村存在着很多需要合同规范的项目,如经营发包、不动产租赁、产权转让、工程建设、土地承包流转等。由于管理的疏忽,乡镇和村组对合同并不重视,在合同的签订方面存在着随意性、不对等、不全面、不明确等特点,有的项目甚至不签订合同,由村干部一人说了算,合同签订严重不规范,集体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根本原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依据。目前制度制度不健全直接制约了“三资”管理的失效。在相关部门制度的法规中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对“三资”管理的要求,但是不全面、不具体、不便于执行。从监管制度上看,没有明确的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相关制度、考核机制、“三资”流失责任追究机制,多数村普遍存在重实物、重现金、轻台账的现象,导致账实不符,甚至有物无账,有钱无账,此外对资产资源的权属变更没有明确规定,以到资产被处置时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从现有制度落实上看,很多制度没能得到较好落实,客观上增加了“三资”管理难度。

4、会计人员不稳定 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兼职,少部分从各站所调配。乡镇农经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等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虽然从事财务管理是农经站的职责所在,但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无力兼顾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出纳专职工作。加之一些乡镇抽调到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乡镇会计人员调动频繁,因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会计核算的不利局面。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资管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财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订“三资”管理的有效办法,明确规范统一的“三资”目录,确定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清理审计,切实把“三资”管理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实抓好。

2、加强监督,严肃纪律。纪检监察机关、检察、财政、审计、农业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制订关于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并严格落实。对违规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和贪污、挪用、平调、私分、无偿占用及挥霍浪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3、夯实基础,强化保障。首先是要稳定机构。对于三资的监管机构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构建,要树立其威信。当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时,要敢于指出,要素查处违反三资制度的行为。然后还要加强保障。挡墙已经推行了村集体路埃及委托了,再次基础之上,还要涉及很多的部门,结合起来对村里的集体财务进行监管,合理控制村里的经费,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其进行监管,建立一定的措施,完善包公的条件,使得干部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培训。监管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监管人员的素质,只有将他们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防止违反三资制度的行为发生,才能存进村集体资产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所以要给他们培养一种正确的意识,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定时进行检查。

4、加强农经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凡是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包括财经主管人员、会计、出纳)人员,必须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改进作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经干部队伍。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审计 特殊性 主要问题 解决办法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农村审计工作,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审计的特殊性

与一般的国家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开展的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农村审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农村审计与典型的政府审计不同。农村审计是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农村审计站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涉及农民负担的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不属于政府审计范围之列。

农村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开展的社会审计不同。农村审计机构是靠国家财政拨款,不交纳税赋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农村审计以审计监督为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安排的例行审计、受委托或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的审计,不管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是否同意,都有权对其进行强制审计。

农村审计与内部审计不同。农村审计所审计的部门和单位都不是农村审计站所在部门、单位及所在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农村审计机构是在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不是在被审计者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农村审计机构设在被审计者的外部,农村审计人员也不是被审计者的组成人员。

二、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审计法律地位模糊

农村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农业部1992年颁发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中的个别条款,已不适应农村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地方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又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这样造成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工作中存在极大的不便。

2.农村审计缺乏独立机制

现在虽然有不少地方的乡镇已经设立了审计机构。但是这些农村审计机构与农村经管机构通常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审计,又要承担农民负担、集体资产管理等工作,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3.农村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从目前农村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上看,业务水平不高、原任职结构单一,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从后续教育培训上看,作为承担国家内部审计管理职能的审计机关,对基层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远远不够,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

4.农村审计结果无法有效落实

本来,审计结果既是对审计事项的总结、评价,也是对被审计对象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并对以后的管理工作提出整改的建议和要求。但由于农村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进展较缓,没有建立起一套就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统一明确的规范,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以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农村审计结果报告运用时大打折扣: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相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个人责任得不到追究,审计结果报告被束之高阁,审计结果只是走过场,根本发挥不了监督的作用。

三、农村审计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快农村审计条例的制定和施行

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2.加强农村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县(市)级直接审计,县(市)级直接成立农村审计事务所,配备一定数量懂审计业务、会计业务、能熟练操作微机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对乡镇或村进行定期或随机的审计。第二种方式是委托中介审计尉未列入县(市)级直审范围的乡镇,可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审计,接受县(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审计工作质量检查,并报县(市)级经管部门备案。第三种方式是乡镇交叉审计,由县沛)级经管部门牵头,组织基层审计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乡镇之间的交叉审计。如果坚持运用以上这几种方式的审计,一定能大大提高农村审计的独立性,进而也就提高了农村审计的质量。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审计队伍

审计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支既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素质审计队伍。农村审计机构要鼓励、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业务培训和审计职称考试,不断提高执业水平。上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应当对农村审计人员采取多渠道、全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熟悉审计政策,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知识。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考核与监督,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严格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清正廉洁,给老百姓办实事,让上级放心、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