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儿童美术 成人美术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2-01
1 儿童美术的游戏性与成人美术在创作目的性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家曹中平说过:“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正因为幼儿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游戏,所以他们这种“不像”的画就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这种绘画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喜欢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是出于游戏、目的性较不明显,或者可以说仅仅是为了愉快而做的事。而成人美术是注重细细传递,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明确的表现目标。“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 ”这是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区别的一点。我国学者朱光潜就指出,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的差异就在于游戏性和社会性。
记得在一次美工区游戏时,玟玟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河边有几棵树,绿色的草地开满了美丽的小花……整幅画画面干净整洁,充满了童趣。当再次回到玟玟身边时,刚才那幅美丽的画已被黑色短线和红色的色块破坏得面目全非。孩子既然能画成这样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玟玟,讲讲你画了什么啊?”我微笑的道。玟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这里着火了,火好大啊!小动物们全躲起来了,然后,下了一场大雨把火浇灭了。
对于幼儿的创作教师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纪律和常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2 儿童美术的雅拙之美与成人美术在技能技法上的区别
儿童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所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这种美术作品是其心智发展水平的自然反映,幼儿美术创作和作品程度是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而对成人来说,美术活动是建立在其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
我们班中有一语障儿童,他比同班的幼儿年龄大,他父母延后了他的入园时间,入园后最难的问题,是我们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话,入园后,他在动手能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一次,他画好了许多小花后,又用黑色的蜡笔在纸上认真地画圆圈,圆圈里有两个小黑点,圆圈外面一条黑色短线,然后在圆圈后面加上一条长一点的直线,他说是燕子飞来了。“小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小燕子会飞是有翅膀对吗?”在提示下,他又画上了燕子好像剪刀一样的尾巴,还添上了翅膀,终于他画出了一幅春天的画,草地上几朵鲜艳的小花,天空中几只飞翔的燕子。
由此可见,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遵循幼儿特殊情况给予教育指导,对于幼儿乱涂乱画这样稚嫩的创作,应该鼓励、坚持以欣赏的态度。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绘画才能的萌芽,没有这一阶段的教育,后继更“高级”的绘画才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并且要重视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表现”活动,不要用过高要求来限制幼儿,幼儿园应创造一种气氛,如举办低幼作品展览等,以真正反映幼儿绘画的发展轨迹。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幼儿,使其得到提高,缩短由涂鸦阶段过渡到图示阶段或图示阶段过渡到写实倾向阶段的时间,我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效果。
3 儿童美术强烈的自我表现与成人美术在情感态度上的区别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具有强烈的自发性,他们以巨大的愉悦感和强烈的参与态度创作作品,固执地喜欢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儿童画中所表现的艺术趣味并不是儿童的有意追求,而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特别是早期的儿童绘画不是表现他们看到的现象,而是画他们知道的或者记忆的形象。相对于成人美术来说,他们会在情感深沉、稳定成熟之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他们会对美术创作进行理性把握。我们熟悉的著名画家毕加索,其作品中显示了类似于儿童美术的品质,但他也熟谙通常的艺术手法、规范和惯例,具有极强的写实能力。
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儿童绘画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特性,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而去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在这里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2年级)
这个阶段是儿童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作为教育者所面临的最主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儿童在入学前的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材要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兴趣外,师授课方法要正确得当。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对这种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宜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不起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无疑将会使他们中断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2中组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如不注意引导,过度指责,容易导致大批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多增加写生和速写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3高级阶段(5-6年级)
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抽象思维方面已得到了很大发展,爱好美术的同学此时热情更高,他们对形体的观察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常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教师就需对这阶段的学生教育要有所区别,除了传授课堂知识,在课外对爱好美术的学生要系统地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写生能力的训练。
4浅谈儿童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
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是临蘑写生、速写和默写四个方面,这是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将儿童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最理想途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使儿童的绘画表现得更轻松而得心应手。
4.1临摹:临摹对儿童阶段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很注重临摹的学习。临摹要注意学习对象,低年级适于临摹简单的,线条单纯,色彩明快,令他们感兴趣的图画,可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以丰富画面内容。这既可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到中高年级,可根据儿童实际绘画能力提供给他们一些静物或风景作品,但要注意一点,临摹只是辅助学习方法,要掌握好绘画的技能,重要的还是造型能力的训练。
4.2写生:写生是面对着实物进行的绘画,因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锻炼眼、手的协调能力,经过长期有目的的写生练习,学生便能建立起正确感知物体形态、结构、比例、色彩、空间等概念,作为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在写生练习时要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和表现,切不可用同一种模式去要求他们。
毕加索说过:“最失落的两个职业是牙医和摄影师:牙医想当医生,摄影师想成为画家。”这句话是画家在自己的时代对于摄影艺术与摄影师的不屑与调侃,放在当下来看这句话会略显偏执,但是从这句话中能读出的是摄影师从古至今都与画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都属于视觉空间艺术,他们又都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所以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等视觉艺术的特点。摄影技术的出现曾经对油画艺术产生过冲击,在摄影刚被人们认识之初,摄影不能如绘画般使对象超越自身而达到理想美的境地,它的写实性会让人觉得作品不如油画有味道,但同时,画家们也越来越能感觉到来自摄影师的威胁。而随着摄影技术的逐步发展,摄影与油画之间就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曾有一个时期人们会担心架上艺术会逐步被摄影艺术所代替,实践证明摄影艺术与油画艺术是两条相交的线条,在产生联系后,分别向各自的方向前进,没有后退更无所谓谁替代谁。摄影的出现为油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向,油画艺术的造型性、视觉性也同样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审美支撑。它们的共同点是两者都属于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熔铸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照片用不同于绘画的形式重塑客观世界,它们的共同点是照相机和画笔都是由人控制的,虽然画笔和照相机本身都不理解客观世界,但一旦由人掌控,就像赋予它们灵魂一样,都可以传达情感与记录真实。
在当下,摄影艺术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绘画流派就证实了这一点。例如照相写实主义,是七十年代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照相写实主义的画家们不直接写生,他们往往是先用照相机摄取所需的形象,再对着照片把形象复制到画布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时他们也会使用幻灯机把照片投射到幕布上,获得比肉眼所看到的大得多、也精确得多的形象,再丝毫不差地照样描摹,这样就达到了与照片同样的写实性与清晰性,甚至超越照片。照相写实主义的出现或许是对摄影艺术的挑战,是人工对机器的挑战,不能说谁更胜一筹,只是会引起人们新的思考,架上绘画该走向何方?摄影艺术又该走向何方?摄影和油画都要在生活长河不停流动的时间过程中,捕捉其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以物质媒介将其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与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摄影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而绘画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它们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不能忽略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工具材料不同所引起的区别,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艺术更强调瞬时性与记录性,而油画艺术更强调永恒性。摄影艺术的出现会为部分画家带来方便,但在同时也增加了画家的创作惰性,有部分人利用摄影技术与电脑科技相结合来完成自己的油画创作,创作之初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画面进行构建,但如果从头至尾依赖照相机,这种做法无形之中使他们丢失了原有的艺术创作理念,也磨灭了最初的艺术灵感与顿悟。所以,我相信这样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不能打动画家本人,对于欣赏着所产生的共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这样的作品只是没有灵魂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这样直接用照片表现就好。反之,在谈到摄影艺术时,大都提到与绘画的共同之处,而很少有人注意它们的区别,所以在完成摄影作品时只考虑到用绘画标准来评价,而忽略摄影本身的特点,很多摄影作品会被绘画中的调子、线条、质感等属于绘画的特征所框定,而忽略了摄影工具材料与时间特性所带来的独有特征,以绘画标准创作出的摄影作品也只是沦为了绘画的傀儡,总是感觉缺少摄影独有的韵味。所以无论是摄影家或是油画家在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每种艺术的独有特征,这样才可以展现不同艺术种类的风采。
当代社会百家争鸣,为不同的艺术种类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广阔空间。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或许在当下还无法完全剖析,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两种艺术形式自从在历史的长河中相遇在一起之后,就很难再截然的分开。在艺术的内涵不断扩展的当下,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交融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正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注重再现现实,而另一个则注重表现现实,对于两种艺术形式在创作时可以互相借鉴与利用,只要把握好“度”就必定会创作出勃勃生机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工笔画 继承 创新 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工笔画产生二千多年来,曾在魏晋时期有过很大发展,产生了以顾恺之、阎立本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画家和传世佳作,推动了工笔画的发展。但是到宋元以后,束缚了画家的个性与创造力,工笔画逐渐转向写意画的兴起。再将当代工笔画融入了人文精神,使得工笔画有了卓越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工笔画开始出现复兴的趋势。随着现代绘画的发展,如何让工笔画适应现代社会,这便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保住这个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独特艺术石涛和尚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已发生变化,作为传统的工笔画,只有“变”才能“生”——工笔画必须走创新求变之路,和现代绘画元素结合,才可以适应这个各方面快速发展的社会。
从90年代以来,许多致力于工笔画的画家们在创新的路子中不断探索,使现代工笔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工笔画与传统的工笔画有了很大的区别:首先是内容形式之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笔画多以侍女、帝王、梵像等发展到后来宋元时期,工笔画则多以花鸟禽兽为内容,而且人物为主,表现的形式过于陈旧,内容过于贫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一些王宫贵族的生活或是神话传说。因此,工笔画的内容和形式之变成了首当其冲的关键。现代工笔画从内容上就与传统工笔画拉开了距离。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构图和造型。现代工笔画首先在构图上有了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的形式出现。
第一,传统的工笔画多以条幅、长方形、或者以长卷的形式出现。因为思想观念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古老的形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现代工笔画多采用方构图,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第二,满。中国传统工笔画自明清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影响,画面多追求平白的情调,体现了一种雄浑厚重的气氛。第三,是画面结构吸收了许多西方的构成学的成或规则、或重复、或对比的形式。第四,大。现代工笔画中有一大部分人,追求作品的大幅面,这就跟传统的宋人小品、折枝花鸟有了很大的区别,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第五,就是“重”,重墨、重彩。由于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局限,作品效果不好。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工笔人物画方面,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语言和造型手法,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境,以独自的更鲜明的形式感悟自然,展现给观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与此同时,现代工笔画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了大胆的创新,让画面具有现代气息,适合反映现代美好生活。
最后,现代工笔画的工具材料变化和传统工笔画比较的发展中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传统的工笔画是以固定的宣纸、毛笔、墨汁和国画颜料等仅有的几种画材,进行绘画。从而看出,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一直受到绘画工具材料的限制,所以传统工笔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停下来。在现代社会后,由于科技的发展,一些画家致力于画材的研究和开发,从工具、材料的变革开始,同时和现代日本绘画的结合,现代工笔画在表现手法到创作观念上都有了较大跨度的发展。尤其是在工笔重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现代工笔画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发展,如唐代王维,精通书画音律,近代的吴昌硕,诗书画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但是,任何事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中国画史上,凡是有成就的画中,都难免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现代工笔画出现的这些名家,必定是一个有着良好的、全面修养的人。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抛弃传统,盲目追求现代、前卫,崇尚制作。正如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它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前面提到的,80年代,给中国画多元化决定并体现的,是区别于其它民族艺术的特征,它也是这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在工笔画的发展。到今天,时代要求中国工笔画要不断创新,不断地从优秀的传统和当今世界的多种文化艺术中吸取有益成分的制约。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从君王为标准,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顺便说一句,洛克打破“君本位”,建立“人本位”,即人权思想的锐利武器,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顿大十来岁,但是他是牛顿的好朋友,莫逆之交。他深受牛顿的思想影响。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近代科学的诞生,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规律意思和理性思维。洛克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有秩序,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呢?“人本位”就是他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由此可见,洛克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要给人类造成伤害。
生活在特定有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家,必定受到特定地域和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继承优秀的传统,植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中,走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书成.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郑为.中国绘画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薛永年.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春立.两宋山水画美学特征之嬗变[J].美术向导,2000年01期.
[5]郑建萍.简约而深美——宋代传统山水画语言形式的转变[J].美术大观,2007.
[6]张道森.中国美术欣赏[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艺术形式 造型 笔墨 艺术思想
作画,在古代,人们把它叫做“绘事”,被看成是一种制造迹象的手工活动。而画作,古人又把它称之为“丹青”,或者直接称之为“迹”,认为是这种迹象制造活动的结果。到了现在,我们又将作画称之为“绘画”,认为它是一种迹象活动,做“迹”造“象”是它的工作特征。在这个说法以前,我们对绘画这个概念的认识依赖于同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比如为了区别于音乐,我们说它是造型艺术:为了区别于文学,我们又说它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为了区别于雕塑之类的立体建筑,我们又说它是平面艺术。很明显。一幅画不仅是造型,不仅是关心空间和平面,绘画以“迹”造“象”的形式,致力于人们的精神表达。从类型学上讲,笔墨也带有“风格”意义,如“昊(道子)笔豪放”、“王维”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佳成,异动真思。书法是这样,画也是一样。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中国古代的名家名画,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例举元朝吴镇和清代石涛这两位大家的画作稍作具体的分析。
在介绍吴镇的画作之前,我觉得必须先了解他的画派。在元四家中,吴镇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明四家之首的沈周,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他晚年专师吴镇,可以算是吴镇的嫡待画派。再者,我之所以将吴镇的画作与石涛的画作一起进行分析,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划时代大家并且声称不学古人的石涛,其实也受到了吴镇画风的影响,《仿梅道人山水》就是非常经典的一个例子。石涛最善用点,他那“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多半就是从吴镇那苍厚浑朴的累累苔点所学而来。然而后世学吴镇的人并不多。从中可见吴镇的画派并非人人可以学得。一般人很难体会到他那厚重的笔法,而且他的性格又非常孤高,很难有人能像他一样耐得住寂寞。所以要么不学,学到了便都是大家。
吴镇的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山水,大多以渔隐为题材,这受他个人的性情影响非常大,也是他的理想情操的体现。第二类是墨竹,用笔非常坚实挺拔,这也是他刚正的秉性和内心超脱的体现。第三类便是松树。如果将他的山水、墨竹和松树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前两类都只在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境界阔然野选,而只有松树才是他性格孤高的完整的体现。《松泉图》则是他“抗简孤洁”的第一精品杰作。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个坡岭,左高右低,三道留象上实下虚,自右边的山坳中奔腾而下,在左边的坡上有一棵古松凌空而起,整体的气势如苍龙飞升。在泉的下方,又有两道坡岭重叠在一起,在水雾的弥漫下,若隐若现,却不失生机蓬勃。而且很突出的是在画面的整个上方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写了一首诗。真是一幅将诗、书、画有机结合的艺术佳作。虽然依据史料所载,诗、书、画为一体的形式早在宋徽宗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还谈不上达到有机结合的高度,即结合的形式还不够成熟,不够自然,还有生硬感。而有机的结合,则不仅是诗的内容对整幅画来说有画龙点睛、发人深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诗的构图已俨然成为画面的一部分,而且书写的美学风格也要和画面的绘画风格互相协调、一致。用董欣宾的话来说就是:“仿佛是把画中的线条拉出来写成的字。”
所以,从这个高度来看,吴镇的确是很好地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将诗题在画上的人,书写往往多是非常工整的,而且都是题在画面上方的一块,比较的刻板,且与画面的起伏也不能达到一致。即使是元代的赵孟顺、倪云林等,虽然也常常题诗作画,但形式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吴镇以前,都是一种无机的拼凑,在吴镇之后,才开始了有机的结合。在他的画上,我们可以看到,那草书仿佛行云流水,有张有驰,书法的直行长长短短,层次错落,随着画面的起伏构图而随机生变,画动书也动,十分和谐。这是吴镇对中国书画程式的巨大突破。
石涛,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热点人物,他为我们留下值得考究的中国画。他善兼山水、花鸟、人物,无论哪一题材,都展现了繁多的画风,灵活多变的手法。画作丰富而新奇,带给读者以震撼,他将自己“一画”、“外师造化”等绘画思想充分体现在画作之中。他敏锐地发现山川万物的精神气质,同时,以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画学思想的价值。在艺术上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
石涛的“迹化”理念,来源于他对绘画的认识,来源于他对绘画极其客观而周详的认识,他所理解的绘画,就是把他自己心中的神思、情性、灵感转化为可视的痕迹。我们来看他的其中一幅作品《山水图》。这幅画作不在于表现名山大川,而是描绘了一片平淡无奇的江南乡野景色。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近景处是一个小山峦,平缓而且地矮,坡肠处是一片掩映于丛林的村屋,山峦后的汀渚坡岸犬牙交会,呈现“之”字形将波澜推向无限远,物象的描绘见形见质,用笔用墨不拘成法。
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涛实际上揭示了绘画创作中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自由性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他认为绘画有创作法则,画家只有了解和掌握了绘画的客观原则在创作上才有自由可言。所以石涛不是主张完全的“无法”,而是主张“有法”,天地万物都是绘画的客观对象,笔墨是描绘天地万物的手段和工具,从这里我们就看出了石涛“外师造化”的思想。显然,画中的景色来自生活。自然中宁静安详的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造就了这一幅经典之作。相对于清初“四王”的墨守成规,因袭守旧,石涛更充分体现了他深入体察自然,强调真实感受的一面。这幅画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笔墨上来看,都体现了他的“深入物理”、“山川与予神遇而造化”、“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思想。
从以上两位绘画大家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中国画虽然分为很多不同的画派,但是有着共同的因素――追求画外之意境,寄情于画,同时又有特殊的要素――书画同源。在形式上,中国画较之与外国的油画,其最大的特殊点在于“笔墨”。笔墨是中国人表现自己艺术思想的抒写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殊与一般关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杜大凯,“多元世界中的中国画”,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彭锋,“中国画的意义世界”,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钟乳乾,“迹象论与中国画”,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岳川“笔墨迹化的东方意象”,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盛东涛,吴镇一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000&
[6]杨成寅石涛画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童中焘“笔墨”与“中国山水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