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设计前景

城市设计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设计;城市经济

一、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环境可以认为是包含城市中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等行为的多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双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物质”;“人工环境”则可以理解为城市中人与人共同创造的一种“社会空间环境”。吴良镛先生曾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的专业领域,我们要求的是走向人居环境规划城市设计观。”城市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协调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科学安排城市空间,以实现城市居民宜居环境空间的目标。学者向静仪认为:“城市环境设计是以满足生活在此的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展城市环境各方面的功能设计,提升城市美观度、舒适度、安全性、生活便利度,最终服务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的提高,改善人们的各类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城市人文气息。”城市环境设计总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从中又能判断这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是趋于环保生态还是相反。城市环境设计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过程。尽管如今在设计中越来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一些自然资源肆意的使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之一。

二、城市经济与环境设计的联系

我认为,城市环境设计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于城市中的人们,创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而这样的空间环境既需要良好的经济氛围来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优质的生态条件来提高人们的幸福程度。城市环境设计与经济有许多关联点,在经济消费过程中,“开发商和施工单位要注意对建筑材料的运用和垃圾的处理,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将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确立一种效益型经济模式,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环境设计中还涉及到环保投入和环保创新,持续加大环保的科研投入,如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和设施,达到科学预防与科学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花更大力气进行环保技术的创新,这不仅能实现变废为宝,还能将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大量可流通的自然资源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空间自然环境便是人类的“栖息地”,人类并不是机械地适应自然,而是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使其满足人类的自身需求,城市环境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设计规划人们的居住环境,形成宜居的城市环境空间。实现现代城市整体效益与符合城市居民根本利益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最高准则,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城市环境设计的目标之一,因此,拥有整体性思路的城市环境设计体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毋容置疑,经济是城市环境设计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与设计相关的投入和产出等效益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城市环境设计既属于城市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艺术。包含艺术的特殊经济活动,就需要创造经济价值。城市中不同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创造了城市环境设计的经济价值,而且每个主体创造价值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设计师通过设计成果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来实现经济价值;施工方则通过对项目的建造而完成经济价值;消费者通过购买才能使设计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因此,城市环境设计的经济价值是由多个环节共同实现的。城市经济建立在生产与消费的基础之上,城市环境设计的经济价值直接体现在给个人、企业或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层面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经济价值刺激了城市的生产和消费,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循环发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因此,完善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就显得尤为关键,这是从基本环节下手来改善民生。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就更让人关注,其在可持续调节空气质量、改善水质和物质资源循环与利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城市不断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一方面是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生态和更为环保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城市环境与经济是一种相互依存且相互制约的关系。改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既可以为居民创造宜居生存条件,也可以有效促进对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反过来说,只有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源源不断为城市环境设计提供相应的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等物质条件。

三、小结段落修

总的来说,系统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可以认为是一个城市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一种具有辅和战略性的指导方针,也是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基础依据之一。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自身发展条件,尽早确定城市环境设计的覆盖范围与发展思路,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城市环境设计的初衷角度看,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对经济有明显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2:128

[2].向静仪.浅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7(4):53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印象化

Abstract: As societ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improve, in her spare time on the need for peopl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good place for rest and excursion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modern life gives strength and energy in tremendous pressure on, we need some way to find the balance, which is essential for daily entertainment, so the city will become a park landscape ideal to go b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mple analys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design rather than a simple patchwork, improve urban park landscape in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on issue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do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mpression of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公园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现今各式各样的公园被建设起来。据数据统计,1989年全国的公园景观数量只有30余处,但是经过着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500多个。几乎每一个一、二线城市都会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公园,现在三、四线城市也加大了对公园的建设力度,为的就是给市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数量虽多,大部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面临倒闭。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很多公园在景观建设设施等硬件上盲目的进行模仿,缺少文化性和创意性,这就使公园变成了一个简单且粗糙的游乐园。

现代公园景观的设计对于景观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风景,而是要具有复杂的结构,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包括技术层面和人为的理解与感知以及要有文化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2.1硬件设施

对设施的设计要时刻考虑到能够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在被观赏的同时发挥其更多的可触机会,达到愉悦心情,放松精神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公园景观开放的特性,其边界要与城市拥有良好的过渡,像有些公园就采用了把围墙拆除与周边环境直接接触的方式,成为城市空间另一部分的延伸,达到了时刻与市民互动的目的。

2.2地域空间

制造地域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善于利用历史、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同时还能充分的发挥本地优势,使各空间做到和谐统一。在建设中,可利用地形、假山、动植物、建筑等来作入口或者是隔景的设施,可设计婉转的通道,通过后可到达一个开阔的空间。如果存在小空间同时它们不能够起到给公园提供成景和起不到以小衬大的作用时,就要考虑尽可能去减少这样的闭塞空间。与此同时还要提倡发展绿化程度,增加绿化量,创造新空间。做到对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和划分如停车场、公共休息处、服务区、住宿等等,要充分的考量当地的地形地貌,配合游览的线路进行规划。要求每一个区域要各有各的特色,使人们流连忘返。

2.3植物的合理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是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搭配中蕴含思想更是尤为的重要。植物本身时代特性不是很突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衔接现代与古代园林不同风格和时代的景观特色,其中包括了像文化和地域所带来的不同。说到配置的形式,主要有对植、孤植、树林、花坛、草坪等,原则就是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及生物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做到充分发挥其作用,构成一个完美的美景,为整体增色。

2.4纪念景观

可根据地方或地区的典型特点,使具有纪念价值的景观在公园中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增添游览的趣意,又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以纪念性的景观也是要作为公园景观建设的重点。对于那些要长期使用的纪念建筑要考虑人们对其依附的心理,做适当的保留或做旧处理。

2.5地标的设计

目前,大多数公园并不会给游客或者是休闲来的人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与公园内缺乏地标式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公园要想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对其流连忘返就一定要有其特有的标志,如别具一格的建筑或者吉祥物。一般情况下,对地标的设计大多是体积和高度惊人,或是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作用是要能够表现公园的主题,具有可识别的特性,对人们可以起到一种导视的作用。

2.6节点的设计

节点主要是指公园出入口、分区出入口、景观小品、道路交叉口等等。在这些节点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是否和公园景观设计相呼应,同时还要有其基本的功能如方便人们寻找和辨别方向等。同时要保证其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起到点缀和引导的作用。

2.7路线规划设计

坐到人车分流,方便游览休息的同时做好步行与车行的交接。考虑到一些专用车辆的设置如:消防车、商品供应车、工程车、垃圾车等。对于地形和坡度的设计要首先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排水。同时在游园的路线上设置好休息的地点。

城市公园景观具体案例设计分析

某一公园园址呈现长方形,面积约占600公顷。公园的设计规划要求是以绿为主,充分发挥环境绿化的效益,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要求,同时拥有特色的乔木和花卉,构建一个适宜游览和休息的环境。建筑空间上追求自然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整体的风格要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同时兼顾现代感。

根据上面公园景观的建设设计要求,我们分别对需要注意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①主景区的入口处。此处最好采用以轴线对称的布局,使花池树池做到对称的分布,再通过高大乔木的布置,使景区的入口显得气势磅礴。对于地面的材质最好是要进行曲线型的铺装,用材质的多样性来打破太过对称的设置,满足中国人的审美观。②以水体为主景。设置自然的驳岸水池要有一些观赏性质的假山,与水形成景观的效果,隐藏在山水之间的亭台和钓台在满足观景需要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休息玩耍提供场所。沿着池边坡道慢慢前行,看着太阳下泛动的波光、清雅的睡莲和一叶叶扁舟,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③溪流湖泊。利用地形设置自然的山涧溪流和湖泊,高差要在4米以上,沟体蜿蜒曲折形成清潭碧波,在湖中有几尾小鱼在游动,溪边无尽的林荫给人一种安静的空间,还能够为人乘凉避暑。水声和山石声融为一体,仿佛沉浸在诗画中一般。④广场和健身的场地。最好把它们放置在公园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上,缓慢且逐渐的向下移动,给人一种视线上的延伸感。要时刻牢记层次的变化,再用亭台、树池、走廊予以进行辅助,这样就给人活动之余又有了停留休息观赏美景的空间。⑤游戏区。此区适合在浅滩式的戏水池,这样就更能具有一种活力,山水的画面、池边沙滩再加上儿童们之间的嬉戏游乐,丰富了整个造景色彩和立体的效果。如果再能够使用木质的水车对整个景观进行处理,就会更加地突出水的主题。⑥其他区域。像在住宅的单元间留出适当的空间,建一些供人娱乐、健身、休息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⑦植物群组合与搭配。可采用山林的布置模式,以3-4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为景观区的骨架,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景观区的景观树种,再辅以多种类的乔灌花草,形成一个相对自然的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可将常绿的树叶与落叶进行结合,观花与赏叶相结合,再根据花果期进行合理安排,具有四季的变化会为整个公园景观增色不少,如可采用短期景观植物来达到设计的效果,把它们进行水平和垂直分布,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效益。

在景观与建筑协调上,通过地势高低变化和植物群落的不同,达到软化硬线条的目的,使其能与景观很好的融为一体,并能借助建筑的色调给整个空间色彩设计上订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基调,无处不体现自然和谐的主题,构成一个浓缩的大自然美景。

结束语

城市公园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地方,经过一定专业设计规划和艺术布局,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和游览的城市绿地。因此,城市中的公园又被形象的称为“景观建筑”。所以,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建设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城市变的更为美好,更加适合生活与居住。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7期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场;人性化;景观;铺地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广场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广场景观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创意、人性化、地区特色、文化魅力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城市广场的设计。

一、阜宁人民广场简介及评价

阜宁人民广场位于射阳河南岸,新阜宁大桥南端的引桥西侧,南临原204国道,北枕射河南路,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广场总体呈矩形,但不够规则,因为东西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自然河道,而且小河并不是直的。阜宁人民广场具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以宽宏的气度、巧妙的布局、欧式的雕塑显示自己的特色,使人们流连忘返。

1、广场入口景观

入口是以广场砖的铺地为主要造景元素,这是广场的中轴线,也可以称它为甬道,铺地的两侧有三组相对的半圆形的花池。铺地的前方一尊石雕女像坐落在广场的圆盘上,石像俏然立在圆盘的水池中间,水池内有喷泉装置,喷泉开启起时,水花冲天,别有一种风情,雕塑女像左臂上扬,作揉发状,右臂自然下垂,手里握着一条软物件,身体略呈S型,好像在沐浴中,雕塑的形体美化了人们的心灵、陶冶了人们的情操。雕塑以北,铺地两侧各有五根相等距离的圆柱,每根圆柱上顶着一个晶莹的球体,球上横斜着一个隶书体的“一”字。实际上是路灯,却巧做成仪仗队的形式。动静结合的元素,为广场增添了许多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四周设有草坪,座椅等,提供市民休息,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2、广场中心景观

该区设有人工湖和活动区,人工湖是整个广场的中心,依广场圆盘而自然生成,与圆盘相夹的部分都用小柏丛围成花池。在广场景观空间的艺术处理上,营造一种自然的氛围,体现了生态化的设计。活动区是以广场圆盘为主,以大面积的硬质铺地为主要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体现了广场的简洁大方的特点。且在铺装图案的设计上也加入动感、活力的元素以及明快的节奏感,盘心之上是一个特大的圆环,上有花瓣纹样的图案。广场圆盘的北部是欧式廊柱,耸起一个特大的立式半圆,东西各有八组廊柱相连接,形成相间的拱状门和直角门,它们共同辅托起中间的一道大拱门,大拱门高而阔,被八根廊柱支撑着,相联缀的廊柱在整体上如同一个巨人伸开双臂,作拥抱之势,显示一种亲和力和向心力。如果说广场是城市的眼睛,那么欧式廊柱所在的位置便是阜宁人民广场的眼睛。廊柱的周围依次是花池、环形路,廊柱向四周伸出辐射状的道路。在空间造景及布局上做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巧妙融合,显示自己的特色,赢得人们流连忘返。在广场中预留大面积的活动空间,可供市民举行多项游玩健身等活动。充分体现了整体性,个性化设计。

3、广场四周植物配置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选用了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垂柳、月季、雪松棕榈类树种。在广场圆盘的四周是大片的草坪,草坪四周穿插着一些花池,点缀着垂柳月季等树木。这样的植物配置形式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土丘,土丘上种植草坪,脚踩上去柔软而有弹性,还种植了一些植雪松棕榈类长绿树木。既能方便夏季游人的隔离遮挡的效果,又到达了广场布局的统一,提高了广场的环境质量,达到了植物对广场的利用功能。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对阜宁广场景观的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充分认识和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把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到广场环境的创造中,注重人在广场空间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特色等的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市民的的多样化需求。

2、整体性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在满足广场使用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要进行风景美学的研究与探索,体现城市广场的整体美、技术美与形式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孕育的广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与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城市广场。

3、特色性原则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植物材料选择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艺术表现

城市广场一般是以广场铺地、雕塑、水体、植物等为艺术表现的。

1、广场铺地

地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要起到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的功能,因此广场铺地设计要新颖特别,和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在选择材料时,用作于广场铺地材料要注意安全隐患,材料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过去大多广场铺地用的水泥方砖和现在流行的广场砖相对刻板而单调,若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会对比衬托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从铺装图案上,以简洁为主,因为广场是室外空间,所以只在重点部位稍微强调。广场铺地要与功能相结合,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城市广场的铺地一般采用花岗岩、卵石、石材等作铺面。

2、广场雕塑

雕塑是供人们进行多方位视觉观赏的空间造型艺术,是城市广场景观的点睛之笔,在任何视角、任何时间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其传达的内在思想丰韵也是至真至诚的。雕塑应该符合广场主题的要求,要有鲜明的形象,要与广场的气氛风格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符合。一件完美的雕塑作品,不仅依靠自身的形态使广场有了明显的识别性,增添了广场的活力和观赏力,而且对整体空间环境起到了烘托、控制作用。

3、广场水体

水体常常在闲静的广场上创造出跳动、欢乐的景象,城市广场中的水景有喷泉、瀑布等形式,它的静止、喷发、跌落都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设置时应确定水体在整个广场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后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4、广场植物

植物提供给人以生活美的享受,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广场植物是城市广场景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方位、引导和遮阳的作用,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树木自身的造型和色调,能够制造出城市广场空间的另一种景观。在广场设计手法上,通过对广场与道路的相邻处月利用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减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还可利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四、结语

城市广场是人们娱乐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艺术效果、文化、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加入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自然与科技之间和谐的场面。

参考文献

[1]赖丁红.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现代园艺,2008.11

[2]马辉.景观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5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住宅的理论定义和内涵

要研究城市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从城市生态住宅定义开始。生态住宅是一种生态型建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等。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义如下:绿色建筑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资源经济原则。既在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利用;气流利用;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2)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减少消耗和环境影响。(3)人性设计原则。人的一生七成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室内的环境质量。

2、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如平面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健康住宅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做文章,是具体化合实用化的体现,更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住宅区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住宅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住宅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住宅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然协调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体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住宅区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5)多样性原则:既包括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经济与经营的多样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战略,确保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住宅区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住宅区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或城市的缩影,它的规划设计与建筑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娱乐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生态住宅整体布局构成,一般受住宅的地形地貌、居住区规划形式、居民的习俗、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室外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也不尽相同。

(1) 点、线、面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一般情况而言,这种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使用于当前居住区的一般规划结构形式、即居住区-组团-庭院。由多栋住宅组成点状组团室外空间环境,居住区级所设置的公共领域空间如居住区公园活动设施等构成了面状空间环境;联系各部分的道路则成为“线”状室外空间环境,如北方的一些城市住宅组团。

(2) 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沿居住宅的主要道路形成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这种空间系统一般适用于狭长地带,最好沿住宅山墙展开,使每栋住宅的居民都容易到达自由自在的室外空间环境。

(3) 盆地型地势住宅区设计:住宅区坐落在山间,其整体规划主要考虑雨水处理、地面透水性处理、风向风口的处理等因素,布局设计时考虑到地区特性。

(4) 风向型特征住宅整体布局规划:风向考虑是生态住宅区规划亲近自然性原则的一个重点考虑因素,对于处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国家来说,冬夏两季的风向变化较大,另外风力和温差变化也较大,所以在设计住宅区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规避严寒对住宅区居民的影响,并让夏季凉风在住宅区内能够畅通,避免闷热的天气。

(5) 城市中心住宅区整体规划:处在城市中心的生态住宅区规划要点主要考虑与交通的关系,目的是消除噪音对住宅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到整个住宅的绿化特点,充分利用住宅区空间营造绿化环境。

四、实行城区生态住宅设计建设的途径

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的目的是成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区,要实现城市的生态住宅设计必须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考虑,其建设途径主要如下。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多层次的调控结构:在生态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城区自身的特色,制定出具有城区特色的目标。

(2)推行生态设计:推行生态设计,是着眼于城区人工空间环境的生态综合,既包括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空间置换,也包括有效利用资源,并注重空间营造技术的经济性,对各空间层次的功能,尺度与景观等地域特色的具体形态进行整体把握。

(3) 建设生态文化:人是生态城区的核心,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自觉的环境意识。

结语:

要真正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在城市的生态系统方面,致力于营造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体系,使城市的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张凯.科学出版社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景观原则 规划原则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工程,是一个城市在积极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学习、探讨,不断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使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和谐、美丽。

2、规划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现代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的推进,城市的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使得人民对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规划就是解决人民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追求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不仅是在人的理性需求上更是在人的感情需求而进行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2城市人文精神原则

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要遵循的规则,在注重景观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进程之外还要注重一个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很多时候是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和认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不断加入城市发展的其他元素,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把人文精神的涵义引进规划与设计当中,规划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景观环境,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2.3生态性原则

新城市建设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既要满足城市的发展现经济增长,也要满足人民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原则。在生态型原则的指引下,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按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这样一来不仅注重城市的发展,更是把生态性结合于城市的发展中,城市的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就是解决城市发展中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环境。

2.4效益协调原则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协调可能出现的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因素,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服务。

2.5“人”参与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的主导,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人民规划设计更好的居住环境,我们在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人参与到规划设计当中,通过人的参与及时吸取人的具体要求,把现在进行时的人们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良好参照原则,适时吸收一些好的建议,为人的参与和社会的整体规划做好准备。

3、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城市的建设中,大气,水,土地,动物,植物等,这些环境中的要素都是在环境担当着自己的角色,在大的环境中,他们这些要素都是有承受污染物数量的最大容纳量,一旦超过了最大的容纳量,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遭到破坏,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建设是重要的,一个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更加重要的,只有将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在一起,在考虑到我们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交通条件等,才能把我们城市建设规划好。

4、绿色植物的规划原则:

4.1景观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景观原则,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新城市建设就是现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上,对部分区域或者新规划设定的区域进行建设而设计。而新城市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城市建设当中引入景观规划的概念,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中国的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遵循景观设计原则来对我们的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尊重人的需求,自然地和谐发展,文化的积淀和继承,把景观规划原则用到我们的新城市建设中。

4.2乡土树木

乡土树木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树木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4.3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运用手段,一般情况下要遵从经济适用原则,在注重城市具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减低应用成本,运用新的科技和材料使得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化,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重复建设,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做好储备。

5、城市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美丽,城市的特色体现,不仅仅是具有优秀的公共建筑,宽阔的道路,风景秀丽的公园,和谐的小区,更加重要的是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美的体现,它要遵从自己的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城市大的人文景观当中的形式美,注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和谐与韵律的关系,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道路,公园,小区,公共建筑,公共设施规划成具有美感但又有城市本身的人文特色,这样体现出来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有生命的,具体的,是可以让人民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当中去体会生活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易,城市建设中可继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