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实施财务监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有着特殊情况的一个组织,不但与国有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且不同于政府部门及党委,因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极易被忽视。近些年以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加强财务监督已经逐渐的成为事业单位有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所以,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发展状况,积极的探寻行之有效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强化自身的财务监督,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含义及目标
所谓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具体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对其自身的资产安全加以保护,为了确保经营活动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符,促进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控制风险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所构建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与审计、会计、财务等多个方面相互制衡、分工明确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主要目标是有序、合规及依法的进行理财,是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及治理腐败的内在需求。
三、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现状来看,其财务管理制度严重的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而要想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能够与实际的业务情况相切合,那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并且结合业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最大限度的规范各项会计工作,然而正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不足,再加上执行不力,这便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顺利发展。
(二)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就事业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而言,财务人员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不强,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事业单位即便是每年都会组织财务人员攻读第二学历或者积雪教育培训,但是通常仅仅是为了提高学历和获得证书,考试的形式化十分严重。目前,社会信息技术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态势,国家财政部门也相继颁布实施了诸多全新的财务法规政策,财务知识及财务技术始终处于更新换代之中,若无法持续性学习,并且及时的调整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那么必然会阻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
(三)票据使用管理缺乏规范性
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基本上均普遍存在着票据使用管理问题,而且对财政票据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忽视。除了执收数目大、非税收项目多、有派出机构或下属机构的政府单位对专职的财务人员或票据管理人员加以设置,有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未真正的将专职的票据管理人员配备起来,甚至没有将票据领购缴销制度切实的建立起来。另外,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很多单位将单位捐赠收入、对外房租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开具往来款票据,从而对监管加以规避。与此同时,财政部门没有严格的管理及监督事业单位的票据结报,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安全隐患。
(四)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许多部门领导尚且未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财务监督意识十分淡薄,仅仅重视部门事业发展,而对内部管理带来严重忽视,仅仅注重正确财务资金,而对资金的使用造成严重忽视,甚至不了解财务监督知识。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可知,国务院审计署于2005年审计了38个中央部门的预算,其中26个部门对超过10亿的财政性资金加以违规挪用,31个部门对超过20亿的专项用途资金加以挪用,片面的认为财务监督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有审计部门及财务部门把关,而财务监督制度只是应付部门检查,最终导致财务监督存在突出的形式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内外部会计监督,明确责任主体
许多事业单位当前仍然无法理清责任主体,导致责任主体的混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良性周转。应当明确的是会计人员并非是事业单位的责任主体,而其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当前的单位机构,其会计部门均隶属于单位,虽然对会计委派制加以实行,从单位中将他们独立开来,但是因为会计周围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依然对企业有着相对较强的依赖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尽可能加强会计监督,同时明确会计主体。
(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对于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则应当对专门的内审人员加以确定。事业单位还应当将适当的权力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从而更好的保证审计部门对审计职责独立的加以履行,而对于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慎重的进行任免,同时使其与单位负责人能够保持及时的沟通,以便于尽早的发现和解决财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财务监督意识
要想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强化,则应当加强单位员工及领导的财务监督意识。一方面,要重视财经法规的学习,这是增强财务监督意识的可靠途径。所以,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将明确的要求提出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学习财经法规知识,同时加强该类学习的强制性,借助于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熟悉财经法规,提高他们的依法理财水平。事业单位自身也应当普遍的展开财务法规教育,促使员工深入了解财经法规,使他们自觉主动的遵纪守法,并且支持财务人员及单位领导做好财务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制度约束机制。事业单位对财经法规加以执行的可靠保证便是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也是强化员工及领导财务监督意识的必然选择。要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状况当成是考核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多角度、多侧面的督促单位领导加强及重视财务监督,带动全体员工遵守财经法规。
(四)突出财务监督重点
无论何种性质的工作都有其重点所在,只有真正的抓好重点,才能够抓住工作的关键。从总体上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有着多方面的内容,然而其监督的重点应当放置于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有无的检查上,具体包括:(1)非税收入的完整性及真实性。通常事业单位会如实反映其主管部门所划拨的财政资金,但是往往不会完整、真实的反映非税收入情况,甚至经常性的出现转移、隐瞒非税收入的不良现象,私自设置“小金库”。因此,在检查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时,应当重点对此方面问题的存在与否加以重点了解,尤其要重视经济犯罪行为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诸如公款私分、公款私存、贪污、挪用等的有无,必须将财务监督工作做细做深,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2)专项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及合规性。就监督实践来看,一般事业单位在使用经费上较为正常合理,但是在专项经费上却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比如乱支滥用专项经费、挤占专项经费,甚至员工的福利利用专项经费发放。与此同时,在专项经费的使用上还普遍存在着使用效益偏低等问题,存在损失浪费、大手大脚的情况,因而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中,应当重点检查这些问题。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管是财务监督还是财务操作均与财务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应当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学习意识。不但应当涵盖会计业务知识,还应当从经济、市场和法律等诸多方面,同时与事业单位的特点相结合,以此促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的具体要求,注重财务工作队伍的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并且尽快将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体制加以实施,强化培训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促进相关人员依法理财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另外,还应当将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抓好,保持队伍的稳定和谐,有计划、有目的的锻炼及培养财务干部,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和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监督;策略优化
财务监督管理,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建设要求,也是优化监督效率、提高监督力度的重要保障。当前,事业单位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强调强化财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我国正着力于事业单位改革,如何在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事业单位系统的平稳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财务监管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预算体系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监督控制的效力,不利于单位的整体性发展。因此,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会计委派制的推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做了如下阐述。
一、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监督是强化内控管理的工作重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开展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中,由于财务监督意识薄弱、监督力度缺乏等原因,造成财务监督存在诸多问题,与实际的财务监督需求形成较大的差距。因此,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问题:
(一)财务监管意识薄弱,缺乏高效率监督
当前,事业单位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中,多以“二级监管”的形式。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管理本级财务,下属企业监管下属企业财务。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与下属企业的财务处于分制状态,监管效率弱化。一方面,财务监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过于放权;另一方面,上下级缺乏联动性,事业单位本级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在利益等因素的干扰之下,财务监督存在盲区,流于形式监督现状,造成监督效率低。因此,事业单位应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意识,形成联动的监督管理模式,提高监督效率。
(二)财务监督力度缺乏,缺乏完善的预算体系与监管效果
财务监督力度缺乏,很大程度上在于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统一的预算体系,并且较长的财务监管链条,直接影响监管效果。因此,(1)事业单位缺乏预算体系的建立,在缺乏完善、统一的预算体系之下,既无法对下属企业财务预算的建立起到指导、规范性作用,也导致预算目标不明确,影响事业单位与下属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2)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且下属企业人员、业务较为广泛,较长的财务链条,不仅难以确保财务监督的全面覆盖,也难以实现预期的监督效果,强调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提高财务监督力度;(3)财务监督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利益关系,这些关系的干扰,弱化了财务监督的实际力度,进而让监督工作缺乏监管效果,管理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财务监督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工作全面开展的基础,在于依托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控制的有效性。当前,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的监督,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无论是会计委派制度,还是在内部审计制度,都缺乏完善的制度建立,导致制度缺乏执行力和实际效力。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制度的规范与引导,导致实际的财务监督管理出现一定的混乱。财务监督走过场、财务漏洞频发的问题,直接导致财务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腐败等问题的出现,有力滋生的空间。因此,在现有的工作状态之下,事业单位应着力于制度体系的建立,转变当前管理混乱的局面,形成更加科学化的财务监督管理。
二、强化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的应对措施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如何依托完善的监督制度,推行委派制、抓好财务检查,在内部环境营造、外部条件创造中,从本质上强化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当前,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存在诸多问题,切实强化相应措施的建立,对于新时期下的事业单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新的历史时期,强化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为目标、为基础,强化目标的逐一分解、逐层落实,确保下属企业落实到位。首先,事业单位领导、财务部门要强化对财务监管、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与重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监督力度;其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财务监督制度,依托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有效财务监督;再次,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提高执行力度。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切实从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资及现金等方面,实现全面有效的财务监督,并建立日常财务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审查制度化、常态化,依托切实有力的监督,确保财务监督的有效性。
(二)实施会计委派制,加强对下属企业财务控制
由于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存在,在强化对下属企业财务控制的过程中,应积极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一方面,消除下属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为财务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另一方面,减少或避免会计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会计人员管理、财务监督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实施会计委派制,可以减少或消除与下属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构建,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形成更加垂直、有效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切实抓好企业财务检查
内部审计是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常态化监督的重要基础。因此,应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为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生产经营的规范化,事业单位应对下属企业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通过财务检查,提高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强化下属企业的自查自纠;事业单位成立常设审计部门,依据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不定期的内部审计,督查财务工作,并下属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确保下属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是内控管理优化与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深化企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关键在于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落实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从本质上提高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既着力于监督管理制度、机制等的建设与完善,也强调审视当前的监督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提高财务监督效力。
参考文献:
[1]崔敏,张磊,付斌.浅谈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J].财政监督,2015(02)
[2]王美红.探析事业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3(12)
[3]朱佳明.浅议事业单位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关键词:政府采购 管理 财务监督
一、目前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构和各级企事业单位,为履行其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采用共有资金购买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购买方式,将采购这一市场行为纳入到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中来,在政府的管理中增加了商业管理手段,使政府采购更适用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
最早的政府采购出现在1995年,到2000年政府采购模式正式在全国推行。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政府采购以来,政府采购市场越做越大。采购物也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而是包括了大型工程和配套服务等。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国务院制定并颁发了《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但是因为政府采购涉及的资金量较大,采购环节多,涉及部门多,需要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管理和财务监督。目前政府采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企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单独的采购监督机构,而是将采购部门和监督部门合并在一起,这样就导致了监督的缺失,不但违反了《政府采购法》,也不利于产生良好的监督效果。此外,政府采购是我们初次推行,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这也导致了采购管理中的一些制度亟待完善。所以,在政府采购管理中要加强监督和制度的完善。
二、财务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财务监督能够在政府采购管理中起到制约作用。财务监督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管,并对经营活动予以监督。有义务揭发政府采购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财务程序的政府采购,有权予以制止。财务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可以发现管理漏洞和账务错误,避免国有资产受到损失。能起到堵塞管理漏洞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目的。
其次,财务监督能够在政府采购管理中起到严肃财务制度的作用。政府采购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资金的安全和资金的有效利用。所以在政府采购管理中一定要财务监督措施,这不但是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政府采购管理的需要。财务监督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滥用和腐败现象。
再次,财务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财务监督,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处于国家的有效监管之下,可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开展财务监督,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严肃财务纪律,使政府采购按财务程序操作。此外,财务监督还能有效促进政府采购管理的改革,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的透明度。
三、如何有效做好政府采购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
由于政府采购推行时间短,从推行到现在仅仅十多个年头,所以在目前政府采购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不合理,未设立单独的监督部门,将监督部门和采购部门合并在一起,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政府采购管理未设立评估部门,采购时无法对采购行为进行风险评估。政府采购管理中的内部审查制度不完善,只审查表面存在的问题,未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剖析。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政府采购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政府采购管理中预算制度不明确,预算执行不透明,经常出现超预算和追加预算的情况。
(三)票据管理不严密
政府采购管理中财务票据管理不严密,存在票据不齐和后补票据现象,违反了采购财务程序。这六种问题是政府采购管理和财务监督中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要做好政府采购的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就要从这六种问题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采购组织机构的不合理,只能依靠机构改革来进行。设立正常组织机构即监督部门与采购部门分立的机构,保证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保证监督结果的公正性。裁撤临时的不符合规定的短期办事机构,对采购量小,采购品种单一的采购部门,采取裁撤或者合并方式,减少部门规模,保证组织机构的合法性;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要设立评估部门和建立评估机制,设立采购风险评估部门,建立采购前的风险评估制度,对采购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真正做到对国家负责;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对采购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审查,增加审查频率,加大审查力度,主要审查采购程序是否合理,采购资金是否合理运用和是否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深刻剖析审查出的问题,发挥审查机构的职能作用。
针对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一问题,可以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督分立制度,将监督部门独立出来,行使监督权力。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对政府采购中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建立票据审查制度,对财务票据进行查验审查。通过制度的完善,使管理制度适应政府采购的实际运行,具有可操作性,让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不断丰富完善。坚决贯彻预算制度,履行财务监督程序,对违反预算程序的采购,坚决予以处罚。
在财务监督中,要重视财务票据的管理工作,做到账目清、票据齐。只有做好采购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政府采购中,资金处于核心地位,只有管住了钱,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的有效性,才能实现政府的廉洁透明。所以在财务监督中,要把好财务关口。重点检查采购财务票据是否准确、财务账目是否清晰、固定资产是否入账和财务手续是否齐全等环节,发挥财务监督的长效作用。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是很多企业和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工作方法,同时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反映单位在一个阶段内的运作和管理的情况,财务管理是否能够有效开展,会对单位的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作单位,但是如何利用财务管理实现自身更好的运行和发展也是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一直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形势快速变化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研究并合理利用财务监督工作,以优化后的财务监督工作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运行。
二、财务监督的现状
(一)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与财务有关的工作都是单位日常工作中比较关心的部分,而单位对于财务监督的作用和工作细则相对不够重视。现在财务监督工作没有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财务监督的体系不够健全,财务监督的制度总体来说较为空泛而与实际的财务监督工作联系程度不高,特别是对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具体工作行为的说明不够。同时财务监督体系相对较为落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体系的更新完善工作开展不足,体系中的很多工作细节脱离现阶段的工作实际情况而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督和规范作用,对单位的管理工作帮助不大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运行。
(二)财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由财务监督人员组建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将会对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人员的选择上存在要求不够严格的问题,很多财务监督人员通常在不具备相关的监督知识和监督能力就参与财务监督工作,因为自身素质不足造成监督工作通常只是在表面进行但没有把单位潜在的问题发掘出来,为单位后续的运行工作埋下隐患。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固定的监督部门,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单位领导带领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监督工作,单位内部的监督意识整体较为薄弱。
(三)财务监督方法不够科学
财务监督虽然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但是在单位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够合理的问题。首先是财务监督工作对于财务信息的控制能力不足,无法通过合理的方法收集财务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判别,当财务数据存在错误时进行的处理工作也存在较大的错误。财务监督的工作效率也相对不高,同时单位也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来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快速准确进行。财务监督的工作方法整体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核算方面,对于最近的监督管理的方法应用程度不高,对于日渐增多的财务监督任务表现出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财务监督结果利用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单位对财务监督的结果利用率较低,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完善单位的管理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数据的核算来确定是否存在不合理性。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重点是在确定单位是否存在相关工作错误并及时去处理,当工作不存在错误时便不对后续的结果采取进一步的分析,所以单位没有合理利用监督结果来完善单位具体的运营不足。财务监督工作与其他方面工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单位也没有采用内部控制和全面管理等方式将处理结果应用到相应部门的具体工作中,并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合理地发展。
三、财务监督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工作环境对自身的管理和运营都有较高的要求,过去的财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单位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后的财务监督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首先需要健全财务监督的工作体系,解决财务监督体系与实际的财务监督工作不匹配的问题。过去的财务监督体系内容存在不够具体的问题,单位需要对单位资产管理、资金流通与使用以及其他财务工作做出具体的监督工作安排,消除过去对监督工作和监督对象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使财务监督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财务监督体系的时效性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对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法律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的研究来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方向,确保财务监督不仅能保持合理性还能够有较高的适用性来指导单位的财务工作。
(二)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素质和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比较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自身非盈利的特点导致单位对于财务监督的质量要求较低,同时也对财务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单位要想保证财务监督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必须解决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首先,单位需要设置对监督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当财务监督人员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工作资质后才能够进行财务监督工作,并定期组织监督模拟训练来提高监督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使其能够熟悉在单位中的财务监督流程。其次,单位也要保证财务监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利用监督体系的规范下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开展高质量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并确定财务监督人员的自身责权使其能够主动去依照相关规定开展监督工作。
(三)增强财务监督的科学性
过去的财务监督的效率不高和工作准确性不足是导致该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被积极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单位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财务监督的科学性来保证自身工作的更好进行。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处于信息化技术较发达同时工作数据激增的阶段,过去的财务监督工作是难以合理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因此单位需要通过完善信息化工作环境以及加强财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来建立信息化财务监督,新型财务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数据综合比对和分析及时确定正确的财务信息,并在相关软件的辅助下实现高效率地监督工作。信息化财务监督还具有透明度高和工作公开透明的特点,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准确造成的监督失效并规范了监督人员的工作行为,对单位内与财务有关的工作部门以及监督部门自身都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
(四)加强对财务监督结果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保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稳定提升,不仅需要完善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过去的财务监督只是简单地检查财务工作的正确性并规范财务工作,但是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简单的财务监督工作将会对单位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小,因此需要通过监督结果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并结合其他管理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单位的管理。财务监督人员需要将现阶段的监督结果与过去各个阶段的监督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来掌握单位相应的弱势工作部门,通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等协调单位的资源,通过优势工作部门带动弱势部分来整体提升单位的工作能力。财务监督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监督结果可以对未来的工作风险进行相应的预测,结合单位其他部分以及单位的发展规划可以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地防控。
关键词:工程财务 监督管理 标准化模式
对工程财务的监督管理实行标准化模式是为了加强对本企业或单位项目的财务管理,加强对企业投资成本的控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它采用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方法,使各个环节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角色,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大大节约了工程的投资成本。
一、工程财务监督管理的标准化模式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调度和集中管理面临困难
从工程企业自身的特点方面看,工程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这就让企业对资金的调度和集中管理面临困难,而且企业的各部门、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各部门的职责不能及时地落实,从而出现了工程的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必要的作用的情况。
(二)工程财务的各部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各部门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由于工程财务管理的流动性大,各部门之间人员工作的分散性强,导致对工程财务的监督管理遇到困难,只有完善体系,才能使工程财务等各方面的项目得到统一,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
(三)监管不力
在工程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工程财务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度高、难度大的工作,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针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
工程财务的监督管理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督管理比较被动。一些管理人员对工程财务的监督管理不太熟悉,他们往往只关注财务方面的基本信息,而忽略了与财务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这些相关的信息对决策的正确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解决工程财务监督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工程财务项目的管理应实行预算管理体制
对工程项目资金的规划应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坚持不超过预算的原则,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在保证项目能够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金的占用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周转率,以小谋大,做到以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强化和改善工程项目审计监督体系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工程财务项目的审计监督管理体系,把审计监督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企业工程项目的投标、招商、签合同、预算和结算的整个过程,各部门应归纳并分析审计报告中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一错再错,使企业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
(三)从多方面引进外部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机构,它具有标准化、专业化强的特点,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企业之间也并非只有竞争关系,加强与外部管理机构的合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学习和引进外部专业机构,结合本企业工程财务项目的特点,取长补短,才有可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建设和推广设计监督制度,完善设计变更管理体系
推行设计监督制度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设计工作的重视,设计师工程项目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一个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是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应该坚持节约成本的原则,参考项目预算方案,并结合企业预期的收益,设计出满足多方面要求的方案,同时,在设计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变更,以达到预期效果和现实结果的完美统一。
(五)建立工程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工程财务项目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方案,其中主要包括资金的分配、人员的调度、方案的实际设计以及实际效果的评估等。而以上各个方面的信息是极其繁多的,管理人员要对如此繁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信息化系统。
三、工程财务监督管理的评价体系
(一)工程项目的目标评估
每个项目在实施之前都有一个固定的预算方案,这个预算方案不仅包括预算资金,还包括对预期结果的构思,工程项目的预期结果便是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项目的目标评估主要是针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工程项目的运营评估
运营评估是在项目实施的中期阶段对其进行的评估,通过对项目投产后的实际运作数据信息与同类项目的差异的分析,从而总结出该工程项目的运营效果。
(三)工程项目的影响评估
影响评估时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后期阶段进行,它涉及到该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的综合影响,包括对本企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工程项目影响的评估是反馈该项目实施结果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工程财务监督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必要的,尽管这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但许多企业已经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工程财务监督管理的标准化模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完善和普及。
参考文献:
[1]王迎春,王延军.公路施工企业独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探究[J].管理观察,2014
[2]王磊.工程财务监督管理标准化模式探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