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40-02

在各种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组织不断开展联合,媒介融合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向广播、电视、通信等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传统媒介手段的界限已不复存在,新型媒体终端一统江湖的局面已初见端倪。而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需求逐渐细化,促进了多媒体融合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发展和扩大,以往的媒介受众已从大众分化为分众,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多媒体的融合恰恰能满足媒介受众对各种信息元素的全面需求。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麻省理工的一位教授提出,其意义是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手段、移动通信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是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等各种媒体组织间的文化、操作、战略等方面的联盟,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报刊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先进的卫星、电缆等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数据、语言、现象等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共同呈现,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联、呼唤作用日益增强,媒介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各种媒体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各行业媒介内容制作、传播、接收等工作中,数字摄像机、数字压缩、非线编辑、数字分配矩阵、数字微波、节目复用、数字调制调解技术、数字机顶盒、数字视频音频接收器、数字视频存储器等先进技术以及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传统的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单一媒介形式逐渐向视听多媒体终端形式转化,过去只具备单一服务功能的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可以同时承担其他网络职能,从而实现了媒介产业发展潜能和空间的不断扩大。

2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现状

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的工作中,广播电视媒体起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在现今广播电视行业中,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立体化、多层次发展使其自身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独占鳌头。随着社会语境的不断开放、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广播电视行业正经历着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过度的重要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专业化运作方面,各地广播电视行业通过将各种媒介手段加以整合和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媒介融合事业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网络电视这种形式的发展问题,大部分网络电视台刚刚建成,运营方式还很不成熟,由于资金问题而造成投入成本不足,无法完全实现独立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其它机构、单位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同时,当今的广播电视节目受众已脱离了过去那种传播内容和形式统一、集中的媒体环境,思想观念更加解放。而由于受到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单一传播方式和习惯的制约,许多信息和媒介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今宽松舆论环境下广大受众对节目内容和传达信息的个性需求,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中,普遍采用的服务方式是节目受众被动地接受广播台以及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无法对节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等进行自主选择。而随着新型广播电视网模式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用户参与度的加强成为可能。在新型广播电视网工作模式下,用户可自由选择想要收听、收看的节目,还能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决定收听、收看节目的时间和方式。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的电视化呈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专属化成为可能,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的分众化趋势。同时,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也能直接决定节目制作的未来走向。这种节目播出方式,能实现节目制作与节目受众的进一步互动以及节目的多元化,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网络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在电视机上的终端显示方式,用户可在电视屏幕上用遥控器对网络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选择。这种方式,通过互联网视频手段实现网、台互动互通,丰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形式,从而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化领域的领路人,美国各大网络电台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示范。美国的各大广播电视网自己投资制作各种电视剧、真人秀、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并在电视网和电视频道上共同播出,获得了极佳的收视效果和良好口碑,如大家熟悉的《生活大爆炸》、《权利的游戏》、《破产姐妹》、《纸牌屋》等,不仅在全世界网络范围内取得成功,在各大电视台收视榜单上也名列前茅,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与互联网手段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不仅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广播电视行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4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娱乐工具之一,而网络是实现讯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终端融合是将这两种方式的信息传播作用和文化导向作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借鉴新媒体的形态要素改造传统媒体内容,以实现多终端传播。使用了新的技术,如果观念不转变,在新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旧形态的节目,或者将旧形态的节目嫁接到新技术平台上、链接到网络上,实现旧形态节目的网络到达,只是使旧节目有了网络接口,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和网络传播。移动网络时代,需要具有移动网络传播特性的内容。随着媒介终端的多样化和新型化,内容形态要不断革新,适应多种新媒体的传播。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改造内容形态,开发新的盈利模式。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媒介手段的互通互联,广播电视除了具有实现节目传播的传统功能,还应当提供其他形式的生活服务。在未来的网络电视行业发展趋势中,电视线上交易将成为电视媒体手段的主要实用之一。用户通过遥控器操作电视屏幕来选择缴费项目,完成水电煤气等各种生活消耗的费用缴纳,机顶盒与银行建立用户信息对应、保障机制,帮助用户管理、处理缴费工作。新型广播电视网通过与互联网、电信网络的信息、数据互通,形成跨网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电视机与电视机、电视机与电脑之间的文件、音频、视频的传输。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下,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给内容生产者和媒介传播者带来新的信息、内容和数据,实现多次传播,带来开发盈利的方式和途径。

5结束语

在新时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信息消费终端的个性需求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媒介方式的融合以及内容和终端的各种融合是所有传媒行业演变、改革都必将经历的演化过程。在各种先进媒介方式和手段大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要谋求发展就必先打破传统媒体界限的藩篱,以产业政策、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为依据,进行全面升级和转型,才能顺利完成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雯雯,徐书婕.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瓶颈及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2015(3):29-32.

[2]张晓菲.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J].当代传播,2015(5):68-70.

[3]庞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2):1-9.

[4]王长潇.传统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国际新闻界,2011(12):11-16,119.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创新就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讨论了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讲,广播电视节目与其他许多商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为了使之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关键词之一。因此,本文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谈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

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素为传播内容,广播电视媒介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成员传播各种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可以说,包含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事实和观点,其内容质量高低和优劣乃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电视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1.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反应机制,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平衡传播,减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贫富差距。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政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开放,同时,媒介技术进步也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可能性。与以往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既给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传播学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其有效信息量的拥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位置。有学者为此提出,过大的信息落差会造成一种巨大的潜在冲击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隐患,而减小信息落差的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大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包括所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内容生产的层面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应当从人民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大力拓展节目内容的题材范围,扩充节目负载的信息含量,使广播电视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个升值和增值。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就是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质量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另一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我们把单一的信息事实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置于其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之中,透过阐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过去对单一信息事实本身的传播变成多视角、多层面的立体式传播,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较好地知其所以然。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央视《新闻30分》对组合式报道的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3.电视新闻节目应当从单纯的报道新闻走向深度的解读新闻,为公众意见、集团观点和社会舆论构筑一个自由传播的合法空间和平台。大众媒介传播从诞生开始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生活中意见、观点和舆论自由流动的集贸市场。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节目必将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不断升温的谈话节目热、访谈节目热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在西方国家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占有总量一半以上的主要节目样式。在我国,央视的《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都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这类节目大都以人物的交谈为形式,以意见、观点的碰撞为核心,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为旨归。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时事分析、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如央视的《央视论坛》、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等。这两类节目的流行表明,广播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单纯的表层信息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

二、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任何媒介传播总是借助一定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可以相互传译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这种符号系统就是媒介传播的语言方式,其语言方式特性是大众媒介传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广播电视语言乃是一种感性化的符号系统,它以某一特定时空中连续存在的视听素材为基本单位,在电子技术机械复制功能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承载,与其真实存在的时空结构相对应和同步,具象的声音和画面保留着人际信息的完整性,它通过直接诉诸于媒介受众的视听知觉器官,进而在人们心理结构上产生出一种震撼性的场效应。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语言特性,使之回归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是其节目生产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1.进一步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生动、鲜活的表现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于其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广播电视传播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进而重新回归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特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以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鲜活的感性化特征。在过去的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把报道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混为一谈,以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实际上,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概念,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因此,充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统一,必然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2.充分发挥其感性化的语言特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力。首先,要充分发挥现场同期声的独特魅力,真正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完整记录的同步传播。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场实时报道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最主要叙述元素之一,事件报道纪实化、现场报道普遍化和现场直播常态化则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最有力的媒介竞争手段。要在传播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开掘广播电视传播的媒介潜能,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现场同期声像的质量和水平,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听)众面前。其次,必须加强媒介传播的互动性,努力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过程化意识。所谓过程化是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擅长于对事件过程的展示,而不是单纯地表达事件发展结果和结局,因此,应当根据其传播过程特点来组织和开展大众媒介传播活动。应当注意的是,所谓传播过程化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线性过程结构,而是一种以互动性、悬念感、不确定性为核心的非线性过程结构。可以说,传播过程化是由广播电视语言特性所带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传播方式特征。

3.进一步完善媒介传播的话语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所谓话语本身是一个含义简单的概念,即各种互相联系的书写和演讲的言语段落。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话语往往涉及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效果等问题,并始终与权力的分配相互关联。广播电视传播是一门模拟传、受双方面对面人际交流的艺术,传播者——记者和主持人不是用书写的文字符号而是运用声音和形体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同时,其时空结构是以时间性为主导的存在形态,受众必须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视听,因而对媒介话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感性化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完善其话语方式应当从平民化、亲和力、审美感和公信力等几方面人手。孙玉胜指出:央视近10年的新闻改革是从改变电视叙述的语态开始的,使电视传播的“表达和叙述的态度变得更真诚、平和,表达和叙述的内容变得真实、鲜活,表达和叙述的手段变得更遵循电视的规律”。实际上,进一步完善媒介话语方式,是促使广播电视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在内容上体现一种鲜明的平民主义立场,饱含着一种真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形式上努力增强媒介传播的感性特征和审美效应,提高媒介传播的亲切感、贴近性。

三、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

当前,随着光电模拟技术向着数字光纤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进步为广播电视和人本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技术特性的改变将直接导致节目体裁样式和表现形态的变革和创新,未来的广播电视将依托电子技术的优势,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并在信息采集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两方面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1.在信息采集加工方式上,当代媒介技术进步将使广播电视传播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从而带来其媒介产品形态的巨大变化。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采集手段种类更加齐全,时效更快捷,性能更优越,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其也正变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比如随着信息采集方式的不断完善,由演播室加(现场)视窗的电话连线节目以及由非职业传播者拍摄的纪实性节目,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两种崭新的节目形态。从媒介发展的角度上看,电视连线节目由于其信息采集方式的灵活性,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进一步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目标;公众自拍节目既扩充了媒介专业机构的采制能力,又大增强了观众参与媒介传播的可能性。此外,电视节目制作从过去的线性剪辑转变为非线性剪辑后,电视媒介传播既实现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由复制、加工,同时,又使节目形态包装的手段更丰富,并大大提高了新型节目形态开发的可能性。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 机遇 新媒体

如果说媒介融合是传媒发展面临的时代选择,那么当前最热点的话题之一“三网融合”则可看作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政策趋动力。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

三网融合不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种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指这三大网络业务的融合,三大网络相互准入,实现经营业务范围的交叉。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目前已有53个。2012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和电信企业加强技术、业务和合作模式创新,带动相关技术研发和配套产业发展。

新媒体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得大众传媒由广播、电视、报纸等单向信息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传播方式与技术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传媒的融合已成为传统媒体拓展、吸纳新媒体受众的必要手段。传媒融合的表现特征,可以描述为传播工具的泛媒介化、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和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

1.传统广电产业的优势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三网融合下有两大优势:第一是内容优势,广播电视所拥有专业素养的内容采集、制作和传播人才,丰富的的新闻资讯、娱乐影视内容资源和节目制作经验,这成为广播电视切入三网融合的着力点之一。

第二是网络优势,“广电网应广播性的媒体业务而生,天然的宽带、大容量、可管可控的优势本来就是通信网络所不及”。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网络升级,广电网络具备了直接或者间接与通信网展开竞争的实力。

网络和广播电视这两大主要媒体,起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主要桥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加速这两种媒介的融合,缩短了媒体内容与受众的距离,也改变了交互交流的方式。

传统电视媒体凭借自己超强的用户群,资源和人才团队,在融合网络媒体优势后出现的新媒体电视,将会吸取各种优势,实现自身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利用技术实现与电视观众在信息获取和传播过程更多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2.三网融合为传统广电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的网络视频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

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意识到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互动性强的优越性以后,开始大力发展网络平台,通过开展新媒体业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发展新媒体,一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二是为了提色自身的竞争力;三是为了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广播电视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是互联网内容的主力供应者,发展自身的新媒体网络,在内容建设上,具有绝对优势。

传统媒体融合网络媒体后,广播电视与网络实现了声音、图像、数据三种业务使用同一个平台、同一条线、同一个网络进行服务,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创新空间,为未来新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网络音视频、网络电影电视的画面质量和流畅速度正在不断提升,视频流量在网络内不断快速增加,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被更多的年轻受众使用网络点击收听收看,网络广播电视内容实现了与网络的同步直播,这种时空范围的变换和延伸给予了受众新体验。

广电拥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制作团队,保存有大量节目资料,熟练运作对客户终端的把握以及特定节目的审定,这是电信运营商无法比拟的。应主动向美国等传媒发达的国家学习产业化运作能力,强化媒体资源库,成为专业高效的内容提供商,为新媒体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和媒体资源。

我国传统电视媒体有着丰富的应对信息变化的经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能有效进行机构整合和产业重构,拓展广播电视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三网融合促使广电行业加快产业布局

推进三网融合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三网融合使传统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探索新的产业运营模式,丰富和扩张广电媒体的市场份额,促进产业延伸和升级,势在必行。一些广电媒体已经开始通过跨媒体的产业链构建,挖掘广电传媒的核心资源价值将过去的单一层次的媒体生产扩展到新媒体领域,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媒体运作,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步构建适合新媒体运作规律的新型产业运营和盈利模式。

要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在未来两三年三网融合“不对称进入”的格局中,广电的内容优势和先期布局,使得广电在网络音视频产业发展中掌握主导权。有条件的电台、电视台都要依托传统的广电媒体,加速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

要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这种新兴媒体成为继广告、收视费、票房之后广电行业的第四大创收来源。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产业需求,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新媒体的管理政策,推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结合。传统广播电视部门要利用创业板这一资本平台,全面加快新媒体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4.结论:三网融合,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紧抓三网融合机遇,开展新媒体业务,为传统广电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发挥优势。

三网融合给广电新业务发展争取了空间,广电的优势是内容资源的掌控,广播电视正从传统业务领域向新媒体业务领域推进。紧紧抓住网络电视新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建立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为品牌提升的新动力和产业增长的新起点,全面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岚,三网融合时代催生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北方传媒研究,2011年2月

[2]网络与电视融合传统广电媒体如何凸显优势,2011年4月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原则;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70-01

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政策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的结合方式形成它的结构。

一、构建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形成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符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的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适用于广播电视业的专门法律,仅有的三部国家级行政法规也滞后于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广播电视管理经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管理,要把党的文化政策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实现从政策性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法律为主的管理,必须加快法治建设,填补执法依据空白,修改现行影响发展的政策规定。

(二)建立高效率广播电视新媒体经营机制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使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既管得住,又管得好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新媒体日常监管机构和机制,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强化远程监管。在政企分离的政府管制体制下,政府管制的新职能主要包括:制定与监督执行有关政府管制法规;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实行进入市场的管制等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着力减少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改进管理中存在的关口众多、手续繁杂的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放松广播电视新媒体规制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建设进程,规范相关规定,建立新的法律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等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与之相适应。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导致政策规则将发生变化,如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放宽融资政策与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

(四)推进媒体融合,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需要做到:解决立法问题;解决政府监管机构的融合问题;设立专门的内容监管机构,对内容提供商实行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的许可证体制。

二、政策体系

(一)传播政策与产业政策

按照我国实际,目前的广播电视传播政策应该有着相应的新媒体宣传与节目管理政策。如要求播放与政府中心任务有关的内容,禁止特定事项的播放。

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等特点,确定开放、竞争、多元的产业政策目标,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格局,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二)竞争政策与技术政策

为了维护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公平竞争,推动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积极的竞争政策,鼓励更多的团体参与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竞争。推动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促进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离,对卫星数字电视与有线电视施加的限制大幅度解除,对电信业者利用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开展广播电视业务进行规范。

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体现技术进步的新媒体,建立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是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要尽快明确与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定基本原则与重大技术政策,加紧制定配套标准,建立基本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对非标准系统必须进行转换,确保国家标准的实施。

(三)扶持保护与监管政策

扶持政策也是我国政策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财源、补贴、罚款等手段,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播出活动、市场行为进行激励或约束,对其经营绩效与服务质量进行控制,调节其发展方向与加强管理。

建立对市场准入、产业运行状况、市场集中程度的监视、规制制度。改变节目内容的监管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质”与“量”的监管,以事后监管为主,监管的结果作为颁发或撤回许可证的依据,也可作为处理侵权与投诉案件的证据。

(四)文化与信息安全政策

广播电视新媒体逐渐成为境外广播影视与敌对势力向我国境内渗透的新途径,广播电视新媒体强调商业的竞争,但也需要强调所应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不放弃广播电视所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范文第5篇

BMNROAD TO NEWDAYS(BRTN)

“北京广播电视台走向新时代”

在全媒体化的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下,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cn),是北京广播电视台集合旗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网络传输等多媒体平台和渠道,台网融合、台报融合、台台融合、网网融合,全媒体联动的核心平台,承载着播报北京信息、传播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发声的责任。同时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cn)在地处首都、向全球传递实时信息、方便民众生活的背景下,集结了北京广播电视台旗下各媒体的独家内容资源,拥有用精品内容打造行业标杆的专业团队,以及与受众开放分享的互动精神,致力于为受众带来全面、丰富以及优质的内容,不仅推出了记录真实、传递感动、分享此刻的“我在现场”视频栏目,更通过当前、曾经、未来,将网站以全新的栏目划分理念及视觉体验,以“北京时间、全球共享”(FromBeijing,FortheWorid)的理念和信心,向用户展示北京广播电视台走向全新媒体时代的决心。

BTV READY TO Network(BRTN)

“面对互联网时代,BTV准备好了!”

北京电视台负责具体建设运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同样秉承“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建台理念,并以此作为BRTN建设的根本及行动方针。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北京电视台积极探寻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发展之路,提出“大媒体”的规划思路,扎实建设平台,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实质形成全新工作系统,其核心是“台网真正融合,全台共同办网”,全台共同搭建北京电视台新媒体运营平台,形成全媒体、多维度的多媒体合作系统。三年多来,不断探索新的实现方式,比如具有开创意义的网络春晚、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建设、北京IPTV的播出、社交媒体的利用,特别在位于苏州桥的北京台旧台址,建设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媒体工作基地。目前“大媒体”相应地汇聚海量内容的私有云媒资、基础技术支撑系统和业务平台已经建设完成。

在2014年1月8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之时,北京IPTV也将升级换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全新的互动方式,使观众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BTV大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也将同步上线,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服务,无论用户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接人,均能首先获得最关心的焦点信息,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内容体验,充分发挥其作为首善媒体的平台优势,开启北京电视台新媒体时代的新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北京电视台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