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3]张新芳.人事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J].兰台世界,2006,12:41-42
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一些于企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保存管理。电力档案记录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源,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还原企业的历史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存完好的电力档案为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挤挤眼距和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拓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新领域,高瞻远瞩,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2.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利用率较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缺失,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的混乱,更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隐形损失。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依然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保管不力;档案借阅时手续不全,导致档案遗失等问题。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误区,过分重视档案的收藏而忽视了对档案的有效利用,蒙尘的卷宗只有蠹虫偶尔光顾,违背了建立档案和档案保护的初衷。
2.2人员素质落后,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提起档案管理,很多人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轻视态度,认为档案管理不过就是收集整理罢了,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正是这种不正确的风气,导致很多电力企业高层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积极有效地开展。许多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主要是安置人员,企业进行编制改革时通常将档案管理人员一减再减,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因此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开拓和发展新领域,档案编研和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一直只是纸上谈兵。
2.3企业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和场地限制,常常租用宾馆等缺乏消防和安全保护的场地作为档案室,造成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任何的补救措施都无济于事。一些企业为了方便管理,将打更室与档案库房相连通,导致档案资料的遗失和损坏。更有甚者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将档案堆积在库房,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摈弃陈旧观念,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避免资源浪费。
3.加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3.1完善机制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科学合理的电力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档案工作的前提。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更具自身实际情况,联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主动学习,大胆出击,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创设良好的氛围,依据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顺应时展的潮流,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形成以及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闭环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管理制度的确立要讲求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注重落实,切忌浮夸。
3.2提升工作人员履职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宣传,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促进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注重实践,提高从业人员履职能力。企业要切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明确责任人,推行“谁记录,谁收集,谁整理,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网络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限时整改,从根本上遏止档案管理不规范现象。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将其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深入研究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科学的思想方针没和组织管理方法为依托,整合、发掘档案信息,引进高水平、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全面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一系列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切实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真正发挥企业档案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粗应有的贡献。
4.结语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政令,管理办公室事务、人力资源、财产管理的部门,其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文件,这部分文件就是文书档案的前身。其中最常见和重要的是行政公文,行政公文是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能为企业负责人在计划或决策时提供参考作用,能为单位或个人在诉讼、解决纷争时提供凭证的作用,所以,它是有价值的,必须得到很好的保存。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将办理完毕的、按照有关规定将确定为档案的那部分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部门接收后必须按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岗位知识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利用保管等工作必须要对文件的种类、运转和档案整理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掌握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所讲的文件是指公文。公文的文种有党、政之分,党的公文文种有14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行政公文文种有13种(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决定、通知、通报、意见、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公文的写作都有规范、严谨的格式。版头是发文机关标识,居中套以红色的大号字体,下方是发文字号,再下方为红色横隔线;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标题,由机关名称、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小标宋体2号字,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一份公文只能用一种文种,不能同时用两种文种,“请示报告”、“关于…的通报的通知”是两种文种,都是错误的用法;正文,始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采用三号仿宋体字,文件的结构层次为:“一”、“(一)”、“1.”、“(1)”,每页22行,每行28字,行距为固定值26磅;附件,在正文之后,下空一行,左空2个字符;发文日期使用汉字,零写成〇;公文生效的标志,印章是公文制发单位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郑重盖在日期上。收文的处理,签收、审核、批办、承办、催办、归档;发文的处理,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归档等程序。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上述基本知识后,要检查接收的文件准确性,必要时可以指导行政工作。
三、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确保文件的质量
1.档案数量多,占用空间大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以往存留的档案问题应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尤其是针对保密档案、具有社会价值的档案应给予妥善的保管。那么档案集中堆积起来难免就会出现杂乱难点,欲归无章的情况。而事实上专职处理档案的企业相关部门人手是非常紧张的,一般存放档案的库房也十分有限,无法有条不紊地处理接收和寄存档案的工作。最终这项工作将不得不转交给档案馆,档案馆在接收和寄存改制企业的档案时必须进行有选择地筛选,否则若干年后,库房将出现爆满、瘫痪的局面。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改制国企寄存的档案,是值得档案存放部门深入探讨、研究并解决的难题。
2.人事档案所有权不明确
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的所有权可视为财产所有权归所属企业所有,而企业将档案寄存在档案馆的行为只能算是暂时存放,档案馆作为保管方有时不得不接受企业提出的特殊要求,例如要求专柜存放,并将档案柜钥匙交由企业保管等,如果一味的应允这些要求,企业一一效仿,那么档案馆就只能仅仅成为一个仓储机构了。所以档案馆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整理、加工及是否有权鉴定与销毁档案,从而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体现档案馆的功能,这是眼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3.档案存放费用无法解决
国企在产权变动和资产变动期间,在对国企档案进行整理、鉴定、移交等工作中所用到的费用由接受单位进行支付,需向地方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的费用则由原企业进行费用支付。破产企业则需要一次性支付全部的寄存档案费用。但档案相关费用的计算仍然没有确切的方法和标准,这也是我国国企改制后面临困难问题。
二、解决国有企业人事档案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与难题,应积极选择相应的对策实施。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破产、倒闭企业的档案根据产权变化的方式不同,应该进行不用方式的处置,对一些没有去处的档案,必须要按照要求移交到档案馆;一些企业转为私营或者变为合资、出售中外台资的企业档案也应该及时的移交到档案馆保管,防止档案的丢失。严格按照进馆要求,对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在移交时必须保证其完整性,仔细做好分门别类工作,装订上架后标签清楚。对移交的档案进行认真审核,根据移交清册,逐卷清点,防止企业别有用心地为图永久保存而寄存不重要的闲杂档案,有效的提高档案馆管理档案质量。
2.允许连续性的企业档案进寄存
对企业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出售产权、负资产转让、兼并形式产生的资产与产权变动,企业会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时档案应该以保存在改制后企业为主。除非受保管条件的限制,或者由其它一时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影响,将可能导致档案损害的,可以移送档案馆暂时寄存。
3.对寄存档案要加以选择,充分利用档案馆有限的库容量
对企业要求寄存的各类档案,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适当地对其信息内容稍作了解,以判断是否值得和可以入馆保存。改制国有企业必须尊重档案工作,自觉遵守档案转交制度,切勿使档案馆成为一个仅仅用来堆放纸张的场地,从而避免日后出现库满为患的现象。
三、结束语
进行档案管理,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是十分必要的。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合理、适用的档案管理办法会减轻企业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强档案查阅、修改等工作的方便性。要对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奖惩机制、岗位培训等等方面做出系统化、标准化的体制建立。对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及竣工后文件的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
2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的制定,提高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简化了档案查阅的复杂程度,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
2.1建立学习考核制度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电力工程建设知识,对多媒体工具的熟练运用以及标准化流程、步骤的熟练掌握,这离不开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首先,应制定档案室职员的学习规划,请专业的教师团体对档案员工进行培训,或科室内部培训。给科室员工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授课时间、及所学内容的规划,做到每一位职员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其次,加强员工的考核机制。制定了职员的学习规划不代表职员能真正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职员学习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档案整理的实际操作练习,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记录到员工绩效。对于学不会和不肯学,以及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员工进行有效处理。对档案室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怎么处理学不会、学不好、不肯学的员工都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
2.2提高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设备升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必须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做到账目透明、如何记录企业真实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凭据。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扩建等方面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依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一点,电力工程企业才会真正把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不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就能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有效重视。必须在全企业树立这一思想,把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高认识,还需要我们建立遍及全公司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合同方的深入、有效沟通,统一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步骤,要深入到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设备厂商,每一个材料供应商。在电力建设工程开始,就要统筹各方,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个人,定期核定审查各部分的档案管理进度,做到有效管理。对于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部门,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的个人,做出有效处理,整顿。以推动电力工程档案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2.3如何应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步
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各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难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加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单位众多,工期不能统一,无形之中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时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审定、整理、验收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工程,做到一工程一验收。时刻追踪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要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从工程开始的建档,到工程进行中的档案整编验收,再到每项工程竣工时的审定整理,再到全部完工时的档案汇总整理与验收归类,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做到实时追踪、实时管理、把档案管理从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贯彻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