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病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介绍思维导图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绘制方法、教学应用及实例,总结思维导图教学应用中的心得体会及注意事项。思维导图引入神经病学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神经病学教学;学习效率;临床思维;团队协作
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是一个由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和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区分各级分支。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逻辑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将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对应关系。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类别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法[1]。目前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如项目管理、会议、教学和时间管理等。思维导图使人思路清晰,并能快速整合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开发大脑的潜能,帮助使用者深入思考,高效学习[2]。神经病学临床教学是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传统的神经病学教科书的章节排列均是以某一疾病为主题,用文字进行描述,按照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顺序排列,各种疾病缺乏横向比较及联系,医学生阅读过之后不能深刻记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科书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关联。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利用教材中的文本信息,引导医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促进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思维导图能满足上述教学需求,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3]。
1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制作起来简单易行,可用纸和笔随手绘制。首先把中心主题画在中央,然后将与中心主题有关联的要点逐层向外扩展画出分枝,使用关键词来表达各分枝的内容。个人手绘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但手绘的思维导图修改不便,与他人共享传输比较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思维导图的绘制还可以使用多种软件,在电脑和手机上均可完成,使得制作更便捷,应用更广泛。目前常用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有XMind,MindManager,NovaMind等,还有很多在线绘制工具,如百度脑图和ProcessOn等。各类软件的用法大致相同,均由根节点、2级节点和3级节点等组成,只需输入各个层次节点的内容即可自动生成思维导图,可以保存为各种文件格式。思维导图最好先由学生来绘制,因为绘图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再加工,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另外,带教老师也可从学生绘制的导图中找出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如概念不清、逻辑关系模糊等,并及时纠正。
2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及举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准备,分头负责查资料、绘图等任务,共同完成1份思维导图。学生首先要确定中心问题,再围绕中心问题分层展开2次级主题、3级主题等,并使用线条和图案理清思路层次,最终将完整的知识网络呈现在1张思维导图上。整个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向带教老师寻求帮助。上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4]。课堂上带教老师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教学。首先由小组的代表成员按照思维导图展现的知识框架来讲解,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次带教老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和临床病例的分析,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提炼授课要点,使知识框架更加清晰,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由学生来讲解思维导图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被动局面,形成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课后学生整理笔记、复习及备考也可参考思维导图来进行。下面以神经科常见疾病———脑炎为例来展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病历摘要:男性,52岁,主因间断头痛和嗜睡1周来诊。无发热,无肢体抽搐,无不自主运动,无精神行为异常。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2℃,心率8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科查体:嗜睡,语尚利,定向力、计算力和记忆力粗测减退。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共济运动稳准。深浅感觉查体对称。四肢腱反射对称适中,病理征未引出。步态正常。脑膜刺激征可疑阳性。辅助检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带教老师以脑炎为中心主题词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哪些临床表现提示脑炎?2)为了明确诊断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3)脑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4)脑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以上4个问题可以作为2级主题词,问题的答案可作为3级和4级主题词。上述临床思维过程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如图1所示。
3思维导图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对于带教老师而言,思维导图有助于带教老师呈现完整的神经病学知识框架,通过中心关键词、2级及3级关键词之间的连接,使知识点结构化逻辑化,突出授课重点。神经病学内容庞杂,综合了神经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内科和神经外科等兄弟学科存在交叉,适合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带教老师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和谐、互动和快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的医学生均是思维活跃的90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实际需求,思维导图的加入使原本稍显枯燥的神经病学知识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医学生而言,思维导图便于抓住核心知识点,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对图表的记忆能力要强于文字记忆能力,图表化的知识更有利于长时记忆,有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传统的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对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概括归纳,通过图像、线条和颜色建立联系,既能节省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又方便学生整理笔记及备考,从而帮助医学生扎实掌握神经病学的知识点。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大师张孝骞说过,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以认识疾病的本质。它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也适用于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临床思维对于临床医生是极其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医学生透彻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利于临床见习和实习。举例来说,讲授颅内感染时,利用思维导图将“脑脊液的改变”作为中心关键词,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脑脊液特点串联起来,使医学生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从而告别机械记忆,明晰临床思路。思维导图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6]。团队协作意味着遵守规则、分担职责和齐心协力,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以及每个人的优势对团队的贡献,同时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医学生之间交流协作过程,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就需要医学生,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有所妥协,这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也有利于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与领导、同事及患者和谐相处。
4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事项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PBL教学理念和三明治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建了具有多重优点的“P-S”教学法,并且将该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文中详细论述了“P-S”教学法的几个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且将学生的评价展示出来,希望该教学法能够得到关注和广泛运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案例教学;“P-S”教学法;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落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当代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讲座等教学形式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学生们有了无比广泛的学习资源和空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高校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能够真正从学生角度设计好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留住学生在课堂的心。笔者作为中医院校的在校教师,主讲课程——中医内科学。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思考了多种教学方法与大班教学的特点后,糅合了当代PBL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三明治教学法的一些优势,整合为“P-S”教学法,即“PBL—Sanwich”教学法。该教学法既有PBL课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融合了三明治教学法的特色,提高了大班教学学生参与度低的硬伤,是大班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尝试,目前已在笔者学校试用了2年,学生反映极好,并且学生的综合能力无论在考试成绩还是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他是基于问题的设定,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PBL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但是,PBL教学有其局限性,最为重要的就是PBL适合小班教学,最好人数在10人以内,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融入到整个讨论之中。三明治教学法(Sanwich)起源于英国,它的主要教育理念是通过理论——实践——理论或者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它有其独特的课堂组织形式,倡导老师少讲,学生多讲,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大班教学当中。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尝试将PBL与三明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现将P-S教学法的实施理念和实施要点进行系统的阐述。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教学设计
要想将PBL理念的精髓发挥出来,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的特点是:案例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案例提供的线索和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铺展开来,学生在对案例的逐步深入的挖掘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案例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载体。如何编写好案例,并且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有计划的分配在案例中,这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慎重思考和仔细琢磨的。
2.案例编写要点
一个成功的案例教学,必须能够首先吸引学生的眼球,然而,目前临床病历式的案例学生最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生活化的,真正丰富有趣的案例语言,因此,在我编写教学案例时,总是会给每一个案例增加文学色彩,让枯燥无味的病历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文学案例,这需要教师的辛勤努力和文学润色。其次,案例要像连续剧一样逐渐展开,我会把案例像放电影一样分幕展开,在每一幕有不同的知识点和知识目标,需要学生像侦探一样在每一幕发现其中隐藏的知识点和“剧情”(知识目标)。第三,为了不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盲点,需要教师在案例编写结束后制作教师版案例教学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再次审查案例体现和隐藏的教学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知识点的体现。第四,在每一幕案例结束时提出问题,该问题一定要涉及该幕案例中重要的知识点或者知识目标,促使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案例的长度最好分为4幕,经过2节课90分钟的讨论可以完成。
3.提前发放案例
对于需要进行案例讨论的班级,适当提前发放案例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提前发放案例可以给学生以准备时间,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案例,从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从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检索文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比较懒惰的学生,他们自然会在课堂上出现知识的盲点和不知所措的情况,通过和其他学生的对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知耻而后勇,在下一次的学习和讨论中变得认真和努力。其次,在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在课堂上的讨论时间里,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发言,产生更多的学术争鸣和知识火花,因此提前发放案例很有必要。
二、课堂组织
1.教学分组
“P-S”教学法的课堂组织主要借鉴三明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即在课前进行好分组,比如56人的班级,可以分为7组,每组8人,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组别和编号。
2.教师导入
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就今天要讨论的案例进行导入,导入要新颖,经过设计,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随即展示案例,每一幕供学生讨论的时间约为10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场,重点发现每个小组中发言最积极和最不积极的学生,并在课堂表现记录本上进行记录。
3.分组讨论
在案例展示后,以各个小组为单位对案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范围除案例问题外,可以是小组成员经过案例剖析后发现的新的问题,小组成员要进行交换意见,并在10分钟内初步形成组内观点。
4.小组汇报
10分钟的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组别进行小组汇报,对案例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可以提出疑问和问题,之后的每个小组可以根据之前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解释,因此,时间方面呈递减趋势,小组汇报时间约8分钟。教师在此过程中,记录每个小组观点,并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师版本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学生的讨论是否到位,有何错误,有何优点,并整理记录。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汇报的形式可以更加新颖和有竞争性,比如可以通过类似辩论的形式进行汇报,每个小组可以攻击其他小组,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进行评分和点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提高各位同学的参与度。
三、课后总结
1.结束讨论
经过4幕共72分钟左右的讨论后,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记录本已经了解了同学们的讨论的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知识点有没有被讨论到,之后教师对这节课进行小结。小结主要谈课堂氛围、讨论积极程度、知识点覆盖程度、讨论的优缺点,时间约为3分钟。
2.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并展示教师版知识目标要求和知识点内容,并且针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内涵和知识要求。让学生们感到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讨论的效率。
3.教后反馈
结束案例讨论后,要求学生书写对该案例的心得体会及对课堂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P-S”教学法。综上所述,即为P-S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在多年的案例讨论授课过程中,我们教研室不断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相长,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对P-S教学法有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1.同学们对该教学法建议的评论摘录
(1)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偶尔会出现一个病例要分几次课来讲,可能会导致学生忘了上节课的相关内容,针对这点,我觉得老师可以尽量根据课程的安排选择难度适宜的病案,从而使病案能在一次课讲完。(2)课堂上的活跃度不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是不够的。还有,大部分同学选择自己静静思考,查阅资料,同学间的讨论较缺乏,更无法体现小组合作的成果。(3)我觉得如果有相关的附加图片那就可以说是完美了,毕竟有些病例单单通过文字的描写与图文并茂这样子还是有点差距的,例如最后一个病例所讲的红斑狼疮,如果能附上患者的一些身体的照片那对于我们的思考与诊断疾病也是有很好的帮助。因为图片记忆会比单纯的文字记忆效率会提高好多。(4)我建议整个班级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几个病例就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每节课分享一个案例,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病例,这样能更好地把大家集中起来,最后整一班级可有一次大讨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心得。(5)可能基于建立学生们的自信心的出发点,老师在选取病例时都是引用一些成功的病例,形式相对固定。个人认为,失败的教训更能发人深省,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挑选一些治疗失败的病例如死亡病例进行讨论,能够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医生职责的重要性,在以后临床面对病人时更加小心谨慎。(6)我觉得病例讨论课,可以有专门一节课来讲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可以给很多病例情景剧,让一位同学扮演医生,一位或者多名同学扮演患者家属,两者进行沟通,然后老师再总结一下他们做的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7)建议老师在每次病例总结的时候能增加伦理学方面内容的提及,本次的PBL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也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同学们临时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跟“家属”沟通,我觉得这是教学当中的一大创新,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医者不仅要医病患,更要学会跟家属进行交流。
2.优点
(1)我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是非常的好:真实感非常强。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比如知识的欠缺),又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结合起来。发散我们思维,不要将我们的知识局限于课本,也没有人会照着书本来生病的,所以这点我还是觉得挺受用的。(2)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能思考到更多相似的病症,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病的某一证型。对于病例的不可预知性,比起其他的课,在上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病,也能推断出这个病例所说的是什么病,只需生搬硬套相同的证型即可,但PBL课上不是这样,我们得思考他的体征,他的症状,综合归纳出其更符合哪一类病的那一类证型。上课时老师更多的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而不是一个讲述的角色,能给我们充分思考的机会,这在平时的课上是很难有的。[2]分幕的情景代入,让我们就像身处当时,站在当时需要作出判断的位置,让我们有一种代入感。
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P-S教学法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该教学法的完善和提高给出了自身的建议,很多建议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使教师们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不断完善教学法的过程中去,希望P-S教学法能够在更多、更广阔的领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葛昕 彭锐 吴伟 杨晓军 陈鹏 李荣 吴辉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