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投球姿势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应用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凭借独特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提升,促使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文在此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集中解决体育教学中的疑难点
从根本上说,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类学科,其独具特点。具体地说,体育教学更倾向于实践教学,并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他要求教师通过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逐步规范学生的身体姿势、发力点等各方面。
这种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疑难点,教师难以通过讲述突破。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要规范学生定向投篮的姿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
这就要求教师规范学生起跳的姿势、身体的动作和投篮的姿势。这些动作与姿势是整体的,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抓好细节问题。具体地说,教师还要规范学生投球时手腕发力的方向,通过对身体细微的调节控制球飞出后的旋转和抛物线。
在初中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大量讲述和亲身示范教学。一方面,教师大量的讲述难以让学生将具体的身体动作与教师的讲述充分结合,无法让学生将其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的动作是极快的,即使教师在投球的关键时刻有意识地控制动作,也难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削弱效果,这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难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克服这一难点,极大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或者直接在网络平台收集相应的教学视频。
在视频课件中,教师要利用图像的方式将投篮的姿势展示给学生,并搭配详细的文字或语音描述,使学生将身体动作与具体描述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针对投篮时身体的各种细节进行标注。例如,教师可以在视频中人物投篮的一瞬间将画面定格,同红圈标注出此时人物手腕的姿势、篮球抛出的角度等,并用文字进行分析与描述,这就针对学生难以通过观察所认知的细节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动作进行回放、慢放,既避免大量重复的动作,又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对投篮姿势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教学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特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篮球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但对篮球运动的起源、乐趣没有充分了解,不愿意主动参与篮球教学,不愿意主动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针对部分女学生,其对于篮球这种相对激烈的运动更感兴趣。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讲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篮球运动产生时的趣味小故事,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一定的好感与好奇心。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激烈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进而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到篮球比赛时现场观众专注与狂热的神态,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对体育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基于此,学生就会对篮球运动产生足够的兴趣与动力,会引导学生带着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参与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资源。
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必定存在不全面的地方,也无法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收获,这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得到全面提升,能够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完全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能力,部分学生却因为其他各种原因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同样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导就能保证较高的投篮命中率,部分学生却对教学内容一知半懂,即使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始终无法实现教师指定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可以课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得到切实提高。具体地说,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应的教学视频,也可以与其他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不足,并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不断提高投篮命中率。
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引导学生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集中交流与讨论。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中上传教学视频,让学生获得提升。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早已被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同时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完善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郁金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所发挥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8).
小学体育抗挫力培养策略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对孩子缺乏意志力培养。当前,大量的实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育中,对于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外界的消极影响不能有效抑制,就会对其产生制约,不利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而通过实行体育教育,强化小学生的抗挫意识,提高其抗挫能力,则能够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研究表明,很多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缺乏意志和自信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的意志力不强、受到群体反应影响等,由此导致其害怕体育学习,甚至逃避体育课,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质量。此外,很多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方法单调,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此难以促进学生抗挫能力的加强,从而无法保证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十多年后的未来,小学生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如果意志力不强、抗挫力不强,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由此可见,小学生抗挫力的提升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于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关键在于加强教师对于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视。只有促使教师引起足够重视,才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贯穿抗挫教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打球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靠个人进攻得分,却都不太会传球,教师很奇怪为什么能够进攻,却不太懂得传球,访问的小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是因为传球过程中会遭到阻碍,由此使得球被夺走,从而失去投球机会,因此不敢轻易传球。总而言之,就是由于学生对于传球的抗挫力较差,对此,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在打球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的将球传给队友,在自己无法进攻得分的情况下,即使球有可能被别人抢走,也应当进行尝试,经过几次训练,一些学生开始尝试传球。有时候,也存在球被抢走的情况,但教师依旧让其进行传球训练,慢慢的,学生对于传球形成了抗挫意识,提高了抗挫能力,在面对传球失败时不再唉声叹气,而是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下次拿到球后仍旧传球得分,由此形成了传球意识。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在篮球练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习效果显著。
2.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
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遇到问题时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甚至难过。这些都是其缺乏抗挫意识,抗挫能力较低的表现。因此,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以增强小学生的意志力。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程度不一,因此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当小学生出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都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挫折。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抗挫意识,由此提高其抗挫能力。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在刚练习投球时容易遭遇挫折,看着投篮板不高,自己的姿势也正确,但就是投不进去,而别的学生则能够轻松投进去,这时小学生容易产生沮丧心理,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篮球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如投篮姿势再调整一下,力道再大一点或小一点,等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进行投篮示范,并鼓励学生再次进行投篮训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指导后增加了信心,最终投篮成功。而学生由此也获得了更大的激励,更加愿意进行投篮训练,于是投篮技术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屡败屡战精神,正是其抗挫意识不断提高的表现。
3.开展体育实践,培养学生抗挫力
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需要通过开展体育实践来表现,这不仅对于学生抗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对于其增强信心、强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学习篮球技巧后,宁波江北区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对于角色定位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如有些学生善于进攻,有些学生善于防守,有些学生善于合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定位,并对学生的比赛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记录每个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不断强化,而对于不足则要不断改进,以促使其更好的应对篮球比赛。通过开展体育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竞争,强化抗挫折意识,不断总结应对策略,以提高抗挫能力,最终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才能不断促进小学生意志力的增强,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对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认知,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抗挫力,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利.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2).
摘要:从现有体育课的篮球教学中可以了解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以及技战术,如三步上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而忽视了篮球规则的重要性。假设一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裁判吹了一个犯规,而球员不是很知晓规则,甚至模棱两可,从而有可能导致防守松懈让对方轻易得分。其实真正会打篮球的既懂技战术又了解篮球规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打下较扎实的篮球知识。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普及篮球规则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普及篮球规则
一、教师穿插讲解规则
(一)教师在室外课讲解规则
教师应在一堂篮球教学课中适当地穿插篮球规则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利于理解并熟记。例本节课教授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在授课结束前的一些时间里,教师可以插入相应的规则,如1、“携带球”违例,俗称“翻腕”,就是在运球过程中,运球手翻腕使手掌心超过垂直面;2、“持球移动”违例,又称“走步”,就是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抬起,当中枢脚出现不合法移动即为持球移动违例等,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讲解规则
教师去多媒体教室下载一场国际篮联的比赛,让学生看一场比赛,每一个违例或犯规时可以暂停播放,先由学生提出这个违例或犯规应属于哪种违例或犯规,因为学生中也有略微了解的,然后再由教师答复,并指出这个是什么违例或犯规,哪些动作属于这种违例或犯规,最后由教师再回放一遍并布置这堂课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写出这场比赛中没有讲到的违例或犯规之处,此举可以使学生对规则牢记于心。
二、学生临场体验
由于经过多媒体篮球规则的讲解学生的理论已经有点掌握,但还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应组织一场学生篮球比赛,让一部分学生做裁判。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正的唯一标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比赛中,可以安排两个体育教师一对一记录两个学生临场执法的违例或犯规,并记录错在哪里,应怎么判罚等,结束后告之学生,度把记录纸让学生拿回去仔细揣摩,此法虽然只教授了少部分学生,但由于抓住学生普遍对篮球爱好及兴趣的特点,可以使那些临场“小裁判”去带动多数学生来了解篮球规则。
三、安排体育室内课全面细致及补充讲解
上课前教师提出老问题,让学生温故以前教授的知识点,使其有充分的准备来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教师讲解时应通俗易懂,能使学生利于理解,一般在专业术语后应加上俗语。
(一)教师解释什么是篮球规则
就是由领导和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利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利,作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律,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是书面上的解释,其实大家都知道,每个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规则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二)教师讲解违例
什么是违例?违例又分为哪几种?如跳球违例、走步违例、翻腕违例、球过肩违例、球回打后场违例、干扰球违例、3秒违例、5秒违例、8秒违例、24秒违例、罚球违例等。
违例大致可分为(1)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脚踢球或以拳击球。(2)跳球违例、(3)跳球时的违例: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入木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24秒钟规则
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
8秒钟规则
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
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
3秒钟规则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队员出界
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
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
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
球回后场
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三)教师讲解犯规
犯规有哪几种?如拉人犯规、推人犯规、打手犯规、阻挡犯规、进攻犯规等。
1、队员不准通过伸展臂、肩、髋、膝、脚或弯曲身体成不正常姿势以阻挡、拉、推、撞、绊等动作来阻碍对方行进;也不准使用任何粗野动作。2、合法防守位置(1)当达到下述状态时,防守队员就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2)他正面对对手,并且双脚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3)队员在场上占据位置时伸展臂或肘是合法的,但是当对方队员试图从他身边通过时,它们必须放下。如果队员不能将臂或肘放下,发生接触就是阻挡或拉人。3、投篮可用任何方式投篮,但他必须将球在被别的队员触及前从篮圆丰方投入球篮或投篮触及篮圈。发球时在裁判员将球置于他可处理时,要在5秒钟内投球离手;不得做假动作罚球;最多5名队员可以占据被看作是1米深的位置。
(四)教师讲解几种特殊的犯规
如双方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技术犯规等。
1、双方犯规是不管是侵人犯规或是技术犯规都不判给罚球,只给队员登记犯规,不登记全队犯规。如果宣判双方犯规或打架犯规时某队拥有球权,应保留球权,在靠近比赛中断地点的边线掷界外球继续比赛。如果宣判双方犯规或打架犯规时双方球队都未拥有球权,或投篮未成功球在空中,应由任何两个非同队的队员在中圈跳球继续比赛。如果投篮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线掷界外球继续比赛。如果双方犯规是作为裁判员意见不同的结果,不计得分,应由任何两个非同队的队员在中圈跳球继续比赛。
2、违反体育道德犯规是新规则规定裁判员认为队员蓄意地对持球或不持球的列方队员造成侵人犯规为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当球员犯规严重粗野,又或者球员防守时并非针对篮球而是进攻球员,这很容易导致受伤,球证可判断为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3、技术犯规是指所有不包括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队员不得漠视裁判员的劝告或运用不正当的行为。
由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一一作出详细解答,经过前面这样全面的了解,就差不多使学生更加理解透彻。
总结:目前,篮球运动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在每个学校最受学生欢迎和接受的课就是篮球课,因此,各学校对于篮球课也非常重视,但唯独缺少的是篮球规则的普及,如果想要篮球规则也融入进篮球课里去,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让学生去渗透得规则,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研究的探索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一、依托网络,激发学习动机
互联网具有多样化、丰富性,我尝试利用互联网络,来激发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学习动机,通过以下三个搜索,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先知”“先学”。
[搜索一] 群星闪耀,找出他们是谁?
篮球的世界,英雄辈出,篮球的星空,群星闪耀,而他们无疑是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巨星,乔丹、科比、姚明、刘玉栋……还有谁?你能说他们的故事吗?
[搜索二] 精彩片段,欣赏优美动作!
篮球作为风靡全球的运动之一,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神出鬼没的传球,精准的投篮,精彩的扣篮,都是力与美的表现,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激动人心的赛场。找出各位明星的标志性动作,加以欣赏。
[搜索三] 观察思考,心动不如行动!
在比赛中,有的球员经过两步跨越后,起跳并飞行一段距离以后将球轻松送入篮筐,他们的技术水平令人敬佩,这就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动作,也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三步上篮。利用“虎扑”“篮球公园”“篮球风云”“TBBA篮球中文网”等,找到这个技术动作的视频、要领、动作分解……仔细欣赏与观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网络丰富的资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而且对于技术点的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库,使学生观看到逐帧分解示范,观看到不同角度的动作示范。
二、先学后教,引导自主探索
“三步上篮”是在跑动中接球或运球结束时做近距离投篮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是教学重点。
针对动作特点,我让学生“先学”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解决一个问题,即:“一大、二小、三跳起”。
为了使学生掌握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在练习场地设置上,我从篮圈右侧下方开始反方向作三步上篮动作,在最后落脚点处做上标记,然后找一个个子中等的学生再正着作三步上篮动作,每个落脚点处均做上标记,共四个标记。练习时,脚必须踩在标记上。并在第二步落脚线上方高吊一个篮球,首先在场地上徒手反复练习“一大、二小、三跳起”,跳起后,用手触碰篮球。等此练习熟练之后再从起跨线后自然的慢跑几步到起跨线前做“一大、二小、三跳起”的练习,然后过渡到拿球在没有标志线的场地反复做一大二小三跳起的练习。在“先学”中,我反复向学生强调三步实际上只是跨两步,第三步是引腿高跳。
针对三步上篮动作的协调性,在“后教”中,我重点解决“三步”的节奏问题。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口令来进行教学,喊“1”时学生跨第一步,喊“2”时学生跨第二步,我喊“3”时学生跳起做投篮动作。但在做三步上篮时,最后一步要尽力向上跳,目的是为了能更接近篮筐,进而把球送进篮筐,这就必然要求在做出上篮动作之前必须要想法子来缓冲向前的力量,使其尽可能的转化成为向上的力量,待学生基本清晰步子后,我在第二步向第三步过渡时,适当加快口令频率,充分考虑每一步间的时间间隔,让学生正确掌握上篮的节奏。
三、当堂训练,解决共性问题
当堂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问题。因此,本堂课我针对在“先教”“后学”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并结合以往教学,有针对性的对以下4个共性错误问题进行当堂训练。
错误1:球的落点不对,有时身体到球前面了,而球还在后面。
当堂训练:原地连续拍按球,体会运球动作要领,向下拍球手用力要快,向上收回速度要慢,应该用手指运球,而不是手掌,手随球同时上下摆动,运球高度最好不要超过腰部,重点体会压腕动作,熟练后再进行行进间运球走,然后运球慢跑,注意随着速度加快,触球部位的相应变化,提高熟练程度。
错误2: 在跨第一步的同时,只记得双手去接球,忘了应该迈哪条腿。
当堂训练:在第一步的起点划一横线做一标记,让每个学生由走着运球开始,当左脚踩在横线上时,就开始做由单手拍球到双手持球动作,同时向前跨右腿,再次体会双手接球同时跨右腿的动作,并且多次练习,逐渐提高运球速度。
错误3:双手先抱球,再跨三步上篮,将两个动作分解开了(错误率最高)。
当堂训练:教师站在三步的起点,面对球筐,右手托球向外伸出,让学生站在球的外侧排一路纵队,第一个学生由站立开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跨第一步时,双手持球,作三步上篮动作,力争进球,然后回到队尾;第二个学生再开始练习;第三……逐人体会三步节奏。
错误4:投球动作不对,双手向篮筐内抛球。
一、 以柔克刚―引导学生发泄心中的不快
每次月考成绩揭晓,我都要关注我所任班级的总体情况。每次考试,总有学生的成绩会有波动,特别是进取心强的同学,一旦稍有下滑,情绪落差就较大,到体育课上,我就以柔克刚,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泄的场所,并能重新振作,继续前进。
陆××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到运动场地,月考的失利就已印在他的脸上,整个人像瘪了的气球。
这是一节实心球课,我决定增加一点花样。就是学生在投球之时可大吼一声,一时间,场上吼声震天,陆明也被感染了,几轮下来,我慢慢从他脸上找回了生气。趁热打铁,我又进行第二回合练习,增加了投球比准这个环节,就是在六米前的地方放一个目标物,看谁能砸中。我要求每个同学在投之前,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每一个同学都全力以赴,也兴致勃勃。我明显看出陆××同学投中后脸上的兴奋,我过去拍了拍他的肩,他回报给我一个自信的微笑:“老师,你看,我能达标,我要再次启航!”
好样的,陆××!真棒,柔也可以克刚!
二、 以刚克柔―体会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的意义,在这种特定氛围下使每个人都敞开心扉,彼此信任,互相理解
每每听到同事抱怨:“班上有个刺儿头,仗着体能好,体育课上目中无人!”“我班上也有一个,处处显摆,不好好上课!”“是的,体育不差,素质不行!”其实,我也碰过,不同的是,我有妙招制他们。
刚开学,一看分班名册,有两大“金钢”在我班上,冲动,不守纪,让他们的名声大坏,所以我提前备课―“以刚克柔”。万事开头难,上好第一节课,才可能上好以后的课。
刚上课,体委在整队,可总有人在叽叽喳喳,队伍显得很乱,我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两大“金刚”在捣蛋。我吹了一下哨,开口:“听说,你们班有几个同学体育有特长,这样子,我们来一场篮球赛,蒋凯和王小峰你俩出来,再挑一人组一队人,我另组一队。”这两人先是振了一下,立刻又兴奋起来,立即挑了一人组成一队,我简单挑选了另两个举手愿意参赛的人,由一学生当裁判。
比赛前,我们商量了“战术”,并提出奖罚条件:学生队赢,以后体育课给他们足够自由活动时间;师生混合队赢,以后上课听教师统一安排。我还补充了一点:师生合队赢十个球以上,所有同学以后上体育课须全听老师的。
比赛开始了,一开始,对方杀气腾腾,左抢右突,可惜就是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而且投球姿势不对,一时失去准心。我们这队另两名同学负责防守和抢篮板,投球交给我,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打下来,大家都很吃力,裁判给出最终得分,我带的这队在短短时间是赢了整整十二个球。两大金刚挥着汗说:“老师,我们服你,我们一定苦练基本功,上课认真训练!”大获全胜!
三、 刚柔并济―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中考体育标准,每年都有新提高,这可害苦了不少娇气的女生,她们怕上体育课,怕训练,怕测试,但又重视中考分数。这时,我就刚柔并济。
在训练上,我铁面无私,还暗中把跳远线前挪了几公分;把跳绳的时间延长一些,不知不觉中,她们的成绩不断提前。
但我班的徐×就不行,跳远老是差那么几公分,考试越来越临近了,怎么办?她急,我更急。忽然,我灵机一动,把我的手机、手表、备课笔记等都放在满分线后,再让她跳,她如果跳不过,就会踩坏我的“宝贝”,这样几次下来,她还真过了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胜利,就是再坚持一下。
刚柔并济,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