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保障;技术管理;稳定性

广播电视作为人们接触新闻的重要途径,其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技术来影响广播电视的信号,导致广播电视无法正常播出,给相关机构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广播电视的安全技术维护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应该加强对广播电视的技术保障。

1安全播出的概念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指电视信号能够稳定地传输到每一个客户端,主要是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不会被更改,不会遗漏掉。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主要是指电视节目能够向人们传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社会舆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在播出节目之前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保证一些不健康有损形象的节目不被播出。所以说电视广播的安全播出不仅包括技术与管理的有待提升,还需要相关负责人严格把关,不让那些不法分子得逞。广播电视的特点:广播电视所面向的群体是很广泛的,无论男女老少,什么学历的人只要说能够听得到看得到的人都具有收看广播电视的能力。所以说广播电视具有很重要的责任,它负责把党的中心思想传达给人们,肩负着党的话语权责任重大,意义不可忽视。广播在民众的心里是存在很大的地位的。广播电视时效性很强,经常会有一些直播节目,新闻联播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时效性很强,容不得出现太多错误,对广播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是很繁琐的,每一步的完成都少不了相关人员的努力。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广播电视的播出问题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的。

2广播电视的维护

近些年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广播电视已经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了,它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系统,与之相关联的结构和组织是多的难以想象的。所以说广播电视的维护是需要很多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大系统正常地运作。广播电视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诸如,广播电视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但是传送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候还会因为负荷量增大导致广播电视系统出现各种故障,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的维护。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电视频道基本上都是数字化的了。数字化的信号稳定,传输信息的速度快,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广播电视的维护工作。

2.1完善广播电视的系统管理与维护

每个广播电视台应该拥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管理制度,根据自己内部系统所拥有的条件与特点来制定一套合理且适合的管理与维护方案。其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人员分配问题、安全、检修系统、管理维护等问题。只有这样,广播电视系统才能够正常的运作起来,才能达到高效率的运作状态。保障每一个电视广播的正常播出。同时监督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监督工作有助于每个人能够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做的更好。管理好每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需要管理者的努力。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群众的,因此电视节目担当着很重要的责任,好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也是民众了解自己国家政治的一个很好地平台,所以说广播电视节目的宣传意义很重大。电视节目的质量把关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好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全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社会的建设。相反的一部低俗无趣的电视节目,不但没有任何思想内涵,而且还会浪费大多数人的时间。可见一部好的的电视节目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说质量的把关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把关者的严格把手,更需要制作者认真的编排。这个把关的标准是需要国家来制定的,要完全杜绝那些不良的电视节目,这样才能把电视节目越做越好。在电视台里面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技术人员主要就是负责广播电视的系统维护,只有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才能保障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相关技术人员把广播电视系统检查好了才能保障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所以说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像如今科技发展的很迅速,很多东西更新的都是非长快的,尤其是很多电子设备。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力要求就更加高了,所以说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求技术人员时刻更新着自己的技术知识以便应对各种出其不意的故障。

2.2广播电视的系统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的设备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运行,然而长时间的运作会导致系统出现很多故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作出维护和管理了。要能够做到每天去检查一遍广播系统,做好系统的保养工作。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也给相关的维护工作提升了难度,所以要做好更加完善的检查工作,应当按时给系统进行数据的检查,要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地检查。另外就是要对各个部门的之间的相关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督促每一位成员做到时刻关注着工作,认真检测广播系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广播电视的安全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都是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果,国家有一个好的广播电台人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很多趣味,人们的思想也会更加地坚定团结,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

3结语

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每一样东西的兴起都会有一些事物来取代,所以说时代的更新是很快的,广播电视也是近些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技术,它很有效地让我们能够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发生的一切变化,它的影响自然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说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很重要的,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应该做好电视广播,加强广播电视的技术管理与系统维护,进而能够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孙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的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

[2]李贵堪,梁丽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广广播电视发射台专业化拘束维护道路[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3]任艳梅,刘丹丹.探析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维护管理[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公共服务 提升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播电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播电视从当初播出二、三套节目,发展到今天播出几十套、一百多套;传输方法上从无线模拟播出到有线网络、微波、数字、卫星等多种方式播出。如今人民群众所看到听到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及声音、图像质量,已与往日不可类比。广播电视由于它的功能特征和传播的广泛性,决定了广播电视是当前信息传播、文化传播上最广泛、最便捷、最可靠的媒体工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播电视的蓬勃发展,对推进城乡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1、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概念起源于17、18世纪欧洲发达国家,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后清晰的产权制度、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私二元对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之上,主要用于弥补社会公共利益需求中市场失灵的部分。我国使用“公共服务”这一概念,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由于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公共文化服务是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特别是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提高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而逐步将其分离出来,并提高到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其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定义尚无统一说法,综合各方面论述,可以表述为:为实现社会公共信息、文化利益需求,由政府及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主导、面向社会公众有计划地提供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活动的统称。

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政府的公益性单位和大众媒体,承担着信息传播、舆论导向和公益服务的职能,作为大文化中的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中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职能和责任。要承担起这个职能和责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增强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网络领域的应用

高新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信息传播新形态和新手段,互联网的出现吸引了具有超前意识的受众,并日趋成为大众化的重要信息载体,还有数字报纸、网络视音频、互动多媒体、移动电视等。广播电视要想继续在舆论阵地上取得主流媒体的地位,不能仅仅是依赖于传统的传输覆盖方式,而必须要加快自身的改造,加快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并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体制机制的演变,加快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的变革,以形成体制的力量,实现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对不同受众的覆盖。利用高新科技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和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内容、图像和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全社会共同享受广播电视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

3、不断强化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

我国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阶段。人民群众对获取信息及时效性、全面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和媒体单位转变观念、创新意识,主动增强服务社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意识。先进的、发达的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的增强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首先要求得到自身的蓬勃发展,才能承担起繁重的服务功能和职责。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管理者,有必要加大对广播电视的投入,扶持广播电视的持续发展壮大。广播电视媒体单位更要转变观念,破除垄断地位和等、靠、要思想,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大胆创新思路、变革举措,积极发展产业、做大经营,壮大经济实力,实现宣传、经营双丰收。

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有几个思想观念必须确定不移:一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大事来做。这要成为广电人的工作理念。二是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更多的人从广播电视中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三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尽最大的努力用最好的节目表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广大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高品位的文化信息。总之,大局常识,责任意识仍然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思想基础。

4、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在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大力推进和巩固“进村入户”工程。没有完成这个工程的地方要尽快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看上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实现这个目标的地方,要加强维护,确保不出故障。二是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工程是丰富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服务水平的根本方向,要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参与的力度,尽快实现模转数的整体平移。三是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改革创新。政事分开以后,要着力进行广播电视的内部机制改革,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因素和创新能力,提高广播电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四是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广播电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说到底还是节目,要坚决抵制低俗之风,使广播电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导向正确、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让更多的人爱听爱看,从中享受文化的乐趣和滋养。

5、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型机关”活动为载体,积极倡导“勤学善用、创新务实、忠诚敬业、俭朴清廉、和谐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加强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人事行政管理、宣传管理、安全播出、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制订、修订、完善了5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制度建设,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用规范行为来凝聚人心。

参考文献:

[1]袁正领、魏蕾. 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3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着飞速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有些广播电视设备和技术还没有找到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时,这些设备和技术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设备和技术的自身潜力各奔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所以,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技术管理进行充分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特点

1、科学性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是以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在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技术成果,并进行综合的利用,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具有明显的科学性特点。

2、系统性

广播电视字啊传播过程中,需要经过制作、播出、传送、发射、监测等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技术系统。而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怎样才能够保证这一系统更加可靠、高效的运转,保证不同系统之间可以正常有效地进行连接,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升。

3、服务性

广播电视作为最重要的媒体形式,它是国家最重要的宣传单位,同时也是社会舆论最重要的工具,广播电视同样需要相关的技术通道作为载体。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应该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提供完备的条件,积极地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而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则是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保证电视节目高质量传播,实现广播电视宣传功能最重要的前提。

4、责任性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进行电视节目的传播时,对技术设备的操作可能非常简单,但是其肩负的责任则非常巨大。广播电视技术管理需要相关的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技术管理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进行。因为,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影响力巨大,受众非常广泛。

5、综合性

从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来看,可以说广播电视节目是技术和艺术、软技术与硬技术充分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另一方面,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而且良好的团队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6、可靠性

广播电视的可靠性是说,广播电视系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也就是说要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实现不间断的播放。因此,要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不断强化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维护工作,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7、可控性

广播电视的可控性是指,广播电视系统不管在任何局面下都必须是可以控制的,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造成混乱的局面。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应该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做到广播电视系统的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优化技术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和高效化。在进行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时,应该遵循目标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管理跨度原则、管理层次原则、责权对等原则等,并科学合理的选择更加有效地组织形式。通常广播电视技术管理部门存在很多的技术管理岗位,对于这些岗位的设置应该科学合理,从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自身特点出发,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做到清晰明确。同时,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岗位还应该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下,从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实行技术权责制,并建立起相应的配套运行机制,其中相关技术的熟练掌握是技术权责制的根本,而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则是实行技术权责制的重要保障。在进行技术权责制度的制定时,应该遵循分合原理,对每一位技术管理人员在自身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应负的责任以及具有的相应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此外,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数量、组织形式以及技术管理工作特点,对不同技术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保证不同的技术管理岗位按照自己的责任和权利顺利、有序的完成广播电视系统技术管理的最终目标。

2、加强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

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队伍建设一般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人的自身素质是所有事业发展的根本,因为,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样,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是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方式,对于提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受教育者可以在学校进行第二专业或某一单科的选修,也可以利用现在的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新技术培训班、新学术研讨会、国外考察、资料调研等形式来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来确定。此外,还可以利用鼓励相关人员积极进行自学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

3、广播电视技术工艺管理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实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工艺管理,这也是技术管理方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当广播电视的相关领导决定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后,相关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管理权限进行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的工艺规程的编制,从而利用各种规程和标准对广播电视的技术行为进行有效地统一。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应该从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出我国的特色优势。在进行编制时,要调动各种人力和物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当前的标准技术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最终编制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程和标准。

4、做好设备技术维护工作

在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广播电视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只有保证广播电视设备正常的运转,才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放,相关设备的可靠运行都需要相应的技术维护工作来实现。所以,在进行广播电视设备维护时,应该注意从早期、细微和源头着手。所谓抓早期就是说要对广播电视设备定期的常规维护和检修,尤其是在进行设备大修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并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对检修过程中的目标、重心、责任人进行明确,对检修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检修所使用的仪表器材,保证在检修过程中可以真正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所谓抓细微就是指,检修工作应该做到防微杜渐,对一些细微信息的反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广播电视设备中存在的小故障要及时进行处理,找到故障的真正原因,并及时进行清除,避免广播电视设备带着故障工作,最后由小故障引发大问题。所谓抓源头就是说广播电视台应该对相关设备存在的一些倾向性的故障或毛病进行细致的研究,对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利用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避免故障的出现。

5、建立健全技术系统和设备的操作规程

规程是指对产品的加工过程、技术人员的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安全等做出的技术规定的总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操作规程包括:①单个设备的操作规程每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②系统的操作规程:整个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③技术测量规程:对测试哪些指标、用什么测量仪器、指定的设备仪器的测试条件、方法、测试数据分析等的规定。

6、加强技术管理的硬件建设与信息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广播电视领域,技术也要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建立完善计算机网络,为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和管理服务。采用音、视频工作站,实现节目的无带化自动播出控制。建立自动化办公系统,高效、快捷、节约资源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建立高效监测系统,保证监测工作的及时、准确。要大力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在对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在广播电视领域,信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掌握并利用这些信息,才能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也得到充分发展。广播电视系统需要依靠庞大的技术设备支持,而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是保障这个庞大的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以此达到运用最少的人力财力取得最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努尔别克・司马义汗,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探析,科技与生活,2012(20).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优越性

一、应用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引入网络技术也是其发展的必然,因为网络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网络技术也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发展的趋势。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第一,对于电视节目的录制效率,运用网络技术将其大大的提高。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节目的录制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整个录制过程也逐渐呈现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这一点对节目制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二,对于电视节目播放自动化这一方面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电视节目的播放,在自动化方面就和传统的播放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播出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它可以使人们更加自由、简单、方便的观看电视节目,无磁带播放的实现也大大节省了各方面的投入。第三,对于电视节目的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电视节目的资源共享方面,网络技术可以将电视台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工作点,也就是各个机房、各个演播室都更好的联系起来,让他们实现同时工作,从而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通过这些资源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素材和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还可以使各个制作单位在共享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保证录制的效果,优化资源的配置,最后节目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在工程中的应用

2.1有线电视。首先在有线电视广播的开展中,就可以发现,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发展和运用。在我们生活中一般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的两种广播传播方式,就是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广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防止传输线路的串音问题,因此传输的数据受到的干扰也很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扩大有线广播电视服务的范围,进一步让人们能够更简单的了解各方面的最新消息。在有线广播电视中有效的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将所有服务区的光线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广播电视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2资源的应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广播电视网络化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它会流行于整个社会阶层,因此想要让更多的受众能够接收到电视的信息,就要保证整个过程存在一定的时间,不会转瞬即逝,这样才能释放出更多的事物信息,让人们接收和了解。将广播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网络共享,还能够对社会资源进一步的加以整合,从而更有效的传播媒体的信息资源。各种资源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纵深发展,也可以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满足了人们的各项需求,让人们生活更加便捷。

2.3节目的录制。现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和播出等等各方面,都是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指导才能完成,而且这样可以制作出质量高、品质好的电视节目,这是在当前网络技术大发展的前提下的一个必然现象。在电视节目运用网络技术,可以将一些动画、图片、音乐等等素材制作的更加完美,从而使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也能够更加完美。就像电视节目的动画制作,还有电视节目的音频制作,这些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完成。制作节目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了解和适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大大提高录制的效率。因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以及今后的一些成长,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及其积极的发展意义。总之,考虑到社会大众的需求,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营运网络技术就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需求才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并且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使其可以向着更高的平台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玲.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8(15).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国;广播电视;双轨制

中国的传媒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传媒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这一对矛盾在变革中显得越发突出。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公共和商业领域进行平衡是广电改革的中心问题。一方面,中国的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担任着宣传任务,这是其事业属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形势要求传媒业做大做强,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少学者和业界人士将这种情形比喻为“传媒的精神分裂症”。本文试以传媒体制改革中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探寻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可能路径。

一、德国双轨制电视制度概述

根据广播电视与国家的关系,可将其制度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即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私营商业模式、以公益原则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国营体制模式以及混合型广播电视制度。德国自1984年实行“双轨制”以来,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市场份额基本持平且影响力稳固,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1、德国双轨制电视的发展

德国这个人口约8200万的国家,目前拥有公共电视频道22个,能接收到的私营电视频道有50个,是欧洲国家中拥有公共频道最多的。①德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产生于对希特勒集权主义的拨乱反正。二战后在英美法等国看管下建立起来的德国广播建立在非政府、非商业、非集中化原则的基础之上,按BBC的模式构建起公共法人性质的广播电视制度,并经本造,实行一种与联邦制国家体制一致的、较为分散的联邦地方公营模式。②1954年德国公法广播电视联合会(简称“德广联”)合办了德国电视一台(ARD),196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出现。德国公共电视秉承独立性和多元化的理念,在内部展开有限的竞争。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政治家的支持以及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潮的推动,1984年德国开始实施双轨制电视体制。

双轨制作为一种制度保障,在公共服务与自由市场间谋求平衡,两者功能也存在差异:公法电视起“基本供给”的作用,私营电视则起补充供给作用。“基本供给”是公法广播电视的基本功能,即传播规范的内容和让尽量多的人接受和参与,形成公众舆论以维护社会的民主和自由。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双轨制呈现一种激烈竞争和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是公益原则与市场原则博弈后的结果。双轨制系统与媒介的生态环境、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变化始终处于一种互动之中。

2、公法电视和私营电视的制度体系比较

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了双轨制的平衡发展,该体系包括德意志联邦基本法、联邦关于广播电视事业的一系列判决、联邦州层面上的广播电视法规、州际协议和相关立法。④相关法律以保障公法广播电视为前提,从市场准入、节目管理、保护未成年人、广告等方面对私营广播电视进行严格的限制。

从资金来源来看,公法电视以收视费为主广告为辅,并将广告时间限在周一到周五晚20点之前,且每日不得超过20分钟;私营商业电视的收入以广告为主,可开办付费电视。从组织与监管机构来看,公法电视由电视委员会、电视行政委员会、台长协同监管;私营电视则主要由企业化组织和州传媒管理局监管。从基本原则与传播理念来看,公法电视坚持公共利益,秉承独立、平等、全面多元等原则为大众提供服务;而私营电视更多体现的是商业利益。

3、双轨制面临的挑战

迫于竞争压力,公法电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大众化”转向,由于受到市场原则的影响,公法电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收视率上。此外,公法电视的收视费不断受到人们质疑,独立原则或多或少受到政党利益的影响,其自身也面临着机构臃肿,节目传播趋于单向化、精英化等问题;同时,私营电视出现了垄断、同质化、节目庸俗化等不良现象。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介对受众的分流,数字化带来的“窄播”,无不对双轨制产生冲击。

二、双轨制对于我国的启示

广播电视双轨制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但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影响,每个国家对该制度的实践不尽相同。德国的双轨制在发展私营广播电视的同时维护了公法电视的稳定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1、走出意识形态迷思——对“双轨制”的再认识

很多人担心由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双重属性,将其彻底分成国营和私营两类容易导致国家失去对它的控制,从而面临意识形态风险。李良荣提出目前媒体所陷入的困境并非是双重属性的必然结果,而是我们对双重属性的误读所导致。他区分了“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和“”的概念,将新闻媒体分为“”和“非”两大类,并提出“”最主要的功能是宣传党的决议、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应给予政策优惠和政府津贴;“非”的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在承担一定宣传任务的同时实行产业化、企业化运作,自负盈亏、自主独营。⑤该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双轨制”进行了脱敏,有助于中国广播电视改革走出意识形态约束的迷思。

2、“分、转、合、返”——中国广电产业化的构想

中国广电整体经历了1999年至2004年的集团化浪潮后,形成以省级广电集团为龙头的“诸侯广电”局面,未能打破行政壁垒,产业化之路才刚刚起步。为解决这一难题,刘成付从产业性质、结构布局、政府规制和经营体制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分、转、合、返”的体制改革构思。具体来说,在产业性质、结构布局层面应做到企事分开、宣传和经营分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整合资源;在政府规制层面应做到管办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从单一的行政手段过渡到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同时控制企业反哺;在经营体制层面上实施制播分离、网台分离、编营分离、频道分营,引进企业化管理运作方式,从内部和外部进行资源整合,以股份收益反哺事业部分。⑥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广电体制改革应遵循前者的基本思路、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近些年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政策同样对广电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3、健全的法律体系——双轨制的基本保障

目前,中国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为龙头,以其他广播影视专门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广播电视法规体系,但局部仍呈现出零散的应急式立法特征。由于缺少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少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不断打“球”,直到引起大部分人重视时相关管理部门才采取措施,或叫停节目,或责令整改,造成了中国电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同时,种种“意见”和“通知”较为散乱,灵活性有余而刚性不足。从广电体制改革创新的角度出发,应加快《广播电视法》的出台,明确广播电视事业部分和产业部分的界限,明确广电集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放宽境外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广电领域的限制。⑦针对不同性质的广电媒体,建立起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4、主流媒体服务功能的回归——广电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的目的是生产更多的优质节目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近年来,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在生存压力下出现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唯收视率至上、过度娱乐化、节目同质化、广告泛滥等倾向,丧失了自己的价值与追求。针对现阶段广电媒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广电总局近年来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如《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俗称“控烟令”)、《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俗称“限广令”)。尽管广大网民对这些政策褒贬不一,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政策法规促使主流广电媒体回归其公共服务属性,使其更好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引导社会热点,传播主流价值。

结语

我国广播电视业正在经历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数字化转换等一系列重大转变,需要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突破,而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在发展广播电视业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我国的广电行业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其中,我们应当看到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是保障广播电视体制顺利运行的基础。当然,在吸收的过程中应当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建立起适合本国文化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广电制度。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曹晚红:《德国电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27、20、31、42

⑤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J].《现代传播》,2003(4):1-4

⑥⑦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