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街道空间指的是由街道和两边的建筑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城市街道主要以交通为基本职能,同时融合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共交往等活动。城市的植物景观在城市街道空间中扮演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是人们认识城市、了解城市的直接途径。
一、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景观整体统一性原则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城市背景又要结合周边环境做具体分析,有时一条城市道路要穿过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等,此时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及路侧绿带的景观设计可能要有多种模式,但通过设计手法和风格形式要达到整体的统一。
2、城市道路景观要满足功能性原则
城市道路分车绿带既能组织分隔交通,叉具安全功能;既有美化城市作用,又可软化街道建筑硬环境,遮挡不利景观,消除行人、司机视觉疲劳,消除眩光;还具有环保作用,成为道路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第一道防线。在设计时须充分考虑车行、人行、昼夜、季节变化等方面因素对景观功能性的要求。
3、安全性与美观性结合的原则
分车绿带的景观设计要以不影响行车司机的视线通透为原则,可以维护交通安全同时结合景观的美观性。规范上要求“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但在北方不提倡在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内种植高大的乔木,主要是因为北方城市道路的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一般都不是很宽,如果栽植乔木冬季会遮挡风雪,落在路面上的雪结冰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冬季降雪较早雪量较大的城市栽植高大乔木的分车绿带的宽度如果小于3m,因为过早的降雪可能会把带着叶的大树枝压断同样影响行车安全;当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加入设施及小品等供人们休憩及游玩,行道树的栽植形式要有引导性,应避免不必要的视线误导,但靠近人行道除行道树外的景观尽量退后2m左右,这样可以给行人减少压迫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可以留出空间冬季堆放积雪;主、次干道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安全岛除外)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被人行横道和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视距三角形内应采用通透式配植;中间分车绿带种植绿篱时,高度最高不要超过路面0.7cm,这样既可减少不同车速和方向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又可避免夜间行车时对向车流之间头灯的眩目照射,还不阻挡行车司机的左右视线。为保证交叉口车辆的通行,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车辆的行车情况,以便能采取措施顺利通过。路口转弯处的景观应合理后退,以免遮挡驾驶员视线。可把道路重要人口处植物景观做特殊化处理或种植警示性植物,以增加美观性及道路的可识别性。路侧绿带是一条楷状的景观空间。为避免司机或行人感到单调,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提高安全标准,在空间的开合上,尽量把人工景观和路两侧的自然景观结合,让行人的观赏视线有收有放,必要时可以稍做地形处理,即以打破平坦的地势也可利于景观排水要求。
4、生态性原则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道路景观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不利因素变有利因素,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保持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维持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以植物为例我们在引入新品种时不仅考虑景观性,还要保证本地区的物种生态平衡不被破坏,形成良好的植物繁殖生态系统。生态性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从节约、经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景观结合科技原则
科技的发展带动着各个领域,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许多问题我们可以用科技手段解决。例如,路边的墙面太生硬了,我们可以引入绿色墙板,它是标准化的90度角墙上种植系统,这样我们可以将一面生硬的墙面变成一张生机勃勃的绿毯,到了冬季枯叶退去又变成景墙;作为城市道路中的废弃点,诸如停车场或楼体面层的临时植被覆盖,我们可以引入固土装置,它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环境,而且灵活性较强;对交通道路上的废气、噪音、光等污染周边环境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隔板、隔音板、反光板等人工化手段以减少废气、噪音等;道路的步道铺装应该采用高新技术的彩色透水环保砖,它的透水性强,可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光反应黏合剂,也可以应用在道路景观中,当有光照射时光反应黏合剂内的光催化剂发生改变,此时与其表面接触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组成的来自汽车尾气和热系统的空中污染物就会转化成无害的盐,仅仅只需暴露在阳光下3分钟,便足以将减少污染的效率上升到75%。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景观设计也要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设计师们也要利用科学设计的理念来进行设计。
二、道路植物景观设计实际应用
1、项目概况
某设计项目规划道路宽分别为12m、9m、6m分别为650m、1350m、990m。规划道路中线距道路红线南北侧各为20m。规划绿地面积约为9.4hm2。不考虑人行道路只是双向行驶车行景观道。
2、设计目标与设计内容
(1)设计目标。创造一条集交通、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景观道路,成为充分展示青冈城镇风貌和地域特色的绿色风景线。
(2)设计内容。根据道路性质统一考虑植物配置及整体效果,创造舒适宜人、色彩明快、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道路空间。定出主要基调树和骨干树种。设计6个标准段塑造不同植物空间往重连续性统一风格。强调植物空间变化及丰富的季相色彩变幻,以体现道路的时代节奏与自然风貌强化人的关注。绿化配置优化组合多用乡土树种。通过丰富的绿化植物种类和细致的绿化配置突出四季观赏效应。
3、选用植物
(1)上层木。主要有大樟子松、黑皮油松、红松、青扦仟云杉、杜松、堰柏、红皮云杉、青杨、银中杨、山槐、金丝垂柳、旱柳、大果榆、家榆、糠锻、野梨、白桦、山里红、五角枫、糖械、李子、黄太平、佛头花、接骨木、红瑞木、茶条械、红叶李、锦带花、黄刺玫、水榆花揪、珍珠梅、山杏、京桃、紫丁香、金雀锦鸡、重瓣榆叶梅、榆叶梅、小叶丁香、小桃红、绣线菊、连翘等。
(2)下层木。主要包括地被类、篱类及草花类。有铺地柏、堰柏、俄罗斯紫叶李、金叶榆、黄刺梅、(金叶)堰伏莱木、红瑞木、小叶丁香、四季(红王子)锦带、茶条械、风箱果、绣线菊、金焰红(黄)。荷兰菊、地被菊、莺尾、马蔺、大花董草、石竹、红(黄、八宝)景天、时花等。各区总用苗量上层6999株,下层苗量为55342m2。
结束语
案例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域因素及生态因素进行了系统化的整体构思从经济发展、视觉美学、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景观整合与综合协调,这对提升以道路景观建设为契机的周边地区全面发展,实现北方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田如男,朱敏. 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2] 郭泉林. 浅探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手法[J]. 山西建筑. 2008(16)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分析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一、与街道景观相关的定义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
2. 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是展示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道路线形、道路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物(如山水、土地、植物等)和人工物(如路面、车辆、建筑、桥梁等)道路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的道路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3. 城市街道
在大部分的城市中,街道的面积约占所有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因不同地域及不同的街道配置情况而略有变动。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其它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上述这种“道路”的范围其实很广,它包括街道、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等,而本文仅选择街道作为研究对象。
二、城市街道景观类型
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城市街道的景观问题,因此可以考虑从城市街道景观特征这一角度来划分城市街道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将城市街道划分为:城市交通性街道、城市生活性街道、城市步行商业街道和城市其他步行空间。
1.城市交通性街道
城市交通性街道在城市日常生活中主要承担着交通运输的功能,这些街道通常连接着城市的不同功能区,满足各功能区之间日常人流和物流空间转移的要求,这些街道通常兼有交通和景观两大功能,一般与城市的重要出入口相连。
这类道路的景观设计应满足车辆动态行驶和人动态视觉的需求,同时也应满足人静态视觉的舒适。由于其交叉口间距较大.路段较长且路幅较宽,因此街道上通常具有较完整的绿化.因街道上行人数量较少,街道景观的观赏者主要在行进的车辆中,所以其两侧建筑物一般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没有多余的装饰,以此适应快速行进的观赏者。
2.城市生活性街道
城市生活性街道是为城市各个功能区内的交通服务的,特别是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办公区内的街道,其主要任务是为功能区内的人流和物流的移动提供空间。
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景观特征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由于这些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流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街道空间,因此在景观方面要满足各类人群的要求,要有吸引力。在设施的配置上要满足上述多种功能和复杂出行的要求。由于人流量大,较易造成人流混杂,因此这类街道上景观的可识别性要求较高。
3. 城市步行商业街道
步行商业街通常布置在城市的商业中心街区内,是城市街道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既舒适又具有魅力的步行商业环境。其主要功能是汇集和疏散商业建筑内的人流,并为这些人流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娱乐空间,创造出既安全、舒适又方便的购物环境。
步行商业街的景观特征体现在一切设计及设施都是为人服务的,所有设施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尺度都是宜人的,路面的铺装、座椅的摆放、植物的配置、色彩的搭配、设施的齐备等等都要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和心理的需求特征。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还要突出商业气氛。广告、牌匾、灯箱是设计的重点。
4.城市其他步行空间
这里所说的其他步行空间是指城市绿地公园中的步行道、滨水地带的步行道、小区内的步行道及各类人行广场等。所有这些步行空间在完成街道本身的交通功能的同时,还要能够代表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增进市民艺术修养,提高市民欣赏水平。
这些步行空间的景观特征是要体现城市的特点,景观质量要求高。由于这些街道往往是城市居民经常光顾的场所,也是旅客的必游之地,因此应十分重视街道两侧的视觉景观效果,两侧的建筑物、绿化、标志物、街道的对景、地面铺装等。街道尺度及小品设施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建造。通常在设计和建造时组织统一完成,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街道的位置、城市的整体格局、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因素,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城市的特色,因此街道景观的整体性较强。
三、国内街道现状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部分的街道,除满通功能、划分街坊、方便建筑布图、提供公用设施用地以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4]。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也开始注意城市的形象和景观的改善,城市街道面貌因此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很多优秀的街道以成为城市的标志,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苏州的观前街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但是由于文化趋同造成一些城市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另外城市的迅猛发展,街道的设计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景观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景观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主要表现在沿街整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欠佳,城市道路两旁建筑、绿化、小品、设施等景观要素设计缺乏统一考虑,如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广告随意张贴,街道设施分散零乱,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业主根据自己需求各自为政,不考虑整个街道风格,而规划部门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调。
2.景观缺乏尺度感、层次感
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形式的不同应该有着不同的景观尺度及景观层次。而设计上不考虑尺度及空间层次,就会导致道路景观乏味。例如近年来上海新建成的平安大道,宽阔的马路两旁是光秃秃的一至二层的建筑,完全失去了尺度;建筑形式的单一,绿化的缺乏使空间层次十分单调。
3.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意识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道路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够妥善的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新建建筑不能与其周围传统建筑协调一致,非但破坏了道路原有的良好景观,而且逐渐失去了人们对环境的同感,不能唤起对原有场所的回忆。
4.景观设计缺乏人本意识
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忘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主要表现在功能设施不健全、街道环境“重车不重人”、 缺乏公共活动场所、街道设施水平低下等方面。
四、对国内街道景观规划提出的几点建议
1.街道景观的整体性综合性设计
应从街道本身出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综合考虑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以便更好的体现城市特有的形象和文化。
2.尊重和保护历史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
不要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关 键 词:我国街道景观设计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特色现状
当前,在许多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人们都表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从城市的各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寻找能表达城市特色的要素,将其融入到街道景观设计之中。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不强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历史文化现象非常繁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而无形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有形的物体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表现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则是设计师更多地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2.忽视时代文化精神
城市街道景观首先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它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就是要求城市街道景观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当前,有些设计师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达历史文化时,一味地追求历史感,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忽视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景观很难为大众所真正使用或喜爱。比如现今某些城市中刮起的所谓“唐宋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和有些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
3.街道文化景点堆砌
城市的历史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城市历史愈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愈深厚。面对城市众多的历史文化,许多设计师往往想将它们全部都体现在城市景观中,以为这样才能显现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在某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星堆文化区、蜀汉历史文化区、孔子文化区和古蜀道文化区四个景区,全部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共36个景点,这种又多又乱的做法给人以历史文化堆砌感。
4.传统景观消失,文化遗产、古迹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频遭破坏的事件:如有的城市为了扩路,砍去街道两侧百年古树;传统民宅被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方盒子建筑楼群;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雷同、缺乏特色。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形式反映,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传统景观、风景名胜又是一个城市特点的重要体现,如今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因盲目建设而变得平庸、失去特色。
5.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有些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大量充斥着罗马廊柱、欧式建筑。许多正在建造的住宅小区,在广告语中喜欢打出“欧式典雅花园”“地中海风情”的时髦语言,甚至宣传要将某地建成东方的“法国的塞纳河”等。欧式广场、喷泉、拱廊、罗马柱等挤满了住宅区公共空间,似乎只有沾上欧式风格,才能提升环境景观品位。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一些欧式风格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潮流般的庸俗模仿,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二、街道景观文化缺失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科技与生产的迅猛发展既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给城市街道景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传统城市街道景观由于受到来自现代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冲击正在逐步消失,导致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能得以表露;而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交往模式,新的价值观的城市街道景观发展方向尚在探索中,使目前一些城市的街道景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局面。
1.现代化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乱
传统的以街道为社会生活联系中心的社会结构萎缩了,以汽车交通为中心的城市街道不仅分割了城市空间,还扼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这种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城市到处都是车辆,道路空间被交通工具所占有,沿街店铺又占用了部分人行道空间。第二,基于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长距离的通道和单一的社会空间,以往在街道上可能发生的复合的社会行为被规范到相应的、单一的空间与场所之中,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之外,所剩无几。第三,以汽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上的偏差以及单调的规划设计手法导致了环境尺度体系的单一化,适合人体尺度的微环境景观被忽视,环境景观缺乏亲和力。
2.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现代商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符合人性尺度的传统公共空间的消失,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传统商业以及由此维系的社区网络、邻里结构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讲求效率,追求流动的大尺度街道和体现纪念性与政绩的广场都反而使市民远离社会交往。有些城市原规划的道路红线已经无法满通的需要,都在拓宽道路。
3.国际式建筑思潮的冲击
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传统城市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国际式”建筑的泛滥使城市景观的识别性正在逐步消失,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减弱。上海里弄石库门住宅是公认的居住文化象征,引入了西方城市房地产的高效开发方式,将Towhouse与沪上三合院完美结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雅致外观。人们觉得可亲,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模式。
4.城市的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业的开发
由于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私人房地产开发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导致有价值而无经济效益的历史建筑、街区被高利润的房地产项目所取代。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大规模的开发改造导致传统城市街道景观风貌消失。安徽某市街道周边由于商业开发使沿街建筑遍布整条街道,街道底侧界面被密不透风地包围起来,形式较为呆板,和其推崇的山水之都的城市口号不甚相符。
转贴于
5.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标准化、特色化对文化特色的影响
由于信息媒介的全球性传播及无孔不入的扩张力,使国际化、标准化、统一化成为新的时尚潮流,而这些都模糊了城市景观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使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被漠视。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导致了大量的追求个人表现、纯理性、抽象性,远离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出轨,导致了城市街道景观的变异。
6.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准不足
有些城市的一些设计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街道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的造型,使街道失去了地方特色。这和我们景观设计行业某些方面的不太规范有关。景观设计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内部人员良莠不齐,甚至一些街道景观的设计并不是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的,这也需大家尤其是规划部门的相关领导的重视。
三、对策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街道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公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只有正确把握和理解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历史文化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形式,而在于其背后饱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只是从历史文化的形式中借鉴或模仿某些形式或片断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这种方式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好奇心,而没有长久的感染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鉴上,应注重对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因而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要具有美感,体现出艺术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只让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到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对自然和环境予以充分的考虑,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加以合理保护与利用,不应在建造新的城市环境景观时以破坏自然景观资源为代价,应以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景观资源为设计基础,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又有历史延续性,同时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3.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和村镇改造,一些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文化、风俗延续产生不利的影响,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防止人为地割裂文化历史,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城市街道景观建设要充分体现城市道路的人文美
城市道路的人文之美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文化的表层是物即人类一切劳动包括艺术劳动的物化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深层即心即属于这一文化整体的社会群体心态,包括群体的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宗教感情、审美趣味,它离物较远,却是在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决定物的根本。因此,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不可避免地应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人文景观来体现,所以无论人们是游好莱坞的星光大道,还是走南京的夫子庙街,曲埠的孔府街等,都能感受到这些街道所反映出来的所在国家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艺术;景观设计;空间;城市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使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城市景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只有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景观设计表现出精巧的美,必须是城市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一、城市景观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形态特征,景观设计应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城市景观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等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素。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核心景观,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除了依赖于直观视觉印象,更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反应等等。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它不仅仅体现上海滨水景观的特质,更体现了它的历史文脉和现代特征。
二、城市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
总体说来就是景观设计的不能贯穿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往往尽在局部考虑景观设计,而再整体环境中不协调统一,或者在整体有形象控制,而忽略局部的城市环境设计,使不合理的景观设计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在实践中,景观规划和设计虽然融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但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无从体现。例如:引进新种植的单一树种,景观特色无变化;而景观设计为达到加强环境艺术效果,引进一些大树和老树,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特别是由于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大量采用外来花草,很少采用本地植物,这样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初衷;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不仅要侵占人居环境,还要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对景观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人以具有华而不实的感觉。
三、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的对策
1.发挥环境景观设计的优势
环境景观设计对城市各种实体要素的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影响。很多城市景观由建筑构件、开发空间、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好的环境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避免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状况。有形空间的景观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景观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给人带来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同时景观设计的人文性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保持不同人群生活方式,使得空间环境设计具有人文性。
2.景观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注重社会与功能设计,采用生态的方法进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养分。不断吸取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的影响十分重大,这也是非常必要而且现实的问题。研究西方现代景观对设计师的思维和构思,形成我国景观设计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艺术是现代建筑和现代景观最根本的形式源泉,它反应的时代精神也比设计师要敏感得多。现代景观可以体现出设计语言的个性化和现代特征。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景观设计利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模式,保持设计的原创性,提倡一种不断努力突破追求的艺术精神,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3.利用绿地景观设计的互动性
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人们生活观念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面积绿化为主观赏性种植,利用拆除危棚简屋和违章建筑等形式因地制宜地开辟出一定面积的用公共绿地,不但改变旧城的环境形象,而且集中了人群和流动场所的互动。绿地景观设计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是此类街头绿地设计的重点,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是人性化理论的深层次表现。很多时候街头绿地景观建设时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例如:很多人把街头绿地理解为多种些树多搞点绿化,大面积的草坪使生态效应低下,绿地场所缺少活力与吸引力。绿地景观设计的互动性就要有意识的运用人的行为因素,符合人的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对街头绿地的各项需求。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建设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便与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联系密切的开放公共绿地往往区别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等。优美的城市街头绿地景观是市民陶冶情操心灵净化的理想场所,形成多元化绿地景观设计要素,呈现出集中一分散一联系一融合一网络连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充分利用城市中“边角带”营造充满活力的街区环境互动性,创造出适合人们活动、交往的各种不同的景观空间。
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发有艺术价值的景观设计,创造出和谐、健康的居住环境,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规划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土化、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1.乡土化景观设计
乡土原指那些质朴的、本土的、传统的事物,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传统的乡土景观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即所谓乡村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的复合体;另一种解释是指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现代意义的乡土景观则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
2.昆明城市街道中的乡土化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地区,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就是云南的本土文化特色,景观设计的题材也就相对丰富,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非常有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极大的提升了景观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在省会昆明,更得到极大的发展和体现,城市街道这一方面是城市景观的重头戏,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好的街道规划和景观,这个城市的综合分数将大打折扣。
2.1南屏街和景星街花鸟市场街道乡土化景观设计分析
南屏街现状:
南屏街是昆明历史上的老街区,也是昆明旧时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是一条能体现昆明以至于整个云南的风俗文化的标志性街道,无论从街道的铺装、绿化还是雕塑的造型和陈设,都比较好的体现了当地的乡土文化,应该说,从景观布置上说是一条比较成功的乡土化景观街道,有很多古建被保存下来,而且后来添加的雕塑和装置也和现有建筑很融洽。有很多反映老昆明日常生活的雕塑,让外地游客一来到这个地方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云南气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使街道景观乡土化的过程中他的功能也被保持的很完善,因为南屏街一直都是昆明城人流量最大的一条景观街道,花池、水景雕塑、水池、台阶等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分流这个问题,令街道景观既不单调,又很好的调节了人的视觉焦点。
南屏街乡土化景观分析:
考察中发现,南屏街景观布置和设计比较复杂,从铺装和雕塑小品的种类都很繁多,雕塑部分大多铜雕都选自老昆明的事物作为题材,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很好的向人们反映了云南风情。但是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对本土材料运用的缺乏,基本上没太看见有特色的材料,这就很可能导致南屏街的景观设计和全国很多城市步行街的景观设计雷同。
景星街(花鸟市场)现状:
位于光华街和人民西路之间的景星街的景观设计并不复杂,相对吸引人的应该是街边的老房子和卖各种奇异商品的店,其实这也是一种景观,只不过这种景观文化味道偏重,像国歌的作者聂耳先生故居等,景星街作为昆明的文化景观大道,对传统民居保护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最近景星街新建的几处建筑可说能够和景星街的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了,设计相当程度上保留了昆明或云南传统建筑的元素,雕花的木窗、传统的形式,都很好的诠释了云南特色。
景星花鸟市场景观分析:
相对于南屏街,花鸟市场的景观布局显得很简单,从头到尾地砖的铺设也就只有三种,而且都是很常见的青石板,只是纹路不同,这条街基本上没有什么绿化,只是两条大路的两边种植了一些,虽然铺装和绿化不太丰富,但是这条街的建筑做的很好,老建筑有的还在,就算已经拆除了,新建的建筑也是完全按照古建的结构和云南风格来做的。
3.总结:
通过对昆明市南屏街、景星街的考察,我发现昆明的重要街道的景观乡土化做的比较到位,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不论是绿化铺装还是建筑雕塑小品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准,可以说已经实现景观乡土化,但是有很多小的或者不太著名的街道,依然存在着对乡土文化的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只看到眼前利益,只图一时痛快,不为长远利益着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乡土化景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致可从两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提炼乡土化的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例如在景观绿化的树种上采用云南本土植物,因为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拥有这么好的植物资源,当然要好好利用。第二,提炼乡土化的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元素,也就是利用云南省少数民族多、民族文化丰富的优势,打造全国无与伦比的民俗景观,火把节、泼水节、龙舟节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文景观。把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结合起来,才能最好的展示一个地方的乡土化景观,才能最大程度上用最节省的资源打造效果最好的景观。
4.结语:
现在昆明街道的景观设计,可能正在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高速的建设和景观乡土化之间的矛盾,一个设计做出来并不是给设计师自己看的,他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很多因素,既得让大众接受又得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这项事业的追求,我们一定会努力完善自己,在这片领域里做出成绩。(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