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宇经济概念

楼宇经济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楼宇经济概念

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杭州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楼宇经济的一体化包括区域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杭州楼宇经济实施一体化战略的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和互动发展的三条发展路径,以及在组织、规划、政策、招商、服务、统计考核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作为近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和理论界的关注。它具有有利于拓宽城区发展空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等重要作用。因而,对于已经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10000美元,并力争至2015年突破20000美元大关和实现“两个率先”(率先迈入发达城市行列,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浙江省杭州市来说,发展楼宇经济更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提高楼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楼宇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结合,而是融合(integration),以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经济上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为目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具体就楼宇经济来说,其一体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1.楼宇经济区域一体化。这是一个空间层面的概念,指楼宇经济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和清晰定位,区域内的不同区块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该一体化是通过其带来的磁场效应和结构效应来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楼宇经济的发展。(1)磁场效应,可以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为各类业态和企业的集聚与发展创造条件,形成业态的聚集能量。区域内形态各异的“场”合理分布,能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东京通过构建由市中心区、8个副中心区、9个外围特色新城组成的“多核多圈层”的完整“场”结构,确保了其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结构效应,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中心地区和优势产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伦敦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在结构效应作用下,以金融业、商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产业逐渐超越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制造业内部仅有印刷出版业等都市型工业得到发展。

2.楼宇经济产业一体化。这是一个产业层面的概念,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指楼宇经济各产业之间、楼宇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之间的有机整合的过程,其目的是要促成产业的联动发展。该一体化是通过产业内部的分工合作和规模效应实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功能。(1)纵向一体化,可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不合理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在这里纵向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内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虽然伦敦的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但依托其与创意设计产业的良好互动,印刷、机械制造等仍具有很高的水平。(2)横向一体化,可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布局上的系统优化效益,还可以集约用地。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大量的金融服务企业和相关产业在纽约集聚;同时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加了纽约作为保险业的理想交易场所,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二、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发展路径

杭州发展楼宇经济要实施一体化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建立一个空间上有序分布、高度浓缩和产业上紧密关联、互动发展的楼宇经济体系。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三条发展路径。

1.统筹兼顾、错位发展,形成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错位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差异化战略与合理定位战略。各城区、楼宇经济发展重点区块应在努力分析各自的现实条件、清晰优劣势的基础上,对业态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以便都能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楼宇经济。杭州在“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基础上,又在市区沿钱塘江规划建设“十大新城”和一批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这些主城、副城、组团、新城和综合体是杭州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载体,对他们必须站在全市的角度统筹兼顾、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定位、协调发展。市政府层面应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手段促进各城区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特别要关注对几个主要商圈、新城等进行的功能定位,防止出现业态同构化现象,减少或避免各城区、重点楼宇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最终形成全市范围内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

2.“三步走”、集聚发展,形成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集聚发展是一种或多种产业为追逐外部规模经济、创新效益、竞争效益而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三步走”则是从多元化、特色化到一体化的业态演变过程。集聚发展是实施“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基础也是实施目标,能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先进业态提供条件。“三步走”的起点可以根据各区块的基础、定位不同分别选择多元化或特色化,甚至一体化。如武林商圈、黄龙商圈等比较成熟的区块以及钱江新城等定位较高的新区,不能再走从多元化开始“三步走”的常规步伐,而是要高起点、高规格;而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城东新城等区块则可以允许从多元化起步发展楼宇经济。因此,杭州发展楼宇经济应在主要商圈、新城、综合体和其他重点区块,依据“三步走”的思路有序推进,通过培育或引进品牌化、规模化的企业,并依托这些企业形成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

3.先进合理、互动发展,形成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互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据市场规律而实现的产业互补、互利、互促的一种经济合作与竞争行为,这种竞合过程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在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楼宇经济各业态的一体化发展之外,更要重视楼宇经济业态特别是为生产者服务业态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如四季青服装市场周边地块选择拟发展的楼宇经济业态时,可以优先考虑时装的设计、加工、展示等上下游产业;中国美术学院周边地块则可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各城区在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必须结合当地以及杭州的产业特点,促进不同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相互支撑,实现多业态、多功能的互动和融合。在构筑产业链时还应当考虑杭州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积极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产业。最终通过构筑合理产业链、促进不同产业互动发展,形成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

三、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对策建议

杭州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够真正贯彻实施一体化战略,必须在组织领导、规划控制、政策引导、招商、服务和统计考核等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楼宇经济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楼宇经济的领导工作。各城区要落实专人,明确责任,抓好发展楼宇经济相关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市、区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联系重点楼宇制度。

2.强化规划控制。对尚未规划的地块应尽早规划,明确土地用途。对于规划中及正在建设中的商务楼宇,超前规划楼宇未来主导业态及定位。对于已建成招商的楼宇,原有业态和规划定位不符的,应逐步予以调整。

3.发挥政策导向。尽快梳理出目前已经出台与楼宇经济相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对现有政策要用足用好。同时,要抓紧制定出台引进和培育楼宇经济高端业态、与现有产业互动性强的相关产业的专项政策。

4.实施专业招商。应结合楼宇的规划功能定位、主导业态类型进行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政府、中介、业主、物业在楼宇招商中的作用,实现招商四方联动,重点培育一支懂产业经济的招商队伍。

5.加大服务支持。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建立楼宇星级管理制度,打造商务楼宇服务品牌。完善服务平台,加快全市楼宇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楼宇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全程服务和监管。

6.完善统计考核。加快建立全市楼宇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配备楼宇经济统计专业人员,建立统计网络。制定楼宇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并纳入相关部门、城区的目标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左学金等.走向国际大都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屠启宇,金芳等.金字塔尖的城市[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01)

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楼宇经济;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6-0014-03

一、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2011年,天津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740亿元,占全市比重51.3%,其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达到40%。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加税收的主要来源。2011年,中小企业实现税收1437亿元。占全市比重64,7%: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24.9亿元,占37.1%。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41万户,注册资金共计1.1万亿元,全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近2千家。企业集团已近300家。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天津市中小企业达到18.7万家,比2006年增加7,3万家;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41.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6.2万家、个体工商户25.1万户,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6,7万家和7.1万户。

随着近几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纷纷落户天津。截至2012年8月份,全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3.2万多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达1700家。天津市计划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发展到3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1200家。力争达到1500家。

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大多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结构单一。只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都是由于能够生产某一种热销的产品,企业一举获得成功;相反,某一产品的滞销。就会引起中小企业的衰亡。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容易被模仿,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市场进入门槛底,同行业竞争者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受经济危机影响,近两年传统中小企业出口大幅度下滑,产品销量急剧下降,导致库存大量占压。产品销售价格暴跌,产品销售与利润大幅度下滑,很多企业无法承受市场带来的冲击,纷纷倒闭。

(二)科技力量单薄,合作进展缓慢

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合作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存在很多难题却又找不到相应的科研部门进行合作;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科研人员缺少与市场对接的课题与项目,高校应用性研究的科研项目比重不高,一些科研项目不能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同时,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任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缺少合作的协调机制,不能从产业整体发展考虑问题,因此难以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家族制管理,其组织结构松散、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生产经营中标准化观念淡薄,信息资源较少,难以准确预测市场的发展动态,生产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方面,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与方式,直接导致企业决策的不科学。由于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激发技术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人才引进、留用措施没到位,导致企业无法引进合格的技术人才,本企业的科技人才却大量流失。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缺乏朝气和凝聚力,企业员工缺少创新精神。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多数企业无长期规划。急功近利,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旦受到外部影响和冲击,缺乏灵活的应对策略。

(四)规模小,信用度低,融资困难

与传统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具有高投入、高成长、高回报的特点,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但其面临的潜在市场无法确定。现金流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让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产生了“惜贷”或“慎贷”的态度。因此,在目前资本市场较传统单一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约束下,内部管理能力欠缺,存在着一定的财务管理不足问题,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不标准,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没有或者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这更加增加了银行贷款信用监督的困难。

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较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信息资料不够完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经营者诚信意识差、信用等级偏低、不良贷款率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不具有高成长性、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很难获得创司、私募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

三、中小企业与楼字经济发展的联动性分析

楼宇经济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进而达到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在本质上不仅包括了空间的载体。更反映了楼宇背后的产业结构特性。楼宇经济的发展与城区经济实力紧密相关。只有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基础上,楼宇经济才具备了发展的土壤和扩展的空间。因此,楼宇不仅是一个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的产业经济载体。

发展楼宇经济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楼宇经济占地少、无污染、效益好,能够很快集聚一大批业态先进的企业和机构,被喻为“立起来的开发区”,非常适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楼宇经济就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和发展水平的标尺。因此,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楼宇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迅速壮大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实现功能及产业定位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1991年天津市第一座甲级写字楼——国际大厦开始招商,到2011年底本市共有正在运营楼宇231个,纳税达到亿元以上楼宇27个。天津市委、市政府日益重视楼宇经济发展,已经正式把楼宇经济作为“十二五”发展重点,提出了“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十字工作方针,把楼宇经济与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起作为天津市“十二五”的重点工作。在中心城区发展楼宇经济,是迅速壮大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实现功能及产业定位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文已经提到,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当处于成长期或在园区孵化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要培养成为“小巨人”时就会面临着厂房和场地短缺的实际问题,中心城区地价较高,企业为了发展或在外区租地生产,而当地政府要求企业迁入的力度很大,存在着企业和税源的流失危险。楼宇作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空间载体,其重要作用凸现出来。

同时,楼宇经济的发展应该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加强资源整合、配套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按专业特色、产业链关系聚集,培育集群品牌和龙头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这对于提升产业层级、聚集要素资本、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地方收入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通过楼宇经济,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将脱颖而出,成长为“小巨人”企业,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社会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这些因产业聚集的中小企业将会打造一批“黄金楼盘”,迅速壮大楼宇经济规模,使楼宇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发展中小企业与发展楼宇经济要紧密结合,精心培育发展适合以楼宇为载体的新兴企业和适合企业发展的特色经济楼宇,做到培育“亿元楼宇”和科技“小巨人”双丰收。

四、中小企业与楼字经济联动发展的设计思路

楼宇不仅是中小企业的空间载体,更应该成为它们的产业集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支持、科技孵化及政策指导。这个平台聚集了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和领军型人才、高端研发团队,并能够为其提供相关的扶持和培育,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同时对楼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针对特定的楼宇载体,出台并相应的财税、金融、科技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加大对进驻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驻企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初创性企业。同时,在楼宇中引入相关政府机构,如工商、财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部门,设专人为进驻企业随时提供政策解读及帮助,便于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中小企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

(二)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其面临的最重大问题。其所在的楼宇应引入完备的投融资体系,包括商业银行、政策银行、风险投资、担保、融资租赁、信托等不同的金融机构,可以指导中小企业利用抵押、质押担保进行融资以及允许股权出资以满足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这样的楼宇载体拥有完备的资金链条。能够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扶持手段,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伴随着这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推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同时,也将打造一批优质的楼宇品牌和投融资品牌。

(三)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前期发展

除了依靠楼宇引进的完善投融资体系外,楼宇自身还可以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在这个产业集群平台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政府和各进驻企业搭建起桥梁。专项基金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尤其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吸引各类人才,促进重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发展优势产业。

(四)引入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如前文所述,科技力量单薄、创新能力差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希望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楼宇载体可以引入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同时从产业整体发展考虑,开发应用性研究的科研项目,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化发展,也避免了科研人员反复进行理论性项目研究的无用性。

(五)设立“企业导师”,使企业成功最大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渴望得到成功企业家的指导,探求自身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降低企业的失败率。楼宇载体可以以企业家协会的形式引入“企业导师”,为进驻的中小企业提供这个平台。企业导师团队的构成以天津市多年来成功的企业家为主。他们的经验丰富,经历了自身创业的过程并已获得成功:他们了解中小企业的特殊性,熟悉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

企业导师可以以一对一的方式对进驻的中小企业进行帮助,为企业现实中生存发展出谋划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企业的成功率,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六)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

除了要满足资金的需求外,中小企业大多面临着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企业家们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却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包括财务、人事、及公司的组织规划等。楼宇载体可以引进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为其规划战略,制定发展计划,降低管理风险,以实现更好的日常运营。另外,还可以在知识产权和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为其提供相关指导。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第3篇

・ 牵手房产商,结成战略联盟

・ 智能家居在对讲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 危机下的企业战略调整和市场规划

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侯东山

对讲市场细分 服务及功能性需求凸显

伴随着房地产行情缓慢爬升,对讲市场发展也随之增长,但细分市场会提出更多的服务需求和功能性需求;市场在经历了纷杂产品的无序竞争后,大家对品牌与服务的关注会突出显现,竞争比拼的不仅仅是产品功能的满足,而是服务的及时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即企业对品牌的负责任的态度。

视得安罗格朗与开发商的战略联盟合作数年前已经开始,现在双方的合作领域也更加深入,例如不同市场定位小区中的上万户大型联网项目;大型城区综合智能化建设以及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以上的智能化系统整合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实际的合作,通过这种战略联盟,使对讲企业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定位的把握上更加的准确,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从其设计、研发、市场定位等多角度的配合,引申到未来五至十年的房地产市场的合作,这才是企业战略的长远定位。

随着近几年来,家电、IT、对讲、电气领域国内外各类厂商不断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各大品牌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能家居”这一概念之上。“智能家居”开始成为可视对讲行业新的差异化概念。原因在于,可视对讲成为了智能家居的一个功能或者终端,功能、外观以及概念都有了延伸。

楼宇对讲行业进入智能家居行业,要选择合适的团队来销售合适的产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手段,也就是一个合适的宣传推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广告词、宣传册、成功案例、演示工具、体验样板间、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宣传方法来达到让合适的渠道自愿合作,让终端用户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宣传方案。

各对讲厂商应当正视这种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市场变化,同时在规范市场标准和技术支持服务上对我们的目标客户负责任,给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带来的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并让客户能够体验的综合享受型产品。

关注开发商的市场定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维持多品牌的市场需求定位,提升服务质量,保持我们对市场战略定位的延续性和严谨性、以及对市场一贯的规划策略,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技术支持的培训,练好内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销售市场,让我们的合作伙伴了解我们产品的不同市场定位。给我们的客户更加稳定的系统、更加专业的服务、更加及时的响应和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需求。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朱莹

从初级产品推广向品牌推广转变

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的房地产市场是比较低迷的,的确也给楼宇对讲市场带来了一些影响。但今年上半年我们的业绩呈现稳中有升的势头,年初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小阳春” 开始逐渐回暖,随着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一些宏观政策开始初见成效,让前两个季度的交货量都有所增长,因此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是充满信心,此次房地产危机对安防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很多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将被淘汰出局,整个行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对讲厂商都在谋求自身的突破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这对整个对讲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促进,有利于整个行业脱离以往低水平、低层次的价格战、关系战等,从而朝着健康、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福建冠林来说,这也是一次实现跨越式飞跃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冠林也迫切需要从初级的产品推广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品牌推广。品牌建设做好了,企业的认知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不仅有利于销售,做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将更容易得到大型房地产商的认可,从而建立合作关系。和知名的房地产商合作,也反过来可以提升我们的品牌和品质,并保证销售量的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网络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楼宇对讲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不再只扮演一个访客身份确认系统的角色,而是成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集对讲、家居安防、家电控制、多媒体影音娱乐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家居平台。

许多对讲厂商在数字化对讲的平台上将可视对讲系统扩展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一个由家庭安防、远程控制、家庭自动化、娱乐化、社区服务等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对讲产品更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制造工艺,在选材和设计上都更加的精美,以适合家居搭配,操作界面和使用都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继电脑等数码产品后进入人们家庭生活的又一高科技产品。

当前智能家居行业在标准化接口和通讯协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各个厂商各自为政,彼此的产品不能兼容,为智能家居的普及留下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冠林正在积极参与关于国家智能家居产品技术规范的制定,希望这一标准能早日出台,促进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走进智能化住宅,成为智能家居的主人。

厦门市振威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 郑斌

构建更为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受楼市回暖影响,2009年上半年对讲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也应当理性的认识到,这一市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本受压制的刚性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的结果,并不能如实反映楼宇对讲的用户需求。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理性回归,相信楼宇对讲行业也将会回归平稳。另一方面,随着对讲产品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市场也正不断步入成熟,行业所蕴藏的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层次方面,对讲产品将由占据中档消费主力的黑白可视对讲逐步转向趋于更高档次的彩色可视对讲产品,并逐渐呈现出选用大屏幕产品的趋势,较之以往,需求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

技术层面上,楼宇对讲的半数字化、全数字化TCP/IP技术已经被大力推广及应用,从而使产品逐步从原有的模拟传输走向了数字传输的过程,从功能上更大的实现了智能家居等功能。同时更多的项目需求倾向多功能的集成产品,楼宇对讲产品将实现更多功能,如电梯控制、图像过程存储、留影留言等多种功能的集成。

从产品外观上来说,楼宇对讲产品已从原来的一种功能性的安防产品转向为家居装饰的时尚品,因此现在的产品外观工艺设计方面讲究外表美观时尚,要求超薄、大屏幕显示、造型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外观工艺方面也注重产品的模具细节,注重人机一体的视觉感观。

此外,从市场渠道来看,由原来市场的城市化逐步走向二三级以下的城市,市场重心的下移,要求所有的对讲厂家需要构建更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能够为更细化的终端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家居囿于技术、价格、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始终在市场低位徘徊,由于前几年国内的产品技术还不够完善,要想实现智能家居功能选用的多为国外产品,其直接衍生出的价格偏高等因素也致使智能家居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在楼宇对讲厂家技术投入的作用下,楼宇对讲产品正日趋走向与智能家居功能的有机结合,这从整体上大大降低了智能家居功能的实现成本。加之,智能家居系统的技术和稳定性方面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功能在楼宇对讲产品中的全面应用也逐渐成为现实。较之以往,现阶段智能家居的功能性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和集成商开始密切关注智能家居。

对讲厂家利用好自身日趋成熟的楼宇对讲客户资源和渠道网络优势,定能将智能家居的应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普及智能家居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也需要积极建立完善内部机制。面对去年“寒冬”和今年“暖春”出现的市场需求波动的情况,振威公司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加强大客户服务部的职能和功效,积极与全国各大地产商进行接触与沟通,实现与各大地产商的强强联合;同时强化人力资源的配备,以强有力的专业化队伍介入终端市场,为终端用户提供细致完善的销售和技术服务。产品技术方面,则拓展新外观、新模具的开发,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定制化服务满足多方市场需求,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缪国栋

战略调整 技术创新 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在过去的半年里,楼宇对讲市场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砺与考验后,随着房地产市场新一轮的升温,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在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复苏和国家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支持下,楼宇对讲市场将会逐步回补因经济危机产生的需求滞后,我们看好楼宇对讲市场接下来的发展走势,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因此,可以说机会与挑战仍然并存。

分析目前的对讲市场,首先,从普及率上来看,无论是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商住房到中小城市的民用住宅几乎都配上了楼宇对讲产品,人们对楼宇对讲系统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其次,从需求层次上来看,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中低端住宅对楼宇对讲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原本计划选用数字对讲产品的住宅,最终选用了普通模拟彩色对讲,原本打算选用彩色对讲的住宅,则选择了黑白对讲系统,这都是经济萧条环境下开发商对楼盘造价的控制措施,而与此不同的是,高端住宅对楼宇对讲却呈现出相当活跃的需求,数字社区和智能家居被纷纷列入高端住宅的智能化设计中,因此今年的对讲需求两级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随着楼宇对讲纳入现代住宅的必备设施,楼宇对讲厂商与地产商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从行业合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楼宇对讲厂商与地产商之间的合作使得楼宇厂商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我们知道,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几大知名地产几乎占领了全国近一半的开发楼盘,这无疑提升了与之结盟的楼宇对讲厂家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楼宇对讲行业内至今仍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各种对讲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选用品牌知名度高、性能稳定的对讲产品,对地产商来说也是对其楼盘品质的保障措施。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部品供应商与开发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将是双赢的合作,对未来楼宇对讲产业化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智能家居与对讲产品都是以家庭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两者的相互融合是数字网络技术和智能家居技术发展的必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宇对讲已经不再只是为简单的呼叫、开锁而安装,它承载了楼宇对讲、安防报警、家居控制、家庭娱乐等在内的多功能、个性化综合家庭管理内涵并逐步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个细节。目前,对讲厂商通过采用自主研发或厂商合作的方式,将智能家居技术应用到楼宇对讲领域,此项应用受到了众多地产商和消费者的欢迎,从中也透射出人们对智能家居的巨大潜在需求。可以说,智能家居成为了楼宇对讲行业向着科技化发展的支撑技术。对讲厂商涉入智能家居领域,极大促进了住宅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让智能家居的从少数高端消费群快速扩大到千家万户。

针对楼宇对讲普及率的增长和需求差异的现象,狄耐克从战略角度做了调整,首先,加强了中低端市场的渠道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市场面,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作出积极的努力。其次,强调技术创新,我们在今年陆续推出全数字智能家居800系统、无线可视对讲系统、家庭智能终端等高端数字智能化产品,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其三、加深与知名地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树立产品稳定、技术先进、服务良好的品牌形象。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 郑冠华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走得更远、更好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一些开发商的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在我们所跟进的项目中,设备的选定时间也是有所延长,产品定位也相对调低。有些是从国外设备变成国内产品、有些是一线品牌改成二三线品牌、更有些直接从数字产品改成了模拟黑白产品。但是对讲设备是楼宇必须采用的系统,而从长远考虑,数字系统的优越性包括:档次、品质、布线便利性及后期的扩展性考虑,数字对讲系统仍然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较之模拟系统,采用TCL数字系统每平米的造价成本实际上并不会产生太多的额外支持。因此在我们看来,数字对讲产品在今年仍然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量,初步判断至少是去年三至五倍。随着地产环境的回暖,将会有更多的地产开发商来选用数字对讲产品。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了数字可视对讲的行业中来,也涌现出越多的新功能、新概念。竞争也是不断加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产品本身,把产品做的更好。金融危机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就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我们只有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完善,性价比更高,才可以在这场“优胜劣汰”中就能够走得更远,也会走得更好。

厂商联合地产商共同合作,是双方规模扩大产生的效应。一般大型地产商每年都要开发很多项目,这就要求了他们需要选定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以减少前期的选型测试流程,同时形成集团采购,更有话语权,成本也就更低。而厂商为了寻找稳定的出货渠道,加快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同时扩大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与大型地产商达成战略合作。最终这种模式将越来越常见,应用的产品范围也更广。

但是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在变化的,尤其突出的是各个不同的客户对数字化的产品接受程度的提升,以及各种各样需求的突显。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对数字对讲厂家是个严格的考验。首先,小厂家或是没有足够的研发实力去支撑定制开发,或是通过购买方案的方式实现,响应速度自然非常慢,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国外的厂家不可能针对小批量的产品进行底层软件的修改。在此形势下,具备实力的国内品牌厂家才能充分的满足到日益多变的客户需求。

智能家居产品的范围非常广,任何与智能相关的住宅产品都可以归纳到智能家居范畴,但现实的情况又是不可能由一个公司可以把所有的技术都给以实现并市场化;每个公司都有自身的短板和强项,因此寻求与自身相匹配的厂商达成合作,形成合作联盟,共同开拓市场,实现资源的共享是必然之路。

应用方面,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会有更多的功能应用到家庭里面,TCL很早之前就在进行数字家庭的技术储备,数字可视对讲产品也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正式推出市场,在未来的智能家居领域,将会整合更多的高精尖技术融入到数字家庭生活中去。

对讲厂家如果还只是单纯的去做对讲产品,市场道路只会越来越窄,毕竟技术是发展的,最终走的是大融合的道路,只有基于目前的技术不断革新进取,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家庭智能化应用中,因为不间断的待机状态、家庭的必须品的特殊形态,可视对讲是最适合作为“心脏”部件的。这就必然要求对讲厂商要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去满足日益增加的智能化应用,成为提供各种服务的平台。势必推动国内智能家居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实现统一的标准下,不同品牌的产品共存。

深圳市来邦科技有限公司 销售部经理 洪炜

销售模式调整应对市场变化

上半年红火的楼市价量齐升,很大程度上是刚性需求所致,这同样也是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去库存化回笼资金,投入到新的楼盘建设当中。楼宇对讲作为房地产的标配产品,楼盘销售升温对楼宇对讲的成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半数字化对讲系统成功解决了小区联网和不易干扰等模拟对讲系统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加的成本对整个楼宇对讲系统而言却微乎其微。目前半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即单元内模拟系统,联网部分数字系统成为很多楼盘的首选。网络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功能强劲,布线简单,系统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多被客户接受;主要用于住宅小区、别墅、办公楼宇等场所。基于局域网,以TCP/IP协议传输视频、音频和多种控制信号,易于网络连接和访问。采用嵌入式硬件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图像编码采用H.263、H.264压缩标准,音频采用G.711、G.726压缩标准,有别于传统模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不过十多年的时间,智能化系统在楼盘的整体成本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少,房产商对其的开发经验不多,智能化占地产楼盘直接成本在3―8%不等,楼宇对讲占智能化成本60%以上。以往的楼宇对讲渠道基本上“厂家-商-集成商-地产公司”。随着地产公司开发楼盘不断增多,成本控制随着地产开发经验增多而越发强力,因此“甲购”成为事实。地产集团选择“甲购”缩短渠道,降低成本,楼宇对讲厂家也同样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楼宇对讲现在作为楼盘的标配,以往只能实现可视对讲开锁,使用率很低。室内机集成智能家居功能是提高室内机的使用率很重要的一方面。厂家对智能化有引导的义务,也有适应开拓市场的动力。来邦公司2009年加大产品开发和增强市场开拓力度,相继开发了网络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和网络对讲系统,并将在全国11个中心城市巡展。保证了来邦在经济危机情况下销售额的继续增长。

麦驰

深圳市麦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研发副总经理许益美

对讲市场之于楼市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金融风暴确实给这个行业的海外需求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海外市场的产品定位和国内市场有不同的侧重点:单户型、别墅型产品是海外客户需求重点。而国内的重点在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产品方面。麦驰公司在产品开发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需求特点,针对海外市场开发出多款功能丰富实用、外观时尚、性价比高的产品,确保了麦驰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视对讲从模拟向IP数字化的发展成为必然,从有线走向无线也是该系统产品发展的大趋所势并无法逆转。所以可视对讲产品的移动化、数字化、系统信息传输协议的标准化、多功能集成化以及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增值服务等必须作为每个厂商在产品规化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楼宇自控设备 安装施工技术

1 楼宇自控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就是综合使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此来自动化控制建筑机电设备,如给排水、通风、照明、电梯等相关设备,以便于建设设计能够全面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楼宇自控系统应用中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节约能源。现代化建设设计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能源,大约占据总耗能的1/3.楼宇自控系统应用中需要应用最优设备启停控制、自动照明控制以及焓值最佳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耗能。第二,节省成本。利用计算机来对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可以适当降低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数量,同时大部分系统可以依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来控制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人力。利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满足建设设计实际需求,维持建设日常运营支持,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延长使用期限。楼宇自控系统能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程序控制技术来控制使用设备的时间,定期保养和维护故障的设备,以便于提高设备使用期限,降低维护设备的费用,提高智能楼宇建设的效益。楼宇自控系统应用具备一定优势,所以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建筑中。

2 楼宇线缆布线施工

楼宇正式布线之前需要及时检查导通和外观,测量绝缘电阻中合理应用500V欧表;放线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清理干净管槽内部杂物或者积水,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导线质量、数量和型号,在线管内平直布置线缆,管内或者槽内不能出现接头。正式布放线缆之前需要在金属槽内部装贴标签,明确管线终端和起始的位置,并且需要预留相应的余量,工作区域预留0.3`0.6m,设备交接位置预留3~6m,以便于方便短接弱点设备。布线线缆的过程张允许出现80%的牵引力,防止损坏线缆结构。在水平线槽中布放线缆,捆扎固定间距为3~5m,以便于减少线缆自身重量和挤压作用。线缆穿过线管的时候,牵引中利用预先穿过的钢丝,转弯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牵拉,但是在转弯处先牵引拉线盒,然后再进行前拉,保证一次性最大穿过管线距离要多于6m。进管过程中保持线缆平直,避免损伤拉线。操作中需要分类布置不同电压、不同信号的线缆。信号线路和交流线路之间具备大于0.8m的净距。完成放线以后需要依据图纸实际情况编号处理线路,测量绝缘电阻的时候应用500V。

3 控制室设备安装

3.1 安装控制室设备

在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的位置设置控制室,距离水泵房、电梯机房、变电站等会出现干扰的位置至少15m,此外,在无潮湿、无用水位置安装控制室。室内控制设备台至少需要1.5m操作距离,布置控制台的过程中,后面大约出现1m范围的后台检修距离,并且不可以被阳光直接照射。如果控制台具备高于7m的横向总长度,两侧需要预留1m左右的通道。中央控制室布置的时候合理应用抗静电活动架,拥有高于20cm的高度。牢靠、垂直、平整的安装网络通信设备和中央控制器,允许存在1.5m的垂直偏差[1]。

3.2 安装现场控制器

布置现场控制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分析维护方式、安装调试方便性、管理方式以及安装经济性。依据机电系统平面来划分布置方式,操作中需要远离输水管道布置现场控制器,避免出现阀门跑水影响控制盘的现象。现场控制安装过程中需要距离电缆、大电流母线、电机1.5M以上,防止操作中出现电磁干扰。如果安装控制器的时候不能满足设计需求,此时需要利用接地和屏蔽技术来进行处理。选择现场控制器位置的时候尽可能集中,大部分都是在弱电或者机房中,以便于能够满足最短距离的原则。

4 现场控制设备的安装技术

4.1 安装室内温度传感器

空调、通风、暖气中应用室内温度传感器,方便调整设定室内温度值。DDC之间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时候需要满足实际规范需求,最大限度降低接线误差。空调、采暖房间中安装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时候尽可能远离热源、门窗以及阳光暴晒的位置。安装过程中应该及时密封处理导管开口,避免导管吸风引发温度误差。利用屏蔽线处理高强度电磁干扰的位置,电源和传感器需要存在大于150mm的距离。

4.2 安装风管温度传感器

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中安装风管温度传感器,一般都是应用在测量室外、排风等的温度中。安装过程中选择合理安装部位的依据为温度传感器的长度,风管中首先安装满足设计需求的开孔,选择20mm 直径接线盒和电线管来敷设导线,连接传感器中应用金属软管,利用屏蔽线处理高电磁干扰位置,电源和传感器导线之间具备大于150mm的距离[2]。

4.3 安装管道温度传感器

测量空调系统冷冻水管和冷却水管的时候应用管道传感器,连接水管的时候应用管接头,选择20mm 直径接线盒和电线管来敷设导线,连接传感器中应用金属软管,密封处理传感器接线,避免进入水汽。

4.4 安装湿度、温度传感器

实际安装过程中不在阳光直接照射的位置安装湿度和温度传感器,并且也需要原理电磁干扰、强震动区域。室外安装上述传感器的时候应该增加防护罩,并且距离出风口、门窗最少2m。

4.5 安装压差开关

感应空气压差、空气流量和压力的过程中应用压差开关。垂直安装压差开关的过程中合理应用L型托架进行处理。依据现场情况来确定安装软管长度、开孔尺寸;不能反接低压管和高压管,需要在方便维修和调试的位置安装压差开关在安装风管保湿层以后合理布置风管压差开关,在风管直线位置安装上述开关。选择20mm 直径接线盒和电线管来敷设导线,连接传感器中应用金属软管,一般在距离低于地面0.5m的位置来安装水管压差开关[3]。

4.6 安装液体流量开关

管道内部液体流量测量过程中应用液体流量开关,应用在需要保护的并且具备连锁作用的位置。安装过程中不可以在门阀、直角弯头、测流孔等位置安装流量开关;液体流量开关安装过程中需要旋紧定位,确保水流方向和叶片范型保持直接,开关上具备一致的水流方向和箭头方向。选择20mm 直径接线盒和电线管来敷设液体流量开关导线,连接传感器中应用金属软管,密封处理传感器接口导线,避免系统中有水汽进入。

4.7 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

现代化建筑的关键指标就是建设设备自动化水平。现代建筑主要包括供配电、给排水、空调等相关设备。为了满足上述设备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建设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使用人员提供健全的管理功能、安全舒适的环境等相关设备,实际上就是建筑设备。依据管理、系统、结构等关系来分析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智能化建筑进行系统的划分,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来控制智能建筑系统,确保能够统一管理和监控各子系统,保障可以全面提升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安装的水平和质量[4]。

5 结语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施工的质量,出现了更多的智能建筑,成为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基本特点和概念以后,依据施工规范和相关标准来进行楼宇自控设备的安装,保证能够正常发挥所有自动化设备的作用和意义,全面提高系统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庞晨龙.避免智能建筑智而不能的尴尬――浅谈民用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合理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9):97-97.

[2]李占岭,杨顺满.智能建筑的空调自控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295-2295.

[3]林海燕.浅谈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的常见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2,(7):274.

楼宇经济概念范文第5篇

而进驻这些商务楼的,多半是将其总部设在上海的世界级著名企业。

总部经济别具活力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在2008年底时曾有统计: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总部机构676家,已成为除香港特区外我国吸引外资“总部经济”项目最多的省份。进入2009年,虽然时逢全球性金融危机,但入驻上海的跨国企业集团总部仍在增多――今年2月,全球500强、国际最大的电机集团企业美国雷勃电气公司地区总部敲定在徐汇区落户。尤值一提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徐汇区跨国公司总部不仅无一“跳槽”,且又新增了美德维实伟克、日本富士电机等4家地区总部和一家投资性公司(佛吉亚)。

与此同时,上海“总部经济”的含金量也在明显提升之中:入驻企业正由生产型总部,向投资型、管理型、研发型总部转化,如英特尔公司渠道产品事业部全球总部、ABB公司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部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电子材料部全球总部等。

面对“总部经济”如此高速的发展,上海各区纷纷增加优质办公场所的供应量,从硬件上改善“总部经济”投资环境。在浦东,金桥OfficePark2将兴建通用汽车中国园区,届时通用汽车将把亚太区总部、中国总部等办公地点整合至此,与此同时,计划投资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也将落户于该园区。与此同时,其他各区也不甘落后,黄浦、卢湾、静安等土地资源稀缺的“总部经济”发达地区,纷纷着手对现有资源加以优化组合:黄浦区加快外滩老大楼置换,徐汇区加紧衡山路老洋房“腾笼换鸟”,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楼宇群落将逐步开展重新装修。而杨浦、虹口、闸北等“总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建设高标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生产型、研发型跨国公司总部前来筑巢,创智天地二期、北外滩航运及国际游艇总部基地、长风生态商务区、市北工业园等知名园区,均计划在2009年扩大规模。

总部经济不要陷入“红海”

“一幢商务楼创造GDP(税收)超过一个县”。作为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总部经济”正吸引着来自各方的关注。很多地方,也都将其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首选模式。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锡健提醒道,“总部经济”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商业形态,因而不应该也不可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模式去推广。“总部经济”也好,“楼宇经济”也好,它只能是依托一些超级大城市与国际间迅捷的市场信息沟通、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以及良好的金融服务等优势才可实现。而这些优势是具有独特性的、不可复制的,因而决定了“总部经济”不可能遍地开花。

董锡健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特别是相邻的区域,论资源条件和投资环境,都不成问题,但就是长年处于“走不出困扰、创不出新路”的尴尬境地。这些地区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无论招商引资,还是项目开发,都习惯于“模仿”、“追风”,结果造成重复立项和引进,同行、同业陷于低水平竞争,人为地为外资外商造成了“货比三家”的被动格局,成为了一片“红海”!相对于当前在“总部经济”中存在的同质化竞争,董锡健认为,应该引导和帮助部分区域跳出“红海”,施行错位发展,而这首先应该根据宏观经济态势,有创意地研发项目。

错位发展:总部经济未来的空间所在

全球著名大学在华机构总部集聚区去年,国家教育部曾了一条重要信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逾100万学生到海外留学,其人数为世界各国之最。这一信息显示,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输出国家。而这些大学每年最大的注意力,就是关注中国的高考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致使每年中国高考结束后,便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爆发海外大学争夺中国留学生大战。

董锡健说,由于绝大多数的境外大学在中国没有常驻机构,有些虽已设有中介机构,但往往信息不对称,结果造成纠纷不断。因而那些国外著名大学迫切期盼中国能够为他们提供定向的服务集聚区。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催发了董锡健设计“全球著名大学在华机构总部集聚区”的构想。他说,“全球著名大学在华机构总部集聚区”应该能够承载这样一些主体功能:形成全球100家一流大学在华常驻机构的总部集聚地;形成中外大学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心;成为国家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国际办学和海外留学事务办事机构的集聚地。这个项目,最后“落地”在上海西部一个拥有国家级教育资源的生态商务区内,全部投资建设开发均由新加坡某著名的置业投资集团通过招标承担。

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办事处集聚区

当前,各地在倾力构建跨国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争夺“总部经济”的资源,但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即一味瞄准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集聚或迁入,而忽视了海外另一个更大、功能更强和影响更为广泛的“总部概念”和“总部现象”,那就是在国外具有极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际行业协会及组织的总部。这些行业协会,在国外被誉为“二政府”。

董锡健说,纵观上海和国内其他地方,至今尚未有率先构建“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办事处集聚区”的城市性大项目,这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元素导入的“空缺”。反观世界各地,千方百计邀盟和引入国际行业协会和组织,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城市经营战略。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建言国家及上海市的相关主管部门,尽快构建“上海国际行业协会和组织总部集聚区”,同时在适当的区域进行探索,帮助相关区域构建国内第一个国际行业协会总部集聚区。他说,世博会址,正是未来发展这个项目最好的区域性平台。

“上海国际研发港”总部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