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隧道施工学习

隧道施工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隧道施工学习

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志码:B

0引言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隧道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条件,软弱围岩区段是控制隧道围岩稳定的重要区段之一[13]。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不好,将会导致隧道冒顶或坍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对软弱围岩隧道稳定性的研究[46]。本文对软弱围岩隧道不同施工工法下的围岩稳定性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比分析不同工法的力学响应,为今后类似软弱围岩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隧道概况

雁口山隧道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东北方向约10 km处,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双车道隧道,单向纵坡-25%。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746+010~ZK750+042,全长4 032 m;右线起讫桩号为YK745+986~YK749+986,全长4 000 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1025 m,设计纵坡-25%,隧址区属冰缘水流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地层岩性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洪积层,下伏中生界上三叠统巴颜克拉山群灰黑色页岩和砂岩互层。山体平均海拔高度大都在4 300 m以上。隧道高程4 229.16~4 635 m,相对高差750 m,地形起伏较大。

2不同施工工法数值模拟

2.1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根据隧道具体情况和施工设计资料,隧道断面净高10.25 m,最大跨度处宽12.86 m。考虑边界条件对隧道计算的约束效应,隧道整体模型左右两边到隧道中心的距离取3~5倍跨度,隧道底部到模型下边界的距离取2~3倍跨度,隧道拱顶距地面30 m,沿隧道开挖方向取50 m。模型中X轴表示隧道横断面方向,Y轴表示隧道开挖方向,Z轴表示竖直方向。为确保2种工法模拟对比的客观性,模型尺寸均为100 m×50 m×70 m,如图1所示。模型上部不施加约束,为自由面;下边界施加竖向约束,限制竖向自由度;左右边界施加水平方向约束,限制水平向自由度。

由于隧道附近区域内岩性单一,可将围岩假设为均一各向同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进行模拟计算,服从DruckPrager屈服准则。小导管和注浆的加固作用等效为一种地层材料,通过提高地层的粘聚力和摩擦角来模拟加固圈作用[7],加固圈厚度取05 m。围岩和加固圈采用实体单元模拟。锚杆长35 m,直径为22 mm,环向间距为1 m,梅花形布置,采用嵌入式杆单元模拟。格栅钢架间距为08 m,纵向用钢筋连接来提高整体稳定性,格栅钢架采用梁单元模拟。初期支护采用壳单元模拟,二次衬砌作为长期安全储备[8],不做考虑。围岩和材料力学参数如表1、2所示。

2.2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运用FLAC3D模拟施工过程,每一开挖步即为一个计算步,循环进尺1 m,支护滞后开挖步1 m施作。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开挖顺序和剖面如图2、3所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包括68个计算步:第1步,计算初始地应力平衡;第2~5步,上台阶环形土①部开挖4 m;第6~9步,核心土②部开挖4 m,同时上台阶环形土①部开挖到8 m;第10~13步,阶③部开挖4 m,①、②部同时平行开挖;第14~17步,下台阶④部开挖4 m,①~③部同时平行开挖;第18~21步,仰拱⑤部开挖4 m,①~④部同时平行开挖,形成如图2(b)所示格局;然后各台阶平行开挖,直到隧道开挖完成。

图2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顺序和剖面

图3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顺序和剖面

双侧壁导坑法包括84个计算步:第1步,计算初始地应力平衡;第2~5步,左侧上导坑①部开挖4 m;第6~9步,左侧下导坑②部开挖4 m,同时①部开挖到8 m;第10~13步,右侧上导坑③部开挖4 m,①、②部同时平行开挖;第14~17步,右侧下导坑④部开挖4 m,①~③部同时平行开挖;第18~21步,中间上土体⑤部开挖4 m,①~④部同时平行开挖;第22~25步,中间下土体⑥部开挖4 m,①~⑤部同时平行开挖;按照此步骤依次开挖⑦~⑨部分,最后拆除中隔壁,支护滞后开挖步1 m施作,最终形成图3(b)所示格局;然后各台阶平行开挖,直到隧道开挖完成。

2.3计算结果分析

2.3.1位移结果分析

在采用2种不同工法施工的过程中,选取Y=25 m断面为监测面,围岩关键点拱顶沉降随开挖步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时,断面拱顶沉降值在第13开挖步开始增大,此时开挖断面上台阶环形土①部距离监测断面12 m,沉降增幅较小,近似线性增长;第29开挖步时,核心土②部开挖到监测断面,拱顶沉降量迅速增长,沉降速率变大;第37开挖步时,下台阶④部通过监测断面,此后拱顶沉降量变化曲线开始变缓,增速逐渐变小;第60 开挖步,仰拱⑤部距离监测断面20 m,约两倍隧道净高,此时沉降速率逐渐减小,沉降量趋于稳定,约为378 mm。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第20开挖步开始影响监测面拱顶沉降,对监测面的影响距离仅为5 m,远小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由于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面小,对土体扰动小,所以第40开挖步后沉降量缓慢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对隧道监测断面的影响距离远小于三台阶核心土法,并且拱顶最大沉降值为236 mm,比三台阶核心土法减小3757%。

图5为底部隆起随开挖步的变化曲线,由图5可以看出:三台阶核心土法第16步时距监测面9 m,开始影响底部隆起,隆起值近似呈线性增长;第29开挖步时,核心土②部通过监测面,隆起量出现突增,随着核心土开挖面逐渐远离监测面,隆起速率减小;第41开挖步时,仰拱⑤部通过监测面,隆起量有明显突增,但影响时间较短,随着开挖面远离,隆起量最终趋于稳定值12.3 mm。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第19开挖步开始影响底部隆起,对监测面影响距离为6 m;随着各个开挖面的掘进,底部隆起均匀增大,一直到第45开挖步,隆起值都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近似定值;第45开挖步后,各个开挖面均通过监测面,隆起值不再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值8.1 mm。

拱脚收敛值随开挖步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拱脚收敛的影响范围在第20~50开挖步之间。双侧壁导坑法对拱脚收敛的影响范围明显大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这是由于:双侧壁导坑法先对左右导坑①~④部开挖,开挖这四部分土体释放了拱脚处土压力,过早扰动了拱脚处土体,减小了对拱脚的约束作用;同时,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护不能及时施作,也使拱脚收敛值迅速变大。因此双侧壁导坑法对拱脚收敛的影响范围大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拱脚收敛最大值为495 mm,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最大值为462 mm,比双侧壁导坑法减小6.46%。

墙身收敛值随开挖步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见,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墙身收敛的影响起始于第17开挖步,稍早于双侧壁导坑法的第20开挖步。2种工法墙身收敛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刚开始墙身收敛增长缓慢,增长速率均较小,随着各开挖面的掘进,墙身收敛增长速率突然增大,收敛值急剧增加。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在第40开挖步时收敛,趋于稳定值42.3 mm,双侧壁导坑法在第50开挖步时收敛,趋于稳定值385 mm,较三台阶法减小898%。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隧道YK746+374~YK746+424段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YK746+399断面为监测断面;YK746+424~YK746+474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YK746+449断面为监测断面。2种工法断面监测数据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双侧壁导坑法在拱顶沉降、底部隆起和墙身收敛控制方面要优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而拱脚收敛数值要大于三台阶法。对比可知,实测数据比模拟结果偏大,这是由于在模拟计算中支护施作完即刻起作用,而实际上混凝土喷射完需要一段凝结时间才能达到强度,因此实测值偏大。

2.3.2应力结果分析

图8、9为初期支护关键点应力云图,由图可知:2种工法初期支护关键点最大压应力都位于拱腰和边墙处,拱顶和拱底处压应力最小;初期支护拉应力最大值位于拱顶处,其次

是拱腰,边墙和拱底处拉应力很小;拱顶处拉应力值明显大于压应力值,主要呈受拉状态;其他位置压应力明显大于拉应力,主要呈受压状态。

表4为关键点初期支护计算应力,由表4可以看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各点压应力和拉应力均大于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最大压应力为5.81 MPa,双侧壁导坑法最大压应力为323 MPa,减小了44.41%。双侧壁导坑法最大拉应力为08 MPa,比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的1.2 MPa减小了33.33%;这是由于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面小,对土体扰动小,土压力释放缓慢,且有临时中隔壁支护,分担了部分压应力。所以双侧壁导坑法对控制隧道开挖过程的稳定性更加有效。

2种不同工法初期支护关键点应力监测值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拱顶和拱腰处压应力大于双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边墙和拱底处压应力稍大于三台阶核心土法。这可能是由于模拟计算或具体施工条件所致。但是,各点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分布规律一致,再次佐证了模拟计算的合理性以及双侧壁导坑法较三台阶核心土法能更好地控制围岩的结论。

隧道贯通后,2种工法观测的断面锚杆轴力分布如图10所示。2种工法边墙处锚杆轴力均最大,拱脚和拱腰次之,拱顶处最小。这主要是由于拱顶和边墙围岩变形模式不同。虽然拱顶和边墙变形量相差不大,但拱顶处围岩是整体下沉,锚杆相对变形小,受力小,而边墙不发生整移,边墙处锚杆相对变形大,受力自然最大。不同工法每个锚杆轴力

特征相同,都是在中点处最大,两端最小。双侧壁导坑法各关键点处锚杆轴力均小于三台阶法,可见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围岩稳定性方面优于三台阶法。各关键点锚杆最大轴力如表6所示。

2.3.3塑性区分布

2种工法的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11所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先开挖上部环形土体,拱顶土体首先产生卸荷作用,造成拱肩塑性区范围较大;而双侧壁导坑法先开挖左右侧导坑,两侧土体均匀下沉,拱肩处塑性区范围分布均匀,且小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两侧边墙塑性区深度大于双侧壁导坑法,这是由于阶土体一次性开挖,边墙位移过大所致。2种工法墙角处塑性区范围均很大,沿墙角径向分布,并且产生应力集中。双侧壁导坑法由于开挖工作面小,并且各个工作封闭成环时间短,土压力释放小,有效地限制了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因此塑性区范围明显小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3结语

(1)以雁口山隧道软弱围岩段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对隧道的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2)根据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特性计算结果,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的控制要优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并且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范围和塑性区大小也小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支护受力更加合理。

(3)通过对锚杆受力的计算分析可知,拱顶处锚杆受力最小,不能起到传递围岩荷载的作用,边墙处锚杆受力最大,对围岩锚固效果好。2种工法每个锚杆受力特征相同,都是在中点处最大,两端最小。

(4)将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和支护受力特性基本一致,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参数的选取合理,可为类似软弱围岩隧道的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潘雪峰.隧道穿越软弱围岩及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对策[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2):6366.

[2]万继志.浅埋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双层初期支护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32(10):7073.

[3]赵勇,刘建友,田四明.深埋隧道软弱围岩支护体系受力特征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8):16641669.

[4]邓伯科.雁门关隧道富水段软弱围岩初期支护开裂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3(1):97100

[5]黎盼.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6]李国良,朱永全.乌鞘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8(3):5459.

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第2篇

招商局集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董事长、首席专家蒋树屏,用科技创新征服苍茫群山。

一生信条

深夜,自治区墨脱县。

一个香烟点燃的亮点,在茫茫夜色中忽明忽暗。

站立在险峻的嘎隆拉雪山下,蒋树屏一边抽着烟,一边用他那双黑亮的眸子,注视着黑白相间的大山。

雪山另一侧,坐落着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墨脱。

数十年来,墨脱只有一条烂泥巴路可以通汽车。每到雨雪时节,山上的塌方和泥石流就会频繁“光顾”这条路,汽车便不能进出。

国家几次投入巨资修路,但高耸的嘎隆拉雪山,将公路牢牢挡在脚下。

要在墨脱修公路,就必须打通嘎隆拉隧道!

2006年,蒋树屏率领的重庆交科院隧道专家组,向雪山发起挑战。

蒋树屏相信,巍峨的嘎隆拉雪山并非不可战胜。

此后三年,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年近六旬的蒋树屏背负仪器跋山涉水,取得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随后,他跳出常规隧道设计的条条框框,针对当地环境拟定出工程对策。

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

隧道贯通仪式上,作为科研负责人的蒋树屏,那双黑亮的眼睛熠熠生辉。

同大山较量近30年后,信奉科技创新的他,赢得了一次伟大胜利。

“只要有科学、懂创新,就能够战胜大山。”蒋树屏说。

20多年前,蒋树屏就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

梦想抉择

清晨,日本神户。

一个穿着有些土气的年轻人,站在第二新神户隧道工地上,瞠目结舌。

各种重型工程机械,正向大山内部稳健掘进。工地上引擎轰鸣,附近的山坡却依然绿荫如盖。

如此巨大的工程,竟没有影响环境和地质结构!

大阪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蒋树屏,被深深地震撼了。

见识了隧道科技的伟大力量,蒋树屏那双黑亮的眸子里,闪现出当年在黔江当知青的情景――那些被群山包围的村庄,那些在烂泥巴路上佝偻前行、不断跌倒的身影,还有那些渴望见到公路、坐上汽车的眼神……

“重庆多山,要发展现代交通,隧道科技必不可少!”蒋树屏对自己说,“我要把先进技术带回中国!”

在1984年这个终生难忘的早晨,初到日本的蒋树屏,找到了一生追求的目标。

蒋树屏开始为之痴狂地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会起床,坐两个小时电车到第二新神户隧道工地实习。下午,又乘车赶回大阪上课。深夜回到住处,他还要再学习两个小时。

本科毕业后,蒋树屏报考了世界道路工程学泰斗、神户大学工学部教授樱井春辅的研究生。

樱井春辅喜欢这个刻苦的年轻人。他主动帮助蒋树屏申请了神户市长奖学金。

在樱井春辅指导下,蒋树屏投入到世界顶尖隧道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并顺利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蒋树屏毕业在即。

“蒋君,你会留下来吗?”一天,樱井春辅问他。

“不,老师。”蒋树屏摇头,“在我的家乡重庆,连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您教我的技术,我会在中国好好施展!”

樱井春辅听着,点点头。

筑梦舞台

1990年,中梁山。

建设中的大西南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在这里遇到阻碍:按原来规划的隧道断面体积,必须开挖大量土石方,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才能缩小断面体积?回国刚两年的蒋树屏,想到了占用空间颇多的通风系统。他大胆提出改变通风设计,用竖井和射流风机代替体积庞大的通风渠。此设计方案使土石作业量骤减26000多方,节省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

一片叫好声响起,蒋树屏却没空自鸣得意。

“当时,重庆还没有健全的公路隧道系统。”蒋树屏说,“导致这一现状的源头,是本土交通科研能力的薄弱。”

蒋树屏立志要改变这一切。

1992年8月,重庆交科院。

一群科研人员在烈日下搬运建筑材料。

蒋树屏扛着一截木料,走在最前面。

时任重庆交科院隧道研究室副主任的他,正带领团队筹建公路隧道及岩土工程试验室。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边“客串”建筑工人,一边对付种种难题。

三年后,国内唯一的公路隧道及岩土工程试验室建成。它配备有长200米的实体隧道,科研实力位居世界第二。

同时,蒋树屏广发英雄帖,将分散在交通、科研院所、高校等系统的隧道科研力量集中起来,联合攻关。1991年,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分会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公路隧道科研起步。

针对当时国内公路隧道施工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蒋树屏主持编写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性著述,建立了行业技术规则。

打赢这三场“战役”,蒋树屏花了整整十年。其间,他入了党。“入了党,要干得更好才行!”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

21世纪到来的时候,重庆成了中国公路隧道研究的“领头羊”――在拥有先进的人才、试验室和工程质检平台之后,重庆具备了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隧道科研能力。

在这座平台上,蒋树屏开始翩翩起舞。

“天人合一”

2005年,“二环八射”高速路网相继开工。

“二环八射”共有36座特长隧道。其中,位于渝湘高速公路南川水江至武隆段的白云隧道,全长7140米,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蒋树屏和他的团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隧道所在山体是喀斯特地形,岩层渗水量极大。如果按传统方法施工,附近的地下水将从隧道漏走,整片山脉将因此成为荒坡!

“这么好的环境,绝不能毁在我们手里!”蒋树屏告诫团队,“一定要想办法,让隧道和自然和谐相处!”

此后,他带人数探群山,进行了大量勘察分析,发现原规划的隧道位置,处于山体地下水脉流经之处。如果将隧道移动到水脉之外,地下水渗漏问题不就解决了?

蒋树屏果断出招:将隧道向北移动500米!

难题迎刃而解。

初战告捷,蒋树屏团队又转战“二环八射”其他战场。

一路过关斩将,这支队伍遵循的原则只有一个:努力做到“天人合一”。

还有几个月,蒋树屏就将迎来六十大寿。望着镜中斑白的双鬓,这位科技工作者有些唏嘘――那个曾被外国技术震撼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是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获得者了。

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第3篇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它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办学类型、人才层次及人才规格的定位,表明了对高职教育的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准确认识,也是高职教育观念的深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所在。另外,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素质+岗位能力(技能)模块”课程体系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都在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体系中才能得到体现。为此,该文的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企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应用前景广泛,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GeoMos 变形监测 地铁保护监测 测量机器人 自动化监测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019-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Ge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GeoMoS) with Leica geomatic robot in this purpose. Using the actual project the newly built Shenyang metro Line9 passing under the level-one risk source of the existing metro line as an example, we evaluated the precision of the actual data collected form this system and performe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is system in settlement monitoring project. It can prove that GeoMoS is an automatic, time efficient and high-precis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metro prote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GeoMoS to metro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jects in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Key Words:GeoMoS;Deformation Monitoring;Metro protection monitoring;Geomatic robot;Automatic monitoring

地铁带动了其沿线的城市发展,地铁施工、建筑深基坑施工、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工程施工会造成土体应力状态的改变,进而引起工程施工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如不能及时发现危险将产生重大安全隐患。所以地铁保护监测是保障地铁正常施工、维护周边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监测手段如水准测量、经纬仪或全站仪水平位移测量等可达到对隧道结构进行变形监测的目的。在实际生产施工中,随着地铁施工工艺不断改进,施工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地铁运营条件所限,传统的监测手段已无法达到对地铁进行实时高效的监测要求。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地铁自动化监测技术应运而生。自动化监测方式以近景摄像测量、测量机器人、静力水准仪、多通道无线遥测技术等手段为主。在地保监测中,徕卡(Leica)公司设计生产的GeoMoS监测系统以其实时高效、高精度、自动化的特点正逐渐被行业认可。当城市轨道交通发生交互下穿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新线路的施工对既有线路的沉降影响,该文已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GeoMos监测系统在隧道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对该系统进行了精度评定,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从而论证了GeoMoS在地铁沉降监测中的可行性。

1 工程概况

沈阳市某地铁站位于城市两条主干路之间的规划绿地内,车站呈南北向布置为岛式车站。沈阳地铁9号线工程与该车站发生相交,左线下穿段29 m,右线下穿段31.7 m,均采用平顶直墙矩形断面,矿山法施工。根据地铁公司对地铁既有线路施工影响范围的规定,在新建线路进入距地铁既有线路50 m范围时,地保监测工作正式启动。

该次地保监测工作分施工监测及既有站监测两方面同时进行。施工监测在新建线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面地表及隧道内进行人工变形监测。在新建区间进入保护区时,在既有车站内下穿区间布设监测网,对地铁隧道内沉降监测点进行人工监测,并采用GeoMoS监测系统对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2 监测系统及工程应用

监测系统由GeoMoS自动监测软件、徕卡TS30型测量机器人、配套棱镜、GPRS网络及远程控制模块、远程控制终端等组成。该系统可集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工作,通过自动观测隧道结构及道床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来分析隧道结构及道床的变形情况。

2.1 GeoMoS自动化监测系统

GeoMoS(Geomatic Monitoring System),是由徕卡公司研发的基于GPS技术、测量机器人、大型数据库技术、各种气象和地质传感器技术之上实现远程控制、时传输、全自动运行的变形监测系统[1]。

测量机器人即新一代智能电子全站仪,该次工程所应用的是徕卡公司“超高精度”级TS30全站仪。仪器集成了免棱镜测距技术、自动目标识别技术(ATR)、影像采集功能、压电陶瓷驱动、蓝牙通讯等功能,与GeoMoS监测系统完美兼容。GeoMoS软件由监视器(Monitor)及分析器(Analyzer)组成,二者分别起到调控监测、分析处理数据的作用。监视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在线工作平台,通过网络模块的数据传输远程对各种传感器进行调控设置,控制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器将采集得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调用不同时间段的位移、速度和矢量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可视化和后处理,用户亦可将基础数据复制到其他软件内进行二次编辑。

2.2 监测网的布设

(1)基准点布设。

由于工作基点位于变形区域内,为了在每一次GeoMoS控制测量机器人交会定位工作基点坐标时得到准确的空间信息[2],必须根据隧道内实际状况,在影响区域以外的隧道内稳定位置左、右线各埋设2对,共8个固定棱镜作为观测基准点,用于仪器交会定位。

(2)工作基点布设。

该次自动化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中间法进行量测解算监测点高程,故将工作基点布设在隧道中间部位,监测断面平均分布在工作基点两侧。于隧道壁上安置固定基座并架设测量机器人,并保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同时应配备监测通讯模块、不间断的电源适配器、气象感应器。

(3)监测点布设。

在既有站隧道内每隔5~10 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左线布1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上安装4个反射棱镜;右线布14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3~5个反射棱镜。所有反射棱镜均采用52 mm直径的角反射棱镜。布设监测点的位置时要利用仪器的小视场功能,使之均匀分布在仪器望远镜的视场内,互不干扰。

2.3 监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基于TS30的ATR技术,GeoMoS在对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监测工作前需要进行一次人工学习测量工作,既在有人参与的模式下,测量员手动对准每个监测点位的棱镜,在GeoMoS中执行学习测量程序,系统会记录并在下一次自动观测中识别出每个监测点位并进行自动观测。GeoMoS对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机制是建立在基准点稳定的基础之上的,每个监测周期开始前,系统会命令TS30利用基准点空间信息进行多次交会以更新工作基点坐标[3],确保数据稳定,进而量测解算各监测点在隧道坐标系下的空间信息。在GeoMoS中可对传感器进行气压改正、调平阈值等相关设置,对点组进行相关编辑,设置测量周期。地铁运营及运维期间,列车进出站、运维人员作业都难免对监测点造成干扰。系统可对目标遮挡、各测回误差超限等情况进行等待、重复观测等相关合理处置。在测量工作中无法避免误差的产生,GeoMoS利用系统差分原理[4]改正大气折光差、地球曲率、水平度盘偏心差等误差,将观测数据自动解算成位移信息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供用户在分析器或其他分析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

3 监测结果及精度分析

监测工作于2016年7月6日开始实施,自动化、人工监测数据以固定周期产生。GeoMoS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因全站仪的自身特点,该系统在隧道水平位移监测中表现优异,可达规范的要求。但在垂直位移监测中,考虑到距离观测、竖直角观测、三角高程计算中误差的传播,需对该系统的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论证评定。既有站上下行线在同样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等精度观测,该文以上行线(左线)自动化监测数据为例,重点论证GeoMoS系统在隧道垂直位移监测中的可行性。

3.1 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受多方面误差影响,包括竖直角观测误差、电磁波测距误差、仪器高量取误差、棱镜高量取误差、大气折光、地球曲率等。采用中间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可有效消除或减弱仪器高及棱镜高量取误差的影响。中间法为单向观测法的一种特殊设站方式,既在监测网中将仪器安置在隧道中间位置,仪器通过对已知点A及待测点B的竖直角、距离观测,计算出两点高差为[5]:

、分别为A、B点高程,h为两点高差。α,S,c,r分别为竖直角、斜距、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改正数,v为目标高,i为仪器高,K为大气折光系数,R为地球曲率半径。该次监测点均采用统一规格固定棱镜,目标高均相等即=,则待测点B点高程为:

TS30在进行测量时,仪器本身会自动对大气折光及地球曲率进行改正,受隧道限制,竖直角观测值最大不会超过10°,测站至监测点最远距离约为74 m,测站至基准点距离约为93 m,球气差影响可忽略不计。由此可见,使用中间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只受测距误差和竖直角测量精度即仪器精度的影响。为定义TS30全站仪三角高程极限误差可设观测点O到目标A、B的水平距离分别为,,对上式进行全微分并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转化为中误差关系式:

由式可见,GeoMoS监测系统采用TS30配合中间法进行自动化三角高程观测,其精度受、、影响。TS30在有棱镜模式下的测距标称精度,测角精度,每次对每个监测点进行4测回观测,竖直角观测值最大不会超过10°,最长观测距离不大于100m,因此为计算极限误差取,,[6],以二倍中误差为高程极限误差,由上式计算极限误差最大值2 mh≈0.014 72 mm。此精度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本次地铁隧道沉降监测相应规范要求。

3.2 监测数据成果分析

新建线路于8月4日进入既有线路50 m保护区,GeoMoS监测系统对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数据以累积变化量形式生成。左线监测断面LDM18―LDM23位于新建线路下穿位置,分别对应人工测量点位CZDM11―CZDM6。自8月5日拆除既有线支护桩开始下穿工作起高程变化明显,选取8月1日至12月14日共136期数据,以LDM18―LDM23各监测点自动化数据及对应人工数据为样本绘制沉降趋势图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及精度评定见图1。

左线LDM18―LDM23各监测断面分别布设4个监测棱镜,如图2所示固定在隧道周围,在路轨中央布设有供人工水准监测隧道沉降的监测点位CZDM11―CZDM6。

人工O测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Trimble DINI03)对监测点进行高精度水准测量,对所得观测结果进行平差并整理成最终成果,该成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现为评定自动化监测精度,我们将人工监测成果视为真值,对GeoMoS沉降监测成果进行分析与精度评定。每一观测周期GeoMoS会命令TS30对每一组(每个断面)棱镜进行多测回观测,视每组4个棱镜为等精度观测,由于2、3号棱镜距离人工监测点位相对较近,1、4号棱镜较远,根据各点位对监测结果的贡献值不同,赋予不同权值,以方差为统计参数计算每期每组自动化观测数据加权方差。计算并生成统计图如图4所示,统计表明,GeoMoS在8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沉降监测成果方差最大值不大于0.06 mm,且大部分分布于0~0.01 mm之间,该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取每期各断面四个监测点位观测结果加权平均值为参考值与人工监测成果形成对比,由图1可见,下穿区间各断面沉降趋势几近相同,则以第18断面及对应第11人工监测点位数据为例,计算拟合出对比沉降值趋势图如图4所示。

图中方形离散点为人工监测值,由图可见,自动化监测曲线在人工监测值上线波动,与人工监测值上下偏差最大为+0.22 mm~-0.18 mm,整体趋势吻合情况良好。受新建地铁施工不同阶段影响,地铁隧道沉降值发生相应变化。自8月6日拆除既有站支护桩开始整体曲线呈明显下沉状态,进而伴随初支施工采取注浆加固措施,整体沉降趋于平稳。随着下穿施工进行,位于下穿线路上方的几个断面随之发生明显沉降,在9月27日LDM22-2监测点首次超过预警值,随后各监测点监测数据均超过预警值,隧道施工随即停止,注浆并采用千斤顶顶托法对土体进行加固,此方法伴随整个下穿施工过程。下穿施工持续至10月21日,隧道整体下沉达到4.5 mm,由于下沉过程中施工单位配合监测单位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土体及既有站进行加固和保护,未出现严重影响。继下穿工程开挖施工结束后,隧道沉降整体趋势平缓,监测工作持续至二次衬砌施工结束。

4 结语

通过该文对GeoMoS监测系统的精度评定以及对监测成果的数据分析可见,其高程变形监测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变形数据稳定可靠,满足规范要求,该系统可为地保工作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质量的变形监测成果。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施工技术日趋成熟,施工效率显著提高,GeoMoS变形监测系统可满足高速高效的地铁施工进度要求,是铁保护工作中一套及时有效的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加颖,麻凤海,徐佳.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5,14(4):67-69.

[2] Berberan A,Machado M, Batista S.Automatic multi total station monitoring of a tunnel[J]. Survey Review,2013,39(39):203-211.

[3] 喜凤,黄腾,刘岭,等.GeoMoS在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3,22(2):64-69.

[4] 卫建东.智能全站仪变形监测系统及其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2002.

隧道施工学习范文第5篇

本刊讯 2013年1月18日,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烟花爆竹安全新闻会,宣布全市所有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批发(零售)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统一签订《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承诺书》,并按照承诺事项开展各项工作;对违反承诺内容、被举报并查实存在违法经营行为,一律列入“黑名单”,终生不再予以许可。

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唐明明在会上通报,2012年,北京市规范了对零售网点的音视频监控和电子标签扫描,对改进和完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的选址、设置及销售大棚搭建等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在全市所有实行视频监控的零售网点增加音频管理功能,实现了安全监管部门与前端零售网点实时交流,及时整改隐患。2013年,将继续采取缴纳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措施,为事故善后处理提供保障。按照市领导提出的要为市民购买合法烟花爆竹提供便利条件的指示,北京市安监局在政务网站上开设了多项便民措施,内容包括:2013年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专题,公示烟花爆竹信息、网点一览及安全提示等,方便市民在网上挑选需要的烟花产品;基于电子地图,推出“我要买烟花”在线服务功能,将全市所有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地图上标注;开发“买烟花摇一摇”软件,市民在手机上安装此软件后,只需摇动手机即可轻松查询到所在位置周边正规烟花爆竹销售点的相关信息和路线,市民可在2013年2月初通过首都之窗市民主页、安监局政务网站及官方微博“北京安监”等免费下载安装此软件。(刘 旸)

小河嘴煤矿组织学习矿井灾害预防应变计划

本刊讯 2012年1月4日,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将编制的《201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应变计划》下发到全矿52个班组,供全矿职工学习。

该灾变计划包括: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井下作业区域分布、矿井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等。针对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烟雾、透水、顶板垮落等事故,小河嘴煤矿制定了周密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抢救措施,确保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受灾范围,积极有序地组织营救遇险人员。

该矿在编制年度灾变计划时,还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矿井上下对照、供电、排水、压风、通风、防尘、避灾、监控和人员定位等10大类系统图,明确了矿井救灾指挥系统、事故汇报程序及通信管理、救灾行动计划、救灾物资储备等工作,并在井下和地面各分设了救灾物资库,按规定存放救灾物资,以备应急使用。

该矿规定,全矿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矿井灾变计划,每位员工都要了解矿井避灾路线、抢险救灾的基本原则和自救、互救方法,同时熟练掌握处理各种事故的应急措施和办法,并开展全矿性的矿井灾害预防应急演练活动,以预防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杨 涛)

北京市平谷区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检查

本刊讯 为消除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安全隐患,确保作业安全,2012年12月25日,北京市平谷区安全监管局对3家单位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组首先检查了北京联通公司平谷分公司滨河街道户外通信井作业现场。该公司在北京市平谷区共有通信井约2000个,在进行井下维护、检修作业时,严格执行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制度,并配备了专门的有限施工作业监护人员7人,所有现场监护人员均持证上岗。作业现场还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信息公示牌。工人作业时均需佩戴安全带、长管式呼吸器、四合一气体报警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气体检测和强制通风,保障了作业人员有限空间施工作安全。

随后,专项检查小组前往北京市平谷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北京绿都供暖公司第一供暖厂有限空间,检查作业监护人员配备和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作业操作规程和作业审批制度执行情况、有限空间信息公示牌设置情况等。检查发现,以上两家公司各项制度执行良好、安全器材配备齐全、所有监护人均持证上岗,但也存在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有待加强、现场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的情况。北京市平谷区安全监管局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并要求对方立即进行整改。(平 建)

全椒县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有新招

本刊讯 安徽省全椒县从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规定建筑行业必须在人社部门参保后,凭参保缴费单据才可领取建设施工许可证。此项工作举措的实施,保障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推进了该县工伤保险的扩面参保工作。

全椒县在已经出台的高危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有关政策基础上,该县人社、安监、工商、建设等部门联动,深入企业狠抓农民工参保工作,并对全县从事建设施工、露天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23家高风险企业,强制推行工伤保险制度。从加强基金管理、及时支付工伤待遇等方面入手,通过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在全县织牢一张安全保障网。(赵俊杰)

山西省开展煤矿安全隐患集中整改百日专项行动

本刊讯 山西省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3月份,开展为期100天的新一轮煤矿安全隐患集中整改专项行动。

这次专项行动,将与去年前两次专项行动排查隐患的整改相结合,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基层基础相结合,按照企业围绕隐患抓整改、市县(集团)围绕企业抓落实、省级围绕重点抓推动的要求,抓住“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加快完成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加快实现探放水工作人员专业化、队伍专职化、设备专用化,提高重大灾害的防治水平。从2012年12月5日开始,山西省级督查组已奔赴11个市,对重点地区、重点矿井百日专项行动进行随机抽查。(郭凤美)

《文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出版发行

本刊讯 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纂的《文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历时3年多时间,于2012年12月底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文山州第一部、也是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第一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书。

《文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全州广大安监人员、从业人员、企业主的心血和智慧。该志书通过对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核实、编辑、总算、提炼、评审,集中梳理了文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脉络和历史沿革,突出记述了2000年至2010年全州各级党政部门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监督管理的,详述了各县(市)、各单位部门安全生产事业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经验与教训。

该志书采用述、记、传、图、表、录等7种体裁,以志为主,篇章体和条目结合的修志手法,是第一部反映文山州各级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史和信史。(邓 友)

电建一公司“自编视频”安全交底

本刊讯 2012年12月23日,是安徽电建一公司的班组“年终盘点日”。在一线班组,没有以往装订精美的总结报告,有的是一组自己拍的作业前交底视频。

“以前作业前的交底是‘口述’,班长或档长连讲带比划,大伙只能明白个八八九九。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观看视频,作业流程、危险源点控制、质量控制要点,一看就能清楚明白!”大件吊装队安装工徐大全说。

作业前交底是安全优质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环节。说到交底不清的危害,几个小伙子感触最深。第一个危害是“返工活儿多”,作业流程不清楚,颠倒了作业步骤,忙了半天才发现,只好重头再来。这样一来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说,作业质量也无法保证。其次是“险象环生”,不能确定使用哪些规格型号的工器具最合适,只能估计,经常上演由于工器具用得不合适而造成的一幕幕惊险。

2012年初,班组尝试使用视频交底,大伙都说效果好,返工活少了,工器具用起来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倍增。尝到甜头后,大伙建议把班组所有的作业项目全部改为视频交底。经过4次优化,交底内容详实,浅显易懂。班组准备来年进一步“扩大战果”,把班组培训也制作成视频。(夏 忠)

山东东营开发区在企业聘任安全监督员

本刊讯 2012年12月,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聘任了86名来自区内企业的安全监督员,聘期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此次由政府出资在企业聘任安全监督员,在全国尚属首创。

这批安全监督员是经过层层选拔,历经3期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后,才获得安全生产监督员资格的。安全监督员需每月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上报给东营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具体内容包括日常检查情况、群众意见、月度工作完成情况等。这项措施将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安全监督员的作用,将安全隐患消除在生产一线。(营 安)

《消防安全读本》被评为

“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本刊讯 2012年12月底,由中国消防协会科普委员会主任范强强主编的《中学生消防安全读本》《小学生消防安全读本》和《幼儿消防安全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被我国科学技术部评为“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读本》是该奖项设置以来首次获奖的公安类作品。

《读本》的编写者总结了国内外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经验,根据少年儿童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能力,用分类教育的方法,将消防安全知识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写了幼儿版、小学生版和中学生版。

《读本》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新。《读本》在介绍各种消防知识时,采用了国家最新标准、规范的要求,淘汰了各种过时、错误甚至是以讹传讹的知识和方法。二是积极教育、行为教育。作者根据教育学、行为科学有关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书中摈弃了我国以往消防科普宣传中常用的“恐怖教育法”,少用“否定教育法”,大量采用教少年儿童应该怎么做的“积极教育法”。三是可读性、实用性强。《读本》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图画生动、形象直观,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趣味。在向学生系统地介绍消防知识的同时,《读本》还着重教授各种实用的消防技能、逃生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肖 轩)

重庆地铁6号线铜锣山隧道安全贯通

本刊讯 2013年1月8日,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首次使用全国首台复合型硬岩隧道掘进机,洞开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铜锣山隧道,5432m的施工段双线安全贯通。

6号线是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九线一环”中东南至西北方向的骨干线路,二期工程全长37.5km。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单洞全长5633m的铜锣山隧道,涌水大,穿越煤层、瓦斯、岩溶发育带、石膏岩、断层带等复杂地质,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从美国引进两台复合式硬岩隧道掘进机,将硬岩隧道掘进机和软土掘进的盾构机融于一身,进行左右线5 432 m的掘进施工。

项目开工以来,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通过科技攻关、精心组织,使硬岩隧道掘进机施工规范严谨、安全可控。项目部不断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制定不良地质施工预案,采用吹豆砾石注浆回填等新工艺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浅埋段施工、管片连接部位渗水等问题,确保了施工安全。硬岩隧道掘进机施工段贯通后,将大大改善后续钻爆段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和排水问题,消除了施工安全隐患。(伍 振 李慧楠)

“我来说安全”走进达竹公司班前会

本刊讯 “我在井下工作16年了,安全培训班没少参加,但从没因习惯性违章而被罚过款,也没出过工伤,大伙让我谈谈经验,我就先从煤矿安全的‘老虎’——顶板预防说起……”2012年6月4日,在川煤集团达竹中山煤业公司掘进二队一班的班前会上,达竹公司十佳班组长、班长卢其成在向全班职工讲述自己的安全经验。

该公司掘进二队以打造安全型班组为契机,开展了“我来说安全”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每月推选出本班组的“安全放心人”和业务技术带头人,让他们利用班前会向职工传授自己的安全生产经验、业务上需要注意的细节。该活动要求每名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对本班组的“安全放心人”和业务技术带头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在共享他人安全生产经验的同时,提高自我的安全防范能力。

自活动开展以来,该队职工习惯性违章概率比同期下降了4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职工小周参加班前会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后,我一定要多学学卢班长的安全经验,争当安全放心人。”(何永兴)

鹤煤三矿让职工免受高温“烤”验

本刊讯 2012年6月中旬,随着天气温度的持续上升,河南煤化鹤煤集团三矿想方设法减轻职工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不再像往年一样开展夏季“战高温,夺高产”活动,而是把夏季生产重点调整为“保安全、保健康、稳产量、降消耗”上,以保持矿井生产安全平稳运行为目标,让职工开心上班,舒心工作,轻松度夏,安全度夏。

针对夏季井下作业特点,该矿重点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防尘灭尘工作,加大采掘工作面进风量,对各个工作地点、大型设备洒水降温,实行瓦斯监测多点测量,实现三班24小时安全动态检查,确保把各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针对地面温度高的情况,该矿实行重点防火单位一日三巡检制度,对重点矿区、地段、线路实现全天候监控,在每天温度最高的时段,不允许进行室外作业。另外,为全矿职工发放了降温费,矿工会在副井口设立了茶水供应站,每天免费为上下井的职工供应各种茶水。每逢节日还为职工送瓜果,帮助职工防暑降温。同时加强电路的日常巡查,确保办公楼、更衣楼、食堂等职工生活、就餐、休闲场所电力的供应正常,使降温设备正常运转,保证职工在清凉的环境里开班前会、就餐和休息。(许宏勋)

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强煤矿建设安全管理规定》

本刊讯 2012年12月底,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加强煤矿建设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范煤矿建设程序,保障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