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实训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56-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树立创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电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枯燥,操作教学繁琐,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本文就电工实训中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讨论、自主合作、自我总结方面进行探讨。
自主阅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动地建构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自行摸索出认知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终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如在讲授电阻的识别与测量时,我发给学生从几欧姆到几兆欧姆阻值不等的许多色环电阻,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色标法的相关内容对所发的电阻加以识读与区分,通过多次观察和读数,加深了学生对色环电阻的感性认识,在领悟色标读数基本规律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识别电阻的热情。在他们感受到色标法的魅力之后,我又让他们仔细阅读万用表的说明书和训练讲义中万用表欧姆档测电阻的基本内容,让他们用万用表欧姆档来测量刚刚读过的色环电阻,检测自己色标读数的理论值是否正确。这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下面知识的介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次教学结束,我都事先分发下次课要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晚自修等时间通过阅读先行预习,使他们对即将讲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上教师只要稍微指点学生如何操作及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即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实践,从中自己去探究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实践表明,自主阅读方法要比教师一味枯燥讲授效果好得多,它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减轻了实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技能。
当然,教师还可因材施教,对表现较突出的学生,引导其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如各种手册、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的网站,乃至教师的网页,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来自行获取更多相关知识,以使他们“吃得饱”。
自主探究
现代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知识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在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学习,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感悟与技巧。
如在学习电子装配电路时,我总要让学生先根据所要装配的电路进行电子元件的筛选,将装配电路所需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进行分类检测,然后再进行元件的安装与电路的焊接、调试。又如,在进行电力拖动训练时,在学生接线之前我总要让他们对照电路图进行元件的选择及走线图的绘制,然后再让他们接线。在完成线路连接之后,让他们进一步对照电路工作原理进行电路的检测操作,自行根据现象来分析判断接线的正确与否。实践表明,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全员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体验感知知识获取的过程及艰辛,使他们在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的同时,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对实践操作悟性较差的学生也不放弃,而是要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激发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与勇气。当我听到一名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高举双手大呼“我也会了!”的时候,由衷地感到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情感教学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我们的实训教学千万不能忽略情感的教育功能,因为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自由讨论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1.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要保证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2.项目教学法的设计。①情境要素——师生共同创建情境;②任务要素——统筹规划“学习单元”任务的完整性;③组织要素——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习;④过程要素——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⑤评价要素——表达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①确定项目任务;②制定计划;③实施计划;④检查评估;⑤归档或结果应用。
4.教学评价。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实践运用
1.广泛深入进行调研。建立“市场要求”调查小组,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调查与分析等手段,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对电子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十分迫切。
2.分析社会对电子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本专业培养人才具体定位为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毕业生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原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3.传统的学科体系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比较
①传统课程体系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力拖动、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专业实践课——钳工基本技术、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工艺、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等。
②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开设。根据企业的要求,专业理论实践课进行整合,具体项目如下:钳工基本技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与控制;直流稳压电源;放大器(助听器);信号发生器(汽车喇叭驱动电路);模拟电路整机(收音机);组合逻辑电路(裁判器);时序逻辑电路(抢答器);综合数学电路(数显计数器);电子电路制版与电子仿真;单片机原理及运用(数显时钟);传感器应用(简单数显温控系统);PLC技术应用;家用电器原理及检修;制冷;复习考证。
4.项目教学法对电子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①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②能将某一电子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③能与电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④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的范围。⑤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⑥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⑦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5.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①课程内容分析:实际上依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组合。②校本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新版教材,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运用的关联、延伸和互动。③教师的培训:学校组织课程开发专家对电子技术应用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策略。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要及时反馈,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三、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
关键词: 电工教学 理论 实训 细节
在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中的电子焊接考试现场,有这么两类学生:一类有条不紊,迅速完成焊接,还有很高的正确率;另一类则慌慌张张,问题百出,考试结束时,不是线路板没焊完就是焊接的线路板存在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仔细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前一类学生在老师发下元器件后,对元器件进行检查整理,他们将电阻和电容分别用万用表检查,并将其别在白纸上,旁边注明数值,在焊接中直接取用。而第二类学生拿到元器件后就匆匆忙忙去焊接,在焊接中有时找不到电阻,有时没有电容,好不容易找到了,焊到电路板上才发现元件是坏的,又得卸。这样,既耽误了考试时间,又影响了焊接质量。为什么前一类学生会有很高的正确率呢?是因为前一类学生在电工课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是他们注重积累、注重细节的必然结果。
细节是做事过程中的细小环节。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做事往往马马虎虎,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那些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做事认真细致,容易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将事情做到极致,走向成功。
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我们必须注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们就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作为电工课教师,我现就电工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就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编写教案就是课前准备的一个核心任务,如何讲好一堂课,全部体现在教案当中。
在技工院校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一般只带一门课,因此很多教师一本电工教案用多年,一劳永逸。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虽然教材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改变了。也许这个教案在这届学生身上行得通,但下届学生就不一定可用。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感悟自然不同,所以无论我们把这门课带过多少遍,每次接收新班时仍要认真地编写教案,把教案做到更精更细,相信有了前面的教案做基础,新写的教案会有更高的含金量。
另外,《电工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基础较差,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学习和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就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课前还要做适当的准备工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这一章,异步电动机和低压电器都是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凭空去讲其原理难以让学生信服。为此,我们课前必须准备教具,将电动机和低压电器的模型或者实物带入课堂,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并未见过这些电器,好奇心便会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实施
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它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优秀的板书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高板书质量。首先,板书要书写规范整齐,保证后排学生可以看清、看懂。其次,板书要用词恰当、造句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不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再次,板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让教学进程做到层次分明,这样更能让学生清楚掌握课堂内容。再次,板书要重点突出,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另外,板书应将讲解内容合理而清晰地分布在黑板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一目了然。最后,为了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应注重板书的多样性。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帮助传递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的课堂常规体态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细节之一。为什么那些著名的演说家深受人们欢迎?那是因为他们在演讲中注意体态语言,引发了大家的兴趣。教学也同样如此。课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成为课后学生的模仿对象。故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体态语言的适当应用。首先,为了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我们的身体姿态要自然放松,趴在讲台上是一个不好的姿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丰富的表情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传递大量的信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如果表现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也是体态语言的重要部分。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会让学生信赖。最后,教师在讲课时伴以适当的、准确的手势,能增强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
三、教学反思
在结束了一堂理论课后,我们必然有得有失,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总结便会从中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如在介绍单相交流电路时,由于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以及纯电容电路的性质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在讲解时直接进行推导计算会使许多数学功底差的学生难以接受。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琢磨,我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在课堂上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各电路的性质,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这便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逐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分析,之后给予教学方面的指导,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电路的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么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而且使学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点滴与积累,就没有收获。同样电工技能的形成也是学生点滴积累的过程。对于电工教学而言,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就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张孝三.电工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制冷专业;
教学模式“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从属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自2009年中职学校制冷项目技能大赛开赛以来,笔者指导制冷专业学生参加了几届比赛,较好地向同行展示了教学成果,同时依托竞赛平台,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使得制冷专业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那么,职业技能大赛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和影响呢?下面以我校制冷专业为例,论述技能大赛对制冷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以实操教学取论灌输,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服务于用工企业的就业教育,为企业提供广义的产品――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应重点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制约了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所教的知识和具体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培养的学生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我校制冷专业课早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操教学,实操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前后知识的连续性,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已经被证明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而失败,才进入职业学校读书,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模式,后果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
而技能大赛则不同,历年制冷项目的竞赛赛题全部以制冷设备维修工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完成目标,着重考核实操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与实操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样,我们的竞赛训练也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将工作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或模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练习,然后再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依据,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理论学习为实操技能服务。参加训练的学生由于可以充分自主探究,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激发出了很大的学习兴趣,每天刻苦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吃饭时间,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图1、图2是两组调查数据统计柱状图,调查对象是我校2010级和2011级制冷专业和电气运行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其中四年级为高级工班),共有900多名学生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①学生喜欢“自己动手”这种教学手段;②学生喜欢在实训室上课。这表明学生普遍喜欢在实训室上实操课。
竞赛教学和学生问卷调查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既然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喜欢实操教学,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又符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可以很好地将我们的办学效益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统一起来,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顺应这种教学模式呢?
近年来,我们制冷专业课教学逐渐转变教学观念,以实操教学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水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体验、感悟与自主选择,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调整目前我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并且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图1“你最喜欢哪些教学手段”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容改革方面做得还不够彻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例如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还存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分科模式的情况,即将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有专人按课表上课。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会造成授课内容的重复、以及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特别是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能和针对性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毕业生的就业的主要砝码,企业需要的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用不上或不会用的理论知识。
而技能大赛则体现了实用性原则。历年制冷项目赛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考核学生动手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的考核也与实操过程相关,同时选手仅孤立地掌握其中一门或几门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竞赛任务的,必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这些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将原来分散的、独立的几门课程,按专业的相互关联程度整合成一系列的项目体。
近期,我校借创建中职学校国家首批示范校的契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大力开发精品课程。制冷专业也参照技能大赛的要求,把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制定了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开发了一大批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原则。例如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理论课程与《电工基本技能》等技能课程合并,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制冷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知识时,其学习范围主要覆盖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在教学中引入与制冷课程相关的电工电子技能,将多余的内容删除或放入选修课,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在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打破学科体系,以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实现由“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另外,在课程课时的设置上还体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同样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项目化教学,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科课程之上,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的弊端。用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如理论分析正确却无法有效实施,功能模块正确但无法完成系统的整体调试,缺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目标相背离。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照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来制定评分细则。这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最近诸如我校教师参加的“英国教学法”“德国教学法”等关于教学方法的国家培训班无一不体现类似理念。
因此,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其中,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代替传统的课堂授课法,以项目为载体,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通过“项目”,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近几年,我校制冷专业课已经完成了项目化整合,例如笔者主导改革的《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组装与调试》课程中“冰箱的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教学目标就是完成一个冰箱的组装,把项目分解成以下几个任务:冰箱简易箱体的制作和装配、制冷设备的选用或制作、制冷系统管道制作、控制器制作与电路接线、制冷与电气故障排除、冰箱总装配与调试运行等,整个过程涉及了钣金、钳工、电工电子、制冷、机械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学习和强化知识点,直至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关注学生对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并给予多层次的评价。
四、与行业企业融合,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开展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在原有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学校和企业严重脱节,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技能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从而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导致就业困难。
而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作用。从赛题来看,历届制冷项目比赛内容全部以制冷工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完成目标,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技能大赛引用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和标准,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指导教师如果不熟悉行业、不熟悉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知识的拓展性就会受到限制,训练方法和出题思路就无法跟上比赛赛题的变化,学生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使得指导教师不自觉地与企业联系,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委都来自一些公司、企业或高校,按照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来进行评判,这些要求最终也会体现在指导教师的教学上;大赛的组织过程也获得了一些企业的参与和帮助,例如天煌教仪和空调行业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就曾经赞助和参与组织了一些地区制冷项目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将教育教学形式外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大力推动技能大赛的参与力度,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就业。一方面,实施学生2+1学制,2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的轮训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并积极展开各种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产学研项目;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人员提供订单式培训服务,采用企业提供的“一体化”实训设备,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使车间与教室合二为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为一些校企合作单位定制培养学生,如格力班、泰坦班等,“零距离”培养技能型人才,获得了企业的极大欢迎。作为这一努力的结果,2011年11月,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由30多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参与的珠海理工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校的职业教育迈进了崭新的阶段。而我校制冷专业也与格力大金、凌达压缩机等一批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较好地服务于珠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的行业企业。
(作者单位: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关键词】学习兴趣;PLC;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25-02
当前电气控制设备及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日益广泛,成为目前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基础设备,被称为“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各工业生产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PLC模式在工业生产领域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PLC技术在未来更是有着长远的发展潜力,使得该课程在中职学校的开设成为必然与潮流。然而,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杂、难等特点,同时对机电、液压、气动以及计算机等知识的掌握也要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这些现状对我们中职PCL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诱导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兴趣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化“兴趣学”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才能事半功倍。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改进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人就自己在现实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与大伙作一个探讨交流。
1 在“身临其境”中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效果甚好。据观察不难发现:一堂好的课,教师都会在上课伊始创设一些较欢悦的教学情境。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上PLC课程时,比较注重情境创设,联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力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时不惜课时,带学生到合作企业一线去实地参观,观察工人的现场操作;也时常带学生到学校PLC实训室进行实地观摩;更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PPT和录像,让学生观看大型造纸厂中的PLC应用、机器人的控制、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物件存取、运输、检测等,也让学生了解都市霓虹灯、交通指示灯,广场的人工喷泉等生活实例。学生们在这些实例观察、感悟中,不自觉地喜欢上PLC课,开始主动提问和学习起来。
2 在“先实操后理论”中提高学习兴趣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它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认识形式,毕竟大多数客观事物都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当然人在长期的感性认识作用下,会逐步了解事物现象的本质,即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毕竟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系空中楼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好。招收的多数系学习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好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极易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抵触心理增重,理论学习效果较差,甚至出现理论知识持续贫乏的恶性局面,势必影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而要想学好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理论基础,如果基础太差,不但会增加后面的教学困难,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同时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要想学好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基础、电力传动基础和传感器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按传统的教学套路进行教学,采取“先理论后实训”,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场灾难性教学,极易让他们缺乏对PLC的感性认识,因“理解不了或听不懂”而产生“畏难、畏学”心理,失去对PLC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基于中职学生爱动手的优点,采取“先实操后理论”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学生如何动手操作,然后师生共同探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注问题,在动手实操中不断提出问题,即“带着问题学”,接着一起查阅课本,共同找出理论依据,一起学习。不妨举一例子: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PLC是怎样知道的?PLC的输出是如何控制外部负载的?等等。
3 在“‘我能’心理训练”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电工专业课程中,所有课程都是紧密联系的;而同一门课程,其不同章节也是紧密联系的;PLC作为电类的一门核心课程。和电类其他课程也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若直接讲要学的新知识,极易激发学生的“恐高”心理,教学效果甚是不妙;教师不妨先从旧知识及已有经验出发,逐步进入新知识、新课题,这将利于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所以,笔者在上PLC的新课内容时,一般会首先深入浅出地重温与所学新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听后觉得今天将学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以前学过了的,就会较兴奋地投入到新学习中来。如何重温旧知识呢?笔者认为不断诱导学生提出并解决与旧知识相关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方说:讲梯形图时,可让学生回顾传统电拖图;讲PLC定时器时,可重温时间继电器;讲述AND、OR.指令时,引导学生联系与区别电路的串并联。当学生在学习后,输入某一程度,运行后使得电机能够电机正转、反转、停止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不是很难,比电拖接线快多了”,培养学生的“我能”心理。提高PLC的学习兴趣。
4 在“一体化实例分析教学”中强化学习兴趣
学过PLC的人都知道,其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但其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然而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普遍不好,如果采取“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们将听得晕乎乎,几乎没几人听懂,实训时不知如何动手,实操效果极差。为此,笔者采用了“一体化实训分析”教学,它将“实例分析”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论传授和技能培养;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需要,选择“典型的实例”,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融入到实例当中来,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实例,从而达到“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的教学境界。
比如说:按“简单的霓虹灯控制电路为例”教学要求:以16盏灯为例代替霓虹灯,按下启动按钮后,16盏灯按正方向逐个亮,然后全亮,再反方向逐个亮,然后全亮,并循环工作。
4.1相关理论知识教学
(1)PLC的基本编程方法:(1)确定好输入和输出端子;(2)根据相关要求,先设计好初步梯形图,后不断完善它的功能;(3)写出它的指令表。
(2)PLC移位指令的表示方法和具体的应用。
(3)PLC的定时器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4.2相关技能教学
(1)霓虹灯的设计:选择16个发光二极管,作为连接在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路元件,代替16盏灯,学生可依喜好随意摆放这16个发光二极管的位置(比如圆形、方形等等)。
(2)霓虹灯的安装:16个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要求和方法。
(3)调试:可以改变亮灯的间隔时间或循环间隔时间及方式,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亮灯方式。
由上述可见,通过“霓虹灯的控制”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共同分析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好PLC基本的编程方法和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能马上运用到实际当中。当然学生也能掌握好焊接、安装等实操技能。这么一教,较好地打破了传统的按顺序,学生也明显感觉到此教法好用,学习兴趣大增,主动学习积极性极增,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5 在“共事成功感”中巩固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