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面试 礼仪
面试是求职的一个关键环节。大学生在面试时,除了努力展现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之外,得体的穿着、流利的谈吐、大方的举止,也能提高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良好印象。不少大学生成绩优秀,却在面试中因忽略了一些礼仪细节而使主考官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打了折扣。因此要想求职成功,必须重视面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礼仪。
一、准时入场
守时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面试都有约定的时间,风雨无阻地准时踏入面试试场,意味着求职者是一个有诚意的、讲究信用的、可靠的人,同时还是一个讲求效率的人,更是一个懂礼貌的人。面试最好是提前一些时间到达面试地点。这样可以稍有时间稳定情绪、调整心态、整理思路并熟悉环境。
二、仪容整洁
得体的装扮,会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体现了良好的素养,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还可以掩盖自身体型的某些缺陷。所以,作为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求职者一定要修整仪容,讲究服饰。
1.服装方面
求职者面试的着装原则是:整洁、大方、线条简洁,必须传递出稳重、可靠、有信心以及仔细认真的形象信息,给人以干净利落、有专业精神的良好印象。
着装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协调,面试着装首先要与面试的气氛相一致。值得提出的是:求职者必须针对所要应聘的职位而“装扮”自己。选择服装的关键是看职位要求,这能反映出求职者对所申请职位的理解程度。比如,求职者如果在面试的服装色调上,能巧妙融合所面试公司的标识色彩,那么就会更能取悦主考官。再如,如果所应聘的是管理岗位的工作,那么深蓝色就相当适合,它给人一种稳定感。
不同性别面试着装的设计和要求如下:
(1)男生面试的着装设计和要求
男性求职者服装不需要讲求名牌,只要尺寸合身、风格庄重就可以了。以纯色(黑色除外)或带暗条的深色西服或白色、浅蓝色纯棉长袖衬衣为最佳选择。
男生西装颜色应衣裤统一。裤子除了要与上身西装保持色调一致外,要保留有一定的宽松度,不要太窄,也不要太短,以恰好可以盖住皮鞋的鞋面为好。背带裤、运动裤、牛仔裤无论是什么名牌,都不是正装,不适宜在面试的时候穿着。面试穿长袖衬衫时最好选择式样简单的衬衣。选择式样简单的衬衣,注意领子不要太大,领口、袖口不要太宽,以刚好可以扣上并略有空隙为宜。
领带很重要,花色一定要与西服相配。不要使用领带夹。因为使用领带夹只是亚洲少数国家的习惯,具有很强的地区色彩,并非国际通行的惯例。至于领带的长短,以刚刚盖过腰际皮带扣为好。
绝对不要拒绝穿袜子,袜子一般要和裤子的颜色相接近,要有一定的长度。不应穿白袜子,也不应该穿透明丝袜。
皮鞋的颜色应选择黑色,式样以稳健为好,这与白衬衣、深色西装一样属于最稳重、保险的色调。皮鞋要求黑而不脏、亮而不新。
(2)女生面试的着装设计和要求
女性求职者以简洁合身、质地优良的职业套装为最好,颜色以浅色为佳。要熨平皱纹,扣全纽扣。忌穿过分花哨妖俗、过分鲜艳耀眼或休闲运动式的服装应试。女生的鞋要和服装配套,不要穿鞋跟太高太细的鞋,式样太突兀的长统靴和带扣的鞋也会显得不合时宜。鞋底鞋掌最好选择塑料质地的,金属质地的鞋掌在现场会发出太大响声,效果反而不好。
2.仪容方面
求职者仪容打扮方面的原则是:朴素、自然、大方。
男性求职者不要化妆。饰物除领带外,一般不超出两件。最好不要配戴运动型之类的手表,不要佩戴任何手镯、项链、徽章。男生头发要梳理整齐,最好面试前去洗手间整理一下。头发干净整洁,不要过多使用发胶;发型款式大方,不怪异,头发长短适中,标准的长度是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
女性求职者不必刻意化妆,自然或淡妆即可,以健康、自然为标准,勿以浓妆艳抹的形象出现在面试场所。不要过多喷香水。不要佩戴太多的饰物,也不要佩戴不时吸引人视线的饰物。不要佩戴贵重或花哨的珠宝。面试时,要注意不要让首饰发出声音。女性头发要干净清爽,不能有太多的头饰。不要弄那些倾向性太强或太随意的发型,如“爆炸式”、过于高挽的发髻、不加约束的披肩长发等,这会误导面试人员对你的判断。
男女求职者在面试前都应注意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如沐浴、刮须、修甲等。
三、举止有礼
1.就座前的举止礼仪要求
(1)步态要稳健
从容而坚定的步态能体现一个人的信心和勇气。步幅不宜过大,身体不可过度摇摆,步速可慢一点。这时应神情自然,保持微笑,看着主持人的眼睛,不可东张西望或面露怯意,甚至不敢抬头。要以友好谦和的表情迎向主考人员。
(2)招呼要热情
必须热情地向在座的主考人员打招呼,切不可一声不吭或只是点头致意就忙着找座位坐下。这只能说明你是个缺乏热情和礼貌的人,甚至会给人留下冷傲的印象。打招呼时一定要称呼主考人员的姓,要是不知道,可以请主考人员重复介绍他们的姓名。
(3)握手要专业
握手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身体语言,在面试中非常关键。专业化的握手是创造好的第一印象的最佳途径。不少企业把握手作为考察一个应聘者是否专业、自信的依据。最好等主考官先伸出手。握手时伸出的手不能太高,整个手臂呈L型(90度)。手心略朝上,以示谦恭,双眼正视对方,握手时的力度适中,所用的力度应与对方一致并传递出坚定的信息,不要使劲摇晃,上下晃动一下就够了。握手应该能够传递出热情友好的信息,要有“感染力”。这期间,必须保持微笑,保持目光接触。握手时用一只手即可,手必须干净、温暖而无汗。
(4)坐姿要讲究
在坐下之前一定要站着等待,一定要等主考人员指给你就座的地方方可入座,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动作应稍慢,身体稍向前倾,面带微笑。这能表明你是一个富有合作精神的人。一般以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为宜,上身挺直,身体要略向前倾,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这样既能表现出对主考人的友善和兴趣,又能表现出你的积极性和竞争性。不要弓着腰,也不要把腰挺得很直,这样反倒会给人留下死板的印象。
2.就座后的举止礼仪要求
面试进行中,求职者礼仪方面的良好表现会极大地赢得主考人员的尊重和注意。
首先,要保持微笑。微笑是友好、谦虚的表示,热情、和蔼的体现,但必须是诚意的、发自内心、自信的微笑,这时,你的微笑便是最积极、有亲和力的体态语言之一,表现出热情、开朗、大方、乐观的精神状态。微笑也是自信的表现,能消除紧张情绪,提升外部形象;能增进与面试主考人员的沟通,改善与面试主考人员的关系。赏心悦目的面部表情,应聘的成功率远高于那些目不斜视、笑不露齿、表情呆板的人。
其次,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记住: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主考人员根据你的表现不断地进行权衡、选择和判断;而你也在了解并有权选择你的应聘单位。既不能因为你是来自名校、热门专业以及拥有优秀的成绩而咄咄逼人,显示出优越感;也不能因为你是求职者而低声下气,以乞求的神情去争取应聘岗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容易走这两个极端,这样,只能引起主考人员的反感,从而严重影响面试效果。对主考人员的尊重是必要的,但要记住:双方是平等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体现出来的是自尊与自信,这一点往往能感染主考人员,并赢得尊重,留下好印象。
四、谈吐文明
一个人的言谈,能客观反映其文化素质和内涵修养,面试时求职者的言谈也会折射出其内秀。面试时有礼仪的出色口才对获得成功有极大帮助。
1.谈话时注视对方
在与面试主考人员交谈的时候要注视对方,不要低着头或看别的地方。如果同时有几位主考人员,要照顾到每个人。这样做一是表示对面试主考人员的尊重;二是说话时注视对方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三是能表明应聘者主动与面试主考人员沟通,会给人留下热情开朗、主动进取的印象。
2.交流中注意倾听
良好的交谈是建立在相互都善于倾听的基础上的。在面试过程中,对方提问时,不要左顾右盼,否则主考人会误认为你缺乏诚心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对对方说的话表示出兴趣,是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人在言谈交流中的应有表现。注意倾听,能充分表示出对面试主考人员的尊重和对其谈话的重视。在面试言谈交流中,目光要注视着面试主考人员,始终面带笑容,谦恭和气,身体微微前倾,适时做出一些如点头、会意的微笑、提出相关问题等反应。切忌随意打断面试主考人员的讲话。
3.注意音量和节奏
面试时,求职者的说话声音不能太小,或太大。要注意讲话节奏,控制语速,要保证面试主考人员能听清楚,听明白。不顾及对方感受,自我一味地滔滔不绝,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4.注意讲话的艺术
求职者无论是在介绍、阐述或回答问题,语言都要求准确、概括、简洁,要善于用语言来表现自己,给面试主考人员留下难忘的记忆;要注意语言逻辑,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要用方言、土语和口头语,以免对方难以听懂。当实在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之,不能含糊其辞或胡吹乱侃。
五、面试结束时的礼仪
不管你已经意识到会有什么样的面试结果,在面试结束退场时都必须保持同样的彬彬有礼。当确定面试结束时,要果断地先站起来,这之前要拿好你的东西,并确保在你站起来之时不会掉得满地都是。不要一边告辞一边匆忙地寻找和收拾你的东西。眼睛要平视主考人,面带微笑,身体前倾,与在场的主考人员一一握手道别(这时的握手持续时间可以长一点),让对方再一次感受到你的热情、爽朗、刚毅、果断和自信。也许正因为在退场一瞬间的优雅表现,主考人才决意录用你。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逻辑意识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已经得到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听力占35%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由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实际成效不大。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听力文本中考察逻辑关系识别、逻辑推理等相关知识较重,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听力理解中没有逻辑意识,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本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阐释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二、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表达,另一方面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者们做了探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中的作用。如张孝军在其文中提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差异问题要“融入”思维差异教学,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层思维差异,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英语逻辑思维,以期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有所帮助。郭剑虹则提到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他认为逻辑思维在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义的确定,句式的选择,以及篇章内在关系的判定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还对创造性的翻译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抽象概括出明确的概念,选择正确恰当的判断,达到译文最优化。董晓民倡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他认为大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词汇量匮乏、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尤其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听力教学应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较有效的切入点。
大多数外语教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却较少。事实上,逻辑思维的运用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本院学生逻辑意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情况和学生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以及便于作者后期进行实证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笔者对自己所授课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3级两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初期实施。问卷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多项选择题,设置问题围绕学生接触英语听力课程的时间,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及对提高英语听力的信心等进行。
针对学生对英语听力中逻辑思维的认识和了解设置了7个问题,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听力还是感兴趣的,并且认为其很重要,但是对于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逻辑关系不是很清楚,在听力中运用逻辑推理的频率也很低。虽然所有学生都认为在听力理解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对在英语学习和英语听力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了解。这一现状说明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探索,贾赛桃提到了激发听力学习兴趣,树立良好心态;强化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适时进行听力技巧指导;强调听与写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刘向红强调运用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提高输入质量,实行英语听力分级教学。(二)增加输入数量:通过阅读增加文化输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重视输出活动,(视)听说结合、(视)听写结合。林玲建议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丰富课外作业。这些方法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基于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不好,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尝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我们就必须清楚听力理解的实质,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各种因素,诸如语言、认知、文化、心理、社会认知等。1997年,G・Brown在对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中提出:“理解每一个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及与邻近单词的关联,理解一个句子中构成主语和谓语的那些词汇,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的人或物;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来理解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正确的推理。”这些都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其实包涵运用逻辑思维的实质要求。
事实上,在大学英语听力素材中,不管是短对话、长对话、短文还是复合式听写,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听之前的选项预读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地听懂内容,还可以让听力方式由被动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有针对性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更应该理解所听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在短对话的考查中有许多涉及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而在长对话中,能主动把握对话者交谈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文听力中,清楚篇章的逻辑结构能全面整体地把握篇章的理解,这在复合式听写中尤为重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大致推测出空缺单词的含义。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将这一研究延伸到对“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学生逻辑意识培养的研究中,全方位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孝军.逻辑思维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郭剑虹.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4,06.
[4]董晓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08.
[5]贾赛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7,12.
[6]刘向红.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琼州学院学报,2007,12.
[关键词]人类文明;世界一流大学;
(二)一流大学历史性“耦合”欧洲文明生态体系
大学史告诉人们,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诞生在欧洲,而后扩展到全世界。应当说,这是比较成熟的观点。我们注意到,曾任德国法兰克大学校长的瓦尔特·吕埃格(walter rtiegg)在其著《欧洲大学史》中坚持认为:大学是欧洲的机构,而且确实是欧洲最卓越的机构。各种理由都可以支持这个结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大学被赋予某些权利,……它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皇统治的欧洲——的创造物。而且,大学是欧洲唯一在历史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基本模式和社会功能与作用的机构。在他看来,没有其他欧洲的机构能像欧洲大学的传统形式那样扩展到整个世界,因为,欧洲大学所授予的学位——学士学位、资格证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育模式已被全世界大多数不同的社会所采用。确实,“四个中世纪学院——文学院(它有不同的称呼,如哲学、文学、艺术与科学、人文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神学院保存至今,并且一直得到许多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充实。在全世界,它们依然是大学的核心。”实际上,现代学者也认定,现代大学诞生于11世纪的欧洲,如世界上最古老大学是建于1087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其次,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在看到欧洲大学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变革性特征,“除了变革以外,没有什么是持久的。”“关于历史上的大学,可以说,其他一切都变化,但大学多半是持久的。西方世界在1520年前建立的大约75个公共机构仍旧以可辨认的形式存在,有着类似的功能和未中断的历史,包括天主教会。……以及61所左右 的大学。”而且,“这61所大学大部分仍在同样的地点,拥有一些同样的校舍,教授和学生从事很相同的事情,学校管理按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据专家研究,欧洲中世纪建立的大学中有70%至今仍是世界知名大学,有16%位于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不仅说明了大学的坚韧性、传承性和可持续性,而且反映了大学与欧洲文明的深度切合性。关于这一点,美国丹佛大学埃里克·古尔德(ericgould)教授说得透彻,他说,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本主义企业。”“大学对社会最为重要,因为,大学要为后代复制美国式的生活,还要用适当的精力来研究和保持自由资本主义,并且是在市场导向的文化中做这些工作。”这句话真切道出了美国大学的人文本性与制度特性。据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07年版”的报告,世界500强大学中绝大多数是信仰基督教文明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大学;以美国为首的20个高度发达的创新型国家、地区聚集了世界80%以上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在制度设计、内部构造、人文品格等方面都匹配于欧洲文明生态体系。
(三)“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孕生了多种模式
世界一流大学在“欧洲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大学的人文特性,但同时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巨大挑战,变得难以适应形势,因此必须加以改变。从历史进程看,中世纪一文艺复兴时代,大学在欧洲(特别是意法英德等国)孕育、诞生、推动、变化、发展。至19世纪,首先在英国获得突破,然后在德国获得重大发展,再到美国大学获得更自由的发展,其间,日本、俄罗斯等国相继诞生了若干所著名大学。于此,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路线图”看,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可以分为几种“子模式”,即“意大利古典模式”及“法国古典模式”、其次是“英国模式”、“德国模式”以及之后的“美国模式”,还有“日本模式”等。具体说,学者们比较认同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起初是“学生型大学”,接着是肇始于1208年的法国巴黎大学,其开始是“教师型大学”。据历史记录:1300年前,巴黎大学设立了14所世俗性质的学院,14世纪大约设立了36所,15世纪设立了12所。可见,“法国模式”属于典型的大学院制。我们知道,欧洲1990年代制定的高等教育纲领性文件——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文件,就是以“博诺尼亚”来命名的,说明了“意大利古典模式”的历史意义。至于“英国模式”,英国红衣主教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大学的理念》中阐述的是以教学功能为主导的大学模式,如模仿巴黎大学而诞生的牛津大学等;而以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yon humboldt)为代表的大学理念催生了“德国模式”,如成立于1810年、号称“现代大学之父”的“洪堡大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倡导“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大学理念。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大学发扬其“西部牛仔式”的开拓精神,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并将欧洲大学缺少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理念发挥到极致,从而造就了自由、开放、竞争的“美国模式”,如哈佛大学等起初是从欧洲引进办学模式,后来循自我发展特色,独创一片天地,至今为世界大学所景仰。其间,美国诞生了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同时,日本、俄罗斯、印度、
(五)期待“
关键词: 新视野大学英语 教材 大学英语四级 词汇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改革及变迁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其考试成绩已成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用人单位视其为选择优秀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必须承认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多年来对我们国家英语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随着新的情况、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不断涌现,四六级考试的方案每隔一段时间就做出一些调整和改革。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宣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自改考试,为17年以来的首次改革,这次改革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考试大纲,开发新题型,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2013年8月,CET考委会再次对四六级进行题型改革。较之前的考试,为追求高信度,试题中客观性试题的覆盖面大,便于保证评分的客观性。这样,学生即使考了高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十分低下。要追求高效度,试题就要尽可能地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可以增加复合式听写、造句和翻译等题型。
几次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词汇部分虽然不再单独以完形填空、词汇语法等题型出现,但是其在改头换面之后,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在其他题型中。传统考试时,我们尚能与之光明正大地对决,改革后则有点暗箭难防的意味,但也逐步体现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快速阅读要求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总体逻辑走向(logic structure)、信息要点(key points);段落翻译要求更全面的词汇知识和句法应用能力。新题型能反映考生的英语真实能力,并逐步与国际标准化考试接轨,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更加具有权威性。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
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材作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戴波,2008)。同时,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和指导,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规定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决定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决定课堂的取向(卢春燕,2004)。
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本科生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NewHorizon College English)是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该套教材拥有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三种不同的载体,共分六级,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郑树棠,2008)。该系列教材自面市以来,便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主教材的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经笔者调查,多数使用该教材的学校都采取了课堂教学以《读写教材》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以《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为主的模式。除却本校艺术生外,其他文理工科全用《新视野大学英语》1-4的教材,艺术生则先进行等级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班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1-4册,B班使用《新视野预备2》和《新视野大学英语》1-3册,C班使用《新视野预备》1、2册和《新视野大学英语》1、2册。本套教材词汇丰富,词汇量大,复现率高。1-4级的教材中覆盖全部的四级核心词汇,5-6级教材中覆盖全部的六级词汇。与此同时,每个单元都配有相关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单词和词组的理解与记忆。
虽然《新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理念的缺陷,教材编写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多位一体的教材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放在了首位。但是有些编排方面的问题在学生的使用体会中逐渐被诟病。比如其虽然包括新世纪出版的新作,但文章主要来源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报刊书籍,题材和内容略显陈旧。此外,《新视野》词汇课文难度虽然都符合四级考试大纲,但是词汇的应用并没有讲解和发散用法的归纳。扩大词汇量是备考四六级的首要任务,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教材为他们准备四六级提供的作用有限,经常有英语课上看别的四级辅导书,或者不上英语课却格外关心课外强化班的现象,轻教材、重课外司空见惯。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3》词汇在四级考试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双重需要,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3》为实验分析的主要材料,以词汇应用分析为切入点。虽然新视野词汇涵盖了所有四级大纲词汇,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备考四级的时候都不以《新视野》为复习材料,影响课堂学习,加大重复学习带来的负担。希望学生利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教材,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发展各项语言技能,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能顾及四级考试的需要。
《新视野大学英语》词汇丰富,词汇量大,复现率高,如account在前四册书的出现频率为254次。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词的印象,理解含义,掌握用法,克服词汇贫乏这一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最大障碍(卢春燕,2004)。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四级词汇的重要性,《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日常教材,将生词按照难度进行了划分,分别为一般要求词汇、较高要求词汇、更高要求词汇、超纲词汇。但是它在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单词比例是多少,我们还不清楚。笔者对《新视野大学英语3》作为日常教材其词汇在四级考试中的应用及词频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问题是: (1)《新视野大学英语3》每课出现在近八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词汇占全书的比例?是否存在较大幅度的差异?(2)《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是否有较多的共核词汇?是否有些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3)《新视野大学英语3》在四级考试各题型中的分布比例及特点。
笔者选择了2006年6月到2013年6月共14套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包括试题文本,听力文本,翻译答案文本),将其输入电脑,建立文档总库。文本库当中包含某些单词的多种形式(如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名词的单复数,专有名词及缩略词,等等)。经过手工整理后,将同词类还原为单词本身的无变化形式。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1-Unit10包括SectionA和SectionB的单词为内容,建立了词汇表。基于Visual FoxPro1710环境下,编写出一单词统计对比软件。将14次考试的文本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的单词表进行比较。以下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各单元的生词在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单词数及频率。
表1
统计结果:从电脑统计的数据看,平均每单元出现在四级考试中的单词占该单元总词汇量40%以上。由此可见,作为教材的新视野大学词汇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实际考查的词汇一脉相承,并不冲突。
为了探究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是否存在较多的四级共核词汇,即多次考试中都出现的词汇,进而把14次考试出现的单词表合并在一起,经过整理,生成带有频次显示的单词统计表。其统计结果显示:
表2
以柱型图示意:
以上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考试中有共核词汇,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出现1~3次的词汇较多。由此可见,四级考试在词汇上的覆盖面较广,没有过度侧重哪些词汇而忽视另一些词汇。学生要想取得好的四级成绩,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中曾经出现在考试中的词汇,而应该全面掌握教材中的词汇,它们均有出现在四级考题中的可能。
四级考试中的单词分布特点表现为:单词出现频率最多的题型是Reading Comprehension,占56.9%,包括Skimming Scanning占25.3%, Reading in Depth占31.6%,其次是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8.2%,Translation和Writing中出现的单词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约4.9%。单词出现覆盖面最少的是主观题,主观题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运用和语言输出能力。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四级词汇覆盖面大主要跟该题型题量大、题型用词多有关,表明英语四六级考试越来越重视单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光死记硬背单词是不够的,但是记忆单词是奠定各项综合能力的基础。
四、启示
语言学家Harmer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语言是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像在生活中那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戴曼纯,2000)值得肯定的是,《新视野》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真实语言输入,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注意输入和输入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郑树棠,2008)。在单词选取、课后练习、阅读技巧介绍方面,都是按照四级考试要求进行设计的,但是也存在不足。鉴于以上分析结果,笔者对现行的新视野大学教材提出建议:1.课后的生词只提供了简单的中英文释义,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代表性地选取几个进行用法讲解。虽然单词讲解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是学生在准备四六级考试时,词汇学习却是第一步。学生只记忆教材中简单的中英文释义及其在课文篇章中的应用,无法满足四六级考试要求,在考试准备期间,原来在教材中学的单词还需要从头依靠一些词汇书学习一遍,可谓耗时耗力。因此,新视野教材每课应当提供单词深入、发散的讲解,这样教师可以免去课上单词的讲解,集中精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也可兼顾学生备战四六级考试的需要。2.《新视野》可将与单元内容、词汇相关的真题考试内容附加在课后练习中或者听说练习中,既不违背在课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生活知识和语言知识,将文化素质教育寓于外语教学之中的指导思想,又兼顾了教材对接考试的实际需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材应得到充分利用,既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为四级考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戴波.《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增刊):0129.
[2]卢春艳.《新视野大学英语》剖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02):63.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家具设计类课程是林业工程领域和艺术学领域的重要课程群。基于协同教学理念,构建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对缓解师生比、强化教学队伍、规范教学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实施策略,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教学理念;家具设计课程;团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3-03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简介:刘学莘(1987—),男,辽宁辽阳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讲师,东北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具设计与工程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试点改革”(114S121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项目“家具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B13046);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国是家具制造大国,无论家具产品的总产量还是总产值均居世界首位。家具设计类课程主要开设于我国农林院校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般工科或者综合型大学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大专院校的家具设计与制造、木材机械加工专业。这些高等院校为我国家具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福建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其家具设计方向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历经40余年发展,该专业已成为华东和华南地区家具行业重要的人才基地,为海西家具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由于家具设计类课程涉猎面广,且实践性较强,课程间的连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逐步打造了“家具设计”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协同教学理念,提出了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实施策略,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的意义
(一)家具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家具设计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家具制图、家具CAD、家具与室内人体工程学、家具材料学、家具装备学、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涉及面极广,实践性较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现代家具的设计技术,能够在毕业后胜任家具企业的生产设计工作,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家具设计与制造领域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家具设计课类程团队教学的意义
团队教学是指若干教师围绕教学任务发挥各自优势,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协同教学,形成合力,达到教学目标[1]。由于团队教学法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减轻教师个人主义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于推动家具设计类课程改革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分解教学任务,缓解教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福建农林大学开设家具设计类课程的专业分布于材料工程学院、艺术园林学院、金山学院等,每年学习该类课程的在校生高达1000余人。如果这些学生的专业课程全部由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院教师承担,必然导致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一些课程也未必是任课教师的专长,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分配,师生比严重不足,这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宗旨是相悖的。通过建设教学团队,整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资队伍,对于缓解教师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稳定与强化教学队伍。由于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新进青年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多。福建农林大学承担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助教、讲师职称比重占50%左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所掌握的资源相对较少,经验不足,但可塑性较强。因此,利用团队教学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学习和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团队教学的教学成长模式有助于依托教学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第三,有利于规范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理念的系统性。一名新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后的专业性训练主要是岗前培训,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设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或听课制度。但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听课制度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这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专业化的成长和良好教学风格的形成。因此,通过建设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对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整体把握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具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分析
(一)协同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协同教学理念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协同教学正式成为一种现代计划性的教育形式始于1930年杜威(JohnDewey)的8年研究,此后,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各兴起了一股协同教学的热潮,两股热潮本质上都强调基于教学改革需要缘由,教师应共同合作以进行教学的规划和实施[2]。另一种观点认为协同教学理念的方法论基础是协同学。协同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基于激光理论提出,自1977年正式问世以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协同教学(TeamTeaching)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运用的产物。“协同教学之父”——美国华盛顿大学J.T.Shaplin教授认为,协同教学是指两个乃至两个以上教师相互合作,负责承担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主体包括教师、助理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3]。
协同教学理念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倡导。为了应对当时美国人口膨胀、教师不足、课程爆炸、教育目的重新界定、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社会现实需求,教育界提出结合两位或更多教师实施合作计划、教学和评价,利用协同作用使教学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有序的教学结构,力求充分运用教师的人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教学整体的优化[4]。一般认为协同教学理念的特征如下:(1)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拥有不同专长的教师共同为学生群体授课,但教师单独实施教学活动;(2)教师在相同的学生群体中具有亲密的协同关系,相互分享教学思想与公共资源,包括教学计划等;(3)虽然拥有亲密的协同关系,但教师有自己专门负责的专业或技能领域;(4)教师团队为学生开发与设计教学材料、资源,但在学生、时间、分组或空间的调配等方面是多样且多变的[5]。
(二)协同教学理念与家具设计团队教学的契合性
协同教学理念具有多元而富有弹性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全员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和分享模式等。全员模式指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呈现和考核评定负责,教师的协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典型的协同教学模式;支持模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协同合作,根据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的区别负责不同的主题,共同参与最终的考核评定;嘉宾模式指一位教师全面负责一门课的整体设计、呈现和考核,其他教师以嘉宾的身份不定期开设讲座;分享模式指教学团队成员分别独立授课不同的班级,不定期地相互交流观点,分享经验、资源[6]。
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全员模式和支持模式两种理念。教师统一在上学期末商量下一学期的任务承担,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每门课程由一名高级职称教师任主要教师,并配备若干名中、初级职称青年教师。家具设计教学团队教学实施以来,协同教学团队合作交流的紧密性、成员结构的差异及互补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优势逐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协同教学理念从学生培养到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从学生方面看,首先,协同教学通过学科系统性和科学性主线串联起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搭建了一座从现象到理论的桥梁,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其次,协同教学理念下的团队教学使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接受不同专业背景和风格教师的影响,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教师的知识权威,培养学生论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团队教学的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管理合作的良好示范,为“生生协作”模式的形成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各步骤的衔接、教学任务的细化和实施、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多方面取长补短、协同合作,深化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拓宽了教师的知识构架,提高了教师科学沟通、反馈能力和习惯性教学反思能力[7]。
三、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之间的协同推动教学组织的系统性
教师之间的协同是协同教学理念最基本的形式,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为例,教师之间的协同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根据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情境等教学元素,充分利用团队优势,以集体说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总结往届学生的兴趣点和理解上的难点,把握“家具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分层厘清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等,确定课程衔接顺序,畅通课堂教学渠道,确保教学理念的一致性。
第二,充分利用教学团队成员不同的专业背景、个性风格和技能特征进行合理的角色规划。如在进行课程任务分配时,可结合教师的业务专长安排授课内容。如主讲“家具制图”课程的教师同时承担“家具结构设计”课程,主讲“家具装备学”的教师同时承担“家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同一门课程配备若干教师,分别主讲自己最擅长的章节。
第三,建立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福建农林大学现有的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主要有学生评教、教学质量奖励、绩效工资等,主要侧重个体教师的绩效,缺少针对团队教学实际的团队绩效考核内容,不利于激励教师之间的有效协作。参与团队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研讨等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如果能够针对明确和可衡量的团队目标建立考核机制,适当加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可能提高良好的团队合作意愿[8]。
(二)以师生之间的协同提高知识应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的协同能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是协同教学理念对教师角色升华的呼唤。在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协同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交互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家具结构设计课程可针对桌、椅、柜、床等家具进行拆装训练,并绘制其结构装配图,家具制造工艺学课程,仍然应用这些教具进行零部件工艺卡片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等,而家具造型设计课程可根据这几件教具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外观创新改装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课程得以衔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第二,善于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独创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品质。在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家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调研,如小户型家具设计、家具企业节能减排、家具产品低碳足迹、绿色家具设计、以竹代木家具开发等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调研报告或者综述性论文。
第三,利用先进的教学信息系统,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9]。由于家具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教学方式信息量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一些有计算机网络专长的年轻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改革政策,构建网络教学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展开探讨,搭建师生协同教学的“微课堂”。
(三)以生生之间的协同促成交流合作的体验性
由于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方向的师生比尚显不足,加之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手把手地指导,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团队内的沟通协作与团队间的相互竞争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中的生生协同。例如教师应精心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案例,将班级分为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课题展开探讨。然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主要观点;再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发表对该小组观点的看法,相互点评。最后,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简要总结,重点归纳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并加以鼓励,点出不够确切的观点并提醒、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了课堂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强化学生交流合作的体验性。
总之,家具设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以改善教学效果,为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可基于协同教学理念,通过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教学,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利于规范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理念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稳定和强化教学队伍;有利于分解教学任务,缓解教力不足。
参考文献:
[1]都瑞成,张进存.军校任职教育团队教学的理论思考与模式构建[J].求实,2010,(1).
[2]黄永和,庄淑琴.“协同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月刊,2004,(1).
[3]J.L.Trump,T.Husen.TeamTeaching[J].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1977,(2):134-140.
[4]钱丹洁,张伟平.协同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升华[J].教育科学论坛,2012,(8).
[5]杨刚,张新立.CDIO视域下基于项目的协同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教育技术实践项目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
[6]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5).
[7]刘海燕.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