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体育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对初三体育教学现状(过于重视体育中考项目、体育课时被挤占现象严重、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常见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注重挖掘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积极意义、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就改善初三体育教学现状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 初三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中考 多元化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诸多积极意义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并认可,但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当前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及其相应解决措施做一下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并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多元化功能与意义。
一、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于重视体育中考项目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初中阶段是相对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中考作为唯一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核范围内的考试,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体育教学进行了肯定,另外,我国学校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颇深,导致我国当前仍有大部分地区及学校将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截止目前,大部分学生与教师仍旧认为,升学考试是改变学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恰恰是初中体育教学所处的较为特殊的阶段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结合最终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项目过于重视,在保证升学考试成绩的同时忽略了体育教学本身所具备的一系列积极意义,得不偿失。
(二)体育课时被挤占现象严重
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上节提到过,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大部分地区的中学都将提高升学成绩与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而体育成绩虽被纳入升学考核范围,但却因其在升学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大部分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考试项目后就无需再在体育教学方面浪费过多时间,因而导致大部分地区中学的正常体育课时被其他科目及学校以课时较紧、考试等诸多理由挤占。
(三)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很大一部分初三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通过与本校学生的交流不难发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科教师对初三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老师们迫切的希望通过中考前的这段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而使其中考成绩得到有效提高。2.体育教学活动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一节提到过,为应对升学考试,大部分体育教师将初三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的反复训练上,而鲜少有所变化,而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显然是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的,若长此以往,极易打消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并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二、相关应对措施及体育教学重点
(一)注重挖掘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积极意义
前面提到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考的日子也离初三学生越来越近,教师对升学考试考核项目也越来越重视,而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作为其教学主旨,若一味对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的训练,很显然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且在无形之中给学习压力本就繁重的中学生增添了更多压力。因此,初三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可将体育升学考核项目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另外,要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
通过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以及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翻阅,本人大致总结出了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体育教学具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运动本身就具有促使人心理压力释放的神奇作用,而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因此,通过正确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舒缓繁重的学习压力是十分有效的。2.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正确、持续的体育运动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3.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各地中学应对体育教学以及其多元化的积极意义有一个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上节我们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而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则是这一系列积极意义实现的最根本的保障,同时,文章开篇我们也着重分析了,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的几点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本校初三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同时,要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激发其参与兴趣与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得以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钱新楹.南阳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三体育;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08
前言
学生进入初三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初三体育课无形中已成了围绕体育会考几个项目的练习,有的学生身体素质非常好,考满分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而有些同学考及格都有很大问题。要是这两类学生同时授课,会导致素质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吃不好”,这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这会使他产生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如何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而“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学年、2011学年广州市第三中学两届初三级学生,2010学年初三(7)至(10)班为实验组,(1)至(6)班为对照组;2011学年初三(1)至(3)班为实验组,(4)至(8)班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对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全班授课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研究周期为各届学生初三第一学期初至体育会考结束。实验前分别对各班学生体质情况进行测试(主要是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并以广东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为评分标准),实验后根据各班体育会考的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分层教学的实施
2、1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
对教学对象要全面细致的了解,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在接受一个教学班级时,要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兴趣爱好做初步的了解,为分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开学初对全体初三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主要对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另外让学生填一份表格,写明自己的摸底测试成绩、兴趣爱好、特长、学习目标、对老师有哪些期望等等。
2、2合理划分层次
根据初三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法(200米+自选项目一项),各个单项满分为120分,会考两项的总分只要有200分则为体育会考成绩是满分,因此,会有很多学生考到满分或接近满分。那么在分组的时候就要进行科学的分层,第一层:跑得快、跳得远,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水平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体育成绩接近满分及以上的学生称为先锋组(A组);第二层: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是一般的学生称为提高组(B组);第三层: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差的学生称为努力组(C组);第四层:身体形态异常、符合“择考”类的学生称为特殊组(D组)。
2、3合理分组
根据不同水平层次、学生性别、自选项目,在每个层次里再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里互相竞争,共同进步。例如:A组中,自选项目中是仰卧起坐的为一组;立定跳远、三(五)级蛙跳的为一组;其它自选项目的为一组,每组里根据人数可以再分小组,并对每一个组(小组)安排好组(小组)长。
2、4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各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水平不同,那么对各组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先锋组的同学要求体育满分,提高组的同学要求90分以上,努力组的同学争取80分以上,并杜绝不及格现象,特殊组的学生争取某一单项100分以上。
2、5合理地对各个层次学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200米项目方面,在A组、B组、C组这三个层次教学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2、5、1同组相同水平的练习
只有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跑,相互之间产生竞争,不断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从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因此,老师可以安排同组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跑。例如:A组中几个水平相同的同学一起跑,看谁跑得快,同样B组、C组中水平相同的同学一起跑。
2、5、2不同组之间的练习
在不同水平的练习时,可以采用追赶和被追赶的练习方法。例如:可以让B组同学跑出20米后,A组同学才出发,去追赶B组的同学;同样方法B组的同学去追赶C组的同学。这样通过不同水平组的追赶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都希望能追赶上或不被追赶到,享受那份成功。
2、5、3不同性别之间的练习
男女同学混合一起跑,可以增加课堂气氛,在练习跑时可以安排男女同学一起跑,根据男女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合理安排距离。例如:安排A组女生和C组男生一起跑,A组男生让A组女生先跑20---30米才出发,去追赶女生。
其次,自选项目方面。根据不同组别、不同项目进行分组,选定各组的组长,由组长组织同组同学一起练习,组长并对每位同学每次练习的成绩进行登记,跟踪学生成绩的进步程度。
3 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学生体质测验情况
从测验结果可知,2010学年、2011学年初三级上学期初各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不多。2010学年各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平均为67.98分,成绩最高分的班级与最低分的班级相差4分,实验组的班级平均分为67.48分,对照组的班级平均分为68.31分,实验组略低于对照组。2011学年各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6.14分,成绩最高分的班级与最低分的班级也不过是相差2.5分,实验组的班级平均分为66.2分,对照组的班级平均分为66.1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基本持平。这表明:这两届刚入初三学生未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各班学生身体素质是比较均匀的,从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等方面,各班学生之间的成绩没有产生差距。
3、2 实验后学生参加初三体育会考成绩情况
从初三体育会考成绩可知,实验组的成绩较为突出,合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都高于对照组。2010学年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93.08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89.37分;2011学年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92.3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88.26分。从这两届学生初三体育会考的成绩可表明:体育会考项目的练习,实施了“分层教学”法后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3、3这两届初三学生实验组体育会考满分的占32%,对照组体育会考满分的占19%
这是因为教学中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人需求,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断增加,课堂气氛活跃,纪律明显良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好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激烈,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差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使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积极,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因此会考体育满分的同学实验组的比例远大于对照组。
3、4实验组合格率为100%,对照组合格率为93.5%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在课上不再出现素质差的学生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而素质好的学生不会产生自骄自傲,讥笑同学等现象。而对照组的班级,素质差的学生多数都是怕苦怕累、有厌学情绪,甚至怕同学嘲笑而不愿意去练习或是不积极主动去练习,导致对照组的班级里比较多低分类的学生,合格率是相对较低。
3、5“择考”学生平均成绩
从表1可以看出,择考类学生(满分90分)体育会考成绩方面,实验组的成绩也是高于对照组。从中表明:“分层教学”对“择考”类的学生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项目。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分层教学”法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1、2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练习,在实验组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4、1、3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辅导学生。对于A组学生,自觉性较强,练习较为积极、主动,他们的成绩也能满分或接近满分,在练习一定的运动量后,可以安排A组学生去参与自己喜爱的球类运动。此时老师面对B组、C组等学生,由于人数较少,辅导过程中比较好管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4、1、4对于初三会考项目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会考成绩。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会考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
4、2建议
4、2、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去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分组,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实施分层教学。其次,要有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练习形式多样,不至于练习枯燥的内容,降低学生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教师要善于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4、2、2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恰当的锻炼,实现素质教育中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2、3处理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避免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扩大
由于学生在认识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学习中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是合理的,必然的。而在分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组,此时,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处理好三组的关系,就可能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扩大。特别是C组的学生,应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进步的幅度,同时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对C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其体育兴趣和运动成绩。
4、2、4合理选择自选项目,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特点,在19个自选项目中,应尽量集中几个项目
例如:对于我校三类场地学校,学生基本都选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少数选跳绳、实心球等。项目集中学生好管理,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
4、2、5不能给学生“贴标签”
从学生长远发展方面,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容易给学生“贴标签”,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如果此时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老师应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待这些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4、2、6师生关系的建立、信息反馈方面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利用信息,进行与学生思想等方面的沟通。例如:通过QQ、电子邮箱等,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老师沟通;老师还可以通过“教育信息网”,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生家长。
5 结束语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体育教师和广大科研人员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发现“分层教学”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为理论,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之“分层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能够在初三体育会考项目的练习中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坚等.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 2009,(7)
[2]刘留等.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初中;活动体育课程;教学
“活动体育课程”不受新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约束,其活动内容远远超出课堂教学的范畴。“活动体育课程”与体育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彼此等同相互取代,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担负起一部分潜在体育课程,实现学生个体教育价值载体的作用。
一、目前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那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过于严肃、缺乏活泼性,天性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望而生畏,出现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
(2)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单一,使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没能以“学生需求为本”而设置,不能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应试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力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学校体育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生轻全体学生的教学现象严重。
二、活动体育课程开展的意义和紧迫性
首先,为大面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保证;其次,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再次,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课间或课后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工作的脑细胞得到休息和调节,从而防止和消除大脑疲劳,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因此活动体育课程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笔者对宁波市慈城中学田径队队员文化课成绩进行了追踪:
200年第一学期宁波市慈城中学田径队队员文化课年级段排名表:
初一年级训练队学生年级段排名:
戎同学期中考试年级段排名及期末考试年级段排名排名依次为第6名、第2名;吕同学排名依次为第43名、第3名;徐同学在排名依次为第70名、第45名。
初二年级训练队学生年级段排名:
吕同学在期中考试年级段排名及期末考试年级段排名分别为第9名和第8名;冯同学的依次为第33名、第25名;夏同学的成绩排名依次为第170名、第174名。
初三年级训练队学生年级段排名:
汪同学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依次为第5名、第13名、第4名、第7名;姚同学成绩依次为第66名、第67名、第57名、第23名;胡同学成绩依次为第111名、第53名、第76我、第72名。
由此看出,以上同学的成绩基本上都在进步,有些还是年级段前几名,同时还都是学校田径比赛的主力队员,这就更能证明了“劳逸结合”这一说法。以下以三年来宁波市慈城中学田径队队员考入重点、普高的学生举例:
笔者调查了2007年至2009年宁波市慈城中学体育训练队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总共有47名,发现有17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占训练人数的36%,另外还有26名学生考入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占训练人数的55%,其中只有4名学生未考入高中(见表1)。可见大多数考入高中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较突出,再加上运动成绩优秀,而被择优录取的,占当年初三体育训练学生的30%。
三、初中活动体育课程开展的创新建议
1.以学分制为保证,形成长效机制
体育学分制是一种因材施教,适应学生需求心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实行了体育学分制。根据体育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和探讨实施体育学分制的优点、方法及对策等,为更好地实施体育学分制提供理论依据。
2.培养学生骨干,带动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参加活动体育课的学生,基本上专业成绩是比较突出的,在开展活动时,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以协助教师。作者调查显示,在宁波市慈城中学刚刚成立女子足球队的时候,真正会踢足球的女生,在全校屈指可数,通过培养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大一部分女生对足球的兴趣,喜欢足球的女生也越来越多,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女子足球的发展。
3.延伸课堂教学,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课外体育锻炼能将体育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运用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通过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有利于促进体育课的教学。而活动体育课程是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与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这一部分学生无论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还是在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上都有显著的提高。随着运动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活动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课程模式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应该对建立起几十年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扬长补短,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以改造,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学校体育只有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一、思想道德方面。
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本年度承担7个班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上半年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三体育中考及新广播操的推广,下半年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新广播操的普及和体育达标工作。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受到团委吴老师的表扬。
2、本学期开始担任初一(5)班的班主任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基本上做到,早上7点前到校管理学生早读,中午12:50前去班级管理午自修。
三、科研论文方面。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案例、论文等比赛,同时踊跃的向各个杂志社通稿。
1、文章《水手、水手、右满舵》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期、第58页。
2、文章《篮球式腰旗橄榄球项目的研发》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4期、第72页。
3、文章《上好体育优质课的课前准备的三个基本步骤》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6期、第75页。
4、文章《废旧篮球 百变现身》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7期、第71页。
5、文章《浙江省部分地区体育中考项目调查》发表在省级杂志《体育教学》2016年第5期、第12页。
6、游戏《反向跳准》发表在国家级报纸《中国体育报》2016年4月8日、第6版。
四、竞赛辅导训练方面。
1、广播操比赛,同另两位体育老师及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学区第一名、县二等奖。
2、同另两位体育老师组织训练、带队参加学区运动会取得1个第一名、多个第二名的较好成绩。县运动会上本人指导的学生xx获得铅球第二名、李谦谦获得跳高第六名。
3、指导班级黑板报工作(班主任),获得校年级段第一名,县初中组三等奖。
五、个人能力提高方面。
1、常年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杂志,定期浏览《中国体育报》等网站。时常阅读班主任工作书籍。
2、经常参加篮球比赛,同时通过羽毛球、跳绳等项目锻炼自己。并参加了20xx年xx月xx日举行的县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被教研员推荐参加20xx年xx月xx日举行的温州市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二等奖。
上学期,初三10个班级,两位体育教师,经过近2个月的强化训练,体育中考成绩优异。数据分析:全校应考人数415人,实考学生406人,9人缺考(包括区中保送生、免考生),学校平均分为28.2分,在全鄞州区30几个乡初中,排名第七位。体育总分30分,满分率为26.5%,合格率为100%。
问题与对策:
首先对初三中考进行讨论、分析找原因、找差距。
一.10个班级,学生人数多,两位年轻体育教师,首次带中考训练,经验缺乏。
二.根据初三上学期达标数据分析,学生耐力素质普遍差与上届学生。加上平时学习负担大,缺少日常锻炼。
三.跑道场地受季节影响,松弛粘性大。加上雨季多,场地湿。
针对以上问题,在40-50天内,要快速提高体育成绩,制订出以下训练方案:
1.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体育训练态度,10分体现指挥棒作用.
2.请教体育老前辈张义荣老师,探讨训练经验,鉴戒周边兄弟学校体育中考先进模式(东钱湖中学、宁波七中、云龙中学、集仕港中学)
3.学校领导重视,安排每天每班保证40分钟训练模式,教导处课务安排麻烦,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大(平均每天4-5节课)从以前集体面训练到班级点训练模式的转变。朱校长经常巡视督促体育课。
4.配合班主任作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及协调好任课老师关系。
5.训练早、时间长。训练量得到保证。训练效果得到体现。3月3日开始,每天每班40分钟训练量,不管下雨都要进行室外训练,班主任下来监督。包括下午到班级叫学生,与岳老师发生冲突。刚开始,学生适应不了,班主任,家长反映。强化系统训练,防止学生偷懒,克服惰性。影响正常上课。谈自己运动生涯。
6.理论指导,多与教研员联系,获取最新中考信息。邮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体育中考训练秘诀》为指导。
7.训练方法:抽空补差法,化整为零,学习洋思经验,消灭体育差生。
8.合理调整训练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同时对两次体育模拟考试分析总结,进行反馈,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9.对考试项目选择下工夫,选择容易得分的项目,田跽赛马原理。篮球技项目开始成绩差,但训练进步快,而立定跳远开始成绩比较好,但训练进步慢,应人而宜。
李关弟中学训练模式
1.组织形式:确保每班每天40分钟的训练量,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强化、系统训练。
2.训练时间:45天左右,坚持全天候训练。
3.课时安排:初三体育课教务处统一编排。
4.优点:训练系统化,效益明显;同时对全校体育课外活动影响比较小。事实证明:(2003年我校体育中考成绩,平均分18.2,全区第七名)。
5.缺点:初三执教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大,与平时比较,平均每周工作量超出11课时。同时教务处课时安排难度增大。
6.建议:希望学校提高带队体育教师的福利,每次训练课按初三夜自修工作量计算,同时考虑超过区平均分奖励制度(初三体育教师之间起到竞争作用)。
7.经费预算:按30天训练时间和13个初三班级计算11(每星期超出课时)*20(每次工作量)*4(每月4周)*3(三位带队体育教师)合计2640全校初三学生按500人计算,平均每位中考学生训练费用为2640/500=5元左右。
集仕港中学训练模式
1.组织形式:确保每班每天40分钟的训练量,全组体育教师,进行轮流强化、系统训练。同时每次训练课时,各班主任进行当场监督管理,配合体育教师训练。
2.训练时间:30天左右,雨天除外。(进行文化课教学)
3.课时安排:初三体育课教务处和年级段长统一编排。
4.优点:全组体育教师轮流训练,训练方法经验多样可以交流,班主任旁听管理,起到很好的协助监督作用。
5.缺点:体育教师轮流训练,减轻初三任课体育教师中考压力,责任平均化。且训练经费大,每年均需上万元左右。(包括分管领导训练时值班费用)
经费预算:按30天训练时间和13个初三班级计算每天训练经费班主任10元*13人+体育教师20*5共计230*2(一天除正常体育教学课多出2次课)=460元/天*5(每周5次)*4(每月4周)合计9200元全校初三学生按500人计算,平均每位中考学生训练费用为9200/500=18.4元左右。
传统中考训练模式
1.组织形式:全校初三学生,按原每周体育课2次上课,训练统一安排在每天早自修前和课外活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