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维修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本文梳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理解:(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认为,“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高校要以智力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

(2)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

3.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1)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发展潜质。(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汽车维修技术产业及其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按照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课程、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汽车维修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构建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 3 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 6 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3.3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汽车维修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生产实际训练的“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汽车营销技术等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实践是一门面向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全国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区别于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确定了该项目的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项目类型分为3类:拔尖创新型43项,复合应用型70项,实用技能型27项。这3种类型项目都必须面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近年来对多门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课题研究[2-6],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例,对其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并对教改成效进行讨论与思考。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工科、农科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期间专业课涉及的学科多且杂,呈发散型学习,这与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的3种类型人才要求相符合,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并融会贯通,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是使他们成为新型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步。

2课程改革

2.1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通过集中大量的实践课程培养设施农业专业本科生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工科、农科、园艺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产生好奇心后自发研究社会,并理解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精髓,产生服务社会和报答国家的意识,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模拟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考核制度,让学生领悟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意识,让学生以主观视角参与到“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多学科知识—创新创造”的全过程,最终提高专业素质,成为新时代设施农业专业人才。

2.2教学内容

2.2.1课程内容及实践基地情况。课程总计60学时,包含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基地教学(50学时)、实践考核(4学时)三大部分,深入实践基地占总学时的83.3%。教学实践基地有福建农林大学自有基地尤溪洋中科教基地,以及校外基地福建省农科院、泉州市农科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以洋中科教基地为主,以校外基地为辅,团队5位教师(可增派专业教师)分别指导一组学生,实践教学中30个学时集中在洋中科教基地,另外20学时由各个教师带队去校外2个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2.2.2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情况。理论教学:以往届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案例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对金奖项目的案例分析,结合其中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痛点—寻求解决方案—查阅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开发—研制出互联网+农业的相关产品”整个过程。实践部分:由教学团队教师带队,分为若干个创业小组深入实践基地实践,让每个小组充分了解生产需求,从课程内容出发,迸发灵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运用“互联网+农业”思维研发出适合生产应用的技术或产品,使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实践考核:创业小组进行模拟竞赛答辩,导师团队进行评比,作为成绩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3+2+5”方式,其中小组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实践策划书两部分占总分的30%,实践考勤占20%,模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小组书面材料及答辩路演成绩进行考核排名,占50%。如果以小组报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根据学校教务处文件(比赛定级)进行加分。

3改革成效

2015年进行首次改革的第一届班级中部分学生表现优异,这些学生成为参加2017—2019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骨干,学生团队负责人为20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3年来团队组成成员共有2013级至2016级设施本科学生约50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设施农业复合人才。学生团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次,铜奖1次;福建省省赛银奖3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次),铜奖1次;“创青春”福建省“挑战杯”银奖1次;获得其他各类双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次,铜奖1次,省级金奖(一等奖)3次,银奖铜奖多次。

4基于课程改革的思考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一、如何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从其提出的背景看落实的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两方面的下行压力和多变的形势,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鞔锏暮义是: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引擎。实现这两个目标,重点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引导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和推进各项产业“互联网化”发展。

2.避免错误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避免简单归同为“人人创业”。“大众创业”是从激发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角度考虑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当代年轻人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在科技生产力转化上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带动就业。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大众创业”不能简单等同于“人人创业”,应该强调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强调踏实就业。

(2)避免随意抛弃“万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本质含义是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推动大众向高科技新兴产业上创业汇聚,以适应“互联网化”的时代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就业创新行为中加强科技引导、社会需求引导、创新引导,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1.专业设置紧贴创新创业

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对“互联网+”形式的研究,不断设置新兴专业,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技术等。

2.加强跨专业组织实训

未来大学生创业一定是组团创业、专业创业,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组建公司的模式,让学生分工模拟实训企业经营、企业营销、企业财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创业内容,加强对其创业基本素养的培训。

3.细化岗位培养标准

职业教育需要在基本技能上有所专攻。因此,专业确定之后,教师应该在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上进一步细化,内化成每一门课程,并形成课程标准和培养要求。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可以细化为网站编辑、文案推广、网络营销、运营主管等不同的角色,以此训练学生的能力,挖掘创业的机会。

4.加强师生共同实践创业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到阅历和视野的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师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挖掘市场,结合国家当前需要开发创业项目,进而提升创业层次和学生创业能力,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尝试创业实践的学分互换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过程中,可能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创业活动而影响学习。因此,校内管理体制中要设置好相应的学分互换体系,可以将创业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学分进行互换,设置灵活的学习机制和考核方式。

6.强化学生就业创业素质软实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强学生软实力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将课程授课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的热潮已经在广大的青年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高职院校必须紧跟形势,加强研究,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以培养创新创业理念为出发点、以孵化辅导为发展载体,创造生动的创业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2]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3]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第4篇

市场营销专业因其独有的特色,对创新创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做法,为创新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做法

1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随后创业教育逐步得到多个国家的重视.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始.自此,国家多次发文对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进行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成为高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各国都在探寻高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的融合之路,我国也积极推行经济的转型发展.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此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积极推行创业教育的改革.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1]因此,各高校在响应国家号召,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人群推行不同的教育方案,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刀切.本文主要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展开论述.

2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变成了大众教育.每年毕业季,都会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行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以及职场上的“性别歧视”等原因,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作为就业途径之一的自主创业,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为了深入探讨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笔者对T市3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160名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走访,此160位受访者均接受了调查访问,实际有效调查率为100%.被调查学生中,有96名男生,64名女生.通过调查走访,笔者得出如下数据:一是创新创业意识方面.160位受访者只有8位明确表示毕业后会直接投入到创业中,有36名表示毕业后会先找一份工作积累经验,然后再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其余116人均认为找个满意的工作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从来没有过创业的念头.在44名有创业意识的学生里,男性为35人,而女学生仅有9人.二是在对创业的理解方面.44名有创业打算的学生中多数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多赚钱.9名女生中,只有2名明确表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另外6人把创业理解为赚钱以便将来更好地生活,还有1人表示创业就是一种历练.三是对将来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男生的选择领域更为广泛,女生的领域相对较狭窄.9位有创业意愿的女生均表示将来只会选择轻工产业、服务行业或者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项目.四是对学校给予的创业指导帮助方面.44人中有30人表示实际帮助不大,另外14人表示有一定的帮助.9名女生中仅有1人认为有部分帮助.五是在所学专业是否对创业有帮助方面.几乎44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均表示有帮助.9名女生也不同程度地表示自己所学专业对今后的创业有很大帮助.由以上数据可见,T市3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远远低于男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另外,女大学生也普遍缺乏对创业的正确理解.

3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在高校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也实效不显著.笔者对T市3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有近70%的学生(包括女大学生在内)认为,在学校中学习的创新创业课程对自己未来的创业道路帮助不大.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堪忧.一是缺乏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我国大部分高校均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各地课程内容不统一、且质量也千差万别.创新创业课的教学任务不够具体,教学质量不便于量化,对学生而言也缺乏一套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单纯的理论考核不能体现课程的真实效果.创新创业课程一直在边缘中游走,缺乏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受访学生表示,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均不纳入学分管理,学校也不会组织专门的考核.同学们只是笼统地听完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缺乏一套完整体系.二是缺乏高精深的专业教师队伍.走访中,笔者发现,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几乎都是学校从其他专业的授课教师中抽调的,有的是由辅导员兼任,并没有专职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大部分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和课件照本宣科,对课程本身缺乏深入体会.有的高校也认识到了这种教学弊端,会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企业家虽然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却相对匮乏.况且这种授课机会少,无法形成规模.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壁垒之一.三是重理论轻实战.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定位上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但现实中却难发挥实际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积累.因为学校的局限性,在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上做得不到位.虽然也会组织一些模拟创业比赛等活动,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要求.四是一刀切,缺乏多样性.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实行一刀切,没有采取因专业而异,因群体而异的有效教学方式.甚至有的学校实行一个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共同上一堂创新创业课的情况.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群体也有各自的要求,这种不分专业、不分群体的教育很难带来实际效果.

4对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其实,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与当前大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必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实行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整体上看,一是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推动课程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科的健全与成长,还能为发挥课程的教育目的,培育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持.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课程设置随意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高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到严格审核教材教法,再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乃至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考核评价等都需要进一步地构建和完善.二是要拓展实践平台,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只是简单背诵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还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在实操中积累经验,总结成败,提升自我.高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性,努力为大学生搭建实战平台.日常教学中可多组织一些模拟创业、创新作品展等活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还应该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学习实际的企业运营知识,边实践边学习.三是构建精良的教育队伍.学校应该重视对创新创业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加大对本校老师的培养,也可从外部聘请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校兼职,从根本上扭转教育人才匮乏的局面.四是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理论与实践教育之外,高校还应着重对大学生在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与创业理想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中还应结合营销专业的特点及女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市场营销专业关于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知识、法律知识、营销知识、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企划、银行相关知识、人力知识、客户关系、定价理论及广告理论、商务礼仪谈判等方面的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非常有价值.[3]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专业学科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制定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我国的传统习惯,及女性独特的生理、性格特征,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后更趋向于“稳定”,女性的创业意念低于男性.但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高校更应该注重对女生的锻炼与培养,尤其是对女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她们勇敢加入到创业队伍中去,不仅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也是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尊严和尊重.[4]另外,学校应该积极为女大学搭建创业帮扶平台,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优势资源为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及创业项目选择上的指导和服务,有效地推动女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实现其更高层次的就业.

5结语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及国内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在加强其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来说,高校必须充分考虑其独有的群体特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寻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她们正确地对待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她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作者:李明 郑德志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饶丽,李丝丝.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95-97.

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范文第5篇

“创新创业”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经历了从竞争促进阶段到课程启动阶段、政策号召阶段及平台建设阶段的洗礼。但由于各阶段实施过程中定位不准确、资源匮乏,这些因素已成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仍面临诸多挑战。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各高校对实际的双创教育定位不准加上对内涵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创业项目凸显不出具体的专业优势,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环节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等现象的发生[1-2]。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施中,重视程度不同,扶持创业实践项目的资金额度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以及有限的资金导致实践项目孵化基地等相关双创系列服务平台建设及投入难以满足有效需求。且高校内部多数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双创方面的实践经验,无法实现也没有能力将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建议及发展思路

2.1树立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且现在的授课方式多数是以填鸭式为主,很少有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理念。因此,要想提高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要必须先从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高校要积极做好传统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的工作,让学生关注创业、从事创业,从而让学生牢固树立真正的创新创业理念。2.2共建高校企业协同合作的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是当代创业教育的必要模式和发展趋势。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密切的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共同创设双创基金,引导学生入驻企业,增加大学生参与企业管理与运营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亲身体验企业精神的精髓[3]。特别是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核心价值观、运作模式、企业风险等,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舞台。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2.3重新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十分繁杂,必须遵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原则,做好专业及学科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有机结合。高校在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做好创业意识型课程的创设、添加,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4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的构建合理,有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水平。首先,高校要为各专业教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让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高校要竭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搭建交流的服务平台,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积极主动创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最后,高校要完善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体系,在原有的学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考核项目中,增加就业、创业指导等考核指标。2.5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是创业创新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国家鼓励各领域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关网站,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将传统形式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以适合大学生的方式鼓励创新创业[4-5]。通过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制、必修课、风险投资,建立灵活的实践教育体系,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鼓励当代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系列”社团组织,建立完善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创业园”或“创业广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6]。积极构建高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高效创新创业师资力量[7-8],有助于改善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家庭等多方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环境,只有不断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改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通过努力及多方共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群体一定会迸发出更加巨大的力量,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