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会计审计的联系与区别。当前,仍有很多企业简单的将会计与审计混为一谈,甚至未能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而是将所有的会计、审计工作全权交由企业会计去完成,这样自然无法充分发挥会计与设计的职能。实际上,会计与审计是两个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活动。
就联系而言,首先,审计是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资料所反映的财务、财政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的评价与审查,审计工作要以会计工作为基础,没有会计资料,审计工作就难以进行。其次,会计工作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审计人员需要从审查会计资料入手,在古代,审计就有“听其会计”之说。从审计的形成可以看出,审计不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会计与审计并非一回事。
就区别而言,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即职能不同。会计的基本职能在于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监督,而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包括公正与评价。会计虽然也有监督职能,但其监督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检查实现,针对的是会计活动本身,而审计工作的监督,既包括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对其计算行为和所有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检验。此外,会计检查通常只是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而审计工作则是由独立于财务部门以外的监督检查机构来执行。
由此可见,会计与审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只有先分清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制定科学的完善措施。
二、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完善
1.明确会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前文分析了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异同,因此,在确定会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时,也应根据工作性质的差异有所侧重。首先,应加强对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认可,重视企业各项事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监督与核算,摒弃只顾事后核算的做法。其次,可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结算中心,以利于融通资金,加强企业部门间的监督,还可将各部门的财务信息联网,实现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提高财务监控质量。第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等)的监督职能,及时发现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法奖惩。最后,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强会计审计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联系,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系统。
2.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会计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控制的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证会计审计人员行使职能的权力,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审计的监督作用,如果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因制肘过多而不能行使权力,则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制约功能也无从谈起。企业可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如在董事会下简历负责会计审计的委员会,凸显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引进更先进的会计审计办法。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也应利用好信息技术,引入信息策略。如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排序、查询和判断等工作,也可利用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信息加工方法满足审计对象的需求,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审计队伍的建设。人才是各项工作的开展基础,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技能全面,职业道德良好的高素质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处理好会计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会计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从而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相对短缺,甚至使有些资源面临枯竭,高消耗、高消费、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速了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并掀起了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环境审计也开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纵观国外环境审计,其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如美国是会计总署、日本是会计检查院、澳大利亚是国家审计署。内部审计,如西方很多大的石油公司拥有许多重大的环保技术和内部环境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者民间审计,作为中介组织以“第三者”的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
一、注册会计师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1、监督鉴证评价论。“监督鉴证评价论”观点认为,各审计主体应通过履行各自的审计职能来实现环境审计的目标。监督鉴证评价论把环境审计定义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此观点讨论的环境审计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评价监督以及社会审计的鉴证监督活动,由于审计主体地位的不同,审计目的和效能显然也有区别,但它们构成了环境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有机整体。该定义涵盖了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内涵,因此注册会计师必然要参与到环境审计中。
2、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观点认为,审计环境是对审计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从审计实践中产生。因此,审计理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外在环境及其内部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计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优势
1、注册会计师人员众多。以我国为例,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将近7,000家,注册会计师近80,000人。与国家审计比较而言,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力量可谓强大。国家审计机关属于政府的行政机关,它的人员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而随着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外国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必将日益壮大。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主要表现在有环境问题的行业多、有环境问题的地区多、环境污染的种类多。这样,环境治理和管理的任务相当繁重,环境审计作为监督、评价活动的任务也随之增加。很显然,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不可能对大多数的环境问题插手审计,而只能是用有限的审计方式,审查有限的领域。这样,环境问题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环境管理工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人数众多的注册会计师们呢?
2、注册会计师有很强的独立性。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当然,注册会计师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独立性最强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灵魂和生命。独立性的存在使鉴证意见更具有可信性,更有说服力,能够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多种信息需求。而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由于独立性不强,其提供的鉴证信息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企业希望进行环境审计不是为了让审计人员查出问题而使自己受到处罚,而是希望审计人员能针对自己履行的环境责任给予肯定,对于没有履行或履行得不好的环境责任提出改善建议。因此,企业管理当局更希望由独立性很强的注册会计师来承担环境审计的任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局限性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开展环境审计的机会。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 传统审计模式 失灵 风险导向模式
近年来国内会计领域中的不诚信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做假频频曝光,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股市一直处于低迷。利益的驱动、两权的分离、缺乏会计人员应有的独立性的环境,这些都为造假提供了可能。审计监督不力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开了方便之门,而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审计模式失灵,为使审计监督更加有效,审计必须向风险导向模式转变。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危害及大。导致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审计监督不力为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开了方便之门,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审计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如: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但笔者认为审计模式的陈旧落后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有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账项、交易的具体检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即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会计账簿、凭证及其有关资料的检查,故审计又被称之为查账。“造假”一条龙,使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部分失灵,效率较低。员工舞弊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数量往往有限,时间久了总会被发现和纠正。管理舞弊则不同,重大的财务欺诈往往是由于管理舞弊造成的。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上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两大阶段,但在审计的着眼点。仍集中在具体类别的经济业务或账户记录及余额。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审计要跳出账簿。跳出内控,根据现代财务舞弊特点,进入以查找舞弊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区别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是以风险决定实质性测试,这种风险更强调的是固有风险,当然也考虑控制风险,这种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有以下几点作法区别于传统审计模式:
1.审计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错弊,要求注册会计师自始而终保持专业怀疑;在专业胜任上,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关键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些线索在没有线人提供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从研究客户入手,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不是像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每家公司差不多,审计就象流水线作业,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的就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
2.风险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传统制度基础侧重于对控制风险。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更加强调固有风险,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从各种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地域情况,对企业作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
3.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同。
传统审计模式的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客户情况。初步评估企业风险程度,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一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时进行穿行测试),评估内控制度,预计控制风险水平,确定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一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及经营环境。初步判断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一全面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和地域经营环境,判断舞弊可能,评估风险水平;然后进行分析性测试进行映证与分析,结合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确定重点风险领域一根据重点风险领域,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的自身特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行业和地域)、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 供热企业 财务会计 内部审计 关系
对于供热企业而言,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其工作的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经济方面的问题,减少资金方面的漏洞和短缺,确保企业的运作平稳。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会造成连锁反应,所以在处理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关系的过程中,还要减少周边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应不断地建立经济工作中的良性循环,促使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可以共同为供热企业效力,做出更好的成绩。
一、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同时共存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
供热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在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都出现了较大的进步,告别了传统管理的漏洞和错误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供热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做到了较高的水平,账目的清晰和管理手段的明确化,都减少了工作中的压力,降低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供热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隶属于总体管理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同时共存,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情况。首先,财务会计是必要的部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处理各种日常财务,确保工资的发放及时、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分明、资金的存储和规划清晰等等。其次,内部审计监督,其受到的关注度在不断地提升。内部审计监督不仅仅体现在事后的监督,还会在事件开始前、进行中实施监督,确保财务收支审计的平衡,对内部进行积极的控制,减少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各项问题。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监督,当二者共同存在并协调工作,势必能够为供热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并维护好内部和外部的稳定。
二、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供热企业的财务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果运用单一的部门或者手段,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就,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于根据具体的工作,设定不同的工作部门,并促使部门之间的配合合理,减少摩擦,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就现阶段的工作而言,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二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会计法》中,明确表达了该法令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为,为了保证会计资料在各方面能够真实、完整,并且为了更好地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从各方面提高经济效益,从客观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以,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二者是协调工作的,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企业的经济关系,促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第二,在现代的会计理论当中,各方面的划分都比较细致,但不能造成混乱的情况。倘若在供热企业中,财务方面的所有工作均独立地划分部门,势必会造成工作混乱、模式不一、员工冲突等情况。为此,供热企业除了设定财务会计部门外,还设定了内部审计的部门,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例如,财务会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各个阶段的经营成果,为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而内部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稳定实现,从这一点来说,二者具有互相支持的作用。
第三,供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国家的经济部署,还要迎合社会上的需求,更要为庞大数量的用户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供热企业处于国家、社会、用户的重合部分中,如果想要更好地完成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依靠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共同作用,形成工作上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错误的决定和不稳定的经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三、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各自独立性
供热企业为了能够从客观上更好地处理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因此在职能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可以更好地区分二者的关系和日常职务上的区别,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经过总结与分析,认为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方面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会计在具体的工作中,负责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控制、组织机构方面的控制、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等等。财务会计工作是为了确保供热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序开展,减少各种混乱局面的出现。
第二,内部审计在具体的工作中,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从工作本身来分析,内部审计的实施,既包括了对财务会计控制的监督,也包括对其他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这种监督的专业性,能够减少各种漏洞的存在,可促使财务方面的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和指标来实现,为供热企业的和谐发展做出较大的积极贡献。
以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处理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无论是二者的独立性还是共通性,均处理较好,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成绩。2015年,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近日跟踪评级报告,维持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维持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信用等级为A-1。截至2014年9月末,公司供热面积达5810万平方米,约占青岛市集中供热面积的55%。公司逐渐成为青岛市供热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青岛市集中供热市场具有垄断地位,获得了政府有力的支持。公司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国有集中供热企业,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有力支持。2011~2013年,公司分别获得财政补贴1.88亿元、2.21亿元和2.34亿元。
四、关于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讨论
供热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总体上的成绩和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其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工作,在很多方面均获得了理想的成绩。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贴近民生的供热企业,必须较好地处理内部财务问题,要与市场发展同步,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呼应,与社会进步相配合,与民生进步相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总结
本文对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解析,从客观的工作来看,供热企业在很多方面的工作,均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也更加明确,减少错综复杂关系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清晰内容和工作标准,这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单位为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璐,许延明.财务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 (14):125-126.
[2] 聂淼,张乃琦.财务管理与会计成本控制融合模式初探[J].山西财税,2015 (06):55-56.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定义、区别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在2001年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通过上述定义得知,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方针执行落地等的一种手段、方法、工具,内部审计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否、方针的贯彻情况等的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中间(过程)控制,内部审计更多的是结果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一)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项独立活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内部控制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短板,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要求,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执行方针落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的一种约束、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内部审计的运作来看,内部控制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险控制基础和信息可信度,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作基础,也在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审计程序、方法等方面提出方向和要求,协助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应当是相互交叉、交互作用的。内部审计可以看做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运作的关键,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其它部分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的,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对公司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发现企业运作的短板以及存在的管理漏洞,并对内部控制提出再控制建议。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定义为相关影响的正相关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关系。
三、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之亦然。两者具有1+1>2的协同效益,能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实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双提升。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协同效应,并将这种关系实施于企业的运行之中,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在内部控制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风险点也将为审计提供更明确的审计内容,形成映射模式,保障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并主动将内部审计由被动地监督评价管理变为主动地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