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带状疱疹;老年;后遗神经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可持久的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1]。对老年患者,本病皮损愈合后,仍多遗留这种神经痛疼。且时间长短不一。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在预防有并发症老年带状疱疹患者PHN中的作用,我们在2005年~2010年,对128例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糖皮质激素预防PHN的对照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5~2010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8例,男67例,女61例,年龄55~81岁,平均68.3±13.5岁;病程2-14天。所以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治疗。临床表现典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所有患者病前都至少有高血压(收缩压≤150mmHg,收缩压≤100 mmHg)、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有相关病史或胃镜检查及服药史)或糖尿病(其中一种。其中合并一种病者有85例,合两种者29例,合并三种者8例。排除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严重高血压、活动型消化道溃疡、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保证所有病例都能按本研究方案进行。治疗前向所有患者(包括患病7天内和7~14天患者)说明了本治疗有加重原并发症并引起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可能。但能不同程度的减轻PHN,患者均表示理解并接受。

1.2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8例入选患者分为强的松组和对照组。其中强的松组65例,对照组6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皮疹侵犯部位和疼痛程度上均无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滴阿昔洛韦,同时服用维生素B1片, TID,维生素E片,有感染患者服用相关抗生素,有胃溃疡和胃炎患者以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护胃,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予以相关降糖降压治疗(其治疗剂量则根据年龄,体重进行相应的调整。疗程5~10天。强的松组除上述治疗外,加口服强的松片10mg,TID.疗程5~10天。

1.3观察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后2天,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三次随访。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有效:仍有疼痛,但减轻;无效:明显疼痛无改善,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如发疹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者,确定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治愈率+显效率为有效率;PHN发生率为有效率+无效率。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

2结果

强的松组对带状疱疹疼痛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为6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6,P

表1 不同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比较(例数)

注:( )内数据为百分比;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强的松组不同时间治疗的疗效比较(例数)

注:( )内数据为百分比;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皮肤和神经常同时受累,常好发于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逐渐增高,PHN是指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文献报告有的可长达16年[2]。病人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极为低下。因此早期预防PHN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论,多认为及早应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减轻背根后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3]。尤其是老年患者,其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多认为应在7天以内。而本组实验患者在7~14天内服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显著疗效。对比之下,强的松组在服药后2天疼痛已有明显改善,而常规组在疗程结束后效果才开始显现,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 能缓解早期神经水肿,后期瘢痕形成,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1]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病程长,瘢痕形成时间相对延长,所以7天~14

天内应用糖皮质激素也能明显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无明显但有轻度并发症的老年患者,虽然激素副作用大,但是剂量小,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PHN的发生率,同样也能缓解疼痛结束以后麻木瘙痒感。对于其副作用临床密切观察,短期内虽有一定波动,但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及疾病加重情况,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越大,免疫力越低,形成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越高,相比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数月至数年,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利大于弊。本研究因为观察病例有限,如并发结核,精神病的患者尚未遇见,今后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 效果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近年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侵袭着我国人们的健康。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紊乱导致机体排尿功能发生退化甚至病变[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常常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并伴随尿路感染。患者危急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输尿管扩张、血糖值不稳定、及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年2012月3月~2014年2月,共有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入住我院。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这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疾病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12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有65例,女性患者有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34±6.34)岁,平均病程为(12.33±7.87)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严格的糖尿病饮食。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使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五苓散加味药物的中医治疗,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五苓散加味的具体方剂为:黄芪60g、白术、桂枝、泽泻各9 g、怀牛膝、茯苓、猪苓各15g、当归、川芎各12 g。用水煎煮服用,1剂/d药量,分清晨和傍晚服用,1个疗程为4w,需要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显著:患者能够通过自身实现排尿,不再依赖导尿管,并且排尿后的剩余尿量低于50ml,尿流动力的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有所好转:虽然患者通过自身实现排尿有一定困难,但仍然可以自主完成排尿过程,一般情况下不再依赖导尿管。每次排尿后剩余的尿量虽然没有达到低于50mg的标准,但仍较治疗之前残余量降低,并且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治疗无效:患者不能进行自主排尿,只能依靠导尿管进行排尿,尿流动力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迹象。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对比治疗的研究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对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对比治疗的结果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

2 结果

对对照组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实验组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6例患者治疗无效。实验组的6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被中医认为是本虚标实的表现,虽然膀胱和肾脏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发病部位,但肺与脾也与该病有很大关联[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患者主要有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也有少部分的患者可能会有遗尿和压力性尿失禁的现象。患者的逼尿肌反射反应失灵,使膀胱不能自如实现张开和闭合,常常表现为充盈性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的症状。而由此引发的泌尿疾病及其并发症成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排尿等方面的症状外,严重可能会有便秘或大便失禁,甚至可能会使患者肢体发生局部瘫痪和全身瘫痪。为了探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独辟蹊径,想到除了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外,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做出探索。

对对照组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实验组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6例患者治疗无效。实验组的6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认为属于中医"消渴、癃闭、淋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证,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有气郁、血瘀、水停、阴阳虚衰等。本人在临床中善用五苓散加减,结合该病的病机特点,灵活配合益气、健脾、温肾、逐瘀等法,收效颇佳。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该方重在化气行水,水行气化则阳气宣通,临证应用之时,只要紧抓主证,凡属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见舌苔白滑,小便不利或利者,均可酌情选用。但若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亏虚之象,本方又当禁用。还应注意中医治疗讲求修身养性、健康饮食、阴阳平衡,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应在此中医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排尿的练习,还可配合针灸外施与中药外敷等方法,对人体的脏器器官进行调理和治疗,则效果更佳,这一点符合了中医原理[3]。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式优于仅仅进行单一的常规西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究,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参考文献:

[1] 张风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杂志,2011,52(1):190-192.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了解中医心理诊断及治疗详细情况。方法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案例年代从唐代以前至近现代时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从0~50岁,疗程从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疾病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心理治疗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胜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和行为诱导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按现代诊断分别为神经症(16.39%)、应激相关障碍(10.66%)和癔症(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另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治疗。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结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

【关键词】 中医 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therapy of TCM.MethodsThe record of 122 cases receiving psychotherapy of TCM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at ancient time and current magazines, and 11 aspects including occurring era, gender, age, course, causative factors, TCM diagnosis, TCB psychotherapy,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y, current diagnosis, current therapy classification and whether breaching ethic ru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cases occurred from Tang Dynasty to current time, with ages range from 0 to 50 years old and courses from 1 day to more than 1 year, 58% of which got relieved at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 and 68% relieved within 1 month. The 59 patient onsets resulted from emotional stimulation, especially “YOU (Anxiety)” and “SI (Thought)” occupying 10.66%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mainly included psychosomatic diseases except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Dian, Kuang, Depressed syndrome, etc., occupying 55.74%. The maximum of the mental diseases was depressed syndrome, occupying 1/5. The mostly applied psychotherapies included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19.67%), Suggestive Explanation Therapy (14.75%), Intense emotion Therapy (12.30%), Persuasion and Release Therapy (9.84%), Smoothing emotion and desire Therapy (8.20%), Behavioral Induction Therapy (9.02%), etc., and 31.9% of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rug or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urrent diagnosis included neurosis (16.39%), stress-related disorder (10.66%) and hysteria (8.20%).Nearly half of psychotherapies applied (46.72%) were consistent with some theorie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such as Supportive Therapy, Behavior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etc., and some therapies such as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belonged to unique treatments of TCM. Among all cases, 22 cases (18%) might breach the ethic rules. ConclusionPsychotherapy of TCM is an effective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nd is mainly applied for some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neurosis, stress-related disorder, hysteria, etc., which has obviou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ness and is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sychotherapy ;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 结果与结论

2.1 案例年代见表1。表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 性别构成见表2。表2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 年龄构成见表3。表3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 疗程见表4。表4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 。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 致病因素见表5。表5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中医诊断见表6。表6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 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 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 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转贴于

2.10 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 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 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 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 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 ,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 (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8]Svartberg M,and Stiles T.Comparative Effects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A Meta -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9(5): 704.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推拿按摩;针灸;面瘫

面瘫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很多患者由于患有面瘫疾病而失去良好的工作,影响到患者外在的美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临床上,由于对面瘫的发病机制不是非常的了解,导致在临床治疗方面存在着的很大的困难。而为了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面瘫主要采取推拿按摩配合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对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2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8岁到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士1.2岁。B组2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5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士1.4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B组患者主要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取穴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等,除合谷外均为患侧,针刺方法地仓透颊车,余穴常规针刺以得气为佳,留针加艾条灸 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具体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对A组患者在采用与对照组同样针灸的方法之外,同时对患者采用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取患者平卧位,从患者额部的正中线开始,沿攒竹、鱼腰朝向面部外侧的太阳穴,采用大拇指的掌面进行推拿按摩,然后朝向前下方沿颊车,一直到达地仓进行按摩,在按摩过程中,手法应当尽量轻缓,并在耳部稍微放松,每次按摩时间为5分钟至8分钟。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期为21天。在21天结束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总结临床治疗的效果。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有所恢复,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加重,需要进一步进行治疗。另外,在临床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表

组别

例数(n)

痊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A组

29

16(55.2)

12(41.4)

1(3.4)

96.6

B组

29

13(44.8)

11(37.9)

5(17.3)

82.7

X2

5.39232

1.43923

3.54932

6.93233

1.95342

P值

0.018

0.027

0.031

0.029

0.044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对比分析表

组别

例数(n)

7天内临床症状改善n(%)

14天内临床症状改善n(%)

21天内临床症状改善n(%)

A组

29

13(44.8)

14(48.3)

2(6.9)

B组

29

10(34.5)

9(31.0)

5(17.2)

X2

3.59023

2.54592

4.32923

1.54591

P值

0.019

0.021

0.035

0.027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由于面瘫疾病具有发病较急,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等特点,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痛苦。而从面瘫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上看,其治疗方法较多,像,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等等,每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不同,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也不同[1]。通过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在针对于面瘫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且疗程较长。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2]。

由于面瘫疾病对患者的外在美观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疾病的特点及对患者的影响进行选择,并且确保对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A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的方式,从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上看,A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的高于B组患者,并且A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3]。因此,在针对于面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该首选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开导工作,主要就是由于面瘫疾病改变了患者的面部美观,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外在形象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思想开导,使患者能够放下思想的包袱,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操作,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芦俊巍,宣丽华.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03(09):390-391.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正确评估病情和期后持续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来我院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当中选出153 例,将其随机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1 例。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其中一组则采用早期治疗干预方法,作为早期治疗组;对最后一组在早期治疗基础上使用后期持续治疗方法,作为持续治疗组。分别对三组患儿进行为期1 到6 个月的随访,并记录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和心理发育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其中连续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各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期后持续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临床效果比早期干预更加突出。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醒脑病;期后持续治疗;疗效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对新生儿健康威胁性极大的病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引发脑组织或神经发育障碍,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本文即是对期后持续性治疗和病情正确评估方法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选出的153 例患儿,其中男性95 例,女性58 例,患儿的年龄从3 个月至16 个月不等,平均年龄为(5.09±0.16)个月。临床检查后均排除患儿具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153 例患儿随机分为每组51 例的三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其中一组则采用早期治疗干预方法,作为早期治疗组;对最后一组在早期治疗基础上使用后期持续治疗方法,作为持续治疗组。

其中常规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以及代谢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儿血管痉挛抑制剂、脱水剂等药物治疗,并控制患者脑干部位的临床症状,为患儿提供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每天注射5ml,将其与30ml 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提供复方丹参制剂进行治疗,治疗时间随患儿的病情程度而延长[1]。

早期治疗干预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记忆以及动作的训练,选择俯卧位帮助患儿进行抬头训练,并用声音较大,颜色较显眼的物体来刺激患儿的听觉和视觉。坚持每天进行按摩护理,对不同年龄段的新生儿护理时间不同。后期持续性治疗是在早期治疗干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丽珠赛乐进行药物治疗,每天剂量为5ml,每个疗程为10d,连续治疗3 个疗程[2]。

1.2.2 病情评估方法

根据我国0-3岁新生儿脑病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意识、肌肉功能、反射活动、脑干症状等进行观察,并根据其情况进行分类。其中轻度疾病患儿,其24h 内的病症较为明显,通常会出现过度兴奋、应激性或自发性肌肉痉挛,脑神经功能正常,肌肉张力正常,心率加快,瞳孔放大,一般在发病后3d-5d 内减弱,不会出现后遗症;中度患儿一般在24h 到72h 内最为明显,常见惊厥、肌肉痉挛、下颌抖动、瞳孔缩小、周期性心动过缓,脑电波图呈下降趋势,一般需要7d 到15d 能够缓解;重度患儿症状更加明显,并伴有昏迷、应激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消失、瞳孔应激变化消失,呼吸不规律等,病死率极高[3]。

2 结果

对三组患儿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进行记录,将其制成如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其中持续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各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早期窒息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部长期处于缺氧或缺血状态,导致其氧自由基、钙质过量、兴奋性氨基酸等产生的毒性作用。一般新生儿脑部缺氧缺血都会引发脑部水肿、细胞坏死以及内出血等症状,其中以脑细胞或神经细胞凋亡为主,其死亡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机会。因此,在患儿患病的早期采用持续性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缓解患儿受损的细胞,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从而降低脑部损伤。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和细胞发育速度较快,并且皮层的细胞移动还在继续,处于神经树突和轴突生长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强。采用单纯早期治疗仅能够缓解患儿的病情,一旦治疗停止还可能导致复发,而期后持续性治疗则能够保持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对已损伤的脑细胞和神经进行修复,提高患儿智力和心理的发育。

参考文献

[1] 石美珠, 黄海云. 生后6-12h 开始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08):749-752.